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江省宁波市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训练(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孟子说:“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两者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
A.主张民贵君轻B.维护统治秩序
C.强调层层分封D.体现以德治民
2.(2011年3月德州市一模12题)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论孔子》中写道:“没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对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在伏尔泰和一大批思想家的推动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写入《法兰西共和国宪法》。这从本质上说明()
A.法国启蒙思想家和孔子思想一脉相承
B.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根本性影响
C.法国大革命时期中法之间文化交流频繁
D.启蒙思想家借用孔子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3.(2011年12月北京昌平区月考14题)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中,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潮流并为秦始皇治国所用的指导思想是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
4.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系是
A.对传统儒家思想批判否定B.与传统儒家思想一脉相承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对传统儒家思想补充完善
5.“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墨翟B.孟轲C.荀况D.韩非
6.朱熹同王阳明的主张相同之处有
①主张理在气先②都强调意识第一、物质第二
③要求克服私欲,维护统治秩序④心外无理
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7.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孔子B.程颢C.朱熹D.王阳明
8.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也„„”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里所说的“子”指的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
9.(2011年3月长春市调研25题)“孔子象征着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在中国,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去问市民,那么,他得到的回答可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下列表述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有教无类④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0.(2012年3月威海市一模)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卜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产生的影响有
①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 ②使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主流思想
③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④“学在民间”取代了“学在官府”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1.(2011年4月茂名市二模14题)儒家思想能够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与它自身的不断改造和发展有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
①孔子提出“仁”的思想②荀子主张礼法并施
③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④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2.(2011年11月蚌埠市期中15题)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某一位哲学家的学说,取名“知行”。43岁时,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使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名为陶行知。据此判断,陶行知推崇的哲学家是
A.程颐B.朱熹C.陆九渊D.王阳明
13.(2011年1月南通市一模4题)“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与这—佛家偈语提倡的修炼方式类同的是()
A.无为寡欲B.格物致知C.内心反省D.经世致用
14.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墨翟B.孟轲C.荀况D.韩非
15.《论语》日:“学而优则仕”。宋真宗在《劝学诗》中说:“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反映出封建教育的本质目的是
A.提高臣民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
B.传承儒家学说等传统文化
C.鼓励臣民通过学习实现人生理想
D.为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
二、非选择题
16.(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者(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材料三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请回答:
(1)陈亮的观点是否正确?说明了什么?(3分)
(2)简要评价材料
二、材料三中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8分)
(3)有一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在建立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4分)
17.儒学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新儒家”、“儒学复兴”、“孔子学院”等现当代文化现象的出现,又反映了儒学的因时之变与应世之用。请简述先秦、西汉、南宋儒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并说明中国古代历史上儒学地位的变化。(1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君权神授”认为皇帝的权力是神给的,具有天然的合理性,皇帝代表神在人间行使权力,管理人民。这实际上是一种愚民政策,维护统治秩序的政策。大一统指的是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空前的统一,也是一种维护统治秩序的政策。
2.D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启蒙思想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而孔子思想是封建思想,二者有根本区别,另外18世纪的中国已闭关自守,中法不存在频繁的文化交流,排除ABC即可。
3.C4.C
解析: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人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批判传统儒家思想的同时,三大思想家与传统儒家学派之间具有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5.D
解析:材料中体现了作者对法治的重视,在中国古代,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其强调了依法治国的思想。
6.B
解析:①是客观唯心主义,是朱熹的观点,故排除;④是王阳明的主观唯心主义主张,故也应排除;两者思想的本质都是唯心主义,所以②是共性,两者都为统治阶级服务,所以③是共性;因此正确选项是B。
7.D
解析:本题最好使用排除法,孔子倡导儒学,朱程倡导理学,而王阳明提倡的是心学,强调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故选D符合题意。
8.A
解析:
从“仁”“礼”等字眼中,可以判断这是儒家的思想主张。因此。排除了C、D项。从“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中,可以看到“子”在分析“仁”与“礼”之间的关系,并把建立“仁”的社会作为理想。这就是孔子与孟子的区别了。颜渊是孔子学生,更能够由此判断这是孔子的言论。
9.A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主流思想。①体现了孔子“仁”“德”思想;②认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能强加于其他人,体现了孔子处事原则;③体现了孔子教育的教育思想,认为教育没有差别;④体现了孔子提倡维护等级的思想,属于糟粕。
10.A11.D
解析:题干要求“儒家思想能够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而①②属于儒家思想的初创,故故排除;③④都说明了儒家思想与时代同发展,吸收了其它学说的优点。
12.D13.C
解析:佛家偈语大意是严格要求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联系各选项,C项宋明时期的心学主张“内心反省”,即人天生具有良知,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这就强调了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本题选C项。
14.D
解析:材料中体现了作者对法治的重视,在中国古代,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其强调了依法治国的思想。
15.D
解析:理解好“学而优则仕”的含义即可。
二、非选择题
16.(1)是正确的。(1分)说明了农工商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关系。(2分)
(2)黄宗羲:工商皆本。黄宗羲的观点有利于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4分)
雍正帝:重农抑商。雍正帝的观点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是落后的,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的。(4分)
(3)在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的同时,还应大力发展工商业;(2分)
只有坚持国民经济各部门综合平衡按比例协调发展,才是国家的富强之本。(2分)
17.①先秦儒学的代表人物为孔子(孔丘)。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还主张“礼”(贵贱有“序”)。
②先秦儒学的代表人物还有孟子(孟轲)。他发展了孔子学说,主张仁政。
③西汉儒学的代表人物为董仲舒。他对儒学加以发挥,他倡导的儒学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④南宋儒学的代表人物为朱熹。他以儒学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学——理学,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⑤先秦儒学只是众多思想流派(答“百家争鸣”亦可)中的重要一家,从西汉武帝时开始儒学居于统治地位,明清两代新儒学(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第二篇: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材解析及训练
|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百家争鸣
●劝学:标准要求
目标 目标分解
知识能力目标
孔子在思想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成就。孟子、荀子的主要思想主张。
道家、墨家和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过程方法目标 通过史料来分析儒家思想的形成原因,总结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探究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情感态度目标 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为祖国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而自豪;体会先秦诸子以人为本的精神境界。
●合作:学习要点提炼 我思我在——合作从沟通、探究、发现开始
1.孔子
(1)思想: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仁和礼的学说,主张人人在道德自觉的基础之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社会。他注重政治和人事,对鬼神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2)教育: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注重人的全面发展。(3)文化:编写六经。注意思考下列问题:
孔子为什么要提出“仁”的学说?孔子生活在春秋后期,社会动荡,各种矛盾尖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紧张,因此孔子试图用“仁”来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挽救社会危机。
孔子“仁”这一思想的内涵怎样?在《论语》中有58章提到了仁,而“仁”字出现共105次。教材中提到的“仁者,爱人”,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首先要相爱。“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自己所不希望的,不能施加给别人。
孔子“仁”的学说有何现实意义?孔子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对于今天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仍有现实意义。我们今天要建立和谐社会,儒家“仁”的学说也有借鉴意义。2.孟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把孔子的“仁”用于政治上,发展为仁政。“民贵君轻”是“仁政”的中心。“民贵君轻”体现了孟子的“重民”思想,指出人民的拥护和民心向背对于国家的存亡,对于君主的统治具有重要意义。孟子在从桀、纣残暴统治的历史教训中,总结了如何得民心的方法,那就是帮助人民实现自己的欲望要求,不要做违背人民意愿的事。他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去对待人民,保护人民,这样就可以争得民心,从而取得天下。孟子“仁政”的具体措施就是主张给农民一些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3.荀子的思想
(1)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2)在天人关系上,他既强调“天行有常”,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3)对儒家的礼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孔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提出“仁”与礼的学说
B.注重政治和人事
C.开创私人讲学之风
D.敬重鬼神而近之
2.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 A.开创私人讲学之风
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D.“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 ※3.“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的思想基础 4.诸子百家的思想后来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是
A.法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
※5.孟子发挥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提出
A.百姓“足食”、国家“足兵”,取得“民信”
B.“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6.孟子“仁政”思想的实质是
A.改变社会制度的途径
B.建立封建统治的基础
C.维护劳动人民利益
D.加强对人民统治的一种手段 7.关于荀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他的学说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内容
B.他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C.他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D.他的学说蕴含了朴素辩证法思想
二、材料解析题 8.阅读下列材料
孔子办学,不问出身贵贱,先后培养的学生有3000人。他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意识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多请教父兄以后再去做。„„学生樊迟向他请教怎样耕田种草,他认为学习那些知识没有出息。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思想和行动?结合其在教育上的贡献对孔子作一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说说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不足体现在哪里?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论语》 材料二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于礼,有耻皆格。
——《论语》
材料三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其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其民矣。
——《孟子》 回答:
(1)分别归纳三则材料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其共同之处。
(2)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评价上述观点。
三、问答题
10.简述孔子“仁”的学说,孟子对孔子“仁”的学说作了哪些发展?“仁”的学说对于今天有何借鉴意义?
