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环境下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堂生态探讨

时间:2019-05-13 00:53: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字化环境下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堂生态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字化环境下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堂生态探讨》。

第一篇:数字化环境下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堂生态探讨

数字化环境下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堂生态探讨

摘要:数字化教学环境的介入,为大学英语课堂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对于教师和学生这两大课堂主体而言,在教与学的效果上并未产生质的改变,师生之间的和谐互动关系反而被信息化技术所“遮蔽”。影响当前数字化教学环境下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堂生态平衡的因素,成为摆在一线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堂生态功能和现况,从生态的视角提出重构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的原则、路径和实践策略。

关键词:数字化环境;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堂生态

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以后,大学英语教学的各教学要素、教学环节以及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终影响到了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基于信息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经经历了十一个年头,大学英语课堂也从传统课堂拓展到了空中课堂和网络虚拟课堂,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课堂教学以及基于网络的学生自主学习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丰富了教学资源的表现形式,并有望变革课堂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评价方式。可以说,数字化教学方式下的教学环境发生了变化,教学主体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课堂生态也随之发生改变。运用教育生态学的理论研究大学英语教学成为一种研究趋势,但是运用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理论来研究数字化教学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是建立在教育生态学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大学英语课堂的实地考察,将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从生态学和系统科学的视角考察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的失衡现象,其目的在于研究如何利用生态学的平衡原理有效构建大学英语课堂的生态化环境。

一、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的内涵

“课堂生态论”这个概念最早由美国教育学者沃勒(Waller)提出。对课堂进行生态学的考察成为教育生态学研究的新领域。李森,王牧华,张家军在《课堂生态论:和谐与创造》一书中以“课堂生态”作为研究对象,探索了课堂生态的内涵、结构、基本规律和理论框架等,并对课堂生态建设提出了实践策略。通过对课堂生态的全面考察,建构了课堂生态理论,丰富了教育生态学理论,为如何有利于课堂生态环境的优化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的引领。根据教育生态学中主体与环境的角度来分析,课堂生态指的是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即教师和学生与教学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式的课堂是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各主体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的、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大学英语课堂生态也是一个微观的生态系统,其课堂环境包括了硬环境(教学中所用的多媒体设备等)和软环境(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及适合口语交际的会话情景等)。

网络和多媒体教学手段介入下的数字化大学英语教学环境,使得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但没能改变英语教学现状,反而成为了影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限制因子。数字化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课堂生态,既强调数字化网络环境下教师对于外部环境的适应,又强调学生在这种和谐环境下与教师之间的共生。包括教师和学生在内的教学主体与周围物理环境和文化环境在内的各种要素之间的良好、互动的共生关系是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的本质所在。

二、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堂生态功能失衡现象考察

数字化教学环境下的多媒体手段,给大学英语教师带来更多的便利。海量的信息资源以及各种英语教学或学习的平台及软件的出现,都为学生开口说英语提供了优越的硬环境。然而,仍存在教与学的课堂生态功能失衡的现象。

(一)主体间关系失衡

英语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仍是“心向往之”,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大学英语教学仍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参与其中的课堂态势。教师以知识的实用性或知识点在考试中的重要性作为激励学生学习的主要手段,这种外生型的学习动力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学生则是消极地应付考试,通过课程考试,而在课堂上回答问题,与老师进行互动,其内生型学习需求的动力缺乏。尽管某些高职院校已将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定位为使学生“读得懂,听得懂,说得出,学得会”,可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仍然缺乏。课堂中设计的视频节选,课堂角色扮演,小组活动等课堂活动也只能激发少数人的学习兴趣,教学主体间的关系仍处于一种不和谐的局面。

(二)英语课堂学习环境失衡

在一项有关“你理想的大学英语课堂”的描述性访谈中,一位学生回答:

老师上课的时候能用英文和我们对话,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也尽量用英语,然后气氛很活跃,不要采取一板一眼的做法。我侧重的主要是口语练习,觉得开口说英语很洋气。

大多数的学生都希望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如另一位学生的描述:

类似于趣味学习,让课堂的气氛十分活跃,通过游戏等活动来使我们逐渐的深入语境。让不会英语的人可以爱上英语,充满乐趣的英语课堂是我们所期待的。

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实际交际场景中,学生首先害怕说英语。在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课堂中,尽管有的教师在尽量用英语表达,可在遭遇学生用中文回答,或礼貌的回答“Sorry,I don’t know”时,教师们便失去了坚持的勇气,由“全英文教学――半英文半中文――大部分为中文”的教学方式转变。大学英语教学的课堂失去了其应有的语境创设空间。

(三)课堂的空间生态位不协调

教室是教学主体(教师与学生)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互动的主要场所。教室的布置与座位的编排是教室环境的主要因素,直接影响学生的态度以及教室中的各种交往活动。[1]数字化教学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师坐在教师机前面,学生每人面对一台电脑,大部分的时间是由教师在操控主控台,或锁定学生电脑,或学生间在进行模拟情景会话,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受限。信息化手段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使得师生间的心灵沟通的空间缩小。课堂生态位的不协调不利于课堂教学软环境的创设。

三、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堂生态失衡的影响因子

教育生态学主要考察教育主体与周围环境的动态关系。主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得教育生态系统处于不平衡――平衡――新的平衡的动态、发展的状态。导致大学英语课堂生态失衡的影响因子既有来自外部环境的,也有来自主体的内在因素,但其限制因子主要来自于内部因素对外部环境的改变。

(一)数字化外部环境下的“花盆效应”

