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青县创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与“新农合”相结合工作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19-05-13 10:26: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青县创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与“新农合”相结合工作机制的实践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青县创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与“新农合”相结合工作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第一篇:高青县创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与“新农合”相结合工作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两网”联姻“新农合”推进和谐高青建设

--高青县创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与“新农合”

相结合工作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高青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姚明良王兆辉房国栋

近年来,高青县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农民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作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维护群众利益的实事和民心工程来抓,创新工作思路,不断强化措施,广辟途径,在大力加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以下简称‚两网‛),着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的基础上,着力寻找两者结合点,探索出了一条将 ‚两网‛建设与‚新农合‛有机结合的路子,形成了两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良性机制,为农民群众就医购药带来了方便和实惠,有力地推进了和谐高青建设。

一、“两网”、“新农合”制度建设及两者结合基本情况

(一)“两网”建设情况。高青县面积831平方公里,辖9个镇,767个村,总人口36万,其中农业人口30.5万。该县村多村小,农业人口比例大,药品监管与服务的工作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2004年5月和2005年4月,市政府分别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药品监管网络建设促进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的意见》,该县高度重视,制定了实施方案,同时,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两网‛建设领导小组,各镇政府及县主管部门也都成立了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两网‛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指导机构,确保了‚两网‛建设深入扎实的顺利开展。2006年1月份,该县编委、政府分别下发了《关于加强乡镇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通知》和《乡 1 |

镇食品药品监管助理员管理办法》。在监管网络建设方面,到2006年3月底,全县9个镇的‚食品药品监管所‛全部建设到位,9名专职监管助理员、108名信息员全部通过培训持证上岗,形成了以县局为主体,镇监管所、助理员和村信息员为支撑的县、镇、村三级药品质量监管网络。在供应网络建设方面,截止目前,全县已建3家药品配送中心,13家农村零售药店,452家农村服务性药品供应点(专柜),这些供应点(专柜)全部执行农村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供应药品的有关政策。农村药店、服务性药品供应点(专柜)所供药品占农村用药份额的65%以上,供应覆盖率达到98%以上,成为农村药品供应的主渠道。

(二)“新农合”制度建设情况。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2007年底前,在全市建立起以大病统筹为主要形式、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部署和要求,该县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于2004年,在全县推行‚新农合‛试点工作。制定出台实施方案,认真落实配套资金,严格规范各项管理制度,合理确定医疗费报销比例,充分调动农民参保积极性。2004年、2005年分别在常家、唐坊两镇进行了试点,去年扩大到青城、黑里寨、木李3个镇进行试点,截止去年底,在5个试点镇中有14余万农民参加了‚新农合‛,今年‚新农合‛在全县推开。

(三)“两网”建设与“新农合”结合情况。在扎实推进‚两网‛建设和‚新农合‛试点工作中,该县逐渐认识到,这两项工作虽然侧重点不一样,又分属不同的部门监管,但两者都是农村卫生事业的一部分,都是为保障和提高农村群众医疗卫生健康水平,重点不同,目的一致。鉴于此,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该县对‚两网‛建设和‚新农合‛进行了有效整合。即:由政府主导,按照市场规律,尊重农民的自主选药权,取消定点限制,农民在辖区内任何合法医疗机构、药店、服务性药品供应点(专柜)就医买药都可以按比例报销,实行合作医疗一证‚走‛全县,实现‚两

网‛与‚新农合‛两者的有机结合。去年,该县已有常家等4个试点镇将其辖区内所有药店、服务性药品供应点(专柜)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试点镇农民参合率由2005年的85%上升到2006年的90%以上。今年5月份,县政府下发通知,将全县农村药店、服务性药品供应点(专柜)全部纳入‚新农合‛管理报销范围。

二、采取的措施

在推进‚两网‛建设与‚新农合‛制度相结合的过程中,该县采取了以下四项措施:

(一)加强领导,进一步统一思想。该县坚持只要群众乐意、促进群众利益的事,都要认真对待,积极落实,将‚两网‛建设与‚新农合‛统盘考虑,统筹推进,明确提出‚加强‘两网’建设和推进‘新农合’制度都是面向农民、惠及农民的党和政府的政策和行为‛,以此为共识,统一大家的思想认识,为搞好‚两网‛建设与‚新农合‛相结合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障。

(二)强化管理和引导,调动试点镇的工作积极性。该县根据工作进展,以调度会、联席会、现场办公会等不同形式,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县委、县政府领导和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多次带领工作人员到试点镇调查指导‚两网‛建设情况和‚新农合‛进展情况,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做了大量的协调、衔接工作。各镇采取得力措施,积极推进落实,为实现两者结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加大宣传力度,赢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和支持。主管部门和各试点镇充分利用会议、广播、电视、报纸、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和渠道,进村入户广泛宣传‚两网‛建设成果和试点镇参合农民在农村药店、服务性药品供应点(专柜)购药与在‚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就医购药享受同样的报销待遇的惠民政策。农民群众在实际的对比中,感到就医购药

