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统为根创新为魂——儿童水墨面教学的一些感想
文/张翠娥
作者简介:张翠娥(1975-),女,江苏张家港人,本科,江苏张家港市东渡实验学校一级教师,研究方向:美术教学。
摘要:运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进行水墨画的教学。深入生活,扩展学生表现面。在设疑中精彩展开,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词:循序渐进;设疑;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0-0001-04 水墨画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源远流长,形成了融汇着整个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美学思想和哲学观念的完整艺术体系。它的笔墨情趣优美和谐、妙趣横生,意境深远而独到,无时无刻不体现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作为中国精粹文化之一的水墨画艺术,也在不断地发展。但是,我们越来越多的看到很多人对这门传统艺术所轻视与不了解甚至丢失,这不得不让人感到悲哀与不安。如何继承传统的国画艺术,又要勇于创新呢?下面我就谈一下这几年积累下来的教学经验。
一、进行儿童水墨画教学的必要性
水墨画说得明白简单一点,就是用毛笔与水墨在宣纸上塑造形象,抒发性情。并且把握好其特有的“精、气、神”。而“笔墨当随时代”的笔墨精神是水墨画发展的核心思想,那么如何做到呢?是完全的保留传统继续下去,是完全撇开传统另辟蹊径,还是简单的“择中主义”走所谓的中庸之道。显然这些看法多是片面的,要用思辨的思维批判地继承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合理地保留下优秀正确的部分,结合时代的要求,用新的教学理念代替旧的教学观念,利用民族优秀的艺术语言,吸收更多、更广发的艺术形式,为发扬民族艺术,提高传统艺术的影响力而创造一个开发、科学的教学环境。在新的时代精神指导下,如何继承与发扬是美术教育界所迫切关注的问题。儿童水墨画常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和随意性,我认为只要具有“以人为本”开放型的教育观念,饱满的教育热情,这种偶然将会变为诸多的必然。怎样把学生的兴趣带动起来,作为老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方法的把握。
二、运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进行水墨画的教学
只让学生欣赏现成的作品还不够,还要让学生欣赏水墨画的创作过程。可以通过录象或者教师现场示范,让学生亲眼目睹水、墨、色在宣纸上的渗化交融,使学生在干、湿、浓、淡、清构成的水墨淋漓的情趣世界中得到无穷的乐趣,得到美的启迪和艺术的熏陶。对于水墨画欣赏到一定程度以后,学生就会产生自己创作的想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创作。通过一系列水墨画的欣赏、讲解、讨论,学生对水墨画是很有好奇心的,对毛笔、宣纸、墨等绘画工具也同样很新奇,这为学好水墨画打下了基础。然而学生心理特点造成了对事物的新鲜感不会很久,如果在学习中不保持这种状态,要不了多久学生们会失去对水墨画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能让他们保持新鲜感、好奇心,就要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首先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水墨的特点,所以在讲好游戏规则后让他们尽情的玩。学生们在画满一张宣纸后的总结中会发现许多的东西。比如说宣纸会吸水,还会渗开来、墨加水后会变淡、毛笔躺着画笔画会很粗,竖起来画就变的细等等。其实他们发现的这些就是本课要掌握的知识要点。如果课前老师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进行强制学生学习的话,可能效果比进行游戏的方法差远了。
三、深入体验生活,扩展学生优秀的一面
一般儿童在水墨画教学中,扩展学生优秀的一面是十分重要的,传统的教学一般以临摹、写生、创作为主,内容无外乎是常规的花鸟、山水等,而目标相当数量的儿童国画班,也采取依样画葫芦的教学模式,有的更以前辈画家成名作品为范画,此现象目前引起行业美术界有识之士的忧虑。我在教学中一般让学生深入到生活,在表现中运用游戏的心态,去表现生活中的某一事物,也可以表现生活中的一些事情。
四、在设疑中精彩展开,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儿童天生具有一种好奇的倾向,有旺盛的探索精神和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在面对陌生现象时总喜欢尽力找出其原因。对于质疑,一提倡,二鼓励,三引导。层层的质疑问难,不断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培养创新精神的一把金钥匙。因此,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精神,借问题促探索,借探索促发现,借发现促创新。有这样一个事例:在一堂美术课上,我教学生们怎样画苹果。刚画好苹果,一名学生就提出:“老师,你为什么不把苹果画成长方形的呢?”我微笑着问:“你准备画方形的苹果吗?”学生回答说:“是的,因为我在家里看见妈妈把苹果放在桌子上,不小心,苹果滚到地上摔坏了。我想,苹果是方形的该多好呀!”我鼓励说:“你真会动脑筋,祝你早日培育出方形苹果,那把你的所想用画面表现出来,好吗?” 学生把苹果画成方形,显然脱离了生活实际。但是却是学生灵动的体现。作为一个优秀的美术教师,应当首先注意保护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妥善地解决他们心中的疑问,并以学生的疑问为突破口,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与“灵感”,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以此推动学生不断发现新问题,使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树立“不惟书,不惟上”的探求精神。
