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学记对当今教育的影响(5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01:29: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略论学记对当今教育的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略论学记对当今教育的影响》。

第一篇:略论学记对当今教育的影响

略论《学记》对当今教育所产生的影响

略论《学记》对当今教育所产生的影响

摘要:《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它从教育的作用、教育的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

题等方面,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上的阐述。结合当今教育现状及问题,《学记》给了我们更好的诠释和答案,其中许多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在今天也指导着我们的教育和教学水平,以史为鉴,从而提升我们的教育观。

关键词:学记 教师 影响

《学记》这篇古代教育文献,虽然语言艰涩难懂,但仔细读来,平时教育学中的疑惑顿觉释然。它不愧是我国教育史上的经典精华,它如一位博学的长者,在谆谆教导我们教学应该如此来教,学习应该如此来学。本文主要论述《学记》对当今教育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旨在引起大家重视对《学记》思想的探讨,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一、《学记》简介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 著。它从教育的作用、教育的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上的阐述。其中很多东西,不仅是教育史上的首创,而且经过两千多年教育实践的检验,即使放在现代教学理论的范畴中,也仍然闪烁着生命的火花。

《学记》篇幅短小精悍,内容相当丰富、精辟、深刻,是我国先秦时期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学记》主要论述了教育作用与目的、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以及教师问题等。书中在总结先秦儒家教学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教学原理,教学原则与方法,以及尊师重道的思想,对中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是研究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宝贵资料,也是世界珍贵的教育遗产之一。《学记》全文虽然只有1229个字,但却对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经验做了高度的概括和总结,它不仅对中国古代教育史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而且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我们认真地研究、借鉴。

二、《学记》中教育的作用对当今教育的影响

《学记》对教育的作用作出了充分的肯定,认为治理国家和统治人民,应以兴办教育为首要任务。从第一节和第二节中可以看出,教育有两个作用:一是感化和教化众民,养成良好的社会风俗。二是为了建设国家统治人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有学乎如果要想感化和教化民众,养成良好的风俗习惯,就必须通过学校教育才行。而学习也就是通过一步一步的,从小到大的影响,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从先赢得好的名声,鼓动民众,再到感化和教化民众,有了良好的社会风俗这就为君子统治国家打下了基础。

《学记》中把教育作为直接为社会政治服务,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有其片面性。把教育作为那个时代的社会政治服务,而不是为了社会政治的发展服务。教育应该具有两大功能,一是为了社会政治服务,二是为了自身发展服务。对于当今社会来说发展自身比为国家的政治服务更重要。教育培养出于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成员,培养个体的独特性,只有自己的和谐发展才能为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服务。

《学记》肯定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这也就意味着从古代人们就十分重视教育对人的培养价值,通过实践和经验检验了教育对于国家、社会、个人发展的重大影响。在历史发展的今天、在拜金主义的今天、在人心浮躁的今天,人们急于求成,渴望成功的脚步逐渐失去了对教育的信任,不再相信教育改变命运,利欲熏心,致使许多人忘记了教育的本来面目。如

果把教育当成了利益的工具必然走向灭亡,如果我们回顾和重温《学记》,将使我们相信教育、相信政府、相信中国教育的未来。

三、《学记》中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对当今教育的影响

(一)教学相长。《学记》认为通过学习才知道自己知识的不足,通过教学才知道教学的困难。知道不足,才勉励自己不断求得进步,才能督促自己不断地去学习。人必须上学读书,才能知道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教师必须亲身经历教学的过程,才会深感自己学问的孤陋和困惑。求学者知不足,才会自我反思,更加努力地学习;教者感到困惑,才会潜心钻研,孜孜以求,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这就深刻的阐述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教学相长不仅在于教与学的两方面的关系,而且还意味着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平等的促进关系,教师和学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互动。教学相长的提出,对于认识教育过程的本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对于改善师生的关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师生关系比较紧张的今天,指导着教师不是绝对的权威,学生也不是被动的学习,教师既是引导者也是被引导者,学生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促进,共同成长。

(二)启发式教学原则。其一,“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即教师对学生要经常检查指点,但不要急于告之原理,为的是让学生从内心产生求知欲望,养成独立思考、用心思考的习惯。其二,教师“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即是说,教师的讲述应简练、扼要、精辟,并运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其三,“必也其听语乎”。要求教师能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向学生提的问题要由易到难。“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回答学生的问题也要就其疑难所在解其惑。“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如果学生还不懂,就舍弃,留待以后再讲。“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其四,“道而弗牵”,“道”即导,有引导,教导之意。要求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带领,引导学生去理解体会教学的内容,给学生指引出一条正确的思维线索,促进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寻找探索知识的方向。其告诫教师不要给学生以牵制,不要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其五,“强而弗抑”,“强”即鼓励,督促之意。要求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断给学生以鼓励与督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产生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告诫教师不要强制使学生顺从,不要压制学生的积极性。其六,“开而弗达”,“开”为提出问题之意,“达”有分析与解决问题之意。要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力求学生自己将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思维,这样使学生更开动脑筋去想问题。不要为学生准备好答案,在学生没有进行思考之前就给予讲解。以上论点,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一直受用,非常清晰明了地指出了教学中怎样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其蕴含的深刻的教学原理对我国的学校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预防性原则。“禁于未发之谓预”要求教师事先估计到学生可能产生的种种不良倾向,而预先加以防止,避免事后去纠正。预还包括“防微杜渐”的意思,这就要求教师的敏感,机智,与事物出现不良情况之前,即加以限制,不使之扩大与发展。《学记》还重视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认为这些特征的存在和表现是有差异的,只有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差异,才可以适当的加以引导,并发扬其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学习中,有些学生的失败是贪多务得;有些学生的失败是所学过少,孤陋寡闻;有些学生的缺点是浅尝辄止,一知半解,不求甚解;有些学生的缺点是畏难而退,半途而废。产生这四类缺点的根源,是因为学生的心理和才能不