答案详说
一、单项选择题
1.D 2.A 3B 4.B 5.C 6.D 7.D
二、材料解析题
8.(1)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打破官府垄断教育的现状。注重“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2)因其认为学习耕田种菜没有出息,反映了其鄙视农业生产,歧视体力劳动的思想,这是不正确的。
9.(1)材料一:爱人并推已及人;材料二:以德治民;材料三:得民心者得天下。共同之处:主张建立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2)评价:上述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值得弘扬;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法实现。(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三、问答题
10.(1)孔子“仁”的学说:他认为“仁”就是“爱人”,就是“克已复礼”、“已所不欲,勿施于人”。(2)孟子的发展:提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认为“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主张“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提出“民贵君轻”。(3)借鉴意义:孔、孟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儒学的兴起
目标 目标分解
知识能力目标
汉武帝数次“举贤良对策”的目的和影响;董仲舒新儒学体系的特色和内容;“五经”,太学,地方教育系统。过程方法目标 探究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过程与封建统治之间的关系以及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情感态度目标 认识到“仁政”思想对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有积极作用;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重视教育对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合作:学习要点提炼 我思我在——合作从沟通、探究、发现开始
1.董仲舒的思想主张:①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②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③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④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3.汉武帝尊儒的措施:①思想方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②政治方面: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扩大了官员的队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巩固了封建统治基础,成为汉武帝文治武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给后世封建王朝在用人方式方法上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迪。③教育方面: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这是封建国家利用政权的力量兴办教育、提倡儒学。汉武帝的这两点措施,为儒家思想上升到独尊的地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延续了两千年之久。
4.西汉的儒学教育状况:①教育为儒家所垄断。汉武帝规定儒家经典为必读教科书,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②儒学地位大大提高。在长安兴办太学。太学是官办的最高学府。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使得非贵族家庭子弟也可以凭太学资格入仕。至此,儒学的地位大大提高,与之对应的是,春秋战国以来的风云一时的诸子百家学说渐渐沉寂无闻。③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汉武帝下令全国郡县设置学校,这一措施真正使得儒学在民间光大,处于独尊地位。汉武帝还鼓励学者从事私家的儒学教育,为弘扬儒学打下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5.独尊儒术的结果: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但是,儒学地位上升的同时,汉王朝也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这对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是有积极意义的。(西汉后期,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延续两千年之久。)
●探究:提高与超越 谁能极之——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一、单项选择题
1.儒家学派遭到政府的沉重打击是在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西汉
2.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是
A.孟子
B.荀子
C.董仲舒
D.朱熹
3.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主要是为了
A.强调“君权神授”
B.宣扬“天人合一”
C.实现“大一统”
D.缓和社会矛盾
4.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
5.儒家思想由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发展为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根本原因是因为它
A.主张“民贵君轻”和仁政
B.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C.吸收了其它各家思想
D.适应君主专制的时代需要 6.汉武帝推动儒学教育所采取的措施有
①罢黜百家 ②表彰六经 ③兴办太学 ④天下郡国皆设学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我国封建社会国家最高学府—太学最早设立于
A.汉高祖时期
B.汉文帝时期
C.汉景帝时期
D.汉武帝时期 8.汉武帝时期太学的兴办
①是儒家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②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 ③打破了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 ④教育逐渐为儒家所垄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西汉中期,有一位书生欲长安投考太学,他作考试准备时所必学的内容不包括
A.《诗经》
B.《春秋》
C.《韩非子》
D.《礼记》
二、材料解析题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丞相李斯曰:“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痒序〈教学的地方〉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同义〉,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汉书•董仲舒传》 回答
①据材料一,归纳李斯言论的要点(不得摘抄材料原文)。②据材料二,归纳董仲舒言论的要点(不得摘抄材料原文)。③概括指出这两种言论的共同处和不同处。
11.阅读下列材料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引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回答:分析儒家思想对于封建统治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以来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
三、问答题
12.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思想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态度(或政策措施)?造成了怎样的不同结果。
13.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天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摘自《汉书•董仲舒传》)就上引言论,指出其思想核心,说明其社会根源,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答案详说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C 4.D 5.D 6.D 7.D 8.D 9.C
二、材料解析题
10.①私学兴盛,诸子百家评议国政,造谣惑众,不利于中央集权加强;建议实行“焚书”政策,控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主义。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儒学教育,注重思想教化,以礼治民。③相同点:为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需要,加强思想控制。〈如能答出如下内容:都主张以一种服务于君主专制统治的思想来取代思想自由的局面;用政治权力干预和控制思想和学术的自由发展,则可以加分。〉不同点:前者强调以法家思想排斥其它各家,后者强调以儒家思想来取代百家争鸣;前者主张用残暴手段来实现文化专制主义,后者强调教化和灌输;前者主张以法治国,后者主张以德治国。
11.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构成了官僚集团的行为规范;使封建政府关注百姓生计;缓和阶级矛盾,有利于国计民生。地位:自汉武帝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三、问答题
12.秦始皇采取“焚书坑儒”的政策,儒家学派遭到沉重打击。西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办太学,在地方各郡设立学校,用儒家经书教育青年子弟。从此,儒学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13.思想核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社会根源:西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但仍面临着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的问题,以适应统一国家的形势。董仲舒适应这种需要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改造,提倡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的新儒学,并建议汉武帝把它定为“独尊”的地位。历史作用:①董仲舒的思想主张被汉武帝采纳,设立太学宏扬儒家思想和培养官吏,以实行思想统一来巩固政治统一和中央集权,这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要求,具有积极作用。②借助国家政权的力量来实现思想统一,必然起到束缚人们思想的消极作用。③此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宋明理学
