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管理机制 加强审计机关廉政建设[模版]

时间:2019-05-13 09:57: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新管理机制 加强审计机关廉政建设[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新管理机制 加强审计机关廉政建设[模版]》。

第一篇:创新管理机制 加强审计机关廉政建设[模版]

全市审计机关纪检监察工作座谈会经验交流材料

强化惩防体系建设

推动依法廉洁从审

近年来,区审计局紧随新形势下审计工作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创新内部管理体制,抓住审计机关党风廉政建设的“牛鼻子”,不断完善审计组织形式和廉政工作的运行机制,切实加强审计机关的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以学习为重点,大力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和反腐倡廉教育。加强对审计干部的思想教育,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基础性工作。作为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环节,我们常抓不懈,努力打牢审计干部反腐倡廉的思想根基和政治防线。

一是学习制度化。坚持把反腐倡廉纳入局党组中心组的理论学习内容,同时,结合传达学习中央关于反腐倡廉的方针政策和有关会议精神,每年至少安排两次有关惩治防体系理论学习专题,每年召开的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必须把执行廉洁自律规定情况作为重要内容。局党组成员以身作则,相互之间平时要多沟通、多提醒,做到为政清廉,为全体党员干部树立起良好的领导形象。局党组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宣传教育工作的总体部署,加强统一领导,努力做到统一规划,各负其责,加强检查,狠抓落实。广大审计人员积极参与,形成反腐倡廉教育的整体合力。并根据形势发展变化,逐步建立健全符合审计组工作特点的廉政教育制度,根据审计人员、审计任务和审计环境等因素,研究制定审计组廉政教育重点和办法,坚持经常性教育与审计现场针对性教育相结合,不断完善审前警示、审中提醒、审后讲评和审计组廉政教育情况通报等措施。同时把反腐倡廉教育与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相关要求紧密结合起来,纳入全年机关干部学习、党员集中培训等制度之中,使反腐倡廉教育成为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学习培训长效机制中的重要内容。每年至少开展了1--2次反腐倡廉主题教育,适时安排邀请区有关单位领导为全体党员干部上廉政教育课,以此强化审计干部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党风廉政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增强紧迫感、责任感。

二是教育多样化。一方面以先进典型教育审计人员,先后组织干部到井冈山、芷江、罗荣桓故居等地重温入党誓词,邀请优秀共产党员作先进事迹报告,并以此为载体不断推进审计机关特别是审计组的廉政文化建设;另一方面利用每年的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结合审计机关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警示教育,组织干部到警示教育基地接受教育、观看反腐倡廉专题片,从中吸取教训,通过这些警示教育,有力地促进了审计干部在保证自身廉洁的基础上进行公正无私的监督。

三是监督日常化。每个审计项目,审计组进点前,都要组织审计组人员认真学习审计廉政建设规定,审计“八不准”纪律,制定审计组廉政工作保障方案,并要明确具体要求,真正做到关口前移。在审计进点后,将审计廉政纪律和举报电话在被审计单位进行公示,让被审计单位了解审计纪律的内容,欢迎被审计单位干部职工、社会各界参与审计监督和监督审计。实行审计廉政承诺制度,审计组在进点座谈会上向被审计单位作出承诺,并提交《遵守审计工作纪律和廉政纪律承诺书》和《审计组执行审计纪律反馈卡》,与被审计单位负责人签订“双向承诺书”。聘员监督,先后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被审计单位干部作为审计廉政监督员,按照“八不准”要求对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执行党风廉政情况等实施全过程监督。

二、以制度为准绳,把住关口、强化落实、严格考核。审计组是由审计人员组成的,一切审计工作最终是要由审计人员来完成。因此,我们在加强审计组的廉政建设方面,首先是做好人员组合的文章,打破了原有的思维模式,优化审计组人员的配置,创新审计组的组织模式,从而保证了审计的廉洁高效。

(一)整合人力资源。审计机关的廉政建设关键在人。审计组人员长期固定,感情色彩浓厚,而且审计组之间还会盲目攀比,出现不良风气“交叉感染”;同时,长期的“熟面孔审计老单位”,有个别以审谋私者和审计对象形成非正常的关系,很容易出现审计监督不公、不廉、不严的现象。为此,我们一是制定了“主审岗位责任制”、“审计质量过错责任追究制”等,规定主审对所承办项目的审计程序、审计质量、审计执法、审计档案负责;项目审计组采取组织安排与“双向选择”相结合的原则,对涉及全局性的项目和特殊性质的项目,组织上可直接安排审计组长和审计人员开展工作;审计人员也可主动争取某一项目担任主审,经组织批准后开展审计,主审可以选择审计人员,并按审计方案对人员进行分工,并督促其完成;审计人员也可以选择主审,并服从主审的安排,按时完成主审交办的任务。对主审实行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细划目标量化考核制度,将业务工作、机关工作、信息宣传、理论学习待进行量化管理,百分考核,将考核内容与公务员年度考核挂钩,对业务人员连续两年未担任主审的作基本称职处理,连续三年未担任主审的作不称职处理,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三是制定了“查处大要案奖励制度”,对审计查处的违纪违规问题移交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后,有关责任人受到党政纪处分和追究刑事责任的,按查处案件的金额或被查处的责任人被追究的责任大小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对查处的案件受到上级审计机关的表彰或奖励的,局机关再匹配一定的资金给予奖励。

