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央行的视角看财政性存款管理的历史与发展

时间:2019-05-13 18:13: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央行的视角看财政性存款管理的历史与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央行的视角看财政性存款管理的历史与发展》。

第一篇:从央行的视角看财政性存款管理的历史与发展

从央行的视角看财政性存款的历史与发展

一是财政性存款的概念与范围

财政性存款主要是财政金库款项和政府财政拨给机关单位的经费以及其他特种公款等。各级财政部门代表本级政府掌管和支配的一种财政资产。包括国库存款和其它财政存款。国库存款是指在国库的预算资金(含一般预算和基金预算)存款。其它财政存款是指未列入国库存款的各项财政在专业银行的预算资金存款以及部分由财政部指定存入专业银行的专用基金存款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财政性存款,体现社会主义分配关系的特点,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主要种类有:金库存款、地方财政预算外存款、机关团体(包括学校及一部分由财政拨给经费的团体和其他事业单位)存款、部队存款、基本建设存款等,其发展情况如下:

省人行成立后,贯彻执行1950年3月12日中共福建省委《关于机关、部队、公营企业现金管理的规定》,“凡本省机关(指县级以上政府机关、团体、公立学校)、部队(指驻在本省境内部队)、公营企业所有现金收入款项,除酌留少数现金自行保管外,其余须当日送交当地中国人民银行或其它委托机构,最迟须于翌日午前存入”;同年4月7日,政务院颁布《关于实行国家机关现金管理的决定》,“凡一切公营企业、机关、部队及合作社等所有现金及票据,除准予保留规定之限额外,其余必须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存款办法存入当地中国人民银行或其它委托机构,不得存入私营行庄”,以及贯彻同年8月20日华东军区后勤部、人行华东区行关于《为实施部队、机关现金管理的联合指示》等规定。在开展现金管理的同时,组织财政性存款。1950~1952年,全省财政性存款年平均额为3975万元,占同期各项存款年平均额的54%。“一五计划”时期

本省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壮大,同时开展增产节约,财政性存款增加。反映在金库存款上,由于各部门节约支出而收入相对增加;机关存款由于华东区行政机构撤销,重点工程款项如鹰厦铁路、厦门海堤等工程款项直拨到省而使存款上升;基建存款则由于各项支前基建工程加紧进行,基建拨款增加而带动存款增加。据统计,1953~1957年全省财政性存款年平均额为12415万元,比1950~1952年平均额增长212.4%,但由于储蓄存款增长快,致使财政性存款占同期各项存款年平均额的比重降为49%。“大跃进”期间

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一部分银行合理的规章制度被打破,有的贷款被挪作财政性支出,财政性存款含有“水份”而突然猛增。1958年全省地方金库存款达8783万元,比1957年末增加6237万元,增长245%。其原因是财政欠经建局基建垫款4200多万元未拨还,另外是年度基建计划未完成迟延拨款。机关团体存款也突破往年规律,从5月份起直线上升。据福州、厦门等13个重点县市对机关团体存款调查分析,其增长原因:一是基建存款增加。当年13个县市基建存款1106万元,占机关团体存款4045万元的27.3%,仅古田溪水电站工程处基建存款即达807万元;二是财政抽调企业流动资金未用部分转存额大,仅省财政厅专户存款即达1106.8万元;三是交通部门修建公路费存款增多,约占13个县市机关团体存款的13.9%。

1960年,地方金库存款减少,而机关团体和基建存款仍然继续增加。当年地方金库存款8767万元,比1959年减少4590万元,下降34.36%;地方机关团体存款28091万元,比1959年增加7074万元,增长33.66%;地方基建存款1.27亿元,比1959年增加3114万元,增长32.51%。其原因:1960年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减少1.3%,支出增加23.7%;机关、企业应上交财政的款项没有及时上交,其中仅省级各部门应交而未交款项就达2355万元。

1962年,本省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和《银行工作六条决定》等一系列政策规定后,财政性存款随着国民经济逐步好转和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逐年增加,也相应增长。1958~1965年财政性存款年平均额为4.29亿元,比1950~1957年年平均额增加3.36亿元,增长363%,占同期各项存款年平均额的45%。“文化大革命”时期

银行合理的规章制度被称之为“管、卡、压”,银行机构被撤并,工作削弱。1966~1968年工农业总产值和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连年下降,财政性存款也相应锐减。此后经济、金融情况稍有转机,财政性存款才开始上升,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平均每年仅增长5.7%。“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国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1977~1978年财政性存款增长61.6%。1966~1978年财政性存款年平均额为6.61亿元,比1958~1965年年平均额增加2.32亿元,增长54%;占同期各项存款年平均额的4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随着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1979~1988年,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和预算外收入分别增长1.7倍和14.6倍,各项行政事业经费增长3.2倍,基本建设投资增长4.3倍,所以财政性存款来源不断扩大。与此同时,银行为筹集更多的建设资金,除用现金管理这一行政手段外,还运用经济手段组织财政性存款,开办机关、团体一年、二年和三年定期存款业务。1979~1988年财政性存款年平均额为11.79亿元,比1966~1978年年平均额增加5.18亿元,增长78%。但由于改革以来国民收入分配渠道的变化,通过国家财政集中的资金相对增长趋缓,而企业存款和储蓄存款则大幅度增长,致使1979~1988年财政性存款年平均额占同期各项存款总额的比重大幅度下降,仅占12%。

利益驱使,使金融机构有意规避缴存财政性存款。财政性缴存款属于不生息资产,人民银行目前只按其日平均余额的万分之五计付手续费,手续费收入远不如将财政性存款转化为一般性缴存款的收入。因此,金融机构对缴存财政性存款态度上并不积极。据调查,财政部门存放在商业银行的财政性存款主要有社会保障基金存款、基建存款、国债资金存款、特设专户(国家政策性补贴资金)存款、部分地方财政库款等。基层商业银行将这部分存款以单位活期存款、机关团体存款形式存放,从根本上改变了财政性存款的存放形式。

(三)交叉管理,给财政性存款漏缴提供空间。按照人民银行职责分工,目前,财政性存款的缴存范围、比例、时间以及截留、迟缴或少缴等违规行为的检查和处罚,均由人民银行会计部门负责管理。但是,地方财政库款、待结算财政款项、财政预算专项存款、预算外存款却由国库部门进行管理。这样,多头管理的结果造成财政性存款的划缴范围出现管理真空,会计部门往往只对划缴科目范围进行控制,无法对该科目核算内容的合规性进行把握。

二是中央银行经理财政性存款的几个阶段。财政性性资金的在我国资金的重要性分析。三财政性存款的发展方向。

四资金是我国财政性资金的管理历史。

我国的财政性存款缴存制度建立于1984年,依据国务院1983年《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中“财政金库存款和机关、团体等财政性存款,划为人民银行的信贷资金”的规定,人行总行在1984、1985年以银发[1984]第70号和[1985]第281号下发了财政性存款管理办法和会计核算手续。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第三十六条也对财政性存款需缴存人民银行做了规定。但随着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改革和金融法制的逐步健全,财政性存款缴存的法律依据逐渐被弱化。一是1998年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将金融机构代理人民银行财政性存款中的机关团体存款、财政预算外存款划为一般存款,财政性存款从缴存范围上大为缩小。二是《中国人民银行法》等金融法律法规颁布实施后,国务院《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自行失效。《中国人民银行法》等法律法规中没有财政性存款缴存的法律条款,而之以后也没再出台有关的规定,所以要求金融机构缴存财政性存款有些底气不足,缺乏法律依据。

