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理念 创优载体 大力实施社区党建提升工程
创新理念
创优载体
大力实施社区党建提升工程
第一次社区体制改革距今已有八年时间。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虹桥街道党工委以社区党建为龙头对社区建设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对照“率先现代化,再造新崇川”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社区党建还有许多新领域、新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去实践、去解决。今年以来,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等部门的指导下,我们进一步深化“坚持民本理念,打造惠民虹桥”的工作思路,以社区党建为核心,大胆进行社区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实施社区党建提升工程,取得了初步成效,现简要汇报如下:
一、实施社区党建提升工程的现实动因
近年来,经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虹桥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在惠民理念的指引下得到进一步延伸与拓展。社区党建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两新组织的党组织组建率迅速提高,党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组建了103支特色党小组,党组织设置不断优化;兴建了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并投入使用,党员活动阵地不断拓展;环境、文化、服务三大惠民工程深得人心,“孙爷爷”谈心室、“365”党员服务队等社区党建品牌效应不断凸显。
然而,面对党在新时期下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如何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这一课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加大改革创新,推进社区改革,提升党建
水平,强化服务职能势在必行。
一是区域划分不尽合理,社区党建工作存在“失衡”现象。虹桥街道原辖有16个社区,小的社区仅有1000户左右,最大的社区达3000余户。社区规模不一,人员配备均等,社区工作人员疲于应付,很难深入到居民中做好服务工作。社区党建工作以条线为主,管理幅度过大,工作难以到位。
二是行政化的倾向日趋加重,社区党建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在实际工作中,社区党建有逐步边缘化的倾向。在虹桥原有的16名社区书记中,有8人扮演着行政、党务一肩挑的角色,其余的8名副书记也承担着条线任务。行政为主,党建工作兼而顾之。行政事务性工作繁多,社区干部走进群众当中、融入居民之间的机会和频次越来越少。党员人数最多的金桥社区就有党员284名,在缺乏专职党务工作者的情况下,社区党组织作用的发挥被一定程度的弱化了,社区党建水平的提升受到影响。
三是整合资源的手段尚显单薄,社区党建工作存在“游离”态势。辖区单位和群众是社区建设的主体。但社区往往缺少有效的整合手段。其一,社区资源整合的力度不够大,群众参与建设的平台不够多。其二,社团及中介组织的培育力度不够大,像木兰艺术团达到一定规模的新社会组织并不多。其三,社区党员充分展示先进性,实现自我价值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实施社区党建提升工程的主要做法
为更好地服务居民群众,将惠民虹桥建设推向深入,街道党工委
从实际出发,以社区党建为核心,通过建立 “一体两翼三会”社区管理体制,调整社区区划,推行网格化服务,创建载体、创新机制、整合资源,构建和谐社区。
(一)重建社区组织架构。要使社区充满生机,就要让社区内的各类组织的活力得到充分发挥。一是建立社区组织新架构。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主体,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为两翼,社区共建协调委员会、两新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党员服务群众联络委员会等为依托的“一体两翼三会”社区新架构。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社区居委会组织居民探索民主自治,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既是一个服务居民的载体,又是完成上级交办各项工作的单位,发挥着双重作用。而“三会”最大限度地整合辖区内的各类组织和社会人、单位人,参与和推进社区建设。二是调整社区区划。将原有的16个社区按3500户的标准调整为10个社区,设置社区规模基本相当,人员和资源配置基本合理的大社区管理模式,实现社区服务的规范化和细致化。
(二)优化岗位职能配置。按350户左右的规模,将每个社区划分成若干个责任网络,每个网格内的各项工作由一名居干全面负责,做到“下去一把抓,上来再分家”,全面提升居干的服务能力,逐步实现“一专多能”。一是实行社区值班主任制。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每天留有2-3名居干值班,接待居民、提供服务。其余居干均深入到群众中去,察民情、解民难。二是明确网格化服务内容。做到三清三知三掌握,了解居民的基本情况,掌握居
民的思想动态,以及他们的所需所求所盼。三是实行网格责任人包干负责制。责任人对网格内居民群众的各种服务需求包干负责,掌握社情民意,记好民情日记,切实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及时性。四是实行居干入户回访督查制。通过电话随访,入户抽查等形式,对居干入户服务居民情况进行回访督查,确保居干深入到责任网格中,提供各方面服务落到实处。