总之,水墨画创意教学遵循儿童年龄思维特征,成为儿童心里健康的促进因素。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让儿童通过不同的绘画内容,不同的表现的形式,畅游在水墨之间,感悟在水墨之上,领略在水墨之际,广泛增进了儿童美术素养。水墨画创作也将会对儿童知识面的拓宽、想象力的丰富,形象思维的发达、创造能力的增强都有好处。在课堂上,没有纯粹的“理念”,一切的细节同时都是“理念”。因此,转变理念,就让我们从细节开始。
第二篇:创新为魂建新城
创新为魂建新城
——襄阳市东津新区建设的探索实践
襄阳市东津新区是我省第一个批准设立的城市新区,第一个省级战略、市级实施的城市新区,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区与新区建设合二为一的城市新区。自2012年4月开工奠基,东津新区以科学的方法、创新的精神,走出了一条符合襄阳发展实际、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符合改革创新精神的新区建设之路,已展现出一座现代化新城的雏形。
高点定位,着力打造品质一流的现代城市
按照建设具有国际化水准、现代城市功能、承担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新中心的定位,新区坚持在规划指引下使用土地,保持项目创意的高水准,高标准设计建筑,着力打造功能卓越的现代之城。
构建立体交通、快捷路网体系。全长43.1公里的“三纵五横”路网年底将全面建成通车,拉开新区发展的框架。总投资23亿元全长13.1公里的内环东线,采取“上跨、下穿”、“互通、分离”的先进模式进行建设,全程无信号灯、无平交路口,为打造捷运机动城市奠定了基础。同时,预留了城市公交专线、城际轨道交通线,着力构建地上与地下相衔接的路网体系。随着内环线的全线贯通,襄阳城市空间布局由“C”字状变为“O”字形。
构建综合管道共同沟体系。按照管线入地的目标,建设市政管线综合管廊,将通信、电力、燃气等多种管道铺设在一条共同沟里,实现市政架空线全部入地,为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功能集聚创造有利条件。
打造配套完善的公共场馆集群。以一流的规划、一流的设计、一流的建设,集中布局建设大剧院、科技馆、图书馆、市民中心、医疗中心等十大公共工程。十大工程总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60亿元,均采取“设计竞赛、全球竞标”的方式,从76家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提交的152个设计方案中择优。十大工程目前已全部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改变襄阳公共服务设施不健全、水平低、规模小的局面,提升城市品位和市民文化生活品质。
构建水城相依、城绿共生的复合型生态景观体系。新区坚持以“绿色二星”标准建设建筑物,以“两型社会”要求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努力打造“全国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充分发挥新区滨江优势,实施引水入城工程,规划修建浩然河,贯穿整个新区,沟通境内三大水系,打造水在城中、城在水中的亲水景观。实施引绿入城工程,围绕城市各水系,构建绿地系统。目前,全长7400米的浩然河、内环线景观带和汉江、唐白河岸线景观带均已开工,建成后将形成长达27.4公里的滨江和内河水网及绿化长廊。
产城融合,着力培植城市的持久生命力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君正同志说,产业是城市的重要支撑,城市是产业的重要载体,东津新区只有合理地布局城市与产业,才能实现生产与生活的融合发展,才有持久的生命力。新区建设者牢牢把握城市升级、产业转型的新趋势,确立产城融合发展策略,努力打造以城市新区聚集高端产业、以高端产业支撑新区发展的新格局。
科学规划着眼于产城融合。布局了“两带三廊、一核一心”的产业功能区。“两带”即汉水滨江现代服务业发展带、东内环线产业发展带,“三廊”即传媒会展廊、旅游商贸廊、科技总部廊,“一核一心”即中央核心商务区和东津古镇旅游片区。沿东内环线建设总面积35平方公里的国际产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园和科教产业园区。目前,各个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面展开。
创新机制强力推进产业发展。一是编制产业集群发展规划。聘请一流团队编制《新区产业发展纲要》,将云计算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智能制造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区的主导产业。二是搭建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构建为产业(企业)发展提供技术开发、试验以及产品设计、加工、检测、中试、信息共享、技术基础设施服务的平台。三是建立专业化的管理团队。指定专职副主任负责单项产业的谋划。四是实行一园区一个专业化公司投融资运作的新模式。注重发挥好企业的主体作用,切实解决新区建设中融资难的问题。五是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每年拿出1亿元作为产业基金,服务优质市场主体,助推产业发展。