同。所以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才能,然后才能矫正学生的缺点。作为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发扬其优点,克服其缺点。

(四)及时性原则。《学记》认为,“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教育。“当其可”包含三层意思: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施教的时间要符合学生发展的程度。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符合学生的个性特征。施教的形式要随着教学对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最后,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应学生的心理状态。即是说,教育最好在学生自觉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如果学生对于求知并无自觉的要求,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热情再而衰,三而竭之时,自难望其有成。那时,教师的劳动即使付出再多,也是徒劳无功的。因此,必须“当其可”,这就是“时”的原则。

(五)循序渐进原则。《学记》认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要避免不孙,就不要杂施。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智力水平,按照教学内容的系统,循序渐进地教学。首先,量力教学。对于年幼的和迟钝的学生,教学内容不可太艰深;对于年长的和聪敏的学生,教学内容不可太简单太容易,应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教学。“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其次,“正业居学”“藏息相辅”。在规定的时间内上课授业,在休息的时间也要有课外作业。课外是课内的准备,也是课内的延伸。学生在学习时要努力读书,在休息时要尽兴游玩,以达到“安学”“乐学”的目的。同时还有将课内课外的练习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教学连续不断地进行,也才能使学生“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真正在学业上有所成就。

四、《学记》中的师生关系对当今教育的影响

《学记》对教师的评价为:“三王四代为其师”,历代统治者对教师的评价都很高。因为教师是教人学习为政的,必须懂得治国安民的道理,培养具有治国平天下的统治者。在《学记》中明确提出了“师道尊严”的思想,其目的在于把教师当做整个封建思想体系的代言人。《学记》一方面要求统治者对教师应予以及其崇高的地位和尊敬,另一方面,对教师也提出了特别严格的要求。要求教师教学相长,要求教师受严格的训练,遵循教育与教学的原则和方法。《学记》指出:教学的过程一半在教师,一半在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重视学生的不同的心理特点,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优点还要重视学生的缺点,知道学生的缺点后去积极地改进,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学生去学习,才能获得成功。

在古代,人们就已经极其重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明确了二者之间的角色定位,这对于在今天的现代化教学中,怎样处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推动了教育教学的良性发展,也为教育工作者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提供了基础和方法。

综上所述,《《学记》从历史的角度揭示了良好的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作用和影响,通过对《学记》的把握和学习,使我们以史为鉴,对当今的教育作用、教育方法、教育原则、教育关系有了更全面把握。《学记》突出的优点在于对先秦的儒家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做了很全面的总结和概括。它简明扼要的阐明了教育的目的、作用,它着重揭示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并从教的角度,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与教学的原则、方法,还论述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通过与当代的教育分析和实践的总结,明确我们存在的问题和正确的方向,使得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少走弯路,取其精华,让我们的教育体质更加科学,教育机构更加完善,教育工作者更加有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高时良,《学记评注》,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2]王天平,《学记》中教学制度思想研究,西南大学,中国知网,2008。

[3]陈艳春,论“教学相长”,天津师范大学,中国知网,2006。

第二篇:人本主义对当今教育的影响

人本主义于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兴起,70~80年代迅速发展,它既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等同于动物,只研究人的行为,不理解人的内在本性,又批评弗洛伊德只研究神经症和精神病人,不考察正常人心理,因而被称之为心理学的第三种运动。

人本学派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实现归结为潜能的发挥,而潜能是一种类似本能的性质。人本主义最大的贡献是看到了人的心理与人的本质的一致性,主张心理学必须从人的本性出发研究人的心理。

那么人本理论对当今教育有什么启示呢?

首先从人本主义的人性本善论来说。人性本善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基本的人性观,也是人本主义的动机论与人格论的出发点和理论支柱。它认为人的天性中就有实现自己的潜能和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的倾向。他们认为,在适当的成长和自我实现的环境中,人性是善良的,至少表现为中性。人性的恶是由于基本需要未被满足,自我实现的环境被破坏而引起的。正是因为善与恶、美与丑、快乐与痛苦等积极与消极的这种两极辩证关系才使人生有了动力和深度。

从这一理论,我们可以得出在教育学生时应区别对待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少采用一些规则约束学生,不要处处限制学生,要让学生自己发现自身的潜能。少一些惩罚,多一些宽容,多一些鼓励,多一些表扬,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当的成长和自我实现的环境中生活学习,充分发挥潜能。

其次从人本主义理论自我实现理论来说。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格形成发展、扩充成熟的驱力。正是由于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才使得有机体的潜能得以实现、保持和增强。人格的形成就是源于人性的这种自我的压力,人格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形成和发展正确的自我概念。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自我实现者能以开放的态度对待经验,他的自我概念与整个经验结构是和谐一致的,他能经验到一种无条件的自尊,并能与他人和谐相处。

我们可以看到,无条件的尊重和自尊是我们的一个前提。每一个学生都需要发掘潜力,从而达到自我实现。所以在对待学生时,我们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意愿,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行为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大忌。在教育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尽量发挥学生的潜能。

最后从人本主义需要层次理论来说。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理论之一,需要层次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一种动机理论,动机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需要是产生动机的源泉。需要的强度决定着动机的强度,但只有最为强烈的需要才形成人们的主要动机。需要还分为两类:一类是人的基本需要,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这些是低层次需要。第二类需要是心理需要,包括人的认知需要、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是人的高级需要。低层次需要是高层次需要的基础,各层次需要的产生与人的发育阶段密切相关。

在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来看,我们的低层需要是很容易满足的,但是在教育教学还是有很多的问题。在很多的时候,当前的学生还没有生活到一个自尊的层面上,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人在精神层面还需要更多的追求,但是精神上的水平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式改变的过程。在需要层次理论中,我们也要注意到,每一个需要的阶段性不是不可逾越的,而是,可以有条件的超越一些阶段的。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要留意这些问题,灵活地运用理论为我们有效地服务。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教育还存在许多弊端,已经不适应当今的社会、经济发展,许多方面急需改革与提高。在改革与提高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是借鉴外国的教育经验。人本主义对当今教育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不胜枚举的,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需要一点点领悟、体会。尽量将这些积极的经验运用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