●劝学:标准要求 执子之手——名师伴你同行 目标 目标分解
知识能力目标 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影响。王阳明心学的内容和影响。
过程方法目标 借助史料来探究宋明理学的历史价值和社会影响 认识到宋明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
情感态度目标 体会到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合作:学习要点提炼 我思我在——合作从沟通、探究、发现开始
1.“理学”一词,早在宋代就被用来概括当时的儒学。朱熹和二程都说过“理”。程颢曾说过:“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理”因此成为二程哲学的核心,宋明理学也就从此得名。二程兄弟所谓的“理”,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它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这就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表达了出来,中国上古哲学中“天”所具有的本体地位,现在开始用“理”来代替了,这是二程对中国哲学的一大贡献。
2.程颢与其弟程颐同为宋代理学的主要奠基者,世称“二程”。二程建立了以“天理”为核心的唯心主义理学体系,他们在学术上所提出的最重要的命题是“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他们认为阳阴二气和五行只是“理”或“天理”创生万物的材料。从二程开始,“理”或“天理”被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使用,亦即被作为世界的本体。而且人类社会的等级制度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道德规范,也都是“天理”在人间社会的具体表现形态。程颢、程颐所创建的“天理”学说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并受到了后世历代封建王朝的尊崇,以致逐步演变成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后期近千年的占有统治地位的思想。
3.朱熹是历代儒者中地位及实际影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的一位思想家。其思想学说从元代开始成为中国的官方哲学。朱熹的哲学思想课文中介绍了两个方面:①理气论:朱熹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理”和“气”两方面构成的,气是构成一切事物的材料,理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现实世界中,理、气不能分离,但从本原上说,理先于气而存在,这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②心性论:其基本观点是:“心有体用”、“心统性情”,并且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说明朱熹心性论的基本特征。朱熹的“心统性情”理论,认为性是心之体,情是心之用,心是包括体用的总体。朱熹又提出了“道心”、“人心”的范畴,认为道心即“天理”,恶的人心就是“人欲”。4.王阳明的“心”学:(1)王阳明把“理学”发展为“心学”。明初,为了强化思想统治,朱元璋和明成祖大力提倡程朱理学。从此,程朱理学成为官方统治思想。明中叶,明朝的封建统治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王阳明认为程朱理学崇尚空谈,不务实际,遂创立心学,以克服人们心中的“私欲”,挽救封建社会的政治危机。心学蔚然形成一代学术思潮。(2)王阳明“心学”的主要思想内容。“心即理”。王阳明认为“至善是心之本体”,“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 王阳明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善”;“心”是第一性的,“物”是第二性的;“理”是封建道德,存在于心,是人头脑中固有的,他这样说是强调社会上的伦理规范之基础在于人心之至善。主张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探究:提高与超越 谁能极之——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一、单项选择题
1.程颢、程颐认为天理的核心是
A.礼
B.仁
C.乐
D.气 2.朱熹“理气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理气浑然一体
②理先气后
③万物之理终归“太极” ④气先理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3.在理学的修养论和社会政治理论方面,朱熹认为
①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②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
③万物之理终归“太极” ④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儒家的经典“四书”是指
A.《诗经》《礼记》《论语》《大学》 B.《春秋》《易经》《孟子》《中庸》
C.《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D.《诗经》《中庸》《周书》《大学》 5.心学的开创者是
A.朱熹
B.陆九渊
C
.王阳明
D.张载
6.提出“致良知”学说的是
A.程颢
B.程颐
C.朱熹
D.王阳明 7.王阳明的“心”学更多的吸收了
A.道家“清静无为”思想
B.佛教禅宗“心外无佛”思想
C.朱熹“理先气后”思想
D.二程“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的思想
二、材料解析题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得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 材料二
人伦者,天理也。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二程遗书》
材料三 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王阳明《答顾东桥书》 回答:
(1)材料一、二在思想上有何相同点?(2)材料三与材料一、二又有何不同?
(3)程朱理学有没有积极意义?谈谈你的看法。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又问:“人或有居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二程遗书》 材料二 清人戴震说:“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回答: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看法。
三、问答题
10.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王阳明的心学对儒学有什么新的发展?
答案详说
一、单项选择题
1.D 2.A 3.D 4.C 5.B 6.D 7.B
二、材料解析题
8.(1)理为万物的本原和人类社会的最高准则,先理后物,封建制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伦理纲常,也是天理的表现,不可违背。(2)认为人“心”为宇宙的本体(程朱理学以“道”或“理”为宇宙的本体),这一体系强调自心,主张修身养性,返身而诚。(3)有,如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等。
9.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理学家们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这样理学家对妇女贞节的极端强调由此而发。这张观点导致在封建“礼教”的枷锁下,寡妇再嫁受到宗伦理道德的谴责,妇女受害之烈,犹其惨绝。
三、问答题
10.(1)二程的思想:他们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围“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是仁。(2)朱熹的思想:①理气论,宇宙万物都是由“理”和“气”两方面构成的,理先于气而存在。②修养论,强调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仁者境界与佛老境界的最大不同,就是在于强调获得精神的自足和自由的同时,还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③社会政治理论,认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2)王阳明:①思想主张:心即理,认为人心便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心外无物”,是一种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致良知,认为“良知”是人固有的善性,主张“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发挥了儒家“仁”的思想。②其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将一切合法性与合理性的根源从外在的天理转化为内在的良知,以后者所代表的道德主体性取代前者的权威。由程朱理学的客观唯心主义转变为阳明心学的主观唯心主义。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劝学:标准要求 执子之手——名师伴你同行 目标 目标分解
知识能力目标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进步的思想主张。
过程方法目标 分析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进步思想形成的原因并对其主张进行正确评价。
情感态度目标 学习明清进步思想家们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合作:学习要点提炼 我思我在——合作从沟通、探究、发现开始 1.知识线索表解
2.对三大思想家的比较评价
(1)共同的生活背景: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来隐居著书立说。(2)代表作:黄宗羲《明夷待访录》,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读通鉴论》。(3)进步思想主张: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②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强调经世致用。③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4)评价:他们继承了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探究:提高与超越 谁能极之——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一、单项选择题
1.李贽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批判,以下对其主张的评述,正确的是
A.强调工商皆本
B.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
C.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D.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
2.导致明清时期产生带有民主色彩思想的原因,除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之外。还在于 A.抗清斗争高涨
