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一体化教学改革为抓手 全面提升教师业务能力
以一体化教学改革为抓手 全面提升教师业务能力
摘 要:笔者所在技师学院作为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试点院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逐步完善了师资培养制度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结合学院的实践从三个方面简述如何从师资建设方面实现一体化教学改革。
关键词:一体化 师资培训 业务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社会对人才的技能和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技工教育势必要对技能人才的培养进行反思与创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审时度势做出了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战略部署,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发现:教师队伍的培养是推动改革的瓶颈,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教师的企业工作经验及教学能力与课程改革的深层次要求不相适应。
一、建立健全有关教学管理制度和奖励机制
学校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为契机,以构建五个主体专业群建设为抓手,加快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一体化教师队伍。学校在原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修订、完善了有关教育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的相关制度,为教师提供了平台和发展空间,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提升教师队伍业务能力的具体做法
1.以一体化师资培训为抓手,开展全员继续教育,多渠道提升教师能力
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选拔培养为重点,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教学能力。
一是积极参与国家及省、部级培训。近年来,学校共选派教学骨干赴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培训7人次;参加教育部、人社部组织的师资培训28人次;省级培训36人次。二是开展校本培训。近三年均开设了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培训班,共400余人次参加培训,培训内容涉及国内外职业教育先进理念、国家和国际技能大赛及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等多项内容。三是开展师德标兵评选活动及暑假班主任培训。开展师德大讲堂、师德标兵评选活动及暑假班主任培训,提高教师和班主任的德育工作能力及综合职业素养。此外,教务处及各系均举办了各类业务培训班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训指导能力,近4年培训达300人次。四是政策引导,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学校根据工作需要,选派教师进行硕士学历(学位)进修,鼓励教师在职攻读专业学位,提高学历层次。近三年有36名教师取得高一级的学历证书,数人获得硕士学历。专业基础课教师取得上岗要求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达95%以上,实习指导教师取得高级以上证书的达100%,并有81人取得技师职业资格证书,20人取得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
2.实施“名师工程”,开展师徒结对工作,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学校要求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开展师徒结对工作,即每位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带好一两位青年徒弟,以此带动全体教师业务素质的全面提高。学校还多次聘请知名专家教授来校授课,优化师资队伍的整体结构,同时也注重本校名师的培养。
3.重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
积极从企业招聘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并且对他们进行教法的培训。2013年引进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学位)人员30名。
4.校企合作,产、教、研一体提升教师综合职业能力
学生在校期间开展一学期的工学结合企业实践活动,实训教师轮流跟班实习,加深了教师对企业文化、新产品、新工艺的了解,有利于实现教、学、做合一。学校每年均派出20余名教师到国内知名企业实践培训,以此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5.以赛促教、以研促教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学校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专业技能大赛,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实验工作、全国技工教育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参加省市各中心教研组的活动,以及学院内部的教研活动。
6.项目课题带动加快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
2010年以来,学校相继承担了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电气、机械加工、烹饪、焊接技术、汽修等五个专业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课题研发试点工作及国家中等示范校精品课程开发、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等工作。这有利于一体化教师队伍培养和建设,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三、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的成果