第三篇:《学记》的教学原则对当今语文教育的启示

《学记》的教学原则对当今语文教育的启示

《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 《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文中每一点都令人深思。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从教育者角度,我认为应该先把学生看成是“美玉”,在此基础上,再学习雕刻美玉之“师道”。

为什么不用“花不浇,不娇艳”“树不剪,不成材”这样的“比”“兴”呢?我认为花虽然美丽,但容易受到风雨的侵袭,容易凋零,花有四季,温室里长不出栋梁之才。小树虽然茁壮,但容易被砍伐或折断或移植,或容易变成朽木。玉,本身就是宝贝,是稀有的珍品。嘉汇的学生人人是美玉。

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那样对“玉”如此的情有独钟。2008年北京奥运会被奥委会主席罗格说成是“无与伦比”,不仅仅是盛大的开、闭幕式,也不仅仅是金牌与总数的双第一,我认为最重要的是“金镶玉”的设计理念让世界了解中华民族永远有玉一样的美德。

著名作家毕淑敏说“当看到熟睡的面庞上淡淡的茸毛,听到孩子发出均匀的呼吸,就觉得一个女人不枉做一个母亲”,因为孩子是母亲的“杰作”。她还说“我们任何人都是不可复制的孤本”。既然是杰作、不可复制的孤本,任何东西都代替不了,那么讲台的神圣,就是掌握这无比的财富、拥有一个个鲜活的无价之宝。为此,我们就多了一份敬畏、尊重、平等、倾听、欣赏、珍惜之心。我由此感悟为师之道需要“五道”:

第一,缘分之道。玉的天然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美玉可遇而不可求,可一不可再”。就如同许多事情是没办法选择的一样。做老师的,不能选择学生,什么学生进来,你都得接受。这就是一种缘分。“东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也就是有“珍珠”的地方,月格外的明亮;有“玉”的地方太阳明丽,有吉祥的云烟缭绕,如仙境一般,仿佛紫气东来。缘分在仙境,和谐在自然。

第二,品观之道。任何的玉都有瑕疵,没有瑕疵的玉是不存在的。玉经过雕琢,才能变成价值无比的珍宝。“品观”就是细致入微观察玉的质地的柔软、纹理的象形、品质的高低、脉络的蕴涵之后,自然就讲究心态的平衡,刀法的技艺,力量的均匀,方法的取舍。我们必须在一举手、一投足之间,学会每时每刻欣赏自己的雕刻细节,用整个人生雕琢属于我们的时光。

第三,“外圆内方”之道。“外圆”就是包容学生的一切,“内方”就是严正和有原则的教育学生。第四,“上善如水”之道。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性格像水那样滋润学生,醉人而不知,教人而不觉,育人而无痕。

第五,淡泊宁静之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君子怀“淡泊宁静”之心,就会远离物欲横流的诱惑,就会让和学生无数相扶相收的日子,化作茶杯里一片片茶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倾吐出彼此原有的芳香,温润着彼此的心田,老师工作就像一杯茶一样清香而久远。

我认为教学“三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应该涵盖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第一是注重引导,但不去强迫学生做不愿意做的事情;第二是督促勉励学生,但是不要压抑学生的个性思考;第三是适当给学生以点拨,不要代替学生思考。

最近几年来的央视《百家讲坛》节目出现了一些优秀传播者的典范。他们以娴熟的教育教学技巧,硬是一人调顺众口,牵着众人眼睛走,成功导演出了一波又一波受众追星捧月的热剧,创造了现代传播史的惊人神话。这其间,刘心武、于丹、易中天、曾士强等,便是杰出的风云代表。为什么就轻而易举的俘获了受众高傲、挑剔的心理?是因为他们在“传道授业解惑”的整个过程中,落实教学“三规”非常到位。

我们的学生就像是一块块带有泥土气息的原始的玉石,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各种原始案例;我们的学生就是一本本教科书,为我们提供丰富的教育理论。我们的老师晓古通今,能把最恰当的事例信手拈来,融入课堂,天衣无缝,让学生有“天上一日人间十年”的感觉,不再有学习之苦,不再觉背书之累。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很多情况下,并不是你需要下雨,老天就会给你下雨。教育也是如此。教育学生不是想教育就可以去教育的,需要选择时机,还需要根据学生个例来等待适合于教育的时机。因为,如果不是适时的及时雨,就会毁坏庄稼,破坏自然,对双方都有害无益。

班级有一个学生,说话不利索,丢三落四的,同学有嫌弃他的意思,不和他一桌,我及时召开了《阳光下的禾苗》主题班会。我说,在小时候,在农村,跟爷爷一起给玉米施肥,地头有一棵矮小较弱的禾苗,爷爷把剩余的肥料全部给了它。我说除掉算了,爷爷说不要看它弱小,一样长出温饱的粮食。同学们,你们应该怎样看待“弱小”的同学呢?同学们展开了讨论,认为应该关爱。从此,这位同学也阳光般的生活在教室里。

《学记》中有关“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其数进而不顾其安”的无效教育,给了我们告诫。那种教学生死记硬背,照本宣科,一味灌输知识,只顾赶进度,是百害而无一利的。以语文为例,从阅读到作文,无论内容还是形式,还有语言,都明显的“程式化”了。阅读模式,作文思路,走常规,走常态,无生动活泼真实语言,无随心随性的深刻思考。两千多年前,孔子在解释“仁”问题时,根据不同的学生,有一百多种解释。有时,面对两千多年前的《学记》又感到一种苍白。这是可怕的,如果不早点解决,我们的民族将要付出代价。可喜的是,我们嘉汇教育制定的教育教学“四个基本要求”(《教师备课基本要求》、《课堂教学基本要求》、《班主任工作基本要求》、《学生家庭作业基本要求》)改变着我们教师的理念,关心着我们教师的成长,提升着我们教师的业务水平,老师们都把这些简称为“四十条”的基本要求夹在教案里,以时时的提醒自己,鞭策自己,丰富自己的教育智慧。