(三)健全工作运行机制。一是实现网格化全覆盖。通过在社区内划分责任网格,明确责任和内容,实现居干服务群众的全覆盖;通过组建四种特色党支部,实现社区范围内各类党员管理的全覆盖;通过开展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各项工作,实现党员联系群众的全覆盖。二是实现标准化服务。编制标准化的服务工作流程,印发惠民虹桥指南,明确服务的内容,方法和质量,实现居干、党员服务居民群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三是实现信息化管理。依托社区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建立数字化的责任网络,全面掌握居民的基本情况,及时对服务情况进行跟踪监管,确保各项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四)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一是保留原有平台资源。社区区划调整后,原有的公共服务平台仍然部分保留,便于居民办事和活动。二是整合服务资源。整合辖区内各类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资源,尤其是志愿服务团队的力量,为居民提供便捷的服务,进一步构建十分钟便民服务圈。三是整合辖区单位的资源。发动辖区单位每年都要为所在辖区办实事,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
对社区建设予以支持。
三、实施社区党建提升工程的几点启示
在前一阶段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提升社区党建水平需要抓住以下四个要点。
一是不断解放思想、坚持统筹兼顾是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方法。街道只有不断解放思想,统筹协调好完成上级布置的工作和社区承受力之间的关系,实行严格的工作准入制,坚持统一扎口,统筹布置,街道能完成的工作绝不交给社区,才能为社区减负。只有真正把居干解放出来,废止一些居干目前承担的,而又与服务居民关系不密切的事务性工作,如过多的台帐,大量的调查统计等,理顺社区的服务职能,居干才能有更多的精力深入到居民中做好服务,社区党建工作也才有生命力。
二是凝聚党员意志、发动群众参与是社区党建工作的基本路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员先进性,是我们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通过开展各类文体、服务型活动,为党员搭建展示风采的舞台,提供奉献社区的平台。在提升党员自身素质的同时,通过提升组织和党员的执行力、示范力、影响力起到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效果。
三是密切联系群众、热诚服务群众是社区党建工作的根本归宿。提升社区党建水平是为了推进社区建设,让社区建设的成果惠及全体社区群众。面对人数多、构成杂的服务对象,面对种类多、增长快的服务需求时,我们力求在改革中搭平台、组队伍,始终坚持惠民为根本,树立开放、统筹、人本的理念,围绕时代性和群众性的主题,服务党员群众,服务企业,服务辖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四是夯实组织基础、凝结工作合力是社区党建工作的根本保证。提升社区党建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以组织和谐推进社区和谐。为此,街道党工委明确新组建的社区党委在社区各项工作中总揽全局,社区党委书记全面统筹协调管理,并挑选了十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同志担任社区专职党务工作者。通过实施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综合协调各方力量,凝结合力,形成党委统领,各类组织和谐发展、齐心合力的生动局面。
第二篇:大力实施党建工作创新六大工程
大力实施党建工作创新六大工程
实施党建工作创新工程、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我们要大力推进以下“六大工程”。
一、坚持不懈地强化理论武装,着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最基础、最核心的组成部分。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紧密联系“两个率先” 生动实践,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引导党员干部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切实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坚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领导干部理论宣讲、干部脱产培训、在线学习等制度,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加强理论政策的宣传普及,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决策部署进基层、进群众,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打牢全体党员和广大群众为“两个率先”不懈奋斗的思想基础。
