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堂教育背景下的我区书法教育的思考
新课改教育背景下的我区书法教育的思考
王云志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区课改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魅力教师的提倡,使我区素质教育走在全市最前列。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辐射的不只是周边县区,必将在全省产生巨大影响。现在我区又提出强化基础、走进经典,继承文化传统、推进书法教育改革,要求我们对每个孩子从小就不放弃综合素质的培养,让每个孩子“健好体、读好书、说好话、写好字”。为此,本人谈谈新课改背景下的我区书法教育一些想法,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建立健全书法教育评价体系,从外因保证书法教育的顺利进行。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书法教育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比其他学科更强调评价---反馈---矫正的教学模式,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就可以有效地促进书法教学的有序发展。教育主管部门对各校书法教学是否严格按照书法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进行教学,直接影响到书法教学的质量。对课程设置、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等都要作详细的安排或规定,加强对学校的监督,并将过程管理结果纳入督导评估考核;对老师,通过教师书法等级达标的方式完善教师职称评聘、绩效考核的条件;对学生,改“三好生”为“星级生”评比,把书画星作为十星之一。并把书法考级与书画星考核挂钩,把相应年级书法等级作为获得书画星的必备条件,使学生、家长都能够真正重视书法。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庭形成严密的教育管理机制,把书法教育真正地落到实处。
二、培养造就一支训练有素的书法教育的师资队伍,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要学生写好字,教师必须要首先写好字,无论是粉笔字、钢笔字还是毛笔字,教师都要有一手漂亮的好字才能吸引学生学习写字。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少年儿童模仿能力强,古今名帖和老师的字经常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而书法技法又是很直观的,有时老师讲了很多道理,学生不一定明白,拿起笔一示范就明白了。因此书法老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书艺,书写应正确、规范、美观。教育部指出:提高师资水平是上好写字课的关健。没有师资,加强书法教育将是一句空话。师范院校是输送师资的主要渠道,如果我们的教师能走进进修学校,对部分专职老师进行短期的培训,再由区组织已培训的专业教师对本区或本校的教师进行再培训,我想,必能事半功倍。各校在组织语文或美术教师(有书法基础的)培训时,把学习书法的有关理论及书法教学作为一项基本功,直接和绩效工资挂钩,同时,对各学校提出明确达标要求,采取书法考级的方式促进教师队伍的不断提升。师资力量提升了,我们还愁培养不出优秀的书法人才?
三、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有效地提高书法教学效率。兴趣被人们称为“最好的老师”。它可以形成一种内动力,去推动学生自觉地探求知识,有兴趣的学习可以使人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而没有兴趣的学习好似服苦役一般。因此激发学生 的兴趣,可以有效地促进学校书法教育的开展,让每个孩子都自觉的参与其中。
1、创设艺术环境,感染学习书法的激情
一个环境能造就一个人才,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他周围的环境,环境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情。把学校的书法教室装饰成一个带有古朴气息的味道,墙壁上面挂着老师和孩子的优秀作品,孩子们坐的桌椅是仿古色,一人一个位子,创作作品时能甩开姿势去写。桌子上的摆放,角落的摆饰,都带有中国古代元素。总之,只要推开书法教室的门,每个角落都要带有书墨气韵,孩子们一进来就有写字的欲望,自己身在其中,好像就是一个小书法家一样。
2、举行小型多样的书法竞赛活动
利用每年的校艺术节,读书节等活动开展书法竞赛活动。除此之外还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并以比赛为契机,发动学生练习完整作品,这样既选拔了人才,又能让学生的书写水平大幅度提高。
3、把学生的优秀作品作为艺术品在校园醒目处展示,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在课堂的教学之后,校园内书法作品展示是个不错的形式。把一些学生优秀作品在学校展出。作为艺术品在校园内展示,是学生的一种荣耀,这既是对学生多年付出的肯定,也为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这种展出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学生每天练习的作业中,选出一部分在校园中展览。一般每月至少有一次。这种形式既不加重学生负担,组织教师也便于操作,但能促使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效果很好,可以使学生之间产生竞争,成为主动学习的动力。
四、服务社会,学以致用,让书法教育之花开得更艳。学校领导对于书法教学的重视与否直接关系到书法活动的开展,学生学习书法必须取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学生家长对于学生学习书法兴趣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毕竟学习书法是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财力,这就需要家长合理为子女安排文化学习与学书法的时间,同时对于物质上给予大力的支持,可以召开家长会或私下与家长交换意见。更重要的,我们还要以书法的形式,服务社会,报答社会,让社会关心和支持学生学习书法。例如让学生的书法走进社区,为残疾人、福利院、社区中心、街(居)委会赠送对联或作品等,或者邀请他们来进行座谈,这不但是学以致用,对培养良好的社会风气,建设社区文化,加强书法的社会文化影响,是大有裨益的。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区的书法教育也迎来了一次新的机遇,作为湖滨新区的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坚决拥护并认真落实区教委的教育思想,认真追求教育的本质,励精图治、奋发向上,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第二篇:新常态背景下高职创业教育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背景下高职创业教育的几点思考
