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剪纸艺术主题教育开发与研究
《西固博爱幼儿园剪纸艺术主题教育开发与研究》课题
————实验班级实施方案
一、课题简介
剪纸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也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具有创造力的活动。民间剪纸艺术蕴涵着大量的社会人文教育和艺术教育,因此,我们将古老的民间剪纸艺术引入到幼儿园这块教育园地中,借用现代人的思想情感、物质条件和新的艺术手段,给古老的民间剪纸艺术赋予新的生命,让它以另一种怡情悦性的形式吸引幼儿,形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完美园本特色。我园于2012年开始对全园大中小各年龄幼儿剪纸活动的特点及指导策略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科学的论证。目前,剪纸教学已纳入我园选择性课程。
二、阶段目标:
1.进一步了解剪纸的有关知识,欣赏各种剪纸作品,体验剪纸艺术带来的美感和乐趣。
2.选择适合各班级幼儿的剪纸活动内容,构建有剪纸特色的中班园本课程。
3.对剪纸活动感兴趣,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剪刀进行剪纸活动,掌握一些剪纸技能。
二、具体措施:
第一步:准备工作(9~10月)1.搜集有关剪纸方面的资料,制定子课题实施方案。2.学习有关剪纸以及幼儿剪纸的理论,学习相关的美学知识及幼儿园美术教学理论,为课题实施做好准备。
3.调查摸底,发放家长调查表,调查家长对剪纸的了解情况以及对我们幼儿园开展剪纸活动的支持情况。第二步:创设环境,实际选材(10~11月)
1.创设“剪纸乐园”环境,投放相应的剪纸材料,激发幼儿积极参与剪纸的兴趣。
2.用剪纸作品美化活动室环境,让幼儿对剪纸有一个近距离的接触。
3.选择合适的剪纸活动内容,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运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剪纸的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
4.把幼儿的剪纸作品及时布置出来,让幼儿体验到剪纸的快乐与成功感。
第三步:我爱剪纸(11~12月)
1.继续丰富与剪纸有关的环境,让幼儿时刻能感受到剪纸的艺术氛围,激发幼儿更加喜爱剪纸活动。
2.根据幼儿实际情况上网搜索或在日常生活中选择一些适合本班幼儿剪纸水平的教学活动。
3.带幼儿去别的班级走走,看看别的孩子剪纸作品,学习别人剪纸方面的优点,来提高自己的剪纸水平。
4.在家园互动活动中,邀请班内有剪纸技能的家长来园展示剪纸作品或以剪纸教学的形式教幼儿学习剪纸,提高幼儿剪纸技能,增进家园合作。
5.开展丰富的亲子剪纸活动,在亲子剪纸作品中评选奖项,提高家长参与的积极性。第四步:剪纸乐园(1月)
1.展示亲子剪纸作品,感受剪纸的乐趣。2.展示幼儿的剪纸作品和照片。3.评选“剪纸小能手”。
4.整理一学期来剪纸方面的资料,撰写阶段总结和课题论文。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运用生动有趣的民间剪纸艺术主题教育的教学方法(1)、情绪感染
在民间剪纸艺术教育主题活动中,教师要以自己的情绪感染幼儿,引起兴趣,激活情感。如教师对作品表示出喜爱之情,或在描述、讲解过程在中,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并溢于言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唤起幼儿的情感共鸣,激起幼儿的情感投入,推动审美感知和想象等活动的开展。(2)、多通道感受、理解
教师在民间剪纸艺术主题教育中,引导幼儿运用听觉、视觉、触摸觉、运动觉等多种感官,调动情感、思维、想象、动作、语言等多通道参与,反复品味,启发联想,促进理解。如在民间美术活动中引导幼儿听、看、做、想、说等,以更好的帮助幼儿认识、把握作品所表现的意蕴。(3)、多形式尝试表现
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多种尝试、表现的情境与条件、鼓励、支持幼儿尝试创造。如通过各种有趣的小游戏及区角活动、编构活动等途径,鼓励幼儿大胆地用绘画、语言、动作等形式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表现出来,并对幼儿的创造性表现给予支持与表扬,以不断提高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研究多途径的剪纸活动组织形式,提高幼儿对剪纸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性,加强家园之间的配合,促进我园剪纸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种剪纸艺术主题教育 1)、创设民间剪纸艺术教育外部环境
遵循幼儿教育规律,遵照幼儿身心发展及认知特点,结合教育学、心理学,对民间剪纸艺术内容进行认真的挖掘、筛选,结合民间剪纸艺术教育课程,构建民间剪纸艺术教育环境,可巧妙地利用活动室内、外、门窗、墙面、走廊等空间位置,为幼儿提供大量易于接受的、色彩鲜艳的民间剪纸艺术图片、剪纸和各种手工作品,并分阶段、分层次的悬挂、陈设在三维空间中。
2)、开辟具有民间特色的区域环境 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开展区域活动,我们将发展区角作用,把民间剪纸艺术带进了幼儿的区域活动。根据幼儿需要,在各班级区角设置民间剪纸艺术内容,并根据近期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为幼儿提供相应的材料、教具,供幼儿操作、摆弄、拼贴、尝试。通过操作,满足幼儿动手、动脑、动口的需要,而操作材料丰富、色彩鲜艳,又可以变幼儿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如:手指偶、图片展、美工区、工具材料等。让孩子们在自主的空间里去领略、尝试民间剪纸艺术的博大精深!