二、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促进党内民主健康有序发展。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当前,江苏的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要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始终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中央政令畅通。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健全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制度、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重要干部制度,加强党委决策咨询工作,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坚持以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为根本,积极探索党内基层民主的实现形式,深入推进党务公开,规范基层选举制度,扩大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进一步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确保各级党组织始终充满活力、坚如磐石。
三、进一步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国以人兴,政以才治;事业兴衰,关键在人。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再创黄金发展期,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迫切需要建设一支忠诚于党和人民、有坚定理想信念的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健全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大力选拔使用转变发展方式有正确 思路、推动科学发展有显著政绩、促进社会和谐有明显成效、对待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优秀干部,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突出科学理论和“两个率先” 急需知识的学习培训,强化实践锻炼,加强干部交流,注重能力培养,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和水平。坚持党管人才,落实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创新体制机制,营造最佳环境,推进人才优先发展,全力打造“人才高地”、建设人才强省,切实把人才优势转化为科学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四、以创先争优为统揽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我们党的工作重心在基层,执政基础在基层,活力源泉也在基层。基层组织是否坚强有力,直接关系到党执政地位的巩固。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组织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以先进典型为榜样,解放思想、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全力以赴争科学发展之先、同心同德创社会和谐之优,努力在全省形成争创一流、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健全基层组织体系,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农村、社区、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领域有效覆盖并充分发挥作用。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广大基层干部,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加强对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培训轮训,不断增强基层干部推动科学发展、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构建城乡一体的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和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宣传全省各条战线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及时总结基层创造的新鲜经验,打造一批具有时代特点、体现江苏特色、在全国叫得响的基层党建工作品牌,推动我省基层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五、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不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只有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这个最大优势,时刻把群众放在心坎上,做人民满意的好公仆,我们党才能无往而不胜。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不断拓宽联系服务群众的渠道,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本领,从领导干部、领导机关做起,深入开展“三解三促”活动,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真正做到科学发展向上攀登、联系群众向下扎根。坚持勤勉敬业、高效服务,在党政机关积极推行绩效管理,开展群众评议,强化考核问责,促进机关干部改进服务、提高效能。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一着不让地抓好各项决策部署的落实,创造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牢记“两个务必”,着力“去奢去满”,激励党员干部永不懈怠、永不停步,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不断开创江苏科学发展新局面。