经过三年的建设,笔者学校适应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师资队伍基本形成,其中包括: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教授级高级讲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技术能手,开封市高技能优秀人才等。省级中心教研组组长单位3个。近三年来教师共正式出版教材100余部,校本教材20余本。
综上所述,在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中教师是基础、是关键。一体化课程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还要具备过硬的操作技能;不仅要有课程开发能力,还要有组织实施能力;不仅要懂教学,还要懂企业生产。一体化师资培养及业务能力提升尤为重要,它是一体化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
(作者单位:开封市技师学院)
第二篇:以规范化管理为抓手,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水平
以规范化管理为抓手
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水平
中共桃城镇纪委会
2012年1月4日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确保农村改革和发展顺利进行的重要途径和保障。一年来,我镇坚持从实际出发,以规范化管理为抓手,加强组织领导,抓好典型培育,实行“区域化”、“差别化”、“综合化”的分类管理工作法,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水平,取得了一定成效。具体做法及成效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1、加强领导聚合力。镇党委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将规范化管理工作纳入镇党政会议事日程,并就推行规范化管理工作进行总体部署。镇纪委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协助党委抓好具体业务工作的指导和落实,及时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规范化管理工作的落实。
2、建章立制抓落实。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镇围绕规范化管理工作的要求,指导22个村(社区)建立党内及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6项制度(即支委会制度、党员代表大会制度、双定双评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集体财务审批制度、村规民约)和民主监督、责任追究方面的5项制度(即村集体财务审计制度、合同签证制度、党务村务公开制度、责任追究制度、村集体财务监管制度),保证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规范化管理工作有效落实。
3、挂钩联系促提升。镇党委建立党政班子成员挂钩联系制度,负责抓好各分管区域,挂钩村(社区)党风廉政建设规范化工作的落实;镇纪委5名班子成员分别挂钩联系5个片区,做好各自片区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业务指导,确保规范化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二、坚持分类管理,推进规范建设
我镇坚持集中管理与个性化指导相结合,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为22个村(社区)量身定做党风廉政建设培育目标、工作计划、建设载体,实现了党风廉政建设与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
1、实行“区域化”管理。针对22个村(社区)的人口总量、地理位置、经济实力、发展空间都很不平衡的客观实际,镇纪委围绕我镇“一心、一带、一区”的发展思路(一心即以三桃五居为主的商贸中心,一带即以榜德工业区、轻工新城所在村为主的新兴工业带,一区即以6个山顶村为主的农业特色区),制定“镇统一、线指导、片落实”的党风廉政建设规范化管理工作新机制,提出在坚持“一把手”总负责,党政领导把握全局不变的情况下,实行分片负责,采用先分散后集中的工作方式,把全镇党风廉政建设规范化管理工作划分为五大片区,各设片长一名,实行片长负责制,纪委班子5名成员分片挂钩联系指导具体工作,形成分散管理、集中把关、相对独立、互相联系、争先创优、比学赶超、协调高效的工作格局。
2、实行“差别化”管理。我们按照行政村人口、地理位置、集体经济等因素,以“合格村(社区)”的标准为基本要求,分别确定“示范村、优秀村、良好村、合格村”四个类别,即桃城、桃溪、化龙、丰山等4个村(社区)为“示范村(社区)”桃东、环翠、榜头、济川等4个村为“优秀村(社区)”;德风、留安、卧龙、张埔、南星、姜莲、上沙、洋上、长安等9个村为“良好村(社区)”;花石、大坪、外坵、仑山、洛阳等5个村为“合格村(社区)”。对“示范村(社区)”和“优秀村(社区)”,按照示范标准的要求,重点抓好制度规范、特色培育工作。对“良好村(社区)”,重点抓好规范提升工作;对“合格村(社区)”,重点抓好基础工作的落实。
3、实行“综合化”管理。为了激发村(社区)两委工作的积极性,形成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的工作机制,我镇精心组织实施农村(社区)党风廉政建设规范化管理及考核评估工作,制定明细的考评方法,并把党风廉政建设规范化管理工作纳入《桃城镇村两委班子工作实绩考核责任目标》之中,依据工作内容,确定评分标准,由镇纪委牵头组织通过日常督查、专项抽查、年底综合考评等方式进行专项综合考评管理。对未达到合格村标准的行政村,进行重点帮扶,加强整改。优秀村(社区)受到降级的,及时进行跟踪管理,并进行重点整改整顿。同时,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实绩考评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对落实标准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实行谈话制度。村主干由党委书记亲自进行诫勉谈话,村两委成员由纪委书记进行谈话,以此达到鼓励先进、激励后进、督促居中者前进的目的,激发村两委抓好农村党风廉
政建设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内生动力。
三、抓好先进典型,提升工作实效