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存款准备金管理的通知》(银发[2004]302号)对存款准备金的管理部门作出了明确规定:“货币信贷部门负责组织存款准备金管理、监督和处罚工作,会计部门负责准备金缴存范围的会计科目审定工作,营业部门负责存款准备金的报表审查、资金收缴和日常考核工作”。但没有明确财政性缴存款管理的分工,基层人民银行多数也是比照存款准备金的管理要求进行操作的,但由于缺乏法律监督机制,信贷部门难以掌握财政存款的活情况,会计营业部门对金融机构上报的报表资料的真实性难以作出判断,种种情况导致对金融机构财政性缴存款工作出现了“谁也不管”的局面。二是缴存范围依据收集难。财政性缴存款业务自1984年开始至今已20多年,时间跨度大,有关规定文件分散在不同的年份中,由于会计人员的频繁更换.金融机构会计科目不断变更,缴存范围的多次调整,不论是基层人民银行还是金融机构手中掌握的文件资料都不齐全,经办人员对这项业务的具体规定难以全面准确地掌握。三是缴存科目概念模糊。1998年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将商业银行代理的机关团体、财政预算外存款划为一般存款范围,而现行的财政性存款缴存范围中却包括农信社、“2015县级财政预算外存款”、工行“2198财政预算外存款”、中行“8144财政预算外存款”等科目,给实际操作带来了难度。

(七)计费方式不合理。一直以来,人民银行对财政性缴存款不计付利息,只是按照全年财政性存款日平均余额的万分之五计付手续费,一年支付一次。日平均余额万分之五的年收益率不仅远远低于一年期贷款利率,同存款准备金利率相比也相差甚远,甚至抵不住办理这项存款的管理成本,影响金融机构代办财政性存款的积极性。

四是我国财政性资金管理的现状。

五是我国未来财政性资金管理发展的方向。

其一,近几年来,咸宁市市场环境财政性存款的意义及种类

(一)意义。从中央财政到地方各级财政都建立了新的资金管理机制,随着公共财政改革的深入,财政部门在预算执行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各级预算单位的收支将进一步纳入财政集中收支体系管理。据悉,全市市、县级以上部门共有1236个预算单位,除个别单位外基本上实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占预算单位总数的98%,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也全面实施。全市6个县(市)实有乡镇70个也全部实施了国库集中收付改革。据统计,仅市直2008年办理支付业务就达5600笔,支付资金达12亿元。财政授权支付代理业务将会给银行带来巨大的负债和中间业务收入,已成为各商业银行营销拓展的焦点。其二,今年以来国家积极的财政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央、省市下拨的各种补助资金,特设转移支付资金、各种专项资金不断增多都为我们提供了广泛的市场空间。其三,财政部近日发布了《关于推进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了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的总体目标,即2012年底前,力争全国除民族自治地区外全面推进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在政府间收支划分、转移支付、资金往来、预决算、年终结算等方面,实现省财政与市、县财政直接联系,开展相关业务工作。农行作为县域大行,机遇难得。其四,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极为艰巨的一年。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直接服务“三农”的资金问题,将无疑备受关注。而农行是国家指定的唯一一家服务“三农”的股份制银行

六是对财政性资金管理发展提出的建议。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过渡期设臵的“财政专户”,目前正逐步演化为地方财政的“第二国库”的趋势。财政专户实质是财政部门、中国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等多方博弈的产物,但在短期内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从长期来看,可以采取先完善管理措施规范其运行,再纳入国库单一账户核算的两步走策略。

2002年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在《预算外资金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方案》中首次提及“财政部门设立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以下简称“财政专户”)这一名词。近些年来,随着财政专户的日益增多,财政专户性质也从反映预算外资金收支活动转变为财政部门开设在商业银行具有特定用途的账户,区别于财政部门开立在中国人民银行国库的财政库款户。财政专户逐步发展成为具有“数量多、利率多样化、账户余额大、汇缴账户不汇缴”特点的专户资金,并且有日益演变成地方财政的第二国库的趋势。本文试图从博弈论视角出发,剖析短期内财政专户存在的“合理性”,探讨完善财政专户管理的现实途径。

一、财政专户是利益博弈的产物

(一)改革过渡期的平衡博弈2001年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取消了预算单位和财政部门开设的大量账户,解决了财政资金大量滞留在预算单位而导致的资金腐败和收支效率不高等问题,完成了预算收支改革的第一步。由于受改革试点实施初期的各种客观条件限制,在改革过渡期允许开设财政专户来满足预算外资金的收支管理需求,这为财政专户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依据。多年来,财政专户在各项财政资金尤其是预算外资金的管理上起到了积极、有益的作用。但随着财政资金逐年增长,财政专户越开越多,不仅预算外资金纳入专户管理,预算内资金也大量流入专户。财政资金沉淀在财政专户使原先反映在各部门、各单位因过渡性账户而导致的各种问题相应集中转移到财政部门,既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与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建立国库单一账户”的初衷相悖。由于财政专户资金在归集、分配和管理上与纳入预算、缴入国库的财政资金在性质上存在一定的区别,财政部门一直以来存在“财政专户资金就是财政部门的资金”的本位思想,因此,在专户管理上有自我管理、排外制约的思想,而实际上财政专户的资金也是纳税人的资金,应属于公共资金的范畴。同时,随着经济增长和“乡财县管”、“镇财市管”等财政体制的改变,集中在各级财政本级的财力大增,巨额的非税收入、基金资金归集于本级财政部门管理,财政可用资金的大幅增长也为地方财政开设专用账户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各方利益的现实博弈1.财政部门:地方利益的代表第一,财政资金增值的诉求。在“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工作方针指导下,地方政府向财政部门提出了尽可能地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工作目标,并每年都对财政部门下达征收任务。因此,地方财政部门单方面积极开展了所谓陈梦华,马晓英,陈颖(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海南海口570105)的国库现金管理。由于财政专户的资金,无论收支都存在资金在账户的停留时间,因此产生了对资金进行管理进而达到增值的操作空间。而按照有关规定,存放在中国人民银行国库的财政存款,没有预算安排和文件依据是无法拨付的,国库存款平均余额数量巨大,由于中国人民银行按活期利率计付利息,收益小,因此地方财政为了追求财政资金的高收益,必然会利用商业银行协议存款或定期存款等方式进行理财。第二,财政部门自身利益的诉求。一方面,逃避监督。由于财政专户资金未纳入综合预算统一管理,资金滞留时间与使用途径合规程度缺乏良好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因此为了逃避监督,财政部门将财政资金存放在财政专户上。同时,由于中国人民银行有监督财政库款支拨的职能,而商业银行是没有监督职能的,财政部门使用资金更加方便,相比将财政资金放在国库,财政部门更愿意将资金存放在商业银行。另一方面,“权利寻租”。为获取超额收益,财政部门往往会不积极使用财政专户资金,而将其大量地滞留在商业银行的专户中滋生利息,而滋生的利息如协定存款等的利息并没有相应的预算安排用途,因此很容易变相成为财政部门的“小金库”。同时,各商业银行纷纷向财政部门争取专项存款,财政部门的“权利寻租”空间增大。2.央行国库:公共利益的代表第一,中央银行履行“政府的银行”的职责。国库的基础工作是办理预算收入的收纳和预算支出的拨付,由于预算资金属于国家和人民所有,因此国库要为国家“守好库”。按照国库单一账户改革的要求,“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后,相应取消各类财政性资金的收入过渡户,预算单位的财政性资金逐步全部按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因此,只要是财政资金就要纳入国库管理,这样有利于按人大审批的预算执行,不但可以确保资金安全,割断政府机关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利益关系,而且可以实现资金的集成管理和集中监控,强化对政府机关的行政约束和监督力度。第二,货币政策调控的需要。一方面,财政国库存款是最典型的基础货币来源,央行基础货币是货币政策实施的物质基础,如果央行基础货币不能很好地控制,货币政策的力度和效果必将受到影响而削弱。国库库存资金作为一种动态货币资源沉淀于中央银行,其变动直接影响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当财政资金从国库划入财政专户时,相当于资金从中央银行流向商业银行,变相增加了货币投放,游离于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之外[1]。另一方面,财政专户资金作为一种财政性资金,其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目前商业银行将应全额缴存的财政专户资金纳入一般性存款的会计科目核算,导致财政性存款的少缴。商业银行全额划缴中央银行的财政性存款是不具备派生存款的能力的,但财政性存款转变成一般性存款后,会大量增加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来源,进一步增加中央银行对流动性管理的难度。3.商业银行:第三方赢利的代表第一,增加流动性。对金融机构而言,财政性存款的稳定性强,资金数额一般较大,对改善流动性发挥了重要的权重作用。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末,海南省海口市财政部门开设的财政专户余额占机关事业单位存款的14.87%①。因此各家商业银行都以各种优惠条件争揽财政专户,提供最优惠的利率。第二,少缴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缴存的财政性存款是中央银行的资金来源之一,其余额变动是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的一个因素。根据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的通知》规定:待结算财政性款项、地方财政库款不计息,全额上缴存款准备金;金融机构代理中国人民银行财政性存款中的机关团体存款、财政预算外存款则划为一般存款。但目前商业银行在对财政性存款缴存范围的实际执行中,一般局限于商业银行代理国库或作为国库经收处办理国库收纳业务时形成的资金来源。而预算内和预算外财政专户均开立在银行的“一般性机关团体存款”科目下,使之变成了一般性缴存款。由于将部分全额缴存的财政专户资金纳入一般性存款的会计科目核算,使商业银行向中国人民银行少上缴存款准备金。