[摘 要]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发展对高职创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对高职创业教育的发展与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创业教育理念认知、创业思维重构、创业教学方法、创业教育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新常态;高职;创业教育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5.081
“新常态”成为2014年以来频仍出现的一个热词。2014年5月,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明确提出,我们要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学会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新常态其实是对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与现状的一个客观理性的概括和描述,也预示着我国经济进入到了一个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和多挑战为特征的新的发展阶段。在这样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如何优化结构应对挑战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因应这一重大课题,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教育部也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的文件中明确支持学生休学创业。由此可见,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在国家政策层面得到相当的重视。近年来,各高职院校也把“双创”工作作为一个重要议题提到了一定的高度。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成立了创业学院,从组织保障上奠定了创业教育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开设了相关创业课程,组建了创业教学团队。总体而言,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工作的推进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很多尚须进一步厘清的问题。高职创业教育的发展与现状
创新创业教育得到了各高职院校领导层面的高度重视,也投入了一定的教学资源。创新创业教育似乎一夜之间变成了各高职院校的显学。但冷静审视,也发现目前高职创业教育也是忧喜参半,在热闹背后也隐藏着相当多的问题。
首先,相当多的高职创业教育工作者对创业教育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偏差。一方面,部分高职创业教育工作者把创业教育看作就业教育的补充,把创业看作应对目前就业难的一个药方;另一方面,部分高职创业教育工作者把创业教育看作老板教育,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创建一家企业。
其次,高职创业教育目前尚未形成比较成熟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和模式。具体到教学内容方面,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在课程内容方面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内容组织也比较零散。部分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方面还是停留在创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创业校友的创业经验讲座等方面,缺乏具体的创业实践教学。有些高校,也仅仅是把传统的工商管理方面的课程改头换面,作为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创业教育的效果不是很明显,相当部分学生在参加完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以后,还是对创业本身一头雾水。
最后,相当部分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并且未能契合创业教育的特质和需要。创业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既具有科学性,也具有艺术性。传统的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并不能有效达成创业教育的教学目的。高职创业教育模式的几点思考
创业教育并不是狭义的“老板教育”,其主导性教育目的也并不是创建一家新的企业。创业教育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开拓精神。我们在设计创业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时候,要强调从创业者的创业意识、精神动机和创业内驱力的培养导入。所以,在对创业教育进行定位的时候,我们更愿意把??业教育的相关课程归类为职业素养类课程而不是职业技能类课程。也就是说,创业教育首先是一种素养教育和认知意识教育,其次才是一种职业技能教育。
另外,学生(或创业者)在具备了一定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动力以外,还要具备开放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高职创业教育自始至终要注重对学生设计思维、批判思维、审美思维、经济思维等的培养。比如,学生应该学会如何基于消费者需求设计具体的产品或服务方案;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企业如何抓住消费者的痛点,企业如何存活,如何节约成本,如何展示产品的美学意蕴,如何构建优于竞争产品的成本结构等都需要学生具备批判思维、审美思维和设计思维等创新思维。
创业教育应该充分借鉴各种先进的管理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创业教育本身的特性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创新。具体而言,我们可以在创业教育中可以通过经典创业案例分析、计算机虚拟仿真软件等准实践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初创企业管理、财务跨级、管理决策等方面的创业知识有一个初步的掌握和了解。但创业作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创业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里,也不可能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来达成创业教育的目的,更需要给学生营造创业教学情境,提供学生更多的创业实战演练和创业实践。我们可以模仿创业过程来设置创业教学项目。创业起始阶段,创业者需要把头脑中的构思形成商业模式和创业计划书,并要对创业项目进行路演,接受投资人的检验。