数字化环境提供了便利的资源,且为学生的课堂教学环境的创设提供了平台,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而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将来工作中可能用到的英语才能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当中。甚至,有的学生认为教师考什么,就学什么,对于英语能力的提高“漠不关心”。这种学生对于教师的过分依赖和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的过度干预都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花盆效应”的体现。[2]学生在学习动力缺乏的情况下,对于数字化外部环境的依赖使学生一旦离开这种教学环境,没有教师的引导,便无法进行有效的自主的学习,更谈不上自如地使用英语进行自由交谈了。

(二)教师对课堂教学环境的适应

长期以来,中国的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是依靠教师对于语法知识的外部输入来影响学生对于英语的习得。英语学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堂的英语教学环境,学生的课外英语多以应付考试为主。学生普遍对英语阅读、写作等应付技能比较重视,以致造成“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现象的普遍存在。高职院校的学生中,英语能力较好的同学极少,即使学生英语素养较好,在进入高职学校后,缺乏适当的学习,英语学习能力“退化”。教师在这种现状下,并没有深入挖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差的原因,只是在外部条件下通过多媒体影视等多种手段来改变上课的方式。目前,绝大部分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采取的是“计算机辅助教学”或“多媒体网络教学”,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课堂模式在高职英语课堂中比较少见。但过度的使用多媒体教学,将演变为系统的限制因子,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师生关系。[3]教师应适应数字化环境,从教学方法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改变,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进入到英语学习情景中来。否则,数字化教学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会成为影响课堂教学环境的限制因子。

(三)学生对课堂教学环境的适应

教学主体与环境相互依存、良性循环是生态课堂的根本特征。它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是关注人性、充满活力和以人为本的课堂,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4]生态化的大学英语课堂旨在通过和谐的课堂生态环境的建构来帮助学生充分表达自我,让学生最大程度地体验英语会话与交流的魅力,在语言与文化的交融中感悟到教师教学的生命意义,从而使大学英语教学课堂本身的意义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

高职学生从高中阶段的课堂中进入大学的课堂,同样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基础教育的课堂,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相对较少,而大学英语教学主要是以口语教学、情景交流为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成为毕业后胜任工作岗位的关键能力之一,因此,学生是否能尽快适应高职院校的英语课堂教学环境也成为目前大学英语课堂生态失衡的关键因子。师生之间良好积极的互动是一种共生互利的生态关系。[5]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模式能为学生的积极表达提供和谐互动的生态课堂环境。学生在这种氛围下更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由被动接受教师提问,变成乐于开口说英语,从而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体。

四、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堂生态重构的实践策略

通过对数字化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活动这一主体与课堂教学环境之间的关系的探索来发现并解决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指导我们如何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进一步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一)创设开放的课堂生态系统,优化课堂生态位

有效地维持教学生态环境的平衡,让学生在一种自然、简单、平衡、开放的生态系统中学习,[6]能使学生克服外界要素对自身的影响,减少“害怕出错”等心理压力,从而激发学生积极表达自我的欲望,在不断的自由表达中实现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现代化的设备不应该束缚学生的自由表达,而应该使学生从传统的教学环境中解放出来。教师也不要拘泥于教师的操控台,而应该加入到学生当中,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和谐的师生关系,与优良的课堂生态化,是开放式课堂生态系统的外部条件,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的创设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是课堂生态位的内在表现,多样化的数字化环境为其提供了空间的生态位,而真正发挥作用的是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各自提升。独特的教学方式和个性化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成为“他想成为的人”。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课堂除了培养其口语表达能力之外,英语文化及英语素养的习得也成为了日后胜任工作岗位的重要营养之一。因此,生态位的优化是开放的课堂生态系统的首要任务。

(二)建立生态化课堂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微观的课堂生态的考察,我们发现其非生态化、不平衡的现象,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能使这种非生态课堂现象局面地得到缓解。然而,要使这种状况根本改变,必须从宏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上加以革新。生态化课堂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和学生秉承“让学生学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教了什么。“满堂灌”的课堂,关注了教师的“教”,可是再精彩的讲解也只是对语言知识的输入过程,学生“学会了什么”才是检测学生对于语言输出的重要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主体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更要关注主体之间在语言和行为上相互平等、相互理解和融合、双向互动、主动对话。[7]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能丰富“生本理念”的内涵,以和谐教学环境的创设为根本目标,培养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规避“花盆效应”,让学生在面对真实对话场景中能自由进行表达与交流。教学理念的改变能使教师和学生在新的教学手段、教学环境下不断适应与调整,保持课堂教学各生态因子之间的活跃状态,使物质的输入与能量的流动渠道畅通,产生课堂教学生态的“活水效应”。

(三)创新课堂教学评价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评价模式是改变课堂失衡现象的“指挥棒”。若还是以传统的学业成绩来判断教师是否“教得好”,学生是否“学得好”,应试化的课堂现象成为一种必然。对于教师的教学考核不在于教师使用了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是否科学,而是在于教师是否以学习活动为主体,以创设适合学生交际的情景环境来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以“教会了什么”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标准。而对于学生的评价,也不是以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而是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以及表达能力是否提高,学生“学会了什么”作为评价的标准。不同水平的学生对于知识的输入――转换――输出的周期是不同的,因此在对教学学习水平进行考核或评价时,可以采取水平分级认定――分级评估的方式来进行,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过程性考核”效果,而不是只关注学生期末的“终结性考核”结果。