六、进一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党风廉政建设事关人心向背,事关党的生死存亡。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摆上突出位置,进一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深入推进反腐倡廉教育、权力运行监控、预防腐败、纠风和惩治腐败 “五个机制”建设,着力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坚持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岗位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把反腐倡廉教育贯穿于干部培养、选拔、管理、使用全过程;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体制机制改革,堵塞制度漏洞,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腐败发生;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继续推进部门内控机制建设、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始终保持查办案件的强劲势头,从严惩处腐败分子,努力以反腐倡廉建设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把为民、务实、清廉鲜明地写在江苏党员干部队伍的旗帜上。
第三篇:创新社区教育载体 提升社区教育水平
创新社区教育载体 提升社区教育水平
城市社区教育的工作起步早,起点高,成效显著,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大中城市尤为明显。但在广大农村,由于社区教育工作起步迟,不少同志发出了“徒有羡鱼情,而无结网力”的感叹。其实,只要我们结合农村实际,社区教育工作同样也可大有作为。位于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西北部的新塍镇,是一个历史悠久、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江南古镇,新塍镇社区教育中心在近几年工作实践中,以“周末大学堂”为创新之路,在打造新农村社区教育特色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1.“周末大学堂”是构建新农村社区教育体系的一项创新品牌。“大学堂”一词引用自清末所创办的新制大学为大学堂的称呼,是学子在其中可以学到做人之道、生存之道的地方,也是当时培养治国人才的地方。新塍镇社教中心构建的“周末大学堂”是以“学文化,学技术”为主,多元化地推进社区教育,让有求学渴望的乡镇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轻松学知识。它以周六、周日或闲暇时间为主,通过丰富多彩的培训内容,涵盖老、中、青、少各年龄层次的六大工程,包括面对青少年的朝阳工程、面对中青年的正阳工程、面对老年人的夕阳工程、还有文化休闲娱乐工程、学历工程和党建科普工程。它为本镇居民打造了“十五分钟”学习圈,营造了“时时能学,处处可学,人人皆学”的良好氛围,体现了“学习让生活更美好”的社区教育理念。它打破了传统教育时空分布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育社区化和社区教育化的统一,是一种复合的教育模式,是对传统文化教育观的重要超越。
作为从企业品牌中引申出来的概念,教育品牌是学校的名称和标志,是为教育消费者提供的教育服务以及培养教育消费者的各项要素的总和。社区教育也要建立自己的教育品牌,以创建社区教育特色,不断提升社区教育的地位。新塍镇社教中心以全民终身学习的思想去宣传并不断影响和改变人们的教育观念;以丰富多样的教育培训项目和活动去吸引广大居民参与学习;以科学理论和实践成果去树立社区教育的社会地位与形象,从而使“周末大学堂”品牌全面确立。打造社区教育品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系统的策划和精心的设计。这个过程的主要环节有:对本区域“社区人”进行现状分析;收集相关信息并进行分类统计,确定社区教育的目标,设计出可行的方案供社区人选择;根据社区人所选择的方案,制订实施的计划。因此,把社区教育打造成一个品牌教育,扩大社区教育的影响,其目的在于提高社区人的综合素质,构筑社区的再就业工程,完善和谐社区的建设。
2.“周末大学堂”是一项多元、有机、循环的系统工程。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教育既要遵循教育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规律,还要遵循农业发展的规律,以农民为中心,以创业为核心,因而不能是单一的培训过程,而是多元循环系统,即新农村社区教育对象所处环境与产业结构决定着农民的教育需求,那就是当地动植物资源开发与当地人力资源——农民智力资源“双开发”的“不可分离性”,要兼顾升学、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和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的需要,而且后者更显重要,也正因为这种“双开发”特征,农民教育就不可能是单纯、机械的培训,而是包括教育需求—选拔教育对象—教育培训—扶持(政策、投融资、物质技术支持等)—跟踪指导—联合经营—形成共同体(企业会员、农民协会等)等一系列的投资教育培训。这是新时期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教育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通过“朝阳工程,正阳工程,夕阳工程,文化娱乐休闲工程,学历工程,党建科普工程”等六大工程形式,对各类人群开展教育培训;农民、工人和失地农民、失业居民和新居民的各类技能操作、农业技能操作培训、创业培训;老年人健康知识、养生保健讲座、形势宣讲活动等;同时开展自学考试、成人“双证制”高中、大中专学历教育、农广校和农函大教育,它向居民提供丰富多样、层次不一的学历套餐;开展科普惠农结对,实现科技帮扶、科技致富、科技脱贫;把课堂办到村居、田头、农家,把农函大特色班办到农业基地上,使得科普知识惠及更多百姓。