示范培育是我们抓好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重点工作。一方面,注重发挥先进村(社区)的带动作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选定培育了丰山、化龙等村(社区)等8个优秀、示范村(社区),引导“示范村(社区)”与“合格村(社区)”结成帮扶对子,先进帮后进,中间赶先进,后进变面貌,实现逐型升级,层层转化。另一方面,注重发挥先进村(社区)的引领作用。开展规范化管理工作以来,采取包片领导负责、纪委挂钩指导、实地择优选树的办法,充分挖掘、搜集和整理先进村(社区)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推出了丰山村实施“五要”工程加强“三资”监管的先进典型,受到省领导陈文清同志的充分肯定。在化龙村推行“1+4”党务公开流程管理模式,为其他村(社区)提供工作样板,引领基层党组织党务公开的深化与提升。在桃城路步行街建设廉政文化一条街,制作了50多幅图文并茂、寓意深刻、样式精美的廉政文化宣传牌,营造了良好的廉政氛围。同时,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学习观摩,使各村(社区)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进一步增强了各村(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创新创优、规范提升的意识,切实推动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全面实施与深化。
今后,我镇将继续按照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部署,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提升工作实效,不断推动我镇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规范化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三篇:以“三个一体化”为抓手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以“三个一体化”为抓手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统筹产业布局,促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统筹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这“三个一体化”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现实抓手。
关键词:现实途径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尽快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进而解决好“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把统筹城乡发展摆在“五个统筹”之首;党的十七大提出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这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也为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出台的一个个中央一号文件均聚焦“三农”问题,一整套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体系初步形成,包括取消农业税在内的一系列事关农业发展的重大措施密集出台,统筹城乡发展始终是贯穿其中的一条红线。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跟进,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业生产进入“黄金期”,粮食年产量站上历史新台阶;农村公路“村村通”目标基本实现,城乡联系更加紧密;农民收入增速连续几年超过城镇居民,农村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大多数农村居民,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差距逐渐缩小。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城乡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仍然突出,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仍面临不少挑战,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实现科学发展的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通过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消除阻碍生产要素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障碍;通过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之,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加快推动,将为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创造条件。
关键词:“三个一体化”
广西正处在加快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阶段,也是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加快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必须立足广西实际,以“三个一体化”为现实抓手。
一是统筹产业布局,促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
产业发展是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支撑。按照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错位发展、重点突破原则,通过整合资源,扶持一批有基础、有潜力、有后劲的县率先发展壮大,在加大提升县域中心城镇综合竞争力的同时,实施以工带镇、以商活镇、以农稳镇、以文兴镇,打造一批特色名村名镇,扩大新农村连片建设区域。鼓励大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与工业化、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良性互动。坚持以产带城、以城兴产,建立城乡产业合理布局与互动发展的导向机制,加快城乡产业对接、项目对接和生产要素对接,建立完善城与乡、工与农之间的产业链,推动市域、县域产业梯度转移,形成城乡分工合理、区域特色鲜明、生产要素和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产业联动发展格局。