二、财政专户运行现状及存在的现实性分析

(一)财政专户运行的现状1.财政专户开立较多,分布分散2006年财政部曾下发《关于加强与规范财政资金专户管理的通知》,要求对财政部门管理的资金专户进行清理、归并,但目前各级财政在商业银行仍开立了数量众多的专户。根据不完全统计,海南省海口市内各商业银行为省、市、区三级财政部门共开立了近百个财政专户,而且,专户数量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同时财政部门开立财政专①数据来源:笔者根据海口市各商业银行开设的财政专户对账单及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调查统计处相关资料计算得出。24改革创新2010年第8期

①②数据来源:笔者根据海南省海口市各商业银行开设的财政专户对账单相关数据整理得出。户选择了不同的商业银行的不同网点,分布较为分散。以海口市为例,财政部门在各家商业银行及农村信用社开立了数量不一的财政专户,最多的开立了34个,最少的也开立了3个。对个别同性质的专户,财政部门还开设在不同的行或网点。2.财政专户资金规模较大,滋生较多利息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末海南省海口市内各商业银行为省、市、区三级财政部门开立的财政专户的资金余额超过50亿元,而同期国库的财政存款约为20多亿元,仅为专户存款的40%①。财政专户有形成事实上“第二国库”的趋势。而且地方财政部门利用在专户中存放大量资金的条件进行财政专户理财,一般采取与银行签订协定存款合同,或直接存为一年以内的定期存款方式,从而获取高于国库活期的利息收入。3.财政专户管理不科学,资金效益未充分发挥一是财政专户中的“睡眠户”不少,有些财政专户是为了单一项目开立的,项目完工后的账户余额,既不再使用,又不转回,形成“睡眠户”;二是部分财政专户支出发生较少,资金沉淀较大,海南省海口市大多数专户2009年年内余额维持在千万元级;三是财政专户使用不合理,如农业银行开设的“国债转贷”专户,一方面资金使用较少,年内平均余额达到2亿②,另一方面却需要分季偿还利息给财政部。

(二)财政专户存在的现实理由1.制度缺失是财政专户不断增多的根本原因财政专户的管理一直是法律上的盲区,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对财政专户的开立现行账户管理没有具体的规定。现行《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规定对开立专用账户的核准要求除出具开立基本存款账户所需要的证明文件外,另需提供一份相关部门的证明文件说明资金的性质即可,这样商业银行仅根据一个报告或文件中提到的一部分就可以为财政部门开设一个专户,空间和弹性较大;同时现行文件仅对基本账户作唯一性控制,而对其他账户没作数量规定,因此财政部门究竟需开立多少个专户,这些专户开立是否合规中国人民银行账户管理部门难以把握[2]。另一方面,对财政专户的监督法律授权不足。《国家金库条例》规定国库有权“监督财政存款的开户和财政库款的支拨”,对于从国库拨付的资金,只要有预算安排,中国人民银行国库通常无权拒绝将国库资金划拨至财政专户的,对于财政专户上资金的具体使用,国库更是无权监督。2.财政资源多样化是财政专户存在的现实需求从财政专户资金来源来看,较为复杂,不易控制,短时间内无法全部纳入国库。财政专户的来源各种各样,一是通过征收取得,如政府性基金、税务部门代征的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工伤养老基金等;二是从本级财政国库中拨入,如社会保障支出的社会保障专户;三是从上级财政部门直接拨入,如国债转贷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四是各种途径取得的,如捐资助学资金。根据不完全统计,财政专户的性质大约有50多种,如果由国库一个部门来收付,难度较大。从财政资金增值的角度来看,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尚未开展。目前,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已稳步开展,并实现了常规化操作,但地方国库现金管理一直由于各种担忧和技术上的难题尚未开展,因此无法满足地方政府的理财需求。

三、完善财政专户管理的制度设计与对策建议财政专户是多方博弈的短期改革产物,但其有长期存在的内、外部环境。鉴于短期内无法立刻取消财政专户,可以采取先变“堵”为“疏”,完善其管理措施规范其运行,再纳入国库单一账户核算的两步走策略。

(一)合理、有效地管理财政专户,提高财政资金的透明度在短时间内还不具备强制取消财政专户的前提下,为了充分发挥财政专户资金的积极作用,必须合理、有效地管理财政专户。建议通过招投标程序确定财政专户的开户银行,一个银行只能开设一个财政专户,通过在专户下设二级账户分别核算不同用途的财政专项资金,并建立专户对账制度,逐步将专项资金的收支情况予以公开,接受人大、审计等部门的监督。