(二)整合项目资源。由于现阶段社会发展的节奏加快,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也在不断发生转变,所以各个时期审计工作的侧重点有所不同,造成各业务股室之间的审计任务与审计力量的不协调。为此,根据年度审计工作计划,一般性审计项目由归口股室完成,重点项目或上级指令性项目要打破专业股室界限,由局领导根据审计人员工作特长和审计经验,合理安排审计组成员。通过打破股室界限,原来各股室按行业划分的“势力范围”不复存在,不仅有利于审计机关的廉政建设,也有利于审计对象和资源的统筹管理,而且每个审计人员都能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审计对象,能有效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

(三)完善审计方式。一是改过去的就地审计为就地审计与送达审计相结合,不能实行送达审计的,要在确保审计质量的前提下,实行一个审计小组一次进点、全面审计、分类归口的办法,避免重复进点,尽量缩短现场审计时间。实施送达审计后,有效地减轻被审计单位的负担,降低审计成本,也促进了审计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二是实行审处分离。每个项目审计结束后,审计组将所有审计问题报局领导,由局领导、法规股、审计组共同按照法律法规提出审计处理意见,避免审计组在外做人情交易的发生。

三、以查处为关键点,营造审计干部不敢违纪的廉政风险环境。

(一)主审实行“一岗双责”。规定审计组长既是组长,又是审计组廉政建设责任人,首先要自己带头执行廉政各项规定,恪尽职守,率先垂范,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还要按照责任要求,敢抓善管,经常提醒审计组人员,认真执行各项审计纪律。在审计结束前,审计组人员对审计过程中执行廉政规定情况进行自查小结,并主动征求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组执行廉政规定的意见和建议。现场审计结束后,审计组长将审计组在审计期间执行廉政规定自查小结情况和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建议情况向分管领导汇报,并填写“审计组执行廉政情况登记表”,交局纪检组存档。

(二)强化跟踪回访检查。工作中,一是实行现场督查。纪检人员经常深入到审计第一线,通过向被审计单位干部、职工走访、座谈了解审计组及审计人员执行廉政规定、遵守审计纪律、张贴廉政纪律公示等情况。三是实行审计回访督查。定期由局领导组织纪检监察人员和有关股室人员成立审计回访专班,有计划、有重点选择不同类型的部分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回访,主动上门征求意见,全方位、多层面地了解审计组依法审计、廉政从审等情况。

(三)强化责任追究。先后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告知和反馈制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廉政谈话制度》、《审计组廉政责任规定》,努力营造审计干部不能违纪、不敢违纪的氛围;对违反审计组廉政规定,发生不廉政行为造成后果的,视情节轻重和影响大小,追究当事人和有关领导干部及审计组组长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2012-8-23

第二篇:基层审计机关管理机制的创新

试论基层审计机关管理机制的创新

【摘要】审计管理作为审计与管理交叉融合产生的重要分支,作为运用管理原则、管理方法、管理技术手段对审计工作进行计划、组织、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重要载体,必须跟上审计事业发展的要求。“免疫系统”理论是当前对审计本质认识的深化和发展,它要求审计机关不断创新审计管理机制,保证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充分发挥。

【关键词】审计管理机制

基层审计机关现状

完善与创新

管理机制是指管理组织在实现管理目标过程中的活动或运作方式,它涉及到组织机构、管理流程、运行机制等方面。不同管理目标的实现,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来保证。

刘家义审计长在中国审计学会五届三次理事会上,第一次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国家审计是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理论。这一理论既是对审计本质认识的深化和发展,也是对审计工作目标给予的新的定位。随之而来,对审计管理机制的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必须要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审计管理、计划、考核、激励、促进和保障体制机制,才能保证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充分发挥。认清基层审计机关管理现状,解决管理中存在的与“免疫理论”要求不相适应的深层次问题,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免疫系统”论要求不断创新审计管理机制

过去25年,审计工作围绕什么是审计监督、怎样监督、建设什么样的监督体系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积极而卓有成效的探索。“免疫系统”论,不是对审计本质是监督的否定,也不是对“看门狗“理论的否定,而是对审计本质认识的深化、创新和发展:审计监督的本质不仅仅是对国有资金的监管、看护、守卫,更重要的是要发挥警示、预警、防范、抵御和建设的作用,从根本上维护经济深化的安全运行,维护和保障人民利益。