以引进大企业和重点项目为载体,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通过广泛的招商引资、招商引智,实现城乡总量扩张、产业升级,形成一个工业项目一个骨干企业带动一个区域发展、安置一批农村劳动力就业、形成一个特色产业的发展新格局。建立城市帮扶农村产业发展机制,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集聚。大力发展面向“三农”、城乡双向辐射的第三产业,鼓励城市商贸、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向中小城镇、农村社区布局或建网布点,促进农村服务业加快发展,延伸农村产业,拓展发展空间。
二是统筹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基础,而当今农村基础设施普遍滞后是制约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突出瓶颈,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尤为必要。着力构建城乡一体、覆盖全域、高效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推进城乡道路网络建设,加强城乡交通与综合交通统筹,努力达到城乡共享交通设施与运输服务。进一步加强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城乡水电气供应及污水、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建设。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城乡风貌改造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巩固退耕还林、生态林、水源地保护、江河污染防治、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以及城市工业污染防治等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工程,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以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推动生态农业、乡村生态旅游、健康养生业的发展,以生态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三是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是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关键。建立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和保障水平。加强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切实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建立城乡统筹的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推进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灵活转续,促进社会保险制度城乡全覆盖和相互衔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特困户制度,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加强社会保障服务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信息网络。推动城市优质资源向农村延伸,鼓励城市对农村进行帮扶。加强县区、乡镇、村文化体育公共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加强社区文化中心(室)、农家书屋和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引导城市文化体育组织到农村拓展服务。
同时,还要深化金融制度改革,围绕促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增强融资能力,提供金融支持。
(作者为广西自治区党校经济学部主任,南宁市签约理论专家)
第四篇:以能力建设为抓手_提升党支部战斗力
以能力建设为抓手 提升党支部战斗力
基层党支部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支部是否具有坚强的战斗力,关键要看党支部书记的能力水平。2006年起,安徽省电力公司积极探索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有效途径,从加强基层党支部书记能力建设入手,夯实党建工作基础,提升党支部战斗力。通过两年来的实践,基层党支部书记能力普遍得到提高,带动了基层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整体水平不断向前推进,促进了公司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从执行层面分析加强支部书记能力建设的必要性
在推进企业管理的过程中,执行层层衰减现象是个难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而影响作用发挥的关键原因是党支部书记的能力素质不适应当前形势任务的要求。
一是一些单位对基层党支部建设重视不够。在干部配备上,重行政、轻党务,对党支部书记配备不强,甚至把支部书记岗位视为“安置型”、“二线岗”。一些单位支部书记年龄老化,知识结构陈旧。不少单位长期存在党支部书记和行政正职待遇差距问题,影响到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积极性。
二是对基层党支部书记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比较模糊,缺乏明确和可操作的考核标准,使一些不适合支部书记条件的干部也能在这个岗位上混日子。一些支部书记认为党务工作是虚的,行政工作才是实实在在的,从而导致部分同志热衷于抓行政工作,喜欢抓具体事务,把主要精力放在行政工作上,而对于党支部工作则没有放在应有的位置上来对待,存在被动应付甚至不想干的现象,党支部地位作用下降。一些支部书记工作方法简单,只能做上级的“传声筒”;一些支部书记必要的说、写、沟通能力明显不够,很难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一些支部书记因循守旧,工作没有热情。