(二)尽快开展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满足财政资金保值、增值需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派生出的一个现象就是将原来沉淀在预算单位账户上的资金全部转移到国库库款户中。近年来,随着地方财力快速增长,国库存款也大幅攀升,财政部门试图对国库存款进行理财意愿十分强烈,其在财政专户上所进行的理财行为已充分说明。因此,从资金增值的角度看,建议尽快开展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在实施方法上可以仿照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管理的方式,每年由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根据全国经济形势和发展要求,共同制定一个全国的国库现金252010年第8期改革创新(上接第22页)发挥政府推动作用。各级政府要召开保险专题会,组织教育、税务、银行、工商、水利、公安、消防、保险等有关职能部门参加的保险协调会,就如何支持、扶持保险业发展解决有关具体问题,为保险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和工作环境;各级政府要把保险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发展规划,成立工作班子,明确工作任务,把保险发展业绩纳入工作目标考核体系,把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作为目标考核的硬指标,并组织相应的评先达标活动;建议各级政府仿效对银行的奖励办法,对保险行业实行年度考核,对保险有功人士、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的保险公司实行年度奖励,以促进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努力提高全社会的保障水平,促进社会保险资源的合理有效配臵。■参考文献:[1]王素珍.当前我国金融风险控制中应解决的突出问题及对策[J].武汉金融,2004(8):4-6.[2]王兆星.中国金融体系安全稳定发展的若干问题[J].中国金融,2009(23):1-3.[3]王晓冬.从“免疫”的视角谈新型金融审计新思路[J].中国审计,2010(7):30.[4]黄明理,安启雷.构建我国金融稳定协调机制的若干制度性探讨[J].金融会计,2009(9):9-13.[5]杨凌霄.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优化研究———危机背景下海外金融监管改革启示[D].“构建后危机时代的金融稳定机制”高层研讨会论文集,2009:156-159.[6]张翼.我国地方金融管理的绩效评价与对策研究[J].海南金融,2009(11):23-24.[7]杨文悦.政府投资视角下我国金融稳定隐忧分析[J].武汉金融,2009(12):2-14.[8]刘玉焕.保险会计新政对保险业的影响及完善建议[J].上海保险,2009(12):55-58.[9]郑伟.金融保险集团的核心功能应是资源整合[J].中国金融,2009(23):20-21.[10]饶聆.建立健全金融监管信息共享机制的建议[J].新金融,2010(3):15.[11]陈英.区域金融稳定工作协调机制研究[J].金融参考,2008(5):8.管理总规模,然后,总行根据各地往年的库存规模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预期下达指标,再由各地在计划内将剩余财力进行现金管理操作。这样既可有效控制国库现金管理对货币政策的冲击,又可满足地方财政资金保值、增值的需求。

(三)切实履行中国人民银行监管职能,规范财政专户的使用财政专户的使用和管理的权限在财政部门,但中国人民银行可以通过对财政专户的开户商业银行的监管间接监督财政专户。一是规范财政专户的开立,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审核商业银行报批的财政专户,可加强对财政性资金专户的核算内容、开户依据以及银行所使用的会计科目的延伸审查,实行间接监督;二是将财政专户全部纳入财政性存款核算范畴,要求商业银行将财政专户的存款全额缴存中国人民银行,使财政专户的开户银行无利可图,从根源上杜绝财政专户。

(四)全面推进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目的是要建立国库单一账户,将预算内和预算外的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许多财政专户如“城市医疗救助基金”、“支农资金”专户等,在中央文件中就明确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应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或“已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不再通过专户核拨”。因此,将专户资金纳入国库管理是符合改革方向的。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国库已拥有先进的资金汇划系统和与财政、税务、银行之间的横向联网系统,完全可以满足财政资金实时、批量划拨的需要。因此,可以考虑逐步取消财政专户,直接由国库收纳、拨付专户资金,使财政资金更加方便、快捷的直达用款单位和个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参考文献:[1]国家金库江西省分库.当前财政资金专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国库情况反映(中国人民银行国库局内部资料),2010(45).[2]李清峰,李艳敏.基层财政专户管理问题的几点思考[J].金融会计,2009(6):70-79.26■■■■■■■■■■■■■■■■■■■■■■■■■■■■■■■■■■■■■■■■■■■■■■改革创新2010年第8期

第二篇:《从历史看管理》读后感

一说到管理,很容易联想到企业管理。其实,有人类就有由人结成的组织,有组织就有管理。家庭、企业、政府都有管理。作为不同的组织,它们的管理自然有自己的特色。但作为管理,不同组织的管理必然有共性。这些共性就是管理中最基本的共同规律。

前不久去世的管理大师德鲁克把管理学定义为一门和医学、工程学一样的实用学科,它的中心不是知识和逻辑推理,而是解决实际问题,判断它的最高权威标准是成果。这说明,学习管理不是去背记那几个并不复杂的条条,而是学会在不同具体条件下的应用。管理学博士如果连自己的家也管理不好,管理学恐怕是白学了。管理学不仅仅是纸上谈兵,沙盘上打战。

但是,这并不否认学习书本的重要性。人不可能事事亲历亲为,纸上谈谈兵,沙盘上打打战也是必要的。管理是复杂的,涉及到各个方面的知识,这就需要跨学科去学习,去读书。在这各种学科中,历史当然是缺不了的。这正是许倬云先生《从历史看管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版)的意义所在。

许倬云先生是极有成就的历史学家,但他并不拘泥于史学家的考据和介绍,而是从历史中去思考管理和其他问题。

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中,有哪些成功的管理经验,有哪些失败的教训,是一份极为丰富的遗产。可惜到现在为止,从管理的角度来总结这一份遗产的并不多。这正是许先生《从历史看管理》的珍贵之处。

许先生从中国几千年历史的演变总结出,任何组织,无论国家还是企业,都是一个系统。一个系统内包括了不同单位,要使这个系统协调一致并有效率,就必须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在战略层次上如何处理各个单位之间,尤其是总部和下属分部之间的关系,这是组织架构问题。二是用什么方式来实现上层对下层的控制、执行和监督。三是如何用人,选用什么人去执行各种不同管理职能。

中国历史上的组织架构分多种,各有不同的现在对应模式。其中包括:一是封建制度,它相当于现代麦当劳之类的连锁网络模式,这是一种系统内各单位的松弛型联系。二是秦朝以来的郡县制度,相当于今天的树型网络,即总部下面有不独立的分公司。这种架构下分公司有可能独立。

许先生的这本书是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演讲,书中附录有与学生的对话问答,把所涉及的问题拓宽并深化了。不能直接听大师演讲,读这本书也是一种享受。

第三篇:从央行报告,看银行卡发展(写写帮推荐)

从央行报告,看银行卡发展

时间:2011年08月08日 09:26:38 中财

--解读《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2010)》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2010)》(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非现金支付工具广泛应用,有效满足了社会经济多样化的支付需求。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适应广大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活动和百姓居家服务需要的、多样化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体系。在银行卡方面,银行卡业务快速发展,受理环境不断改善,市场秩序逐步规范。随着公务卡、军人保障卡、中职学生资助卡等的推广应用,银行卡在便利社会管理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人民币银行卡走出国门,目前已在104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受理,便利了境内居民出境消费需要。银行卡已成为居民个人使用最为广泛的支付工具之一,银行卡持卡消费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从2006年的17%提高到2010年的35%。非现金支付工具的广泛应用,对减少现金使用、降低交易成本、培育社会信用、促进金融创新、方便生产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银行卡业务保持稳定增长

