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青年政治参与问题的研究

时间:2019-05-13 02:34: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区青年政治参与问题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区青年政治参与问题的研究》。

第一篇:社区青年政治参与问题的研究

社区青年政治参与问题的研究

内容摘要

本文主要针对目前的青年政治参与情况和工作实际,通过对政治参与的理论研究和试点现状分析,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将实践推向深入。文章从上海社区青年政治参与的试点探索,即以黄浦区团委南京东路街道为例的居民区团组织“直选”、卢湾区团委瑞金二路街道为例的“小三会”制度上来看运作的基本方式。文章提出从居民区团组织“直选”到“小三会”制度的过程是从团内民主到青年民主、从选举参与到公共事务参与、从团内评价走向社会评价的过程,其发展轨迹逐步明晰了建立上海社区青年政治参与机制的功能定位、根本宗旨和根本意义。文章从政治参与发展的角度来设定上海社区青年政治参与机制的努力方向,并对探索建立上海社区青年政治参与机制提出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社区青年 政治参与 “直选” “小三会”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青年的政治参与指的就是青年作为参与主体,对国家的政治、社会生活现状的基本了解、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途径的实际行为投入,它包括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参与行为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对于上海青年而言,青年的政治参与的一般形态也分主动参与与被动参与。青年的主动参与的行为是有的,但是被动参与的更多,同时,更多的参与动员被纳入政党动员。以社区为载体构筑青年政治参与的新途径是发展公民政治参与的方向之一。社区越来越成为青年聚集的重要场所,在社区党建日益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积极推进的今天,以社区为载体探索社区青年政治参与方式和途径是一种发展的趋势。当前,学生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下,除了在校学习书本知识外,课外的实践教育活动成为重点,社区成为大、中、小学生课余时间的重要聚集地,学生社区报到制度正在全面推行。同时,在职青年的单位流动性逐步增加,“陶吧”“酒吧”“网吧”等各类时尚活动日益成为在职青年的新宠,一些自发组织的青年社团、小区会所,以及在职青年在社区的聚集逐步成为一种趋势。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社区这一资源拓展青年的政治参与途径成为新的研究课题。

文章从2001年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厦门小区开始试点居民区团组织“直选”到2003年3月开始试点的“小三会”制度的社区青年政治参与的新形式,来研究目前社区青年政治参与的现状,并提出思考和建议。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上海青年政治参与的总体状况

团市委于2003年对《政治文明与当代青年》作了调研,该书对上海青年政治参与的状况做了总体描述。我们认为上海青年政治参与不同于其他群体,有其鲜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青年对政治参与的理解:参与公共事务是参与政治的重要内容。二是青年政治参与的途径:在积极的舆论参与、选举参与的同时,社团参与和网络参与成为发展新趋势。舆论参与是青年表达政治观点和意愿的重要途径,显示了青年较强的政治参与意识;参加选举是普通公民参与政治的最重要的方式,也是青年政治参与的重要方式;社团参与与网络参与成为青年政治参与新途径。“参加社会团体和青年组织”这种方式都以压倒性优势赢得了不同青年群体的信赖,被作为青年参与政治的最主要的途径,这种现象不得不引起各级政府和青年工作者的重视。三是青年政治参与方式的偏好:用合法手段处理所遇事件。四是青年政治参与的能力:有较强政治责任感和较为自信的能力感。五是青年认为最重要的参与条件:参政议政的观念和意识以及规范的制度保障。

(二)上海社区青年政治参与的实践探索

1、黄浦区团委的居民区团支部“直选”制度的探索

(1)“直选”的背景

共青团组织要适应社会体制转变的挑战,增强团的基层组织的生命力和活力,在社区开展直选是十分有效的切入点。社区为共青团组织直选提供了最佳的土壤,社区共青团组织的发展,又为直选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厦门居民区是上海社区中第一个进行居民区团组织“直选”的社区。

厦门小区于2000年6月由尊衍居民区和原厦门居民区合并,是一个以老式石库门房子为主的居住小区。1998年通过差额选举方式组建的团支部,在直选之前,深入居民区开展调研,召开座谈会听取社区各方面干部群众的意见,同时,邀请市社科院、高校和团市委的有关专家召开专题研讨会,对社区团组织直选这一新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操作进行研究和探讨。通过反复推敲论证,根据居民区团组织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直选工作的方案,确定了居民区团组织走“直选”的道路。

(2)“直选”的基本方式和突破点

厦门居民区团组织直选的关键环节在于:首先是选举人的资格。采用“共青团选举证”的办法对选举人的资格进行认定,把选举权利交给珍惜自己民主权利的小区团员。即对经过社区团籍注册、并愿意参加选举的小区团员颁发“共青团选举证”。作为双重身份的居民区团员,有自主选择是否行使“第二次选举”的权利。团支部规定了参加选举的团员必须超过居民区持有“选举证”的团员人数的五分之四,选举方为有效。据调查,小区中有十多名团员因为工作、学习或其他原因放弃了选举权利,但同时通过宣传动员又吸引了十多名刚入团的青少年自愿参加选举。其次是竞选人的资格。通过在选举过程中设立自荐、考察和审定正式竞选人的程序,改进了以往共青团组织在选举过程前设立候选人的做法,提高了透明度。其中主要抓住了四个方面:一是规定居住经验,要求竞选人必须在居民区有一定的生活基础;二是通过竞选纲领,衡量竞选人的能力素质,了解他的竞选动机和目的;三是通过政审,把好竞选人的政治关;四是通过书记竞选人面对面地向身边居民区的团员青年征询提名支持率,保证了直选更大程度的群众性。第三是尝试大会选举和分散投票相结合。搞直选的目的就是要让最广大的小区团员青年来发表自己的意愿。早在1998年小区差额选举组成团支部时,就有小区团员表示由于不能参加集中的大会选举而失去了投票的机会,使整个选举质量受到了影响。因此,选举采取大会选举和分散投票相结合的无记名差额选举方式。在规定时间内,凭“选举证”到指定投票点领票、写票、投票。提供具有私密性的投票点,给予选举人充分的选择考虑的时间,这样既保证了最广泛的团员参加选举,提高了选举的群众性,也使团员最大程度地参加选举,保证了选举的民主性。第四是书记和团总支班子的形成。直选采取了书记竞选人和委员竞选人同时选举的办法,通过竞选纲领和不同的竞选程序,对书记竞选人提出了更高的考察要求。书记竞选人除了要符合一般的竞选程序外,还要获取更高的提名支持率,要组成竞选后援团参与竞选,要通过选举人现场答辩等程序才能当选。当选书记被赋予了被限定的组阁职权,在委员中确定副书记3人和各委员的分工。采取的这种有限的组阁制,强化了书记和整个班子成立后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意识。

直选的基本方式详见《直选工作流程图》(表1)。

(3)“直选”的发展即与居民区的联动

在“直选”的基础上,南京东路街道又建立“居民区民主管理委员会”和“居民代表会议”参与制。居民区民主管理委员会是居民委员会将小区中有较高文化程度、有一定见解的居民组织起来,共同参与小区重大问题的决策,它是居民参与基层民主建设的有效形式。每年年初团支部(总支)要推荐2名思路敏捷、卓有见解的青年参加“居民区民主管理委员会”,共同为小区的建设和管理出谋划策,参事议事。每月一次,民主管理委员会成员要在小区内接待来访居民,听取居民们的意见和建议,并针对居民(尤其是青年)提出的热点、难点问题,配合居委一起解决。居代会是居住在本小区的居民参加的,对关系居民利益的各项事宜进行民主协商、民主决策的民主制度,是居民履行民主权利、实行群众自治的一种组织形式。团支部(总支)书记和副书记参加每年的居代会,在会上代表团支部(总支)向居民代表汇报一年来完成的实事工作项目,倾听和了解居民对团组织的意见和要求,并及时向居民委员会反映青年的心声。

同时,按照党带团的宗旨,又建立了居民区党组织会议列席制。居民区党组织每年要有两次会议专门研究团青工作,团支部(总支)书记和副书记必须列席会议。具体内容应包括团支部(总支)书记向党组织汇报近期工作;党组织要指导团组织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研究决定居民区团工作的重大问题;党组织要帮助团组织落实活动经费问题;了解小区青年的思想动态,发动团员青年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工作,以党建带团建,以团建促党建,更好地发挥党团组织的联动效应。

表1:直选工作流程图

2、卢湾区团委的“小三会”制度的初步探索

(1)“小三会”制度的基本定位及其由来

“小三会”是指以青少年为主体,以青少年事务为主题的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以此实现青少年事务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听证会是指社区有关部门,在对青少年事务做出决策前,充分发扬民主,听取广大青少年意见的会议。协调会是指为了维护青少年的正当利益或保证青少年事务的顺利开展,而召开的由各方共同参与、当场进行协商的会议。评议会是指由社区有关部门组织青少年对社区内的青少年工作和与青少年有关的事物或现象进行评估的会议。“小三会”一般由街道团工委或社区团支部具体负责实施。“小三会”制度从程序上看有事前听证、事中协调、事后评议;从内容上看则各有侧重。

“小三会”源于卢湾区党委试点的“三会”制度。“三会”制度分别是评议会制度、协调会制度和听证会制度。

(2)基本内容及组织方式

“小三会”推出不久,虽还在起步阶段,但是已经形成初步的规范主要有三个步骤。

一是会前的议题收集。“小三会”的议题选择要具有针对性,同时要充分发挥青少年的主观能动性。青少年群体的年龄、兴趣等特点决定了他们对社区的关注点与成年人是有差异的,“小三会”不能照搬“三会”的内容,而是在广泛发动青少年观察了解社区情况的基础上,提炼与青少年有关的热点议题。通过参与议题的收集工作,可以加深青少年对本社区的了解,激发青少年更高的参与热情。例如,在各社区开展的“青少年文明行动示范点”创建活动中,是否申报荣誉称号、如何开展创建活动等都可以组织青少年召开听证会;关于社区居民的道德习惯、青少年的实践环境等也可组织青少年召开相关的评议会;遇到青少年群体利益与社区其他方面利益有冲突时,还可召开相关的协调会。

二是会中的现场讨论。青少年参与“小三会”的现场讨论,不仅是出于形式的需要,更是要通过现场参与提高青少年对社区的认同感,增强他们在社区生活和工作中的主人翁意识。通过积极有效地引导青少年参与现场讨论,采纳或接受青少年的意见、建议,可以使青少年在互相交流中运用民主协商、自主决策的方式解决自身的问题,满足自身的需求。

三是会后的监督落实。“小三会”的最终目的是加大青少年参与社区民主建设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充分发掘青少年的潜能,有效促进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会前的收集信息、会中的热烈讨论都是为了有效改善社区工作。因此,会后对“小三会”各项决议的监督落实是工作的关键,也是青少年参与社区民主建设真正的广阔天地所在。在相关的“小三会”召开后,组织青少年对有关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评比、宣传整治、道德实践活动,可以使青少年更明确地认识到自己在社区建设中贡献的价值,同时也使社区对青少年资源的开发达到最优化。