三是对支部书记的业务培训明显不足。一些单位行政干部一年要参加各类培训很多次,党支部书记在本单位也要组织各类学习,而自身学习培训却成为薄弱环节。
二、从五个方面加强支部书记能力建设
针对上述问题,安徽省电力公司党组提出,要从提高基层党支部书记思想教育能力入手,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在整个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变“瓶颈”为“倍增器”。为此,公司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基层党支部书记思想教育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着力提高党支部书记“结合实际抓落实、深入浅出讲道理、及时准确点评工作、深入细致沟通思想、立足岗位学习创新”等思想教育“五种能力”。
1、结合实际抓落实的能力。首先是提高领悟上级工作意图和文件精神的能力。注重学习,认真参加会议、研读文件,吃透精神,把握关键环节和重点要求。其次,提高融会贯通的能力,即具有“一个针孔穿几条线”的能力。能够创造性地把上级方方面面的工作要求,经过自己的有机整合,形成在基层便于执行的一套措施和办法。第三,提高“结合”的能力。即要把上级的工作要求,与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基层班组的工作特点、职工的思想实际等,有机结合起来加以贯彻落实,不能简单照搬照抄,上下一般粗,更要注意克服形式主义、应付上级的不良现象。第四,提高执行能力。推进工作必须有思路、有重点、有办法,在贯彻落实中关注细节,抓出实效。
2、深入浅出讲道理的能力。要求党支部书记不仅能够讲清楚大形势,更要能够讲清楚本单位的小形势,讲清楚发生在身边每一个具体事情的道理所在。要能够用职工易于接受的道理,引导和教育员工正确看待企业的各项改革措施,正确看待企业加强管理所采取的各种办法,正确看待企业规章制度的出发点,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要能够运用身边的典型事例,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告诉职工:企业倡导什么、反对什么,什么是
正确的价值取向,什么是不正确的看法、不合理的要求,从而在本单位营造“岗位靠能力而不是靠组织分配,收入凭贡献而非平均分配”的氛围,使爱岗敬业成为职工的自觉意识。
3、及时准确点评工作的能力。要求党支部书记把思想教育工作和基层业务工作结合起来,能够及时、准确地点评各个班组直至职工个人具体的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点评工作中的亮点,点评好人好事。这就要求党支部书记一是经常性地深入班组,深入工作现场,深入到职工中间去,发现和掌握第一手材料,所做的点评才能让职工信服。二是切实地把思想教育工作与本单位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避免“两张皮”、“空对空”。三是需要具有直面问题的勇气,能够准确、到位、公开点评工作中的不足,批评不良倾向,提出整改要求。四是要不断发现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对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能够通过及时点评,引导职工从正确的方向进行认识,用正确的价值观进行判断,进而起到教育引导的保证作用。
4、深入细致沟通思想的能力。要求党支部书记一是和广大职工交朋友,关心和了解职工的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建立起信任关系,使职工有话愿意跟书记谈,有事愿意找书记帮助解决。二是发扬思想教育工作的优良传统,采取谈心、家访等行之有效的做法,加强与职工(包括职工家属)的联系和沟通,及时准确地掌握职工思想动态,及时进行教育和疏导。三是善于理顺情绪,化解矛盾。遇到突发事件,不能简单上交矛盾,要坚持原则,冷静处置,做好疏导、教育和稳定工作。
5、立足岗位学习创新的能力。要求党支部书记从岗位需要出发,不断加强学习,培养创新能力。不仅要学习和掌握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方法,还要学习和掌握本单位中心工作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做一个行家里手,能够讲内行话、做内行事,能够把思想教育工作融入到生产经营和服务工作中去。要针对各个作业班组的实际情况,通过创造性的工作,把省、市公司的工作要求,生动地而不是简单地、灵活地而不是死板地、创造性地而不是照抄照搬地贯彻落实到基层班组。
三、从五个方面保证加强支部书记能力建设的措施到位
通过对基层党支部书记“五种能力”的要求,明确了基层党支部工作的着力点,党支部书记应该具备的能力素质,以及对党支部书记工作的具体要求,从配备、培训、考核、待遇等方面采取措施,保证“五种能力”的提高。
一是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公司明确规定,各单位要按照《指导意见》要求,对基层党支部书记进行调整充实,坚决纠正把支部书记岗位作为“二线岗”、“安置岗”的做法。对不符合条件的、不适应工作要求的,坚决从支部书记岗位上调整下来。对于完成调整、符合条件的,要落实支部书记与工区主任同等待遇。文件下发后,基层各单位落实非常有力,一批能力强、有威信的同志被充实到支部书记岗位上来。如淮南供电公司党委通过组织调整、上挂下派、公开选聘、学习培训等措施,不断优化基层支部书记队伍结构,一年中新任和调整党支部书记达到一半以上,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特别是从党群部门选调干部到工作难度较大的基层单位任支部书记后,促进工区层面整体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各单位在调整到位后,克服困难落实党支部书记待遇,极大地鼓舞了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热情。
二是建立和完善党支部工作考核标准。公司在《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评价办法》和政工部门目标管理课题中,依据对基层党支部书记“五种能力”的要求,对基层党支部工作评价提出要求,开展了基层党支部工作目标管理评价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基层党支部建设。各基层单位按照公司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普遍制订了对党支部工作的考评标准和目标管理课题,有的每月一检查点评,有的一季度一检查点评。同时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对基层支部书记的考评标准,建立工作实绩和个人利益挂钩的激励机制。如滁州供电公司印发了《加强基层党支部书记思想教育能力建设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明确了十项举措二十六个工作关键点,对基层支部书记的思想教育工作进行考核评价。马鞍山供电公司党委在基层党组织中开展“四个一”建设:出台一份《基层党支部建设指导意见》、编制一本《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
