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把艰苦奋斗的红旗一直扛到共产主义_24051
2014形势教育材料之二
把艰苦奋斗的红旗一直扛到共产主义
——记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易会才节约利废的优秀事迹
矿井里喷出的井水,沿着涓涓小溪流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有一个挑着旧箩筐的老工人,沿着溪流,把漂在水面上的破布、一点一点地拾起来,塞进放满废铜烂铁的箩筐里,径直向材料库走去。
他,就是我们要向大家介绍的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冶金战线劳动英雄水口山矿废旧材料库工人易会才同志。
幸福翻身不忘本,艰苦创业心越甜
1914年,易会才出生在湖南湘阴的一个三代雇农家里。他小时候跟着妈妈讨过饭,给地主放过牛,在资本家店里当过童工,受尽了地主、资本家的残酷压榨和折磨,饮尝了旧社会的辛酸和饥寒。
在农村的时候,他积极组织互助组,迎接农业合作化高潮。一九五三年的冬天,易会才听到兴修南洞庭湖的消息,心情格外激动。他走东家,串西家,带领村内三十多名青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奔向南洞庭湖工地。
时值隆冬。在迷迷茫茫的工地上,北风怒号,水冷彻骨。风霜雨雪,铺天盖地而来,扑打着民工们睡的芦苇草棚。易会才的耳朵被寒风吹烂了,手脚被冰雪冻裂开了一道道血口子,可是他从不叫苦。
当时有的青年民工在困难面前动摇了,易会才就耐心启发说:“你想想,在旧社会里,我们贫雇农一无吃,二无穿,能不能进行这样大的修湖工程呀?现在党号召我们修洞庭湖,是为了多打粮食,建设社会主义。我们贫下中农自己的事自己不干,这怎么对得起党和毛主席
呀!为革命吃苦,越苦心越甜。”为了使大家安心修湖,易会才宁肯自己多吃苦,少睡觉。晚上,他给大家打水洗脚,让大家先睡;深夜,他起来检查,给大家盖好被子;不等天亮,他就起床,准备好耙子、土箕,车干工地积水,为大家创造好劳动条件。易会才的坚强意志,深深地感染着工地的民工。青年民工们激动地说:“老易年纪比我们大,还这样不怕苦,不怕累,难道我们还怕困难吗?”民工们树立了为革命吃苦的思想,精神抖擞,斗志昂扬,工地上掀起了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
工程进到要截断黄家湖水流的时候,遇到了严重困难,由于水深流急,投入河流中的土草包被水冲走,坝上会合处的水流总是阻不住。易会才根据他长期劳动的丰富经验,提出了在湖中安装八字形墩,改变水流方向,减少对堤口冲力的建议。易会才的建议当即被工程指挥部采纳了。这时候,鹅毛似的大雪下个不停,黄家湖水切肤刺骨。易会才用绳索拴住身子,带头跳进寒流激浪之中。民工们也跟着下水。大家顶风冒雪,经过几十个小时的奋战,终于装好了八字形墩,塞住 了黄家湖水。
正当治湖工程快要完工的时候,易会才不幸受了重伤,同志们把他抬进医院抢救。他苏醒过来,恳求医生让他回到工地去参加战斗,医生没有同意,他就趁医生不在的机会,一个人跑回了工地。易会才同志以钢铁的意志,忍住伤痛,投入了战斗。领导和民工们发现他自己跑回来,都劝他回去休息,他激动地说:“党交给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我决不能回去休息!”
在三个多月的治湖战斗中,易会才四次受到了工程指挥部的嘉 2
奖,评为劳动模范。
家业越大,越要勤俭
1964年,易会才从该矿养猪场调来废旧材料库工作。他想,要管好废旧材料这个物资仓库,首先要用毛泽东思想管好自己头脑这个精神仓库。他认真地学习“老三篇”和毛主席有关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的论述,把“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深深地扎根在自己的头脑里。
一天,易会才从水口山坐小火车到松柏去,行车路上,看见铁路边有砣矿石。下车后,他便步行返回水口山,背了这砣有20多斤重的矿石,送进了选厂。从此,不是急事,易会才就不坐小火车,总是挑担箩筐,收收捡捡。火车司机老见他这个行装,就问他:“易师傅,车不坐,你练脚劲?”
易会才笑笑说:“坐火车一下子把我拖跑,看到要捡的东西也捡不到手,干焦急,还不如走路方便。”
“这老头,真不怕苦!”