B.社会相对安定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阶级矛盾相对缓和 3.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共同点不包括
A.都参加过抗清斗争
B.反对君主专制独裁
C.主张“人民为主”
D.强调工商皆本
4.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是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5.进步思想家顾炎武
①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 ②写成《天下郡国利病书》 ③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④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黄宗羲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提出
A.“天下为主,君为客”
B.“博学于文,行已有耻”
C.“工、商皆民生之本”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7.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A.反对君主专制集权
B.反对封建私有制
C.要求建立平等的社会
D.反对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
二、材料解析题
8.阅读下列材料
壮岁为官,晚年削发,近又刻《藏书》《焚书》《卓吾大德》等书,流行海内,惑乱人心。以吕不韦、李园为智谋,以李斯为才力,以冯道为吏隐,以卓文君为善择佳偶,以司马光论桑弘羊欺武帝为可笑,以秦始皇为千古一帝,以孔子之是非为不足据。狂诞悖戾,未易枚举,大都刺谬不经,不可不毁者也。尤可恨者,寄居麻城,肆行不简,与无良辈游于庵院,挟妓女白昼同浴,勾引士人妻女入庵讲法,至有携衾枕而宿庵观者,一境如狂。又作《观音问》一书,所谓观音者,皆士人妻女也。而后生小子,喜其猖狂放肆,相率煽惑,至于明劫人财,强搂人妇,同于禽兽而不之恤。迩来缙绅士大夫,亦有诵咒念佛,奉僧膜拜,手持数珠,以为律戒,室悬妙像,以为皈依,不知遵孔子家法,而溺意于禅教沙门者,往往出矣。
——礼科给事中张问达弹劾李贽上疏 回答:
(1)据上述材料概括李贽有哪些“离经叛道”的观点?(2)从这篇奏章中你能看出官府是怎样罗织李贽罪名的吗?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君工。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
引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公天下之权,以各治其事。寓封建(允许官吏世袭)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之。寓法立而刑清。天下之宗子,各治其族,以辅人君之治。
引自顾炎武《日知录》
结合材料和所学过的知识,评述黄宗羲和顾炎武的君权思想。
要求:内容包括产生的原因,主张及评价,答案成文,限200字以内。10.阅读下列材料
下面是从《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录下的几段:
●成于康熙二年的《明夷待访录》,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及其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政治弊端,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卓越见解„„
●自二十七岁起,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遍览历代史乘,郡县志书,以及文集、奏章之类,辑录其中有关农田、水利、矿产、交通等记录,兼以地理沿革的材料,开始撰写《天下郡国利病书》„„
●他公开以“异端”自居,毕生反对礼教、抨击道学为己任。„„反对“成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提出天理、人欲没有区别的见解„„
●反对豪强兼并土地,提出“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的主张。„„晚年所撰《读通鉴论》《宋论》,荟萃平生治史心得,为探讨其史学思想的重要依据。
请说说上述资料,都是叙述哪一位思想家的?并说说你的看法。
三、问答题
11.概括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诸人的思想特色及具体主张,并结合史实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12.从孔子创立儒家学说到今天,儒家学说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儒家学说在战国和秦汉时期的不同社会地位。
(2)简述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的表现和原因?
(3)儒家文化在现代重新受到重视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详说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D 4.B 5.C 6.A 7.A
二、材料解析题
8.(1)赞颂历史上非儒家的学者代表人物;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破除对孔子的迷信,否定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2)行为不简,伤风败俗,道德败坏(如与无良辈游于庵院,挟妓女白昼同浴,勾引士人妻女入庵讲法);教唆青年犯法(如明劫人财,强搂人妇)和缙绅皈依佛门,不遵守孔子家法。
9.原因:明清之际,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制度渐趋衰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主张:国君是天下最大的祸害;把君主的权力分散给百官,以削减君主权利;不能以国君的是非标准来评判问题,而应由学校控制,郡县官吏世袭,扩大地方权力;加强宗法制度。
评价:这些思想都反映了当时社会进步的愿望和要求,这些具有民主色彩的思想,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深刻影响。但是这些思想不能突破封建制度的束缚,例如宗法制度等。10.四则材料分别叙述了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李贽、王夫之。四位思想家能够顺应时代要求,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抨击封建礼教,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他们所倡导的“求真”、“求实”学风也震动了当时中国的学术界和思想界,一些主张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三、问答题
11.特色:封建社会末期产生的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是早期的启蒙思想。主张: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②文化上:主张学以致用,反对空发议论、不切实际的学风。③思想上:重视实践对人的认识的作用。原因:①政治上:封建末世的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阻碍了社会发展与进步。②经济上:在商品经济发展基础上,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市民阶层产生。③文化上:八股取士所形成的不务实际的学风,阻碍了文化的发展。④思想上:宋明理学的畸形发展,封建伦理道德教育、文字狱的盛行,停滞了思想的进步。
12.(1)战国时的儒家是诸子百家中的一个流派,并没受到格外的重视。秦朝时“焚书坑儒”,儒家学说被压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获得独尊地位。(2)表现:民主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指责儒家经典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标准。原因:①明清处于封建社会衰落时期,儒家思想走向极端,封建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②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要求个性解放、反封建的民主思想。(3)原因:①儒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人类文明宝贵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发扬、改造儒家文化能够促进个人道德修养、社会稳定、甚至国际和平,能够推动人类社会和谐、持续发展 单元综合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先秦思想家不属于儒家学派的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2.以下不是由孔子编订、写作的典籍有
A.《论语》
B.《诗经》
C.《尚书》
D.《春秋》 3.孔子周游列国,宣扬“仁政”的主张,其“仁政”思想的实质是 A.改变社会制度的途径
B.建立封建统治的基础
C.维护劳动人民利益
D.加强对人民统治的一种手段 4.提出“天有常道,地有常数”,“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家是 A.孟子
B.荀子
C.庄子
D.韩非子 5.老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精华部分是
A.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B.小国寡民的理想
C.唯物主义思想
D.朴素辩证法思想 6.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 7.董仲舒文化体制改革的核心是
A.确立儒学独尊地位
B.创办太学
C.推行教化,养士求贤
D.创办天下郡国学校 8.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是
A.陆九渊
B.程颢
C.程颐
D.朱熹 9.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指的是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10.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农工商皆本”,根据他们所处历史时代,两者的主张
A.都反映了自然经济的需要
B.巩固中央集权的需要
C.都有利于当时的经济发展
D.都反映当时统治阶级的经济思想 11.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的进步思想家是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12.主张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不断变化是万物发展规律的是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二、材料解析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已复(合)礼(规范)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引自《论语颜渊》和《论语季氏》
材料二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引自《论语》
材料三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不起。
引自《韩非子》
材料四 “在中国的王道,看上去虽然好象是和霸道相对立的东西,其实却是兄弟。
引自鲁迅《关于中国的二三事》 回答:①材料一中孔子所谓“礼”的实质是什么?