另外,为了能更好设置周末大学堂教学内容,使学员能在大学堂中找到想学的内容,社教中心通过以下四种方法来确定教学内容:一是调研摸底,通过到教学点、教学基地实地调研摸底,与教学点和基地的工作人员面对面交流调查培训需求,出台菜单式培训课程;二是发放培训需求调查表,针对不同的人群,发放不同的培训需求调查表,获取群众需求信息,确立培训内容;三是根据地方特色,根据新塍镇的工农业产业特点、产业发展趋势和新塍镇的文化特色设置培训内容;四是根据政策,根据上级部门(教育局、劳动局、农经局等部门)的文件要求,设置培训课程。
“六大工程”构成了新塍镇社区教育中心“周末大学堂”培训体系,其核心内涵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业和就业为核心,以培养造就有知识、懂技术、善经营、会改进的现代农民,构筑与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化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为宗旨。
3.“周末大学堂”的搭建
促进学习型社区建立。社区教育的开展为学习型社区创建提供了条件,而社区教育成为创建学习型社区的重要形式和有效途径。“周末大学堂”的搭建无疑可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立。
(1)“周末大学堂”使乡镇社区教育有了影响力和自信力周末大学堂可以让农村居民在家门口参与到与城镇居民一样的活动和教育。这是因为周末大学堂着眼让更多的农村居民参与其中。这就把原有镇级居民的培训活动和文化搬进乡镇村级居民中去,让社区教育成为农村居民生活中的一部分,这样大大提高了社区教育影响力,同时也为社区教育的开展增添了几分自信,也为学习型社区在乡镇全面建立奠定了扎实基础。
(2)“周末大学堂”避免了乡镇社区教育内容的贫乏由于乡镇社区教育工作起步晚,而社区教育的内容比较广泛,对于散居在各村的居民要享受城镇居民一样的社区教育活动很难。因此建立一整套的社区教育内容尤为重要。周末大学堂紧紧围绕六大主题工程开展乡镇社区教育工作,不仅丰富了乡镇社区教育工作的内容,也为学习型社区构建在乡镇从理论走向实际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3)“周末大学堂”使乡镇社区教育更深入更有效正因为社区教育工作具有广泛性和全面参与性,所以把周末大学堂引入到乡镇社区和村级居民聚集地显得尤为重要。也正因为散居在村级的农村居民有渴望与城镇居民一样有自己的社区教育点,从而使得周末大学堂深入到广大的农村成为一种可能。也只有这样才能多角度、多层面、多方向地为乡镇的所有居民服务好。
(4)“周末大学堂”使乡镇社区教育得到了提升和发展随着城市社区教育的进一步深入,社区教育工作逐步向乡镇扩展,但乡镇的社教工作推进力度还是不够大,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居民或者城镇扩建后成为新城镇居民的社区教育工作推进力度不大。而周末大学堂把社区培训搬进社区居民点,把大学堂搬进村级社区,极大方便了百姓的参与,扩大了百姓的参与面,提高了老百姓的积极性。也使乡镇社区教育在镇、农村得到发展,得到提升。
第四篇:创新活动载体 创建党建示范社区
创新社区活动载体 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记XX县开展社区党的建设“三联一创”活动
近年来,中共XX县委通过开拓社区党建工作思路,创新社区活动载体,在县直机关(企业)党组织和全县社区党组织中开展县领导带领机关(企业)党委(工委)联系社区党总支部,机关(企业)党总支部(党支部)联系小区党支部,机关(企业)党员联系社区党员,共同创建党建示范社区的“三联一创”活动,成攻破解了山区社区党建工作难题,取得了明显实效。
一、创新理念夯基础
办公活动场所难、办公条件改善难和开展活动难是多年来困扰山区社区党建工作的瓶颈,为了整体提升基层社区党建工作水平。近年来,中共XX县委不断开拓思路,创新党建工作理念,着力探索适应贫困山区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模式,努力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一)“三联一创”破难题。XX县共有4个社区党总支部、33个小区党支部,除杨柳湾社区党总支部有办公场所外,其它三个社区党总支部全部租房办公,33个小区党支部只有1个党支部有活动场所,3个党支部的活动场所是租用的,且办公设施十分简陋,另外29个党 支部均无活动场所。社区党员因无固定的办公场所,组织开展活动十分难,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区党建工作开展。2007年,县委把加强社区党建工作作为提升全县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的突破口,由县委组织部牵头,组织工作专班,深入社区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找准了解决问题的症结,提出了《XX县开展社区党建“三联一创”活动实施方案》,由县委常委带领县直12个机关(企业)党委和县委县直机关工委分别联系4个社区党总支部,33个县直机关党总支部(党支部)联系33个小区党支部,440名县直机关党员联系440名社区党员,共同创建党建示范社区。
(二)整合资源建机制。为了确保“三联一创”活动取得实效,县委整合现有资源,实行责任捆绑。一是由县委常委牵头,带领县直机关(企业)党组织联系社区,每季度深入社区解决“三联一创”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县委明确县直机关(企业)党组织负责人是抓联系社区开展“三联一创”活动的主要责任人,并将开展“三联一创”活动的情况作为年终党建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三是明确社区所在地容美镇党委主要负责人是抓社区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充分履行职责,统筹抓好“三联一创”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容美镇领导班子成员是组织协调“三联一创”活动的具体责任人,负责所联系小区的“三联一创”活动的具体组织、协调工作;四是社区党组织是开展“三联 一创”活动的主体,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争取联创单位的支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硬化目标谋规划。