设简明手册》,下发一本《基层支部工作规范化记录簿》,印发一项《基层党支部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考核细则》,以“四个一”建设促进基层党支部工作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通过考核评价,各单位对党支部工作的领导和督促工作力度明显增强。淮南公司制作出《思想教育工作手册》。巢湖公司用员工评价、书记互评、职能部室点评等三把“尺子”丈量支书能力,使“模糊”的思想教育能力概念巧妙地得到“量化”评价。
三是加强对基层支部书记的培训。从2006年起,公司每年组织开展一至二期基层支部书记培训,聘请知名高校教授、公司本部专家和基层党委书记授课,开展工作交流和支部书记授课教案评比等丰富的活动。争取用二至三年时间,使基层支部书记的工作水平能有较大的提高。各基层企业也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开展相应的学习和培训。淮南供电公司党委每季度为党支部书记推荐一本书,要求学习后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每季度在支部书记读书心得中评选一篇优秀文章,撰写人在交流座谈会上畅谈读书心得,与大家一起分享读书成果。在抓好内部培训的同时,组织基层支部书记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支部书记走进地方知名企业、走进部队,学习开展思想教育的经验和方法。一些基层单位还开展结对、对标活动,促进党支部书记自觉加强自身学习。
四是开展党支部书记组织班组学习的实践锻炼。2005年开始,公司对基层班组学习方式进行改革,要求由党支部书记直接组织班组学习,亲自授课,讲道理、分析形势、传达上级精神、解读文件制度,与一线职工面对面沟通。这一形式受到基层班组的欢迎,但也对党支部书记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6年,公司多次组织党支部书记教案的评选交流活动,促进党支部书记讲、写、谈等综合能力的提高。各基层单位广泛开展党支部书记论坛、讲稿评比、现场观摩等活动,收到很好的效果。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涌现出一批好的班组学习教案,成为党支部书记做好思想教育的有用教材。一些支部书记为了讲好课、能够得到基层同志的欢迎和认可,大量学习新的知识,学习授课技巧,运用新的展示手段,越来越受到基层班组的欢迎。同时,党支部书记通过讲课,沉下身来,深入班组沟通交流、发现和掌握第一手材料,和广大职工交朋友,和职工的心更加贴近,做起思想政治工作更加细致入微,得心应手。
五是开展“加强执行力建设”活动。公司党组认为,党支部战斗堡垒的作用,最重要的就是要体现在保证上级的各项决策部署在基层得到贯彻落实,保证本单位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保证本单位职工自觉投身加快公司发展的各项工作之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经过周密策划,结合一起人身触电轻伤安全事故的发生,小题大做,深入地从事故背后的深层次查找原因,提出了“执行力”问题。即引发事故的根本原因,是对安全规章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执行不力,执行力不强实际上是领导班子能力不强的表现。为此,公司对加强执行力建设提出了指导性意见,由各级党组织牵头,全面加强公司系统执行力建设,把重点放在基层党支部,要求党支部书记向解放军学习做思想教育工作的方法。文件印发后,基层各单位迅速响应,认真学习文件精神,采取有力措施贯彻落实,全面开展了加强执行力建设。公司及时举办了加强执行力建设专题讲座和座谈会,邀请专家学者作了专题辅导报告,组织各单位积极开展对制度“到边到角”执行的实践活动,制定“红线制度”,形成了加强执行力建设的浓厚氛围,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开展党支部书记“五种能力”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保证了上级的各项战略决策部署能够顺利贯彻到最基层,解决了以往工作容易流于上层、层层衰减的问题。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公司党建工作基础更加扎实,各个层面工作的系统性、联动性更加彰显,工作局面既整齐划一又丰富多彩。公司系统员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主人翁意识明显增强,团队合力有效凝聚,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推动了公司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水平提升,为公司中心工作顺利完成提供了坚强动力
第五篇:以社团活动为抓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以学生社团活动为抓手
助推核心素养迅猛提升
--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方法和措施的一点思考
繁花似锦,绿意盎然,馥郁的花香和滴翠的嫩叶渲染着晚春最迷人的魅力。在这阳光灿烂的晚春时节,怀揣着振兴我区教育的伟大梦想,本人有幸参加了在北师大举行的“校长领导力提升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在为期一周的培训过程中,我先后听取了北师大教育专家们的精彩专题讲座,到北京中关村第二小学、北京市赵登禹学校等学校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与在座教育同仁们进行了激烈而深入的探讨。通过学习、感悟、交流与反思,使我的教育生活因收获而丰润,让我充分感受到了名校在内涵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推进中学教育改革进程中彰显出来的独特魅力,分享了他们的办学思想、高效管理、质量提升、教学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成功体验。特别是聆听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付宜红教授的精彩讲座后,让我如醍醐灌顶,这是一次启迪智慧、涤荡心灵、更新理念、增强信心的学习,同时,也让我对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什么是学生核心素养?