《报告》指出,银行卡发卡量保持增长,地区人均持卡量差距较大。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年末,加入银联网络的发卡机构287家,全年新增26家。其中,境内发卡机构232家,境外发卡机构55家。截至2010年年末,全国累计发行银行卡24.15亿张,同比增长16.91%,增速较上年加快2.11个百分点。其中,借记卡累计发卡量与信用卡累计发卡量之间的比例约为9.51∶1,低于2009年年末比例。截至2010年年末,全国银行卡人均拥有量1.8张,其中借记卡人均拥有1.63张,信用卡人均拥有0.17张;北京、上海等地信用卡人均拥有量较大,分别为1.17张和1.06张,远高于全国人均信用卡拥有水平。随着银行卡受理环境的不断改善,银行卡作为我国居民使用的最广泛的非现金支付工具,其发卡量还将保持增长趋势。

银行卡受理市场建设成效不断显现,银行卡使用更加便捷。截至2010年年末,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联网商户218.3万户,联网POS机具333.4万台,ATM27.1万台,较2009年年末分别增长39.36%、38.44%和26.11%。截至2010年年末,我国每台ATM对应的银行卡数量为8913张,同比减少7.33%;每台POS对应的银行卡数量为724张,同比减少15.62%。

银行卡业务保持快速增长。2010年,银行卡业务合计笔数257.57亿笔,同比增长30.80%;业务金额246.76万亿元,同比增长48.66%;日均业务7056.63万笔,日均业务金额6760.63亿元;平均每笔交易9581元。银行卡业务笔数和金额分别占全部非现金支付工具业务量的92.97%和27.26%,占比较上年分别提高1.02个百分点和4.07个百分点。

《报告》认为,银行卡消费大幅增长,对推动社会消费品零售市场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2010年银行卡消费48.49亿笔,金额10.4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9%和52.01%;卡消费金额和笔均消费金额分别为4318元和2151元,与2009年相比,分别增长30.02%和9.44%。全年银行卡渗透率达到35.1%,比2009年提高3.1个百分点。

银行卡风险管理日趋强化

为严厉打击和惩治银行卡犯罪,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利益,公安部和中国人民银行于2010年1月至10月在全国开展了打击银行卡犯罪专项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为推动专项行动顺利开展,公安部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成立了打击银行卡犯罪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制订了工作方案。明确以查处一批涉及银行卡的大案要案、提高银行卡管理水平、加强警银协作、巩固和健全联合整治银行卡违法犯罪工作机制为行动目标,将伪造银行卡犯罪、银行卡诈骗犯罪、妨害银行卡管理犯罪、利用银行卡套现犯罪等犯罪行为作为打击重点,并从银行卡产业发展水平、银行卡犯罪情况等方面确定了北京、辽宁、上海等12个专项行动重点地区。中国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公安机关、商业银行、中国银联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拓展工作思路,健全工作机制,落实工作任务,有效推动了专项行动的顺利开展和取得成效。

在中国人民银行、公安部、商业银行、中国银联的共同努力下,专项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专项行动期间,全国共破获各类银行卡案件1.9万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320名,捣毁各类银行卡犯罪窝点1000余个,挽回经济损失5.8亿元,有效维护了银行卡市场秩序,净化了银行卡市场环境。

同时,《报告》还显示,从2010年4月起,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公安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等与世博会、亚运会举办相关的省市及案件高发地区的银行卡风险管理情况进行了检查督导,对典型案件进行查处。

农民工银行卡形成特色

为不断完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人民银行做了大量工作,显示了人行对于农村支付环境的重视。《报告》显示,在2010年,人民银行采取了多项措施推进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在交流借鉴,积极推动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深入开展的基础上,成功试点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2010年,积极支持农业银行惠农卡业务发展,试点开展POS小额取现业务,满足无金融机构网点地区的金融服务需要。这是继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后,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实施的又一个支农、惠农项目。自2010年3月起,先后在重庆、山东等5省(市)的金融空白网点乡镇组织试点开展了POS小额取现业务,向农民提供借记卡小额取款、补贴款查询等服务,将现代化支付便利延伸到广大偏远乡村,使农民足不出村就能及时、便捷地拿到补贴和取到现金。截至2010年12月底,试点地区共布放POS机具4258台,发生交易15.3万笔,金额7250万元,笔均交易473元。

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业务稳步发展,且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截至2010年年底,特色服务已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的7.24万个县及县以下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营业网点。2010年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交易再创新高,实现交易金额155.83亿元,交易笔数1404.47万笔,同比分别增长31.86%和47.11%。以点带面,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示范县建设成效显著。截至2010年年末,全国145家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省级示范县中,单位结算账户和个人结算账户分别为101.76万户和16320.44万户,同比分别增长16.89%和20.86%;人均持卡量1.07张,同比增长30.83%;持卡消费总额1834.29亿元,同比增长49.37%;特约商户、ATM和POS(含电话POS)分别为8.68万户、11383台和26.46万台,同比分别增长47.93%、23.92%和61.43%。示范县为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起到了以点带面、全面提升的促进作用。

全方位完善期待稳步前行

《报告》在对中国支付体系的展望中明确提出,将继续加大打击支付结算领域违法犯罪力度。

强化中国人民银行、公安部联合整治银行卡违法犯罪办公室在加强警银协作、疏通情报信息中的桥梁枢纽作用,不断拓展联合整治银行卡违法犯罪的广度和深度,研究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卡违法犯罪信息数据库。加强支付结算领域日常检查,建立支付结算风险事件上报制度,保持与公安等部门的顺畅沟通,及时发现违法犯罪线索,采取强有力的处理措施,制止和打击支付结算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震慑犯罪行为,保障银行和客户资金安全。

全面完成银联第二代系统开发上线和切换过渡。科学组织银联二代系统建设的收尾工作,全面完成银联二代系统切换任务。发挥大集中优势,扎实推进银联二代系统的应用推广、联网联合技术规范2.1推广和受理环境标准化工作。

《报告》还指出,将进一步扩大银行卡使用范围。大力加强银行卡受理市场建设,努力改善用卡环境。继续深化银行卡在传统消费行业的使用,重点拓展银行卡在水、电、气等公用事业单位以及学校、医院、公路、保险等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且现金使用量大的行业的应用。规范和鼓励银行卡创新,进一步推动银行卡行业合作。充分发挥中国人民银行推行公务卡的组织、协调和指导职能,不断增加公务卡发卡量,扩大公务卡消费定点商户范围,完善公务卡产品服务,为公务卡持卡人提供更好的用卡环境。深入开展中职学生资助卡业务,拓展中职学生卡的各项业务功能,实现发卡行和教育部、社保部有关系统对接,为有效执行中职国家助学金发放政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继续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充分发挥银行卡支农惠农作用。不断拓展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最大限度地便利农民工异地存取款。出台POS小额取现业务全国推广方案,明确POS小额取现业务的业务规则、收费政策和推广步骤,有效支撑和配合财政部门有关支农、惠农补贴款发放政策。继续支持农业银行惠农卡业务发展,促进银行卡和农户小额贷款相结合,积极探索“大银行服务小农户”的有效发展模式。

