第一篇:对景区农家乐旅馆监管与规范的几点思考
景区农家乐旅馆的现状分析
江山市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打造“省旅游经济强市”和“浙闽赣三省边际休闲旅游度假胜地”为目标,大力发展旅游业,2009年,全市共接待旅游者253.87万人,旅游收入达14.6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0.4%。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显示出了我市经济结构调整的可喜成果以及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但同时也暴露出不少景区监管的问题,本文以峡口工商所所辖旅游风景区内存在的无证无照农家乐旅馆为重点展开调研分析,提出几点看法及建议。
一、基本概况
峡口工商所地处江山市南部,辖峡口、廿八都和保安两镇一乡,辖区内有着市“三大景区”空间布局中的两区:廿八都-浮盖洞群、仙霞关-戴笠秘宅。随着江山市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两大景区接待游客的数量日益增长,景区农家乐旅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辖区内共有各类农家乐旅馆44家,其中峡口镇定村村8家、廿八都镇32家、保安乡4家,共有各种房间208间。
二、特点分析
文中景区农家乐旅馆,是指在峡口工商所辖区旅游景区当地及临近乡镇出现的,以旅游接待为主要目的的由家庭经营的简易廉价住宿场所,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块状分布,集中发展。在空间布局上,景区农家乐旅馆整体块状分布于廿八都-浮盖洞群景点所在的廿八都镇、仙霞关-戴笠秘宅景点所在的保安乡以及距离两景点最近的江山市南部
中心镇峡口镇的定村村。两景区乡镇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景区就在两地而且近年来乡镇中心的发展和建设使得无论是基础硬件设施还是服务等软件条件都符合农家乐旅馆的发展。而峡口镇定村村,也具有农家乐旅馆发展的肥沃土壤:一是该村距离两景点距离近,交通方便;二是该村是一个移民村,整体小区式的规划和管理使得该村环境优美且公共设施齐全。上述的条件,使得景区农家乐在这三个地方集中扎根,一家家农家乐旅馆不断的相互复制设立,并不断的发展壮大。
2、农房改造,规模较小。农家乐旅馆是随着江山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而兴起的,在这之前,这些旅馆几乎不存在,他们都是农户在原先自住房的基础上改造而来的,大多数的农家乐旅馆都是“底楼自住、二三楼客房”的模式,有些还有农家餐饮服务,因此称为农家乐名副其实。正是因为其农户自住房的性质,决定了现有多数农家乐旅馆的规模不大,每家旅馆有4-8个客房不等。客房数量的不足使得单个农家乐旅馆的接待能力偏低,根本无法满足旅客需要,只能作为大型酒店、旅馆的补充或者组团打包经营。
3、标准配置,价格实惠。虽然农家乐旅馆的规模小,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绝大多数的农户是按照一般经济型酒店的客房标准改造的,因此,客房的居住环境还是相当不错的。同时,因为是与农户同居,能够深入到普通农家的生活,那份农家的气息始终在居住过程中体现,使得居住环境更加温馨。另外,农家乐旅馆的居住价格因为团体个人以及节假日的不同,主要在30-60元每人不等,这相对于一般的经济型酒店而言也算是实惠的低价。
三、现状分析
(一)兴起原因。农家乐旅馆的出现发展,是有其必然原因的。一是因为江山旅游接待能力尚不能完全跟上江山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脚步,需要有一个支撑和补充;二是因为江山的著名旅游景点大多分布在南部,距离市区普遍较远,游客希望减少乘车时间也会选择在景点当地住宿;三是农家乐旅馆的准入门槛相对低(不包括部门行政许可审批),只需几万元就可以完成对自家住房的整体改造,只要是有想法的农户都可以设立。
(二)存在问题。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农家乐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壮大,成为景区接待中一股不小的力量。但是,快速的增长以及过程中监管的不足,使得现在农家乐旅馆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无证无照经营,主体不合法。目前,所有的景区农家乐旅馆均处于无证无照或者超范围经营的状态下,暂未有农家乐旅馆通过所有的审批许可流程取得合法的主体经营资格。按目前的规范标准,农家乐旅馆需要在取得卫生许可证、消防许可证、特种行业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等相关证照后才能办理注册登记,依法取得营业执照。但是,农家乐旅馆的条件很难符合消防部门的要求,无法成功办理消防许可证,这也成为其不能办理营业执照的最主要原因。无证无照经营将导致多方面的问题,一是主体资格的不合法,势必会影响景区整体环境,对进一步发展景区旅游,提升景区档次造成不良影响;二是在处理消费纠纷时,就算是经营者在理也会因为主体资格问题使得其利益不能得到维护。
2、规模小,无法形成长效竞争力。农家乐旅馆的迅猛发展,主要是因为其无与伦比的地理优势以及现今江山旅游常规接待
能力的不足,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规模小、管理松散的问题,将很难形成持久有效的竞争力。当江山旅游进一步发展,一些大资本、大品牌的著名酒店、经济型酒店进驻景区及其周边乡镇,这些酒店无论是从规模化还是规范化的角度都比农家乐旅馆有着更强的竞争力。届时,农家乐旅馆对于大型旅行团将失去现有的吸引力,只能以低价优势作为大型酒店的补充,接待一些散客等,从而沦为旅游接待队伍中的游击队,无法有效分享江山旅游发展的大蛋糕。
3、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农家乐旅馆是以家庭作为经营单位的,现在廿八都镇、保安乡这两个旅游景区在开发之前是经济落后、信息滞后的农村,虽然在旅游发展后有一些在外务工的当地青壮年劳力回归,也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指导,但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仍然偏低,缺乏现代服务的意识。现目前,江山竭力发展现代旅游业,努力优化江山的旅游环境,提升景区服务水平,在这种背景下,景区农家乐旅馆服务人员素质水平的不足也会影响其自身的发展。
4、多部门各自为政,监管效果不佳。农家乐旅馆另外一个问题不在自身,而在监管部门,如前文提到的包括卫生许可证、特征行业许可证、消防许可证、营业执照等,这些证照涉及卫生、公安、消防、工商等多个部门。众多部门同时监管,但是每个部门分管一块,相互之间缺乏密切配合,往往会出现生部门只管卫生条件,至于其有没有工商营业执照,则不会过问;消防部门则只负责旅馆消防方面的问题,譬如消防器材等,其他则不会涉及,部门之间缺乏信息交流,处于一种各自为政的局面。表面上看,谁都在管,实际上,又经常出现谁都不管的局面,使得农家乐旅馆
整体监管效果不佳。
四、意见建议
目前正呈蓬勃发展之势的农家乐旅馆,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但是也不能不看到其在繁荣农村经济、带动农民致富、促进城乡和谐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因此,在本人看来,对之农家乐旅馆,应加以规范引导,现提出些许意见建议,希望能有所参考。
1、政府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正如前文中提到,景区农家乐无证无照经营的重点是因为消防不达标,根据现有实施的相关消防规定,对旅馆在规划功能、技术硬件上有相当高的要求,而现有农家乐旅馆大多数是由住宅改造而来,其性质决定了在标准要求上与规定有明显不足,因而很难办理消防许可证。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是否可以考虑根据国家旅游业标准,在消防规定的基础上出台针对农家乐旅馆的专门的指导意见,其中对农家乐旅馆有清晰的界定、并制定出符合当地实情的标准化要求。并在指导意见下协调各部门跟进,解决当今农家乐旅馆主体资格问题。