提起“苦”字,易会才不禁想起了矿工那苦难深重的年代…… 旧社会,水口山到松柏这十几里路没有小火车。那时候,开采出来的矿石,由矿工一担担肩挑到松柏河边,再运到英国、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去冶炼。矿工每挑100斤矿石,才得八个铜板,还买不到一筒米。但是,就连这八个铜板,帝国主义、官僚资本家、封建地主也不放过,矿工每在河边卸一担矿石,就要交一个铜板的“落地税”……20年前的阶级苦、民族恨像火一样时刻在易会才心里燃烧。今天,我们工人当了家,作了主,水口山也由过去一座小型矿山变成了一座
联合企业。今昔对比,蜜糖里哪能挑出个“苦”字来!但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为了共产主义的将来,我们不能忘了过去苦。家业越大,越要艰苦奋斗,克勤克俭。他,就这样带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为革命节约。他把节省每一个铜板与巩固社会主义政权的大局联系起来,与我们肩负的“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伟大历史使命联系起来,真正做到了:一天不读毛主席的书心慌,一天不做勤俭节约的事手痒。在他眼里,什么东西都是宝。一砣废铁,一块烂布,一个钉子,一只旧瓶,……他都要捡起来;不捡,就觉得对社会主义事业没有尽到责任。
有一次,他和几个老师傅到一个老采场捡废铁。这里岩石极不稳固,巨大的松石纵横交错,像龇牙咧嘴的“老虎口”。易会才心想,这些废井窿里还埋着大量的铁轨、管道,不能看着它们让铁銹吃掉,一定要把它挖出来!他领头爬上十几米高的天井,开始了拆除废管道的战斗。当拆到最后一根管子时,脚踩的朽木突然断了,眼看就要从十几米高的天井摔下来!这时,他眼尖手快,一把抓住头顶上一根横木,身子像荡秋千一样在空中悬挂起来。同志们费了好大的劲,才把易会才接下采场。
有人说:“算了,别为了一根破管子,把老命也给垫上!”易会才并没有动摇自己的决心,他捋起袖子,用绳子拴住腰,悬在空中作业,终于把这根铁管子拆了下来。他们这一次就为了国家回收了十余吨废钢铁。
还有一次,他发现仓库工人小刘领了新钢轨要做角椿。易会才想,角椿很短,用废钢轨做,又省工,又省料,为什么小刘要用新钢轨来
做呢?这件事使他意识到,只管材料,不管思想不行;只管物,不管“钱”不行。于是,他就找小刘谈心,告诉他:任何地方必须十分珍惜人力物力,决不可只顾一时,滥用浪费。小刘认识提高了,就和易会才一起选了旧钢轨来用,节约了一批新钢轨。
1970年初,易会才兼任了废旧材料更新队的队长。一天,他从外面回来,看到队里用杉木和杉木皮盖起了一个澡棚。他想,离这里不远就有两个大澡堂,我们一个四十多人的小单位,还要单位盖澡堂不划算,于是说服大家,把澡堂改成了材料棚。通过这件事,全队进一步提高了勤俭办企业的自觉性。一年来,全队坚持生产高标准,生活低标准,在一栋破旧房子里,利用废旧材料,修修补补,拼拼凑凑,生产出了管道配件、电气设备、码钉等几十种产品。
易会才还帮助别人和自己家里的人培养一心为公的高尚品德。有一次,他岳母拣了一根旧铁管装在灶上做烟囱,易会才想,这不是损公利己吗!晚上,易会才开了一个家庭会,委婉的规劝岳母,他的岳母被说服后,自觉地拆下管子退给了仓库。事后,易会才又在群众中做工作,使原来一些拿了废管做烟囱的同志,也提高了觉悟,自觉地把管子退还给公家。
几年来,易会才不管风雪严寒,也不管炎天暑热,每天都要出动捡废料。他几乎踏遍了矿区的山山岭岭,走遍了井下的每一个采场。废料库里收集的废料,有钢材、管道、合金、仪表、机具、零件;也有被人认为“一钱不值”的牛角、钮扣、钥匙、废电池、玻璃瓶、破布条……。库房里,单是废电池上剥下的锌皮,就有170多公斤。
有了艰苦奋斗的思想,天下无废料
过去,回收仓库的废品旧料,不分好坏,统统作废料运出去处理,许多有用的器材元件,贵重合金,也没有回收利用,给国家财产造成了损失。易会才来到仓库后,便和仓库的同志们商量,一定要把收捡回来的废旧材料分门别类进行加工配套,回收利用。开始,有的同志说:“仓库里只有六七个人,把废料捡回来,不让它浪费掉,就已经是了不起了,哪还能加工修配”。听了这些话,他想,废物是死的,人是活的。要把废料复活,旧料翻新,关键在于人的头脑里要破旧立新。图省事,怕麻烦,算盘珠只往“我”字上拨,别说废物翻新,就是好料也会变废。头脑里有了艰苦奋斗的新思想,算盘往“材”字上打,就天下无废料。他和仓库里的同志一起认真地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必须注意尽一切努力最大限度地保存一切可用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采取办法坚决地反对任何人对于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破坏和浪费”的伟大教导,使大家认识到节约利废对国家积累财富的重要性。
认识提高以后,大家想办法,挖潜力,把回收的废旧材料分门别类,加工修配。他们把破旧的工作服洗净、补好,发给工人使用;烂了的工具袋,他们一针一线缝补好,配上挂钩,皮带;废斧头还有钢火的,就磨快,钢火用完了的,便送到锻工组去加工;坏了的钎头、皮尺、扳手、开关、电筒、弹子盘……就拆下零件,清洗修理,选好的配套;加工修配好的旧料,该涂油的涂油,该包封的包封,分门别类搞得整整齐齐。
开始,有的同志总觉得新料用起来利索顺当,不喜欢用加工过的旧料。易会才就到处宣传毛主席关于勤俭建国的伟大方针,讲节约利废的重大意义,使节约利废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有一次,选矿球磨
机进行大修,在检修过程中,把垫板螺丝全部换上新的,把能够用的旧垫板螺丝也作废料丢掉了。易会才就一颗一颗捡起来,挑回了仓库。过了一段时间,球磨机出了故障,检修中需要垫板螺丝,买已来不及了。正当人们急得团团转的时候,易会才把垫板螺丝送来了。大家看着过去自己丢掉的垫板螺丝,一个个被擦洗得光亮光亮,非常激动地说:“易师傅,你不但为我们擦去了垫板螺丝上的铁锈,而且也擦掉了我们头脑里的资产阶级污锈!”易会才笑着说:“俗话讲,光增产,不节约,等于买了没底的箩。毛主席把水口山这个家交给了我们工人阶级,我们就要把这个家当好。”在易会才的影响下,选厂节约利废的群众运动开展得更好了。
从1964年到1969年,易会才和仓库的同志把近200种、价值29万余元的废旧料用到了生产上。1969年,给生产上提供的弹子盘428个,钢铁器材586吨,碎合金577公斤,皮线3025米……。使废旧料重用了70%多,不仅有效地保证了供应,促进了生产,节约了开支,而且在群众中广泛地传播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思想、好作风。
工人们热烈赞扬易会才管理的废料库是个“百宝库”。易会才不仅自己保持和发扬了工人阶级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而且把这种作风传给年轻一代。
一天晚上,库房有个青工从松柏运回一桶柴油,油桶上有个小漏眼,他图省事,用肥皂塞了塞就下班了。结果柴油流了一夜,淌了一地。第二天上班,易会才见汪汪的一地柴油,心疼得话也说不上,蹲下身子就往油桶里捧,用烂布条去汲,直到把油全汲收起来。对此,易会才本来要狠狠地“凶”这个青工一顿,见他低着头在默默地补油桶,易会才便问他:“油桶为什么漏了油?”