渠道更广、更方便、更实惠,真正赢得了农民群众的欢迎和支持。

(四)畅通渠道,建立规范有序的“新农合”药品供应模式。为确保在‚新农合‛试点工作中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药品和方便、快捷的服务,该县不断规范药品供应模式,巩固和扩大药品集中配送、连锁经营网络。同时,引入竞争机制,扶优扶强,使那些管理规范、服务好、信誉高的药品经营单位成为农村药品市场供应的主体,从而确保了农民群众用药的安全有效。

三、取得的成效

该县通过创建‚两网‛建设与‚新农合‛制度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实现了两项惠农事业发展‚双赢‛的局面,取得了三方面主要成效:

(一)农民得了实惠。‚两网‛建设,健全了农村药品的监督管理体系,整顿规范了药品、药械市场秩序。同时,由于有健全的供应网络作保证,减少了药品流通环节,降低了药品价格,农民用药花费一般降低15%左右,减轻了农民经济负担,实现了农民一般购药不用出村、就医购药有处报销、药价公平合理、药品质量安全可靠的良性发展态势,真正让农民群众得到了实惠。

(二)提高了农民参合率。‚两网‛与‚新农合‛的有机结合,使农民群众有了自主选择就医购药渠道的权利,其参合积极性大大提高,该县试点镇农民的参合率由2005年的85%上升到2006年的90%以上,极大地促进了‚新农合‛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实现了“两网”与“新农合”的双赢发展。‚两网‛建设是解决农民‚用药难‛问题,‚新农合‛是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两者结合相辅相承,互为促进。‚两网‛为‚新农合‛提供了质优价廉的药品,给‚新农合‛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新农合‛为‚两网‛提供了稳步发展的有效载体,‚两网‛建设的长效机制得到加强。

四、思考与启示

该县创建‚两网‛建设与‚新农合‛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有效缓解了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使参合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为农民撑起了一道健康保障网,把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真正落实到了农民的心坎上,这不仅维护了广大参合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社会稳定,促进了该县的新农村建设,而且必将对推进和谐高青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从该县的实践中可以得出以下三点思考和启示:

(一)只要以群众利益为根本就会找到干事情的好办法。‚两网‛建设和推行‚新农合‛制度都是党和政府为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采取的两项重大惠民举措,受益对象都是农民,只要做好两者结合文章,效果就会凸现,农民就会欢迎。所以,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想问题、干事情都要把最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这样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二)善于和敢于创新是破解思想痼疾的良药。创新是最需要的品质和境界,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该县做到‚两网‛与‚新农合‛的有机结合,就是把党和政府要求与基层工作实践相结合,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的结果。因此,要善于和敢于创新,只要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符合科学发展观,就要去闯、去试、去干。只有这样才能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破除陈旧的思维定式,屏弃部门和局部利益,开辟新的工作思路和空间。

(三)尊重实践是干好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由于 ‚两网‛建设的深入推进,农村药品市场日趋规范,供应网络所供药品已占据了农村药品供应的主渠道,‚新农合‛制度的完善提高需要这样的主渠道,有了这样的主渠道,‚新农合‛就有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可以说, 该县创建‚两网‛与‚新农合‛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是在尊重实践,尊重基层首创精神的前提下探索出的路子。

第二篇:对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长岭县是从2004年1月份开始启动农村“两网”建设工作的,此项工作开展以来,长岭县政府十分重视,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两网”建设工作,长岭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按照自身工作职责认真开展这项工作,三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农民群众用药更加方便及时和安全有效,通过调查,我们掌握了该县药品市场基本情况和“两网”建设的基本做法,具体如下:

一、进一步规范了农村药品流通秩序,净化了药品市场环境,畅通了药品流通渠道。

二、减少了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药品采购的环节,降低了采购成本和药品价格,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实惠。

三、为药品供应网配送的药品都是由通过gsp认证的合法药品批发企业提供的,药品质量得到了有效保证。

四、村村有药店使农民不出村就能买到质量好、价格廉的药品,农民购药更加快捷方便。

五、由县、乡、村构成的三个层面的药品监督网络,极大地遏制了农村“黑诊所”、“地下药铺”、“游医药贩”活动猖獗的局面,药品市场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六、为农民开辟了很好的就业渠道,使部分学医学药未分配工作人员有了合法的“用武之地”。

“两网”建设工作的开展,很大程度上给农民群众带来了益处,但是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由于个别村屯药店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客观上形成了点多,线长、面广的局面,致使药品监管工作出现了鞭长莫及的现象。

二、由于未能做到责、权、利相统一,致使聘请的药品监督协管员和信息员未能充分发挥作用,乡镇村屯中的涉药违法违规行为不能得到及时举报和有效打击。

三、由于药品供应网络尚不完全健全,在村屯的覆盖率未能达到100%,使部分偏远地区农民采购药品仍不方便,个别村屯中“黑诊所”、“地下药铺”仍然存在,农民群众用药安全仍存在隐患。

四、由于村级药店资金有限,经营规模小,销售额低,政府没有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村级药店承受了过高的税费,导致大部分村级药店负债经营,部分村级药店面临倒闭的局面,而同级村卫生所的费用还不及村级药店的一半,村级药品经营企业的经营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