招强引大全力夯实发展基础。新区坚持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力争引进一个龙头项目、带来一批配套企业。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了支持东津新区发展高端产业、总部经济的意见。新区组建专业化招商团队,围绕目标企业进行点对点、面对面招商。目前,已与华为、奥山、九华互联等一批投资者签订11个投资项目协议,投资总额达270亿元。其中,总投资20亿元的华为云计算华中基地项目一期工程已经主体封顶,2014年6月将投入运营,将带动上百家上下游企业落户东津,形成云计算产业园。长江传媒总部、六化建总部、楚磷置业总部等一批项目落户新区,初步呈现出总部经济集聚发展格局。
以人为本,着力建设宜居、安居、乐居的新城区
新区能不能给居民带来充分就业和幸福生活,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新区有没有吸引力的检验标准。东津新区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群众的需求和愿望,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新区建设的支持者、参与者、受益者,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共同创造美好新家园。
阳光拆迁,稳妥安置。坚持站在群众的立场制定拆迁安置政策,保证拆迁户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确保拆迁户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收、失地不失保。在征迁安置中,给予征迁户临时安置补助费、搬迁补助费、误工费,给予特困户一次性生活补助费,实行征迁户子女就近就便免费就学政策,开通征迁户独生子女办证、新增家庭人口落户、就业培训等绿色通道。推行土地换股权、换社保政策,让社会保障替代土地保障。实施 “一住+一租”政策,最大限度地增加失地群众财产性收入。目前,共完成了2万余户、8.5万人的房屋清点、评估和锁定工作,完成了1万余户房屋拆迁工作,实现了“零上访、零事故、零失学”。规划建设的300万平方米市民公寓,一期已开工150万平方米,建成100万平方米。共建共享,保障就业。坚持把保障失地农民的就业创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为失地农民提供公益性岗位,目前,已为农民提供了环卫、协管、保安、清运等公益性岗位436个。优先吸纳失地农民参与重点工程建设,新区范围内有27个行政村(社区)成立了劳务公司,组织了1127名当地农民参与新区公共服务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协调大中型企业举办就业推荐会。在规划建设高端产业园的同时,配套建设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中小企业产业园和回归创业就业园,为当地居民实现更高层次的创业就业创造条件,为返乡创业就业的人员搭建平台。
高标建设,彰显品质。坚持把引进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与引进先进的社区建设模式、管理经验结合起来,推进新区社区现代化、高端化、国际化。由世纪金源集团投资建设的东津世纪城,采用新加坡“邻里中心”新社区建管模式,打造集五星级酒店、购物广场、商务楼宇、住宅区、中小学、幼儿园、社区服务设施和卫生服务中心等为一体的新型社区,建成以后,将成为业态丰富的高品质社区,对于新区的发展和功能的提升具有示范引领作用。该项目自2013年6月份开工以来,市民已经认筹购房1万余套。
文化引领,增添魅力。新区把文化作为城市功能的最高价值,以强烈的文化意识指导城市的建设,打造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城市新区,构建兼具历史文化、都市文化和休闲文化的区域文化中心。新区地标性工程的设计,充分吸收襄阳代表性文化元素。高达320米的东津塔,标志着新区的崛起和成长。230米的明灯塔建成后,将成为襄阳作为“智慧城市”的象征。以“襄阳之花”——紫薇花造型设计建设的襄阳大剧院,代表襄阳发展繁花似锦、前程美好。科技馆的“探索之眼”、图书馆的“智慧之树”、文化艺术中心的“天地人和”等创意设计,都融入了传统和现代的文化元素。依托境内鹿门山、孟浩然、东津古镇等历史文化资源规划建设孟浩然纪念园、楚风民俗园、楚赋诗词园、古镇风情街、军事文化长廊。滨江带规划建设创意休闲文化廊道。投资100亿元的会展中心项目、投资10亿元的汉江国际游艇俱乐部项目、投资6亿元的传媒文化广场项目等均凸显了城市高雅、大气、现代的文化品位。
体制创新,着力激发城市建设的巨大潜能
新区不仅仅是城市新,更重要的是思想观念新、体制机制新、管理方式新、作风形象新,这是新区建设充满动力的关键所在。秉持这一要求,东津新区积极探索,以创新求突破、解难题、聚资源、提效能,创造了新区建设的“东津速度”。
创新土地开发利用方式。在积极向省里争取3100亩建设用地指标的同时,采取土地增减挂钩、低丘缓坡治理、闲置土地利用等方式,盘活土地存量资源,一年多时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200亩,保证了新区建设项目能落地。
创新投融资方式。成立了新区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和土地储备中心,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采取PPP模式,对土地收益进行分成,大力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新区建设;同时加强与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的合作,2013年实现融资79亿元。2013年,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8亿元,占全市投资总额的6.3%,新区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8.4%。从新区开建到目前的22个月时间,以每月6.7亿元的投入,累计完成投资154亿元。