“因为油桶有漏洞。”这个青工回答说。“不,因为你思想上有漏洞!”
易会才和这个青工一起,促膝谈心,强调要“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就必须执行履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易会才说:“毛主席把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的红旗给我们扛,我们就要一直扛到共产主义!”由于易会才耐心地帮助教育,这个青工处处以易会才为榜样,对革命工作焕发出火一样的热情。
1970年以来,为了扩大回收利用,加工修理生产上的急需常用备件,在易会才等同志的倡导下,废旧材料库又组织家属办起了节约利废“更新队”。1970年头两个月,“更新队”加工修理了板耙、法兰盘、码钉、钢管、工作服、浮选袋等36种产品,给国家节约了16100多元。
易会才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先进事迹受到领导机关和广大革命群众的赞扬。
心中时刻想着人民,唯独不考虑自己
易会才当库工极端负责,“完全”“彻底”。干其他工作,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着想,“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井下缺人打扫厕所,矿领导决定调易会才去。易会才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去,我就去!”有的人问他:你不怕苦、不怕脏呀!他笑着说:“能为人民做点事情,自己吃点苦,没有什么。”
他一到井下,就把厕所一个一个地清扫洗刷了一遍。有的厕所空气不好,他就想法迁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去,有的厕所离工地远,他就迁近一些。他发现一条新巷道里有七十多人工作,没有厕所,到别的地方的厕所去,最少要半个小时。他想:这样不行,同志们辛苦,又影响生产。于是他就在这个巷道里设了一个厕所。他不怕苦,不怕累,每天把粪桶背在背上,沿着五十米长的斜坡木梯,爬上爬下。工人们十分感到,都说:“老易心中时时想着人民,就是不考虑自己。”
随着生产的发展,窿内作业区扩大了,生产工人增加了,井下厕所由原来的七个增加到十七个,易会才的担子更重了。矿领导想给他一个助手,他拒绝了。他想:矿里到处需要人,应该把人力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自己是共产党员,要拣重担子挑。他苦心钻研,改革粪桶进出井口的运输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后,他还把粪便直接送到农场去。
不图名,不图利,一心图的是建设社会主义
一九六一年初,矿办养猪场遇到困难,易会才被安排来到养猪场当饲养员。
易会才调查养猪场情况后,他指着栏里的猪,激动地说:“这都是人民的财产啊!人民交给我们来管理,我们就要尽到责任。养猪场工人们都说:“老易,你带头,我们一定跟着来!”易会才卷起裤脚,走进猪圈,把猪粪一堆堆地从洞口扒出去。大家看到易会才这样不怕脏,不怕累,也都跟着干起来,把猪圈打扫得干干净净,还给猪洗澡,晒太阳。冬天,猪场缺饲料,大家一人一担箩筐,跟着易会才,迎着
严寒风霜,到距离农场五里多路的曾家桥塘里捞猪草。
易会才严格要求自己,富于自我批评精神。一天夜晚,一头小猪钻进猪栏杆里,晚班工人没发现,卡死了。易会才难过得一天吃不下饭,打这以后,易会才把家从工人新村迁到猪场前面的一栋旧屋里,每逢刮风下雨,他总要起来两三次,看看猪是不是都睡好了,有没有被卡着,冻着,每逢母猪生产的时候,他总是一连三夜不离猪场。为了保护母猪和小猪不被冻坏,他在猪楼旁边给猪烧上一炉火,自己就半坐半靠地守护在母猪身边。
易会才身在养猪场,事事为国家精打细算。矿上批给养猪场七千块钱用于盖猪圈。易会才算了一笔细帐,觉得买稻草不合算,他就发动大家想办法,提出上山砍茅柴,自力更生盖猪圈的建议。这一建议,得到了党组织的支持,发动全矿职工上山砍了几万斤茅柴,盖好了猪圈。
易会才不怕苦,不怕累,勇于牺牲自己的利益。在一个冬天,养猪场的两万多斤水浮莲饲料,被风霜打得沉入塘底,必须赶紧打捞。但大家觉得当时天气很冷,怎么办?易会才说:“只要我们下定决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说完,他脱下裤袜,带头下塘打捞水浮莲。工人们深受感染,跟着下塘,捞的捞,挑的挑,连续苦战了十几天,终于抢在下雪前,把水浮莲全部捞了上来。
易会才到养猪场工作三年中,这个猪场由原来的四十头猪,发展到两百多头,供给职工食堂鲜肉三万多斤。
共产党员易会才,干工作从来不分什么份内份外。也不图个人舒服。
一九五四年,易会才刚来到水口山矿务局做工,矿领导问他,“你
想干什么工作?”他说:“干什么都行。”开始他被分配到水口山矿务局当搬运工。易会才一到水口山矿,就以主人翁的姿态工作着。每天他上班来得最早,班前就做好准备工作。下班他走得最晚,总要把工具收捡好,为下班生产创造条件。他利用工间休息时间,到处检查,发现铁轨边有矿砂阻塞,就扒开,钢轨不平,就垫起,矿桶不好使,就维护修理。
十六年来,他的工作调动了四次,他干一行,爱一行,全心全意,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同志们称赞他,他总是谦虚地说:共产党员不图名,不图利,一心图的是建设社会主义。
(摘自1971年《光明日报》、1970年《湖南日报》、1970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有删节)
第二篇:拓展心得体会——拓展训练一直牛到现实
拓展训练一直牛到现实
2011年6月30日,我们参加了公司组织的明阳天下拓展公司的拓展训练活动,在训练过程中,明阳天下拓展公司的教练教会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忽视鼓励和信任的作用,从而激发出每一个成员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从气势上为成员鼓足勇气,并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在这次训练中,以简单的游戏,阐述抽象的道理,让我找回了工作中被时间磨蚀掉却非常珍贵的东西:意志、果断、激情、勇敢、合作。此次拓展训练将直接引深到我们实际工作中,做好自己份内的每一件事就是对自己对公司最大的回报!下面就这次拓展训练的体会简单的介绍一下:
在“孤岛求生”这个不太起眼的项目中,我却有着极其深刻的体会。这个项目我们队做得是比较成功的,配合默契,动作迅速。但令我感触最深的还是教练的一席话。教练分析了我们成功的原因,大家都没有以个人为中心,考虑的都是整体,因此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以最快速度找到解决的办法,并得到了大家的认同,才能使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下去。但同时也有不足之处,最高指挥者纵观全局,心里很明白却表达不清,与他人沟通不够;中间层虽有好的想法,却苦于自己所在的位置(哑人岛),因而难于得到其他人的理解;最底层只顾发表自己的见解,议论过多,没有注意听从指挥。由此引申到我们的工作中,身处不同的职位,有着不同的角色,从个人的角度出发,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矛盾。要想使大家凝聚为一个整体,必须各守其职,各尽其责,及时沟通,排解矛盾,使大家有着统一的认识,共同朝着一个目标而努力,这样才会取得成功。真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
通过“穿越电网”“冲出亚马逊”“毕业墙”协作项目比赛结束后给我的感悟是:其一,集体的协作精神非常重要,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个人要服从集体利益,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共渡难关。其二,任何一个团队,都不能忽视领导的作用。不管这个领导是否聪明、是否有能力,大家都应该围绕着这个领导核心,一起出谋划策共同开展工作。其三,在做任何事情之前,要有个详细的策划,再加上领导最后的系统决策,才会避免做些无用功。其四,团队中成员的相互交流和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与实际工作相联系,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其实每个人都是很坚强的,所以每个人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都有潜在的能力未曾发挥出来。
本文转自明阳天下拓展官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三篇:把党支部建到网上
把党支部建到网上
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党支部
一个充满活力、不断进步的政党,必然是一个崇尚科学、追求现代化的政党。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努力在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上见到成效,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依托学科网站建设,2010年3月病生党支部“支部建设”网页在全体成员的共同策划和精心制作下终于初具雏形。
而今,回想起当初创建支部网页的这个提议,大家不得不佩服重点实验室主任、973首席科学家、全国劳动模范陈国强教授的高屋建瓴。
2008年9月,当时支部正在为“支部成员值日制”的推行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在一次具体规则的讨论中,陈老师建议道,“支部党员值日不能变成只是监督,要善于发现团队成员中的好人好事。目前,实验室网站正在筹备中,支部可以在其中增加一个网页,以便通过这个窗口加强对先进事迹宣传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能推进支部日常工作的开展,原来是支部建在连上,现在支部可以建在网上„„”此项提议立刻吸引了我们的兴趣。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当今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网络化已然成为时代潮流,“网上世界”迅猛发展,整个互联网的开放性、互动性和便捷的特性,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动行为,网络的政治功能日益显现,利用信息网络在高校创新党建工作手段,开辟党组织活动空间,应该具有可操作性,也为我们支部的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
“网上建家”:开辟支部党建新阵地
进入病生支部网页,在“支部成员栏”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13位支部成员的生活照。一张张亲切的笑脸上透射着稳重的自信,又仿佛在向访问者发出邀请,“欢迎加入我们的行列,有困难或问题尽管来找我,让大家成为工作和生活中的朋友!” 此番全体党员在科室网站上公开亮明身份,不仅便于接受群众的监督,而且可以增强党员的自律意识和示范作用。在我们支部这个大家庭里,每一位成员都清楚地认识到党组织、党员的地位不是自发形成的,也不是上级规定的,而是取决于党员自身形象,要有作为才能有地位。因此,必须依靠全体的力量,把支部工作与人才培养、学科发展有机融合作为自身的建设目标和特色,不断提高主人翁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使自身成为学科发展的中坚力量,即思想素质、业务能力与工作业绩远高于普通群众,才能充分体现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此,几年来,支部成员始终兢兢业业奋战在科教研和管理第一线,特别是在陈国强教授身体力行地带领下,尽管待遇不高,尽管劳累异常,但大家淡泊名利,团结竞争,合作共赢,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工作热情,老教师甘为人梯,名教授愿作铺垫,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科教先锋号”、“优秀教学团队”等荣誉称号纷至沓来,青年成员承担教学和科研项目的能力也始终走在学院前列。在2009年末民主评议党员的活动中,所有成员均在科室群众无记名投票中获得优秀评分。