(三)对居民区团组织直选、“小三会”等形成的基本社区青年政治参与方式的基本评价

1、从团内民主到青年民主的推进

从居民区团组织直选到“小三会”的过程是从团内民主到青年民主的过程,它逐步明晰了上海社区青年政治参与机制建立的功能定位,即推动民主,推动政治文明的不断提升。

居民区团支部“直选”方式选举团组织班子及其成员。这种采用不定框子、不定调子、不指定候选人的民主选举方式,是团内民主选举中具有实质性意义的制度创新。它的创新之处不在于提出新的具体民主制度,而在于对原有团内制度中的民主资源的开发,使过去在选举中长期形成的由党组织指定候选人的做法从选举制度中退出,实现了团内民主选举制度的实质性复归。在我们的调查走访过程中发现,采取这一方式选举的基层团组织,团干部的积极性以及团组织的凝聚力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组织的活力明显增强,这也是增强基层团组织合法性基础的一种有效措施,是基层团组织自发性制度创新的尝试,对于团内民主的复归与深化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

“小三会”实质上还是由社区团组织来操作,但它的重要意义在于从团内民主走向青年民主。从参与的制度来看,我们不难发现,社区所属青年都可在有5名左右社区内青年复议的情况下,就社区管理、青年事务、自身权益等问题提请召开相关会议。我们也参与了其中的一些会议的召开,参与的群体较为广泛,有时也会有老年人对青年工作进行评价。通过“小三会”的召开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直接进入政府的“三会”制度,直接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和讨论的确有其积极的意义。实际上,28岁退团的人员仍然属于青年范畴,因此,“小三会”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受益范围扩大,成为了“青年民主”,而不仅仅是“团内民主”。

2、从选举参与到公共事务参与转变

从居民区团组织直选到“小三会”的过程是青年从选举参与到公共事务的参与过程,它逐步明晰了上海社区青年政治参与机制建立的根本宗旨,即青年政治素质的有效提升。

居民区团支部“直选”是团内选举的创新,是源头上的突破。感受民主首先是从选举开始的。在走访中,我们可以发现,直选的居民区内居民的民主意识等政治素质得到了潜在的提升,被推选上的代表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凝聚力工程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因此,选举的直接体验是民主形式的重要体现。如何进一步推动社区直选的有效开展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三会”通过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将社区的众多青少年事务集中起来,同时,无形中又直接加入了居民区、街道的公共事务管理,内容上得到了很大的延伸。在走访中,我们发现,青年对社区关注的事务多了,对重大的时事新闻关注和讨论多了、对社区内的规定制订参与多了、对青少年事务的建议多了,直接推动社区“三会”的有效开展,形成了良好的社区氛围,这将直接对青年今后参与公众参与机制产生积极的影响。

3、从团内评价到社会评价的转轨

从居民区团组织直选到“小三会”的评价体系是青年工作从团内评价到社会评价的过程,它逐步明晰了上海社区青年政治参与机制建立的根本意义,即在于推动共青团组织的生存发展。

在社会上有人说:“不怕团不跟党走,怕青年不跟团走。”这体现一点,就是一个组织的生命在于对组织成员的凝聚力和认可度。共青团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群众团体,作为执政党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共青团的生存和发展必将对执政党的凝聚力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新的形势下,评价体系成为天平上的重要筹码,走出团内评价是共青团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居民区团组织“直选”的评价转变概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团内民主的方式实现后形成的社会评价来体现其存在价值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组织的根本民主就在于选举的民主程度,公众评价的最初和最终认识都在于选举的民主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直选”是共青团组织的民主突破。“小三会”则更为直接,请青年直接参与对众多事务的评判,它的价值在于直接对基层团组织进行评价、对团组织所做的青少年事务进行评价、对自身权益的保障有权发表意见,并可获实施,这就是将组织工作,将青少年事务推向了公众,使它更广泛地获得被评价的机会,同时,能否得到较为满意的答复将直接衡量组织的凝聚力和认可度。

三、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一)促进上海社区青年政治参与机制的方向设定

政治参与发展的程度,反映着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这是政治参与的量的规定。从这个角度来看,对政治参与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考察。

一是参与人数。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首先意味着有越来越多的社会阶层被纳入到政治过程中。政治参与人数的增多是政治发展的一个标志。政治参与的主体越大众化,就越能体现出当代政治参与的发展方向。

二是参与渠道。公民的政治参与必经一定的渠道进行。广泛的政治参与意味着有畅通的政治参与渠道。公民参与渠道的多寡及畅通与否与政治体系的构造有关。一般说来,政治参与渠道的发展体现为四种取向,即从封闭性向开放性发展、简单性向复杂性发展、非法性向合法性的发展、以人为中心的参与向以制度为中心的参与渠道发展。

三是参与层次。公民政治参与是分为不同层次的。从参与的范围来说,有基层参与、中层参与和高层参与。参与层次也可分为个体参与和团体参与。公民有组织地参与政治是现代社会政治发展的一个趋向。

四是参与强度。参与强度是指公民的政治参与影响政治系统决策活动的程度和持续性,以及它对于整个政治运作过程的重要性程度。一般说来,参与强度与公民在国家中的地位有关,参与强度还与公民参与的主动程度有很大的联系。只有当公民处于积极和能动的主人翁地位时,公民的政治参与对政治过程中才能发挥有效的影响作用。

因此,要促进上海社区青年政治参与的发展,就当前而言,主要设定以下努力方向。

第一,扩大社区青年政治参与的范围,以提供青年更大范围的实践社会参与来不断增强青年实践政治参与的热情和意识。

第二,在充分尊重青年民主观念、实现青年权益的同时,必须积极培养青年主动参与的意识,训练并提高青年作为政治公民的政治参与技能。

第三,加强青年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畅通现有的各种合法参政渠道,提高青年参与各级政府的政策执行和政策制定的影响和监督比例。

(二)逐步探索构建上海社区青年政治参与的机制

1、推广试点居民区团组织“直选”,畅通社区青年参与社区事务的合法途径,不断深化团内民主机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各种政治、社会组织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实现着自身的转型。共青团作为有着较强政治性的先进青年组织,担负着团结、带领、教育青年的任务,但是变化中的社会要求共青团对团员青年的权威,不能仅仅建立在其历史贡献所形成的资格上,必须要有现实的依据,让团员青年对共青团有新的认同感。在现代民主社会中,不论是组织权威,还是个人权威的形成,都必须通过民主的方式获得。因此,作为团内民主的重要内容,基层民主选举的普及将直接影响团内民主机制的建设,激活基层团组织的活力。

目前,全市有20多个居民区团组织已经进行了“直选”,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基层团组织要逐步从指定人选中超脱出来,要形成8小时以外的社区青年的凝聚地,关键是形成什么样的青年核心以及赋予社区居民区团组织怎样的内涵,所以“直选”是首要的选择。

其次,必须建立居民区团组织“直选”的配套机制。如前面所介绍的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居民区团支部的案例,在具体运作中,“直选”后,建立动态管理的组织机制很重要,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就是坚持“党建带团建”的原则,由居民区党支部(总支)书记亲自分管团工作,党组织选派工作责任心强的居民区党支部(总支)委员担任青年工作指导员。“直选”后逐步完善建立团组织的三级网络。一级网络:居民区团支部(总支)委员会——核心组织,由经过直选产生的居民区团支部(总支)委员组成;二级网络:居民区团干事——骨干力量,由小区中热情高、能力强的团员担任;三级网络:居民区团小组——中介桥梁,按照地域相近的原则,团支部下设团小组,这样保障了选举后的社区居民区运作。同时,相应建立了“居民区民主管理委员会”和“居民代表会议”参与制、居民区党组织会议列席制,从制度上保障了团青工作在社区的地位和影响,对居民区重大决策有发言权。

第三,团内民主要形成工作方法。如建立人尽其才的服务机制,在社区青年志愿者活动参与方面与在社区青年中推荐优秀分子入党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建立凝聚青年的运行机制,即居民区团组织要围绕社区建设和管理,发挥团组织在社区两个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在社区教育、文化、服务、维权及特色工作等方面,设计内容丰富的活动项目,积极运作。

2、多方位试点“小三会”制度,不断提升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在青年事务发展中的作用

卢湾区团委的“小三会”制度本身也在不断的试点过程中,“小三会”对在职青年的进一步参与的主题内容设计、青年权益的协调能力、制度的完善上还在实践中摸索。我们觉得这种试点是值得进一步探索和不断完善的,青年的政治参与的意识的不断增强不是一朝一夕可见的,而是通过长期的积累才能真正形成效果的。因此,应该积极提升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在青年事务发展中的作为。

我们认为,青年是一个特殊群体,既是改革的推动者,又是受益者,同时也是培养者,上海社区青年政治参与制度的形成一方面是组织不断培养和增强青年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的途径,另一方面更是青年评价和认可青年组织的途径,这两者是相辅相成,也是开展听政会、协调会、评议会的宗旨所在。

鉴于上海青年政治参与状况分析和实施的试点工作,我们建议分层建立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制度,即可形成市级、区级、基层(社区)三级“三会”制度。三级“三会”制度在机制上各有不同、内容上各有侧重。

同时,要探索建立社区青年政治参与的人才网络。任何一项事务的推进必须依靠人来推动,社区青年政治参与机制不断运作后,形成的将是一个网络,而网络的点需要具体的人来把握。我们认为,团组织以其特殊的政治性必须承担起这一责任,要积极形成一支政治素质高、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团干部队伍。团干部对于青年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既是服务者,也是推动者,也是被评价者。在试点过程中,已经对一些居民区团干部进行了工作的培训,从发展来看,这个任务是长期的。因此,在开展上岗团干部培训班、定期团干部培训班的同时,要对团干部进行青年政治参与的有关理论和实践操作的培训。

当然,在以后的发展中我们还可以看到社团在青年政治参与中的积极意义。将社区社团发展作为上海社区青年政治参与的重要内容,并逐步探索试点,也是进一步扩大青年政治参与的覆盖面的重要方式。

第二篇:县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参与问题研究

县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参与问题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生产要素的流动性不断增强。自主择业成为社会就业的主要形式,很多人投身非公经济领域,成为新经济组织或新社会组织的成员。截止到2009年底,桂阳县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34.61万人,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79.27亿元,占桂阳县GDP比重达64.4%,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30.65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实交税金4.09亿元。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诸方面产生越来重要的影响。由于他们有着独特的经济地位和经济利益要求,因而他们迫切地要求广泛参与到社会政治生活中,表达其政治诉求,通过自身的活动来影响并推动政治系统决策的过程。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促进阶层关系和谐,鼓励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新的社会阶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一支正在崛起、大有作为的生力军。准确把握新的社会阶层状况、重视和支持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积极探索其参与政治的形式、渠道和机制,将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助于构建和谐的阶层关系。县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特点如何,其政治参与方面有哪些欲望和要求,如何拓展其政治参与渠道,规范其政治参与行为,充分发挥他们的参政议政作用,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带着这些问题,中共桂阳县委党校课题组采取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县级尤其是桂阳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参与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和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县级新的社会阶层的主要特征