五、由于村级药店的人员对药品法律法规了解的不够,又缺乏药学专业知识,不能很好的为群众用药提供咨询服务。

针对“两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应当采取必要的、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具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继续巩固“两网”建设成果,努力提高“两网”运行质量,继续鼓励偏远乡村中信誉度高的人员开办药品供应网点,力争药品供应点覆盖全县各行政村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二、中央和地方都应当加大投入,增加中央补助地方“两网”建设专项经费的投入,地方政府应当尽量从财政预算中拨出适当的经费支持“两网”建设工作。

三、药品信息员举报奖励措施应当落实到位,并列入在给予县级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划拨的日常经费中。

四、加大对无证经营药品特别是“游医药贩”的打击力度,切实保证合法企业的利益,同时建立农村药品市场定期巡查制度和县、乡、村三级监管联动机制,定期组织药品监督员和农村药品信息员对农村药品市场进行联合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五、加强对农村药品供应网点从业人员的培训,在每年的农闲季节组织学习,提高药品从业人员的素质,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同时,药品主管部门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定期在新闻媒体公布有关药品法律法规和监管动态,促进农村药品供应网点向规范化发展,杜绝非法药品流入农村。

第三篇:衔接农村医疗救助与新农合

我国社会保障发展落后,农村医疗保障不够完善,我国许多农村居民尤其是困难群体还不能够实现病有所医。要解决农村居民就医问题,救治农村大量患病困难群体。衔接农村医疗救助与新农合,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资金方面

有了资金做保障,医疗救助制度就能够扩大救助面,提高救助水平,确保救助对象享受到新农合待遇,实现与新农合最大限度地衔接。只有有了充分的资金保证,才能顺利的实现两种制度各个层面的有效衔接。

1、加大救助资金投入,扩大资金来源,提高资金利用率

救助资金是困难群体得到救助的保障,是农村医疗救助与新农合衔接的物质基础,因此需要加大投入。首先政府要负主要责任,政府应该确保财政中有用于医疗救助的财政支出,扩大医疗救助支出在社会财政总支出中的比例,还要出台一些鼓励社会捐助的税收优惠政策。

其次加大社会救助力度,要采取各种途径,如民间运作的慈善事业、市场运作的商业保险、福利彩票资金等等,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拓展医疗救助的基金来源。

提高救助资金的利用效率。一方面中央财政的资金投入要有一定的倾斜,加大对比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的资金投入,对于发达的东部地区则应加大地方政府投入资金的份额。另一方面,按照“量入为出、应救尽救”的救助原则,为避免年内资金沉淀,救助资金结余率不应超过10%。风险金的提取每年也不宜过多,累计达到总资金的10%后则可以不再提留。

二、起付线方面

(降低农村医疗救助对象的起付线)

目前我国农村许多困难群体虽然能得到资助参加新农合,但是由于新农合起付线较高,而被拒之于新农合门外,所以适当地降低救助对象的起付线是可以让农村困难群体享受到新农合待遇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是由于新农合制度必须考虑到全体参合农民都能公平受益的实际情况,降低救助对象的起付线则须由医疗救助制度来解决,解决方法可以采取民政部门向救助对象支付起付线以下的医疗费用或由定点医院事先垫付,事后再由民政部门审核结算。同时医院也可以采取一些利贫措施,如减免诊疗检查费或部分医药费,提供免费医疗服务等等,间接地降低起付线,减轻贫困群体的医疗费用负担。

(取消大病医疗救助起付线,提高新型合作)

医疗报账后剩余部分分段报销比例,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结合运行的情况下,起付线和补偿比就成了特困人口等医疗救助对象就医的“门槛”。所以,应取消大病医疗救助起付线,加大农村医疗救助的力度,对特困人口因患大病经合作医疗补助后个人负担医疗费用较高而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再给予适当的医疗救助,以提高医疗救助的实施效果。同时,民政局应根据本地的救助人数、规模及筹集到的救助资金,并参考当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同类标准来制定医疗救助的补助百分比和最高补助限额。

三、法律方面

其次,要加强新农合和医疗救助的制度化与法制化建设,控制在医疗救助过程中的寻租行为和道德风险。

目前,无论是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还是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立法的层次低,主要靠地方政府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基金统筹层次低,主要是县级统筹,一县一策;还未形成具有较强法律约束力的筹资机制和自然增长机制,合理的补偿机制和有效的费用控制机制,管理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因素很强。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是一个复杂的制度,医疗救助制度与之结合运行,无疑会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因此,亟需提高立法层次,增加制度的权威性。当然这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需要国家有关方面尽快立法。作为地方政府,需要加大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的力度。如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业务权与监督权的尽早分离;

四、信息方面(实现新农合与农村医疗救助信息资源共享)

由于农村医疗救助对象和新农合参合人之间存在着高度的重合,医疗救助服务和新农合可以实现对接,二者可以共同使用新农合的信息网络。这样在救助对象认定、审核,费用报销方面会更加方便有效。要重点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提高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管理的水平,民政部门、劳动保障部门、新合医信息资源的共享互通,简化报销手续,实现了网上审核报销,提高参保对象即时给付的比例,提高医疗救助制度的实施效率。经济发达地区可探索农村新合医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障信息资源的整合机制,共享信息服务平台和信息管理系统,减少医疗救助与合作医疗制度的运作成本和结合成本。