第四篇:当今流行音乐对中学生的影响论文

当今流行音乐对中学生的影响

关键词:认识流行音乐中学生与流行音乐流行音乐的影响

认识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是由英文Popular music翻译而来的,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高雅音乐的音乐形式,流行音乐以其通俗性,大众性等特点,走进了许多人的生活,成为现代人欣赏音乐的主要形式。

在流行音乐出现以前,欧洲古典音乐是世界音乐的主旋律,但因为古典音乐的欣赏成本较高,且其表演形式和内容与一般市民存在着距离感。所以,古典音乐没能做到让全民共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流行音乐应运而生了。

事实上,流行音乐是古典音乐和民间音乐的精装版:流行音乐的早期雏形多为古典音乐的经典片段或民间音乐。如著名的《欢乐颂》便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片段,又如中国民歌《茉莉花》最早是我国清朝的民间小调。关于流行音乐的定义,并没有统一的说法。一般地,我们把旋律朗朗上口,歌词通俗易懂并广为传唱的歌曲称为流行音乐。经过发展,流行音乐已经形成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例如:民谣,RAP,爵士,摇滚,乡村等等。从此,流行音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它的出现,逐渐动摇了传统高雅音乐在世界音乐中的“垄断”地位;也翻开了世界音乐史的新篇章。

流行音乐之所以能焕发光彩,很重要的原因是它能够与时俱进;这一点古典音乐相比之下要逊色许多,拿乐器及演出编制来说:古典音乐几百年的历史,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动,时至今日,其演出形式与环境仍然原样地保持着。而流行音乐却在不断地尝试着与时代科技接轨。如运用许多电声元素:电声话筒、电吉他、电贝司等等。这一特点更符合中学生的审美。此外,流行音乐的内容往往与时代与人文背景等有紧密联系,不同的时期流行音乐的内容大相径庭:如诞生于抗日时期的《义勇军进行曲》,便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心与勇气;而解放后的《东方红》则带带有浓厚的个人崇拜;一曲《春天的故事》告示着中国社会春天的到来;摇滚歌曲《一无所有》则反映了90年代中国社会思想的进一步开放„„

中学生与流行音乐

中学生正处在身体与心理的不断成熟的阶段,对许多事物有着无限的兴趣。因此,好听易学的流行歌曲深受中学生的青睐。随着MP3,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我们不难发现,中学生在教室里,在大街上,在公车间无处不在“随身听”;另外,我们小组还发现,许多提供唱歌的场所如KTV,已成为中学生课余常去娱乐消遣的地方。

为了进一步探究中学生与流行音乐之间的关系。我们以中学生常使用的QQ音乐、酷狗音乐等各大知名音乐网站为工具。查阅相关音乐信息后,我们发现近年来涌现出许多新歌手,如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曾轶可、魏晨、苏醒、陈楚生、张芸京、胡夏„„他们都是通过《超级女声》,《快乐男声》,《超级偶像》,《超级星光大道》等选秀节目为许多中学生所青睐。他们当中有的拥有可人或另类或俊俏的外表;有的拥有一把好嗓音;有的还拥有音乐创作的才华。此外,他们所演唱的歌曲总是通过其它载体,像电视剧剧,贺岁电影等来影视作品来吸引中学生和达到引领音乐流行潮流:如2009年台湾青春偶像剧《海派甜心》,由杨

丞琳演唱的主题曲《雨爱》的旋律被许多中学生挂在嘴边。同年,大陆出现了一部很流行电视剧《仙剑奇侠3》,这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偏爱》一度成为中学生电脑里,手机和随身听里的必备曲目,这首歌的演唱者就是《超级偶像》的冠军张芸京。又如2012年的贺岁档影片《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也同样带红了由《超级星光大道》冠军胡夏演唱的《那些年》。这些例子不计其数。不难发现,这些歌曲内容都符合中学生的心理需要。而且我们发现这类形式的歌曲在逐年增多,中学生这个群体已成为流行音乐的一片沃土,一块大蛋糕„„

综合我们小组的调查和相关资料,我们得出:如今,中学生已成为流行音乐的主要消费群体。

流行音乐的影响

流行音乐成为当代中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流行音乐势必会影响到中学生方方面面。其中,既有积极的方面,又有消极的一面。我们小组针对中学生喜爱的流行歌曲进行思考,以便探究流行音乐影响的利与弊。

为此我们继续参考了各大音乐网站和本地的一档电台节目《1072流行金曲榜》的歌曲榜单和歌手排名,并结合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中学生喜爱的歌手集中在周杰伦,苏打绿,梁静茹,蔡依林,韩庚,孙燕姿,黄小琥,陈奕迅,汪苏泷,许嵩,徐良,backstreet boy,艾薇儿,beyond„„这些歌手上。

(1)正面影响

我们发现这些歌手来自世界各地,除大陆歌手,还有港台,东南亚,日韩,欧美等地区。这是个可喜的现象。这说明了当代中学生对音乐有独特见解。另外,多语种的歌曲增强了中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对课内英语很有帮助。

在许多歌手排名中,我们发现周杰伦总是“名列前茅”,我们点击了周杰伦的一些热门歌曲,发现其中不乏有很优秀的作品,如《菊花台》《青花瓷》《千里之外》„„这些歌曲旋律优美,带着一股中国风,歌词十分脱俗隽永,很有古文韵味。中学生在欣赏此类歌曲时,能体味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历久弥新。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特别询问了一些组乐队的中学生,他们精通吉他,贝斯,爵士鼓。当问及玩音乐的兴趣来源时,他们表示爱上音乐是源自于自己喜爱的流行歌手。如香港的beyond,美国的Green days、披头士等。这些乐队的歌曲多为励志歌曲,如beyond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真的爱你》赞颂母爱,《光辉岁月》谈论理想„„这些积极向上的歌手的歌曲能激发中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对完善中学生的人格也有重要意义。