因此,我们也通过设计“创业计划大赛”、“模拟融资比赛”等项目,邀请有实战经验的投资人和企业创业导师对学生进行辅导。创业教育尽量做到“干中学,创中学”,让学生在尽可能真实的创业情境下去体悟提升。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创业教育需要从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的培养延伸到创业技能的培养这样一个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创业教育需要融合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投资学和商学等各门学科。创业教育本身既不是单纯的科学知识的教学,更是素质的养成和技艺的提升,也就是说,创业教育集科学性、艺术性和实践型于一体。因此,设计一套有效的创业教育模式,一定要打破思维的界限,要充分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学校、企业和社会三方联动合作来开展创业教育。目前,创业教育还是局限在高职院校以内,社会化的创业教育模式尚未完全发展起来。
高职院校可以考虑联合政府部门,尤其是各地市的劳动就业部门建立孵化器,扶持学生创业,让学生在创业实践中提升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高职院校应该设立创业园区和创业孵化平台,设计创业项目入园遴选机制,遴选优秀的创业项目进驻园区,园区内给学生创业提供一定的办公场地、设备和实验设备等基础设施。并且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和创业团队的个性化需求给每个创业项目配备一对一的创业导师团队,提供有关财务、法律和投融资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指导,让学生真正实现从理论学习到创业实践的跨越,弥补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结 论
总体上,高职创业教育与传统的学科教育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我们需要从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模式方面进行彻底变革。一方面要把创业教育当成是面对所有学生的素养类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素养;另一方面,针对部分开启创业之路的学生,建立起整合高职院校、社会资源的创业教育模式,真正培养实际创业能力。真正把创业教育作为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驱动力。
参考文献:
[1]李丽芳.美国大学创业教育评析[J].高教探索,2012(4):57-61.[2]涂敏霞.穗港澳台青年创业的意愿、动机及机制的比较研究[J].青年探索,2013(3):15-17.
第三篇:新教育下的信息技术课堂
新教育实验下的信息技术课堂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发展的基石,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信息,是人类传承文明,把握未来的载体。而新教育实验是素质教育的一种尝试、一种探索。自从我校开展新教育实验活动以来,我一直在思考新教育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新教育信息技术课堂又应该是怎样的。随着实验活动的开展,从一片茫然到拥有蓝图,一步步的前进,感受到在信息技术课堂里新教育带给师生的是进步、成长和欢乐。
开始接触新教育的时候,我也很曾很认真的翻看过《新教育》这本书,也曾对着书本摘抄,但是我始终困惑,新教育中的晨诵、午读、暮醒和信息技术学科几乎不沾边,书香校园建设中的信息科目图书更是少之又少。在新教育实验活动的不断开展中,从新教育书本中汲取知识,耳熟目染,渐渐的我开始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信息课中学的开心,教师也教的轻松,既锻炼学生的口才,又能快速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从而达到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呢。
在“培养卓越口才”这一主题中,我尽可能的鼓励学生敢说,试着说,说出对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发现与了解,说出自己在完成任务操作时的步骤,说出每一次操作前的思路和想法。一开始的时候学生不敢说,不敢演示讲解,后来渐渐的学生敢于回答问题。在演示讲解后,对于讲解不规范的学生我会告诉他讲解时的步骤,规范他的用词,渐渐的举手的学生越来越多,讲解的用词也越来越规范。
在“聆听窗外声音”这一主题中,我会在课上播放一些有趣的科技视频,让学生了解科技为人类生活提供的便利,把握前沿科技动向,同时也会借着播放的视频简要的介绍一下相关技术的应用。有时也会播放一些励志的、德育相关的短视频,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增强团队合作意识,胸怀感恩之心。我想我交给学生的不应该仅仅只是技术,而应该包含一些与人生相关的美好。
在“构建理想课堂”这一主题中,在每一个班学生来到新机房上课的第一节课开始,我都采用七人分组的方式,七人中完成任务最快的同学为组长。我会告诉同学“也许这一次操作你不是最快的,下一次可能就超过组长了,只要你先完成任务,你就可以下位去帮助你的小组成员。”经过几次信息课以后,组长组员也养成了互助的好习惯,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学生之间的关系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也变得更加和谐。
还有“卓越课程”、“数码社区”、“每月一事”等也在初步实践开展中,随着对新教育理解的深入,消化、吸收、再创新,我的视野和思路也再逐渐开阔,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堂也越发的热爱。我想,在不远的将来,新教育下的信息技术课堂也定会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第四篇: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如何营造高效课堂的思考(一)
[转载]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如何营造高效课堂的思考(一)(2011-04-16 07:53:59)转载▼ 标签: 分类: 教学研究
转载
原文地址: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如何营造高效课堂的思考(一)作者:零下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如何营造高效课堂的思考(一)
兴隆二中 张景伏
一、提升认识,加强学习,积极开展广泛的信息素质教育
二、网络为营造高效课堂提供了平台
三、目前的现状与思考
四、改造思想,转变方式成为必然趋势
五、加强培训与指导是当务之急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开展信息教育、培养学习者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提升认识,加强学习,积极开展广泛的信息素质教育