“网上课堂”:搭建党员学习新平台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党的基层组织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创新活动内容方式,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在扩大党员参与面、提高实效性上下功夫,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我们的支部从年龄层次的分配上来看是个以年轻人为主体的团队,如何提高支部整体的理论素养,做到学有成效是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支部成员基本上都是学科骨干,整天忙于科研、教学、管理,还要照顾家庭,时间确实非常紧张。为了切实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同时也能兼顾大家的工作和生活节奏,除了定期召开党员大会制定支部工作计划、讨论重大决策和开展专题组织生活会之外,大家尽可能地利用短信平台和网络资源加强成员之间的学习和交流。为此,我们在支部建设网页上开辟了“理论学习”专栏,制作了《党章》、《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党的章程和党建重要理论学习讨论的互联网链接,定期更新近期党中央重要精神的相关链接。如此一来,每位成员可以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安排对理论知识加以系统和及时地学习,此举方便了党员自学,也提高了学习实效。同时我们也把每次专题组织生活会的总结材料挂到网页中“支部工作要点”,以此能让大家在会后随时重温自己当时的想法和见解,并了解其他支部成员的思想动态。同时,针对某一阶段社会上的热点问题推出了“每月一荐”。大家普遍反映,“今后再也不用为担心由于业务繁忙而耽误党务学习烦恼了,即使身在海外,也能与支部的其他成员保持同步进行思想交流。”
“网上展示”:畅通党群沟通新渠道 在支部建设网页中“支部活动栏”占据了大量的篇幅,因为我们都明白,一个基层党支部要在群众中体现其存在的价值,并且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与它存在的方式是息息相关的。基层党支部的工作除了要加强自身班子、队伍和相关制度建设之外,还肩负着协调科室内部党、政、工、团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协助行政科室负责人全面有效开展工作的职责。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也明确指出,党的基层组织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创新活动内容方式,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在扩大党员参与面、提高实效性上下功夫,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鉴于此,我们制定了详细的《病生党支部工作要点》公布在“支部工作要点”,时刻提醒每一位支部成员铭记自己的承诺,心甘情愿地在群众的监督下出色地完成自己的使命。同时,为了响应中央党务、政务、财务公开的号召,我们也在该栏公布科室下拨支部活动经费的使用明细。在支部的经常性工作要点中我们明确指出,病生支部今后将继续把支部工作与人才培养、学科发展有机融合作为自身的建设目标和特色,合理定位工作重心,扎实推进科研和教学工作。于是,在学科人员急速增长和实验室管理上暂时出现真空期时,支部及时推出了“支部成员值日制”和配套管理措施;在2009年病生团队整体搬迁和学科内部PI负责制越来越趋向于成熟时,迅速转变职责,采取化整为零,积极配合各自的PI协调组内工作正常运行。而在“生日庆典”、“敬老爱老”、“影视沙龙”、“红色之旅”、“支部信箱”中则处处体现着“支部为党员服务,党员为群众服务”的工作方针。为了使理论学习不流于说教,支委结合当前的形势,不定期地举办主题影视沙龙、专题文化讲座并筹措活动经费进行社会考察。在这些活动中,积极邀请学科的其他成员甚至家属一起参加,既增进支部成员与整个学科团队的联系,也赢得家属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扩大了支部工作的影响力,为今后党员的发展工作打下了扎实的群众基础。2008年底起,鉴于支部以往工作所取得的出色成绩,科室行政领导特批了支部每年可有2万元经费用于开展社会考察。经过商讨,全体支部成员一致认为,这笔经费可以转而惠及病生团队每一位成员,用以营造更加温馨和谐高效的工作氛围,增强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因此,从2009年3月起,支部发起了为团队全体成员庆祝生日的活动。现在,重点实验室的每位成员都能很方便的通过“生日庆典栏”了解当天的生日之星是哪一位,而每位党员的手机里也都存储了团队将近80位教师和研究生的生日信息,在他们生日的当天,寿星们会收到精心准备的生日蛋糕券、印有全室人员签名的贺卡和一条条温馨祝福短信,这些小小的心意温暖着科室每一个成员,大家希望藉此行动可以使爱心得以在团队成员间彼此互相传递。在病生团队中,无论谁有困难,支部成员都会竭尽所能伸出援手,大家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为科室和谐高效地进取不遗余力。
病理生理学党支部建设网页虽已初具规模,但在我们的理解中“网上支部建设”应该不同于传统的党建网站,而是更强调其互动性、开放性和立体性,是一个把党员的教育管理、党务办公集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即实现实体支部的网络化办公。因此,很多功能在确保网站运行政治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今后,我们将在党委组织部及院领导的指导扶持下,在科室行政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在全体支部成员求真务实的实干下,把我们的网站越办越好,留下病生党支部成长的点点足迹。
第四篇:医保局“全面加强四个过硬,扛红旗做标兵”主题演讲稿
医保局“全面加强四个过硬,扛红旗做标兵”主题演讲稿
正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你们好!在盛夏之季,有幸参加市委组织部举行的这次演讲比赛,我感到十分荣幸!作为一名为生命增添绿色的医技工作者,今天,我就在这里为大家讲述一份绿叶的情怀!