创新开发建设模式。新区确立了一个指导思想:无论是规划设计,还是建设实施,都坚持选择国内外知名机构、中央大企业、民营大财团、行业大龙头作为实施主体,进行高起点、高标准地连片整体开发。采取代建方式,由中交集团、保利集团建设新区公共服务设施和交通道路管网体系。采取土地一、二级联动开发模式,由中建集团投资120亿对起步区南部20平方公里进行开发。采取施工设计总承包方式,推进十大公共工程建设,克服设计与施工脱节、工程造价难以控制等现象,缩短工期,降低成本。
创新管理服务方式。东津新区管委会按照“小政府、大社会、高效能”的理念,优化管理架构,提升工作效能。在落实机制上,重点实施“三个一”(日碰头、周例会、月总结)的工作推进机制和“三个一”(日督办、周快报、月考核)的工作督办机制,打造决策、执行、监督、考评、奖惩一体化“落实链条”。在用人机制上,采取聘用制、雇员制等多种方式引人用人,有效解决了新区编制有限、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目前新区在编干部共有43人,聘用专业技术人员18人,雇佣服务人员30人。在服务理念上,倡导“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现在,在工地解决问题、在基层服务群众、在一线体现效率成为新区干部的必备素质。
第三篇:为国企改革发展强“根”铸“魂”为国企改革发展强“根”铸“魂”专题辅导会讲稿
为国企改革发展强“根”铸“魂”
——《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
专题辅导会上的讲稿
尊敬的XX书记,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受咱们公司党委邀请,来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专题辅导,其实也谈不上专题辅导,我今天主要与大家交流一下我对《条例》的一些学习心得。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并提出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领导和保障,这是协调国有企业经济使命和政治使命关系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增强国有企业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的内在要求,是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关键所在,同时又是融合现代企业制度即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同党组织关系的必备前提。众所众知,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充分发挥国有企业这一物质保障作用、依靠国有企业这一支柱力量推动。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的重要经验总结。而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将党的建设一以贯之于国有企业始终。下面我谈谈五点意见。
一、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纳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总体布局。近期印发的《条例》就国有企业党组织工作进行了顶层设计,还特别对新时代如何加强党的领导、注重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坚守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政治立场、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政治目标,切实发挥国有企业党委(党组)、国有企业党支部(党总支)以及内设机构中设立的党委的领导作用,做到“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依照规定讨论和决定企业重大事项,为实现国有企业现代治理进行了制度构建和体制构筑。这是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显著特色和鲜明标志,本质上就是从体制机制和地位作用上,明确和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贯彻和实施重要事项和重大问题的制度程序,真正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将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公司治理效能。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加强国有企业党组织工作首要原则是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尤其要坚持和完善
“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把国有企业党委(党组)融入公司治理“三会一层”各环节,使党委(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董事会的科学决策作用、监事会的有效监督作用、经理层的经营管理作用形成最大合力,实现政治引领、组织落实、职责明确和严格监督的有机统一。这不仅是坚持问题导向,破解国有企业党组织建设弱化、淡化、虚化、边缘化问题,确保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贯彻落实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举措和坚强保障,而且是注重体制机制完善而厘清理顺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的权责问题,确保公司治理而提高国有企业综合效益和整体实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政治保障和坚强领导。