3)、开设幼儿民间剪纸艺术工作室
根据幼儿认知、情感发展的特点及审美教育活动的形象性、情感性、实践性、潜移性等特点,应多创造条件让幼儿在反复感知中去体验、去理解,在多操作和创造活动中去创作、去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民间剪纸艺术工作室将是民间剪纸艺术内容的汇集区,具有内容丰富、活动范围大等优点。在这里,幼儿不仅能观察、欣赏到全国各地区的优秀民间剪纸艺术作品,而且能感受到浓厚的民间剪纸艺术气氛,从而激发幼儿对艺术美的追求和强烈的观察欲、表演欲和创造欲。
4)家园互动式剪纸活动
物质环境幼儿园大环境及教室环境布置体现剪纸特色、设立剪纸专用教室、剪纸展览馆。活动激发了家长对剪纸活动的兴趣和参与性。在家庭中,孩子与家长商量、协作、共同完成剪纸作品。碰到疑问,家长向老师请教、家长与家长之间也互相帮助。例如:我们进行“动物”主题活动,为了创设环境,我们邀请余洪涛爸爸,剪一些小动物。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小金鱼,活灵活现的小螃蟹,让孩子们惊叹不已,连忙说:我也要学,我也要剪这样的小动物。看着孩子们这么热情的样子,这位爸爸耐心的指导帮助幼儿剪纸。在他的帮助下,不少幼儿的思路开阔了许多。针对家长在指导孩子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又积累了一些对家长的指导策略。
1、强调家长尊重孩子的兴趣和思维方式 我们强调家长尊重孩子的兴趣和思维方式,减少和避免单一的传授——接受的顺向思维模式。
2、对于能力差的幼儿,引导家长鼓励并与之合作,避免单方面的包办和替代行为。
3、家长在评价孩子时注意幼儿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
本园3---6岁在园幼儿180人(实验班35人,对照班35人)
六、研究的周期和阶段划分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
1、学习理论,搜集资料。
2、进行研究方案设计、修订及论证。
3、确立研究人员及分工: 组长: 王民兰 王晓岚
组员:祁晓娟 刘 玉 张俊丽 王淑贞 陈 霞 高占花
4、前期师资培训,不断更新和补充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
(二)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3年3月至2013年6月)
1、建立自己的子课题方案,在搜集、整理和分类的基础上对民间艺术主题活动进行设计、改编、创新和应用。
2、根据各研究阶段的目标修改内容、形式及有关材料,做好阶段性小结。
3、用边研究边思考,边提炼边总结的方法,逐步形成一些阶段性成果,并定期汇报。
(三)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年9月至2013年10月)
1、按要求完成各项成果,总结经验、撰写论文、申请课题鉴定。
2、在回顾、归纳、提炼、总结的基础上写出研究报告,形成最终成果。
七、成果预计
1、形成剪纸活动系列活动计划、小、中、大班剪纸内容模块。
2、幼儿园开展剪纸活动的有效途径。
第二篇:《剪纸艺术》校本课程开发纲要
《剪纸艺术》校本课程开发纲要
一、课程介绍 课程名称:剪纸艺术 课程门类:艺体类 教材来源:自编
授课时间:每周五下午第三节,每学期16课时 授课对象:初中一年级、二年级学生 教师姓名:***老师
二、课程目标
剪纸这一民间艺术形式,主要是运用剪刀、刻刀等工具,对纸材剪、刻、撕等艺术加工,采用镂空、折叠、套色、衬色、分色、填色、染色等剪纸表现技法,使之达到造型目的,成为有装饰情趣的平面造型艺术品。本课程的安排从学生的的思维的发展规律出发,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剪纸的技巧,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激发学习的兴趣。
1、认知领域
了解剪纸的发展过程,剪纸不同风格,以及不同地域,不同艺术风格的剪纸及特点。对剪纸的剪、刻、撕等技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掌握形成剪纸作品的基本知识。
2、技能领域
通过剪纸课的训练,使学生学会剪、刻、撕等基本剪纸技法,结合中外作品欣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领域 剪纸有富有民族性和民间的艺术性,通过对剪纸的学习,使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形成学生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