调查统计,目前,桂阳县有新的社会阶层人士15229人,其中有私营企业主146人,个体工商业主11640人,私营、外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1143人,中介组织从业人员356人,自由职业人员1230人。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职业结构单一。桂阳县新的社会阶层同样涵盖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外企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6个方面的人士。由于县级尚处发展初级阶段,因此新的社会阶层主要是个体工商业者,职业结构比较单一。从调查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在桂阳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个体工商业主就占了76.4%。职业结构的单一,在代表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推进其政治参与有一定的影响。

(二)企业规模较小。县级地处基层农村,由于地域、交通、人口等方面因素,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有实力、有市场的企业和企业家绝大多数都已集中到大中城市。就桂阳县来看,桂阳县11728家非公有制企业,规模以上企业仅有88家,占0.75%,在全省、全国乃至全球影响较大的企业微乎其微。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对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存在很大影响。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参与程度与社会经济地位成正比关系。经济地位越高,其政治社会地位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三)文化程度偏低。由于县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绝大多数起步于农村,来自于农民,因而他们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调查显示,桂阳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有1020人,仅占5.92%,且这部分人

士主要来自主动辞职下海经商的干部、科研人员和国有企业改制分流出来的工人。桂阳县88家规模企业146名业主,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有31名,占21.2%。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对政治参与程度有着直接关系。高学历者,其参政议政能力较强,他们注重学习,对国家宏观经济形势、政策以及走向有深刻的理解,尤其是对本行业的政策制定管理有一定的研究。低学历者则相反。

(四)人员流动频繁。由于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和人们择业观念的转变,新的社会阶层流动性非常明显,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一是地域流动性。他们没有固定的单位,工作地点和居住地点也可以随时改变。哪里能够充分发挥才能,获取最大效益,他们就可能出现在哪里。这种流动基本遵循着由经济落后地区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流动、农村向城市流动的规律。因此,县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往城市和沿海地区流动的比例相当大,而且主要是自由择业人员。桂阳县在去年调查统计的1230名自由择业人员中,今年约有36%的已经流向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二是层际流动性。受市场的价值导向、社会的竞争机制以及政府的政策牵引等因素影响,阶层内部处于不断分化的过程中,成员的社会身份具有很强的不稳定性,职业、身份始终是一个变数,其分化组合的急剧程度和长期性是其他任何阶层所不可比拟的。据调查统计。桂阳县今年转变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身份的有253人,因为矿业整顿、产业结构调整、企业破产等原因失去此身份的有315人。

(五)成长发展缓慢。县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绝大多数是从农村农民逐步发展起来的个体工商业者和私营企业家,他们由于基础较差,实力欠

强,企业发展缓慢,其个人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提升也相应地十分缓慢。桂阳县88家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主,有57家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小打小敲”逐步发展起来的,如今这些业主年龄都已偏大,而年龄较轻、实力较大、文化层次较高的又太少。因而,从整个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队伍来看,其成长发展速度是很慢的。

二、县级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现状

近年来,由于县级党委的高度重视,以及统战部门和工商联积极创造条件,县级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事业取得了较好发展势头。

(一)参与积极性不断增强。由于党和政府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环境的不断宽松,以及外部环境的不断优化,县级非公有制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新的社会阶层群体的扩大,他们开始寻求保护其经济和社会权益的政治后盾、反映其愿望要求的渠道、参与社会活动的舞台,政治参与积极性日趋增强。在桂阳县2007年底的人大、政协换届中,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主动申请担任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达380人,是上一次换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申请人数的近5倍。在桂阳县2006年的县工商联换届中,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主动申请担任工商联职务的有92人,是上一次换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申请人数的3.7倍。

(二)参与途径不断拓宽。从目前县级情况来看,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途径分为“体制内”参与和“体制外”参与两种,“体制内”参与主要有三:

一是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这是当前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最主要、最热衷的一种参政途径。通过这种途径可以直接参与有关政策的制定和有

关重大事项的决策。目前,桂阳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担任县以上(含县)人大代表的有26人,担任乡(镇)人大代表的有188人;担任县以上(含县)政协委员的有64人。

二是加入工商联、青联、民营企业家协会等中介组织。这也是当前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最重要的一种参政途径。通过这些中介组织召开座谈会、联系走访、调查问卷等形式,集中本阶层或本行业群体的意见,最后以团体组织的名义反映本阶层或群体的政治诉求和利益诉求,这种参政力度远大于个人的力量。目前,桂阳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县工商联担任副会长、常委、执委的有48人,在工商联乡镇分会和行业协会任职的有112人,在青联、民营企业家协会任职的有17人。

三是加入中共党组织和担任村级干部。近年来,由于县级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的开展,一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迫切要求加入中共党组织,他们希望通过加入处于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参加有关政治活动。2007年桂阳县成立了工商联党委,这给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参政平台。目前,县工商联党委已有党员1802名。也有一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积极参加选举担任村级干部,通过这条途径参加有关政府事务管理和政治活动。目前,桂阳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担任村级干部的有21人。桂阳县振兴铸造公司总经理周明亮、桂阳县太婆头煤矿业主谭传友于2006年分别担任荷叶镇鉴塘村村委副主任、荷叶镇新市村村委主任,他们的参政热情非常高,并为民办了很多实事,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

“体制外”参与主要有二:一是通过网络参与。网络参与是一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不能通过“体制内”途径参与所选择的一种最好的参与途径。

近年来,桂阳县委县政府在网络贴吧开通了“桂阳吧”。桂阳县新的社会阶层积极通过这个渠道参与有关政务的建言、献策和发表意见达1800多人次。有不少建议被县委县政府采纳。二是个别参与。即通过上访、信访或借领导下访之机直接向党政领导反映问题,提出建议。通过这种途径参与的人数也相当不少。

(三)参与比例不断提高。由于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途径的不断拓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参与的比例随之不断提高。调查显示,桂阳县第十二届、第十三届、第十四届人大换届,县人大代表中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数量分别为:7人、12人、21人;桂阳县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政协换届,县政协委员中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数量分别为:24人、39人、52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工商联等中介组织中任职的比例也有很大幅度地提高。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参与比例的提高取决于三个重要因素:一是非公有制经济自身发展程度;二是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自身素质;三是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程度。

三、县级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

积极推进县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参与,充分发挥其参政议政作用,在准确把握其特征的基础上,还必须准确把握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政治参与方面的一些主要问题。

(一)参与动机呈现多元性。县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参与动机比较复杂,既有出于对自身、本阶层的利益考虑的,又有出于对公益性的、全社会的利益考虑的;既有经济的目的,又有政治的目的。

调查显示,72%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参与仅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反

应,没有形成一种自觉完整的政治要求。他们在参与过程中普遍关心的是与个人利益发生直接关系的那部分政治内容,在最直接涉及切身利益的经济领域为自己的发展、为自己的经济利益呼吁,缺乏政治义务感,其政治参与带有很强的经济功利目的。他们希望通过政治参与,使政府注意到他们的利益和要求,为他们的发展创设公平的竞争环境;通过参政议政,提高自身社会地位及企业知名度,以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7%的人士在经济发展有所作为的同时,也在政治发展中有所作为,把政治参与看作一种责任。他们不满足于从本企业的立场出发,而是致力于为本阶层利益说话,以唤醒全体成员对阶层共同处境与共同利益的认识;致力于为社会公众说话,政治参与更具有公益性和社会责任感。桂阳县政协委员湖南志浩律师事务所主任汪友忠自2003年担任政协委员以来,提交的6个提案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公益性,因此,都被桂阳县委县政府列为重点提案。

也有极少部分人政治参与是为了谋取不法利益,企图以此作为“红外衣”或“保护伞”,掩盖自己的一些不法行径或帮助自己达到免受法制约束的目的。这种人是极少数,且最终得到查处。近年来,桂阳县查处以自己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身份当“保护伞”,违章违规,偷税漏税者2人,撤销其政治职务后,并受到依法严处。

(二)非法性参与时有发生。在县级,决策层领导直接面向群众,与群众接触的时间多,这给融洽干群关系的同时,也给规范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参与带来了不利。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按照合法的渠道达不到参政的目的,或者没有机会进行合法参与,或者是合法参与的成本太高时,他们便采取非法参与。非法参与的形式主要有:贿赂人大代表争取选票;用重金拉拢腐蚀干部;政治动机不纯,寻找政治靠山,谋取个人利益;用金钱支配权力,直接影响当地政府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三)参与能力有待提高。县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由于文化素质偏低,部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虽然参政热情较高,但其参政能力还是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参政理念、建言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欠缺。从他们所提交的议(提)案或座谈发言来看,部分人士观点欠明朗,分析欠深入,情况欠准确,对策欠稳妥,大局意识、超前意识不强。在今年初召开的桂阳县人大、政协全会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交的议(提)案112个,被桂阳县委县政府确定为重点议(提)案的只有9个,仅占8%。

(四)官方工作有待加强。近年来,县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参与事业取得了较大进步,其参政议政作用得到了较好发挥,为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促进领导部门科学决策做出了积极贡献。然而,新的社会阶层作为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其政治参与作为一个全新的事业,从官方来看,有些方面还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认识不够。部分领导和部门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参与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因而导致强调自己所联系的群众的多,对上级的要求爱理不理,在政治安排比例上偏少偏低。加上少数人士富后发生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部分领导和部门对新的社会阶层的认识产生偏差。二是平台不多。一方面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参与的渠道仍然有限,除参与人大、政协、党代会以外,能够让其反映政治诉求的几乎不多。另一方面,新的社会阶层参与政府职能部门政治

决策过程太少,特别是一些涉及新的社会阶层方面的政策决策和制定过程,较少听取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意见,较少参与决策过程。三是配合不足。对新的社会阶层负有管理权力的部门不少,然而对如何疏通新的社会阶层政治诉求渠道、扩大他们的政治参与,在配合上不是很好。再加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流动性、变动性很大,因而在诉求方面他们常常是“没家的孩子无人管”。四是落实不力。主要是指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反映的意见落实不力。一些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通过提交议(提)案的形式反映有关涉及他们利益的一些政策或职能部门方面的意见,落实较难。尽管一些被县委县政府列为重点议(提)案,暂时得到了落实,但反弹现象时有发生。

四、推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参与的思考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参与是公民政治参与的一种新的形式,推进这项全新的事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需要在发展中不断总结经验,促进更好地发展。

(一)提高思想认识。改革开放30年来,新的社会阶层不仅人数总量增长很快,贡献在增大、实力在增强,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而且其政治参与愿望正日趋增强。新的社会阶层在社会的不同行业,以不同的方式,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成为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我国劳动就业的分流者、国有企业改革的推动者,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他们的经济实力、政治诉求和人员数量,在社会上都占有相当的比重,对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生活都产生着重要影响。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应当高度重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诉求,本着“充分尊重、广泛联系、加强团结、热情帮助、积极引导”原则,通过各种方式、渠道,引导他们有序参与到民主政治建设的伟大工程中来。如果忽视他们的政治诉求,以致他们长期不能在现有政治框架中得以表达,他们就有可能到体制外去寻找解决的途径,从而背离党和政府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政治上的期待,势必影响到阶层关系的和谐和整个社会的稳定。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充分利用其人力、物力资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要条件,是扩大我们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物质基础之必需。他们是人民群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当然包括要代表“新的社会阶层”的利益,要在政治上、经济上、组织上采取一视同仁的政策,为他们提供一个公平的环境,鼓励他们率先致富,并积极参政议政。