②据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孔子所处的时代,指出孔子的政治倾向。
③概括材料二、三在目的上的相同点和在方式途径上的不同点。
④材料四说明了什么?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有其时,地有其利,人有其治(利用)„„天地官(管)而万物役(服务),„„制天命而用之。
摘自《荀子》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从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摘自《春秋繁露》
材料三 天道,自然也,无为;如谴告人,是有为,非自然也。
摘自《论衡》
材料四 天之能,人固不能;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也。„„天与人交相胜,还相应。
摘自《天论》 回答:
①上述材料所共同反映的中心论题是什么?四个材料中“天”的含义是否一致?如何正确解释?
②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三的论点,试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论。③材料一与材料四的观点有何异同?如何评价?阐述你的观点。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路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 材料二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三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朱熹对儒家思想的态度并分析其本质目的。
(3)据材料三指出李贽对儒家思想的态度与朱熹有何不同?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三、问答题
16.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逐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关于儒家思想对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影响,史学界有两种不同看法:(一)积极作用是主要的,但也有消极作用;(二)消极作用是主要的,但也有积极作用。你同意上述哪一种看法?请结合儒家思想观点加似阐述。
17.王阳明说:“朱子所谓格物云者,在即物而穷其理也。即物穷理,是就事事物物上求所谓定理者也。”又说:“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根据材料结合史实说明王阳明的心学与朱熹理学的异同。针对心学维护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明请时期,进步的思想家进行了哪些批判?反映了哪些问题?
答案详说
一、单项选择题
1.D 2.A 3.D 4.B 5.D 6.D 7.A 8.D 9.D 10.C 11.B 12.D
二、材料解析题
13.①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或适应和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的道德规范)。②维护奴隶制度。③相同:都为统治者提供治国的方案(或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不同:孔子重“德”,反对 苛政和任意刑杀;韩非重刑。强调用重刑镇压人民反抗。④鲁迅提示无论儒家思想还是法家思想都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镇压人民反抗的工具。两者在实质上是一致的。
14.①人与自然的关系。含义不一致。材料二中的“天”是指神。②材料二认为天有意志,天降灾乱。材料三则认为天没有意志,不会降灾祸惩罚人。材料二把“天”神化,目的是宣扬君权神授,皇权至上,宣扬大一统,其目的是让人民服从君主。材料三明确提出“天意”是人制造的,与自然现象无关。③两个材料都提出人类征服自然,利用自然的观点。但材料四还提出自然与人互相制约的关系,比材料一的观点更为全面。因为人类不仅要有战胜自然的勇气,更要遵循自然规律。
15.1)核心是“仁”。目的:调解与和谐人际关系,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奴隶制度。(2)态度“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本质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3)李贽反对坚持儒家思想,认为不应以儒家思想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时代特征:封建社会日趋落后。(4)儒家思想对缓和社会矛盾,建立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安定具有积极作用,但在封建专制统治下,儒家思想日益僵化保守,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三、问答题
16.(1)积极作用:①“大一统”思想,对巩固中央集权、维护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国家安定有积极作用。②它的“仁”、“仁政”学说,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有助于防止暴政,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③儒家的“仁义”、“孝”等观点、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道德伦理观,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④儒家的教育思想,如:“温故而知新”、“因材施教”等,对于我国古代和现代教育,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⑤儒家思想渗透到我国文学、艺术、社会科学等各个方面,对我国的文明进步、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消极作用;①“大一统”思想,巩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加强对人民的镇压。②儒家思想中“三纲五常”、“仁义道德’构成了我周封建社会宗法制度的理论基础,成为封建统治者束缚、奴役、压迫人民的沉重枷锁。③“独尊儒术”的观点,严重束缚着其他思想的传播,对我国科技文化的发展有消极影响。④它是我国小农经济的产物,具有保守色彩,不利于中华民族的积极进取,在现代精神文明建设中有一定消极作用。⑤儒家教育思想中轻视生产劳动,鼓欢“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带有浓厚的封建糟粕。
17.(1)异:朱熹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第一位的,“气”是第二位的;把“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是客观唯心主义。王阳明反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主张心即理、“心外无理”,主张“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是主观唯心主义。同:都属于唯心主义范畴,都主张克服“私欲”,都维护封建伦理道德,都是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思想武器。(2)李贽否定儒家经典与孔子的权威,反对以“孔子是非”作为是非的评判标准。黄宗羲激烈批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指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反对“人治”,主张“法治”。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政治,主张“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才能“天下治矣”。王夫之否定理学家“主静”的形而上学思想。(3)反映:理学走向极端,遭到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走向衰落;随着工商业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兴起,思想文化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第三篇: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整合教案新人教版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整合教案 新人教版
单元知识整合
(一)宏观体系构建
(二)专题知识总结
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地位及原因
(三)中外关联
中国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古希腊人文思想起源的异同
史学前沿 百家争鸣 学术界关于孔子思想体系核心的不同看法
究竟什么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目前学术界还存在几种不同的看法:(1)多数人认为,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2)认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礼,把孔子的学说概括为“礼学”。一般说来,凡是肯定孔子积极作用较多的,都主张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而对孔子否定较多的,则多强调礼是他思想体系的核心。
(3)仁和礼二者在孔子那里是一对范畴,仁和礼共同构成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4)认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中庸。认为孔子思想是一个复杂的整体,但被中庸所制驭着。
(5)认为孔子思想的模糊性与庞杂性,很难用单一的核心来概括。教材取第一种观点。2 学术界对董仲舒的不同评价