三、具体实施方面

1、科学界定救助对象

首先,民政部门在确定救助对象的过程应严格审批程序,落实调查工作,提高政策的执行力。尤其是在审批过程中,民政部要切实采取入户调查、邻里访问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健康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医疗支出等进行深入了解和调查。

其次,要做好医疗救助和“新农合”政策的宣传工作,提高村民对政策的知晓率,在救助对象确定过程中发挥村民的舆论监督作用,减少操作过程中的人为因素。第三,考虑到贫困人口的动态性,对于救助对象要实行动态管理,定期更新救助对象,确保制度的相对公平性。准确界定救助对象才能真正实现两种制度的有效衔接,切实为贫困人口提供一个较高水平的健康保障体系。

2、加强部门间的协作、提供“一站式”服务

医疗救助和“新农合”的衔接主要是为了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尽量减少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最终是为了构筑一个完善的、覆盖全体居民的农村健康保障体系。在具体工作中,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至关重要。其中,财政部门负责及时安排资金并及时下发到医疗救助和“新农合”资金“一站式”结算服务专用账户,同时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管;民政部门负责救助对象审核认定工作并建立救助对象动态数据库,方便对其提供高效、便捷的结算服务;卫生部门通过“一站式”服务结算专用账户,结合救助对象动态数据库,实行“新农合”补偿和医疗救助一并结算;“新农合”管理中心对定点医院的相关业务进行实时审核,及时向民政部门汇报救助工作的实施情况。

3、制度对接后的实施主体职责进行调整。制度的有效衔接需要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可以考虑对机构进行适当合并,成立一个相对独立于卫生部门、民政部门的机构或者将农村医疗救助的某些工作和职能并入合管办,统一负责对接后的制度实施;也可以建立有效的部门沟通机制,如部门联席会议,负责拟定对接后制度的设计,划分各自的权限与职责。基于行政部门的条块管理性质,建立新农合和农村医疗制度对接后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和明确划分其职能范围则尤为必要。

4、完善报销环节的对接,实现制度对接的“两便”原则 在实际报销中,注重发挥定点医疗机构作为制度衔接点的价值,实现在医疗费用支付环节与报销环节的结合,减轻救助对象的医疗经济负担。但这种管理方法,需要卫生和民政两个部门的配合,需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新农合结算系统与医疗救助系统的有效结合实现信息共享。

5、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第二次补偿

新农合对参合贫困群体的医疗补偿是第一次补偿,而针对我国很多地区新农合自付线偏高、补偿比较低的问题,医疗救助还需对一些贫困群体进行第二次补偿,也就是在救助对象得到新农合补偿基础上再给予其适量救助资金,帮助解决医疗费中个人自付部分。二次补偿比例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而定,其方式可以选择首先明确救助对象最终实际应付的费用金额比例,在其就诊时直接自负,其余部分在按新农合规定扣除新农合补偿部分后,由医疗救助基金支付,后者也可以采取民政部门预支给救助对象或由定点医院垫支,经民政部门审核后再支付的方式。此外还可以在新农合医疗经费中单独为救助对象设置一种补偿比例。这样才能够确保农村困难群体最终享受到新农合的待遇,而没有放弃就医或中断就医。

6、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不平衡,各地在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贫困人口医疗救助相结合的制度模式时,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在两者相结合的内容、结合的程度和实施方式上体现出差异化的医疗救助推进策略,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经济最困难地区的医疗救助可以包括资助特困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医疗)和临时性医疗补助两个部分,形成基本医疗和临时性医疗补助的模式;

有条件的地区可在此基础上,对“大病医疗费用(住院)”实施报销比例优惠的救助,形成基本医疗、住院救助和临时性医疗补助的模式;

在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对特困对象大病医疗费用在住院救助的基础上,由民政部分实施再救助,形成包括:基本医疗、住院救助、高额医疗费用再救助和临时性医疗补助的模式。在此基础上,形成由基本医疗(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公共卫生和医疗救助组成的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体系。

7、实行医疗救助工作和新农合绩效考评机制,从医疗救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覆盖面、资金投入和支出、运作程序等方面对各地医疗救助工作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资源整合进行绩效考评。通过基本医疗保险平台推进医疗救助工作,搞好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资源、信息、服务、管理方面的衔接以推动黑龙江省农村医疗制度改革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真正推动“三农”建设,使广大的农民病有所医,共建和谐社会。

8、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

目前我国各地都在采取选定定点医院的方式提供新农合的医疗服务,加强定点医院的监管对衔接农村医疗救助和新农合两个制度至关重要。

监管的重点主要是医疗质量和医疗费用。

监管的措施很多,如可以实行医药分离,打破医疗机构对药品价格的垄断;在定点医疗救助机构中引入竞争机制,维持药品价格合理;还可以以就诊率和满意率作为评价定点医院的标准,改进那些医疗服务质量差、价格高的定点医院等等。