(二)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和培养一支政治素质高、社会贡献大、参政能力强、社会影响好的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队伍,是推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参与事业的重要基础。一是要整合人才资源。要加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调查普查,注册登记,建立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登记台帐。要采取“季报季查”的办法,动态掌握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状况。要充分发挥社区、工商联乡镇分会和其他行业协会的优势和作用,通过这些团体组织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团结起来,凝聚起来。二是要强化培养教育。要把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培养教育纳入干部队伍培养教育总体规划。要加强法律、政治、科学发展观等方面的教育,增强他们的政策法制观念。要加强政治引导,引导他们坚持有序的政治参与,不搞非法参与。要加强对他们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参政议政水平,确保他们参在点子上,议在关键处。要加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把那些优秀的、符合条件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吸收到党组织中来,一方面增加党对他们的关照,另一方面,以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三是要强化管理。要建立新的社会阶层“资源库”和“人才库”,根据其流动的特点可实行“常住”和“暂住”管理模式,根据其人才层次特点可实行“分类管理”模式,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实行“重点管理”模式,根据其个人特点可实行“个性化管理”模式。要充分发挥社区和工商联组织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服务和管理职能。

(三)搭建参与平台。积极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参与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不断丰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有序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载体、形式和手段。一是建立健全中介组织。调查显示,80.5%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希望建立能代表自身利益的行业协会。通过这种团体组织,来加强与党和政府的联系,反映他们在政治方面的诉求。我们应该把这视为一个有利的契机,在继续巩固工商联、青联、妇联等政治性社团的同时,积极引导、支持、鼓励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建立、健全民间中介组织,如各种民间商会和行业协会、行业公会、知识分子联谊会、民营企业家协会以及工商联党委,将其纳入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爱国统一战线的轨道。统战部门与民政部门要密切协作,支持地区性、部门性、行业性的自由择业人员成立自律性群众组织,建设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之家”。二是拓宽政治安排途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力量。各级党委政府应从他们当中选择政治上表现好、遵纪守法好、服务社会好,且有一定参政议政愿望、能力和水平的优秀代表人士在培养、推荐上要给予适当的“关照”。工商联作为具有统战性质的我国对内、对外民间商会,在这方面当然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但这还是不够的。社会有存在着众多代表有关行业、部门和中小私营企业主群体的商会组织,同样也应积极地向有关党政部门举荐,让其相应的代表人士也能够在各级人大、政协组织中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等项工作。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德才兼备的人选,及时推荐到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中担任领导职务;政府在聘请参事、顾问、特约人员、评议员、监督员、观察员、督导员时,可酌情延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师、律师、评估师等代表人物。要建立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综合评价体系。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安排前,要对拟安排人选进行综合评价,尽可能地将热心参政议政、公道正派、素质优良、成绩突出的安排进来。三是拓宽参政渠道。党委、政府召开有关协商会、咨询会、研讨会、座谈会、情况通报会、听证会时,应吸纳一定比例的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参加。在涉及有关重大决策前,可以采取向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发放意见征询书的形式充分吸纳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正当的程序将其愿望、要求纳入党委和政府的决策过程。统战部、工商联要加强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联系,经常组织他们召开座谈会、意见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呼声,并及时向党委政府反映。工商、司法、审计等部门要分别加强与个体协会、行业协会、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的联系,听取他们对推进工商、司法、审计事业的意见和建议。要充分发挥“网络贴吧”的平台作用,鼓励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通过“贴吧”参政议政。党委政研室要定期搜索整理贴吧信息,供决策层领导参阅,意见

类的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建议类的要择其善者而从之。

(四)健全工作机制。机制是推动一切工作的可靠保障。要像重视党外干部工作一样重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推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深入发展。一是领导机制。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建立由统战部门牵头、党政有关部门参加、社会有关团体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合力。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安排上,要建立由统战部和工商联归口推荐,与组织、人大、政协共同考察制度,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参与途径不断规范、有序。二是政府相关部门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对口联系机制。工商、规划、企业、经济、建设、统征、质监、技监、物价、司法等部门要与新的社会阶层实行对口联系,建立对口联系制度。通过对口联系,进一步拓宽和畅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和利益上诉渠道,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三是综合评价机制。要建立健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综合评价体系。定期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召开联席会议,通报有关情况,研究解决问题。对拟作政治安排和拟列入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代表人士队伍的,都要通过综合评价,把评价结果进入其个人档案,真正把那些政治素质好、能为群众代言的优秀人士选拔出来,在适当的时候作好安排。四是考核机制。要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纳入县级工作考核内容,尤其加强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负有管理权限的部门和单位的考核。统战部、工商联责无旁贷,要安排专门的领导、专门的力量、专门的时间和专门的精力,切实抓好这项工作。尤其是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安排上,要列入上级党委对县级党委考核的重要内容,并

像党外领导干部配备工作一样抓紧抓严抓实,真正建立起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参与工作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桂阳县2008年鉴;

2、孙信、姜立、马东升: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概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第三篇:对新疆公民共同参与社区治理问题研究

全疆党校系统第十五届理论研讨会

对新疆社区治理问题研究

——基于乌鲁木齐公民共同参与社区治理问题研究为例

者:王凤丽

位: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 职 务 职 称:副教授 联 系 电 话:*** 电 子 邮 箱: 582721495@qq.com 对新疆公民共同参与社区治理问题研究 ——以乌鲁木齐公民共同参与社区治理问题研究为例

[内容摘要] 当前,围绕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必须强力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乌鲁木齐市作为新疆首府城市,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在社会稳定及民生建设各领域,社区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已成为乌鲁木齐社会治理一个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大量实证调研,对乌鲁木齐市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必要性、问题、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社会治理能力 社区治理 社会和谐 长治久安

一、当前乌鲁木齐市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必要性

1、社区治理是用治理理论研究和解决社区问题的一种理论思考和行为模式,其目的是让广大各族群众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而且在共有生活环境空间中,不仅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以此有利于工作和生活的良好精神状态,更有利于各民族群众在这样共有环境中,架构沟通的桥梁,形成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交融的氛围,促进各民族群众情感的加深,增进民族团结的力量水到渠成,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有坚实的社会基础。

2、在当前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个总目标的要求下,乌鲁木齐市维稳工作重点在基层的维稳,在“管、防、控”环节中信息采集工作是重中之重。对信息的采集需要社区基层工作人员通过走访或二维码录入及视频监控进行,但亦离不开群众的举报和配合,只有让社区社会组织及居民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维稳工作的群策群力才能更好的发挥。

3、在乌鲁木齐当前的社区工作中,维稳工作是重点,但服务群众亦是重要任务,但在这两者间,由于人力、物力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社区依赖的行政资源会出现乏成,当倾注于维稳工作时,便会不同程度的削弱了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因此,让社区社会组 织及公民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一方面能使他们补充到为社区居民更好的服务中来,另一方面也能协同社区做好配合工作,在统一思想,理解宽容的基础上营造较好的和谐环境。

4、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需求也丰富起来,而辖属社区工作人员从精力、知识、见识及其他方面都是有限的。而社区内居住着各类人群形成极为丰富的社会资源,通过社区治理现代化建设,社区治理结构的多元化,一方面能更好的挖掘社区资源,能为居民提供不同程度需求的满足,另一方面更能丰富社区生活,有益社区和谐有序关系及环境的建设。

在我们对全市90个重点社区进行相关内容的问卷调查时,如您认为乌鲁木齐市社区治理的方向应是什么?其中67.1%的基层工作人员选择政府、社区及其它组织、居民共同治理。这从另一侧面反映出,以实践工作者的感悟,对社区治理的多元化参与主体是现实的需要,更应是必要的选择。

二、当前乌鲁木齐市公民参与社区治理存在的现实问题

在我们对抽样调查的90个社区的问卷中,其中,问到“您认为当前社区治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中,排在前三位的是工作人员待遇偏低、民生问题、居民不积极参与。问到“您经常参加社区活动吗? ”这一选择中每次都参加(6%)、经常参加(19.4%)偶尔参加(48.9%)、没参加过(25.7%),从当前理论与实践对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诉求都说明,当前乌鲁木齐市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状况不容乐观。

1、社区公民参与社区治理数量及规模都很小

在我们对全市重点社区进行抽样调查中,社区工作人员普遍反映,公民参与社区治理还处于萌芽状态。在抽样的问卷调查中也普遍反映了这一问题。在此次抽样调查的90个社区的问卷中,其中志愿者数为0的 7个社区,志愿者数1的为3个社区、志愿者数为2的2个社区。

2、社区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面很窄

据社区调研了解,社区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主要方面就是文化建设及康体活动及社会服务的参与,对于社区政治和经济两方面的参与 几乎没有。我们在对90个社区进行问卷调查时问及“你们社区的志愿者都做了些什么”其中赞助占44.3%,举办社区文化活动占29.8%,承担社会公益服务16.5%,其它占9.4%。不同类型的社区活动,居民参与意愿程度由高到低排序为:社区文化参与、社区社会参与、社区政治参与。从居民实际参与层次来看:大多数居民参加了诸如市容环境整治、文明志愿者服务、小区内的群众活动、社区举办的各类文体活动等文化和社会类型活动。

3、社区公民参与社区治理方式被动

社区公民参与社区治理人口组成比较单一,从人员职业结构来看,人群还是集中于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城市低收入家庭人员、低保户等。因为上述五类居民的权益需要社区办理来实现,所以他们为了能够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或是主动参与社区事务,或是社区要求被动性的参与,这样的参与难以实现社区治理目的。

4、公众参与结构极不均衡

我们在对90个社区进行问卷调查时问及“参与社区活动的居民主要是什么人”其中妇女占33.9%,儿童占15.3%,老年人占50.8%,青壮年几乎没有。即在社区治理参与中中老年人参与人数和次数大于青年的人数和次数,女性参与人数和次数高于男性参与人数和次数;其次从收入和文化水平来对比,收入高、文化水平高的人群参与的人数和次数很少,收入较少、文化程度较低的弱势群体参与的人数和频次较高。这样的参与结构降低了社区治理的效果。

三、当前乌鲁木齐市公民参与社区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社区公众参与缺少了应有的组织保障和平台发展空间 在课题组对社区居民883份调查问卷中,其中“您是否愿意成为社区志愿者?”选择愿意占48.7%,但经常参与的只占6%,这说明从主观上愿意参与社区社会治理的人群,除了有些客观时间上的限制外,现在的治理理念和制度设定没有给他们有相应的平台发展空间,使他们在愿意参与社区治理的愿望被搁浅。与此同时,在我们的调研中还发现,愿意并有一技之长参与社区社会治理的人群对社区的治理 需求处于未知状态,而社区治理的政府工作人员对这部分群体的存在及挖掘也处于未知和茫然状态。无形当中,阻碍了社区公众参与社区治理的多元化进程。