俗话说:学音乐的孩子不变坏。音乐是一门艺术,中学生欣赏流行音乐就是在欣赏艺术的过程,对提高情操有积极意义。

(2)负面影响

当前我国的流行歌曲无论是创作还是演唱,都面临着新的危机,一方面优秀的新作匮乏,缺少词曲俱佳的新歌,另一方面歌手的整体素质不高,长期在公式化的演唱水平上徘徊。这导致歌曲内容和形式过于简单直白,不利于对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因为中学生处于各种能力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长期偏爱流行音乐、忽视其他音乐类型的欣赏,不利于音乐领域中想象力的培养,更不利于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和创造力的发展。

另外,一些粗制滥造、格调低下,甚至色情下流的歌曲还充斥于文化市场和网络。在有的歌曲中,庸俗和低级趣味被宣泄得肆无忌惮。这些都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了消极影响。还有些歌曲缺乏高尚的文化底蕴和应有的审美价值,它的传播一定程度上妨碍了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而且它容易诱发了早恋情结、“多角”乱爱,使人陷入个人哀婉缠绵、多愁善感的狭窄天地,导致思想消沉、学业荒废。

总而言之,流行音乐的传播,深刻影响着中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欣赏流行音乐对于长期处于紧张学习状态的青少年来说,可以使其保持精神饱满、活力旺盛,且有利于培养人的气质和风度,形成鲜明的个性和完美的人格。但是过分追逐过分和沉迷于流行音乐,会影响青少年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不利于甚至有害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所以欣赏流行音乐要有度,既不要过分拒绝,也不可过分沉迷„„

第五篇:当今国际形势特点及对我国的影响

当今国际形势特点及对我国的影响

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世界加速进入经济大动荡、格局大调整、体系大变革的新阶段。世界经济艰难复苏,风险犹存;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突出,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并存,国际安全形势出现新动向;主要大国和新兴力量抓紧调整内外政策,综合国力竞争更趋激烈;金融危机引发思想领域大反思,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中国国际地位与作用不断增强,对国际规则的话语权不断提升,对国际秩序重塑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在如此局势下,当前国际形势有如下5个特点。

一、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当前,大国关系继续以合作为主调并保持相对稳定。中美关系在台湾问题、经贸问题等方面面临新的考验,但双方的合作领域与共同利益仍在扩大,双边关系中的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中俄、中欧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合作关系继续加深;中日政治关系虽因日政界对二战态度、双方领土争端等问题而受到较大干扰,但双方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仍然高潮迭起,足见中日友好与合作基础深厚,日趋成熟,双边关系发展大势已不为局部问题所左右;中印政治与经济关系均保持积极态势,对促进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对稳定的大国关系,反映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不可逆转。

然而,当前国际形势亦有相当严峻的一面。局部性的战乱、动荡与紧张已从三个方面对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带来严重冲击。其一,不同程度地破坏甚至摧毁了有关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环境,导致世界发展不平衡问题进一步加剧。其二,间接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环境。如今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国际冲突和国际地缘政治因素中的不确定因素引起的。其三,增添了大国关系中的隐患,从而威胁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在当今多数地区性冲突的背后,都有不同大国之间的利益角逐。地区性冲突、战乱的增多和加剧,必然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对大国关系构成负面冲击,在一定情况下甚至有可能引起大国之间矛盾的激化,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当前,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达国家纷纷把传统产业转移到国外,集中力量发展新经济。条件好的发展中国家也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加快本国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和制度创新。这样,通过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优化配置,世界经济正逐渐融合为一个难以分割的整体。这为各国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空间。经济全球化也推动了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区域一体化是各国应对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国际竞争、提高自身地位的重要手段。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增强,在很多方面已形成自己的优势。把握得当,趋利避害,我们可以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

世界保持总体和平与稳定,我国周边环境正处于历史上较好的时期。但天下并不太平,传统安全威胁仍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地区热点问题错综复杂。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反恐将是一项长期任务。国际社会还面临武器扩散、环境恶化、毒品走私、非法移民、跨国犯罪以及严重传染性疾病的严峻挑战。四,世界的多样性和多元化,不同文明、民族、宗教和发展模式在竞争中共处,在交流中发展 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不论是社会制度还是价值观念,都存在差异。这种多样性是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是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的动力。“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人类文明也因此而丰富多彩。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文明对话的必要性,多种形式的“文明对话”对各国相互了解、友好合作起着推动作用。不同发展模式之间应该超越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不同,在竞争中和平共处,在交流中相互借鉴。

五,中国的和平发展成为影响国际形势的重要因素,我国的国际地位稳步上升 中国的发展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共解决了2亿多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人类史上的一个壮举。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说,中国是20年来对全球扶贫事业作出最大贡献的国家,为全球扶贫行动提供了范例。中国发展已经并将继续给地区和世界带来广阔市场和合作空间。2004年,我国进口总额达5613亿美元,是世界第三大进口国。2010年可能超过1万亿美元。中国的市场容量至少在今后十年还将持续快速发展。世界看好中国的发展潜力和巨大市场,加强对华合作成为各国普遍的政策取向。2004年,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突破600亿美元。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有450多家在我国投资。世界排名前列的汽车巨头全部进入中国,世界信息产业100强中已有90多家进入中国。外商在华研发中心已超过600家,跨国公司在华地区总部超过30家。

可以看出,世界正处于深刻变化和向多极格局过渡的时期。各国加快发展综合国力,力争在未来的国际秩序中占据有利位置。我们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激烈的竞争。机遇中包含挑战,挑战中也可能有机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外交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和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当今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出现了哪些新变化?我们应如何应对?