通过对医疗机构的监管能够抑制医疗费用上涨的趋势,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使农村困难群体在有限的资金情况下得到最好的医疗救治。农村医疗救助与新农合两个制度可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用农村医疗救助资金资助农村贫困群体参加当地新农合解决农村居民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同样,新农合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实施医疗救助解决贫困农村居民看病贵、看病难问题。通过农村医疗救助与新农合两个制度的有效衔接,可以使农村患病困难群体得到最大限度的救治,最终实现全体农村居民病有所医。

第四篇:内控机制建设探索实践与思考讲解

根据总局关于部门内控机制建设的总体部署, 2010年,湖北省国税系统率先推行了内控机制 建设,同时选择了地级黄冈市局,县级安陆市局、曾都区局、襄阳开发区局、鄂州西城分局及洪 山区局办税服务厅六家单位, 进行三级、五类国税机关内控机制建设试点工作。在试点成功的基 础上, 总结完善相关制度办法, 在全系统推行了内控机制管理信息系统, 为在全省国税系统全面 推行内控机制建设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

内控机制建设之主要做法

——抓住重点,分项突破,致力搭建基本框架

省局按照 “以加强权力制约为主线, 以严格风险防控为抓手, 以明确权责分配为基础, 以优 化工作流程为重点,以完善制度规定为保障”的整体思路,对内控机制建设工作进行统一部署、有序推进。工作思路上,既注重抓住重点环节、构建基本框架,体现内控整体性,又注意结合各 地实际、突出各自特色, 体现内控创新性;工作措施上, 把握 “五个基本点” , 做到 “五个到位” , 努力构建分权合理、责任明晰、流程规范、制度完备、制约有力的内控机制。从而有力促进国税 部门权力正确行使、规范行使,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减少腐败风险。

夯实落脚点, 健全岗责体系, 权责匹配到位。弄清楚国税部门权力有哪些、每个岗位的责任 是什么, 是开展内控机制建设、规范两权运行的基础。根据职权法定原则, 认真对照相关法律法 规和规范性文件, 全面梳理了国税部门拥有的权力事项, 摸清了权力底数, 明确了权力责任, 做 到权责明晰。在此基础上,准确界定部门职责,按照不相融岗位分离原则,科学设置部门岗位, 细化部门岗位职责,进一步定岗、定职、定责,将权力分解到岗,责任落实到位,逐步建立健全 了分权合理、责任明晰、权责统一的岗责体系, 防止发生有权无责滥作为、有责无权不作为等问 题。省局机关共明确处室职责 121项, 规范岗位设置 153个, 明确岗位职责 896项。进出口税收 管理处把出口退税审核权合理分解到相关岗位行使,并以文件的形式对各岗位的职责进行明确, 各岗位能做什么、应做什么清楚明晰, 促进了出口退税审核权的正确行使;安陆市局对每个岗位 的权力项开展了梳理,根据权力运行的节点,按

照税收征、管、查和行政人、财、物管理及其他 业务类别,对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进行全面登记,将行政管理权分为 6大类、60项,包含 计划建议、决策、实施执行、监督四个节点。将税收执法权分为 10大类、181项,包含受理、调查、审批、执行四个节点;曾都区局对照“三定”方案和科室岗位,遵循“事有专管之人、人 有专司之职”原则,确定了政务、业务、党务 3大类、14个部门、121个岗位。如明确了税政科 “基础管理岗” 在延期申报数据质量、法律依据等重要环节中担负的责任和工作目标, 做到权力 与责任、目标相对等;洪山区局办税服务厅将业务范围明确界定为 9大类、39小类,以此为基 础编制了 《办税服务厅职责权限分配图》、《办税服务厅岗责体系》 , 使岗责体系固定化、系统化。

紧扣关键点,优化工作流程,规范程序到位。按照岗位、环节之间相互关联制约的原则,合 理简并或增设工作流程,科学设计、绘制工作流程图,明确权力运行的岗位、环节、步骤、时限 和要求,编制工作流程手册,使权力运行“轨道”、工作运转程序更加清晰可见,防止权力运行 “脱轨”失控,促进权力按照科学严密的程序规范运行。省局机关各处室共制作工作流程图 134个。其中省局人事处 23个,覆盖了全部人事工作,图形科学、内容清晰、简捷实用,每项工作 做什么、怎么做一目了然,对全系统人事工作发挥了较好的规范促进作用;曾都区局共编制 178个工作流程图,其中党务类 4个、政务类 28个、业务类 146个。坚持分权控险、程序制衡,使 权力运行过程可视可控。如从政府采购计算机工作流程图上, 可以清晰地看到, 纵向上, 由区局

领导授权采购中心实施采购, 横向上, 由政府采购部门负责采购渠道和价格, 由信息中心负责设 备型号及质量,各部门在流程上互相牵制,实现了“工作有程序、程序有控制、控制有标准”;洪山区局办税服务厅共对 45项办税流程进行了清理和规范, 编制了 《办税服务厅工作流程手册》。如将普通发票管理岗的职能下放到一线窗口, 以方便纳税人根据合理的经营需求, 快捷办理普通 发票版面变更以及增减核定发票用量等手续。同时, 依靠系统后台对岗位进行全方位监控, 实时 调查处理发现的异常状况,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优化工作流程后,窗口工作人员由人均服务 15分钟提高到 12分钟。