2、社会资金投入不足,公众参与缺少资金保障

在我们对90个社区进行问卷调查时,问及“您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遇到的问题主要有”其中硬件设施问题33.5%,经费问题占27.6%,组织机制问题占19.3%,人员及素质问题占14.9%。城市社区公众参与的频次和广度,需要人力和物力的大力支撑,只有这样才能使城市社区公众参与有效进行。目前,乌鲁木齐社区治理中存在的公众参与的资金支持投入不足和投入方向太窄的状况,投入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层面的拨款,有限的资金无法支持形式多样的城市社区公众参与,这势必造成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效能低下。

3、社会治理体制滞后,公众参与缺乏归属感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旧有的“单位制”社会管理格局已被打破,“单位人”也已基本转变为“社会人”。但是在我们对乌鲁木齐市社区公众的走访中,大多数受访者认为自己与社区关系不大或者根本没有什么关系,他们遇到问题首先会寻求单位来解决, 他们作为“单位人”对于自己所属的单位有着强烈的依附感、认同感、安全感,而对于自己所居住的社区极其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城市社区居委会作为公众参与的主要渠道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基于上述原因,有相当一部分公众主动参与社区治理意识淡薄。我们在对社区居民883份调查问卷中,其中问及“您是否愿意成为社区志愿者?”选择不愿意占48.7%,选择没考虑过30.1%,选择没兴趣占5%,而其中被调查对象占多数的是“单位人”,造成目前乌鲁木齐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率和参与效能低下。

4、参与利益导向不全,公众参与缺失动力支持

社区公众参与的源泉,来源于城市社区公众为了维护、实现或发展自身的利益诉求满足。公众利益所包括公众在工作、学习、健康、生活、娱乐以及人生发展等方面的各种基本权益。这些权益诸如提高 生活质量、改善居住环境、获取优质教育资源、获得公益服务、实现自身价值等等。只有公众感知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与城市社区建设方面紧密相连,参与其中能够充分使自己的利益诉求得到满足,才能激发他们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促使公众积极自愿参与到城市社区建设当中来。而在乌鲁木齐城市社区现有的活动利益导向不能满足居民现实利益诉求,造成社区公众不想或不愿意参与社区事务。例如:我们在对90个社区进行问卷调查时问及“你们社区主要通过什么方式使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其中提供便民服务占44.1%,给予奖励占29.1%,私人关系动员占16.7%,其它占10.1%。这样的选择多数还是由利益驱导,缺乏公众感知的切身利益与城市社区建设方面紧密相连性,导致目前乌鲁木齐市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缺失动力支持。

5、公民意识落后,影响着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主动性和参与效果

乌鲁木齐市近些年来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较快,但城市文化、社会进步、公民意识等发展水平不高,这些直接影响着城市社会治理的成果及公民参与的意愿及效果。公民意识的觉醒和提高是公民参与的前提和基础。当前乌鲁木齐市居民的公民意识不强,也直接影响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除了公民意识外,公民参与基础能力也决定了未来公民参与的效果。公民参与的基础能力主要有:一是以政治意识为基础的政治能力,居民对政治环境与社会公共政策必须有大致了解和掌握;二是以文化知识能力为基础的思维能力,这是公民参与的重要条件;三是表达能力,勇于和能够及时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建议和要求,而无需通过他人或其他中介替代表达,四是必要的社会热情。在乌鲁木齐市现发展阶段,公民参与的基础能力总体不强,且不均衡,这些就影响着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未来发展。

四、当前乌鲁木齐市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战略思考

1、适应新形势,调整政府对社区治理模式

由于我国政治与经济发展的不相适应,政府管理的触角已伸向了 社会的各个角落,社会组织和个人只能被动的接受管理或被动性的参与。从乌鲁木齐市实际情况来看,乌鲁木齐市社区居委会把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用于承担各级政府下派的行政事务完成上,造成目前乌鲁木齐市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组织发展滞后。政府应该转变现有权力高度集中的“全能型”治理模式,把对社会的干预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将不属于自己职能范围的社会事务交由社会来解决,推进和发展多元化治理体系。政府除应加大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外, 在社区服务领域更多采取政府购买等形式,给予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空间和平台,将下移社区的行政事务重新交由政府部门或由相关部门协调配合来解决,从而纠正乌鲁木齐市社区居委会的过于行政化倾向,推动乌鲁木齐市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有效开展。

2、健全完善社区公众参与的政策法律制度

从目前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现状调查分析可知,国家在城市社区公众参与的政策和法律制定上明显滞后于城市社区公众参与发展的需要,造成这一情况出现的原因是城市社区公众参与发展的速度和诉求远快于相关政策和法律制定及发展的速度。目前,在国家政策法律规定上,对公众参与内容规定较窄,具体来说是没有明确界定公众参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这就造成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社区各类公共事务既无法受到政策和法律的保障,也没有相关的机构对其政策和法律进行宣传和咨询。造成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只停留在初级层面。笔者认为,国家在制定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时候,应将涉及公众参与方面的事项写进条例法规之中。尤其是其政治、经济及社会权力在社区治理中得以体现,从而满足自己的利益诉求和维护乌鲁木齐市社区的公共利益不受损害,才能确保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健康有序发展。

3、提升和丰富社区公众参与方式

现阶段,乌鲁木齐市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公众参与对政府和城市社区居委会的依存度很高,公众自主参 与城市社区各类活动水平较低。目前,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在探索适合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方式:如在宏观国家政策指向上,党和政府已经以纲领性的文件提出了宏观指导,以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探索并实践城市社区公众参与方式;从微观社会实践来看,产生了以民情流水线工程、三维数字社区建设、虚拟养老院、社区网站、一站式社区服务大厅、社区报等一系列媒介方式,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城市社区公众参与率,促进了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发展。乌鲁木齐市社区治理只有通过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力量,结合目前乌鲁木齐市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发展背景,依托各区县的实际情况,借鉴先进理念和国内外的经验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并积极推广较为成功的示范。例如:乌鲁木齐市旭东社区每月10号的志愿者服务日及爱心100的社会服务工作站等工作的理念及实践值得推广。在建立参与制度和参与信息公开透明基础上,通过丰富公众参与方式,才能促进现阶段城市社区公众的有效参与。

4、吸纳社会资金投入社区公众参与

任何组织行为都要依靠充足的资本作为支持,从而保障其行为持续而有效。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作为公共组织行为中的一个方面,也需要充足的资金来保障其完成。基于此,乌鲁木齐应该着力采取各种公众参与方式,建立沟通及运营的平台,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到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当中来,以保障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持续有效发展。具体来讲,应将釆用“谁受益,谁投入”的原则,将涉及部分单位和个人利益的公共事项放归于社会,将利益相关方纳入到公众参与主体当中,城市社区居委会应从宏观上给予指导,让利益相关方自行决定参与的方式,参与产生的费用由其共同承担。在涉及社会范围的公共事项上,城市社区居委会应发挥群众自治性组织的作用,在社区范围内广泛调动行政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参与的积极性,召集辖区各行政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及居民代表共同商讨参与的方式和参与的内容,以及参与产生费用的来源。只有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才能形成社会合力推动乌鲁木齐市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发展。

5、建立有效的社区公众参与动力机制

乌鲁木齐市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的首要目标是实现公众的广泛参与,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通过满足公众利益诉求,促使公众积极参与到城市社区各类活动上来。从调查问卷分析可知,对公众有较强吸引力并能调动公众参与积极性的城市社区活动,绝大部分都是与公众有着极其密切的利益关系。基于此,乌鲁木齐市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活动应以社区实际情况为基点,在创造更好条件的同时,创新理念和方法,以社区公众的共同利益为导向,把解决乌鲁木齐市社区公众普遍利益诉求作为突破口,如: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居住环境、获取优质教育资源、获得公益服务、实现自身价值等等内容,建立长效的公众参与动力机制。

6、培育具有归属感的公民意识

培育具有归属感的公民意识,必须首先培育公共参与精神。公共参与精神即公民对具有共同价值的社会事务的认同、规范、维护的参与过程。培育公民的公共参与精神,有利于乌鲁木齐市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归属意识提高,对公众主动参与社区发展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加大家庭教育对公民的公共参与精神培育。作为父母应该从小就让孩子参与社区公益活动,让他们感知社区公众参与的乐趣和意义,使他们从小就能建立起公共参与精神;其次,要拓宽学校对公民的公共参与精神培育。学校作为公民家庭教育之后又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场所,不能仅仅只重视培育公民的科学文化水平,而更应该注重公民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育。学校应该开设并增加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课程,鼓励并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公益性活动,培育其公共参与精神;最后,要强化社会教育对公民的公共参与精神培育。社会教育对公民的公共参与精神培育也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政府和各种社会组织都有责任和义务培育公民的公共参与精神,积极引导公民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使公民自愿参加到社会公益活动中来,使公民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上受到公共参与精神的感染和教育,从而培育出公民的公共参与精神。只有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三 者的共同教育,才能在社会上广泛培育出公民的公共参与精神,从而也才能促进乌鲁木齐市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晓萍,《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 中国行政管理 2014年02月28日

2、乌鲁木齐市委党校第61期县级班课题组《创新社区治理体系,打牢长治久安基础》 2013年5月

3、郑杭生,黄家亮.论我国社区治理的双重困境与创新之维-基于北京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实践的分析[J].东岳论丛,2012(01).4、田慧.乌鲁木齐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4月

第四篇:《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研究》读书报告

《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研究》读书报告

一、政治参与的形式、政治参与的形式是政治参与的具体行为方式

1、政治选举

2、政治投票

3、合作活动(即团体或者组织活动)

4、个别接触

接触活动是指公民为了谋求个人或很小一部分人的利益而指向政府官员的活动。这些活动的行为目标非常明确,信息量也很大。(暂不包括向官员行贿等不法行为)

5、政治冷漠

政治冷漠最初是指一种心理状态,在政治行的研究中政治冷漠表示政治参与行为的缺乏。政治冷漠是消极的政治态度在政治行为上的一种表现,即不参与政治活动,对于政治问题和政治活动冷淡而不关心。其原因一般有两种,其一可能是泛政治化后,公民对政治反感而失去信心,随之对政治采取一种无动于衷的态度;其二可能是公民认为现存的政治机构已经能够很好的反映出他们所要表达的政治意愿,能够及时了解并妥善解决他们的问题,因而政治参与与否已经是无所谓了。

二、政治参与的模式

政治参与的模式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里公民介入政治过程,影响政府决策及其执行的一种总体性制度安排

1、政治参与的自由主义模式

代表: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

特征:把政治参与的扩大当作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

假定:社会经济不平等、政治暴动以及民主政治的缺乏,是由于社会经济的落后造成的,因此,消除这些弊病的途径是社会经济的迅速现代化和发展,以提高社会经济福利的总体水平,达到更公平的财富分配,实现政治稳定,并为广泛的政治参与和更加民族的政治制度奠定基础;同时,政治参与对政治稳定发挥积极的作用,公民政治参与的程度越高,政治体系对国民意愿的反应就越敏感,这样也就提高了公民对政治体系的一体化和认同感,直接促进了政治体系的稳定。