为了适应信息社会知识爆炸、学不胜学的情况,教育必须培养学习能力,使广大师生能自己管理学习,不断学习新的科学技术;同时,还要培养师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要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为提高整体教育质量、提高全民族创新能力,促进科研工作服务,逐步建立一个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型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新模式的特征是:在培养目标上,要求全面发展,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使用信息化手段的能力;在培养内容上,主要侧重在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具有自我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在培养方法上,要采取灵活多样,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方式,能适应各种学科并能满足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需求。信息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实现,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不仅是教学的组织者,也是学习信息的传播者,而学习者只能被动地接受学习信息。通过信息教育的开展,学习者可以利用信息工具(手段)主动地获得相关的学习信息,使学习者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的方法。所以有利于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实施。
信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越来更高:
因为人们主要从事信息知识工作,这种工作的知识密集度高,要求人们具有较渊博的基础知识。因此,必须普及高水平、连续性的基础教育。
1、有计划有步骤地轮训全体教师中小学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师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具有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教学和科研的能力。为此,在积极配备、充实信息技术教育所需设备及配套软件的同时,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轮训全体教师,逐步形成完善的培训体系。在培训内容方面,不仅包括信息技术本身,更应注重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以改变信息技术培训与应用相分离的状况,消除信息技术难以深入课堂、深入学科的现象。
2、信息技术基础教育应与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相结合
开展信息技术基础教育,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与意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竞争和发展的能力,而且能使之成为学生未来学习的有效工具,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教育信息化。
二、网络为营造高效课堂提供了平台
随着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络在我国日益普及,人们在尝试网络通信的同时,也想到把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教育实践,出现了网络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有:①开放性;②协作性;③交互性;④共享性;⑤实时性;⑥个别化。
1.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
网络是信息社会最为有效的信息获取工具,开展网络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2.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实施
网络的信息量大、信息传递便捷、交互性强的特点,有利于开展发现式和协同式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可以随时掌握新资料、汲取新知识,利用新教材,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解决教学内容滞后于时代发展的矛盾。3.提高教学质量
网络庞大的信息资源、优越的多媒体功能和多向交互功能为教学提供了用之不竭的多种媒体信息,学校不需要再用大量经费和人力建设管理自己的媒体资料库,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这样,每个人不管贫富、贵贱都有机会享受“名师”的指导,都可以向世界上最权威的专家“当面”请教,都可以借阅世界上著名图书馆藏书,甚至拷贝下来,都可以从世界上的任何角落获取最新的信息和资料。目前,我校已经初步具备了信息化教学的条件:现有教师电子备课室一个,微机28台,满足各学科教师的备课需求,学校教务处已经实施了教师的集体备课制度,形成了同学科教师间的主备与辅备关系;各办公室分别备有办公用微机,能够形成电子化办公;学生教室除八年级外共有11台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够保障教师的多媒体教学;学生微机室两个,初步具备了学生微机教学与考试的条件;学校还有一个多功能教室一个,能够满足教师大型的教学活动。
三、目前的现状与思考(一)教师方面
1、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程度不高。其主要表现在教师能够认识到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教学。但同时也现出了教师的备课与教学相脱节,不能完全的按照教师的授课意图与思考完成教学任务,受到了教学课件的限制,主要原因是教学课件不能完全由自己操作进行的,有的是借用别人或来自网络下载的。
2、还有部分教师迷恋只有靠自己的讲授和板书才能更有效的展示自己的教学,其效率比操作电脑的效率高,其主要原因是:电脑制作与操作技能不强,在课堂中出现浪费教学时间的现象。
3、教学效果与教学成绩的诱因:在现行的中考和高考的压力下,通过讲授或板书更能直接地反应和展示学生的提问与教师的示范作用,特别是理科的教学,更能说明问题。
4、电脑的利用率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年青教师由于接受信息化教育与能力强,更喜欢利用电脑来进行教学,认为其更能省时,高效;而且具有重复利用性、改进性;
年龄比较大的教师则利用率为较低,其主要原因是其操作技能不强,费时费力,不如传统教学效率高。
虽然现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都对教师的现代化教学提出了各种要求,教师也认识到其历史的必然性与抉择性,但实施起来还存在差距。(二)学生方面 通过对部分学生进行的抽样调查来看,学生对信息化教学反应强烈:
1、你对教师运用电脑上课的态度如何?