找准薄弱点, 排查职务风险, 防控措施到位。积极开展风险教育, 增强国税干部的风险防范 意识。全面梳理权力事项,编辑部门权力清单。认真排查岗位风险,科学评估风险等级。深入分 析风险成因, 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防控措施, 制定风险防控要点。着力构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 和风险应对三位一体的风险防控体系。经全面排查分析, 省局机关及直属单位职务风险涉及综合 类、执法类、行政管理类三个领域,确立了“征、管、查,减、免、罚,人、财、物” 9个重点, 共排查了岗位风险点 236个。并依据发生几率、危害后果严重程度和自由裁量幅度等指标, 进行 分析和评估,划分风险类别,确实风险等级,由高到低划分为一、二、三 3个等级,其中一级风 险点 53个,二级风险点 96个,三级风险点 87个。同时对症下药,各处室共制定岗位风险防控 措施 315条;黄冈市局采取科室自查、内部互查、监察助查、专家帮查等方式,对掌握决策权和 执行权的人、财、物、税等重点岗位,全面查找出各类风险共 291个。把容易造成严重违纪违法 行为、可能出现被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风险定为一级, 把容易造成一般违规违纪行为、可能 受到内部责任追究、被党纪政纪处分的风险定为二级, 把容易造成轻微违规违纪行为、被通报批 评、诫勉或提醒谈话的风险定为三级;曾都区局、襄阳开发区局在防控措施上推行计算机系统防 控,分别开发了“部门内控机制管理信息系统”和“国税风险预警信息平台”。前者主要针对市 州局税收执法权内控而设计,以综合征管软件为依托,具有预警监控覆盖面广、自动化程度高、全程监控、透明阳光等特点。后者主要针对县区局行政管理权内控而设计, 以国税局域网为依托, 嵌入“内控机制建设专页” ,设置“政策法规”、“内控建设”、“督查督办”等栏目,具有简便易 行、全面覆盖、人机结合等特点;鄂州西城分局通过推广应用税收执法监察子系统、税务纪检监 察信息管理系统 V1.0版,加强了税务违法违纪案件的管理和党员领导干部廉政档案的管理。

扫描遗漏点,完善规章制度,约束机制到位。对现有的制度规定进行清理、修订和补充,消 除制度盲区,堵塞制度漏洞,形成科学、完备、管用的制度体系,并着重提高制度执行力,形成 按制度管人、用权、办事的管理机制, 从而为内控机制建设夯实制度基础。省局加强了各项制度 的“废、改、立” ,各处室共清理出各项管理制度 287项,建立管理制度 20余项。同时严格制度 执行不走样, 2010年,省局机关在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大宗物品采购、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 金使用等重大事项上, 均未

发生违反管理制度规定的行为;黄冈市局着力在政务公开方面实行 “ 5个 2”制度:建立两网(外网和内网、两屏(电子触摸屏和显示屏、两会(新闻发布会和内部 通报会、两栏(政务公开栏和法规宣传栏、两线(12366纳税服务热线和行风热线 ,对政策 信息、税收执法、纳税服务等,进行不同角度、不同范围的公示。实行“一卡、两书、三会、四 评议”监督制度, “一卡”即向来办税的纳税人发放“税风监督联系卡” ,请他们监督国税执法、服务及政务公开等事项。“两书”即每年内部层层签订“廉洁勤政责任书” ,与企业签订“税企相 互监督责任书” ,强化内外监督;“三会”即通过定期召开民主监督会、特邀监察员座谈会、企业 厂长经理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四评议”即定期分别邀请地方党委政府、特邀监察员、纳税 人、内部工作人员进行工作评议, 集思广益、加强约束;襄阳开发区局着力在制度全面性上下功 夫,建立健全了“五制” ,即岗位责任制、风险预警制、政务公开制、责任追究制、绩效考核制, 确保内控机有制可依、有章可循。

确定责任点, 强化监督考核, 督促执行到位。大监督推动大执行, 为了使内控机制工作固定 化、常态化,取得实效,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检查考核制度,以确保内控机制部署贯彻执行, 内控机制任务落实到位。省局于 2010年 8月底与机关各处室全面签订了内控机制建设责任书, 将处室岗位岗位风险的表现、等级、防控要点及措施、责任人及负责人等以图表形式全部包含在 责任书中, 加强了处室内控机制建设责任和职务风险防控意识;安陆市局建立内控机制建设问责 机制, 提供工作纪律保障。针对权力运行, 明确监督事项、监督主体、监督责任、提高监督频率, 签订 《廉政防控岗位责任书》 , 加强监督力度, 强化 “一岗两责”。对廉政风险防范和处置不力的, 严格实行责任追究;洪山区局办税服务厅在每个月申报期结束后十日内, 对上个月的税务登记岗、综合办税岗、代开发票岗、发票管理岗、现金管理岗、发票实物岗等六类岗位分人、分业务、分 模块进行专项考核,通过“数据质量管理系统”、“税收执法考核系统”提示的错误指标、排查 CTAIS 内输入的数据、人工抽查纸质资料等方式,针对每个人风险点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打分, 将考核结果与个人的经济利益挂钩,共监测出各类风险点出现 138次,对 18名责任人进行了经 济惩戒;鄂州西城分局建立了绩效考核制, 将内控机制建设工作纳入单位绩效考核和公务员