2、政治参与的平民主义模式

代表:苏加诺领导下的印度尼西亚,恩克鲁玛领导下的加纳,阿连德时代的智利

特点:把下层劳动人民当作建设理想社会的依靠力量,因此,就把政治参与扩大到下层劳动人民的各个阶层,主张采取对下层劳动人民有利的公平分配等激进政策。

结果:采用这种政治参与模式的政权最终都失败了,它试图通过扩大政治参与来解决社会发展的一切问题的做法是不现实的。

3、技术主义模式(专家治国论)

特征:鼓励投资和快速的经济增长,压制或者不鼓励政治参与,是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分类:根据对收入分配公平问题的关注情况,技术主义模式可也分为独裁—技术型和公平—技术型两种。区别在于独裁—技术型只关心经济增长而不关心收入分配,公平—技术型则不仅关心经济增长,而且关心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代表:独裁—技术型以1964—1985年的巴西军政府和苏加诺以后的印度尼西亚为代表。只 作为短期的战略选择

公平—技术型以军人执政时的秘鲁和韩国为代表

4、高动员模式

代表:社会主义国家,前苏联,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古巴,越南和朝鲜

特点:政府动员人民进行积极地政治参与,并且参与的内容和方向都是由政府有效的引导和控制的。政府试图通过这种动员性的政治参与加强自身的权威和效能。

三、政治参与的作用

(一)政治参与和社会系统

政治参与处于政治决策之前,为决策系统提供反应不同利益群体政治要求和政治决策之后形成政治反馈的关键位置。政治参与与政治结构的核心——政治决策系统关系最为密切,他们之间的作用和反作用构成了不同政治系统产生差异的最重要因素。

就政治参与对政治体系的构架原则、政治体系的稳定性以及政治体系的发展而言,政治参与和政治系统的关系具体表现在政治参与和政治民主、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政治参与和政治发展上。

(二)政治参与和社会经济发展

经济和社会发展一般会促进参与的发展,而政治发展的结果未必会促进经济的发展

(三)政治参与和公民文化

政治参与水平是公民文化提高的反映,同时,政治参与活动的过程也是公民文化的培育工程和提高过程。政治参与通过提高公民的政治文化来提高公民的政治素质和理性的政治活动意识。政治参与具有把公民培养成管理社会的政治人的功能;政治参与还可以促进公民政治素质的提高。

(四)负面作用

1、过分扩张的政治参与一旦超过现有的政治体系的接受能力,就有可能成为政治不稳定。

2、某些形式的政治参与不仅可能阻碍政治体系的有效贯彻,而且直接威胁着国家政治体系的稳定。

3、高频度的政治参与会对政治体系造成过大的压力,容易造成政治体系的功能无法得到有效发挥。

四、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的动力和制约因素

(一)市场经济对政治参与的影响

1、市场经济为政治参与提供动力和环境支持。

独立的企业制度促进了利益的多元化;有效的市场竞争促进了社会的公话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规范的政府职能为公民的政治参与提供了空间和制度保障;良好的社会信用;健全的法律基础。

(二)社会结构的变化对政治参与的作用

1、社会分层理论

阶层分化是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

2、社会结构变化及其政治涵义

3、社会转型和政治参与

社会转型和政治参与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转型后不同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生活中。社会转型和政治参与是相互作用的,并且这种相互作用都表现在正反两个方面。就正面作用而言…………

(三)政治体制改革对政治参与的影响

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政府职能的转变,使计划经济时代的那个全能型的政府功能模式

转向市场经济时代服务型的职能模式,这意味着,政府要放弃计划经济时代一部分的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能,交由社会自我管理。

1、政府职能转变和政治参与的扩大

2、我国选举制度的改进

3、民主监督制度的完善

五、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的发展状况

(一)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的制度安排

1、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实现人民民主,保障人民政治参与的最根本的制度安排。

2、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

4、基层民主制度

(二)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的实践

1、基层民主制度的实践

我国目前的基层民主制度包括城乡的社区自治,村民自治和其他形式的基层民主制度。

2、公民的非政治化政治参与(群体性事件)

从政治参与的角度来看,群体性事件是社会分化后,一部分利益损失者对利益的要求和关切得不到有效的表达途径而采取的非理性政治参与活动。

3、中等收入阶层的政治参与

通常来说,现在社会的中等收入阶层,首先,应该是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其次,经济收入应该保持在中等收入水平或更高水平;再次,其成员代表着现在社会主导价值所推崇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他们的消费习惯,审美品位和一整套的生活方式共同构成了中等收入阶层的文化;最后,其成员具有共同的身份认同。

由于中等收入阶层是现存秩序的既得利益者,同时他们的利益又往往受到钱权交易与官僚系统中的违法行为的分割与不正当的阻碍,这就决定了一方面他们希望变革,另一方面,又不希望通过激进的变革带来改变现存秩序,这种特点使他们成为渐进改良政治的支持者和理性的政治参与者。

4、大众传媒和政治参与

大众传媒对政治参与的作用表现在:作为政治参与的手段,普通公民的利益要求通过大众传媒的放大功能可以对政治过程产生重要影响;作为社会组织,大众传媒也扮演者直接的政治参与主体角色,其对政治过程的影响自不待言。此外,大众传媒对公民的政治态度和公民文化也有相当的影响,特别是互联网条件下的大众传媒发展,对我国政治参与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的特点

1、政治参与由动员型向自主型转变

2、政治参与由执行型向决策型转变

3、政治冷漠现象突出

4、类型和形式复杂多样,非理性参与活动增多

六、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的问题与对策

(一)中国政治参与的问题

1、选举机制有待完善

(1)直接选举的层次比较低

(2)各类选举的程序、机制有待健全,竞选难以实现

2、监督成效有待提高

(1)监督主体虚化,职责不清

(2)民主监督机制尚未健全,渠道不畅通

(3)对各级各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的监督明显不力

3、制度渠道有待健全

(1)中国原有政治体系在政治参与制度安排上存在缺陷

(2)原有政治体系难以适应变化了的社会问题

(3)原有政治体制无法适应新的,变化了的政治参与的要求

(二)中国政治参与问题的深入思考

1、西方政治参与的历史经验

(1)商业、城市的兴起和市民社会的发育

(2)市民意识和权利观念

(3)政治系统的建构和市民的政治参与

2、发展中国家政治参与的实践

(1)发展中国家政治参与的困境

政治参与是政治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般认为,政治发展(或者称为政治现代化)主要包括政治结构的分化,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参与的扩大三个方面的内容。

(2)政治参与的困境

发达国家是政治参与扩大,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步进行,相互促进,显示了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而发展中国家则往往三者难以兼顾。选择了扩大参与,照顾了平民阶层的利益要求,将会吞噬经济发展带来的有限成果。引起经济资源所有者的强烈反对,从而引发激烈的政治冲突;以经济发展作为优先考虑,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压制参与,其结果吧必然造成社会分化,严重时会影响到社会和政治稳定,反过来可能会引起经济衰退。

对于经济参与的发展模式选择其实是公平和效率的选择。在二者不能兼顾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地选择一方为优先考虑对象的同时尽可能地照顾另一方。在选择经济发展的同时尽可能地在一定程度上有序地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在选择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同时也要尽可能地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不可兼顾的情况下,对二者在多大程度上进行取舍,这就是发展中国家政治参与问题上的真正困境,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的政治参与问题。

(3)成因分析和解决思路

西方国家能做到政治参与的扩大,社会经济的发展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原因是西方各社会存在一个庞大、稳定和富裕的中产阶级群体。

1、中国的政治参与问题的深层原因

(1)社会功能的发育不全,是中国政治参与问题的客观原因

(2)当代中国政治参与问题的成因分析

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国家权力放大化,社会权力相对萎缩。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多元化的利益主体逐

步成长并且日益表现出政治参与的热情,但缺乏有效的组织系统。

4、我国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至少要解决一下问题

(1)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2)扩大政治参与不能等同于民主政治发展。

(3)完善人大、政协和多党合作等政治参与形式比创建新的政治参与途径更为有效。

(4)加快社会建设,构筑多方位的政治参与渠道。

(三)改革和完善中国政治参与的思路

1、进一步完善基层民主

(1)真正实现村民自治

真正实现村民自治,最核心的是完善基层民主选举,让人民群众实现他们的权利。目前,中国农村政治生活中有三种权利主体对基层民主选举产生重要影响:乡(镇)政府和农村的两委。这三种权利主体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关系的协调决定了村民自治的实现程度。

(2)城市社区自治是基层民主建设的另一个支撑点

(3)积极寻找基层民主和较高层次民主的结合点

2、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大常委试行专任制和常委制

(2)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

包括:人大代表考察和调研工作应该法律化、制度化;行政问责制讫待建立;进一步完善专门委员会制度。

(3)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参政议政作用

(5)发挥人民信访的政治参与作用

第五篇:凤凰古城社区参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凤凰古城社区参与旅游可持续发展

研究》

专 业 旅游管理 学生姓名 白番番 班 级 Z旅游112 学 号 1161104226 指导教师 马海燕 完成日期 2015年 5月10日

盐城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凤凰古城社区参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

旅游发展过程中, 社区参与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实践证明, 社区是联系环境保护与经济收益、文化收益与社会收益的重要纽带, 是旅游业的核心利益相关者之一。我国少数凤凰古城凭借婀娜多姿、气象万千的自然风光与异彩纷呈、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发展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为使社区居民充分享受到旅游业带来的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利益, 消除贫困, 促进凤凰古城经济和社会发展,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社区参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分析,第二部分是凤凰古城社区参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第三部分是社区参与旅游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是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对策。为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构建社区参与机制势在必行。从凤凰古城旅游产业发展为例, 探讨了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中社区参与机制的原理, 据此提出社区参与机制模型, 并在政府、社区居民、古城开发商三个层面上提出推动社区参与机制建设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凤凰古城;社区参与;可持续发展;商业化;对策

Study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hoenix Town Tourism Abstract

In the course of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s the focus of the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community is the link between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returns, cultural income and social benefits, is one of the core stakeholders of the tourism industry..China's minority of the ancient city of Phoenix with graceful and spectacular natural scenery and colorful, unique ethnic customs characteristics development become an important tourist destination.So that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to fully enjoy the tourism industry brought about by economic, social and other aspects of interests, eliminate poverty and promote the Phoenix City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ourism developmen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The first part is the analysis of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 the second part is analysis of the ancient city of Phoenix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The third part is the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 fourth part is countermeasures aiming at existing problems.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mechanism is imperative..From the ancient city of Phoenix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as an example, discusses the principle of minority area tourism development mechanism of community participation.Finally, it puts forward the model of mechanism of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and in the three levels of government,盐城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community residents, the ancient city of developers proposed to promote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he mechanism construction of Related suggestion.Keywords: Phoenix Town;community participati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commercialization;strategy

盐城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目录

前言...................................................................4

一、社区参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分析.................................4

(一)社区参与旅游..........................................................................................4 1.社区旅游................................................................................................4 2.社区参与旅游........................................................................................4

(二)可持续发展..............................................................................................4

二、凤凰古城社区参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5

(一)凤凰古城旅游发展概况..........................................................................5 1.发展历程................................................................................................5 2.开发现状................................................................................................5