二、坚持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以企业改革发展成果检验党组织工作成效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随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国有企业的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作用日益凸显,成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贯彻落实到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大局之中,坚持政治引领,推动国有企业党组织发展,不断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把党建工作成效转化为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优势,取得了显著成就和重大突破,如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高速铁路、港珠澳大桥、特高压输变电等,都强有力地证明了国有企业党组织工作成效对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成果的强大推动作用。
进入新时代,在坚持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之中,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虽取得显著成效,但在实际工作中,重生产经营、轻党建工作的现象仍然存在。这主要表现为:党组织工作只重形式,国有企业党委(党组)地位弱化,履行党建主体责任较差,缺乏对公司治理的有效监管,公司治理只是“三会一层”的事情,造成党建工作、生产经营“两张皮”。对此,若不能从根本上予以改变,势必影响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大局,影响国有经济的发展壮大,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与发展。
对此,必须严格贯彻落实《条例》相关规定,从制度上予以设计、从体制上予以规范、从实施上予以落实,不断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使之成为检验国有企业党组织工作成效的关键指标。具体而言,必须深刻把握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的辩证统一关系,使国有企业党组织工作嵌入生产经营,通过打造样板党委(党组)、组建党员突击队、设置党员示范岗、树立先进个人(集体)榜样,以切实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二者有机融合、协同推进的自觉性、实践性和成效性发挥到最大,从而确保国有企业发展战略更具光明、决策制定更加科学、应变防控更加得当、开拓创新更具突破,实现综合实力跨越式发展,为实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应有贡献。
三、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企业领导人员队伍和人才队伍
四、坚持抓基层打基础,突出党支部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生机活力
五、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体现企业职工群众主人翁地位,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
第四篇:以学用为根本以创新为动力把远程教育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定稿]
以学用为根本 以创新为动力 把远程教育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自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作开展以来, 鹿江街道西堡村党支部把加 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作为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和农民致富的有 效途径和载体,以增强学用实效、创建全旗远程教育示范点为目标, 以“党员干部受教育,农民群众得实惠”作为抓好远程教育工作的出 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建站点、强支部、富群众”的工作思路,组织 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用活动, 在带领村民致富增收、提高党员群众综合素质、促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站点基本情况
西堡村党支部共有党员 49名,有党员活动室 1间,远程教育活 动中心 1间, 总面积近200平方米, 电视机一台, 投影仪一部, DVD 一 部,音响设备一套,书柜两个,藏书 1500 余册,桌椅板凳齐全。党 员干部远程教育设备齐全, 制度规范有序, 有专职的责任心强的站点 管理员专门负责远程教育工作。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活动每月 2-3 次, 参加人员达到 80%以上,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学习制度,学习有计划、有内容、有落实、有总结,利用农闲时间对党员干部进行培训,大大 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
二、主要做法