如何解读、培养、实践?结合平时阅读与思考,现提出几点不成熟的看法,抛砖引玉,旨在让教育回归本真,为学生健康成长、终身可持续发展服务。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核心素养的提出,明确了学校“育什么人”,为学校教育指明了方向。随着教育考试改革的推进,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从过去单一的以分数评价逐步转变为品行、能力、素质的多元评价,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程建构也成为每位校长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几年来,本人通过查阅资料、认真研读、深刻反思,对核心素养的内涵的基本内涵和主要表现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并先后在担任校长期间的初中、高中学校,以社团活动为抓手,就“如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做了有益的尝试与研究,现向专家同行汇报如下:
一、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学生核心素养即指“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一)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文化基础包括:
1.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
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自主发展包括:
1、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2、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社会参与包括:
1、责任担当。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2、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二、六大核心素养具体包括的要点
(一)文化基础类的人文底蕴又包括:
1、人文积淀
重点是: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
2、人文情怀
重点是: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
3、审美情趣
重点是: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
文化基础类的科学精神又包括:
1、理性思维
重点是: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
2、批判质疑
重点是: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
3、勇于探究
重点是: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等。
(二)自主发展类的学会学习又包括:
1、乐学善学 重点是: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
2、勤于反思
重点是:具有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等。
3、信息意识
重点是: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等。
自主发展类的健康生活又包括:
1、珍爱生命
重点是: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
2、健全人格
重点是: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有自制力,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抗挫折能力等。
3、自我管理
重点是:能正确认识与评估自我;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与精力;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等。
(三)社会参与类的责任担当又包括:
1、社会责任
重点是: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敬业奉献,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能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对自我和他人负责;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崇尚自由平等,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热爱并尊重自然,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行动等。
2、国家认同 重点是:具有国家意识,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国民身份,能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具有热爱党、拥护党的意识和行动;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
3、国际理解
重点是: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
社会参与类的实践创新又包括:
1、劳动意识
重点是:尊重劳动,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具有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主动参加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具有改进和创新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的意识;具有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创造成功生活的意识和行动等。
2、问题解决
重点是: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订合理的解决方案;具有在复杂环境中行动的能力等。
3、技术运用
重点是:理解技术与人类文明的有机联系,具有学习掌握技术的兴趣和意愿;具有工程思维,能将创意和方案转化为有形物品或对已有物品进行改进与优化等。