2、推行“公司+农户”模式。农家乐旅馆规模小、组织松散,不利于形成规模优势、建立长效制度、构建整体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推行“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展,即整合一个区域的农家乐旅馆,共同成立一个旅游综合服务公司,选举其中经营较大、个人素质较高的业主作为公司法定代表人,其他每个农家乐旅馆主都是公司股东。成立公司,可以有效地整合区域内农家乐力量,通过公司制度、章程有效地开展内部管理,统一所有农家乐标识、配臵、价格以及服务等,共同发展。当然,公司应该有一整套系统的准入及审核机制,对不符合公司要求的农家乐进行筛除和评级。
3、加强对旅馆服务人员的素质业务培训。旅游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丰富的旅游资源,还与从事该行业的服务人员的素质有关,前文提到现今农家乐旅馆服务人员的现代服务意识欠缺、总体素质偏低,这就需要加强对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业务的培训。具体的培训可以分为两部分:其一,如果能够成立综合服务公司或其他形式的联合体,可以由组织内部开展,主要的内容以人员培训为主,涉及服务意识、服务礼仪以及日常工作要求;其二,政府相关部门应组织相关培训,内容主要涉及整体旅游业发展态势、发展前景与目标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通过整体综合素质的培训,有效地提高景区整体服务水平,规范服务内容,使得农家乐旅馆踏上发展快车道。
4、实现多部门联合监管常态化。农家乐的发展,除了在政策法规、发展模式以及自律规范之外,还需要强力有效的监督,可考虑联合工商、消防、公安、卫生等部门,成立联合执法队,综合各个部门的精干力量,开展对景区农家乐旅馆的常态化监管。当然,考虑到各部门的工作时间安排,监管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可以考虑“联合+总轮值”的方式进行。一是每个季度联合整体监管,所有涉及部门均派出人员开展专项检查,规范经营;二是每个月由一个部门总轮值,每个月都有一个部门负责值班监管,这一个月时间内,该部门负责农家乐旅馆的所有监管任务,开展有效检查。
峡口工商所:姜甘龙、徐水忠
第二篇:对旅游景区现状的调研与思考
对旅游景区现状的调研与思考
——对桐乡市乌镇的调查分析
[摘要]:本文在对桐乡市乌镇旅游地的居民、游客、当地小摊主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和研究了管理规划上的失控、旅游景区的宣传度、门票价格的看法等乌镇旅游景区的现状、。并紧密结合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实际和特点,思考和探索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旅游景区现状的对策。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ongxiang Wuzhen Tourism to residents, tourists, local small stall questionnaires and site visits, based on careful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control of management planning, tour tickets rebates, entertainment and consumer rebates, Wuzhen scenic spots of the status quo,.And youth work in close connection with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and the actual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nking and explore the new situation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status of tourist attractions response.[关键词]:旅游经济;调研政策;旅游文化
[Keywords]: tourism economy;research policy;Tourism and Culture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城市的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是不容忽视的的现象,而对于以旅游业为主要产业的桐乡乌镇而言,旅游业的发展趋势给乌镇带来了莫大的契机。江南水乡独特的地理环境,温暖的气候,纯朴的农人,古香古色的建筑都给游人一种视觉和精神上的享受。然而从全省旅游发展状况来看,存在着管理规划上的失控、服务人员的态度,高额消费娱乐等等。由于旅游市场上的恶劣竞争,游客被宰,怨声连连,顺坏了乌镇的形象。本文选择乌镇景点进行调查和分析。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tourism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global economic momentum in the most powerful and biggest industries.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the city's status, economic role and gradually increase.Tourism to boost the city's economy, social and employment driving force to promote the role of the cultural environmen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evident.In recent years, China's tourism development is the phenomenon can not be ignored, but for tourism as major industries in terms of Tongxiang Wuzhen, Wuzhen Tourism trends to bring a great opportunity.Yangtze River Delta's uniqu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warm climate, simple farmers, antique building gave visitors a visual and spiritual enjoyment.However, from the province's tourism development point of view, there is loss of control on management planning, tour tickets rebate, rebates, and so on consumer entertainment.As the harsh competitive tourism market, tourist slaughtered, complaints are heard again and again, along the broken image of Wuzhen.This choice of attractions for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Wuzhen.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课题研究主要是乌镇当地旅游的发展现状,分析当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调查地点及对象