中国周边的安全形势上出现了这么几个重大的新变化:

一、美国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安全合作

美国与新加坡、在澳大利亚有新的布局,与日本韩国等传统东亚盟国加强安全上的联系,与印度等也加强安全上的合作。

近几年来,美军不断对中国的领海、领空进行高频度、高强度这种抵近侦查。

原因:美国调整了它的全球的安全战略对策。两场战争已经结束,奥巴马上台之后把它的战略对策相对集中在一些全球的热点地区。

二、朝鲜年轻金正恩上台巩固自身政权的动作可能不少

朝鲜半岛。不排除未来金正恩在执政时候会为了巩固自己在军方的地位,不排除进行第三次核试验的可能,因为他毕竟把金正日留下来的核武器作为他政治上的遗产,要继承发扬这样的遗产,金正恩也有可能在这方面做出新的动作。

三、中国的东部、南部海域都面临新的问题

东部海域传统的中日之间有摩擦,现在中韩之间也出现渔业纠纷。南部:自从2011年3月份开始南海问题急剧升温。

四、中国的西部地区也发生安全变化

首先,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奥巴马的阿富汗撤军三步计划是:2011年撤出一万美军,到明年夏季撤出3.3万美军,到2013年从阿富汗撤军完毕,把安全防务的任务转交给阿富汗政府。

阿富汗保安力量是无法承担阿富汗安全任务的,因此阿富汗的局势未来有可能会进一步的混乱。如果说阿富汗地区发生一些重大的变化话,势必也会对中国西南部地区造成一定的威胁,对中亚地区也会造成威胁,可能引起诸如跨境犯罪、走私、贩毒、走私枪械的泛滥,都会对地区安全构成威胁。

其次,美巴关系微妙,巴基斯坦局势不稳定

美军无视巴国主权,肆意轰炸巴军边防站,激化美巴关系。巴方切断北约供给线,收回空军基地。美国至今拒绝道歉。美国支持印度发展军备。巴基斯坦局势不稳定。

再次,中东地区仍然动荡不已。一方面叙利亚的局势不稳;另一方面,伊朗面临西方所谓“终极制裁”。伊朗可能封锁石油通道。如果发生重大变化的话,那么对中国的海上的交通运输线也会造成一个非常重要的威胁。石油等能源价格将飞涨。

应对战略与策略:

总的对策:

一方面,中国应继续贯彻坚持韬光养晦,积极有所作为的战略方针,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营造更为有利的安全环境。

另一方面,中国军队要做好万全的准备,随时准备投入到军事斗争当中去。

外交对策:

1、在应对美国的战略挑战方面,不主动挑战美国。加强与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印度、东盟各国的经济联系,防止这些国家过分投靠美国;

2、积极通过对话和磋商化解海上渔业争端;

3、加快南海海上石油天然气自主开发,如可能尽可能争取与西方各国联合开发;

4、军事上加强与金正恩互动,警告他在核试验和弹道导弹试验上要克制,经济上加强对朝鲜援助,安抚新政权;

5、在南亚实施平衡战略,但警告印度不要过分挑衅中国;

6、尽力联合国际社会用对话的方式解决伊朗核问题。同时做好防范伊朗局势恶化的军事准备。

内政政策:

1、实施更积极的财政政策,但当前严厉的控制商品房投机政策应继续执行下去;

2、切实搞好民生工作;

3、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

4、加快新式武器的研制和应用;

5、加强国防教育。

近日来,中菲围绕黄岩岛展开角逐,;中韩海上矛盾至今未解决;日本允许反华组织世维会在日召开;英国首相会见**招致中方强烈抗议;法国新任总统奥朗德对华态度不明朗;印度呼吁南海国际化;但是也有乐观的事情,马英九赢得台湾大选,对加深两岸关系有积极意义;普京赢得俄罗斯总统大选,会继续在国际问题上与中国默契配合提高发言权;总体来看,近期国际形势挑战居多,中国应继续保持韬光养惠的战略,避免冲突升级,但在事关国家核心利益面前决不能退让

随着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人发展,中国的前途命运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国际各种力量的此消彼长,中国既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复杂激烈的国际竞争。因此,全面理性认识和把握当前国际形势特点和趋势,对于制定正确的对外战略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发展趋势及特点分析

一、国际安全形势总体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

首先,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促使各国人民下定决心维持和平,以使后代免除战 争的浩劫。其次,核 武器的大规 模杀 伤力和威慑力足以将地球毁 灭很多次,因此谁也不愿意因打核 战争与地球同 归于尽。再次,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使世界各国依存度提高,共同利益的领域扩大,进一步减小了爆 发世界性大 战的可能性。

二、传统安全领域中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并有新的表现

首先是局部冲突与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尤其是这些热点问题都发生在国际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敏感地带,直接或间接牵动世界主要国家在这些地区的战略利益,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更增添了大国关系中的隐患和变数。其次是各国的国防开支逐年增长。这种状况意味着各国仍然把军事发展作为保障自身安全的重要因素,国家之间发生战争的威胁依然存在。再次,主要核 大国进一步加强战略力量,全球核 武扩散问题依然严重,这对世界安全构成了极大隐患。

三、非传统安全构成的威胁甚至超过战 争

首先是国际恐 怖主义问题。2010年以来,恐怖主义活动出现新的反弹,打击恐怖主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更加突出。恐怖主义袭击频率增加,活动范围及袭击规模扩大;恐怖袭击方式令人防不胜防;国际反恐斗争中双重标准问题使得国际反恐阵线有破 裂的倾向。其次是环境安全问题。全球气候变暖引发世人对环境安全的极大担忧。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候灾害频发,甚至使部分小岛屿国家生存面临威胁。再次是金融安全问题。这次金融危机不仅重创了发达国家,也严重打击了新兴市场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虚拟经济及实体经济,并引发了诸多社会及政治问题。最后还有愈演愈烈的贩 毒走私、严重传染性疾 病扩散、肆无忌 惮的海 盗活动,以及日益严重的非法移民等问题,这些都对国际安全产生了很大负面影响。当前国际形势对中国的影响