用“免疫系统”理论来认识现阶段国家审计监督的作用,除了监督约束、查错纠弊、批判揭露作用之外,国家审计机关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全局性作用、服务性作用、建设性作用、前瞻性作用。然而从当前基层审计机关队伍建设、审计计划管理、审计质量控制、绩效考核体系建设等审计管理机制来看,都还存在着与“免疫理论”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二、当前基层审计机关管理现状

(一)基层审计机关队伍建设现状。审计署《2008年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指出:“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审计人员依法审计能力和审计工作水平为核心,着力打造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廉洁自律、文明和谐的审计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由于现行人事制度的缺陷、考核激励机制的缺失、审计文化的缺位,目前基层审计机关审计力量严重不足、干部队伍明显结构不合理等想象制约着审计队伍的发展,而审计转型理念未到位、审计人员宏观思维欠缺、现代审计技术方法运用不够等新问题的出现又制约着审计转型的步伐。

(二)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现状。审计计划管理工作是审计业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学化程度关系到审计工作能否顺利开展、是否高效。当前基层审计计划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自主性较差,署、厅等上级审计机关确定的审计计划和地方党委、政府交办的审计任务一起上,往往造成审计人员穷于应付、审计风险大、项目质量难以保证的局面;二是封闭性较强,审计计划管理的统筹、协调、综合能力较低;三是系统性较差,计划执行缺乏有效控制,对项目进展、资源和力量整合、质量和风险控制以及目标的实现疏于管理,项目完成后质量评估、绩效评价、经验总结等也不能实质性跟上。

(三)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现状。审计质量控制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按照确定的审计目标,运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对审计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实施审计全过程质量的控制,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根本保证。按照审计实施过程划分,审计质量控制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阶段,事前控制中存在审前调查不充分、审计目标确定不够科学合理、审计实施方案编制的质量不高等问题;事中控制中存在审计组对审计实施工作质量控制不严格、审计机构对审计实施缺少必要的质量监督等问题;事后控制中存在对审计发现挖掘不够、审计报告层次有待提高的问题。

(四)绩效考核体系建设现状。绩效考核是审计工作的指挥棒,是实现奖优罚劣的重要举措。当前相当一部分基层审计机关尚未制定科学、完整的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审计人员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工作成果、素质能力无法充分衡量,也间接地引发了部分审计人员思想中“工作干多干少无所谓、干好干差一个样”,“多干不如少干”等不正确认识。主要表现为:一是大多数审计机关缺乏完整的绩效考核体系,考核的结果得不到反馈和提升,加重了审计人员的不信任感,进而妨碍了考核的指导教育作用;二是未实现考核指标的量化和细化,对审计人员的考核往往成为领导及人事管理部门的主观评价,以至于考核结果不敢公开,更谈不上绩效面谈和反馈,因此很难取得审计人员的信服;三是执行过程中考核指标的调整比较频繁,一些审计机关指标设置缺乏系统性,甚至公平性,在考核过程中出现较多的不满、纠纷,为了平息冲突,不得不调整指标的设置、指标的权重等,影响了考核的权威性与导向作用;四是审计人员在考核过程中的有效参与不够等。

三、完善与创新基层审计机关管理机制的建议

针对以上基层审计机关管理机制中存在的与“免疫理论”要求不相适应的情况,应在几下方面完善和创新:

(一)探索现代审计人才管理机制。

按照“免疫系统”理论的要求,在人员编制不在审计部门手里情况下,要立足基层审计队伍建设现状,重新审视审计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积极探索现代的管理机制,向管理要资源,向管理要效益。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建立人才合理流动机制。实行审计人才纵向交流制度,基层审计机关可分批选派优秀人员到上级对口处室挂职锻炼,增强业务认知能力,拓展宏观思维;上级审计机关也可下派业务能力强、有一定领导能力的干部到基层审计机关挂职,在丰富干部基层工作经验的同时,推动基层审计机关加快审计转型;实行基层审计机关内部轮岗制度,加速现代审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加大审计人才的对外引进力度,积极争取引进高层次的审计人才,输入新鲜“血液”,增强队伍活力。同时,要主动改变地方上由于审计部门业务技术性强,所带来的审计干部对外交流率低、流动性差的状况,对那些工作能力强、工作业绩突出、综合素质高的同志,积极向组织、人事部门推荐,使其提拔到更重要的领导岗位工作。

二是审计人力资源整合制度。整合审计人力资源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基本目标就是优化人才配置,产生1+1大于2的效应。积极开展审计机关内部组织机构适当变革、及多项目“一体化”审计的探索,采取集中力量、统一协调、成果共享的方法,有效整合审计资源,取得了一举多得的效果;建立各类专业人才库,在大型的审计项目中实现联组审计,发挥部门人才的共有优势,最大程度地发挥人才的协同效应;实现机关体制外的人才借用,充分借助社会“外脑”资源为提升审计工作质量服务。