乌镇是江南四大名镇之一,是个具有六千余年悠久历史的古镇,曾名乌墩和青墩。乌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1991年,乌镇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999年开始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工程,乌镇已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是全国20个黄金周预报景点之一。陕西省有同名小镇。传承千年的历史文化;淳朴秀美的水乡风景;风味独特的美食佳肴;缤纷多彩的民俗节日,深厚的人文积淀和亘古不变的生活方式使乌镇成为了东方古老文明的活化石。智慧的传承伴随脉脉书香,在这儿展现一幅迷人的历史画卷。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美丽。
具典型江南水乡特征的乌镇,完整地保存着原有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水镇一体,组织起水阁、桥梁、石板巷、茅盾故居等独具江南韵味的建筑因素,体现了中国古典民居“以和为美”的人文思想,以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和谐相处的整体美,呈现江南水乡古镇的空间魅力。
乌镇虽历经2000多年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梁、柱、门、窗上的木雕和石雕工艺精湛。当地的居民至今仍住在这些老房子里。全镇以河成街,桥街相连,依河筑屋,深宅大 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古色古香,水镇一体,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石板小路,古旧木屋,还有清清湖水的气息,仿佛都在提示着一种情致,一种氛围。
乌镇钟灵毓秀,文人荟萃,人才辈出。自宋至清出过 64 名进士,161 名举人。正因为他们才有了乌镇浓厚的文化底蕴,才有了乌镇江南水乡古镇之首的地位。
乌镇商业区以中市为中心,东南西北四栅各成系统,又有自己的中心,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商业网络。如东栅的中心是财神湾,全镇最大的水产集散中心就在这里,乌镇最大的批发零售商徐恒裕东号和西号也在这里。林家铺子旁有锦和斋,经营南北货物,声誉极盛,至今尚存。在乌镇,您随处可以买到乌镇及桐乡的著名特产,如:姑嫂饼、杭白菊、三珍斋酱鸭、乌镇羊肉、熏豆茶、三白酒等,其中尤以“姑嫂饼”、“杭白菊”最为出名。
本次调研以乌镇当地居民、游客、小摊主等收集的资料展开的。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本次我们共发放问卷60份,收回55份,其中有效问卷50份,问卷设置选项涵盖了对乌镇旅游当地卫生状况,服务人员的态度、景区宣传度等的多个方面,比较系统、有效地收集到有关桐乡市乌镇旅游地的发展现状,为进一步理论分析做了依据。
2、实地访问调查
我们还与当地的居民进行访谈,更深入了解了当地的情况,为进一步的调研分析奠定了基础。
二、乌镇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1、此次发放的问卷调查共50份其中男士为19份,占了38%。女士为31份,占了62%。
2、从该图中可看出有20位被调查人员觉得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一般,占了40%,有20的人觉得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好,30%的人觉得较好,也有10%的人觉得态度较差。从以上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服务员的态度问题是需要改善的,虽然反映好的占了多数,但是往往对于不好评的人来说,你的态度是100%的不满意,会给他们心里留下极大的印象,而旅游业很大一部分靠的是口碑营销,所以需改进。
从图表中可看出通过旅行社知道该景区的人占了50%,说明乌镇当地在旅行社宣传这块做得很好。从电视上了解的有10%,可看出乌镇旅游在电视上页投入了一定量的广告,只是宣传的力度还有待提高,有些地区的电视媒体也还没有普及到。在报刊、杂志上占了16%。通过亲戚朋友介绍的有24%,这看出了口碑营销的作用,所以乌镇当地有关部门都应做好发现契机的准备,随时提高当地的形象问题。让口碑继续传下去。而通过网络的是0,这我们通过上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网络上对乌镇的介绍是少之又少,只有百度百科上有象征性的文字点缀。其他网站上也是零零碎碎的花絮。所以乌镇有关部门应该在网络宣传这块加强力度。争取将乌镇成为总所周知的旅游地。
从该图中看出对桐乡乌镇旅游景区做得不到位的问题还是存在着很多方面的。有8%的人认为文化底蕴不够浓厚。35%的人认为价格过高,因为乌镇分为东栅和西栅,两个玩好门票是180元。而他们普遍认为里面的旅游点根本不值这个价钱。有17%的人认为娱乐性不够,因为这是古镇,所以他们当初的定位也是在不破坏古色古香的建筑环境下成为一个古镇旅游景区的。认为著名景观少的人有3%,相对来说这个比例占的比较少的。还有33%的人认为交通非常的不方便,没有直达公交到乌镇门口的,只有到镇上,还需浪费钱坐人力三轮车进去。从以上数据我们觉得需加快改进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价格,很多人觉得价格过高,所以在价格方面应有所调整。另一方面是交通,可以适当的将公交路线加长。在旅游景区设立公交停靠点。这样解决了因交通不便而带来的问题。
从上图可看出:有19人认为乌镇旅游景区的环境很好,15人认为好,一般的有10人,而认为较差和不清楚的分别是5人和1人。从数据中看,乌镇旅游景区的环境总体来说还算好的,说明当地对环境这一块很重视。但也有小部分的人认为做得不好,这就需要我们全民素质的提高以及他们的重视和改进。
三、原因分析
在乌镇游以下几点需注意的:旅游景区管理水平低、发展后劲小、不重视宣传营销、景区缺少沟通联合的特点。更有景区在旅游业绩提不上去后转而开发房地产、别墅群,没有形成旅游发展的良性循环。
1、、管理水平低,景区建设的主体单位或者个人,决定了景区管理水平的高低,个人投资建设的景区,以亲情关系为纽带,企业支柱亲信化,管理方式完全靠起源于农民打江山的人控制人,而不是靠制度控制人的管理模式,是企业走向规范治理的主要瓶颈。
“领导的气质决定企业的气质”,有些个人投资的景区因为老板自己在某一个方面比较成功,有了资金后开始投资景区,往往这样的老板内心里非常自负,把自己其他方面的成功转嫁到旅游景区上来,用自己的方式建设景区,用自己的方式营销景区,往往不能收效,自负的老板往往会把不能收效的原因归结在员工的执行力上,企业难谈更大的发展。村集体投资建设的景区,村委人员即是管理人员,缺少企业/景区的内部管理和外部宣传营销经验,没有引入较高水平的景区管理人员,“摸索着干”是村集体景区的主要管理方式,乌镇的这类景区大都挣扎在温饱线边缘,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生存条件堪忧。
2、发展后劲小,集体开发的景区,价格高没特色对游客的持续吸引力持续下降,因此,这些景区处在客流量持续下降的阶段。缺少长远规划,发展后劲小景区的长远科学的规划能够给景区的发展指明方向,反之则使景区没有明确的建设方向,特别是缺乏有景区管理经验的管理班子会出现两种倾向:一是抱守景区现有发展模式,二是自己摸索景区的发展方向,由于缺少调查和科学规划,极有可能失败,无论哪种情况,对景区发展都会起到反方向的作用。
3、乌镇景区普遍具有不重视宣传营销的特点:特别是旅游景区与旅行社、但不重视网络营销这块分景区的游客以自驾游游客为主,团队游客较少,景区的营销和宣传处于被动地位,即使景区有广告的投放,也处于坐等游客上门的境地。
4、宣传策划较少,没有形成亮点和拳头产品:
对外宣传面面俱到某些景区在宣传方面面俱到,唯恐遗漏景区的一草一木一景,遗漏景区的各个季节,这样的宣传实质是眉毛胡子一把抓,“都是景区特色、亮点”,某景区负责人曾这样说,笔者认为,一个景区如果没有突出“景观或者季节”重点宣传,这样的景区其实没有亮点,即使有亮点也被淹没在其他的非主要亮点中,潜在客户看到这样的景区,脑海中形不成对景区的强烈的认识和旅游的欲望,很难说是景区策划的成功。
景区策划活动质次量少:缺少具有唯一性或者稀缺性的景区特色活动或节日,乌镇景区主要依靠清明节、五
