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公职人员若干管理措施的中外比较看我国反腐败斗争的发展态势(高校提纲)
从对公职人员的管理措施
看我国反腐败斗争发展态势
李 秋 芳
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城乡居民的调查问卷显示,多数公众认为党和政府惩防腐败“非常努力”或“比较努力”,对今后5-10年我国反腐败斗争取得明显成效有信心。但同时认为,当前腐败现象“严重”或“比较严重”,与党和政府关于我国一些地区和领域的腐败现象仍易发多发的判断基本一致。我国坚持不懈推进反腐败斗争,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后,中央政治局颁布实施八项规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治理“四风”,采取一系列扭转不正之风、约束公职人员行为的举措,产生了强烈冲击力,收到明显效果,深受人民群众欢迎,反映出我国反腐败斗争发展态势。
一、约束公务接待行为
一个时期以来,国内公务接待逐渐日益繁复,越吃越贵,越吃越浪费,大吃大喝演变成一种消极文化。透过公款吃喝可以看到,酒桌办事文化大行其道,群众意见很大,很多干部也吃累吃烦了。党的十八大后,中央政治局颁布实施八项规定,遏制“舌尖”腐败收到明显效果。干部的说法是,“过去公务接待讲排场、讲阔气,陪吃陪喝苦不堪言,现在治理后,给我们松了绑,吃工作餐既廉洁也营养”。当然也还存在问题,主要有:一是部分人明吃改暗吃,奢侈吃喝转“地下”。二是一些干部心理不适应。三是一些干部认为八项规定只是一阵风,刮刮就过去了。
建立执行八项规定的长效机制摆上日程。对于吃什么和怎么吃,在哪里吃喝和怎么陪吃,各地纷纷制定办法。对于公款接待的规范管理,要管住经费来源,定接待标准,约束接待对象和陪餐人数,接待计划提前报批,实行三单合一报销,加强审计检查,对违规行为追究责任,逐步形成现代公务礼仪和廉洁办事文化。
二、治理收受礼金礼品
曾几何时,结婚送礼金额不断提高,送礼事由日益扩大,年节贺岁,为孩子出生或升学,给老人祝寿或治丧,礼金数额不断上升,礼尚往来负担日益加重,以至出现礼贿难分现象。今年以来,中纪委已通报14起典型案例,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进行大排查,让反“四风”的精神触及党员干部灵魂,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2013年《国务院工作规则》规定,“不得违反规定用公款送礼,不得接受地方送礼”。很多地区动员党员干部上缴礼金礼品,开展治理“红包”行动。
要规范公职人员的礼赠行为,需区分礼尚往来与贿赂的界限,规定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与服务管理对象之间等不得收送礼金礼品。与此相联系,婚丧嫁娶、孩子出生升学、老人祝寿等事宜不得通知亲友之外的人群。应对公款送礼进行专项治理,接受群众监督。纪检监察部门要建立礼金礼品上缴登记处臵办法。
三、规范管理公务用车
我国公务用车不断增多,为保证公务、促进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公车配备超数量、超标准,有些车内装饰竭尽奢华,有些公务用车常出现在娱乐场所甚至国外旅游景点。公车使用中的奢侈浪费风和特权行为,成为公共财政的包袱和滋生腐败的温床。近年来我国开展了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重新核定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编制,压缩公务用车总量,规范管理公务用车。
世界很多国家对公务用车也实施了规范管理,日益扩大社会化租赁方式。
解决我国公车配臵和使用中的突出问题,要把公车改革放在公共财政改革、领导干部保障制度改革、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大背景下推进;要研发公务用车信息管理平台,对公车运行实时监控,堵塞公车维修、保险、加油等管理漏洞;要实行公务用车政府集采制度,党政机关优先采购国产新能源汽车;要推动公务用车社会化,探索使用公交车、出租车、公车服务中心车辆保障公务;要开展对公车配备和费用支出情况的专项审计。
四、监管财政公共资金
近年来,我国加快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强化对财政公共资金的监管,主要包括: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完善部门预算制度;实施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推进“三公”预算公开;压缩“三公”支出经费。