三是审计创新培养制度。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安排各方面的工作,使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协调、审计管理创新与审计业务创新相促进、审计内容创新与审计方法创新相配套、审计与审计调查相配合、真实合法性审计与效益审计相辉映。要善于抓住一定时期影响审计工作发展的关键问题,通过研讨会、审计论坛、下达审计科研任务等各种形式,重点突破,营造审计人员创新的氛围,积极培育审计人员的聚合式思维、发散式思维,勤于思考,善于研究,并注重创新途中的支持和理解,最大限度地激发审计人员的创新热情,激活审计人员的创新潜能。

(二)建立审计计划管理新机制。

一是建立审计项目征询机制。制定审计计划,需要熟知党和国家财政经济政策的落实进展情况,党委、政府的工作重心以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而要掌握这些情况,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建立审计项目征询机制,通过征求审计人员的意见和建议,走出去向被审计单位和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和人民群众征询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提高审计立项的科学性和透明度,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建设。

二是坚持积极主动、留有余地原则。“积极主动”,就是改变等待上级机关下达审计计划,地方审计机关处于配套、附属地位的工作状态,认真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地做出自己的计划安排。“留有余地”,就是计划安排不能太多太满,要考虑地方党政临时交办任务的完成,要安排足够的时间抓好审计人员政治、业务的培训学习等,确保工作安排的主动性。

(三)推行全面审计质量管理体系。

一是要完善制度,严格管理,健全审计质量控制规范体系。首先,要加强审计规范体系建设:作为基层审计机关,要在准则规范的细化方面下工夫,增强审计准则的可操作性;要善于根据地方审计的特点,把实践证明成熟的经验和方法制度化、规范化,甚至通过立法程序,以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制订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并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要求适时予以调整和完善。其次,要加强审计质量控制的制度建设:以审计质量责任为核心,建立和完善以审计复核审理、审计检查考核和审计责任追究为内容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体系。第三,要严格审计过程管理:将审计准则、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和制度落实到审计方案、审计证据、审计底稿、审计报告等审计的各个环节,把质量管理的目标和要求贯穿于审计工作全过程。

二是要科学考评,明晰责任,强化审计质量监控应对机制。应加大事前、事后控制力度:审计组和所在部门要重视审前调查,编制好审计方案,为审计项目的高质量创造好的前提;同时,要加强事后控制,重视开发利用审计项目成果,不断提升审计成果质量。应确保审计记录清晰、完整:各类证明材料要真实、可靠,报告修改依据要准确、充分,所有审计公文送达回证签署内容要完整无误。应运用外部监督方式,促进审计系统整体质量控制水平和审计质量的提高:适时组织上级对下级质量检查、系统内同级交叉检查观摩和政府法制部门评议等质量检查活动。应运用激励措施,开展优秀审计方案评比、优秀审计报告评比、优秀审计成果评比等活动,调动审计人员重视审计项目质量的积极性。应完善审计质量问责制:规范界定行政首长、分管领导、法制机构、审计组所在部门、审计组长、审计人员在具体审计项目质量管理中的责任,是建立问责制的前提,要通过规范审计过错追究行为,加强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制约机制。

三是要改进方法,创新手段,推进审计质量控制的信息化。切实发挥好审计质量控制的作用,必须适应审计工作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借助现代管理理论,创新审计质量控制的理念、制度和手段、方法。

(四)建立、实施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

一是遵循设计绩效考核的基本原则。可理解性原则:考核方案能够被全体审计干部恰当地理解;可操作性原则:可操作性代表着可行性,考核体系必须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否则就会失去存在的意义;成本效益原则:在考核过程中需要对获取的信息的有用性和获取信息的成本进行权衡,如果获取的成本太高,则只能放弃;权变原则:各个审计机关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自身的特点要求设计考核体系。

二是注意协调绩效考核与其他人事管理、审计管理之间的关系。绩效考核制度与审计机关的质量控制制度、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制度等其他审计管理领域既有明晰的边界,又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共同构成审计机关的管理大厦。绩效考核制度必须服从于机关整体管理活动,才能发挥出效能。从绩效管理的角度看,绩效考核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审计机关在对审计人员实施绩效考核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机关整体绩效的考核。

三是激发审计人员参与绩效考核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要实现通过绩效考核持续提高审计人员工作成效的目的,以及消除绩效考核中审计人员不配合的风险,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让审计人员充分参与,从绩效考核方案的制定、考核指标的设定、考核结果的运用、考核过程的运行都要充分听取审计人员的意见和建议,相信审计人员最了解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对如何考核工作成绩最有发言权。考核的结果出来后,要及时反馈给本人,通过推心置腹的谈话肯定成绩,找出不足和改进工作的措施,同时听取他们对绩效考核的不同看法。广大审计人员不仅仅是各项审计工作的具体执行者,而且也是实现科学管理的智力源泉。