一、端午节、十一、中秋等假日的游客高潮,节日已过,有出现“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局面。
5、景区缺少联合沟通,缺少“二日游”行程
乌镇各个景区个体由于缺少营销部门,很少有联合推介,联合营销的现象,并且到乌镇旅游以一日游为主,过夜游客比例较低;乌镇旅游整体中也没有亮点景区,很难吸引游客在乌镇过夜。
6、路道等基础设施与村民共用带来的管理问题
乌镇景区东栅住着很多居民,景区内的主干道及部分游览路道同时也是村民的生活生产通道。与当地村民共用车行道及游览路道、车行道与人行道不能分开,易出现人车抢道;由于特殊的游览环境及同时要兼顾景观的协调性,部分游览步道过于狭窄,容易出现拥堵等现象。在基础设施的现状当中,可以了解、在游客量日益上升的今天、单纯依靠景区的力量对景区内的基础设施进行质的改变是远远不够的。这也给景区的规范管理带来很大阻力。首先是车辆的管理,AAAA级旅游区在旅游交通方面的标准之一是规范的车辆管理和行驶,但由于景区的管理权限,无法对村民的车辆通过景区进行规范,如车容车貌、行驶限速、非法载客等等,村民车辆无法规范、也为旅游安全埋下一定的隐患;其次是游客的管理方面,游览购票、这是出行游览的常识,但总有部分客人借到村寨走亲戚为名、逃避购票,使景区蒙受损失,由于不能进行封闭式管理和通讯的发展、近几年来、游客逃票现象呈日益上升趋势,同时、有部分村民为了赚取差价也参与到协助游客逃票行列中来;再次,村民在位于景区内的自留地里从事农事生产活动时、在运输各类物资时、产生的异味和不良的运输方式、与景区的景观极不协调、给景区的旅游形象带来不良影响。
四、就旅游发展现状的改进对策
1、景区管理突出政府主导,构建了景民和谐机制
政府在保护、利用、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政府主导作用。一是建立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二是政府对公司经营战略实施有效管理。三是构建景民和谐机制。没有景民和谐的社会环境,就不会有古镇旅游的快速健康发展。调整管理重点,加大环境整治的工作力度抓环境整治.就是抓古镇保护的难点工作,就是抓古镇建设的中心工作,就是抓古镇管理的重点工作。一是夯实完善景区主管部门的机构与职能。要归口和强化古镇主管部门猛管处的前置审批权和古镇保护与规划的管理职责,尽快成立一支由财政拨款的综合执法队,相对集中行使相关行政部门的行政处罚权,集中开展环境、城建、旅游、文物、工商等执法工作。二是构建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借鉴昆山市13个部门投入1300万元开发周庄古镇的经验,构建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多渠道筹措古镇开发资金,制定门票分成政策,鼓励部门加大对芙蓉镇的管网改造、管线入地、污水处理、水源治理、荒山绿化等环境整治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工作力度,加快古镇环境整治。三是整顿规范经营秩序。打击野马导游等无证收费与乱收费行为,控制古镇商业经营规模,规范商业经营范围和性质,实施由猛管处审批的商业准营证制度。
2、古镇开发坚持保护为主,构建保护与利用共赢机制
乌镇古城的旅游发展经验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全力保护尚存的,努力发掘可现的,尽力显示曾有的文化遗产资源”。乌镇古城的保护世界遗产带动旅游业发展,以旅游发展反哺遗产保护的优秀经验。
他们在古镇保护方面的主要做法是:一是以环境整治来推动古镇保护与旅游发展。乌镇古城2008年以来累计征收古城维护费几个亿,全部用于改造古镇水电气线路、排污管网、水源治理等环境整治工程项目。二是以法制建设来规范古镇保护与旅游发展。三是以创品夺牌来带动古镇保护与旅游发展。
3、古镇营销宣传突出原真性,有效性
我们感觉每个古镇传统风貌独具特色,文化内涵各有千秋,主要是在各种媒体的展示中获得的,所以必须保持原真性,加大宣传营销的力度,尤其是在电视网络媒体上。
4、宣传策划新颖,形成亮点和拳头产品:
对外宣传面面俱到,景区策划活动质次要量多:增加稀缺性的景区特色活动或节日,乌镇景区可以除了依靠清明节、五
一、端午节、十一、中秋等假日的游客高潮,还可以依靠双休日的宣传。
5、调整开发模式,强化保护为主的总体思路
抓古镇保护,就是抓古镇旅游开发;古镇保护得越好,古镇旅游就越有特色和竞争力。发展芙蓉镇旅游,必须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原则,以积极申报创建乌镇世界文化遗产为目标,全力抓好古镇民居保护和环境整治工作,提升古镇文化旅游品牌,以加速实施芙蓉镇核心旅游景点圈战略为动力,加快乌镇开发区旅游服务平台建设,努力打造成桐乡旅游休闲核心景区,辐射带动周边景区发展。
一是抓古民居修缮保护。按照规划要求,分期分批对古镇核心区内的民居进行修缮、整改。对重点保护古民居,建议由政府进行修缮;对保护的古民居,建议由政府和居民共同修缮;对一般民居,则由居民自己负责修缮;对违章现代建筑,要依法整改或拆除。二是抓文化挖掘展示。充分挖掘展示乌镇的商埠文化、土司文化、乌镇电影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继续举办传统习俗节庆活动。三是抓保护法规完善。加快建立健全古镇保护条例及民居修缮审批程序、古民居改造技术规范等法规制度,真正做到要动古民居的一砖一瓦和一草一木,都必须按程序审批,按技术规范修缮。
6、经营方式实行围镇收费,创建多渠道筹资体系
他们实行围镇收票的成功经验和特点:一是围镇收票的目的明确。政府围镇收票主要目的是筹集古镇保护资金,更好地保护古镇文化遗产,突出保护为主的开发原则,然后以保护带动古镇旅游发展和居民致富,实现保护与利用共赢。二是围镇收票的性质清楚。政府保护的是整个古镇,而不是保护某几栋民居或建筑,所以要收整个古镇的保护费,而不是收几个景点票。三是围镇收票适应旅游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
乌兰.协调发展背景下的区域旅游合作.山东社会科学.2007,(5)[2]
杨亚琴.中国区域经济合作的趋势及相关对策[J].上海经济研究, 2003,(3)[3]
杜江.旅游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研究[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1.[4]
张立军.长春-吉林旅游区域合作与政府作用.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11.文.2005,(09)[5]
冠亚爱.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途径:政府主导,地域间协作[J].旅游学刊,2000,(2)[6] 李树民.旅游联合促销的困境分析及突围途径选择[J].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2)[7] 郑耀星.区域旅游合作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新路———制定《闽西南五市旅游合作发展规划纲要》的深层思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9,(2).[8] C ,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strategic alliances-The tourism bussiness in norway enters the net, Information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tourism, 1997(9)[9] 昊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年 [10] 席建超.旅游资源群:概念特征、空间结构、开发潜力研究[J].山地学报
对桐乡乌镇旅游景区发展现状调查问卷
您好!这是一份关于桐乡乌镇旅游现状方面的调查问卷,希望能占用您几分钟的时间帮我们完成这份问卷,本问卷采取不记名方式填写,完全不对外公开,敬请放心,相关的数据将会作为我们大学生学习研究的数据来源。所有问题均为选择题,请您选出最适合您的答案。
1.您的性别
A.男
B.女
2.您觉得该景区内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如何?