4、应用领域
在学习剪纸基本技法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创造,并让学生善于把这一艺术形式运用到诸多方面。如:独幅画、连环画、小电影、广告设计、书祯设计、邮票、藏书票、图案设计、报头装饰等方面,拓展知识面。
三、课程内容
1.剪纸的历史
2.中国剪纸的特点
3.剪纸的造型方法
4.剪纸的创造方法和形式
5.剪纸的表现方法
6.剪纸的工具材料和技法
7.花鸟剪纸
8.动物剪纸
9.吉语剪纸
10.剪纸作品欣赏
11.剪纸作品装裱
四、课程实施
1.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校整体课时安排,开课时间为每周五下午第三节课。2.教学方式:以多媒体教学、教师讲解、教师示范及学生实践相结合。
3.组织形式:组织初
一、初二有兴趣爱好的学生,集中授课,针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4.场地设施:美术教室。
5.制作材料及工具:以美工刀为主,剪刀为辅,自备彩色纸张、垫板等。
6.班级规模:根据学生兴趣报名参加,40人左右。
五、课程评价
校本课程的评价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注重基本剪纸步骤方法的同时,根据学生作品以其独特的创意为主,进行自评、互评。在进行校本课程评价时,教师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看发展,看进步,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就感。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习学习的过程、方法,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第三篇:剪纸艺术主题活动方案
剪纸艺术主题活动方案
剪纸艺术活动的产生
剪纸是我国民间的传统工艺,历史悠久,流传广泛,深受广大劳动人民所喜欢,是人民大众的艺术。剪纸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进行艺术加工的一种形式,手法简洁,造型别致,一般用于装饰,表示喜庆或美化生活。三年级的学生在手工课上正好学习了简单的剪纸,学生对剪纸艺术很感兴趣。学生通过剪纸活动,可使他们加深对剪纸的兴趣和对艺术的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对生活中的艺术现象的关注程度,还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协作能力、研究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和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活动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的体验。
学生通过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2、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围绕研究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3、学会分享合作。培养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体精神。
4、培养科学态度和责任心。在研究活动中通过学生动手剪纸,培养学生做事持之以恒的毅力和研究的科学态度。
活动对象
三年级学生
活动时间
1周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老师把预先剪出的苹果、花朵、手拉手、双喜图案粘到黑板上。这就是剪纸。
同学们想不想学到关于剪纸方法?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剪纸。(板书)
二、思维碰撞,探讨研究内容
1、那么说到剪纸,同学们见过剪纸么?在哪里见到的?最想知道关于它的什么呢?
学生说,师引导,择其板书
情境创设一:(剪纸与我们的生活、作用)
老师找到了几张照片,我想考考大家,知不知道这是做什么用的?
出示门笺、喜花、鞋花、窗花、寿花等
情境创设二:(剪纸图案、种类)
老师在上网找剪纸的图片时,看到一张图片非常喜欢(展示马),你们知道为什么么?今年是马年。老师知道了原来十二生肖也可以用来做剪纸图案。同学们你知道,还有哪些图案可以做剪纸么?
情境创设三:(宣传南京剪纸)
同学们知道哪里的剪纸最有名?