第三篇:审计机关廉政建设

审计机关2012年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管理责任状

根据百色市委、市人民政府和自治区审计厅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的有关要求,确保2012年我市审计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制定本责任状。

一、责任范围

1、市局党组协助县、区党委对县、区审计局对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县、区审计局领导班子对本局的党风廉政建设负全面领导责任,局主要负责人是本局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其他班子成员根据分工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主要领导责任。

二、责任内容

1、贯彻落实上级党委和是审计局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部署和要求,分析研究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制定工作计划,抓好组织落实。

2、落实“一岗双责”,将廉政建设与审计业务紧密结合,做到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

3、开展党性党风党纪和廉洁从审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风廉政建设理论和法规制度,加强审计廉政文化建设,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4、贯彻落实党风廉政法规制度,并结合实际推进制度创新。积极推进党风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强化对审计权利运行制约和监督,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

5、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群众工作纪律。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选拔任用干部,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第四篇:关于加强审计机关廉政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强审计机关廉政建设的思考

金山区审计局王琴

廉政建设是审计机关自身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机关怎样搞好廉政建设?笔者认为:应该从“思想育廉、制度律廉、监督保廉”这十二个字上入手。

一、思想育廉。作风上的清廉来源于思想上的清醒,政治上的坚强取决于理论上的坚定。面对新形势,审计机关必须把提高审计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作为廉政建设的关键,坚持不懈的抓下去。一是坚持政治理论教育。学习理论是提高人员素质的灵魂,审计人员更是如此,不加强学习,思想境界就难以提高,就没有正确的是非界限,更谈不上政策水平。由于审计工作任务重,在机关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常是利用工作间隙,容易出现时紧时松的问题。因而审计部门更要充分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在做好审计工作的同时,将思想政治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用正确的政治理论教育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不断变化的形势面前站稳立场,经受住考验。二是坚持职业道德教育。抓好职业道德教育也是廉政建设的重要环节。在工作中,审计人员常与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及财务人员打交道,针对这一特点,审计机关对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必须做到常抓不懈,要求广大审计人员在工作中时时自我检查对照,严格按规定办事,促使广大审计人员自觉遵守审计职业道德,形成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风尚,树立审计部门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二、制度律廉。要保证廉政建设有序进行,就必须有一套完善的廉政纪律责任制和违反廉政纪律责任追究制。有了全面具体的规章制度,审计人员可以以此来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促使自己廉洁从审;公众也可以以此来监督审计人员是否廉政;同时,审计部门内部的监督机构可以以此来监督检查审计人员在执行公务过程中的所作所为,从而最大限度的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保障审计部门廉政建设的顺利进行,为加强审计部门的廉政建设打好基础。建立健全审计廉政责任制度和违反廉政纪律责任追究 制,就是要围绕审计署《关于加强审计纪律的规定》和《关于加强审计纪律的八不准规定》的贯彻执行。具体从六个方面完善制度建设:—是建立并实施审计组廉洁审计制度,规范审计人员职业行为,促使审计组严格执行审计程序,严格审计规范,提高审计质量,坚持廉洁执法;二是建立并全面实施审计执法责任制,实行审计行政的程序化、法制化,明确审计责任,形成明确的责任体系;三是建立并实施审计执法公示制,主动接受被审计单位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增强审计透明度,促进审计人员的依法行政和廉洁自律:四是建立并实施审计执法考评制和审计执法考核指标体系,把廉政执行情况列为考核内容,坚持日常考评与定期考评相结合;五是建立审计组廉洁审计反馈制度,扩大廉政回访的覆盖面,通过回访,听取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及时掌握审计人员在被审计单位的情况,确保审计廉政制度落到实处;六是建立审计业务工作会议和审计复核制度,建立并严格执行重大审计事项审计制度;避免个别部门

和人员主观武断,发生失误或徇私舞弊。有了完善的制度,还必须采取措施狠抓落实,决不能“一文了之”。审计人员必须自觉遵照规章制度办事,为审清廉。审计机关要将审计廉政责任的实施情况作为年终考核的—项主要内容,对执行较好的给予总结表扬和评先等奖励措施;对在执行廉政纪律上出了问题,对审计形象、声誉造成不良影响且情况属实的,绝不能原谅、迁就,不仅要取消评先资格,还应视情节轻重予以严肃处理,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切实执行。