人的一生中总有许多美好的梦想,都有过美丽的青春,有的人青春美丽在雪山哨所,有的人青春美丽在菁菁校园,有的人青春美丽在无影灯下……而我,一个平凡的医技工作者,我将青春最美好的年华化做一抹绿色,为春添加色彩之绚,为生带来希望之光,把生命中最美丽的色彩献给那些被疾病缠身的患者们。
儿时做过许多的梦,梦过薄纱起舞,梦过英武戎装.....惟独没有梦到过这袭纯洁高尚的白衣!但我在第一眼见到她时,已从心里悄悄的喜欢上,并且爱上了她,她不仅是一种职业的象征,而且也在逐步编塑着我的道德修养.记得当我穿起这洁白纯洁的服饰踏上这神圣的岗位时,心中充满了由衷的喜悦,年少轻狂的我怎知这份神圣中蕴藏着的那份无私的奉献!
如今铿锵岁月磨去了我青春年少,却留给了我成熟与稳重,在大伙的眼里,普遍认为医技工作是一份职业风险系数较低,一份轻松自在的工作.可是又有谁知道其中的艰辛呢?无论是在那夜幕漆黑的深夜,还是在那东方即将露出鱼白的清晨,不管是那严冬的雪夜,还是在那盛夏的烈日下…都曾经留下我们的身影,一声轻轻的电话声就是我们战斗的号角,不容做任何理由的阐述,时间就是生命!带着一份
炽热的爱心,穿梭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当那一张及时而准确的报告单出现在医生手里时,当患者治疗后从新出现笑脸时候,而我们的背影已经悄悄的消失在茫茫的夜幕中……匆匆而来,悄悄而去,没有鲜花,没有掌声,却有一种为生命带来希望的自豪在心底弥漫!有多少艰辛我们悄悄的隐藏,有多少委屈的泪水默默吞咽,有许多时刻无法面对爱人埋怨的眼神,无法回答孩子质问!
曾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晚上看完急诊下楼梯的时候,由于心急反锁在家里的孩子,一不小心一脚踏空,从漆黑的楼梯上翻滚下来,钻心的疼刹那间袭击了我的全身,当患者家属满怀歉意地将我扶起的时候,我给了他一个世界上“最难看的笑容”!当我一瘸一拐艰难的还未到家门口的时候,就受到炮火般的电话轰炸,打开家门,一把抱住光着屁股站在客厅中嚎嚎大哭的儿子,委屈的眼泪如潮水般的涌了出来……孩子曾问我:妈妈,您为什么要做医生呢?我摸着孩子的头,这样回答了他-这个世界如果没有医生,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增添很多痛苦!年幼的孩子也许还不明白这句话的涵义,可是当我们日复一日的看到用辛劳迎来一张又一张治愈康复,重绽笑脸的脸庞时,那一刻,或许是给了孩子最好的答复。也许这也是我们作为一名医技工作者,无限的自豪与骄傲!曾经有人说过:拉开人生帷幕的是医生,拉上人生帷幕的也是医生,是呀,在人的一生中,有谁不需要医护人员的细致关心和悉心照顾呢?在多年工作实践中,我深深的体会到,我们每一个温馨的微笑,每一个细微的眼神,每一句耐心的询问,每一个轻微的动作,都与患者有着密切的关联,反复中透着细心,唠叨中透露出耐心,我们要用自己的愉悦、信心去换取病人的沮丧与绝望。用自己的微笑抚慰着病人伤痛的心灵,用春天那一抹绿色给他们带来生的希望!力量的源泉!
记得冰心老人曾经写过这样的一首诗: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长途,点缀的香花弥漫,使穿越拂叶的人,踏着荆棘,不觉的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悲凉!我认为这是对医护职业最好的诠释,我不是诗人,不能用漂亮的诗句讴歌我的职业;我不是歌手,不能用动听的歌喉歌咏我的岗位,而是,我是一名普通的医技工作者,我要感谢我的职业,是它让我知道如何平等,善良,真诚的面对每一个生命,是它让我理解活着就是一种美丽,我要感谢我的职业,是它让我懂得了如何珍爱生命,明白了平凡就是幸福,奉献让我更美丽,让我懂得了只有把患者放在心中,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我愿化作一片绿叶,为红花铺衬,我愿化做一片绿叶,带来春天的希望!
谢谢大家!