一、中国的传统安全环境面临的挑战

首先表现在亚太及中国周边各国军费开支不断增长。目前,不少亚太国家普遍加大军费投人,加速军事战略调整,提高武 器和人员的作战水平。这种状况如果持续下去,对中国的安全影响将是不言而喻的。在各国军费开支不断攀升的背后是世界各国进行新一轮深刻的军 事调整与变革。其次是中国的周边环境带来的安全隐患也不可小视。中国与周边多国存在领 土与领 海争 端,但由于这些问题涉及面广,历史与现实问题错综复杂,又有国际势力介人,解决起来难度相当大。另外,大规 模杀 伤性武 器扩散也给中国带来安全威胁。核 武器的垄 断已被打破,世界进入到一个大规 模杀 伤性武 器扩散时期,这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威 胁。

二、从非传统安全来看,中国也同样面临重大威 胁

当前,中国面临的恐怖主义威 胁最主要来自新疆“东 突”和西 藏“藏 独”民族分 裂势力、宗教狂热势力及其境外势力。恐怖主义给中国新疆和西藏带来的威胁无疑将成为国家安全软肋及未来国家安全之心头大患。西藏和新疆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但在西方政治势力看来,这就是它们有效制约中国的战略手段,北京奥运会期间,西方利用涉 藏问题洁难中国就是证明。涉 疆问题也是如此,“9•11”之后,西方尤其是美国虽然出于反恐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将反恐与人权区分开来,但在涉 疆问题上还是坚持双重标准。长期以来,“东 突”和“藏 独”分 裂势力的破坏活动耗费了中国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不能有效应对,必然会对中国的内政外交造成消极影响,不利于中国国家利益的实现。

三、中国在和平崛起的过程中还须承担来自美国的压力

奥巴马上台后,美国政府明显加大了对亚太地区的关注和投人,力图推动美国战略中心向亚太转移。2010年以来,美国在这一地区频频进行军 事演习,在强化日韩同盟与美印关系的基础上拓展与泰国、菲律宾等国的同盟关系,努力使双边同盟向三边和多边同盟进行有 4 力延伸。为了推进“重返亚 洲战 略”,奥巴马政府还全面参与亚太事务,积极加人《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高调介人中国南 海问题,对中国的领 土问题指手画脚,试图遏 制中国日益强大的影响力,维持其在亚太地区的优势和领导力。目前,美国在中国周边加紧构筑针对遏 制中国的“C’’ 型军事包 围圈,美军在中国周边地区的基地密度已比冷 战时期针对苏联的还要密集。

当前国际安全形势下中国应对策略

一、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和资源,集中精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软实力建设

和平、发展与合作是历史潮流,我们必须顺应潮流,紧紧抓住这来之不易的战略机遇期,加速和平崛起的进程。只有自身实力强大了,才能更有效地保证本国的安全,维护世界的和平。

从国际上来看,世界经济格局大变革、大调整必将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我国应该以这次金融危机为契机,努力推动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与秩序重建,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经济新规则制定,在国际经济事务中力争获取更多发言权,提高中国的话语权和国际地位;紧紧抓住国际产业调整的机遇,凭借充足的外汇储备加快海外收购力度,壮大中国银行和企业的实力。从国内来看,要立足扩大内需保增长,坚持把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放在首要位置,改变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

金融危机不仅削弱了美国的硬实力,也重创了其软实力。这说明美国模式存在很多的问题和隐患。当然这里既有宏观层面上的问题,也有微观层面上的问题;既有经济上的问题,也有政治和社会、文化上的问题。美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普世价值影响力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大大降低,而以政治和社会稳定、渐进改革、政府对经济活动的有效调节、注重实体经济等为特点的中国模式则经历住了全球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这无疑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当然,中国在软力量建设上还应继续培育自己的核 心价值观、有效的意识形态及有感召力的生活方式和基本制度。

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妥善处理好中国与美国及周边国家的关系

(一)中美关系。与美国相比,目前中国仅仅是一个地区性大国,从某种角度而言,中国并没有很大的战略回旋余地,中国持续的经济成功严重依赖西方资本和技术的流人和外国市场的准人。l’I近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额均超过中国经济总量的60%以上,在世界主要大国中对外贸易依存度最高。倘若中美关系恶化,中国经济发展无疑将受到极大的影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也将严重受挫,甚至难以实现。因此,总体稳定的中美关系是中国对外关系的重中之重。近些年来,中美两国在很多领域的合作总体比较顺利,在许多问题上中国秉持了务实灵活、温和求实的原则,这确实符合小平同志提出的韬 光养 晦战略,但是中美两国的结构性矛盾决定了两国今后无论在政治、军事领域,还是在经济、文化领域都会存在不可避免的摩擦,但无论出现怎样的矛盾,中美关系都不会全面恶 化,两国的共同利益仍然大于分 歧。

(二)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这些国家在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方面不尽相同,一些国家还与中国存在领土争 端等历史遗 留问题,情况相当复杂。进人新世纪,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加强了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积极解决了绝大部分边界等历史问题,营造了一个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周边环境,创造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历史最好时期。中国现与东南亚、南亚、中亚、东北亚和南太平洋诸国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各个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扩大和深人,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三、努力推进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变革,最大限度地获取参与国际事务的话语权

目前,主要战略力量围绕国际格局调整转换中的权利重新分配展开激烈博弈,发达国家与新兴大国及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和温室气体减排方面的较量空前激烈。尽管现 5 存的国际秩序是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有着不合理和不公正的地方,并不能完全适应国际格局多极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需要,但这一体制仍对世界和地区安全及世界经济的发展起着一定的重要作用,因此不能推倒重来和“另起炉灶”,而应该积极参与,推动改革。对中国来说,要认识到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必然性,并善于抓住机遇,以建设性的方式推进变革,确保变革过程的稳健和结果的合理性,以最大限度地获取参与国际事务的话语权和决策参与权。