监管公共财政资金,应把公开“三公”经费作为突破口,形成倒逼机制,确立花钱标准和问责机制,限制现金使用,缩小报销范围,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和财政体制深度改革,关紧因财政收支管理不善通向腐败的闸门,最大限度地激发公共财政反腐的效力。
五、重视电子网络反腐
我国广泛发展电子政务,对于优化政府服务和规范自由裁量权效果较明显。近来,“网络反腐”活跃,形成舆论监督氛围,敦促党员干部保持对网民“集体凝视”的敬畏心理。纪检监察机关重视网络舆情,利用提供的线索查办案件。“网络反腐”也存在泥沙俱下现象,“碎片化”的涉腐信息易引发舆情振荡,信息源存在失真失实问题,并出现恶意诬陷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情况。
应积极推进科技反腐,用电子软件把能够规范公开的权力及运行程序设计进去、固化下来,做到科学安全发展。要规范网络反腐,建立网络舆论疏导调控机制,完善互联网管理规则,落实网络微博言行法律责任。
六、报告个人有关事项
从1995年开始,我国先后实行个人收入和个人事项报告制度。中办国办2010年颁布《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我国个人有关事项涵盖了婚姻变化、亲属就业、出入境、刑事处分等信息,新增了投资和住房情况,经济信息与多数国家财产申报内容相近。我国社会舆论对公开申报财产的呼声很高,但很多认知模糊概念化。世界各国财产申报做法不一,效果有差异,有些国家公职人员道德诚信水平得到提升,也有些国家申报财产成为政客作秀之举。
我国需继续完善个人事项报告制度及配套办法,加速报告个人事项的立法进程,一旦报告失真,依法追究个人责任。对于不能说明合法来源、故意隐瞒不报、涉嫌违纪违法所得的财产,可依规处臵。
七、腐败发现与惩处机制
当前,我国惩处腐败的突出特点是,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和强劲势头。党的十八大以来,严肃查处了一批大要案,对刘志军案作出死缓判决,***案也进入审判环节,引起人民群众和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专项治理成为惩治腐败的重要内容,着力解决征地拆迁、矿产资源开发、学校办学、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食品药品制售中的腐败问题。一个时期以来,网络、微博、手机等新兴媒体成为群众举报腐败的重要通道,纪检监察机关从反映的问题线索中拓展案源,加大了惩处力度。
惩治腐败需考虑几个问题:一是要打击屡屡行贿的职业行贿人和跨国“洋贿”;二是注重运用延缓或停止晋升等人事措施,重视剥夺腐败分子的非法经济利益;三是小腐即惩,防止涉案对象在腐败泥沼中越陷越深。
人民群众期待廉洁发展。应从战略上重视对公职人员的管理,从战术上强化治理措施的可操作性,以执行八项规定为切入点,集中遏制“四风”,逐步扩大治本成效,打造时代廉洁精神及其行为文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第二篇:从发展角度看我国经济形势
经过20年改革开放实践的磨炼和邓小平务实精神的教育,我国经济学界敢于面对现实,揭示问题和矛盾。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性的进步。但有一种倾向值得注意。有些研究报告和文章就问题论问题,问题成堆而理不清头绪,很少用哲学思维来研究当前经济发展和运行中的矛盾,不搞矛盾排队,分不清支流和主流。甚至造成莫名其妙的悲观情绪,我们的经济学成了问题经济学。有些研究报告和文章照抄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和指标体系,用来描述和研究正在发展中的中国经济,把我国经济当做一个发展完善的市场经济来看待,很少考虑我们的发展度和市场度。判断经济形势只根据那几个统计指标的走势论是非,找对策,只力图扭转那几个指标的走势,我们的经济学成了总量经济学,符号经济学。这种研究方法严重脱离实质经济内在矛盾运行的总量分析,更严重地脱离中国生产方式、交换方式、体制机制、结构转换升级具体阶段的实际。抓不住问题的关键,抓不住根本问题,只看运行,不看发展,只讲量变走势,不讲质量内容。这种西化的问题经济学,是一种很危险的倾向。它打乱了现阶段有形手和无形手的分工结构,过早淡化政府的发展主体地位,扩大了政策市场调控的范围,干扰了市场的调节机制的正常运行。为了克服这种倾向,我们必须以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为指导,坚持邓小平的中国特色思想,牢牢把握住我们的特殊国情。我国经济运行在什么历史阶段是必须首先弄清的根本性问题。