(1)观点1:董仲舒的一生是治经著述、改造儒学、实践儒学的一生。董仲舒的理论和实践活动,适应了时代的要求,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趋势,因而巩固和加强了以刘氏皇帝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促进了西汉王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西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巩固和发展,以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和发展,都具有不容忽视的重大意义。据此即可论定,董仲舒是汉代的第一大儒,封建社会理论大厦的设计师和建筑师,封建社会初期的有建树的思想家,同时,他还是汉代的第一教育家。以上这都是值得肯定的方面。不过,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也包含了神秘主义的、形而上学的东西,特别是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其维护封建专制和压抑人性的方面,始终是消极方面,特别是到封建社会后期,便日益走向了阻碍社会前进的反动方面。(王永祥《董仲舒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2)观点2:董仲舒的哲学思想比其前辈的哲学思想,在人类认识客观真理的问题上,不仅没有提供什么新的东西,而且还使人的认识更远地背离了客观真理。因此对董仲舒的哲学思想,基本上应持否定态度。董仲舒思想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发生重大影响,主要原因是他编造了一套“三纲五常”封建伦理规范,高度地集中地反映了整个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以致尽管各个封建王朝的哲学形态有所改变,但它们却都直接间接,或明或暗地为“三纲五常”的合理性、“永恒性”作论证。(于首奎《西汉哲学新探》,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3 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问题
(1)观点1:认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存在的。
①翦伯赞认为,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诸子百家的学说就被当作邪辟之说受到抑压,而儒家学说则被当作天经地义的真理提升到一尊的地位。
②《中国通史纲要》写道:“武帝即位不久,董仲舒提出了一个在理论上维护‘大一统’的任务,就是要求树立为封建专制政权服务的思想体系。武帝采纳了他的意见,推崇儒术,罢黜儒家以外的学派,只有通晓儒学的人才能做官。从此,儒家经典逐渐成为学者们的主要教材,儒家学说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③张传玺指出,西汉前期,“诸子百家的思想亦很活跃,这样的情况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即位,董仲舒就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汉武帝基本上采纳了这个建议。从此,儒家学说逐步成为西汉中后期的统治思想”。(翦伯赞、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2)观点2:认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不存在的。
郭志坤认为:汉武帝的“独尊儒术”采取了“综合的办法”“吸收了各种学派的思想,甚至包括对立派的思想中的有用的东西,收罗进‘儒术’这个思想体系之中,然后要人们去‘独尊’,同时,对于思想上的各派别,既不‘焚’,也不‘坑’,而是让其存在”。董仲舒“所鼓吹的儒术跟原始的儒家思想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很大的不同”“已经糅合了各家各派的主张,成了‘博采百家,自成一体’的思想体系,它兼顾了各方,顺乎时务,也就成为封建统治者得心应手的思想统治工具”。“董仲舒所提的‘罢黜百家’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了,但实际上‘百家’并没有罢黜。相反,汉武帝的指导思想是博采百家,运用各家各派学说的长处,加以综合利用”,即“汉武帝所独尊的儒术,实际上是一套以儒家思想为主,融合了道家、法家和阴阳家等各家各派思想的封建专制理论”。(郭志坤《评汉武帝的“独尊儒术”》,《光明日报》1980年6月10日)4 关于理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1)学术界的权威看法是侯外庐、邱汉生、张岂之等主编的《宋明理学史》中的观点。他们认为:“在封建社会后期,地主阶级势力的递嬗,庶族地主取代身份性地主的统治地位;
农民战争对财富平均的新要求;民族矛盾的尖锐;这些构成了宋明理学所产生的政治条件。经学笺注的没落;佛学与道教思想的渗透;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构成了宋明理学所产生的学术思想条件。宋明理学就是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这些历史条件下孕育、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统治思想。”
(2)还有学者认为,理学的产生与上述政治、学术思想无关或关系不大,主要原因应是北宋建国八十年后,在政治上,皇帝绝对集权或专制,对外屈膝苟安,兵变与农民起义频繁,上层统治者极度荒淫,“三冗”问题严重等;在思想上,大力宣扬文治,学术上主张儒、释、道合流,思想禁锢等。关于李贽思想是否反封建的学术争议 李贽思想是否反封建主要有两种意见。
(1)肯定说。侯外庐认为,李贽的思想具有封建叛逆者的鲜明性格,他在不少文章中对儒家的经典和道学进行了批判。李贽以人的物质生活作为道德观的基础,把传统的神秘的“道”从天上拉回到人世,从而打击了道家的正统地位。
(2)否定说。华山认为李贽是一个反道学的战士,但是“他反对的是假道学不是真道学,对于真道学他是竭力赞扬的,所以他反对道学不等于反封建”。陈曼平、张克认为,“李贽的政治思想不是别的,正是传统的儒家政治观”。
学科素养培优
——非选择题之评价、评述类设问
[例1] 奴隶贸易对英国和世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史论 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①,“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界的意义大②。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③。
——据帕特里克·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等
对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的观点加以评述。
[解题突破] 步骤一:整理设问,理清目标与途径。
步骤四:结合上述分析,调动所学知识,指出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的观点是片面的,应坚持全球史观,全面地分析问题。
[答案] 评述: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站在欧洲的立场上,过分强调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无视亚非拉等地区对世界发展做出的贡献,其观点具有片面性。
近代欧洲的制度创新、经济发展和思想进步对世界历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奴隶贸易等史实表明,欧洲的“中心”地位及其对世界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剥削和血腥掠夺基础之上的。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各地区、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联系和交流不断加强,共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例2] 民主改革与发展经济事关一个国家的命运。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 英国改革简表
——摘编自特里维廉《英格兰史》
根据材料归纳英国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英国的改革。[解题突破] 步骤一:整理设问,理清目标与途径。
步骤三:结合步骤二分析出的信息,归纳概括第一小问的答案。步骤四:结合第一小问的答案,联系答题模板,回答第二小问的评价。
[答案] 特点:民主改革与经济改革并举;为解决民生问题而立法;时间长,具有渐进性等。
评价:通过责任制内阁的建立、1832年议会改革、实行两党制等逐步完善代议制,使民众获得一定的政治权利;通过立法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缓和了社会矛盾;英国改革成为西方各国改革的样板,但与建立真正公平正义的社会还有一定的距离。
[例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明的发展与借鉴
阅读上表,从“文明的发展与借鉴”的某个侧面,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运用这4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解题突破] 步骤一:整理设问,理清目标与途径。
步骤三:根据确定的主题选出三个关键词,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例如,以“法治文明的发展与借鉴”为例,符合条件的关键词有美国1787年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任选一个。
步骤四:联系所学知识,根据要求对该主题进行阐释说明。
[答案] 以法治文明的发展与借鉴为例。
[解后反思] 评述类设问的观点多来自材料,大家的思考方向是:评述的客观对象是什么?评述者的主观认识是什么?这种认识是否科学?首先要根据材料提炼观点,回答“是什么”,常用的小技巧是:注意材料开头和结尾的语句,抓中心句。其次回答“为什么是这样?”即对提炼出的观点进行评述,既要指出得出这种观点的依据是什么,也要分析这种观点是否科学。常用的小技巧是: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等多方面论证材料观点是如何得出的,然后得出结论,指出对材料观点的总体看法,这是对评述的总结
和升华,不是简单的重复。
第四篇: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类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历史 2011届高考模拟试题分类汇编: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011·巢湖一检】26(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唐是《五经》时代,宋后是《四书》时代。《四书》是儒家重要的经典,其中的“仁爱”“忠恕”之道,“己欲立而主人,己欲迭而选人”,“己所不欲,匆施于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格言,不仅是中国人做人的根本,而且是奎人类文明中最光辉、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摘自百度百科·《四书》
请回答;
(1)《四书》是指哪四书?说出上图《四书章句集注》的作者及其主要成就和影响。(5分)料材二 18世纪初,《四书》已被奎部译成欧洲文字,以巴黎大学为中心形成了一股 来”,“这个制度防止了权力的世袭化,保证了知识阶层的合法对流。”“在这个地球上曾经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尊从孔子法规的时代。州‘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
——摘编自《中国大形势》