第五篇: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教学设计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课程标准】
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简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归纳该政策的特点,理解这一政策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列表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教师准备相关材料,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掌握和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体制的的内容、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课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很好素材,通过学习,明确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调整和创新是历史发展永恒的主题,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活力。苏联从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之外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其探索与实践都是人类社会的伟大创举。联系我们国家的改革发展之路的史实,体会到国家发展与国民幸福之间的关联。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难点:对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经济体制的认识。【教学方法】
(1)情景导入法:通过多种材料设置情境,进行直观教学,再现历史,让学生走近历史,感悟历史。
(2)史料分析法:指导学生对相关的图片资料、文字史料进行处理分析,使学生自主地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3)问题导学法:设置问题链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和判断。(4)情感教学法:情感升华。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导入新课】
以邹城市实验中学校园春色导入。刚才同学们欣赏了咱们学校的满园春色,你对春天有何感想?..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承载着希望,承载着梦想,也充满了幸福的期待。今天我们就来讲述一个向往春天、追逐春天并期待春天的故事。【教学过程】:
课前综述::我们通过三个篇章(向往春天——春天来了——春天还在吗)来了解这段历史……
过渡: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颁布了《和平法令》《土地法令》,人民要“和平与面包”的口号成为了现实,苏俄人民期盼着更为温暖更为明媚的春天来临。
第一篇章:向往春天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三个历史细节:难忘1918+“背口袋的人”+从“立战功”到“调枪口”。我们通过三个历史细节来走近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揭开神秘的面纱,还原真实的历史!细节1:难忘1918(师过渡)1918年怎么了?1918年对于苏俄人民意味着什么? 展示:1918年苏俄面临的形势图
十月革命胜利,苏俄单独与德国签订条约退出一战,引起了协约国的不满。一战结束后,协约国和苏俄境内的反革命势力勾结起来,对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动了武装干涉——这就是1918年的苏俄形势图。(自动播放)干涉军兵分三路进攻苏维埃政权,试图把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之中;这片红色部分就是苏维埃实际控制地区,仅占当时俄国国土的四分之一。南部产粮区(激光笔点击南部地区)也被反动势力白军控制。
设问: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一种什么样的形势? 同学回答….(师)肯定学生回答,出示:政权危机、粮食危机
于是苏维埃政权发出了”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口号,并采取了与之相适应的战时政策,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措施的内容如何,是否有人民所期盼的春天? 请大家迅速浏览一下教材
二、战时共产主义的政策措施 细节
2、背口袋的人
1919年2月开始每人每天由国家定量分配粮食,6月, 全国各地的集市买卖被查禁,市场被取缔。城市居民不得不悄悄去农村用口袋背粮回来,于是“背口袋”活动盛行起来。“背口袋的人”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人。在整个国内战争期间,供应城市的粮食约有一半是由“背口袋的人”运进城里的。——闻一《俄罗斯通史》 材料略,师设问:①为什么会出现背口袋的人?(导出取消自由留易、实物配给制);②反映当时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导出余粮收集制)工业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导出企业全部国有化)师问:这四项措施中,哪些措施体现“一切为了前线”的迫切性?(生)余粮征集,能够最大限度地供给前线。师引导:也正是当时战争的特殊环境,实行普遍的工业国有化、取消一切商业贸易,显然不是战争急切且必要实行的,那么,它还包含了布尔什维克政党的何种期盼?
教师补充资料: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的理想预设是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师引导学生得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马克思描述的共产主义社会非常接近,体现了列宁追随马克思主义的理想.试图通过此项经济政策实现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目的。所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点.师过渡:1920年主要战役基本结束。出示两幅图红军凯旋,列宁称赞其为“一个英勇的奇迹!”这表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打退了反动势力,巩固了新生的政权。
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赢得了战争,但赢得了人民了吗?苏俄人民是否迎了向往的春天? 出示图表,表略,通过图表对比,你能发现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 学生自发回答问题。
师总结:于是1921年,农民的暴动几乎遍及全国;甚至这种不满还影响了军队。细节3 从“立战功”到“调枪口”。
1921年2月28日,波罗的海海军总部,曾在“十月革命”中打响第一炮的喀琅施塔得水兵起义…苏俄又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
于是列宁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群体进行了如下反思:
为什么在艰苦卓战争年代,人民冒着杀头、坐牢的危险,勒紧裤腰带跟着我们走,而在用鲜血与生命换来和平之后,布尔什维克政权却面临被人民抛弃的危险? 我们在经济进攻中前进得太远了……没有给自己留下足够的基地 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们必须根据实验做出判断。请同学们走进列宁,走进列宁的内心,揣摩列宁的心理,读出下面的几段话。应该读出:困惑、遗憾、坚定。
过渡:于是列宁又开始了另一场伟大的实验,对经济政策进行了勇敢的调整---苏俄人民期盼的春天终于来了!