县委常委带领县直机关(企业)党组织和党员按照党委联社区党总支部、党员联党员对象明确后,参与“三联一创”活动的党组织结合深入调研、找准症结、开展讨论、制订规划的程序,针对对每一个社区和小区党支部的实际,对照党建示范社区的标准,分别制订了五年规划和实施计划。全县 “三联一创”从2007年开始,到2011年基本结束,按五年规划组织实施,联系社区和小区的单位一定五年不变,做到换人不换单位,不达目标不撤兵。2007年为基础年,主要任务是解决社区党组织的办公活动场所和办公设施问题,建立健全各类组织网络和各项规章制度,探索开展主题实践活动。2008年为规范年,主要任务是加强社区管理,提升社区规范化建设水平。2009年为提高年,主要任务是深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为居民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解决居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2010年为巩固年,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规范社区服务程序、丰富联创形式和内容。2011年为总结年,认真总结活动经验,推广先进典型,使全县4个社区党组织达到党建示范社区标准,全面提升社区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和水平。
二、突出重点抓联创
(一)多措并举建阵地。联系社区的县直机关(企 业)单位党组织因地制宜,采取购买、租借、与本单位资源共享等多种方式,帮助所联系的社区和小区党组织解决办公活动场所,配齐了必备的办公设施,做到了“三齐全四配套”。即:书记办公室、党员活动(电教)室、调解室齐全,办公桌椅、工作电话、电教设备、文件资料柜配套。条件较好的县直机关(企业)党组织还为小区党支部配备了电脑,开通了宽带。如:县水利局党总支部筹资30000元把容美镇计生服务站一所闲置的办公楼维修后,作为九峰桥小区党支部活动场所。县电力公司机关党支部为联系城南小区党支部在城南大市场租赁办公场所,并为小区党支部配备了电脑、电视机和影碟机电教设备。全县先后有16个小区支部采取租借方式解决办公场所难的问题。县房管局党支部联系城墙坳小区党支部后,不惜高价将出租的门面收回,改为小区党支部活动场所,并为其增添了电话、饮水机等办公用品。
(二)建章立制抓规范。为了进一步提高社区办事效率,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县直机关(企业)和社区党组织开展了社区规范化建设。一是协助所联系的社区党组织建立健全党支部议事规则、民主生活会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发展党员工作程序、民主评议党员等各种规章制度,做到常用制度规范上墙;二是协助社区建立健全党员花名册、党务日志、工作日志、流动党员登记卡、入党积极分子登记卡、党(政)务公开簿、党员电化教育播放收看记录簿、支部学习会议记录簿、党费 收缴情况记录簿、民事纠纷调解记录簿等“一册二志二卡五簿”,不断完善社区工作程序;三是县直机关(企业)党组织协助所联系的社区党总支部建立健全了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四是协助所联系的社区党组织成立了党员治安巡逻队等便民服务组织,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如与县文化部门组建了社区民间舞蹈队、老年艺术团、老年腰鼓队,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情趣,丰富了社区群众文化生活。积极支持下岗职工成立了家政服务中心、“XX第一擦”皮鞋修理服务中心等5个便民服务组织,社区居民只要一个电话,社区服务就可以送到家门,大大方便了社区广大居民。
(三)强化保障注活力。为了稳步推进“三联一创”活动持续开展,县委着力从经费上予以保障。一是县委针对社区经费紧张运转困难的实际问题,在财政依然十分吃紧的情况下,县委决定从2007年起,把每年全县社区工作经费由原来的2万元增加到8万元,其中县财政预算5万元,县委组织部从县留成党费中解决社区党员培训、活动经费3万元;二是各联系社区的机关(企业)党组织从自己的工作经费挤出一部分资金支持社区建设。联系社区的机关(企业)党员对口帮助社区党员的生产和生活;三是容美镇党委通过工作目标量化考核对社区给予一定的补助;四是县委组织部每年从党费中拿出一部分资金用社区贫困党员的救助。
三、互动双赢促发展
机关(企业)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通过开展“三联一创”活动,加强社区服务平台建设,有效促进了机关和社区党建共同发展。自“三联一创”活动开展以来,县领导和县直部门到社区开展联席会议98次,走访小区108次,走访慰问贫困户37户,贫困党员23次,送去慰问金10000余元,县直机关(企业)党组织和党员通过开展“三联一创”活动,深入到社区和党员结对帮扶,在实践中既受到了教育,又得到了锻炼,增长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力促进了机关效能建设,大大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达到了社区、机关共创和谐、共同发展的目标。截止2007年底,全县各党组织“三联一创”活动累计投入资金14万元,个人捐款捐物达2万元;通过租借、划拨、维修和资源共享等方式为4个社区、33个小区党支部全部解决了办公场所,配齐了办公设施。4个社区党总支部建成了一站式服务大厅,开设了30多个便民服务点,组建了72支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社区党建工作呈现出蓬勃生机。白鹤井社区党总支部被省委组织部授予党建示范社区的荣誉称号。在开展“三联一创”活动过程中,机关(企业)党组织无偿开放文化、学习、健身、娱乐场所,初步形成了思想共育、资源共用、任务共担、责任共负、社区共建、成果共享的社区党建新格局。社区居民基本实现了吃、住、医、学、购、娱“六不出社区”的目标。社区党员积极 投身到社区的文明创建活动中来,党员“人人头上压指标,个个肩上担责任”,为社区建设贡献力量。九峰桥小区党支部退休党员郭绪才和邓志龙两位老同志在小区党支部办公场所建设过程中,义务为工人烧开水40天;宏源公司党支部书记向恩荣为居民调解纠纷,提供法律援助服务;步行街小区党支部书记杨金轩和党员石家信两人侍候独居的退休职工郭清云住院治疗,直到出院。