五、结

从教育生态学这一新的视角,结合高职院校大学英语一线教师的教学体验,通过对数字化环境下如何建立和谐高效的外语课堂进行分析,旨在为我们高职院校外语教学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启发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学习过程的动态性及学生的学习心理创新性地开展“教”与“学”。大学英语课堂生态是一个微观的生态系统,它的和谐、健康发展离不开以教师和学生作为主体的生态因子和其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促进。数字化环境给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与信息的平台,但它不能作为阻碍师生建立互动、交流的限制因子。大学英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探索当前形式下课堂生态失衡的因子,进一步开启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创设和谐互动的课堂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3.[2] 魏娜.论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环境的构建[J].长春

教育学院学报,2015,(3):89-90.[3][7] 刘长江.信息化语境下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的失衡与

重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106,171.[4] 刘信波.论大学英语课堂整体教学模式的建构――一个

教育生态学的视角[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4,(5):122-125.[5] 章超.试论高职英语英语课堂生态的构建[J].职业时空,2015,(3):54-56.[6] 陈竞春.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多媒体课堂教学

环境的优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3):81-82.收稿日期:2015-03-22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大学英语专项课题“高职院校数字化英语课件标准的研究与应用”(Xjk12yyb049)

作者简介:胡立(1983-),女,博士,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和英语教学。

第二篇:浅谈如何建设高职院校生态心理健康教学环境论文

【摘 要】教学环境是高职院校生态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教学场所及校园文化等方面对高职院校生态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环境的建设进行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生态心理健康 教学环境 校园文化

生态心理健康由个体生理、个体心理、生态外环境三部分内容构成,它包括个体心理内部的平衡、个体心理内部与生态环境的平衡及个体生理与心理的平衡。生态环境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巨大的,对于学生来说,教学环境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影响尤为突出。

一、加强建设高效的高职院校生态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管理机构

1.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加强生态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

院一级的管理层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的管理工作中,采取自上而下的办法,在二级院(系)主任的直接领导下,由教研室在开展教研活动中采用集体备课的方法,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动态地揉入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中教学管理的辅助作用

要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中教学管理的辅助作用,首先,应考虑科学设置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参考本科院校宏观型的做法,注重思政的宏观管理,但忽略了系部乃至年级、班的微观层次的管理,忽略了教学管理的辅助作用。

其次,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师资比较薄弱,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在教师队伍中选拔聘任和培养专、兼职心理辅导人员,让这些专、兼职教师接受系统的专业训练,并考取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证书;二是培训年级政治辅导员,增强辅导员的学生心理辅导意识,使辅导员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导师,生活的益友,心理的医生;三是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培训,将心理健康教育揉和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3.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要发挥高职院校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一是应加强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工作、学习、生活上面临着知识更新、社会舆论、竞争等方面的重大压力,在这些压力之下,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教师必须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才能引导学生发展个人的智力和培养个人的健康心理。二是要提高教师“育人”的意识,明确育心理健康之人的重要性。三是要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技术的培训,要求教师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并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融合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二、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加强生态心理健康教育

1.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让每个学生都能系统地学习相关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

2.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特别是社会科学方面课程如基础文科类课程、管理类课程、公共关系学类课程、礼仪课程等。

3.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网络、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具体课程的网络资料和多媒体课件中,使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良好的心理暗示,从而培育出健康的心理。

三、努力建设生态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场所环境

加强教学场所环境的建设,做到让学生在明亮整洁的教室中学习,在设施先进的实验室中做实验,在雅静宽敞的图书馆中阅读,在优美谧静的校园中漫步这些良好的环境因素,会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保持愉悦的心境,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育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1.教室、实验室、图书阅览场所的建设

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室、实验室、图书阅览场所建立“三个网络,一个系统”。“三个网络”,是指以卫星电视和校园电视台为中心,建设双向闭路电视有线网络;以中心机房为中心,建设各系(部)、各教研室、教室、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等室联网的校园计算机网络;以音频电台为中心,建设语音室及无线、有线自动广播网络。“一个系统”是指“三个网络”在“网络中心”汇合,构成一个真正的“多体媒体智能双向控制教育系统”,整个系统中的信息和资源都将共享,教师可通过网络检索信息,学生可以在计算机室,电子阅览室或教室利用校园网或双向闭路电视进行“主动式”、“交互式”学习,也可在网上接受远程教育。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必定心情愉悦。2.校外实习实训环境建设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实用型的人才,在教学课时安排上理论与实践的比例是1∶1,而校外的实习实训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所以,校外实习实训和谐的环境建设,是学生实习期间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具体心理环境建设主要包括:一是实习前对学生进行心理动员,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实习过程中的意志、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挑战;二是实习过程中使学生在校内带队教师与指导教师、基地管理人员与师傅的共同引导和指导下完成心理与技能的调整——适应——平衡的过程;三是实习结束后,在总结的基础上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工作。这三个阶段的顺利完成,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生态调整的一个完整过程,这一过程的完成为学生进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生态心理基础。

四、发展有利于生态心理健康的学习型校园文化

营造一个蓬勃向上的学习型校园文化氛围,是高职学生生态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设美丽校园,营造优雅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2.高职院校的制度文化应体现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理念,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要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最佳的教育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3.充分利用学校的校报校刊及网页、校园广播来营造校园的学习型的精神文化氛围。

4.引导与支持学生成立心理社团,发挥社团的群体效应作用。

综上所述,管理严谨、教学手段先进、教学气氛融洽、实习实训场所和谐的教学环境有利于高职学生健康心理的培育,也就是说,要实施高职学生生态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抓好教学环境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杨峰.大学生生态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研究.合肥工业大学.中国优秀硕士论文数据库,2007,(03).