三、监督保廉。为确保廉政审计措施得到有效落实,不流于形式,有必要采取多种监督措施,重点是强化党内监督、人大监督、各群众团体监督、舆论监督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形成上下左右、纵横交错的监督体系。监督可以从审计机关内、外两方面同时、交叉进行。在审计部门内部,除了通过完善的制度来约束审计人员外,还应成立专门的廉政考核小组,对审计人员进行不定期廉政回访和调查,随时了解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的廉政情况,—旦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立即加以解决。在审计部门外部,通过政务公开等方式,将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廉政建设置于基层、群众和社会监督之中,推动审计部门廉政建设的不断深化。首先是采用“廉政监督反馈卡”等办法,把审计人员直接置于被审计单位的监督之下,并通过加强回访来进一步提高审计现场监督的有效性。其次是从社会上聘请义务监督员,收集社会各界对审计工作及审计人员廉洁自律情况的反映,及时向审计部门反馈,并对审计工作和审计人员的廉洁自律等情况进行评议。还

可以通过设置举报箱、投诉台、在新闻媒体公布举报电话等办法建立多形式的监督网络,扩大监督面。以上种种,通过点、线、面的结合,使监督不留死角,不出现空白。

随着审计地位的日益重要,加强审计队伍廉政建设也越发显示出其重要性、紧迫性。审计机关作为执法部门,必须抓实抓好廉政建设,把廉政作为审计工作的生命,未雨绸缪,加大廉政建设力度,促使全体审计人员不断的自省、自重、自警、自励,不断增强防腐拒变的能力,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将审计队伍建设成为一支廉政、勤政、高效的无敌之师,以良好的形象开创审计工作的新局面,充分发挥审计在改革开放、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第五篇:物流管理机制创新

促进我国物流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政策建议

我国正处于实现物流创新发展的关键阶段,需要破解长期以来困扰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创造更为完善的制度环境,释放物流产业发展的活力。

1、我国物流创新面临体制机制约束 准入制度亟待深化改革与开放

现行行政审批制度制约。目前,我国物流领域的市场准入主要采取行业主管部门审批、行政许可等方式,涉及道路、水路、港口、船舶、运输站(场)、通用航空、快递、报关检验等领域的经营许可和资质审批多达30多项,存在多头审批、重复审批等问题。现行制度与国际通行“非禁即入”的负面清单式准入方式存在明显差距,不利于民营经济和中小物流企业释放创新活力,成为阻碍物流行业创新的重要原因。此外,在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大型物流枢纽及场站设施的投资和经营等方面,还未对社会资本全面开放;在已开放的领域,民营物流企业也仍然面临一些政策限制或不公正待遇。

高效合理的监管体制有待形成

政出多门、政策不一。与物流行业管理有关的国家部委和机构多达13个,由于各部门管理职责和政策目标不同,在物流企业的认定标准、报表制度、监管要求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许多物流企业专门配备了专事审批、监管的公关部门或“证照专员”,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

各地政策实施差异较大。各地方实施国家政策和相关规定时,由于对政策的理解、执行的尺度存在较大差异,使物流企业在开展跨地域经营、经营全国性业务时面临较大的经营困扰。

监管方式和手段落后。目前各管理部门的事中、事后监管仍存在空白,以行政执法取代合规监管,罚款、停业、集中整治、吊销证照等成为常规手段,运用行业信用体系、黑名单制度、对标评估、监管信息共享等现代化的监管方式及手段相对不足。

社会化监管机制缺失。突出表现在行业协会、征信机构、保险金融等中介服务组织在资质检查、违规记录、信用评估、标准实施等方面的服务作用尚未形成,难以有效发挥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作用,也没有形成运用保险费率、融资利率等促进企业守法经营的激励机制。

缺乏先进合理的标准体系与标准化机制

标准体系不合理。现行标准体系中,存在着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重复、交叉和相互矛盾,不同地方之间、不同行业之间的标准难以衔接等问题。同时,缺乏有利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和不同物流企业之间合作的团体标准,不利于多式联运、冷链、供应链管理等物流创新活动开展。

标准的形成机制和实施机制尚未理顺。在标准制定方面,由行业协会主导、以企业最佳实践为引领的标准化形成机制尚未形成。在标准实施方面,基础性、通用性、安全环保等方面的国家标准强制性不足,缺乏必要的立法保障;缺乏必要的政策引导机制,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社会组织在标准推广、监督、评估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在标准研究方面,国家及相关部门的标准化研究投入较少,对行业及大型企业支持和引导不足,基础研究工作和标准研制人才严重不足,普遍存在被动跟踪、简单转化国际标准等问题。

税收制度和政策设计仍需改革完善

“营改增”分档税率设置不尽合理。目前实施的“营改增”试点方案中,交通运输行业与其他物流行业分别适用11%和6%两档税率,甚至对企业内部不同经营业务(如快递行业运输业务与收派业务)适用不同税率。这不仅容易造成不同行业、不同服务类型企业间的税收歧视,而且不利于多样化物流服务、不同物流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和一体化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税收征管的难度。