(2)概括材料中伏尔泰赞赏的中国文化内容。(3分)(3)有人认为伏尔泰的言论只是“借助孔子进行革命”,是对中国文化的“误读”。根据上述材
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6分)
【答案】 26.(14分)
(1)《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2分)作者:朱熹(1分)
成就和影响: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理学从此成为南宋以后长期的官方哲学;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至国外,甚至形成“朱子学”派。(2分)
(2)内容:君主专制;科举制;儒学伦理道德(3分)
(3)伏尔泰盛赞中国文化只是为了反对法国君主专制、宗教神学和提倡理性的需要;中国的封建制度和儒家思想促进了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文化繁荣;明清时期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成长,导致中国全面落后并与西方差距拉大。(6分)
【2011·宁波期末】1.有学者在评价中国某位先哲的思想时说“强调万物存在意义上的齐一
用心
爱心
专心性,而不排斥实在意义上的个别差异。”这一先哲思想当为
A.老子的“无为”思想 B.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 C.庄子的“齐物”思想 D.墨子的“尚同”思想 答案1.C 【2011·东城一模】10.河南少林寺钟楼前有一块石碑,碑上刻有“混元三教九流图赞”,赞语是:“佛教见性,道教保命,儒教明伦,……各有所施,一以贯之”。碑文反映出当时的文化趋势是()
A.儒、释、道三教的斗争
B.儒、释、道三教合一
C.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动摇
D.佛教在社会广泛流传 【答案】10.B 【2011·巢湖一检】3.“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步,丑妇之贱态。”下列思想家的主张中与此最相符合的是
A董仲舒 B李贽 C康有为 D.陈独秀 【答案】 3.B 【2011·丰台期末】2.提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一观点的思想家还主张
A.民贵君轻
B.无为而治
C.以法治国
D.兼爱非攻 【答案】 2.B
【2011·丰台期末】3.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百家杂陈。与孔子的“仁”相比,墨子的“兼爱”注重
A.恻隐之心,人的善良本性
B.倡导重义轻利
C.道德的重要
D.无等级名分差别
【答案】 3.D 【2011·丰台期末】9.两宋以后,程朱理学确立了在思想上的统治地位,主要是因为理学
A.易于被知识分子理解
B.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社会现实 C.有利于约束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D.摒弃佛、道的干扰,振兴了儒学
【答案】 9.C
【2011·东城一模】4. 西汉时,一大夫随汉武帝外出打猎,汉武帝得到一头小鹿,交给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互相哀鸣,大夫便放了小鹿。董仲舒断曰:“中感母恩,虽废君命,徙之可也”,对大夫减轻了处罚。董仲舒断案体现的思想是
()
A.君权神授
B.礼主刑辅
C.天人感应
D.兼相爱、交相利 【答案】 4.B
【2011·东城一模】7.李贽抨击理学家:“实多恶也,而专谈志仁无恶;实偏私所好也,而专谈泛爱博爱;实执定己见也,而专谈不可自是。”下列对李贽思想评价不正确的是 .()A.挑战正统思想
C.批判理学家虚伪
B.否定儒家思想 D.反对绝对权威
用心
爱心
专心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兴起的历史条件。举一例说明“士”的崛起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5分)
材料二 这些哲人受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法则。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受到理性的检验。虽然这对任何时期的任何社会来说,都是一个严峻考验,但是,对于已过了全盛时期、许多关节嘎嘎作响的法国旧制度,是尤其严峻的考验。因而,这些哲人使法国和整个欧洲的旧制度受到毁灭性的批判的猛击。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
——(美)斯塔夫里阿若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些哲人们思想的主要特征。“他们发展起一系列的革命原则”主要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原则在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材料三 他的思想中包括一整套西方的政治价值观,这是康有为与其他同时代维新派思想家全都具有的,所不同的是康氏用一种思想体系来阐明这些价值:这个体系不但把他们纳入对儒家总的解释之中,而且将它们和清末国内的重要思潮联系在一起。由于康有为以人们熟悉的传统形式提出问题,因而西方的政治价值观发挥的号召力比以往其他形式所发挥的要大得多。
——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3)根据材料三,分析康有为思想的主要来源。《剑桥中国晚清史》作者认为康有为思想主张的特点是什么?(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这些有识之士在社会转型时期起到的作用。(2分)
答案
用心
爱心
专心
想们先天不足,楚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孟德斯鸩、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二共和带3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回答:
(1)分别慨括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主要观点。(2分)
(2)根据材料三,结合法国历史分析法国启蒙思想家们极力推崇“中国文化”的目的有哪些?(4分)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被称为“中世纪末的产物”而欧洲启蒙思想则被称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4分)
答案
[2011·南昌一调]6.周敦颐是湖南道州濂溪人,后人称其为“濂溪先生”,是宋明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了“主静”的修养方法,强调“无欲”。这一修养方法的实质是()
A.发扬光大“无为而治”的思想
B.淡化儒家重现世事功的主张 C.努力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D.体现佛、道思想对儒学的冲击 答案 6.C
[2011·南昌一调]5.“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语出宋真宗赵恒)这首诗不能说明
()
用心
爱心
专心
C.朱熹、王夫之、顾炎武
D.王夫之、王守仁、顾炎武 答案 6.A
【2011·杭州一检】5.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实质上是()
A.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
B.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
C.前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复兴
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答案 5.A
【2011·石家庄一检】ll.l898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出版。他宣扬的进化论思想在当时风行全国。胡适说:(进化论的介绍和传播)“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延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这说明严复的《天演论》及其思想
A.刺激了国人的民族自强意识 B.确立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目标 C.推动了近代中国的科技发明 D.直接推动戊戌变法高潮的到来 答案 11.A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回答24—26题。
【2011·山东泰安期末】24.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嬗变。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无不体现出中国古人的审美设计倾向和思想内涵。折射出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C.专制皇权加强、“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答案 24.D
【2011·山东泰安期末】25.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
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答案 25.B
【2011·山东泰安期末】26.明清时期,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在反思和批判旧儒家思想的同时,又继承了传统儒家思想的一些精髓。下列能体现这种继承关系的是①以天下为己任 ②凡为帝王皆贼也 ③议会至上,实行众治 ④经世致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用心
爱心
专心答案 26.C
2011·寿光一抽】5.西汉时,一大夫随武帝外出打猎,武帝猎得一头小鹿,交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
互相哀鸣,引起大夫的恻隐之心,便放了小鹿。董仲舒断日:“中感母恩,虽废君命,徙之可也。”即大夫胸怀母爱之情,虽然有违君命,但也应减轻处罚。董仲舒的断案
体现的思想是
A.“兼爱” B.“以仁入法” C.“性善说” D.“致良知” 答案 5B.【2011·浙江五校联考】6.据史料记载,宋代女子吴妙静新婚之日,未婚夫在迎亲时溺水身亡,她遂出资在溺水处建造一座五孔石桥,并终身守节。吴妙静此举的思想根源最有可能来自于
A.董仲舒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 答案 6.B
【2011·豫南九校四联】3.“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以兔可分以为百也,由名分之未定也。夫卖兔者满市,而盗不敢取,由名分已定也。…… 故夫名分定,势治之道也;名分不定,势乱之道也。”请根据所节录文献内容判断,这段文字最有可能表达的是下列哪一派的观点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答案 3.D