我们判断当前的经济运行态势好坏,要有一个特定的质和量的客观标准,不能仅仅根据几个总量统计指标的走势,简单地以升降论是非。经济运行指标在时间上不能简单地向后看,和上年周期比,和上月,上季比;在空间上也不能简单地和别的国家、地区比。首先要给当前经济运行一个准确的时空定位,即当前经济运行是处于我国、本地经济发展的什么阶段上。这个阶段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是什么,发展的内容、发展的历史任务是什么?当前经济运行走势是向着解决发展的主要矛盾、转化主要矛盾方面推进,还是朝着反方向推进。这是判断经济运行走势好坏的主要标准,定性标准。
从发展的本质含义、发展的规律来看,我国经济正处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根本性转变这个大的历史阶段中,发展模式和体制模式转变的一个关键性历史时期。在这样一个历史阶段,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次要矛盾都是结构性矛盾。所谓总量矛盾不过是抽象了结构内含的结构性矛盾在统计上的一种反映。总量矛盾是存在的,它只存在于总量统计之中,存在于符号经济之中,在实质经济之中只有结构矛盾,没有总量矛盾。我们面临的结构矛盾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工农两种生产方式、城乡两种生活方式,这种两元经济与社会结构的矛盾。第二层次是区域经济结构的矛盾,主要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不仅是东、中西大区结构间的矛盾,而且还有每一个大区内部小区结构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第三层次是产业结构的矛盾。多年来我们对这个层次的矛盾是重视的,当作第一位的结构矛盾来抓。实际上它受前两位矛盾制约,就产业结构调产业结构是调不动的。第四个层次是产品结构的矛盾,主要是剩余和短缺产品的矛盾。
这四个层次的矛盾同时存在相互交错,呈现复杂的局面,但只要认真把矛盾排队,就会发现第一层次的矛盾是主要矛盾,是诸矛盾的总根源。产业结构久调不见显效,剩余和短缺同时共存,关键是城乡人口大结构转化滞后,产业政策没有区域化,区域政策没有产业化,工业分散,重复建设,区域同构,这是造成结构性剩余、结构性短缺共存的根本原因。发展形势不如人意,不是自今日始,不是一两年的事,是自1992年以后逐步形成的。这是阶段性问题,不是当前运行问题,当前运行状况是这四个结构矛盾的正常反映。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次要矛盾都不是短期问题。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性的问题。
第三篇:从央行报告看全国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态势
从央行报告看全国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态势
来源:国培
央行公布了2014年小额贷款公司第一季度数据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8127家,贷款余额8444亿元,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251亿元。分析人士指出,随着今年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更多小贷公司因经营不善、融资困难等原因主动退出市场。
今年小贷公司的数量以及贷款余额都继续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央行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小贷公司的共有8127家,同比增加23.98%。全国小贷行业第一季度的贷款余额为8444亿元,同比增加32.83%。
不过,相比于去年而言,今年第一季度小贷公司的增长略显疲态。数据显示,去年同期小贷公司数量增长达34.38%,而贷款余额的增速则达到42.95%。
今年第一季度小贷公司新增人民币贷款251亿元,而2012、2013年同期新增贷款分别为531亿元、434亿元,呈逐年下降的态势。
此前,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焦瑾璞也指出,全国小贷公司的贷款增速已连续多月回落,“总体判断是全行业由快速发展转为平稳发展和洗牌阶段”。
央行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小贷公司数量最多的省市分别为江苏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分别有607家、562家和478家小贷公司。
数据显示,广东省小贷公司共有350家,平均注册资本金在1.35亿元左右,处于行业的中上水平。分析人士指出,实收资本越小,则该地区小贷公司的抗风险能力越弱。