[2]肖二平,燕良轼.生态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研究的新视野.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04).

[3]易芳,俞宏辉.生态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模式的转向.心理学探新.南昌.江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1).

[4]孙多金.教学环境的基本要素分析.兰州学刊,1998,(03).

第三篇:信息数字化环境下如何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

信息数字化环境下如何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

[摘 要]工程项目档案是建筑领域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记录和存储了建筑施工的全过程,通过管理工程项目档案可以较好地总结和反思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在当前信息化、数字化的背景下,信息化对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企业有必要充分认识到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特点,把握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全面分析信息数字化环境下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存在问题和不足,并结合企业实际积极探索切实有效的信息化、数字化方法,从而较好地提升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效果。

[关键词]信息化;数字化;工程项目;档案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8.06.079

[中图分类号]TP3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8)06-0-02

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普及应用的背景下,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作为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开始向信息化、数字化的方向转变。为了更好地促进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有序进行,企业有必要创新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模式和手段,使之成为工程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更好地推动工程项目的建设和发展。信息化环境对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影响

工程项目档案是建设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容。由于工程项目涉及较多的参与单位,建设周期较长、投资额度较大,为此,要将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工作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使之成为工程项目开发建设的重要依据和参考。

当前,在信息化、数字化普及的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料传递具有快速、高效的传播特征,且档案信息资料的存储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出现了电子邮件传输、图片、音频、视频和软件等,对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内容的影响。在信息化、数字化的背景之下,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它不仅局限于传统的纸质工程项目档案资料,还包括不同类型的信息化文档资料,如工程建设施工中的图像、照片、工程设计图纸和图像处理文件等。这些信息化、电子化的档案信息极大地丰富了工程档案管理内容,必须要对其加以系统、规范的整理、存储和利用。二是对工程项目档案管理方法的影响。由于原有的与施工项目同步采集的方式会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极大浪费,而在施工竣工之后的统一档案资料采集又明显存在档案资料不够完整的问题。因此,在信息化、数字化的背景下,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也需要采用远程自动控制技术和方法,较好地实现对工程项目档案的自动化、信息化采集和整理,确保工程项目档案资料的及时性、完整性和统一性。三是对工程项目档案管理重心的影响。信息技术极大地转变了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重心,通过计算机的数据精准计算方式,可以全面获取工程的施工状态、企业盈利情况等,也使工程施工参与人员能够更好地挖掘自己所需的档案信息资源,为自身的进步和个人成长提供助力。由此可见,信息化、数字化背景下的工程项目档案管理重心已经由档案整理存储转向管理服务。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工程项目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可以较好地确保工程项目档案的完整和统一,为工程项目决策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撑,减少工程决策的失误现象。然而,在工程项目档案管理逐步走向开放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中,还暴露出一些管理问题。

2.1 工程项目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识不强

当前,我国大多数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建设意识还不强,制约了工程项目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具体来说,很多档案管理人员并不十分了解工程项目档案信息化建设,对于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也不够熟练,对于工程项目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流程、建构方法并不清晰。

2.2 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技术和手段有待改善

当前,大多数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技术和手段有待改善。一些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还是采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和手段,仅仅将档案管理工作视为资料保管工作,也没有采用先进的工程项目档案信息化建设技术,导致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效率低下。

2.3 工程项目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普及,一些大型工程单位也配置了计算机装置和网络系统,并将其应用于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之中。然而,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和影响,许多工程企业的档案信息化建设还停留在制表、文档处理和查阅等初期阶段,并没有建设工程项目档案信息数据库的意识,导致工程项目档案的信息不够完整和准确,不利于推动工程项目档案信息化建设进步。

2.4 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规范性欠缺

目前,在工程项目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完整的工程项目档案信息化建设规章制度体系,导致许多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存在很多不规范现象。例如,工程项目电子档案的存储和利用环节就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和问题,导致工程项目档案容易出现丢失和毁损。

2.5 工程项目档案信息化人才匮乏

在信息化、数字化的背景下,工程项目档案信息化人才还十分匮乏。由于大多数企业的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人员存在知识结构不合理、文化素养不高等问题,导致企业缺乏既懂档案管理知识、又熟悉先进信息档案管理技术的高素质人才,加之企业没有对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造成工程项目档案信息化管理相对滞后。信息数字化环境下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措施探索

3.1 健全信息数字化环境下的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制度

为适应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环境,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工作首先要从自身的制度体系着手,确保工程项目竣工文件移交时能够统一,通过工程项目勘察设计、招标、施工、监理等各个环节的合同签订,较好确定工程项目档案的数量、质量、移交时间,通过各个环节的规章制度固化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行为模式。企业需要制定工程项目的各项管理制度,包括《工程项目档案月度检查制度》《工程项目档案安全保密制度》《工程项目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标准》《信息系统运行管理标准》等,确保工程项目档案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同时,企业还要提高工程项目档案制度的执行力和各?⒂氲ノ坏牡蛋覆斡牖?极性,并严格要求工程项目档案的技术标准、归档时间、案卷分类及整编等,并加强相关制度执行的考核检查力度。此外,企业要在单位月、周例会上通报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执行状况,及时解决和协调工程项目档案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3.2 实现工程项目档案信息的数字化