个人 考核内容,形成“一人一档”的内控机制建设工作档案,作为评先选优、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 据。

内控机制建设之初步成效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有力推动国税工作

通过全省国税系统一年来的实践, 我们认为, 开展内控机制建设工作, 主要在促进收入增长、提升税收管理、优化纳税服务、增强队伍素质、规避廉政风险、探索问题矛盾六个方面的产生了 重要作用。

——税收收入在内控中稳步增长。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是国税系统开展内控机制建 设的根本原则。湖北国税内控机制建设紧紧围绕 “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 的税收工作主 题,与依法治税、税制改革、税收管理、纳税服务、队伍建设等各项税收工作有机融合,进一步 规范了国税部门内部管理, 提高了税收征管质量和税收服务效能, 为实现税收组织财政收入职能 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组织保障和纪律保障。2010年,全省国税系统坚持组织收入原则,依 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严格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按 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切实提高税收质量, 确保了收入计划的超额完成。全年全省共完 成国税收入 1126.3亿元, 同比增长 24.6%, 超年初计划 10.8个百分点, 首次突破了千亿元大关。收入总量位居中部六省第一,在全省 GDP 占全国第十一位的基础上,国税收入已争先进位列全 国第九。组织收入规模的大跨越,与内控机制建设的内生动力促进是分不开的。

——税收管理在内控中日益提升。规范税收执法权、行政管理权“两权”运行,提升税收管 理质量和效率, 是开展内控机制建设的重要任务。省局把内控机制建设全面融入税收管理的各方 面,渗透到“两权”运行的全过程,不断加强税收业务、行政、人事、后勤等各方面的管理,通 过建立分权合理、权责统一、流程清晰的岗责体系,明晰权力运行的岗位、环节、步骤、时限和 要求,促进了公开示权、合理分权、规范用权,保证了“两权”科学化、严密化、程序化运行, 发挥了税收管理的整体职能。税收业务管理方面, 如针对纳税评估实地核查权自由裁量度大、无

环节制约等问题,限定了进户次数,规范了上报内容,增加了抽查复核环节;行政管理方面,如 2010年省局共组织完成政府采购项目 21次,采购预算 4469万元,实际采购资金 3845万元,节 约资金达 624万元,节约率达 13.94%,没有一例违规违纪现象发生。这与把内控机制建设融入 政府采购工作全过程, 坚持依法采购, 实行制度化、规范化、流程化的政府采购模式是不无关系 的。

——纳税服务在内控中不断优化。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是国税部门的重要职责, 国税 机关开展内控机制建设, 也必须以让纳税人得实惠为出发点。内控机制建设是否真正产生了成效, 重要一条要看能否经得起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的检验。如洪山区局办税服务厅通过开展内控机制建 设试点工作, 进一步理清了办税服务厅的职能权限, 明确了办税服务厅各岗位在处理有关业务时 所具有的权力和责任,同时科学配置权力、健全风险防控、简并办税流程,对风险大、责任高的 业务流程,适当加大监控力度,增加监控环节,排除潜在风险;对非重点监控的工作环节,适当 简并步骤,对一线窗口工作人员适量放权,实现权责对等。从而减少了纳税服务工作的随意性, 做到岗责清晰、程序规范, 堵塞了管理服务漏洞, 达到了优质服务和执法规范的统一, 提高了办 税质量和效率, 减少了办税时间和成本, 纳税人满意度逐步提高。通过三个月的运行实践, 该局 办税服务厅各个岗位的风险点均得到了有效控制, 出错概率明显降低, 风险点出错个数从 8月份 的 74个,到 9月份的 44个,再到 10月份的 18个,平均下降 56.03%。办税服务质效的大提升, 与内控机制建设助力规范操作、规范服务是紧密相关的。

——队伍素质在内控中逐步增强。减少工作中人为因素, 规范人的行为, 是开展内控机制建 设的重要目标。通过明晰的岗责体系、风险点提示、防控措施以及考核评价机制, 将内控机制建 设直接融入到每个工作岗位和每一位国税干部工作中,从而使工作过程的任何一项纰漏无所遁 形,确保每个国税干部始终处在严密、有效的监督制约之中,得到有效保护。另一方面,通过设 定严格的工作岗位标准和工作流程,对工作质量提出明确的要求和规范,并实行严格责任追究, 促使干部不断增强能力意识, 自觉提高岗位业务技能, 从而促进了干部综合素质的提高。如在组 织开展全省国税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中,充分尊重纳税人和社会各界对本系统的监督

权, 利用外部压力促进内部控制, 进一步规范了国税干部税收执法行为, 加强了作风建设, 优化了纳 税服务, 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国税队伍形象进一步提升;全省国税系统把内控机制建设融入 人事工作全过程,促进了机构改革、人事调整制度化、规范化。2010年调整提拔省局管理干部 31人, 其中提拔 16人、交流任职 5人、平职转任 4人、即提即免 5人;探索推行了 “两推一述” 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各地选拔干部近50人;采用“即提即免”或“即提即免即退”方式选拔了 102名干部。全系统干部选拔调整量多面广,但没有一个人事后找组织扯皮上访,广大干部群众 普遍反映良好。上与没上都心服口服, 是内控机制建设促进干部选拔任用规范化、标准化的实例 证明。