从贷款余额看,全国贷款余额比实收资本仅高出12%左右,表明小贷行业杠杆仍然控制得较低。就广东而言,其实收资本是473.04亿元,贷款余额也仅是477.05亿元。
不过,江苏省和浙江省的小额贷款余额分别为1158.05亿元和911.30亿元,占比超过全国总量的五分之一,两地的贷款余额均比实收资本高出了24%和35%。分析人士指出,这一方面是由于浙江小贷公司的资金周转得较快,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他们从外部获得融资的比例较高。
有资深小贷人士指出,小贷行业仍处于摸索发展阶段,把杠杆率控制得低一点,行业风险会较低。
第四篇:从日本物流发展看我国仓储管理的不足
从日本物流发展看我国仓储管理的不足
日本物流的发展,是与仓储管理的变革紧密相联的。丰田汽车制造公司在创业初期,为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就着手对仓储管理进行改革。丰田在日本有许多联合生产厂家,原来每个厂家生产的零部件都存放在各自管理的仓库中,按一定时间运送到丰田汽车的总成品安装车间所属的仓库。后来,公司把仓库从单个生产厂家中分离出来,成立专门的仓储中心,集中存放和管理零部件,直接供应总成品安装车间。这一变革意义十分重大,它促使日本出现了专门从事仓储管理的社会化物流中心,大大推进了物流的发展。
物流中心上游联接制造企业或进出口免税仓库,下游延伸到分散的各种店铺,日本物流协会(JILS)常务理事稻束原树先生将它形象地比喻为“人的心脏”。日本物流中心的设计一般强调立体化和自动化。
Aotobacks是日本规模最大的物流中心之一,拥有一整套自动化库存管理、高效率分拣传输设备和及时配送的物流系统,每天处理250个店铺近10万份物流配送服务订单。物流中心连老板加在一起不到100人,通常这样的物流系统在发达国家至少需要400人。Aotobacks一个重要的服务理念,就是尽可能减少店铺工作量,让店铺更加专注为顾客服务。因此,物流中心按照店铺的要求,将90%的商品包装拆开,以保证货物到店后能够迅速上货架。
我国仓库资源规模较大,仅流通领域的仓库面积就达3亿多平方米。但我国仓库普遍功能不强,大多只有商品储存功能,很少有物流配送功能,而且分散在各个企业中,仓储管理社会化程度不高。由于我国仓储管理落后,仓储设施资源利用率平均还不到40%,导致物流效率普遍低下。我国商业流通环节的库存平均周期为5天;非制造业(含批发和零售业)库存平均周期是4天。在我国整个商品生产销售中,用于加工制造的时间仅为10%左右,而物流过程占用的时间几乎为90%。因此,我国要发展现代物流,必须对传统仓储企业进行整合和改造,以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和资产利用效率。
第五篇:从福特公司的发展看管理
从福特公司的发展看管理
从福特公司的发展看管理
一、摘要
管理理论的形成离不开人类的管理实践。管理思想萌芽的具体时间也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但直接追溯到1903年福特创立的时,管理理论已经有了初步的体系,其思想内涵也颇具成熟。因而,从福特的历史,我们看不见管理理论形成与发展的全过程。但福特的历史却映射出其重要发展阶段里变革性的印记。
二、关键字
流动生产线、科学管理理论、社会人际关系学说、社会人、企业再造理论
三、正文
福特公司的发展历史极具典型性,反映出很多值得借鉴及学习思考的管理学理论,本篇论文主要从三个阶段分析福特发展的历史中透露出的管理学思想。
(一)福特初发展——管理理论初形成
1903年始建之初,福特没有一套完整的管理理论供其参考,但在其后的日子里,与古典管理理论共同发展成长,也就成了福特汽车不断探索的条件和依靠。福特建厂之初,世界上就已经有了一些汽车制造公司,他们采取流动生产线这类传统的方法制造高价汽车,这也正是产业革命给生产发展带来的技术遗留。旧的管理理念已经渐渐和时代需求格格不入了,一方面是传统的经验主义和臆断法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企业落后的管理方法致使其生产能力低于预算的水平。福特决定不走原路线,而是在其基础上创造出一套自己自足的高效生产法。站在科学管理的角度,其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的生产效率。福特在高效率生产方面,成为了世界汽车工业效仿的对象。
在1914年,福特就提出了“每天工作八小时,付五美元”的举措,因此,工人的工作效率和他们的收入同步提高。当时的福特具有洞察力的发现了高产量、高工薪和高消费之间的关系。与此相对应的,科学管理理论已有了明晰的中心思想及建构轮廓。泰勒制在福特的计时工资制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福特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工效,大体上体现了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精神上的和谐变革。作为一种管