(1)做好工程项目档案信息数字化的硬件平台建设。为了更好地提升管理效率,企业有必要建立局域网或无线网,链接业主、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各方,形成立体化的、相互联系的工程项目档案信息化网络平台。同时,企业还要配置工程项目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必备的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等硬件设备,建设工程项目档案信息化网络平台,更好地为工程项目档案的信息化开发和利用提供硬件基础平台。

(2)做好工程项目档案信息数字化的软件平台建设。企业有必要开发应用“客户端/服务器(C/S)”模式下的工程项目档案管理软件,建立广域网信息平台,安装“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的协同办公系统,实现内、外网的物理隔离。

(3)做好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工作。企业要加强对工程项目档案的目录数据库建设,利用先进的数据库技术和手段,实现对非数字化目标的搜集、整理、加工和录入,使之与数据库架构标准相统一,形成结构化、共享的数字化资源。同时,企业需要做好档案的分类,将不同的工程项目档案固化于不同的管理软件之中,由各参与单位相互协作、分工合作,依照规定的流程和步骤进行工程项目档案的数字化建设,使之具有较好的灵活性,能够更好地提升工程项目档案的服务质量。

3.3 全面架构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网络

信息化背景下,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必须全面考虑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具体情况,实现全方位、多层面的档案管理。企业有必要建设系统化、规范化的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网络,包括工程项目档案机构网络化管理、工程项目档案质量网络化管理、工程进度监督网络化管理等,在这些一体化的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网络条件下,使之成为社会的共享资源,更好地实现工程项目档案的服务功能。

3.4 应用先进的信息数字化技术

在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过程中,企业要采用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多媒体软件和信息数字化技术,更好地推动工程项目档案的信息数字化建设。同时,企业还要利用统一查找技术,实现对信息数字化档案的全文搜索、归档管理、目录管理等。另外,企业还要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的安全保密工作,从操作权限、查阅密级、备查申请和多层结构等方面入手,做好工程项目档案的信息数字化管理。

3.5 培育高素质的工程项目信息化档案管理人才

为积极应对信息化建设给档案管理人员带来的挑战,企业需要培养高素质的工程项目信息化档案管理人才。第一,加强对档案工作者的培训和再教育,为工程项目提供专业化、信息化的业务培训和技能培训,并纳入单位的人才培养规划中,接受跨学科、跨领域的人才培训,使原先知识单一的档案工作者成为既懂档案管理又能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第二,全面提升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获取能力和服务能力,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结 语

在信息数字化环境下,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涉及面较广,也是工程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要全面认识到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闹贫忍逑怠⑵教?建设、人才培训和技术应用等方面,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更好地推动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和数字化。

主要参考文献

[1]梅龙.浅析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12).[2]王艳齐,潜江伟,宋哲旭.工程项目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应用研究[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4(7).[3]王云.试论数字时代大型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0).[4]唐俊.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J].办公室业务,2017(13).[5]林丽云.关于工程项目档案“单元归档”的思考与实践[J].浙江档案,2016(8).

第四篇:高职院校信息化环境建设和应用策略

高职院校信息化环境建设和应用策略

[摘要]随着先进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教育信息化建设已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而成为一个触手可及的现实。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虽然高职院校信息化环境建设在不断完善,但其中仍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文章指出目前高职院校信息化环境建设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案,以促进我国高职院校信息化环境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信息化环境建设应用策略

[作者简介]翁爱萍(1966-),女,浙江永嘉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职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广西南宁530008)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8-0048-02

在21世纪这个信息化大爆炸的时代,在先进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如果学校的教育环境没有改善,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意识没有形成,那么学校必定落后于时代发展。现在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在努力进行信息化环境建设,许多高职院校的信息化环境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在这信息化环境建设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建设方向也有些偏差,值得我们重视。本文将针对高职院校信息化环境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探讨,并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以期为我国各高职院校的信息化环境建设以及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贡献力量。

一、高职院校信息化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

1.教育思维落后,对信息化教育的认识不足。虽然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但还有很多人只知道有这样的产品以及产品的大致用途,却不清楚这个产品的具体用途。学校也是如此,虽然学校的各种信息化基础设施已经很完善了,但仍有很多老师没有运用这些电子设备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还习惯采用一支粉笔、一个黑板来进行教学。即使有些老师运用了多媒体教室来进行教学,也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室的功能,对这些先进信息设备的认识还不足,还不能运用自如,甚至有些教师把使用这些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当作麻烦,不愿与时俱进。

2.资金投入比例不协调。如今,各大高职院校对信息化环境建设越来越关注,也了解信息化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因此,许多高职院校都加大了对信息化基础设施设备的投入。诚然,高职院校加大对信息化环境建设的投入是很有必要的,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教育环境是当代教育最好的环境,但他们却忽视了一点,那就是资金投入比例不协调。许多高职院校为了快速建成高效的信息化教育环境,把资金都集中投入到信息化硬件设施设备中,忽略了许多软件开发项目的投入,信息化硬件基础设施设备的投入过大,软件开发投入很少,导致投入比例的严重失调,不利于构建完善的高职院校信息化环境。