A.好
B.较好
C.一般
D.较差 3.您觉得哪种类型的旅游景区更能勾起您的旅游欲望?
A.人工开发的景点
B.古代遗迹
C.自然景点
D.依具体情况而定 4.您认为您所见到过的景区广告宣传对您的出行借鉴意义怎样? A.非常重要
B.作用一般
C.无关紧要 5.您一般是通过何种途径知道该旅游景区的名称的?
A.旅行社
B.电视
C.报刊 杂志
D.亲朋介绍
E.网络
6.您觉得现阶段你所熟悉的景区中,他们都能够突出自己的特色和文化精髓吗? A.全部能
B.绝大部分能
C.少部分可以
D.基本不能
7.您认为现在有必要成立一家景区文化传播公司来帮助景区进行主题策划和文化提炼吗?
A.有必要
B.没必要
C.无所谓
8.您觉得该景区您所熟悉的景区景点中,还缺乏些什么,哪些做的还不够?(多选)A.文化底蕴不够浓厚
B.消费价格太贵
C.缺乏娱乐性
D.交通不够便捷
E.缺乏著名的景观
F.休憩的地方过少
G.其他 9.您认为该景区旅游应重点打造何种旅游品牌(多选)A.风格建筑
B.宗教圣地
C.文物古迹
D.城市风貌
E.风土人情
F.娱乐休闲
G健身
H.其他 10.您认为乌镇的旅游景点的卫生情况看法如何
A.很好
B.好
C.一般
D.较差
E.不清楚 再次感谢您的配合与帮助,祝您全家幸福!!
第三篇:对医疗器械监管的一点思考
对医疗器械监管的一点思考
永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吕国善
目前,医疗器械已广泛应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各个领域,在医疗服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医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随着数字化和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创新,医疗器械新品种不断涌现,这些都对医疗器械的市场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日常工作,就如何加强医疗器械监管,与大家交流一点心得,以期共勉。
一、作为医疗器械行政执法人员首先应熟悉医疗器械监管法律法规及相关专业知识。
(一)首先应对医疗器械监管法律、法规做到及时知晓,充分理解,烂熟于胸。如果医疗器械行政执法人员对医疗器械监管相关法律、法规不熟悉,那医疗器械监管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依法监管、依法行政将无从谈起,执法人员将出现乱执法、乱作为,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利益得不到保章,监管好医疗器械市场,维护好人民群众用械安全有效将成为一句空话。
(二)要熟悉医疗器械注册证编排规律。要善于运用医疗器械注册证编排规律查找问题,如我局行政执法人员在例行行政执法检查时发现某避孕套外包装盒标识的注册证为“粤药管械(准)字2670194号”,文号中未标明批准年份,经核查该产品为假冒产品;同样利用医疗器械注册证编排规律,我局在另一次行政执法检查时发现市场上标示为“×药管械(试)字2003第200××××号”的试字号医疗器械,我们知道试字号后面为过期年限,正常的注册证编排应为“×药管械(试)字2003第2005××××号”,这种注册证号明显不符合注册证号的编排格式,经核查也属假冒医疗器械。另外,2004年8月9日后国家不再批准试字号医疗器械产品。但也不绝对,可能在过度期中会出现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的情况,同样还会出现试字号产品。只是如果在市场上发现有2004年8月9日以后批准的试字号产品,那稽查人员可得留点神了,要将此类产品作为重点核查对象,需做进一步查实,以防是假医疗器械。
(三)医疗器械的分类要清楚明了。比如说X线诊断设备:200mA以上属Ⅲ类产品而200mA及以下属Ⅱ类产品,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发现200mA以上的X光机,却标识为二类医疗器械,这样的X光机很可能就是假冒产品。又如2002年8月是避孕套医疗器械分类代号变
更的一年,之前为267,之后为266,如2003年批准的避孕套分类还标识为“267”,那么这可能就是一个假冒产品;如分类标识为“268”“269”等等的避孕套,可以说就是假冒产品了。另外在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上,CT属Ⅲ类医疗器械,而CT中所使用的医用X射线管(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球管,以下简称为球管)属Ⅱ类医疗器械。球管是有一定曝光次数的产品,在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必须更换。按照这种思路,我局针对CT中球管进行了专项检查,结果,发现了几例没有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球管。我们还可将这种思路扩展到医用X射线设备,如X光机、全数字X线诊断设备、计算机放射影像处理系统等设备,这些设备和CT一样均需使用球管,这些设备中的球管也是有一定曝光次数的,若干时间后也必须更换,那么这些更换的球管有没有产品注册证书呢?利用这种发散式思维,就能拓宽我们监管的视野,扫除监管盲区,杜绝未经注册、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或者淘汰的医疗器械在市场上流通和使用。
(四)对医疗器械相关的电子、医学、机械、外语等方面的知识要有积累。在熟悉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还要注重从工作中及各种书籍、网络中积累医疗器械相关的电子、医学、机械、外语等方面知识。有了这些知识,监管人员将会如虎添翼。
二、要善于思考,总结经验,从实践中形成一套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监管方法。
医疗器械监管的专属性和专业性很强,如果不善于从监管实践中总结经验,每次检查都流于形式,只限于检查几个医疗器械,或只检查某医疗器械的部分资料就很难发现问题。为了避免检查中出现监督死角和盲区,就要形成一套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监管方法。这套方法可能因人因地而异。如我局在监管实践中摸索出的“四看三对”工作方法。
四看:即看被检查单位证照,看医疗器械购进渠道(包括供货单位证照及购进票据、发票等),看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及合格标识,看医疗器械实物。三对:即仔细核对供货商证照上的信息与购进票据、发票上的信息是否一致(包括单位名称、票据上加盖的公章名称及证照上加盖的公章与票据、发票上加盖的公章是否是一个公章等),仔细核对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信息与医疗器械实物是否一致(如生产日期、型号、生产国等信息),仔细核对产品说明书功能主治与审批内容是否一致等。
通过“四看三对”,我局发现某医疗机构使用的干式打印机机身标签标识的制造国,与其注册证书许可国不一致,而其又不能提供机身标识的制造国的注册证书,从而一起使用无产品注册证书的医疗器械大案浮出了水面;利用“四看三对”,我局还发现,某医疗机构使用的全数字X线放射成像装置注册证书为2006年3月批准的,此前该医疗器械无任何其它注册
证书,而该机机身标签却标明生产日期为2005年12月,且于2006年1月就被销往了医院,最后该机被确定为无产品注册证书的医疗器械;依然是通过“四看三查”,我局发现某医疗机构购入的喉镜,供货商提供的是甲单位的证照,而发票却是由乙公司开据的,经核查,该医疗器械系非法渠道购入的。
三、针对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中存在问题的重点环节及重点品种进行重点检查,加大监管力度。
如医院在医疗器械的管理中容易出现:有的医疗器械购进把关不严,验收不规范,存在某些临床医生自带医疗器械手术、各科室自购医疗器械等;有的大型医疗器械管理不严格。将大型医疗器械的部分或附件以租赁方式(对方供设备,院方交纳使用费)购进。这种购进模式,容易造成医疗器械检查验收流于形式或根本就不验收。另外,大型医疗器械有很多附件,有的附件是需要另外注册的,但医院在购入大型医疗器械时,往往只注重对大型医疗器械本身进行检查验收,而忽视了对附件的验收。如我局发现某医疗机构,购进的大型医疗器械CT,附带了一个心电监护仪,该监护仪机身标识文字均为英文,而该CT注册证书产品性能结构及组成一栏并未标明有该心电监护仪,且该仪器也提供不出任何产品注册证书,我局认定该机为无产品注册证书的医疗器械;有的进口医疗器械时,存在思想麻痹和管理上的误区。认为该设备是世界著名公司生产的就不会有问题或认为该机已通过了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不会有什么问题了。这些误区,造成让验收流于形式,或根本就不验收,从而导致某些无产品注册证书、过期、失效或者淘汰的医疗器械流入医院;有的一次性无菌器械管理不严格。存在购进、使用不规范、使用后不毁形等问题。同时,为确保医疗器械监管取得实效,应将进口医疗器械、植入性的医疗器械和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产品列为重点监管进行品种重点监管。