【2011·浙江五校联考】6.据史料记载,宋代女子吴妙静新婚之日,未婚夫在迎亲时溺水身亡,她遂出资在溺水处建造一座五孔石桥,并终身守节。吴妙静此举的思想根源最有可能来自于
A.董仲舒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 答案 6.B
【2011·寿光一抽】5.西汉时,一大夫随武帝外出打猎,武帝猎得一头小鹿,交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
互相哀鸣,引起大夫的恻隐之心,便放了小鹿。董仲舒断日:“中感母恩,虽废君命,徙之可也。”即大夫胸怀母爱之情,虽然有违君命,但也应减轻处罚。董仲舒的断案
体现的思想是
A.“兼爱” B.“以仁入法” C.“性善说” D.“致良知” 答案 5B.【2011·潍坊质检】22.“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学者须要于此体认省察之。”提出这一主张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
A.董仲舒
B.程颢
C.朱熹
D.王守仁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五篇:2018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018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
一、选择题(共12小题,60分)
1.面对社会疾病,孔子从不向神灵祷告。他主张“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故君子多闻,质而守之;多志,质而亲之;精知,略而行之”。由此可见,孔子()A.拒绝祷告是因为他不相信鬼神存在 B.主张尊敬神灵的同时尽量与之保持距离 C.认为用实际行动更能推动社会进步 D.明确否认神灵祷告对社会的推动作用
2.道家思想中其实一直有“背反”式憧憬——其欲将社会各种制度全部推倒的冲动,只表明它对现实社会深怀绝望而并不意味着真的就希望人类社会横遭毁灭。这反映了道家()A.对国家统一安定的强烈渴望 B.对“无为而治”政治的向往 C.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悲观态度 D.对“小国寡民”社会的追求
3.近代学者章太炎在《国故论衡》中说:“今无慈惠廉爱,则民为虎狼也;无文学,则士为牛马也。有虎狼之民、牛马之士,国虽治,政虽理,其民不人。”他评价的是()
A.孔孟的仁义之道 B.老子的辩证思想 C.韩非的重刑理论 D.墨子的“非攻”主张
4.东汉中期的顺帝在继位前历经磨难,继位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革新政治,把汉文帝作为其从事政治活动的楷模,认为当时国家的残破局面正是由于“政失厥道”。这表明他()A.主张遵循黄老之术
B.反对治国尊崇儒术 C.强调治国外儒内法
D.推崇孔子的礼学思想
5.董仲舒的“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理论前提是“君王受命于天”。其思想主张()A.是当时社会民本思想的体现
B.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 C.为加强君主专制提供理论依据
D.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
6.《论语》在汉代不受重视,只被看作辅助读物,《孟子》 在北宋之前连经书都不算,南宋朱熹对《论语》《孟子》加以解释后使其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经典。这表明()A.四书为阐发孔孟思想而作
B.魏晋战乱使儒学传统断绝 C.理学是儒释道三教融合的产物
D.传统儒学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7.儒家学者李翱“援佛入儒”,通过对孟子“性善论”的发展和对韩愈“性三品”说的突破,建立起“性情”的人性观,完善了儒家的道德修养理论。这反映出唐代()A.儒学的正统地位动摇 B.“三教合一”趋势加强 C.儒学有所继承和创新 D.儒学复古色彩浓厚
8.程朱理学认为,“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对立;并进而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如此看来,“存天理,灭人欲”()A.特别注重提升人的个人修养 B.完全否定了人类的自然欲求 C.包含了一定程度的理性思考 D.以道德的名义维护专制统治
9.南宋时期,苏州等地流传这样一种观念:“如不能为儒,则巫医、僧道、农圃、商贾、伎术,凡可以养生而不至于辱先者,皆可为也。”这反映了南宋时期()A.佛教、道教的影响不断扩大 B.重农抑商观念出现动摇 C.政府实行宽松的思想政策 D.传统的价值观受到挑战
10.明清时期,学界出现了一股研究“礼学”的热潮。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希望通过对古礼的研究,以礼抗俗,重新确立社会的四民秩序。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明清思想专制的强化 B.阳明心学助长空谈之风 C.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D.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冲击
11.顾炎武重视对文字音韵、群经诸史、典制舆地乃至河漕兵农的研究,开启了诸多新的研究领域。后世学者称“古学之兴也,顾氏始开其端”。这体现了()A.经世致用 B.反对专制 C.唯物史观 D.复兴儒学
12.王夫之说:“天之使人必有君也,莫之为而为之。故其始也,各推其德之长人、功之及人者而奉之,因而尤有所推以为天子。人非不欲自贵,而必有奉以为尊,人之公也。”在此,王夫之()A.明确提出了主权在民学说 B.主张君主应该由民众理性选择 C.阐释了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D.否定了董仲舒的君权神授理论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40分)
13.儒家思想产生以后,在历史上经历了不断的改造、发展和演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汉五年……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儒生)叔孙通……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与臣弟子共起朝仪。”……上曰:“可试为之……”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十月。……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以尊卑次起上寿。……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司马迁《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董仲舒《春秋繁露》
古之王者……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邱濬《大学衍义补》
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髓),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天下为主,君为客。”“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
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顾炎武
盖言心言性,言天言理,俱必在气上说,若无气处,则俱无也。
——王夫之
(1)结合材料一中的三则材料,概括汉代儒学地位上升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关于“理”的内涵。说说宋明理学为什么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8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末清初思想家提出了哪些主张。请你选择其中一则材料谈谈你对这种主张的认识。(6分)
14.传统书院是中国文化传承至今的一把钥匙,某校组织了“走进传统书院”的社会实践活动。一组同学来到岳麓书院,看到书院大门两旁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他们感到很好奇:岳麓书院历史上活跃过哪些名人?因而搜集整理了如下材料: 976年,岳麓书院建立。张栻主教期间,提出了“传道济民”的教育宗旨和“学贵力行”的主张。1167年,朱熹和张栻进行学术辩论,听者众多,以致“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朱张二人相互影响,彼此的学术观点都有所变化。明中叶以后,王阳明及其弟子纷纷来书院讲学,有的人也兼收朱学。王夫之在书院读书期间创办了“行社”。近代许多著名人物,如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陈天华、蔡锷等均曾求学于此。
围绕一个角度,以材料中两个人物的主要活动为例,概述岳麓书院的历史作用。(20分)
CACAC DCCDC AB
13.参考答案(1)原因:儒家的主张有利于维护君主权威和等级秩序;董仲舒倡导“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神化了皇权,使之进一步符合统治者的需要;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倡导儒学、推行教化的主张,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措施,使儒学地位开始上升。
(2)内涵:“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理”在社会上的表现是儒家伦理道德,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原因:重点从政治方面转向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吸取了佛道思想的精粹(髓),将人、社会和宇宙联系起来,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宋明理学上升到思辨化阶段,形成论证严密的儒学思想体系,是哲学化的儒学。
(3)主张:批判君主专制;提倡经世致用;坚持唯物论。认识:黄宗羲的主张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顾炎武的这一主张有利于形成务实的学风;王夫之的主张有利于冲破理学唯心主义的牢笼。
14.参考答案 示例一 有利于儒家思想的发展,推动了儒家思想的传播。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强调理是世界的本原;王阳明则主张“心外无理”,提出“知行合一”。岳麓书院成为二人思想发展和传播的重要基地。
示例二 秉持务实的教学传统,培养了大批经世致用的人才。
曾国藩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左宗棠创办了福州船政局,二人都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岳麓书院培养的许多人才为中国的近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