3.先进的信息化设备使用率低,浪费严重。在许多高职院校特别是一些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的高职院校,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及拥有雄厚的资金,从而拥有其他地区难以比拟的非常完善的信息化环境。虽然拥有了一流的信息化设备,但令人惊讶的是,这些高职院校的先进信息化设备却只被少数人使用,除了教师平时授课时使用外,其他大多数时间都处于闲置状态,没有真正发挥这些设备的功能,这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4.缺乏对社会服务的意识,高职院校信息化设施设备为社会服务效益低。现在许多高职院校都普遍缺乏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在他们看来,学校与社会外界没有太大的关联,即使要为社会服务,那也是学生毕业以后,学校为社会提供一些急需的人才就是为社会服务。他们没有意识到,把教学与为社会服务结合起来,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能为社会服务。众所周知,学校是人才最集中的地区,特别是一些高职院校,有许多社会所需要的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人才,尤其是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如果他们能够利用学校完善的信息化设施设备为社会服务,那么社会化效益肯定非常显著。但是,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缺乏这种积极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思想比较狭隘,使得学生在校期间使用信息化设备为社会服务的社会化效益比较低。

二、针对的问题提出的解决策略

1.改善思维方式,创新思维,加强各教职员工对信息化教育的认识。许多高职院校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方式还比较传统,还无法接受这些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校方有责任为这部分教师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培训,以缓解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他们的冲击,主要是要加强对教职员工教育观念的转变,使他们灵活掌握这些先进的信息化设施设备,并且加强这些教职员工对使用这些先进的信息化设施设备的认识,让他们意识到在信息大爆炸的21世纪,不会或不使用这些先进的信息化设备来进行教学是落后的,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使用这些信息化化设备的好处,以及这些信息化设备能够为教育教学带来怎样的帮助。

2.正确投资,使投入与产出成正比。由上文我们可以知道,许多高职院校都能够与时俱进,跟随潮流,加强对校园信息化环境的建设,也明白建设信息化环境的重要性,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对信息化设施设备建设的投入,但他们却对投资内容的认识出现了偏差。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在保障一定的硬件设施设备的情况下,要加大对软件建设的力度,如要确定硬件设备的先进性、成熟性、标准性、安全性和实用性。具体而言,可以建设一些虚拟的实验室、多媒体教室、人工智能实验室,等等。对软件的建设,则要实现应用的集成和数据的共享,如学校应该配备建设管理、教学、科研、财务管理、数字图书馆、视频会议等这些软件的建设。只有把硬件建设投资和软件建设投资结合起来,才能够实现完善校园信息化环境建设的目标,也才能实现投入与产出成正比。

3.培养新型人才,充分利用校园信息化设施设备。建设信息化环境,并不是简单引进一些先进的网络设备,而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如改变教学观念,并相应改变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模式。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能够圆满完成这种改革,就必须培养改革需要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必须能够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有创新的思想,对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具有一定的驾驭能力,能够积极进行应用信息技术的改革,能够充分认识到新信息化设备的重要性,并且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化设备为学校、社会服务。具体的人才培养策略是:首先,学校可制定一些措施,对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如举办各种关于使用信息化设施设备的评比活动。其次,学校可以把信息技术的使用与具体课程结合起来,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运用新技术设备的能力。最后,可以有意识地培养科研人才。加强教师的科研能力,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的进步,而且有利于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更有利于一所学校的长远发展,因为一所学校能否得到很好的发展,不仅需要优质的校园环境和雄厚的资金投入,还要拥有高质量的教师团队。因此,各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促使教师充分使用信息化设备。

4.积极主动为社会服务。学校可积极主动地多开设一些远程教育课程,利用学校完善的信息化设备和丰富的人才资源,面向生产第一线,为社会中的各种企业进行服务,这样不仅能够为社会做贡献,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学生与社会的紧密联系,使学生未走出校园就得到了锻炼,了解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积累了关于本专业的一些社会经验,并能够学以致用,从而在毕业后能够轻松、顺利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学生的就业质量提高了,也有利于促进各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

三、高职院校建设信息化环境的现实意义

1.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把网络资源引用到日常的教学当中,不仅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还能够提升教学的效果。因为这种使用网络资源的教学模式具有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方便、快捷,还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资源共享,使得授课的内容更加生动有趣,也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学生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效率自然提高,学习成绩也相应提高,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沉闷、枯燥的特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网络教学模式融合了许多调动学生兴趣的内容,因而更能够吸引学生,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促进各高职院校的管理、教学、发展模式的改革。传统高职学校的管理、教育、发展模式,不仅成本高而且效率低。各高职院校实行信息化的管理、教育、发展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也有利于克服各种教育倾向与教育方式的缺陷,从而建立起一个比较科学、规范的教育体系,实现各种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高职院校的管理、教学、发展模式的改革。

3.有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和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学校引进信息化的网络教育、管理模式,使得各高职院校在教育方式和管理模式方面都有了飞跃发展,这是学校要实现长远发展而必经的一次重大改革。学校只有实现信息化校园环境与时代发展的同步,才能不落后于时代,为社会适时提供社会需要的人才。而一所学校的正确改革,必定能为社会和国家提供一批有用的人才,进而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从而有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进步,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完善高职院校信息化环境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为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成为人才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必须懂得使用新技术,并且必须具有掌握、运用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高职院校建设信息化环境,不仅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也能够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本文探究了目前各高职院校在建设信息化环境时存在的各种问题,如教育思维的落后、各教职员工对信息化环境认识的不足、在资金投入方向的错误以及各高职院校缺乏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等,并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如对教职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他们运用信息化设施设备的熟练程度,帮助他们创新教学思维,把硬件建设的投资与软件建设的投资结合起来。此外,还要鼓励各高职学校主动为社会服务,提高信息社会化的社会效益等。这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有助于完善高职院校信息化环境的建设,也有利于促进人才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能够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陈金艳.论教育信息化发展中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J].电化教育研究,2006(8).[2]陈小芳.初探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3]刘成新.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4]刘放.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中的项目管理研究[D/OL].http://www.xiexiebang.compNVjE=,2008-05-01.[5]廖伟坚,朱扶蓉,黄曦.高职院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9(5).[6]马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的动力机制研究[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组织.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7]谢宇飞,郭翔,李锐.高职院校人事工作信息化建设浅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