(二)行政管理机构、社区管理......................................................................6 1.社区居民................................................................................................6 2.政府........................................................................................................7 3.旅游企业................................................................................................7 1.社区政府的高参与................................................................................7 2.社区居民的低参与................................................................................7 3.利益分配的劣势地位............................................................................7

三、社区参与旅游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8

(一)缺乏整体的规划,古城特色文化元素的流失......................................8

(二)古城建筑风格被破坏..............................................................................8

(三)原生态资源遭受破坏..............................................................................8

(四)商业化的程度较大..................................................................................9

(五)古城旅游产品开发简单层次低..............................................................9

四、社区参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9

(一)合理规划,加强管理..............................................................................9

(二)保护独特的民族文化..............................................................................9

(三)开展凤凰特色的商业活动....................................................................10

(四)提高当地居民参与保护的积极性........................................................11 1.充分发挥居民的主观能动性..............................................................11 2.听取古城居民意见..............................................................................11 结论.....................................................................................................................................11 参 考 文 献.......................................................................................................................12

盐城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前言

湘西凤凰古城历史悠久,春秋时期到清代康熙,楚文化,元文化等多国文化交织沉淀后,形成一部历史剧,云卷云舒,使它成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四千多年历史的文化遗产。著名科学家钱伟长说:“凤凰是满城的风景,满城文物”。[1]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社区居民参与逐渐成为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社区居民是联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纽带,也是景区旅游发展的重要利益相关者之一,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的过程在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为社区的和谐发展创造了机遇。为了更好的实现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应该从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入手,深入剖析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居民参与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准确的为促进居民参与提供可行思路。

社区居民参与景区旅游发展,其效果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社区自身方面和景区方面。景区通过社区居民的参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游客的满意度,增加了景区的吸引力和可游度,在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等方面均受益匪浅。同时社区居民自身也得到良好的参与效果:提升了居民作为主人翁身份的自豪感;社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得到改善;居民收入提高;社区传承下来的历史文化、生活习俗等得到更好的发扬和继承等。所以社区参与景区旅游发展逐渐兴盛,越来越多的景区经营者和管理者更加注重与社区的合作,社区参与成为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和迫切需求。

一、社区参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分析

(一)社区参与旅游 1.社区旅游

社区参与在研究范围上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社区参与指的是以当地居民、政府、社会团体、企事业等为主体的参与;狭义上的社区参与则以社区居民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所进行的一系列参与活动。本文研究的出发点是狭义上的社区参与,即以居民为主体的社区参与。

2.社区参与旅游

社区参与旅游的内涵从三个方面来说:首先,社区参与的主体是社区居民,当地政府、社会团体、企事业等更多的是发挥辅助和支持功能;其次,社区居民能够在旅游业的发展上大多具有一致的认同和共同的利益基础,为了追求某种共同的利益而相互合作;第三,社区参与旅游的客体是基于本社区范围内的旅游发展的相关活动。

(二)可持续发展

盐城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可持续发展理论源于生态学,是在环境污染、环境恶化,人口剧增,能源短缺,自然灾害频繁等全球性问题日渐突出的背景下提出来的。该理论强调以人为中心,实现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可持续旅游发展的目标主要包括:增进人们对旅游所产生的环境、经济效应的理解,强化人们的生态意识;二是促进旅游的公平发展;三是改善旅游接待地的生活质量;四是向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经历;五是保护上述目标所依赖的环境质量。

当地社区与当地旅游发展所依存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民风民俗、历史文化等密切相关,社区的参与对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现离不开社区居民的参与,因此,将社区纳入到旅游发展的每一环节中,并使其获得政治、经济、心理和社会四个方面的赋权,从而最大程度实现当地的旅游可持续发展。

二、凤凰古城社区参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

(一)凤凰古城旅游发展概况 1.发展历程

凤凰古城古老的历史,美丽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深厚的文化底蕴积累,都使游客流连忘返。城市景观,街头风格,无论是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旅游资源,或是名人的故乡,都是一个强大的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南长城已经变成了一个吸引凤凰游客最好的广告。

2000年,凤凰县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大力实施“旅游”战略,旅游业的正规发展,保护并合理开发,加大力度发展旅游。2000年,全县共接待游客28万人次,旅游收入4700万元。2001年,凤凰旅游发展是凤凰县最重要的一年,以其灿烂的历史文化,独特的苗族,土家族民俗风情和保存完好的古建筑,被列为第一百零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凤凰古城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2的凤凰古城被评为中国旅游品牌。从2001年到2008年,从57万人次增加到426.5万人次的游客;旅游总收入从7430元增加到1.93亿元;门票收入从180万元增加到1.3亿元。2009上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225万人次,旅游收入11.24亿元,其中6092万元的门票收入,同比增长21%,分别为26.6%和11.3%。2011年底,全县共接待游客6001400人次,旅游收入44.31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5.4%和47.01%。(数据来源:凤凰县政府2011年工作报告)。

2.开发现状

(1)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盐城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凤凰古城民族民俗风情淳朴,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展示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对旅游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凤凰古城是一个苗族、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工艺,包括蜡染色,染色,苗族银饰,刺乡,剪纸,雕刻和玻璃吹画等,其中包括著名的苗族银饰。凤凰古城旅游开发后,苗族传统的手工艺银饰也成为旅游商品放在柜台上,供游客选购,此外,传统的银饰品的品种也不断增多,银饰品,银产品丰富。凤凰古城民俗旅游资源包括上刀山,吃木炭和其它踩犁口等技能,四月八,六月六的民族节日庆祝,独特风格的房屋,以及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的市场。在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中,从观赏性、参与性等方面进行生活民俗、村落民俗较多,不仅建设了民俗文化展览馆、博物馆,更有很多具有参与性的和艺术感染力以及良好的艺术表演娱乐项目。[7]这个工艺美术生产无处不在城市,充分展示凤凰民间艺术的精髓,给游客探索神奇的民族旅游的机会,让游客回忆。

(2)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凤凰古城景色秀丽诱人,历史悠久,民俗风情鼎盛,是闻名天下的古城。由于地处深山高岭之中,凤凰县民风纯朴,土家族与苗族同胞世代生活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凤凰古城历史人才辈出,留下丰富的历史文化景观,如熊希龄、沈从文、黄永玉等历史名人故居的开放,韵味浓厚的历史文物遗迹都让游客身临其近感受他们曾经的生活环境,感受历史的风云变幻。还有商品玲琅满目的传统街巷,给人以穿梭古老的时代的独特购物体验。

(3)生态旅游资源开发

凤凰城位于湖南和贵州交界处武陵山脉,生态旅游资源是非常原始的未受污染的,主要分布在华山南部,沱江,东灵鹊坡等。漂流是凤凰古城旅游景点之一,也是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

(二)行政管理机构、社区管理

社区参与是各个利益主体合作的过程,其中最主要的主体包括社区居民、政府、企业等,各方之间都有冲突,但是各主体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这是合作的前提。

1.社区居民

社区是一个系统,社区居民是社区的一个组成部分,社区居民既是发展的客体,又是发展的主体。社区居民与社区的旅游资源融为一体,两者共存共荣。一旦资源破坏,社区居民的生活也无从依托。所以社区居民是社区的主人,应掌握社区的控制权和发展权,而实施社区参与战略的目的就在于实现凤凰古城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社区居民的发展。

盐城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2.政府

政府在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战略中处于主导地位。一方面,凤凰古城的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低、市场发育程度低,社区居民为生计奔波,缺乏旅游发展意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通过市场的逐渐成熟和社区居民素质的提高来实现发展旅游的目标显然不可行,所以要求政府主导,推动当地旅游发展。另一方面,凤凰古城的基础条件特别是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政府要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的建设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去防止和惩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免费搭车现象。

3.旅游企业

旅游企业作为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代表,在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战略中扮演着较重要的角色,旅游企业的正常运行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战略的实行是对企业、社区和政府关系的一次重新认识,三者的和谐配合可确保社区参与战略的实现,并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社区参与情况 1.社区政府的高参与

任何一种社区参与都是自下而上的集体参与,然而纵观目前我国几个涉及旅游社区参与的地区,政府未能实现放权,过多涉足社区的大小旅游事务当中,实行自上而下的命令式管理模式,使社区居民沦为被动接受者和消极执行者,削弱了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和参与智慧,也扭曲了旅游社区参与的民主意味,大大折损了社区参与的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强大效益

2.社区居民的低参与

社区居民因先天权利地位较低而无法参与社区旅游开发、规划、经营、管理、决策等事务当中,只能被动地参与到社区旅游当中,如从事低层次的餐饮服务、住宿接待、民俗表演、交通运输、旅游小商品经营等,而鲜有参与旅游景区管理、项目运营、环境保护等工作中。

3.利益分配的劣势地位

除了在内容上存在低参与外,在利益分配上社区居民也处于劣势。中低程度参与打击了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使旅游社区参与的主要力量失去了活性。»相关者的矛盾重重。旅游开发商在利益最大化的投资目的下,在消极参与社区居民忽视下和在非盈利环保组织的疏漏下,甚至在权钱在握的政府部门的庇护下,无节制地进行旅游开发,盘剥社区价值,将环境污染、生活成本上涨等负面问题转嫁到当地居民身上,激化了居民与游客、居民与企业之间的矛盾和厌烦情绪,阻碍了当地旅游发展。

盐城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三、社区参与旅游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整体的规划,古城特色文化元素的流失

凤凰古城的旅游业发展路途中,政府做整体和长远的城市建设缺乏规划,造成了一些独特的民居,古老的遗迹已被旅游开发破坏。以凤凰古城的东正街为例,东正街道在老城区的传统街巷保存最完整,是凤凰的民俗文化和古建筑最集中的街道,是凤凰古城旅游发展的核心项目。[8] 如今像这样完整的街道越来越少,失去了原有的古老韵味。凤凰古城是苗族的聚集地,苗族作为少数民族,有很多特色的饮食文化,独特的民俗风俗文化,都是民族自身的特色,这些都是吸引游客的元素。但是由于古城旅游的开发,旅游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外来文化的充斥改变了新一代年轻人的生活习惯,衣着服饰都发生了不可阻挡的改变,随之而来的是独有的苗族文化也在逐步流失。

(二)古城建筑风格被破坏

凤凰古城在经受过多年风雨的洗礼以及历史的磨砺,很多古老的建筑物忍受不住岁月的摩擦,会倒塌或者面目受损,对它保护就需要对其进行修复和更新,然而在此过程中不免会掀起模仿古建筑的风雨。为了开发保护并延续古城的历史风貌,开始一味的仿古修建,这毫无疑问冲淡了古建筑的固有特性,失去了古建筑独特的韵味,失去了自身的吸引力。现在的凤凰古城旅游景区大量古建筑鱼目混杂,难以分清哪个才是原始的建筑。现在去古城旅游,人们都想去感受不同的文化,欣赏不同的建筑风格,人们往往会对自己不曾见过的事物饱含兴致,如果古城失去了原有的特色,自然对游客没有了吸引力。好多古建筑还被人们添加了一些现代化的产品加以修饰,诸如空调电路之类的,很容易破坏古老的风味,无形之中还是透露出很浓的现代气息,倘若可以巧妙的对这些加以隐藏,便可还游客一个原滋原味的古文化之旅。