第四篇:从效率视角看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数据库】经济类2007年四季度

【文献号】1602

【原文出处】财会与审计

【原刊地名】济南

【原刊期号】20074

【原刊页号】23~28

【分 类 号】MF1

【分 类 名】体制改革

【复印期号】200710

【标 题】从效率视角看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作 者】李娅/刘慧

【作者简介】李娅,刘慧,山东经济学院。

【摘 要 题】“三农”问题

【正 文】

中国已经进入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阶段。刚刚公布的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已明确指出了发展现代农业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现代农业是依赖于高效率的农业,建设现代农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认识到我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将国外先进经验与我国实际相结合,提出基于效率视角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措施,是建设新农村、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应有之义。

一、现代农业的理论综述

理论界一般认为,世界农业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石器、木质工具为主要农业生产工具的原始农业;以农民传统的直接经验和技术为基础,社会化程度、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都比较低下的传统农业阶段;以机械化、科技化、商品化、知识化、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现代农业。

我国理论界对现代农业的内涵,有许多综合的论述。(1)卢良恕提出“现代农业以现代工业装备为物质条件,其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2)曹林奎认为“现代农业是一种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先导的技术高度密集的知识型产业,其核心是农业生产的科学化、集约化和产业化以及大量辅助能量的投入,使农业生产力和农产品商品率大大提高。”(3)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研究课题组认为“现代农业是发达的科学农业,它既包含有高水平的综合生产能力,又包含有现代制度,更重要的特征是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成为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现代产业。”(4)农业部部长杜青林对我国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作了如下概括:“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产品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5)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把现代农业定义为“用现代的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产业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民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现代农业是不同于传统农业和原始农业的高度发达的农业。我国的现代农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现代农业是一种高效率的农业,需要通过最先进的物质装备,结合现代科技,提高土地和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农业的竞争力。(2)现代农业是产业化经营的农业。它强调农业与其他产业相融合,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3)现代农业是注重人力资本的农业。需要通过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促进劳动生产

率的提高。(4)现代农业是用可持续发展观引领的农业。通过运用生物科技,实现耗能少、污染少、再循环的发展模式,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工农、城乡协调发展。

二、国外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做法

发展现代农业是提高农业效率和竞争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许多农业发达的国家,如美国、韩国、以色列,其农业现代化起步较早,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现代农业。这些国家许多有益的做法,比如规模化、产业化的经营模式通过财政支持加强农业投入;制订向农业倾斜的贷款和税收优惠;注重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政策,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一)美国

虽然农业人口只占总人口的2.5%,美国的农业现代化却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号称“农业世界冠军”,美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做法主要有:

第一,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的经营模式。发展产业化经营模式:美国在建立高度发达的农业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组成一个统一的农业综合体,实现了产业化经营;发展规模化经营模式:人少地多的农业资源结构成为规模化经营的先天条件,规模化促进了农业机械化、自动化,产生了规模效应,从根本上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发展现代化经营模式:最具代表性的现代化特征有两个,一是以生物工程为主的科技化。这些生物工程在驱虫去病、保护生态、提高效益上充分显示了传统农业增产增收方法无与伦比的威力。二是以卫星定位遥感技术为主的信息化。从农场到市场、从农村到国家中央信息处理中心已普遍使用了卫星定位技术。

第二,重视农业直接补贴和保险补贴。在直接补贴方面,美国的农业补贴政策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其种类主要有:生产灵活性合同补贴、农业灾害补贴、土地休耕保护计划等。直接补贴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的基础地位,保护了农民利益,使美国农产品在世界市场上保持了持久的竞争力。在保险补贴方面,美国政府制定了许多针对农业风险保障问题的法律,不断加大保险费补贴。2006年6月通过《农业风险防范法案》,对农作物保险费的补贴幅度大大提高。美国对农作物保险的补贴主要包括:农户保险费的补贴,其中巨灾的农业保险赔偿完全由政府补贴;业务费用补贴,美国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向承办政府农作物保险的私营保险公司提供20%到25%的业务费用。

第三,出台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在美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政府制定了旨在减少市场波动的农业政策,政府还通过休耕计划、农作物保障计划等来稳定和保护农业,通过建立健全法制、执法机构,保护农民的正当利益,维护市场秩序,保证公平交易,政府每隔五年就出台一个“农业法案”计划,该法案用作今后五年农业科研、教育、推广的行动纲领和编制相应财政预算的依据。另外美国农业科技研究局根据美国农业发展的情况,制定六年农业科技发展计划,与农业法案相衔接。

第四,发展农业销售合作社。在美国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一些小生产者组织起来的合作社发挥了组织协调、促进农业科技推广、促进工农融合等积极作用。销售合作社主要活跃在流通及农产品初加工、储运和销售环节,在美国的家庭农场和农资、农技、农产品销售市场之间,构建起了完善的服务体系。把分散的农户与大市场联结起来,增强了农业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

(二)韩国

韩国在19世纪60年代崛起,农业现代化是其社会全面转型的保证,其发展农业的有效做法值得借鉴。

第一,政府在资金和贷款、税收方面给予资金支持。1990年,韩国颁布了《农村振兴特别法》。此后,韩国政府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惠农促农。韩国政府不断加大农业机械化

投入和农村社会发展的投入,并以“直付制”形式,大幅增加预算以保障农民生产经营收入的持续提高,支援农村开发与福利改善。贷款支持:制订向购买农业机械倾斜的贷款政策,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只要首付20%—30%的资金,其余可全部采用抵押方式贷款,贷款期限5—8年,贷款利息一般为4.5%,而其他非农行业贷款利息一般在6.5%以上。税收优惠:农业机械农田作业用油,只需支付无税基本价(40%),而税收加价部分则全部免除。第二,重视新技术,构筑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注重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以加快成果转化;注重提高各种竞争力的技术开发与普及以促进农业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注重廉价高效的机械化技术开发以节省劳动力,提高农业经济效率。同时,建立农产品标准,开发并普及了各品种的标准检测技术;建立全国性的农业信息网,随时掌握农产品市场动向,为政府制定农业政策和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构筑农产品电子商务体系,为农民提供最新的农业技术和市场信息;构筑咨询服务体系,开展流动式现场咨询活动,并为实现远程务农咨询而提供援助。

第三,培育农业专业人才。韩国道农业技术院和郡农业技术中心和一些大型的农业机械企业都设有专门为农民进行培训的职能机构,以便因地制宜地进行专业技术教育和务农现场教育,培训面广泛涉及农业机械的使用、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等。同时,通过国际务农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各国间的研究与实验,举行国际学术会议,派遣研究人员前往国际机构观摩学习,以在核心领域培育专业人才。

三、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农业经营规模小。我国目前的农业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传统的、原始的小农小本耕作经营,2.4亿农户,每户平均经营0.5公顷的土地,属于“超小型”农户经济。高成本低效率的小农经营,成为阻碍农业发展的“瓶颈”。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人多地少”的格局,随着十年来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流失现象严重,耕地面积由19.5亿亩下降为18.3亿亩,由于在科技进步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持续走低和农村劳动力人数绝对增加,再加上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迟滞,农村剩余劳动力积压在日益短缺的土地上,妨碍农村土地形成适度经营规模。另一方面是由于农民承包土地的使用权流转进展十分缓慢,土地不能按照市场效益原则进行合理流转与优化组合,使家庭小规模承包经营的格局长期化与凝固化,农业专业化程度偏低,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业生产机械化的规模作业也受到阻碍,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低。我国农业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特别是加工业、营销业发展滞后,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不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生产结构层次较低,农工商一体化进程缓慢,是比较典型的分割型产业结构。由于产业化程度低,不能通过产业链条将农民与市场联合起来,农产品就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这是农业效益不高、整体竞争力不强的主要症结。为此,必须遵循产业一体化的规律,由生产服务向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全方位拓展,着力农产品市场与生产要素市场相配套,建立联动型产业结构。