中国文化部授予山西浮山县、福建漳浦县、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县、河北省蔚县“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的2、师生归纳、综合讨论所得的研究内容,形成小主题。
预设研究内容:
剪纸的方法、剪纸的历史与发展、剪纸的种类、剪纸与我们的生活、设计制作剪纸„„
三、选择小主题,组合小组,制定小组及个人研究计划
1、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特长及调查渠道方便与否进行选题则择组,教师适度调剂人员组成(允许个人单独性研究及跨组研究,前提是完成本组内自己的研究任务);
2、各组选出组长,讨论制定本组研究计划与个人研究计划,填写研究方案表;
3、师相机选择一组称述本组方案及研究的方法与渠道,师生共评,提出适当建议,各组进一步完善方案。
四、中段研究活动
1、学生根据制定的研究计划开展活动,师密切关注学生研究情况适时给予方法指导;
2、中期研究情况汇总、整理,视情况调整研究计划或修改主题研究方向,教师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生成问题;
3、继续调查研究并整理,准备小组汇报(尽量展现研究过程,特别是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部分)。
五、小组汇报与评价,确立各组下一步目标。整理资料,汇集资料包。
第四篇:剪纸艺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际意义范文
剪纸艺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际意义
[摘要]在我校的艺术教育建设中立足理论研究,积极探索实践剪纸校本课程教学之路,力求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的新途径进行归纳、总结,提升学生的艺术能力水平,增强育人效果。
[关键词]剪纸艺术 校本课程开发 意义
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我校深入贯彻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实施纲要》,学校领导班子深刻意识到艺术教育在整个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位置,并且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要积极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展示”,“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逐步将优秀的、体现民族精神与民间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编人有关教材,开展教学活动”等政策,认识到学校教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我校全力组织全体美术教师,秉承美德立志相渗透的原则,摸索到一条既传承我国优秀文化遗产又寻求创新的艺术教育之路――剪纸艺术进课堂,摸爬滚打,积累经验,反复专研,推陈出新,形成了我校鲜明的艺术特色并编写了一套面向全体学生,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剪纸艺术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在《走向校本》中这样解释:“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是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在学校中,是指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学校自身的问题,针对学生状态组建教产研团队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
在实践中,我们面对美术课堂教学情景进行分析,对学生做出评估,思索什么样的艺术课堂才能让学生既喜欢又容易操作,并且又能快速出效果。在一系列的肯定和否定后,我们在王倩老师的剪纸社团中看到了希望之花,以剪纸作为基点,尝试让剪纸进入课堂。我们选定了思考方向,随即确定了以剪纸艺术作为校本课程的研究目标。
开发剪纸校本课程,可以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剪纸艺术的持续发展。剪纸艺术是我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一代一代的华夏子孙将他们朴素丰厚的文化、情感、习俗、技艺蕴含在剪纸当中,使剪纸成了五千年文明的有力见证。它独特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是全世界的艺术瑰宝。《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强调:“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可以说传统文化中作为国民教育基础的小学教育,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深邃的传统思想、古老文化、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是我们最神圣、最重要的使命。
我校美术科组通过课题研究的形式,以研促教、以研促学、以研促特色的创建,促使剪纸艺术走进美术课堂,使学生从具有民族代表性,又有实用性、趣味性、操作简便易普及的传统民间剪纸艺术领域里,提高思想、文化素质和自身素质。在整个课题研究中进行深化、知识抽取、递进的剪纸校本课程编制的过程,编制伊始我们便将教学内容分为了低、中、高三个等级,构建新型剪纸校本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为主要目的,融德育、心灵教育、艺术、生活、环保、多彩的校园生活于一体,创设新型剪纸课程,通过走访、调查、洽谈,多方合作,寻求可行方向;在原有剪纸教学的基础上通过改编、补充、拓展和新编等方式开发新的适合本校学生的剪纸校本特色课程资源,按专题、分年级、以一定的序列、有梯度地编写校本化美术实践活动课程,构建我校特色的美术剪纸课综合实践活动教材。渐渐地,校本课程的雏形便形成了。在2012年,我们推出了第一本的剪纸校本课程《快乐剪纸》。课程共五章,从“认识剪纸”到“对称剪纸乐园”,到“折叠的乐趣”,至“吉祥百变的乐园”,每一个梯度都有知识递进关系。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孩子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学会剪纸这门课程,达到真正的课程普及,我校学生基本实现了“人人能剪纸、人人善剪纸、人人会赏纸”的培养目标。在剪纸课程中学生了解并?W习了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除此之外,学生信心的培养和树立需要平台,宣传学校的教学成果需要平台。众人拾柴火焰高,在集思广益中,学校借助社会文化资源,灵活开展剪纸课堂研究,并通过剪纸纸艺展、学校开放日、社区活动等,创设学生艺术作品展示的平台,借社会力量,使剪纸校本艺术课程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有效联动,促进学生艺术水平的提高。在校本课程教学中立足理论研究,积极探索实践剪纸校本课程教学之路,力求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的新途径,并进行归纳、总结,提升学生的艺术能力水平,增强育人效果。
剪纸校本课程的设立,既起到了传播文化、继承文化、繁衍文化的作用,又创新了文化继承的场所。学校教育作为非物质文化传承的场所之一,其作用和贡献是显而易见的,作为对本国、本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学生应首当其冲,成为本国民族文化的享用者、继承者和发展者。因此,我校剪纸校本课程的编制及在全校的普及应用正符合了国务院办公厅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公告》实施指南中提出的“以适当的方式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学习列入学校的正式课程”这一建议。