七年级 八年级 项目 数量 百分比 数量 百分比
喜欢 20 56% 7 25%
一般 13 36% 15 54%
不喜欢 1 3% 2 7% 问题:学生接受了多媒体的教学,认识到高效、生动直观再现教学环境。
2、你班电脑的利用效率如何?
七年级 八年级 项目 数量 百分比 数量 百分比
效率高 11 31% 3 11%
效率一般 不利用 没电脑 19 5 1 53% 14% 3% 6 3 16 21% 11% 57%(值得说明,我校八年级教学班没有设置多媒体。)问题:七年级教室的电脑的利用率学生满意度不高,说明教师应该加强电化教学,提升备课、上课的效率,适应现代教学发展的需要。
四、改造思想,转变方式成为必然趋势
转变学习方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标志。它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需要。
目前,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在我国启动。这次改革的特点很多,其中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1、转变学习方式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更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需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哪个国家率先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并且把它产业化,就能率先占领市场,形成新的生产力,使自己的国力得到提升。可见科学技术创新对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科学技术创新的基础是人才,是民族的创新素质,它取决于教育的发展和水平。社会的发展要求学校教育和课程及时地做出敏锐的反应,以满足社会进一步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但是,“应试教育”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养的提高,使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难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迫切需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现代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泛的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以至于令人感到各种新事物出现的实在太快,需要学习的新知识、需要了解的新信息实在太多。在学校学的知识再多,也无法赶上知识更新和增长的速度。未来的社会是学习型社会,如果我们的学校不注意转变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不能够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的。
2、要转变学习方式,首先要转变教师观念,进行角色转换。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以“三尺讲台为舞台,一支粉笔作教具”,机械的传授知识,教师着重于让学生听、记、背,学生则被动的接受知识,学习知识成为了很多学生的负担,学习让很多学生畏惧,学生主动学习欲望消失已尽。教师则尊从于“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对学生好奇、探究的激情基本未能顾及。从心理上,教师认为学生服从教师的教学思路,按教师教授的方法去学习、去领会理所当然。课堂上听从老师教会的是好学生,有异议的学生不给予引导或指导,对于如何激发全体学生探求、创新,如何面对全体学生培养科学素养在教学中基本未体现。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必然要求教师将教学的重心从“教”转到“学”,注重学生自己去思考、体会、讨论、探究、下结论。增强学习的研讨性、互动性。而教师则是要注重“行为课程”和“经验课程”研究,注意将积累的教学经验融于新的教学方法中,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因此,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由过去的“权威”、“领导者”转变为学生自主的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从而使学生成为教学共同体的平等成员。教师还应打破传统教学中“教书匠”局面,使自己的教学角色逐渐地进行以下的转变:教书匠教师→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
3、应该提倡什么样的学习方式
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要注意改革教学方法,改变课程教学中“没有学生”的现象,变注重学习结果为注重学习过程,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学生的接受式学习为探究式学习,广泛地应用探究教学、问题解决、情景教学、合作教学、开放教学、实践教学等行之有效的模式,并且积极探索转变学习方式的新途径。改变学习方式,重视和强调学生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学习,是这次课程教材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也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是这次课程教材改革区别于以前历次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为此,要加强研究性学习活动,用它来改造传统的历史教学;要在用好传统教学手段的同时,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促进课程结构模式的革新。
提倡小课题学习
学习是一种建构的过程,学习者的知识应该是他们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自行建构的,而不是灌输的。学习者只有真正掌握所学内容之后才能形成可靠的知识结构,也只有可靠的知识结构才识追加新知识单元的基础。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且要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因而,只有在真实的情景中才能使学习更为有效。学生进行小课题学习的特点:首先、要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具备进行探索的余地和思考的空间。第二、学生进行小课题的学习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经历一个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会一些探索的方法。第三、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第四、对小课题的评估主要不是看结果,而是注重过程。第五、小课题的呈现主要通过学生对实物和具体模型的操作,其内容结合身边的事物。第六、小课题的学习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有趣的。