三、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背景和重大意义 发展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有三个背景和意义:
一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二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三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迫切需要。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从中观层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
四、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方法和措施的一点思考:
核心素养的提出,就是明确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近三年来,无论是在初中还是高中,我都致力于通过学生社团活动助推孩子核心素养提升,以达到“让每位老师都拥有幸福与自豪,让每位孩子都拥有快乐和阳光,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目标。
我先后在两所学校,成立了“乒乓球、篮球、足球、羽毛球、书法、戏剧、舞蹈、足球宝贝啦啦操、文学社、动漫、播音主持”等10多个学生社团。每个社团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点不同,但又相互交叉,互促互进。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倡导学生要建构知识经济时代的读书观——科学读书观。按照拉卡托斯的观点,一种新理论之比旧理论“科学”,应满足三个方面的边界条件:其一,能够包容和解释旧理论中一切未受反驳的成分;其二,能够解释旧理论未能实验的反常事实;其三,能在本领域内有更大的预见力。倡导科学读书观,打造书香校园无疑对学生 “文化基础”这一核心素养是大有裨益的,因此,在初一学生进校之初,我们就根据他们的兴趣成立文学社团,同时在全校大力开展书香校园活动创建。我们一是开放图书室,各班级安排学生随时到图书室借阅图书。二是拓展图书来源,建立“班级图书角”,各班级定期在班级内进行图书阅读与交流。三是学校的橱窗经常展示学生优秀的读书笔记;四是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展示“书香学生”读书事迹和图片,黑板报向学生介绍优秀的读书方法;五是实行“三读”(晨诵、午读、晚读),设置“阅读课”,大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阅读课”每周二课时,由文学社语文老师每周确立一主题,并加以指导。六是每学期举办一次古诗词背诵竞赛和一次大型经典诵读活动。文学社团和书香校园活动夯实了学生“文化基础”,同时也促进了学校办学实力的迅猛提升。我校多名学生文学作品在国家、省、市报刊发表,学校先后被评为市级“书香文明号”。
在培养学生“自主发展”核心素养方面,我们一是大力实施课改教改,通过课程改革、教学实践改革、教育评价改革等诸多举措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二是通过引导全校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分别加入“乒乓球、篮球、足球、羽毛球、书法、戏剧、舞蹈、足球宝贝啦啦操、动漫、播音”等社团,提供平台、激发兴趣、挖掘潜能、展示自我,从而促进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发展。同时,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学校成立“学生发展中心”,推出“班级全员自主管理”模式和学校学生会干部竞聘上岗制度,进一步扩大学生自主管理、自主教育的平台,通过推行班级、学校全员自主管理模式,把管理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让每个人都成为校园管理者,使每个学生都是自我成长的主人,从而丰富了学生成就感和自我体验,强化了学生自立自强的信心,强化了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促进了学生“自主发展”这一核心素养的提升。
在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核心素养方面,学校注重通过系列学生社团实践活动和主题教育促进学生“社会参与”核心素养的提升,如近几年来,学校10多个学生社团定期开展活动,并经常性组织系列大型实践活动,如组织舞蹈社团参加社区才艺展示;组织书画社同学参与各级书法大赛;组织青年志愿者上街义务洁城、交通文明劝导、到福利院服务孤寡老人、祭扫陵园缅怀先烈、学雷锋活动月;组织动漫社同学参市区科技发明大赛;组织文学社同学代表我区参加我市汉字书写大赛获最佳表现奖;组织足球宝贝啦啦操为我市首届马拉松加油,绽放青春靓丽风采;组织足球社团参加我市中学生首届足球锦标赛并一举夺得亚军、、、、、、学校社团活动蓬勃发展,功能日渐完善,已成为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同时,学生在社团活动中茁壮成长,“社会参与”核心素养得到最大限度激发,我校姜某同学曾评中央电视台评为全国孝心少年。这些社团实践活动的开展,也促进了学校办学实力的迅猛提升,学校先后被授予国家级平安校园、教育部国防教育先进校、湖北省禁毒示范校等系列殊荣。
纵观“核心素养”的提出,其概念和理论研究始于国家层面,体系构建和丰富则需要校长们通过实践实现,并且最终要落实在学生身上。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上,学校和校长不仅要关注学生向上成长的空间,更要关注学生向下扎根的土地。这是中小学校长的教育追求与责任担当,也是中小学校长的教育智慧与教育良知。总之,对于学生核心素养需要培养的方面有很多,要求也很高,作为学校层面,我们也只能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围绕核心素养的总体目标,采取形式多样的教育和引导,实现逐步提高和逐步转变,也需要较长的时间去实现,且更为重要的是社会这个大环境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虽然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坚信:有上级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我区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定能开拓出新的局面,谱写教育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