学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未来者,只有对文化保护传承意识的觉醒,才会有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觉醒;只有从孩子抓起的非遗传承,才会有非遗永续发展的新鲜血液;只有从孩子抓起,才会使非遗具有绵延不断的永动力,确保非遗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第五篇:小学艺术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小学艺术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摘 要: 小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构基础的阶段,小学生没有形成较为稳定的学习系统,因此教师要创新教学课程,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我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是一个历史悠久,具有丰富文化的国家,因此在艺术文化上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中华民族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注重学生在艺术上的学习与发展,尤其是在音乐方面,学习音乐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修养,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本文主要阐述了关于小学艺术教学与校本课程的开发,通过教学创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进步,同样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关键词: 小学艺术教育 校本课程 开发研究 主动性 积极性
当下的艺术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教育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教学方式,首先就是要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根本目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将千年来形成的优秀文化不断传承下来,尤其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是我国历史发展的艺术瑰宝,对于外国艺术的理解是必要的,结合中西文化,使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审美能力及艺术的创造力。
一、创新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在艺术学习上的积极性
良好的评价机制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不仅如此,还可以提高教师的创新精神。小学教学阶段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阶段,小学生在学习时缺少必要的自主性与系统性,因此,教师要建立一项合适的教学评价机制,从而不断帮助学生提高其在艺术上的学习能力。
1.建立一个良好的评价机制,首先就是要在评估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以往的应试教育会使学生学习处于被动,这种被动的学习会使学习效率降低,学生只是在一味学习知识而忽视学习方式,这样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而且会影响学生心理发展,教学过程中应试教育总是以教师教学为中心,这会使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充分发展,因此教师要改变评价机制,不仅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认识,而且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例如:教师在上音乐课时,学习《蜗牛与黄鹂鸟》,首先要教学生认识这首歌曲的意义,教学生怎么唱,然后是学生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小学生正处于意识的形成阶段,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因此这一时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在艺术教学方面,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在评价机制上不仅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还要使教师的教学有所创新,尤其是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上得到一定提高。小学艺术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而且会使教师的教学方式有所创新,教师是教学课程的实施者与设计者,因此教师要学会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教学关系,这不仅需要教师了解课本教材,制订合适的教学计划,而且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例如:教师在课后时间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自己剩余的时间里进行培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二、利用资源优势,制定正确的教学目标
教育校本就是要以课程目标为参考标准,而教材就是课程目标的体现,当然这也需要利用优秀的资源,教师可以通过多年教学经验,通过对学生学习特点的了解,从而创新教学方式,同时对于艺术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有一定帮助,这不仅能够完善学生学习的方式,开阔学生与教师的视野,而且会促进我国教学事业的不断进步。
1.寻找正确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指导性作用,教师需要将教学目标与学校的育人理念结合在一起,学校的育人理念与国家的教学目标必须相一致。例如:学校应树立更加具有创新精神的教育理念,创建特色教学,并举办相关活动,不仅能够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相关的艺术活动,而且会使学生对艺术教育有一个新认识,而教师可以改变教学方式,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及了解学生学习的特点,将教学目标与课程计划相结合,真正将这一理念落实到课堂之中。
2.教师要利用有效的资源,使小学音乐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习当中,这种创新的研究不仅能够使教师与学生之间有一个更加有效的相处方式,而且是教育创新道路上的可行之道。例如:教师在利用有效资源时首先就是要了解学生学习特点,以学生为主要了解对象,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教师在讲《让我们荡起双桨》一篇时,可以利用相关多媒体技术,通过播放视频与图片使学生有一个直观了解,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
三、对于小学艺术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措施
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教育结构、学校及教师,尤其是教师的实施是最基础的。艺术教育分为很多种,我们一般会想到音乐教学方面,首先音乐教学需要学生能够充分调动各个器官进行学习,这就是教师所要做到的,教师通过对新的校本课程的实验,得出最真实的结果,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上有一定提高,而且可以保证课程的实施。其次就是学校,学校要将课程与学校的育人标准相结合,创造出特色教学,促进学生教学质量的提升。最后就是教育机构对于实施这一校本课程的支持,这样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创新,而且会使三个教育部分联系更加紧密。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教学的主要目的,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发展,而且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因此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成为教学开端,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会使音乐学习能力不断提高,这对于校本的开发与研究有一定意义,校本课程不断创新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新认识,这样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徐浩艇,冉煜华.浅谈民间美术与美术教育资源地方课程开发[J].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2]牛文明.学科和课程的分化与综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3]陈宏友.中小学校长凝聚力的现状调查及分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02).[4]李小缨.从我国综合艺术课程改革面临的困难所引发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