第五篇: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探讨论文(推荐)

摘要:自从20世纪中期计算机出现以来,随着其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得原本枯燥的信息,在处理能力、传播速度、应用等各方面取得了关键性的技术突破。信息时代的来临,无论是工作还是日常生活,信息已经和人们紧密融合、且居于重要位置。尤其是在科技发展迅猛的当下,固有的工作模式已经逐渐被网络化、智能化以及数字化的现代信息技术所替代,在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深刻体验的同时,也必将引领人们进入更具时代特色的信息革命潮流中。在信息化大背景下,其不但使社会进步程度迅速,同时更开创了高等职业教育行政管理新途径。

关键词:信息化;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新途径

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为高职院校在行政管理模式与手段方面提出了具体化要求。既要确保学院信息化建设符合社会的整体形势,又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综合性管理策略。

一、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状况

(一)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现状分析

20世纪末,随着高职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也相应的带动了高职院校在行政管理方面信息化的发展。不但能够对信息进行及时的处理,而且也提高了对复杂信息的应对及解决能力。然而,即使这样,也不能在短期内改变固有的行政管理形式和内容,信息流通仍然较差,对于资源的浪费现象也尤为严重,这就直接导致了办公效率停滞不前、并有持续下降趋势,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制约了信息时代高职院校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尤其是高职院校为了顺应时代发展,而对自身布局做出的一系列调整,多校区办学化的兴起与发展,更要求其在行政管理模式上的提高。显而易见的,传统模式已经无法符合管理信息化的需要。当下,只有建立行政管理与之相关的信息化体系,才可以使得大且杂的管理类信息得到有效的处理,才能真正的提高办公效率,优化布局结构,使信息化的行政管理在高职院校中真正的落到实处。

(二)高职院校加强行政管理的重要性

从目前来看,由于各高职院校在管理模式、规模程度、自身建设等存在诸多差异,致使其行政管理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水平不一。鉴于传统管理模式的根深蒂固,致使诸多行政管理人员,缺乏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信息理念与方法。不能对信息在收集整理与传递应用等环节,加以整合和优化。由于其自身欠缺专业化的技能和素养,不能对自身加以完善和提高,只满足于简单的人工或者半人工化信息处理的工作模式,对于计算机的应用只停留在简单操作层面。从整体而言,行政管理的主体是人,任何高科技手段的实施,同样离不开管理人员素质与技能的提高。所以,除了引入专业性信息化人才,还要加大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培养力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推动高职院校在信息化背景下行政管理工作的进展程度和发展水平,加快信息化进程。

二、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新途径

(一)信息化条件下,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在方法上的创新

从目前来看,加快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层面的发展,主要在管理方法上进行创新和突破,主要做到如下几点:第一,建立与行政管理相配套的信息服务系统。增加社会认识与了解大学的途径,不但能够对大学热门学科以及校园建设进行关注,还能积极参与大学在教育以及文化等各方面的建设和发展。随着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即CERNET的创立,校园网络已经基本上覆盖了全国各大高职院校。但由于管理人员技能有限,导致其内容和形式过于贫乏;再加上更新速度较慢,给使用带来极大不便。因此,基于以上网络利用率较低的状况,应该加大对互联网和数据库技术的引入程度,网页由静态转为动态建设服务页,实时发布最新的教育类咨询,结合当下热点及时进行更新,并将相关技术引入到实际的行政管理工作中。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开设专门的建议板块,收集来自学生、社会人员等各行业的不同反馈意见,从而更加完善行政管理工作,也是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渠道。第二,在信息化条件下,重视对院校历史数据的分类整理,通过先进的联机分析和处理技术,建立强大且完善的数据库资源,从而更加便于对历史数据的充分利用和查询。尤其是对于院校领导层而言,通过历史数据可以清楚直观的看到教育、教学、文化建设以及科研成果等诸多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而对今后工作方向和策略有所调整。还能够对在行政管理岗位上,表现突出的相关管理人员予以表彰,激发其工作更高的热情和积极性。第三,在信息化条件下,为了更加方便信息的互通互联和行政工作的协同化管理,应该从院校行政管理工作整体出发,建立集成化的院校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对教育相关信息的采集和编码标准进行统一定义,利用互联网和数据库最新技术进行统一规划,最大化的提高工作效率。

(二)建立监督化行政管理效能评估体系

在信息化条件下,科学化的效能评估体系能够对相关人员的行政管理工作进行合理监督和控制。利用互联网先进技术,在其内网设置相关的监督板块,是考核其行政管理能力的有力方式。根据高职院校自身情况,建立一套适合其行政管理模式的效能评估体系,能够进一步提升行政管理水平。通过一系列奖罚措施,能够调动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并不断完善其管理手段,丰富管理内容,促使管理更加高效。首先,建立一套科学化的行政管理效能评估体系,要定义科学的评估标准和判定原则。对于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而言,其行政管理效能的评估和判定,应该遵循为行政管理服务的原则,在实际工作中以方便院校开展具体工作为指导方向。也可以利用网络建议板块收集不同的建设意见,进而对体系加以很好的完善,不断深化效能评估体系的建设。其次,制定的判定标准要具有可操作性,同时兼具量和质的标准。量的标准体现在具体的行政管理活动中对于各种资源的损耗程度,例如,人、物、财力以及时间等因素的考察标准,则需要将行政管理效果放在院校的整体运行中去把握。以院校的整体利益和广大教职工要求为考核的具体点,也可以利用内网投票方式进行考核,例如细分的考核点,管理协调性、灵活度、有效性以及满意度等等,能够对管理效能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更具有参考价值。再次,要采取具体有效的效能判定方法。主要包括:

1.费用判定法。准确核算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各项费用,例如人、财、物等相关资源,根据节约程度以及产出比来进行科学判定,分析管理效能高低程度。

2.时效判定法。根据完成某项具体工作实际所用的时间来进行评估,显然,在同等条件下,所用时间越长则表示效能越低下。

3.协调判定法。根据行政活动反应的灵敏度、矛盾和冲突状况以及人、财、物配置的合理性来对行政管理活动效能进行判定。

4.民意判定法。在信息化条件下,可以通过网上调查问卷的形式听取各人员意见,从而作为参考建议对管理活动效能进行判定。当然,对于高职院校在行政管理方面效能的评估,一定要结合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遵循服务原则,经过实践活动不断对体系加以完善,建立与之相配套的策略和方法,有步骤的推动行政管理效能的提升。

(三)信息化背景下注重对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培养

1.增强行政管理人员信息化服务意识

在信息化条件下,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有力的带动了高职院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发展,并随着其在行政管理层面程度的提高,也为信息传播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捷。在目前情况下,由于多校区办学化的兴起与规模化发展,导致信息处理量越来越大,直接增加了高职院校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工作量。因此,相关行政人员必须注重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服务意识,即使工作量较大的情况下,也依然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和信息资源,为行政管理服务,主动搜集与工作及教育教学相关的信息资源,增强对传统媒体以外的相关网络媒体的关注程度,并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2.增强行政管理人员信息化方面的道德规范

信息化时代在进入上个世纪末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兴起与广泛应用,更要求人们在信息活动中增强自身的道德规范,并且此规范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变革,而具有丰富的时代性特征。在享受信息化便利的同时,也必然面临相应的挑战和考验。例如,信息的共享与独占之间的矛盾,社会化的监督和个人隐私自由之间的冲突等问题,这给传统道德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因此,基于当下网络的开放性,以及虚拟空间沟通的隐私性等特征,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必须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观念,自觉用道德规范为标尺对自身加以管理,坚决抵制垃圾信息并防止有害信息的干扰。用相关的信息法律武器武装自己的头脑,增强法律意识,自觉维护信息安全与保密制度。同时,也要加强抵御计算机病毒的水平,坚决打击网络犯罪,做一名合格的信息化行政管理人员。

3.增强行政管理人员信息处理方面的能力

在信息化条件下,信息的沟通与决策作用日益明显。面对量多且杂的信息,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必须提高自身对信息的把握与处理能力。第一,通过利用多渠道与综合性的信息采集机制,运用先进的网络媒体和技术工具。在保证信息准确性的同时,不断培养自身获取与工作相关信息源的能力。第二,通过对信息的科学分析,增强自身在信息整理与辨别及筛选等方面的能力,进一步强化信息对实际工作管理的价值与重要性。第三,也要具备相关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例如对OFFICE软件的熟练运用,提高工作效率。

三、结语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信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对当下高职院校开展行政管理工作时,必须首先强化作为主体的行政人员的能力及素质,除了遵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也要以信息规范做为道德准则。以行政服务为宗旨,结合院校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关工作,并不断对自身加以完善,为做一名合格的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区扬.探讨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创新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2(8):229-230.

[2]吴琳.浅谈信息化条件下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素质培育[J].黑河学刊,2012(5):150-151.

[3]孙智,周科良.试论高职院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的途径[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8):208.

[4]闭青青.浅谈高职院校去行政化背景下绩效管理工作思路[J].商,2015(48):55.

下载数字化环境下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堂生态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字化环境下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堂生态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最终定稿]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谷玉云南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对高等数学教学与学习带来了巨大变革。在现代教育技术环......

    数字化环境下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

    数字化环境下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 大连金州新区湾里小学 黄 巍 [摘要] 本文在数字化校园背景环境下,通过对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指出了英语教学中面临的问题,那就是由于......

    数字化环境下电子白板的数学教学[★]

    数字化环境下电子白板的数学教学 【摘要】汇集了当今多媒体教学各项优势的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技术,已经走进了学校,走进了数学课堂。互动式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更......

    生源危机下的高职院校生存法则

    生源危机下的高职院校生存法则 文/王传言 2011年,教育部计划从全国933万高考报名人数中录取675万人,报名人数下降而录取人数上升,平均录取率比上一年度增加近4个百分点,达到72.3......

    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章程建设研究综述

    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章程建设研究综述 摘要:从文献研究看,当前对高职院校章程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价值与定位、建设内容及特色与创新等四个方面的研究较为集中,但从教育学、......

    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初探

    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初探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革而且为现代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和新手段。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数字化环境下企业社会化媒体营销策略探讨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作者:ZHANGJIAN 仅供个人学习,勿做商业用途数字化环境下企业社会化媒体营销策略探讨-新闻学 数字化环境下企业社会化媒体营销策略探讨马海娇 【摘......

    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探讨(5篇)

    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探讨 摘 要: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基础认识的重要途径。文章以数字化学习环境对信息技术教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