企业所得税统一缴纳制度不完善,不利于大型物流企业创新发展。一方面,我国企业所得税总分机构汇总纳税的征管分摊政策比较复杂,拥有大量分支机构和经营网点的物流企业很难适用以减轻税收负担;另一方面,各地从保障当地利益角度出发,要求进入本地的物流营业机构进行法人注册,并在本地缴纳所得税。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税收负担,更不利于物流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和加快创新。

对物流创新缺乏明确税收激励。近年来,我国仅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先进技术服务企业等,出台了一些旨在鼓励创新的税收政策,而物流产业尚未进入国家创新政策的支持范围。

缺乏有效的创新引导机制和措施

物流创新的融资机制缺乏。近年来,虽然供应链金融得到较快发展,较好地解决了物流企业运营资金等短期融资问题,但很难解决企业扩张、提升能力和整合资源所需要的投融资问题。大量物流企业主要是依靠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进行投资和兼并重组,只有极少部分大型国有物流企业可以借助上市和发债等方式获得资本市场支持。物流产业通过投资银行、产业基金、财富管理公司获得资本市场支持的渠道尚未打通,养老金、保险资金、私人财富资金等长期资本仍然难以顺利进入物流领域,不能对物流基础设施、仓库、物流园区等的开发和资产运营提供有力支持。

创新投入机制亟待建立。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尚未形成支持物流创新的稳定投入机制。对企业乃至行业创新的带动性和引导性不强。同时,缺乏对风险投资支持物流创新的必要引导和鼓励政策,社会投入规模较小且高度分散。

有利于资源整合的制度创新滞后。例如在运输中介或“无车承运人”制度创新方面,虽然我国已在国际贸易和对外运输方面引入了国际货代、无船承运人制度,但在国内货物运输法规中还没有相应的制度安排,不利于第三方物流企业、供应链管理企业发展,对物流企业整合资源、开展一体化服务形成了明显制约。

对绿色和低碳物流的引导扶持政策相对滞后。发达国家近年来促进物流发展的政策重点已加快转向绿色物流。相比之下,我国对物流产业节能减排等政策支持还比较少,需要进一步加快政策探索。

2、推进物流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重点领域与政策建议 放开市场准入,加快形成公平统一的物流市场

加快推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促进物流领域行政审批和许可制度改革。在落实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推广“先照后证”的基础上,全面清理和取消各部门对物流经营许可和资质的行政审批;对涉及安全、环保等方面确需保留的审批项目和行政许可,应明确审批程序、流程、条件和时限,形成公开、透明、高效的审批制度。对有较强技术性、安全性要求的资质资格审核,可转由行业协会和具有认证资质的社会机构受理。

统一准入标准,允许各类证照全国通用。加强工商登记及相关管理部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和加快全国联网,尽快建立覆盖全国的“证照互认制度”,物流企业总部统一申请获得的资质和营运许可,允许分支机构异地备案后使用。

有序放开铁路货运服务市场准入。明确铁路货运服务的市场准入条件和程序,有序推进铁路行邮、快运、集装箱运输等新型运输服务领域向社会资本开放。

进一步放开物流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准入。除涉及国家安全和经济稳定的重大基础设施外,加快港口、机场、多式联运场站、各种货运场站及物流园区等物流基础设施投资运营向社会资本开放。

探索建立无车(船)承运人制度和完善货运代理制度。在交通运输相关法规中,引入运输中介或无车(船)承运人等新型服务主体,并建立相应的经营规范、票据、保险等制度,促进多样化新型物流企业加快发展。

转变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率和促进有序竞争

统一监管标准,促进监管与执法分离。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监管标准及规章,促进各地区、各部门监管执法部门信息共享和联合执法。同时,探索监管与执法分离,弱化监管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权。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尽快建立物流领域监管信息记录制度和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制度,对进入黑名单企业则实施重点监管和常态监督,并通过取消资质、经营者禁入等措施,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

建立社会化治理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征信机构、保险金融等中介服务组织的作用,在资质检查、标准实施、经营行为记录、信用评估等方面发挥监督作用;利用保险费率、贷款利率、对标评估、信用评价等经济杠杆和行业自律手段,加快形成规范有序的物流市场竞争格局。

改革标准制度,强化标准支撑

改革标准体系。强化国家标准的约束性,将物流领域的基础性、通用性和安全性标准上升为国家强制标准;对于操作性、规程性和事实性标准,以行业标准、群体标准形式进行推广和实施;除具有产地特色的农产品之外,不再设立地方标准。

创新标准形成机制。各部门制定的国家标准,应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负责审定和监督,确保国家标准的统一和协调。加快形成以行业协会为主导、物流企业为主体、相关研究机构共同参与的研究和制定机制。

强化标准监督和实施。除国家标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实施和监督外,重点发挥行业协会在标准实施过程中的监督作用和大型物流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