第五篇:上海基层党建的理念与载体创新
上海基层党建的理念与载体创新
“三服务”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请结合自己的认识,谈谈你认为应该如何更好地服务。
答:
“三服务”,即党的上级组织为基层组织服务、党的基层组织为党员服务、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都为群众服务。
“三服务”有效地解决了基层党组织工作资源缺乏的问题。浦东新区提出通过“自上而下注入一些、横向之间整合一批、党组织内部激活一批”,探索建立基层党组织的“造血”和“供血”新机制,为基层党组织创造良好的工作基础和工作条件,增强了基层党组织为群众服务的能力。
“三服务”明确了各级党组织在党的自身建设和群众工作中的责任,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的下移,使党的上级组织、基层组织和党员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之所在,有效地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资源汲取能力、群众动员能力和社会整合能力。
结合我西吴村实际,我认为,西吴村正在积极探索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可以更好地服务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组织部《关于在本市街道、乡镇开展探索建立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机制试点工作的实施办法》精神,推动我镇经济社会协调、统筹、和谐发展,根据镇党委要求,西吴村积极探索?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模式,探索建立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
一、合理划分片区,组建服务团队
1、科学划分片区。在镇党委统一部署下,村党组织综合考虑本村的形态布局、人口规模、群众生活习惯、党员和周边单位资源分布情况,并有机结合?一二三四?工作、?聊聊家常事、谈谈村发展?活动等,对全村群众进行了分片、划块,确立了村党组织组团式联系服务的工作片区,作为开展?点对点、面对面、手拉手?联系服务群众的基本单元。目前,全村共建立片区10个,服务团队10个,每个片区设立一个宅基课堂,农户数一般在100户左右。
2、配备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团队。每个片区的服务团队明确以村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等2?3人为负责人,其中至少有1名为居住在本片区的同志,作为宅基课堂的召集人和走访、联系、服务群众的协助者;1名为村干部,作为走访、联系、服务群众的牵头人和协调本片区相关工作的负责人。服务团队以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群众活动团队负责人、居住在本片区的党员积极分子为骨干,积极发动在职党员、五好文明家庭代表等各类志愿者共同参加。
二、明确走访要求,建立走访制度
1、落实普遍走访要求。按照镇党委要求,我村10个片区的服务团队在今年6?7月开展了集中性的普遍走访,走访了本片区内所有村民户。在普遍走访的基础上,针对农户存在的特殊情况,各片区列出了经常性必访对象和必访情况,并针对不同必访对象和必访情况,合理设置了相应的访问频率和办法,并落实到人。
2、明确走访了解内容。在试点期间,我村的服务团队不仅在工作日进行走访,更是牺牲休息时间在周末、晚上等时间段内进行了走访,争取做到了每户都访问过,实现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努力做到了?进得去、坐得下、聊得上、能回访?。走访中,各服务团队重点了解每户家庭的基本情况、存在困难以及对村民小组、村委会的意见、建议,形成了民情档案,并进行了汇总,形成了走访联系和服务群众的信息库。
3、建立服务公开制度。各服务团队也将片区的负责人、工作人员的姓名、联系方式进行了公布,以方便群众提出诉求,寻求帮助。在下一步的工作开展中,村党总支将在党务公开栏、村务财务公开栏等内将村?两委?班子人员、条线干部的姓名、办公电话等进行公布,加强干群联系。结合?一二三四?工作机制,各服务团队计划在走访过程中将?联系服务卡?、?需求记载卡?等进行发放,加强沟通,征询意见,提高服务村民的水平和力度。
三、加强上下联动,回应群众诉求西吴村依托组团力量开展自助互助服务,将能够解决的问题及时在本片区解决。像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周品林同志退休不退志、无私献?四心?的感人事迹在弘扬共产党员高尚情操的同时,更是实实在在地为村民们送去了阵阵温暖,为村委会化解了一桩桩隐患,为魅力青村的建设默默的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7月10日,西吴村召开全体党员大会。按照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的要求,各服务团队就前一阶段开展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试点工作进行了一一汇报,并就服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意见与建议进行了梳理汇总和讨论研究。同时,村党总支还给每个服务团队下发了200元的活动经费,并明确要专款专用,为更好的服务群众奠定了基础。在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过程中,西吴村党总支部通过汇总共,集中解决了6个群众反映的问题,真正使党旗飘起来、党徽亮起来、党员动起来、作用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