(三)原生态资源遭受破坏

凤凰古的城旅游业日益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游客不断涌入,无疑会给古城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沱江的原生态资源,不仅河流被污染了,凤凰吊脚楼和原生态文化等地方特色也受到威胁,就整体而言,凤凰古城沱江将是一场灾难。[9]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凤凰居民保持完整与和谐自然的生活方式。但在旅游发展背景下,创造了大量的酒店,餐馆,酒吧,商铺,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垃圾,由于管理不到位,处理不得当,古城酒店,餐饮每天有大量废水流入沱江,清澈的河水只能是永久的回

盐城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忆,大大降低了旅游质量。

(四)商业化的程度较大

旅游业的兴起,传统文化的复兴,许多历史和文化得到现代人都认可和弘扬,这是突出的优点,也使凤凰古城旅游发展的进步。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在管理和规划中,城市已被越来越多的伤害。一方面,经济利益使人们越来越激烈的发展商业,城市内的商业化倾向,随处可见的商店,广告牌,为了吸引顾客,高音喇叭发声回荡在整个小镇,使宁静祥和的古老小镇已经成为记忆中追求的圣地。

(五)古城旅游产品开发简单层次低

凤凰古城旅游景点观光旅游仍然是初级产品,缺乏体验和互动的旅游景点。凤凰是少数民族,特别是苗族民间文化非常吸引游客,来到一个别样的环境,最吸引人得是不一样的文化,人们都喜欢探索未知的东西。旅游者除了观赏古老的古城凤凰,更想体验不同的文化,品尝特色的饮食。但从目前凤凰古城的旅游项目,是缺乏该类旅游产品的。此外,旅游纪念品是旅游业的附属产品,凤凰古城旅游纪念品销售的种类很多,可谓玲琅满目。但凤凰旅游纪念品的地方特色不多,很多纪念品都是随处可见的物品,以及其他类似的旅游纪念品,缺乏当地特有的名族特色。旅游产品的同化,不能满足游客不断增长的个性化的需求。

四、社区参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合理规划,加强管理

凤凰古城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积淀,有很多经历过风吹雨打的建筑需要修复。古建筑的修复,无疑会让凤凰古城更完整,但要做好城市发展规划工作,避免盲目施工,应做好提前准备。首先,在修复建设之前,政府应给予正确的指导,并做好审批工作,避免因为追求经济利益,盲目建设。其次,政府应组织专家对项目的论证和规划,使其清晰有序的修复建设工作。最后,在维修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划执行,以确保城市的文化内涵,避免建筑不符合城市形象。[10]以凤凰古城来帮助提升旅游品牌形象,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之间的矛盾得到真正解决,从长远发展出发,不断为凤凰古城旅游品牌注入做大做强的生命力。

(二)保护独特的民族文化

通过影响凤凰古城原生态文明的问题来看,我们必须注重古城的保护,重视民俗文化活动的保护。一方面,打造民俗文化发展的良好环境,降低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带来的影响。任何国家的文化都是在被征服,改造,为了形成特定的栖息地而被利用和协调。因此要使民族文化遗产不被破坏,首先要保护国家的文化环境不被破坏。另

盐城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一方面,加强对游客和当地民俗文化的接触,让游客有机会接触到民间文化的独特风格,感受民俗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独特魅力。[11]对民间文化活动要突出苗族,土家族特色,保护凤凰古城旅游,沱江龙舟竞赛,加快美丽的苗族歌曲持续,民俗,阳戏,绘画,剪纸,吹玻璃的苗族蜡染,扎染,刺绣,银饰品加工和纺织艺术等民间文化艺术,更是需要加强保护,突出凤凰文化的地位。

据《湘西土家族、凤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和《苗族自治州加强城市历史文化保护条例》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管理,全方位,多层次,加大力度保护凤凰古城,要求高标准,实施目标管理,古城保护责任部门,分解细化到单位,社区,确保个人,领导团队的保护,古城的保护组织,可实施对策。建立文化传承机制。另一方面,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农村住宅的特点,建筑的保护措施,寺庙等古建筑,特别是对于一些需要及时修理的古建筑。另一方面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一是加强对苗族的习俗的传承,保护民间工艺品,苗族鼓舞,苗族银饰等,挖掘地方戏曲——凤凰阳戏,傩戏茶灯的文化内涵。二是非物质文化研究所成立,培养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让一些即将要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有人。在旅游业的发展,同时现代的文明,与一个生活空间的传统民俗,保持两者共存。

(三)开展凤凰特色的商业活动

在全国旅游业的发展,过度商业化的今天,以保护凤凰古城和突出地方特色为目标,加强城市商业活动的管理,保护那些能反映凤凰特点的手工工场。凤凰县旅游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在本世纪初,在利益的驱动下,大量的社会资金进入旅游业,各种旅游公司的形成,尤其是一些旅游景点,引进社会资金,成为股份制经营模式。这些股份制景区,无论是在经济实力,或社会影响,景区管理机构都相对薄弱。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时期,在凤凰旅游业发展的地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中,往往开出非常有利的条件,作为景区的管理者,各处景区管委会仅仅成为各股份公司的后勤队,成为从属机构,监督管理力度小,从长远来看,这种方式是残忍的,快速的行动会损害风景。

尤其是对这种历史古迹,凤凰古城的遗产,一旦遭到破坏,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近年来,凤凰古城旅游,平遥古城和丽江古城也遇到了同样的尴尬,游客反映在古城看到当地人的生活,感受不到城市独特的民俗文化,但充满现代商业氛围。这是因为在凤凰旅游的发展过程中,没有注意到古城保护的真实性原则,在古城的保护与发展中商业气氛太重。城市发展和居民的搬迁工作,缺乏合理的组织,给当地居民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指导,使一大批当地居民的经济效益得不到保障,所以自己租房开

盐城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展业务,并最终摧毁了文化古城。因此,无论是委托经营景区的实施,或整体的专属,应加强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的地位和作用,履行景区管理职能。

(四)提高当地居民参与保护的积极性

凤凰古城作为保存价值较高的古城来说,他除了供人游览以为,首先最重要的是古城人生存的家园,他不是一座静态的博物馆式的建筑,而是一座活着的城市,其保护不单单是为了游客游览的需要,而更重要的为了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1.充分发挥居民的主观能动性

为了完整地保存古城的文化遗产,应该鼓励当地居民继承和发扬本民族或本社区或本群体的传统文化,而不应该让他们自生自灭。鼓励他们发挥在古城保护和管理中的主观能动性,而针对目前出现的商业化倾向过重的倾向,民族文化消退的现象,政府应该利用经济杠杆或宣传教育手段,使当地居民认识到本地文化传统的价值,激发他们的文化自豪感和文化自觉意识。

2.听取古城居民意见

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古城的保护可以适当的听取当地居民的意见,他们世代都生活在这里,对当地的一些建筑风格,民俗民风以及一些饮食习惯有一定的了解。在对古城进行保护和旅游开发以及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多参考一些居民的意见,但并不是由他们决定,这样可以更加符合居民的意愿,得到当地居民的认可,并获得他们的积极配合与支持。

结论

凤凰古城富有层次变化的景观是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以及独特的民族文化的完美结合,从各要素的整体组合来看,凤凰是独特和不可替代的,这也是它区别于如丽江、平遥等其他的优秀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特点之一。通过对凤凰古城的景观保护特色的分析和解构中,我们得出凤凰的景观保护应从自然环境保护、古城整体格局和当地富有特色的民俗文化以及对古城历史空间的意境营造及保护等方面来进行有机地保护。

随着凤凰古城的发展,旅游开发同古城的保护之间的矛盾关系成为了当前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中重点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在凤凰古城保护和旅游发展中,我们应该不断深入挖掘古城的文化的深层内涵,传承和挖掘凤凰特有的民俗特色,这些只有建立在古城保存完整的历史风貌和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凤凰古城的旅游资源价值才可能得到长久地保存,才可能真正走上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

盐城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参 考 文 献

[1]黄百成,张保伟;略论生态文化与可持续发展[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05期.[2] 乔志青;湘西明珠凤凰城[J];山西老年;2007年03期.[3]杨美霞,吴桂华.凤凰古城旅游环境容量管理研究[J].资源环境与发展;2010年02期.[4]刘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民族生态文化研究——以湖南凤凰古城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5]王富平;试论可持续发展教学评价观的基本要义[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6]刘於清;;湖南凤凰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与对策探讨[J];职教与经济研究(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7]乔志青;湘西明珠凤凰城[J];山西老年;2007年03期.[8]郑敏;赵虎;特殊保护类旅游区旅游环境及其保护研究[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1期.[9]腾万翠,张永中,吴根生,杨昌炳;对凤凰古城保护与发展的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02年04期.[10]刘丽梅,吕君;中国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述评[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8期.[11]谌静,李少游;我国社区参与旅游规划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10期.[12]张琰飞;社区居民参与湘西州乡村旅游开发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8年05期.盐城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致 谢

感谢大学几年,我的同学,朋友,老师感谢他们的建议和为我提出的意见,有了他们的支持,鼓励和帮助,我可以充实的度过了几年的学习和生活。本文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导师倾注了大量心血。在这里,对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论文的顺利完成,离不开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和帮助。参阅了一些学者的有关论著、教材及秘书期刊的文章,谨向有关作者致以感谢。

下载社区青年政治参与问题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区青年政治参与问题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区统战工作问题研究

    社区统战工作问题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逐渐成为居民参与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社会活动的基本场所,大批统战人士不可避免地与社区发生着多样的重要联系。社区统战工作关系......

    青年志愿服务参与程度和管理模式研究

    青年志愿服务参与程度和管理模式研究内容摘要志愿者工作是建设公民社会、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一直以来,静安团区委将青年志愿者工作视作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重要品牌。经过......

    关于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参与新问题的研究(精选)

    关于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参与新问题的研究 身为党外知识分子,和其他人一样,渴望被关心渴望被重视,虽然身处基层,但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极强的参与意识。现在把自己多年来的感受......

    浅析乌鲁木齐市社区社会工作问题研究

    兵团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 浅析乌市社区社会工作的问题研究 姓 名___________陈xx _ 学 号__ 11651xxxxxx 专 业_ 社会工作学本科班 _ 教 学 点___ 新疆兵......

    王家坪社区居民政治参与度调查报告

    王家坪社区居民政治参与度调查报告 居民政治参与是指社区居民通过主动参与、自主自助和合作行动,参与和支持社区建设的一种基层民主管理的机制。广泛的居民参与意味着居民与......

    王家坪社区居民政治参与度调查报告

    王家坪社区居民政治参与度调查报告居民政治参与是指社区居民通过主动参与、自主自助和合作行动,参与和支持社区建设的一种基层民主管理的机制。广泛的居民参与意味着居民与居......

    农村青年婚恋问题研究论文

    农村青年婚恋问题研究论文 农村青年婚恋问题研究论文 >【摘要】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中期以来,农村青年的单身问题日益成为一个较为突出的现实问题。农村青年被迫单身的......

    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问题的思考(推荐五篇)

    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问题的思考 摘要政治参与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方式,也是其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通过政治参与等方式进行政治实践,大学生能够获得政治参与经验和辨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