(三)农业资金支持力度不够。我国是在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发展农业经济的,为了集中资源实现工业化目标,政府最初的行为选择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偏离农民利益。虽然近年来强调工业反哺农业,增加农业投入的方针,国家财政对农村的总投入也是不断增加的,但是,支农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例呈下降趋势。2006年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3397亿元,为历史最高水平,比上年增加422亿元,增幅为14.2%。但是,财政总支出的比重由上年的9.2%下降为8.8%,支援农业支出与行政管理费的支出形成巨大的反差,反映出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极不对称的现象。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不仅要看增量与总量,更重要的是要看在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用于农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能否同步增加。农业支出滞后,造成农村劳动生产率长期停滞不前,农民生活水平低下,使农业发展严重受阻,农业基础地位得不到真正地巩固。投资水平低导致了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功能老化,配套不全,大江、大河的防洪、防汛经费严重不足,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下降。统计表明,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的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和成灾率都呈明显增大趋势。90年代与80年代前半期相比,农业的受灾面积扩大了34%,成灾面积扩大了41%,成灾率提高了3%,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不强的问题显露无遗。

(四)农业科技创新不足,科技转化率低。技术进步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方面,只有不断的技术创新才能从根本上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目前,一方面由于我国在农业科研方面投资不足(投入总量一般维持在农业生产总值的0.2%左右,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0.5%、发达国家2%的平均水平),并且投入资金没有得到有效的配置,我国的科研院校所、良种繁育基地、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生物农业、新型种苗、农药、兽药、肥料、转基因、胚胎繁育等高新技术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现有的科研成果质量不高,农业科研人员流失严重。另一方面,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政府服务功能发挥不到位,使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受阻碍。我国有限的农业科技投入研究出来的成果约有60%以上得不到推广和应用,我国农业科技转化率只有30%—40%(国外80%—85%)科技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率只有35%左右,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60%—80%。

(五)农村教育落后,农业科研人才短缺。我国农民受教育程度低,8亿多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3年,科学素质水平只有城市居民的1/6左右,其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9.1%,接受过农业职业教育的不足5%。绝大多数农村劳动力仍属于体力型和传统经验型农民,造成农民技能单一,粗放经营。制约着生产方式和观念更新。同时,由于工作条件艰苦,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不健全,对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起重要作用的农业科研人才大量短缺,成为农业技术研发和农业竞争力提高制约因素。

(六)农业风险防范体系不健全。完善的农业风险防范体系可以能够在针对农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预警、反应、处置和监控。它是确保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顺利转变的重要保障,是稳定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加快农业发展的途径,也是促进农民增收,保障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我国现代农业风险防范体系的建设起步晚,目前处于摸索和初期发展阶段,在风险防范体系的政策安排、制度设计、覆盖面以及运行机制方面还存在相当的差距。

四、基于效率视角看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径选择

(一)扩大经营规模。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的根本出路在于扩大经营规模,即以机械为主的作业替代以人畜力为主的作业。扩大经营规模要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完善的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为前提。第一,吸纳农村多余劳动力。耕作土地的不断流失,加上多余劳动力不能被工业吸纳,滞留在土地上,是农业经营规模小,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首先,通过农业产业化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的产业结构,实现向产中深化和产后延伸,可以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再次,以工业化为动力,加快城市化进程,对城乡二元结构进行调整,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这些努力都可以有效地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第二,促进土地使用权流转。加快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有利于扩大农业经营规模。目前我国对规范土地的流转和收益分配已经有了一些举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第十六条要求:“各级政府要完善土地征用程序和补偿机制,提高补偿标准,改进分配办法,妥善安置失地农民,并为他们提供社会保障。积极探索集体非农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的途径和办法。”首先,要明晰土地产权(包括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处分权、收益权)。这样可以使农民合法的处分土地、承包土地、通过土地使用权入股或抵押取得非农产业的经营资本,形成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市场化机制。再次,要规范土地流转和补偿。政府应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加强对土地流转权的管理,并对放弃土地的农民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同时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增强社会保障覆盖面,减少农民的后顾之忧,加快土地使用权流转。在扩大农业经营规模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应该通过市场选择、培育一批核心农户,使核心农户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形成家庭农场,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政府可以根据农户经营的面积给予税费减免或者在补贴、融资等方面给予必要的资金扶持和技术信息扶持,使农业生产呈现土地经营规模越大,补贴越多,优惠政策越多的局面。通过这种方式,形成规模经营,实现效率化的现代农业。

(二)推广产业化经营方式。农业产业部门应该突破生产结构的局限,将生产与加工、销售环节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优化内部结构,完善产业组织,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从分割型向联动型转变,形成高效优质的农业产业体系。第一,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产业联动的过程,是一个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将农产品深加工以提高综合效益的过程。当前,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区位优势,建立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构建现代农产品加工体系。第二,优化产业经营结构。优化农业内部结构,资源比较优势,促进农业结构从单一粮食结构向多元结构转变,从以增量为主的品种结构向以优质、高效为主的品种结构转变,适应加工业和消费者对农产品的新要求,对农业实行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标准化管理,开发绿色食品,创立自己的品牌,采用多种营销方法把产品推向市场。第三,以农业合作社作为产业化经营的载体。实践表明,农业合作性质的经济组织是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有效载体,是架起农民之间、农民与加工流通企业之间、农民与市场之间、农民与政府之间的中介桥梁,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基。农民需要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代表农民处理和企业的关系,协调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维护自己的权益,争取更多的利益。应该因地制宜的建立不同形式的合作社,可以是供销社吸收农户入股,可以是农民自发组建专业合作社,可以是一些协会、研究会吸收农民入股,也可以是龙头企业吸收农户入股,组建股份合作制企业等。发展合作社的过程中,政府应当制定相应的法律并提供财政、税收、信贷方式的支持。第四,产业化过程中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要调动龙头企业积极性,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化经营中的带动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要完善企业和农户利益连接机制,加快各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并在信贷、税收等各个方面给予支持。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营销”联动式经营方式,是提高农业附加值和生产效率的有效方式,有利于推广先进技术,实行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带动农民走向市场,增加城乡就业和财政收入,是现代农业值得推广的经营形式。

(三)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依靠资金投入,而资金投入应该以政府作为主体。固然现代农业的一部分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可以依靠农民,而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以及根据WTO规定的“绿箱政策”为农业提供必要的补贴,则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资金投入应该以政府作为主体。资金投入的重点应该放在:第一,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础设施薄弱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障碍因素。由于基础设施建设耗资巨大、投资回收期长、回报率低的特点,政府应当成为其投资主体,基础设施投资应该把重点放在我国薄弱的农田水利建设、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高产粮田建设,以及对优质农产品开发具有示范作用的建设项目。同时继续扩大沃土工程投入,改善耕地质量,全面提高地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增强农作物持续增产的后劲提高抗灾减灾能力,实现和保持农业高产稳产,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进而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效率的有效保证。第二,产业结构调整投入。产业结构调整是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调整的内容包括:单一粮食向主粮和副产品转化以及因地制宜的进行农业产业带的划分。国家财政应该在品种改良、土地耕作、技术指导、市场销路等方面加大投入。以通过产品深加工,开拓产品市场,增加农民收入。第三,农业科研投入。农产品产量的提高,需要走一条集约化的道路,这离不开农业科技的发展与技术研发资金投入。因此要求农业财政支出中增加农业科技三项费用的比重,保持绝对数量和比例的增长。重点支持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究以及重大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四)发展政策性金融,建立农业风险防范体系第一,发展农村政策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属于财政手段的延伸,是财政和金融的有机结合。国际经验证明,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