第四篇:对环境监管工作的思考
对环境监管工作的思考
随着经济的发展,虽然国家加大力度治理环境污染,目前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形势依然严峻。在全国上下大力提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同时,如何加强环境保护,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成为各级政府与环保部门攻关难点。而环境监管是贯彻实施环保法律法规的重要保证、是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手段,而环保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亦是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工作的一条准绳。现就参与环保工作以来,谈谈自己对目前环境监管工作的思考。
一、环境监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截止目前,我县工业园入驻企业有100余家,已建成投产企业有80多家。在这已投产或在建的100余家企业中,存在着诸多环境违法违规现象,环境监管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部分企业主体工程完工后未经申请擅自投入试运行;二是部分企业未办理环保验收手续;三是部分企业的整改措施不到位;四是部分企业存在严重的“跑、冒、滴、漏”现象。
我们在监管方面也存在不到位的地方: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没有摆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正确关系,在环境保护的日常工作中,只强调了服务经济发展,环境监管的重要职责履职不够,重发展轻监管的思想仍然存在;二是在环境监管上力度不够。没有抓住项目建设全程监管这一主要矛盾,致使项目建设在审批、试生产、环保验收等各环节上相互脱节,监管缺失,由此出现项目建成投产后,由于环保“三同时”执
1行不到位导致环境污染问题,在责令企业整改过程中难上加难;三是执法不严。对辖区内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执法偏松,环保行政处罚力度不够,致使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多次整改人没有得到纠正。四是对当前环境保护工作已进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认识不足,在执法能力建设方面推进不够。主要表现在执法人员配备上不能适应当前日益繁重的环保工作新需要,县级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仍不能满足目前日益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
二、加强环境监管工作的对策及思考
在今后的工作中,环保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管工作,狠抓环境整治,以环保专项行动、项目环保审批、农村环境保护、环境能力建设等工作为重点,着力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努力改善环境质量,努力服务于全县发展大局。
(一)加强环境执法,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
针对在环境监管上普遍存在的这些问题,急需在全县开展一次建设项目检查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项目环保验收工作。要组织环境监测技术力量和验收力量,对辖区内具备验收条件的项目,抓紧进行环保验收工作;二是对不具备试生产条件的企业进行停产整改;三是对基本具备生产条件的企业,落实专人,督促企业完善设施,及时进行环保验收监测;四是落实人员,加强检查,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环保管理,监督企业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坚决遏制环境违法行为;五是组织人员对全县的“两高一资”、“十
五小”、“新五小”企业进行排查,对凡是不符合国家政策及环保要求的企业进行处理,违法建设的项目则坚决取缔,严防“十五小”、“新五小”等关停企业死灰复燃;六是加强全县重点污染源的监管,发现擅自停止运行环保设施或超标排放污染物等违法行为,从严从重查处。
要继续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加强环境执法,加强对饮用水源地上游污染源的排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
(二)做好项目环境管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当前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也要服务于这一中心工作,正确处理好服务和严格把关的关系。一是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重点项目,要实行跟踪服务,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协调,提高环境审批速度,确保项目引得进、留得住、建得快、早见效。二是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既要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积极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着力提高服务质量,又要把好项目审批关,要严格执行环境准入条件,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坚决查处未批先建、边批边建、批了乱建等违法行为。三是加强部门协作配合和重点项目的跟踪监督,形成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
(三)做好环境宣传工作,营造有利氛围
一要坚持长期宣传和集中报道相结合。环境宣传必须要有一个长期坚持打硬仗的思想准备,制定长期的宣传思路,坚持不懈地做好宣传,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二要坚持宏观宣传与具体报道相结合。做好对上
级有关部门的重大决策、思路措施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兼顾对各部门、企业具体工作的宣传,丰富宣传内涵、宣传方式,对于一些好的经验与做法及时报道,进行推广。三要加大对反面典型的曝光力度,敢于揭丑,敢于扣帽子,直击痛处,加强舆论监督。四要坚持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相结合。宣传好环保工作的新典型、新思路、新机制、新方法,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帮助企业摘帽子,提高企业自身环保责任感与使命感。五要重点加强对群众环保知识的普及,正确认识环保工作。坚决摈弃过去“所有工业企业都会带来环境污染,即然有污染发生就一定得把它赶走”的错误思想,向群众普及环保法律法规,积极引导群众按依法表达自身利益诉求。
(四)加强生态保护,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要切实保护好农村饮用水源地,把保障饮用水安全作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依法科学划定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尤其要加强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县工业园区饮用水源的监测和监管。要严格控制农村地区工业污染,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环保准入门槛,合理划定功能区划,减小工业企业对周边农村及生态环境的影响,维护好“省级生态县”建设所取得的成果。