理方式上的变革,福特基于泰勒制原理形成的工人管理方法被普遍采用,节约了时间还降低成本,充分发挥出工人执行职能的主观能动性。
福特这些新的管理方法映射出了当时泰勒制的普及,科学管理理论突破了原有的机械化生产模式,更注重了人存在的经济价值,大大调动了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制度、善待人的方法创下了生产效率的高记录。不过福特在大体上还并未秉承着计划重要的理念,T型车仅仅是福特“想做就做”的理念的新尝试。这和管理理论的初步形成阶段并不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也算是福特即兴的成功的创举了。
(二)福特危机——管理理论适应社会发展的变革
随着泰勒制乃至整个古典管理理论的渐渐发展和成熟,福特公司也在用其渐渐形成的理念使自身发展过一个繁荣时期。福特已经形成一套体系,称为福特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推行。福特主义中,管理部门实现了对劳动过程的完全控制,工人丧失了对劳动过程的可支配权利。劳资谈判也疯狂地开展,导致了工资增长,诱发了大规模的消费问题,表现越来越突出。
泰勒制的弊端在其中也可见一斑:把人看作是纯粹的经济人,认为人的活动仅仅出于个人的经济动机,忽视员工之间的感情等。这也是导致工资在谈判中逐渐提升,大规模消费爆发,造成生产和消费之间恶性循环的重要理原因。
为解决近期出现的弊端,福特面临两条路:一是实行弹性工资关系,通过工资减少和恢复边际利润;一是改变劳动过程以快速提高劳动生产率。仍然采用经验主义,使管理更具灵活性。减少工资用来恢复边际利润符合了德鲁克所说的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平均企业资源的能力,同时也融合了系统管理理论,把生产的过程视为一个系统,以改变劳动过程这个要素,来达到另外一个既定的目标,即目标管理法。
在此危机阶段,福特抛弃了泰勒制的“经济人”的弊端,更倾向于社会人际关系学说,不再通过资本对劳动的压榨来保持边际利润。而实现这种资本对雇佣劳动的攻击需要改变已有模式中的劳资关系等,从而改善对资本和劳动的过度攻击和过度压榨。这实际上更完美的诠释了人际关系学说中对“社会人”情感与满
足度的重视。
(三)福特改变后的后福特主义——管理理论的创新发展和新气象 危机后福特寻求新的发展,采用提高劳动生产率,细致分工,改进机器设备生产标准化产品等措施,给福特企业结构来了一次重大的调整,这就是一定意义上的企业再造理论。重新组装是对过去组织赖以运作的体系与程序的一种革命。企业再造将对企业的个性进行一次大改造。
企业再造是针对企业内部灵魂来的一次彻底的改变,后福特主义也因其特有的灵活性生产模式成功的应对了80-90年代以来突变的信息化世界。成为福特企业开始秉承的理念。后福特主义的弹性模式和精益生产模式实际上强调了解除泰勒制的劳动分工和严格的管理控制,注重发展有高度专业技能和充分自主控制权的雇佣劳动,生产人员具有足够的自主控制权以便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快速调整的实践;强调保持与生产相关的活动如设计、营销、顾客服务等整体一致性,以及缩短产品周期、多功能机器与利用微电子技术发展企业间网络对适应消费者需要变化的重要性。这两个模式体现了对生产人员自主权的重视,正是人际关系学说的突出表现。生产人员通过学习提高对生产过程的调控力正体现出一个学习型组织的雏形。工作团队的概念也愈发明晰,自主权增加,福特企业内部协调信息发生了从中央集中处理到分散处理的范式转换,提高了对企业中非正式组织存在的重视度,并体现了现代管理论的系统化和全面性。
90年代福特面临污染危机,他们采取的对策是“计划推出全新设计的Mustang,增强Rouge的效率和品质,投资增设最先进设备”,后来决定建造美国工业史上最大型的翻新项目。福特企业从污染企业向环保企业转换,无不是一种形式和意义上的企业再造,而根据计划进行翻新的项目便是创新理论付诸实际行动的后果。
新Rouge的良好工作环境是对“浓烟代表生产力”的一次大翻新,也是福特企业转型最露骨的表现。同时也给工人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尊重工人作为“社会人”所具有的思想。对厂房的精心布置和流程的完美配控,是对管理进行系统
化之后形成的科学方法。后来Rouge采用新的能源直营21世纪清洁能源与环境保护的要求,体现创造力,也具有时代性。
由当初懵懂的初建企业到现在汽车行业的巨头,福特管理理念的进步和创新映射出整个经济行业的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四、参考文献 《科学管理原理》 《后福特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