进行战略性调整所需的资金投入需要政策性金融的扶持与推动。其支农手段包括以优惠方式向农业项目提供的中长期贷款,包括农业科研、病虫害控制、技术推广、基础设施、粮食安全储备、农业结构调整、环境保护、绿色农业、扶贫、西部开发等,应属于WTO规定的“绿箱补贴”范畴。对农村政策性金融服务的载体,可以是解决了所有权不清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水平较低等问题的农村信用社和改造成为农业产业化服务政策性银行的农业发展银行。第二,建立现代农业风险防范体系。建设现代农业风险防范体系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在农业保险方面有了起步,2006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与财政补助相结合的农业风险防范与救助机制,探索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农户投保给予补贴的方式、品种和比例。对保险公司经营的政策性农业保险适当给予经营管理费补贴。建立现代农业风险防范体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①健全政府风险预防服务体系。政府应提供现代农业气象与灾害预报服务、检验检测服务、现代农业技术和信息服务、现代农业市场体系建设服务以减少自然灾害风险、技术风险以及成本和市场风险。②完善农业保险机制。制定农业保险法作为政策依据,探索以农业产业化为纽带、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依托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探索合作制等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组织,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农业保险的补贴。③建立现代农业风险基金。巨灾保险不符合人众法则,因此不能单纯依靠保险公司来化解。巨灾风险基金可以对农业保险公司提供一定的补偿,维系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五)用现代技术改造农业。第一,发展现代农业技术。用现代技术改造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环节。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重点是加大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食品生物工程技术等高技术的研发力度,重视良种培育、先进种养技术集成配套、农产品精深加工,向产业价值链高端迈进,推进高新技术发展。同时,不可忽视生物技术的应用。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生物技术是建立良性循环现代农业生产链的基础,生物技术可以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缓解能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的压力,实现循环利用,提高生产效率。第二,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只有在进入市场后,其价值才能得到真正体现,因此农业科研、推广和管理人员要树立强烈的市场意识,组织开发、研究和推广有市场前景的成果,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普及。同时,在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并且要将政府部门的行政力、财政金融部门的财力、科技人员的智力、投资部门的物力、农民的劳动力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六)培育农业人力资本。广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是建设新农村和有效率的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把农业发展为知识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者在掌握农业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还需要具备农学、机械学、市场经营、基础法律等多方面的知识。开展农民教育的内容应涉及:针对性、实用性强的现代农业专业知识培训;有利于合法高效经营的市场经济知识和法律知识培训;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非农产业就业技能培训;贴近市场、开拓眼界的实地参观考察。培训的具体形式可以包括发动和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直接把农业技术送入田间地头;选择设施完备的学校建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中心;采用卫星网络系统进行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远程教育等,建立现场指导、课堂面授、远程教育三位一体的培训方式。在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中,农业科研人员和技术推广人员将起到核心作用,因此应该建立完善的科研人员激励机制,实行合理的薪酬制度、表彰奖励制度,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第五篇:从央行报告看全国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态势

从央行报告看全国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态势

来源:国培

央行公布了2014年小额贷款公司第一季度数据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8127家,贷款余额8444亿元,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251亿元。分析人士指出,随着今年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更多小贷公司因经营不善、融资困难等原因主动退出市场。

今年小贷公司的数量以及贷款余额都继续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央行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小贷公司的共有8127家,同比增加23.98%。全国小贷行业第一季度的贷款余额为8444亿元,同比增加32.83%。

不过,相比于去年而言,今年第一季度小贷公司的增长略显疲态。数据显示,去年同期小贷公司数量增长达34.38%,而贷款余额的增速则达到42.95%。

今年第一季度小贷公司新增人民币贷款251亿元,而2012、2013年同期新增贷款分别为531亿元、434亿元,呈逐年下降的态势。

此前,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焦瑾璞也指出,全国小贷公司的贷款增速已连续多月回落,“总体判断是全行业由快速发展转为平稳发展和洗牌阶段”。

央行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小贷公司数量最多的省市分别为江苏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分别有607家、562家和478家小贷公司。

数据显示,广东省小贷公司共有350家,平均注册资本金在1.35亿元左右,处于行业的中上水平。分析人士指出,实收资本越小,则该地区小贷公司的抗风险能力越弱。

从贷款余额看,全国贷款余额比实收资本仅高出12%左右,表明小贷行业杠杆仍然控制得较低。就广东而言,其实收资本是473.04亿元,贷款余额也仅是477.05亿元。

不过,江苏省和浙江省的小额贷款余额分别为1158.05亿元和911.30亿元,占比超过全国总量的五分之一,两地的贷款余额均比实收资本高出了24%和35%。分析人士指出,这一方面是由于浙江小贷公司的资金周转得较快,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他们从外部获得融资的比例较高。

有资深小贷人士指出,小贷行业仍处于摸索发展阶段,把杠杆率控制得低一点,行业风险会较低。

下载从央行的视角看财政性存款管理的历史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央行的视角看财政性存款管理的历史与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知识管理视角探讨高校教师专业发展.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从知识管理视角探讨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作者:白 榕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09期 [摘要]对知识进行管理不但可以促进高校教师专业知识的不断建......

    从管理的视角看班主任工作论坛范文合集

    从管理的视角看班主任工作论坛安庆十六中第六届班主任创新工作论坛,各位与会者会有不同的感受,从中均会有所启迪。本人作为学校管理者,从管理的视角,认为有如下值得学习的地方。......

    从福特公司的发展看管理

    从福特公司的发展看管理 从福特公司的发展看管理 一、摘要 管理理论的形成离不开人类的管理实践。管理思想萌芽的具体时间也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但直接追溯到1903年福特创......

    从管理经济学的视角看企业核心竞争力

    从管理经济学的视角看企业核心竞争力 摘要:目前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的研究颇多,但大多研究都是从管理学、战略管理、企业文化、生产和营销等领域来研究核心竞争力。进入21......

    从历史发展看中国古情诗之点滴

    从历史发展看中国古情诗之点滴 在人类文明史上,爱情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而表现这个主题最为精练的文学形式便是爱情诗。古往今来都不乏脍炙人口、感人肺腑的爱情诗歌精品,并且......

    从人类历史发展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人类历史发展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最大可能地凝聚共识,需要我们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弘扬和践行社会主......

    从德与法视角看初中生群殴老师

    从德与法视角看初中生群殴老师 (2016-04-29 10:15:06) 分类: 教育随笔 从德与法视角看初中生群殴老师原创:程骞老师让交试卷,学生拒绝,反而对老师进行辱骂,二人发生争吵,几名男生......

    从比较文学视角看鲁迅与契科夫

    从比较文学视角看鲁迅与契科夫 提到《狂人日记》,《阿Q正传》,《呐喊》这些让人耳熟能详的作品,大家一定会第一时间想到中国的文学大师——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