由于全球经济力量对比变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再加上经济权力的再分配不像政治权力再分配那样敏感,因此,推动国际体系的变革应该首先从经济层面人手,通过提升中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话语权促使中国参与国际游戏规则的制定,更好地维护和体现中国的国家利益。其次要推动国际政治体系的改革。具体来说,就是支持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使其具有更好的代表性,特别是通过增加发展中国家的常任理事国席位,扩大中国在这一重要的决策机制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此外,对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持积极态度还有助于防止中国被视作反对改革的既得利益者,提升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对2012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认识

近期,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新变数与新“乱子”有所增加,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争议和摩擦连续出现,如中日钓鱼岛之争、中印边界领土争端、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等。

可以看出中国周边的整体安全环境可谓喜忧参半,具体的周边安全环境可大致概括如下:首先,南亚方向酝酿重大变局。一是反恐出现反复,自基地组织首领拉丹被击毙之后,美国继续无视巴基斯坦主权,一再派无人机对巴实施“越境打恐”,而巴基斯坦塔利班为给拉丹报仇,也一再拿巴“出气”,频繁制造恐怖爆炸,致使巴安全形势不断恶化;二是阿富汗战局出现“拐点”,美国已与塔利班武装展开和谈,奥巴马总统于2011年正式宣布从阿富汗撤军,阿问题“政治解决”前景显现。

其次,东南亚方向陆海皆不平静。陆上缅甸政府军与克钦族武装在中缅边境附近交火,产生新的难民;海上“南海风云”再起、逆流汹涌。越南与菲律宾自不量力、寻衅滋事、竞相对中国发难,菲律宾更是于今年4月在我国南海黄岩岛挑起事端,美国等“域外大国”趁机介入、企图从中渔利。

再有,中美日三角出现新的互动。美、日于2011年6月举行“2+2”会议,明确新的“共同战略目标”,针对南海问题强调“遵循国际准则”、“航行自由”与“海洋安全”,无理要求中国“停止对他国船只采取妨碍行为”;中美关系方面,中美首次“亚太事务磋商”于2011年6月25 日在夏威夷举行,中美“高手过招”,彼此在亚太地区的“竞合博弈”逐步展开。

综上所述,当前中国周边环境总体上呈现“东缓”、“西安”、“南乱”、“北稳”之势

面对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中国应加快谋划“大周边战略”,区分陆地与海洋的不同情况,统筹各大地缘方向,针对地区热点,创新运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韬武略”,破解美国的“巧实力”及个别邻国的“小伎俩”。“大周边战略”应强调以下两大原则:

一是“刚柔并济”,周边战略切忌“阴柔有余、阳刚不足”,包括在南海问题与南沙争端上。对内对外都要讲清楚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完整含义,和平发展绝不排除为捍卫自身正当利益的自卫反击,应让周边个别国家尽早“清醒”过来,打掉其幻想与错觉,以免其日后因挑衅中国被惩罚而“后悔莫及”。与此同时加快“硬实力”建设,重点提升海空远程防卫打击能力。

二是“政经相辅”,“政”指政治与安全事务。应正视中国与东盟一些国家在南海存在的安全利益冲突,美国因此才有机可乘。中国与邻国之间经济利益基本吻合,但安全利益。则存在冲突(领土与海洋权益争端等),这些邻国因而“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在安全上利用美国“制约”中国。破解这一困境须对症下药、6 “以长补短”,经济是中国的优势与“强项”,安全则是中国的劣势与“短板”,应一面扩大经济共同利益,一面妥善化解安全利益冲突,应将经济与安全联系起来,以经济手段来促进安全合作或抑制安全冲突,包括对侵犯中国 权益的国家实施经济制裁、相关制裁应准确打到对方的“痛处”与要害。

此外,针对外界对南海问题的炒作与曲解,宜适时明确界定中国在南海的维权“底线”。

放眼未来,周边是中国崛起必须经历的“大考”,也是一道必须迈过去的“坎”,谋划中国对外“大战略”,务必优先“经营”与“料理”好“大周边”。

下载略论学记对当今教育的影响(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略论学记对当今教育的影响(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舞蹈学科建设对当今社会发展的影响

    舞蹈学科建设对当今社会发展的影响 【摘 要】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们内在素养的提高都具有重要作用。舞蹈中的动作来源于人体的运动,以人作为主要的表现工具。舞......

    吉尔吉斯斯坦对中国的重要性及其当今局势对中国的影响

    吉尔吉斯斯坦对中国的重要性及其当今局势对中国的影响 贾丽红  2012-02-17 13:56:49 来源:《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中国人民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北京......

    浅谈儒学思想对当今中国外交的影响3(最终版)

    浅谈儒学对当今中国外交的影响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已经深深扎根在中国人的头脑中,流淌在中国人的血液里,根深蒂固,对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和价值观......

    儒家的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的启示(模版)

    主题:儒家的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摘要: 儒家的教育思想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其间涌现出数量众多的著名教育家,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教育思想。当今的中国教育推行的应试教育诟......

    读《学记》联想当今语文教育有感(5篇)

    读《学记》联想当今语文教学有感 当今,全国各地关于语文教育改革的实验与倡导甚嚣尘上,然在这一切皆以崇洋媚外为荣誉与卖点的社会,假惺惺的生搬硬套国外的方式就成为改革,然其......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科学技术发展对基础教育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以来,特别是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到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引起科学技术成倍增加、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科学技术和生产的整个体......

    浅谈贫富差距对教育的影响

    浅谈贫富差距对教育的影响 当今中国正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在经济发展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比如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差距较大,而这种差距,又......

    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

    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资料) 互联网时代,整个世界的生活都因此发生着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改变。互联网技术推动教育变革的时代已经初露端倪,颠覆性的观念将对传统进行破坏性的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