(一责任落实具体化。为了能使远程教育教学设备正常运行, 保障党员群众能及时收看远程教育节目,按照上级党委相关文件要 求,健全和完善了抓远程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及时成立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村“两委”干部为成员的远程教育 管理组。同时,精心抽调村“两委”成员、党员致富带头人组成教学 设备管理、教学组织管理、教学信息反馈等小组,明确分工,强化职 责,具体指导党员群众开展远程教育学用工作。
(二着力加强制度建设。建立教学设备管理制度,明确远程教 育终端站点管理员的职责任务, 详细记录教学设备启用时间、使用和 维修情况等,并定期清查核对;健全节目播放收看制度,合理选择安 排学习内容, 规定每月集中学习2-3次, 认真组织党员群众开展讨论、交流活动;完善教学信息反馈制度, 及时对每次组织远程教育
节目的 学习情况和党员干部接受教育后的反映进行记录, 每月向上级远程教 育管理机构反馈教学培训信息, 实现了远程教育工作的制度化、规范 化。
(三教学方式多样化。按照“学出效果、用出效益”的总体 要求, 努力抓好教学培训组织工作, 切实将远程教育站点真正建成服 务农村科学发展、加强新农村建设、提升党建水平的重要平台。在结 合全村实际,科学制定学用计划,对学习内容、时间安排和学习方法 等做出明确规定的基础上, 不断创新教学培训模式, 切实增强远程教 育的实效性和实用性。一是兴趣分类式。通过调查走访摸底,根据党 员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和兴趣爱好设立了养殖小组、种植小组、理论 小组、科技小组、卫生小组、小组等十余个兴趣小组,按照兴趣不同 分别进行学习培训。二是点题选择式。村远程教育管理组注重听取群 众呼声, 及时收集群众意见, 把现有资源中适合本村实际的教学内容
制作成节目“菜单” ,定期提供党员群众选择,并保证站点经常开放, 随到随学,使学习活动更全面更到位。
三、学用成效
村“两委”将远程教育的重点放在学用效果上。建立规范严格的 远程教育管理制度、学习制度和绩效评价体系, 科学管理和使用站点。根据农村党员和农民群众的需求, 结合村情实际, 坚持集中培训与分 散学习相结合, 教育培训与典型示范相结合, 远程培训与现场辅导相 结合, 行之有效地组织开展学用活动, 为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 众提供科技培训、技术指导、技能培训、政策法律咨询、信息传送和 文化娱乐等服务,力求学以致用、用出效益。
一是提升了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综合素质。通过每月确定学习主 题,制定播放计划,及时组织党员群众收看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农 村实用技术、卫生保健、科普知识等内容;通过远程教育讲座和举办 各种活动的形式, 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积极倡导和宣传先 进思想和文化, 从正面大力开展科普教育活动, 关注党员群众的身心 健康,将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身方式推广到农民生活中 去,不仅提升了党员群众素质,而且还大大的促进了村风文明。二是拓宽了党员干部和
群众获取市场信息的渠道。远程教育站点 建成后, 党员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学习了解实用技术和市场信息, 进 一步拓宽了致富渠道。
三是提高了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致富本领。村党支部把加强远程教 育学习, 拓宽农民群众知识领域, 把远程教育工作作为农民群众脱贫
致富的有效措施来抓。村远程教育管理组定期为种养殖示范户举办大 棚蔬菜种植、养殖实用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学习班,降低了种养殖成 本,提高了种养殖水平。
四是增强了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 织的作用, 强化党员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模范作用, 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 调动了职工共同参与的积极性, 增强了远程教育工作的群 众基础。
五是搭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舆论平台。村党支部不断加大 远程教育宣传力度, 加强正面教育。围绕新农村建设大力宣传科学发 展的知识、文明乡风的样板和带民致富的典型, 通过典型引导和示范, 开阔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眼界, 激发他们加快改变农村面貌的工作 热情, 增强广大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 使他们真正成为新农 村建设的主体。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为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创造良好 的舆论氛围,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平台。
第五篇:为儿童创设开放的教学空间
《为儿童创设开放的教学空间》
正文摘要:
为儿童创造开放的教学空间,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寻找快乐、体验快乐、获得快乐;绘画是每个孩子抒发自己情感最直接的途径之一,美术课是孩子们感情交流的重要场所;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感受快乐是培养孩子审美能力、想象能力、体验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开放教学
情感交流
和谐愉快
生动活泼
自由评价 正文:
如何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潜力,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实践?近年来,我们以“自主探究教学方式”的课题研究为突破口,走出封闭、单一的课堂,创设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发展。
一、开放的课堂为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的气氛
在我多年的教育实践中体会到,教师掌握人际关系的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及在校行为等均有直接关系。教师必须能够以最大的热情和爱心对待所有从事的工作,才能在教学中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在儿童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师对他的态度,教师的爱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儿童的学习动力常产生于对教师的眷恋。儿童常因喜欢老师愿意参加美术活动,因为喜欢老师而变得守纪律和听话,他们愿意积极配合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因此,情感交流在教学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
教师与学生的接近度直接影响情感交流,教师与学生的距离的缩短,以及师生面对面机会的增多可以增进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因此,教师应该经常置身于学生中间,利用自己和学生的空间接近度,促使学生的态度和行为表现更积极主动,因为教师的靠近会被学生看作是对他们的喜爱、赞同和友好。教师如果习惯走在学生中间讲课,与他们一起动手实践,以他们中的一员的身份参与活动之中,就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加和谐温暖的气氛,也会提高教师的作用和加深教师的影响。
在教学中,教师的姿势、动作受个人风格、气质的影响。反映在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情况是教师的姿态亲切、谦和,对儿童的行为举止以手势、眼神来暗示,以面部表情来表示赞同和反对,这比严格的管理和申斥效果更加。一般来说,微笑可以造成一种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能起到提高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和学习成绩的作用。在自由活动的课堂上,教师的姿势和动作更不拘形式,在与学生的接触中,一对一的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儿童通常更喜欢接触,它胜于口头或目光交流。接触是课堂交流的一个自然部分。
教师上课时的着装和仪表应质朴大方、整洁素雅,避免慵懒或过于修饰。教师的外表举止若具有吸引力,就容易受学生欢迎和尊敬,便于与学生接近和交流。
开放性教育还十分注重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艺术创作。能够尊重自己内在价值的教师也会十分尊重学生,对于儿童的创造给予保护和鼓励。儿童们年龄虽小也都有自尊,教学中只有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意图,才能恰当地提出建议和给予合适的帮助。教师应避免以个人的好恶进行作业评价,为此教师必须努力提高个人的专业素养,使自己眼界开阔、知识渊博,掌握多元文化艺术知识,只有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有更大的包容心,帮助各色各样的学生发展自己。
二、开放的课堂为学生创设自由生动活泼的学习空间使学生自主发展 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有计划地巧妙设疑,置疑,创设问题情景, 为学生创设自由生动活泼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不仅仅是学习者,欣赏者,模仿者,而且与教师共同面对问题情景,解决问题,成为讲授者,表演者,创造者.美术教学也必须在一种氛围中,一种文化中才可能进行.如果学生由头至尾都不能走进你的思路,那么美术教学就难以继续下去。我在上《我们的田野》一课时,先是让同学们闭上眼睛聆听一首“我们的田野”歌曲,让学生感受那无边的田野、美丽的土地、蓝色的群山、飞翔的雄鹰等带来得美感。听完后,学生们都争着抢着说出自己的感受:老师我看到了金黄金黄的麦穗了;老师我闻到了花香;老师我看到我的爷爷正在田里干活(因为他的爷爷是在农村)……这时我在黑板上出示了一幅超大表现田野的背景图,告诉学生我们要把将刚才你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景物和人物都画出来,然后用剪刀剪下粘贴到黑板上的田野中。这时的学生们早已按耐不住自己的愉悦心情急着想把自己的作品第一个贴在前面。毫无疑问,对教师来说,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甚至比渊博的学识更为重要。课堂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课业负担的轻重,决定着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和空间的拓展。
《画纸转转转》一课中,采用了集体无主题的绘画方式:每组第一位学生在纸上画上自己喜欢的简单图形,到了规定时间后,无论完成与否,把自己的作品传给后一位同学,那到前一位作品的同学观察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继续学完成作业;同样在规定时间里,在把作品传给后一位同学,如此循环,直到作业完成。学生对集体完成的形象和突出的色彩感到兴奋和愉悦。采用这种接力游戏不仅给学生创设了自由、活泼的创作空间,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分享了学习成果的快乐,提高了学习效率。