(五)提高环保应急处置水平,确保环境安全
要完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饮用水源污染等环境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指挥及处置工作网络,明确应急处置工作流程。搞好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演习,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响应能力。继续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着重排查危险化学品、放射源、污染防治设施等各类环境安全隐患。
加强日常监管力度,特别是对化工、涉重金属等重点行业、企业进行集中检查整治,严格监督企业环保设施建设和使用情况,对不符合要求的限期整改。
(六)加强环保队伍与行政执法能力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业务建设和制度建设,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素质精良、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环保干部队伍。通过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完善监督制度,防止各种腐败问题的发生;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对环保政策法规和环保业务的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和业务知识水平,使干部队伍适应当前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合理配置执法车辆,购置摄像机等执法取证工具,提高基层监测站监测水平,使环境执法工作得到迅速有效开展。
第五篇:对烟花爆竹监管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烟花爆竹监管工作的几点思考
2007-8-8 引 言
烟花爆竹是我国的一项传统民俗产品,已有1400 多年的发展历史,我国现有生产烟花爆竹企业约7 000 家,销售企业约14 万家,从业人员约150 万人,产值约为120 亿元人民币,出口总值约3.4 亿美元,产量约占世界的75 %。可以说,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烟花爆竹的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烟花爆竹的生产经营也已成为一些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同时,烟花爆竹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的高危行业,具有生产企业规模小、工艺设备简单、技术含量低、投资成本小、风险高等特点。
近几年来,由于一些地方忽视对烟花爆竹的安全管理,致使烟花爆竹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据统计,1985 年到2005 年11 月,全国各地累计发生烟花爆竹安全事故8 532 起,死亡9 349 人,每年平均发生事故406 起,死亡445 人。特别是2006 年春节前,北京市本着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对烟花爆竹燃放实行“禁改限”,尔后,全国约有170 多个设区的市也将由禁放改为限制燃放或者完全放开,使烟花爆竹市场需求大量增加,无疑为烟花爆竹的生产、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同时也给烟花爆竹的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为了预防烟花爆竹安全事故,切实保障公共安全和人身、财产安全,国务院于2006 年1 月11 日颁布了《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依法加强对烟花爆竹的安全管理。贯彻落实《条例》,要理顺体制,落实责任,规范准入标准和行政许可;要加强监管,切实作好烟花爆竹的安全管理,确保安全生产。
认识《条例》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
2.1 《条例》是我国在烟花爆竹产业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出台的一部重要的安全法规
《条例》以国务院第455 号令公布施行,它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决心,是新形势下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举措。它的公布实施,对于指导烟花爆竹产业升级,提高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2 《条例》为烟花爆竹产业发展制定了明确的许可制度
《条例》明确规定:生产烟花爆竹企业应当具备法定的生产条件,必须经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安全生产许可;应当对生产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对从事危险工序的作业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使用的原料,应当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国家标准有用量限制的,不得超过规定的用量;不得使用国家标准规定禁止使用或者禁忌配伍的物质生产烟花爆竹。
经营烟花爆竹分为批发和零售,批发企业和零售经营者应当具备的经营许可条件;从事批发的企业不得向从事零售的经营者供应非法生产、经营的烟花爆竹,不得供应按照国家标准规定应由专业燃放人员燃放的烟花爆竹;从事零售的经营者不得销售非法生产、经营的烟花爆竹。
经由道路运输烟花爆竹的,驾驶员应当随车携带许可证,不得违反运输许可事项;运输车辆应当悬挂或者安装符合国家标准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警示标志;烟花爆竹的装载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装载烟花爆竹的车厢不得载人等。
可以说《, 条例》对烟花爆竹的生产、销售、运输等各个环节都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各个方面、各个层面都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理顺体制,落实责任,规范准入标准和行政许可
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改革开放以来,中原崛起,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烟花爆竹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而烟花爆竹的生产起步晚、规模小、装备差、产量低。2003 年底,全省有烟花爆竹生产企业128 家、年产量约150 万箱,批发经营企业146 家、年销售额4 亿元。2004 年以来,河南严格实施安全生产许可制度,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活动,依法取缔了一大批家庭作坊式的生产窝点和地下作坊,整顿关闭了一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和销售网点,生产经营秩序逐步得到规范,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明显提高。但烟花爆竹的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不容乐观,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突出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经营单位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不够,普遍存在重效益轻管理现象安全投入不足,生产技术落后,工厂化水平比较低;安全管理时紧时松,办证前管理紧,取证后管理松;上级检查时管理紧,检查后管理松;企业“三违”、“三超”(超能力、超药量、超定员生产)现象比较普遍,致使生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如林州市临淇镇梨林花炮有限公司“1.29”烟花爆竹库房爆炸的重大伤亡事件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伤害,也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2)基层监管力量薄弱,联合执法力度不够由于一些地方安监机构成立时间短、人员少、装备差,加之烟花爆竹监管职能交接,安全监管工作不到位;一些地方部门与部门间职能交叉,相互扯皮,形不成合力,导致非法生产死灰复燃、“地下窝点”屡禁不止。