这种学习的形式使学生在实际生活经验的情景中,感知和体验研究对象的现实意义,初步了解一些规律,学会利用知识与技能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如小课题可以是“原始人的一天”、“商鞅变法的失败与成功”等。小课题学习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适时适地的采用。它能够使学生亲历科学过程,获得解决问题和探究的体验;养成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品德,养成自主探究、求真、创新的意识和习惯;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和发展创新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信息搜集加工和应用等能力;学会沟通和合作,养成社会责任感;获得跟课题有关的知识,促进知识的应用等。总之,由于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因而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最大可能地得到发展。
2、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的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所有的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大量的观察和研究充分证明:只有在如下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才会是真正有效的学习:感觉到别人在关心他们;对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很好奇;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任务完成后得到适当的反馈;看到了成功的机会;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
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的要素: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探究学习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探究学习的三个目标: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能力发展;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换句话说,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单
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因此广大教师应该积极的关心和参与课程改革,积极实践,转变学习方式。
五、加强培训与指导是当务之急
我校现在的专任教师能够完成了计算机一级培训其合格率为100%,二级培训合格率为95.5%,有15人参加intel培训,有20人参加教育技术培训,但是,存在的问题是:虽然经历过培训但有部分教师其通过的渠道不真实,自己不完全具备其培训应具有的学识和能力,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取得学历证书和晋级,没有从教学角度出发,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其次: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长时间脱离和应用电脑教学,其操作水平需进一步提高。第三,培训的教学理念和思想与现有的教学不能结合与应用,造成逆反心理。第四、个人因素,由于大部分老教师已经完成了晋级任务,思想反而转为消极,其教学进取心不强,不愿参与学校的种教学活动,有遇难而退的现象。
为彻底转变此种不正之风,改变教师现状,加强校本培训工作就成为我校当前重要的工作。
因此,教研处依托学校现有的局域网和配合区教研室的信息化培训,加大了培训与检查工作的力度,以区教研室建立和形成教育博客促进公开教育信息、形成我区、校、师生间的教研氛围为契机,加强教师的备课、教研以及个人教育博客的建设,促进教学活动质量的进一步的发展。
第五篇:新教育背景下的班主任工作创新
新教育背景下的班主任工作创新
在新课程改革中,班主任除了完成学科教师角色转变外,还应积极适应新课改下的班级管理要求,通过不断学习新理论、新观念,紧紧把握教育方向,面向全体学生,构建符合素质教育和时代发展要求的班级管理体系,促进每个学生的优质发展。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班主任的作用和地位是毋庸置疑的。班级事务琐碎繁多,班主任是不可替代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现代教育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班主任也理所当然地被赋予了许多新的角色。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塑造者。为师先做人,育人先正己。每一位班主任首先必须具有较高的精神境界,以敬业爱岗为宗旨,要有献身教育事业的崇高理想,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有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甘为人梯、乐为人梯、善为人梯的精神。班主任要有松树的风格,蜜蜂的精神,蜡烛的品格,用自己崇高的道德风范和敬业精神教育引导学生。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实践知识丰富多彩,知识更新换代也层出不穷。拘泥于掌握一门专业,教好一门课,已不能满足班主任职业的要求。在新世纪,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更要求班主任必须一专多能,多才多艺,不仅能传道、授业、解惑,更会启迪、开发、创新。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教育理论,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原则指导班主任工作,并树立终身教育的观点。在教育能力上,从单
一型向多面型、全能型发展。一专多能,德才兼备,适应教育工作竞争发展形势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教育工作质量。
教育工作要遵循“德育为首,教学为主,素质为本,全面发展”的原则,打破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四平八稳、封闭落后的教育模式,向开放型、高新型、创造型特色迈进。立足提高全民族的素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只有树立起全新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才能培养出适应21世纪竞争形势的创新人才。班主任要具有这些观念:第一、把教育学生做人放在首要位置;第二、相信所有的学生都是能够教育好的;第三、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第四、承认学生是有差别的。
新时代、新教育,更要求班主任以及每位老师有新的观念和行动去更好的教育学生,从而真正地成就每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