第二篇章:春天来了 ——新经济经济政策
三个历史细节:勇敢的调整+远方的客人+苏俄(联)的春天
三个细节了解新经济政策.同学们先浏览一下教材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细节
1、勇敢的调整:
俄共(布)十大后,政府宣布,1921年-1922年经济的粮食税额为2.4亿普特.这个数字比原定的1921-1922年余粮收集额4.23亿普特低了很多.粮食税政策受到人民的欢迎,他们看到,扩大耕种面积,多打粮食就能多得粮食,吃不了的粮食可以拿到集市出售,农民生产积极性于是大大提高,工农关系重新稳定。—吴于廑《世界现代史》 读完后先让学生思考,然后分别点击,引导同学们说出粮食税和恢复自由贸易.细节
2、远方的客人
亚蒙〃哈默是美国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长,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1921年,哈默走进了克里姆林宫。列宁将政府无力经营的石棉矿以租让的形式交由哈默开发。此后,哈默联络了30多家美国公司与苏俄(联)做生意,对于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起了重要作用。列宁亲切地称他为“哈默同志”。——丹尼尔《哈默传》 教师提问学生:从刚才”远方的客人”故事中,你发现了苏俄哪个新的经济政策?接着提问学生,当时政府对待中小企业有什么变化?除了这些措施之外,新经济政策还有什么措施?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回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提出问题:二者进行对比,有什么新特点?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新经济政策特点
教师讲解:新经济政策利用外国资本主义因素发展社会主义,正如列宁所说“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不久,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从此苏俄变成了苏联。
“新经济政策”施行后,咱们看一下苏联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 出示图表,让数据说话,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新经济政策实施后,粮食产量增加,工业生产恢复,苏联人民迎来了真正的春天。细节3:那年春天
出示材料:学生有感情阅读,感悟。
苏俄农民叶莲卡在日记中写道: “1922年春天,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 对于俄罗斯的男人而言,比饿肚子更可怕的事情是没有伏特加喝,所以,前几年,不得不搞点医用酒精来解馋…… 1922年春天,自由贸易后,随处都可以“畅饮”了……
过渡: 苏俄人民的春天来了,可惜这个春天有点短.--正当苏联人民沐浴在新经济政策的春风中时,1924年1月21日,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与世长辞.《真理报》发布了一条短文:工人阶级成了孤儿、党成了孤儿,我们如何前进?我们能找得到道路吗?列宁的逝世让苏联人民迷航了。——斯大林,一位以“钢”作为自己姓氏的强硬男人以强硬的手段终结了新经济政策,探索出了一条迥异于西方的独特的工业化道路,苏联人民的春天还在吗?我们看一下第三篇章:春天还在吗.第三篇章:春天还在吗
——斯大林体制
一个特别的模式+一个惊人的奇迹+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过渡:斯大林接手苏联政权后,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走出一条迥异于西方的独特道路.这条独特的工业化道路独特在哪里? 请阅读课本,搜集有效信息。细节
1、一个特别的模式
教师讲解:1925苏(共)布通过了工业化方针;1927年苏(共)布通过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1928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苏联走这样一条道路是与所处的时代背景及自身国情分不开的,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她走向这条独特道路的原因? 国际视角看必然,请同学观看视频,思考:概括斯大林模式形成原因?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孤零零的苏联受帝国主义的包围,发展重工业,增强国防力量是必然选择;避免中国的命运,必然增加国防力量。
国内视角看近切,出示材料,先让学生思考后再让学生说出,落后的小农经济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的需要,苏联全面推行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化的发展提供资金.秉性视角看可能,先让学生思考后再让学生说出,民族性格,需要英雄以及斯大林个人性格.教师总结:正是源于国际背景下的必要性;国内背景下的迫切性;独特的民族秉性及个性特点,促成了苏联发展工业化的独特性。
过渡:大家知道,西方国家完成工业化历经多长时间?(50至100年的时间),那么,在当时的情境之下,允许苏联用这么长的时间靠自身生成而过渡到工业社 会吗? 生:不会;
师:那么,当时的苏联要快速完成工业化进程,应该用什么样的手段? 生:强硬手段、独裁手段
师:这恰恰就是斯大林模式的几大特点:看课本快速归纳:五个特点。
过渡:正是在这一独特的模式下,苏联人民创造了一个惊人的奇迹!细节2:一个惊人的奇迹:
教师出示表格、图片,引导学生总结出斯大林体制所取得的成就。
过渡:苏联工业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发展似乎如春日骄阳,光芒万丈,但是人民生活的实际又是如何呢?让我们来思考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弊端 细节3: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经济各部门发展的状况 1937年比1928年的增长率:农业产值8.1%,轻工业产值 210%,重工业产值 550%。—— 闻一《俄罗斯通史》 表格略
学生思考回答: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人民的生活水平没有提高。教师:这种以牺牲农业、农民利益为代价、“先飞机大炮后胶鞋面包的工业化发展模式,这种着眼于让人民勒紧裤腰带时刻准备打仗的工业化必然会影响到苏联人民的生活,到斯大林逝世的时候,人均粮食产量、人均肉类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面对着如此坎坷的命运,苏联人民最想说得就是”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出示图片:西方历史哲学家柯林伍德说过,我们可能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当初为什么而出发。当年马克思最早提出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方案时,他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人的解放。苏联的教训告诉我们,民生问题是多么的重要!”民维邦本,本固邦宁””.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小结: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从新经济政策再到斯大林模式,从人们对春天的向往到享受春光无限,从对春天充满期待再到黯然神伤。历史用它无语却又坚定的表情让我们深思。
过渡:对历史的反思与叩问必须用大视野、大角度来衡量。大道行思:
提供给学生思考角度二,一国家发展的终极目的到底为了什么?二国家强大与人民生活应该是怎样的关系?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感悟,感怀诗一首:春天在哪里(诗朗读)
苏俄(联)的春天在哪里 在壮美广袤的西伯利亚土地里 在激流汹涌的伏尔加河浪花里
在农夫瑟缩的耕作里 在纤夫沉重的叹息里
……
我们的春天在哪里 洋溢在人们温暖的笑颜里
放飞在充满希望的田野里
在这里,在那里 就在咱老百姓的心窝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