深化对外开放,建设开放型物流体系新格局

深化物流服务对外开放。有序推进铁路、航空等运输服务开放,可选择国际货运班列、部分航线进行试点。探索开展多式联运对外开放试点,选择部分物流枢纽城市,进行多式联运对外开放试点,加快提升我国多式联运发展。加快内陆地区物流市场对外开放。以内陆地区铁路、航空枢纽城市为依托建立新型内陆国际物流枢纽,构建对外经济新通道,提升中西部地区服务全国和对接国际市场的物流能力。

鼓励物流企业“走出去”。支持物流企业以境外并购重组、合资合作等方式“走出去”,积极参与全球物流市场竞争。

促进知识创新中心国际合作。引入更多国际先进的高等教育、中高层人才培养、物流咨询、技术研发等方面的资源,建设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物流知识创新中心。

创新金融机制,提升物流创新能力

建立物流产业发展基金。由各级政府发起,吸引大型物流企业及保险资金、社保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引导长期资本支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企业兼并重组及股权投资。

鼓励发展物流资产投资公司。鼓励和支持物流投资公司发展,专门从事大型物流设施的投资及资产运营管理,支持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促进物流基础设施投资、运营的市场化和专业化发展。

创新物流融资平台。围绕物流企业运营资金需求,重点发展动产融资等新型工具,利用大型物流园区、物流交易平台等,发展第三方融资质押平台和创新监管机制,合理防控供应链金融风险,为物流企业提供多样化融资工具。

完善物流保险机制。拓宽物流保险品种,引入无车(船)承运人责任保险等新险种,建立保险费率的杠杆调节机制,促进企业规范、安全、高质量开展物流服务。

完善税收制度,为物流产业提供合理激励

调整物流增值税税率。进一步完善物流业“营改增”政策,将“货物运输服务”和“物流辅助服务”两档税率统一按6%征收;加快完善物流行业固定资产折旧抵扣进项税额、国际运输及货代免税等相关政策。

完善所得税统一纳税政策。重点支持大型物流集团企业实行企业所得税总分机构统一申报缴纳,取消对跨省市总分机构物流企业实行“就地预缴”的政策,并探索不同地区间的税收分成分享机制。

为物流创新提供合理税收激励。比照高新产业、技术服务行业的相关政策,在物流行业实施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研发费用及教育培训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为物流创新提供合理的税收激励。

完善协调机制,形成政策合力

完善现代物流产业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推动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工作方式转变,建立和完善信息交流与共享机制、政策研究与评估机制、重大事项审议与决策议事机制等。

建立各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和平台。深化电子政务,建立物流政务信息平台,实现审批许可信息、政策信息、行业统计、监管执法信息在各相关部门之间共享,加快形成公平、透明、统一的物流政策与管理环境。

加强中央与地方政府分工合作。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政府在物流管理方面的事权划分,中央政府及各部门负责规划、政策法规制定、政策评估与监督、维护竞争秩序、公共资源配置等职责,地方政府侧重政策实施、日常监管、公共服务等。在此基础上,加快形成全国统一管理体制。

下载创新管理机制  加强审计机关廉政建设[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新管理机制 加强审计机关廉政建设[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涪陵区创新审计管理机制 增强审计免疫效果1

    涪陵区创新审计管理机制 增强审计免疫效果 作为地方审计机关,如何选择合适的途径,找准恰当的切入点,从而使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效率最大化,充分发挥审计“预防、揭露、抵御”......

    机关廉政建设随笔

    从微信圈言论看党政机关风气变化 年前,微信圈内关于过节发福利的言论一时疯行,有的说发了个“锤子”,有的说发了个“铲铲”,还有的说发了个“球”……,各种调侃应有尽有。透过语......

    审计廉政建设的思考

    审计廉政建设的思考 审计机关作为经济监督部门,揭露和纠正经济领域违法违纪问题,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是其一项重要任务。审计人员作为开展审计工作、完成审计任务的具体执行者,担......

    完善管理机制 强化审计监督

    完善管理机制 强化审计监督 加快推进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 近年来,为了落实湖南省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指示精神,宁乡县认真分析新形势下村级财......

    创新党员分类管理机制

    创新党员分类管理机制 统筹城乡党建和谐发展 王晓峰 加强党员分类管理,是尊重党员个体差异、满足党员个性需求、挖掘党员个人潜力,建优建强党员队伍的重要手段。笔者认为,加强......

    企业人才管理机制创新

    国有企业人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机制创新探讨 摘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才支撑,因而企业对人才的管理关系到企业能否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文章从分析当前企业人才管理机制......

    杨楼乡管理机制再创新

    杨楼乡创新管理机制,领导干部双向选择今年初,为进一步推进工作,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严肃干部纪律,提高工作效率,充分调动全乡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机关效能建设,圆满完成......

    马颈坳镇创新村干部管理机制

    创新村干部管理机制激发村干部工作热情 ----记马颈坳镇村干部创新管理措施 确保农村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在于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为加强村干部管理,提高村干部工作激情,马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