《灵巧的手》一课,在进行手偶游戏时,在学生已按奈不住自己可以创造奇妙的手偶形象的激动心情时,我便让学生上台表演,有的学生做出了各种小动物的形象.如:穿裙子的小女孩,鸵鸟,蜗牛,长颈鹿,大灰狼……还有的学生积极思维,做出了各种“百花齐放”,真让人赞叹不已,我也及时地参与其中,教师的一句肯定话语,同时让学生们的创造力有了进一步地发挥,有理由相信,在以后的活动中,学生会逐渐学会自己运用创造的策略进行更高水平的创造。
三、开放的课堂为学生提供广泛的表现形式空间提高学生创作能力
时代的发展,新的课程观为21世纪的美术教育,在教材内容的选择、拓展和组织形式上提供广泛的空间和新的可能性,因此我在美术教学的表现形式上突出了选择性,使每个学生都能自由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表现方式,都能突出自己的闪光点,都能获得成功。如在《小纸船的梦》的教学中,我把制作立体场景作为重点,因此为使学生对生活中很普遍的、合理存在的遮挡现象有初步的认识,促进学生有意识地注意观察和表现遮挡关系。我在导入上直接切入遮挡现象让学生观察,让学生说出自己直观的感受,老师点出这种现象在美术中叫遮挡关系。启发学生说出身边的遮挡现象。在制作中,我让学生说出可以用几种形式表现主题。学生说出可用绘画、纸工、泥工等形式去表现。学生准备了不同的材料,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表现形式,发挥自己的创作特长。使学生在选择中有了兴趣,在选择中有了自信,在选择中也就有了表现的欲望与冲动。从学生画出的、剪贴出的、泥捏出的合理有遮挡关系的景象,你就会发现学生对生活的创作热情,展示自我的激情,创作美好未来的豪情。因此,开放性、选择性的学习给每一个学生创设了成功的机会和希望。
四、开放的课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拓展学生的视野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在教学中我通过电脑网络、收集资料、参观访问等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大量接触美术作品,拓展其艺术视野,吸收时代信息和多元美术的艺术观念,印发学生思维的活跃和思想的深度。在《欢腾的大西北》这一单元,我给学生布置了课前作业:发动同学收集有关青海、江南宁夏等地的资料--照片、图片、画册、邮票等。那天上课前,我刚跨进教室,孩子们哗地全围了过来,他们纷纷递过来找来的资料,有图片的、有文字的,他们有的相互交流,还有的学生迫不及待的向我讲起了青海的故事。看着他们那快乐的神情,我知道他们这一课有许多内容画了。通过网络、图书等手段,孩子们不仅找到了有关资料,也找到了学习的快乐,丰富了知识,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都跃跃欲试的用不同的形式表现自己最感兴趣的画面。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拓展学生的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大西北的热情,增强了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意识。
《邮票设计》、《贺卡设计》、《重复与组合》这几节设计课,我充分利用电脑网络的优势,使之成为学生美术欣赏、获得视觉资料的得力工具。由于学生占有资料充分,吸收了当代大量的崭新信息,拓展了艺术视野,学生的设计思路开拓、思维活跃,而且学生还能在电脑上进行创作。如在电脑上设计的邮票《奇妙世界》、《奥运会》,利用电脑的特殊功能设计的重复与组合的作品《乡村》、《美丽的白天鹅》等他们设计的作品都呈现出表现内容、手法、形势、风格的丰富与多样的效果。
五、开放的课堂为学生创设自由评价自我表现的舞台培养学生能力
激励性评价是教学中的艺术,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是有感情,需要的,从上第一堂课开始,他们就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当这种情感得到满足后,他们便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课.这是教师经常运用的教育手段之一。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在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上会有一定差异,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学生的美术作品,更不能用“画得像不像”来衡量学生的作品。在教学中,画得特别好的学生,最大期望莫过于得到教师恰如其分地评价和鼓励;某些技法差的,最害怕的莫过于受到教师的挖苦和冷落。遇到上述情况,正确的做法应是:该表扬时就实事求是地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期望,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画得差的要表现他的“闪光点”,表扬你“想法好”,“用色大胆”等等其它方面,去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地创作,从而激发其学习积极性。每个人的审美观点不同,对美术作品的评价结论也就不同。在每次下课前给孩子评价自我,可以相互借鉴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审美等方面的能力,并且学生在互动中学会了宽容还能经常听到“他画的比以前进步了”,“他的颜色涂得好”,“我要学……
因此,只有创造开放的课堂,才能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的空间,课堂才会因此而多彩并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