3)监管体制不顺,监管工作存在棚架由于目前我国现行的安全许可制度为国家和省两级许可,个别基层单位只强调许可发证责任,而忽视了各级安全监管责任,出现工作推诿,不能认真履行监管职责。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烟花爆竹行业的安全发展,影响着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条例》的出台,指明了烟花爆竹的发展政策、明确了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监管任务,理顺了各级在监管工作中的事权责任,规范了行政审批的条件和程序,提出了违法违规的处理政策,使烟花爆竹生产的安全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根据当前安全生产情况,要结合实际,采取措施,尽快把《条例》精神落到实处。
3.1 理顺监管体制,明确监管任务
《条例》中明确规定: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烟花爆竹生产、储存、销售的安全监管工作。
省、市、县三级安监部门的主要职责是:
省安监局主要负责全省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设立审批、《烟花爆竹安全生产许可证》、《烟花爆竹经营(批发)许可证》的审核发放工作,烟花爆竹生产、批发经营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资质认证和从事危险工序作业人员的资质认证工作,负责省外供货企业的备案工作。
省辖市安监局负责本辖区内烟花爆竹生产、批发经营企业设立的资料审核,以及生产、经营企业危险工序(药物混合、配药、造粒、筛选、装药、筑药、压药、切引、搬运等)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工作。
县(市、区)安监局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主要负责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的日常安全监管工作;负责新设立企业资料的初审、周边安全距离的测定、上报;负责驻厂安全员的日常管理;负责《烟花爆竹经营(零售)许可证》的审核发放以及相关人员的安全培训考核工作。
3.2 明确产业政策,规范准入标准
为了提高河南烟花爆竹生产技术水平,规范企业市场准入标准[3 ] ,根据《条例》精神,结合实际,省局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有关安全工作的通知》(豫安监管危化[ 2006 ]66 号)文件,明确提出今后新设立的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投资规模:爆竹类,不得少于100 万元;引火线类,不得少于200 万元;烟花类,不得少于500 万元;年销售额不少于500 万元,占地不少于40 亩,可以到山区、荒地、丘陵地带建厂;原则上不得在平原地带设立新厂,不得占用耕地;经营企业,新建仓库实用面积不得少于300 m2;禁止在城市市区布设烟花爆竹批发场所;设在山区的烟花爆竹仓库,距库区围墙不少于5 m ,且围墙外要设置不少于20 m 宽的防火隔离带(清除杂草、树木等易燃附属物)。
要鼓励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积极采用提高安全程度和提升行业整体水平的新工艺、新配方和新技术(如插引机、自动结鞭机、自动封装机),逐步淘汰落后生产工艺,禁止家庭作坊式生产,逐步实现“工厂化、机械化、标准化、科技化、集约化”提高企业本质安全度。
3.3 严格审批程序,规范行政许可
实行“逐级申报制度”,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规范经营许可制度,落实产品核定制度,严格执行工伤保险制度,实施烟花爆竹销售配送制度,继续实行外供烟花爆竹备案制度。
加强监管,切实做好烟花爆竹的安全管理工作
4.1 坚持不懈地抓好专项整治和安全检查
事故隐患伴随于生产经营过程之中,事故爆发于瞬息之间。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专项整治和安全检查,及时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
1)要狠抓专项整治
烟花爆竹的生产和批发经营企业,要认真贯彻《条例》精神,紧紧围绕换证工作,加强内部管理,搞好专项整治。企业周边和内部距离发生变化的,要停产整顿,尽快整治;擅自改变工房用途的,要及时纠正;企业暂缺选址意见书的,要尽快完善;厂区、库区图纸未经有资质设计部门设计的,要重新设计;参保人数不够的,要尽快补齐;安全管理人员和危险工序人员培训、持证率不足的,要尽快组织培训。这些条件不能达到的,该企业不予换发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
2)要深入开展安全检查
各地安监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加强对企业的安全监管,搞好安全检查。要严厉查处企业“三违”、“三超”、“挂靠”或“一证多厂”等违法违规行为,该停产整顿的要停产整顿,该处罚的要处罚,该吊销证照的要及时报省局吊销证照。
4.2 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
河南省从2004 年就开展了烟花爆竹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由河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授权,河南省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组织专家编写了《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和《烟花爆竹企业安全质量标准(经营、销售)》,对规范烟花爆竹生产经营行为产生了积极的作用。通过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逐步使生产企业达到“工厂设计标准化、生产工艺标准化、安全操作标准化、安全管理标准化”,增强企业防范事故能力。
4.3 联合执法是安全生产执法的重要形式
联合执法是安全生产执法的重要形式,也是我们依法取缔烟花爆竹非法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措施。安监部门应将有关情况及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由政府组织安监、公安、工商、环保、电力等部门联合行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互通情况,联合查处案件;尤其是对那些非法生产经营的窝点和地下小作坊等,发现一处,要取缔一处,从严治理,决不姑息,确保烟花爆竹安全生产。
结 论
通过对烟花爆竹安全形势的分析,对做好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工作进行了深入讨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明确省、市、县三级安监部门职责任务,上下联动,分级监管,是落实《条例》作好烟花爆竹安全监管的基础。
2)规范企业市场准入标准,积极采用提高安全程度和提升作业整体水平的新工艺、新配方和新技术,禁止家庭作坊式生产,是实现企业本质安全的有效途径。
3)开展烟花爆竹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实行“四区”(生产区、仓库区、办公区、生活区)分离,增强企业防范事故能力。
4)联合执法是依法取缔烟花爆竹非法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