——廉政风险在内控中日趋减少。防止职务风险和廉政风险, 是开展内控机制建设的根本目 的和努力方向。通过持续开展内控机制宣传教育活动, 全面排查剖析岗位风险, 广大国税干部岗 位风险意识得到增强,逐步深刻认识到, “权力在哪里、风险就在哪里”、“慢作为、乱作为、不 作为都是风险” ,强化了“按程序执法、按制度办事、按规定取酬”意识。防御风险能力得到提 高, 逐步明白了哪些环节有风险, 知道碰了 “高压线” 后果是什么, 懂得了应该装上 “预警雷达” , 千方百计预防风险,增强了识别风险、规避风险、化解风险的能力。防范风险措施也得到加强, 对内实行流程分权、实施“巡查督管” ,对外实行特邀监察、尝试联席会议机制等,形成了内外 双重监控,改变过去重事后监管、轻事前防范的作法,实现分权控险、主动查险、适时监险、全

程防险的管理模式,提升了风险防控实效。一名基层税收管理员说:“过去由于缺少风险意识, 很多时候不能提前预见问题, 往往是模糊执法, 导致出现管理漏洞。现在, 内控机制管理信息系 统自动提示执法风险和廉政风险,知道自己的岗位风险在哪里了,对每个环节的风险了若指掌, 到了哪个环节就知道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有效地规避了风险。”

——问题矛盾在内控中逐渐解决。开展内控机制建设工作过程中, 边实践、边反思, 边总结、边推进,逐步发现了一些共性问题,必须认真对待,不断改进:一是内控认识上,忌泛泛了解, 须深度吃透。少数单位和干部, 对内控机制建设的重要性还缺

乏真正理解。风险意识淡薄, 对风 险是什么、风险在哪里、风险危害有多大等认识还比较模糊。对内控机制的内涵, 缺乏全面深刻 的认识, 认为内控机制建设就是整几个制度文本、列几份权力清单、搞几个岗责明细、画几张流 程图表,然后束之高阁,就是建立了内部控制体系,等等。从而导致内控观念不浓、防范意识不 强、执行态度不严。必须加强内控教育,使广大国税干部对内控的认识不断加强、深入,为内控 机制建设减少阻力,增加凝聚力;二是内控筹划上,忌贪大求全,须重点突出。少数单位把内控 机制建设摊子铺得很大, 涉及面也很全, 但没有突出重点、抓住要害, 找准权力监控的关键环节。在防与控的关系上, 突破不了重事后追究的传统思路, 没有树立关口前移的意识, 狠抓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从而导致“眉毛胡子一把抓” ,收获平平。必须既要全面铺开,又要把握重点,扣准 基本环节,提纲挈领,以点带面,推动内控机制建设;三是内控软件上,忌孤立设计,须整合协 调。目前内控机制管理软件开发已经迈开了重要一步。已有内控软件针对强、模式多、功能好。单位级别上,有针对市州局的,也有针对县区局的。业务类别上,有主要针对税收执法权的,也 有主要针对行政执法权的;操作方式上, 有自动预警提醒为主的, 也有人机互动参与为主的。但 从全系统运用着眼, 下一步应站得更高、考虑得更全, 加强软件的系统功能、应用单位级别的整 合,加强与综合征管软件等现有国税工作软件的协调,为全面推广应用打下基础。

内控机制建设之下步思路

——全面推广,加强运用,努力构建长效机制

要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 把内控机制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税收体制改革和党风廉 政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全省国税系统内予以推广, 并不断深化、加强运用, 逐步构建内控长 效机制,努力实现全面内控、持久内控、高效内控的目标。

一是进一步以提高认识为动力, 营造内控机制建设 “大氛围”。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凝聚内控动力、形成内控活力。继续加强教育,开展以“熟悉内控、理解内控、掌握内控、参与 内控” 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 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

式方法, 充分利用各种载体, 大力宣传内 控机制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为内控机制建设营造浓郁的氛围。特别是要结合全系统近年发生 的违法违纪案件开展警示教育, 教育引导国税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 内控不力是每一起违法违纪 案件的根源, 从而不断强化国税干部加强内控和防范风险的意识, 纠正小范围内还存在的内控机 制建设无谓观、无用观、无为观、无益观等错误认识, 增强国税干部参与内控机制建设的积极性 和主动性,形成人人参与、长期开展、日常防控的良好局面。

二是进一步以强化机制为抓手,实施内控机制建设“大部署”。统筹安排、统一推进,进一 步强化内控机制建设工作机制, 做到组织周密、思路明确、实施有方, 形成推动内控机制建设的 工作合力。一要建立领导有力的内控机构, 成立由各单位主要领导任组长, 分管领导等任副组长, 各处(科、股)室具体负责的内控机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处(科、股)室设立兼职内控监督 专员,使内控机制建设延伸到各个层次、每个岗位和每个税收工作环节,实现内控工作机构体系 全覆盖,构建大家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要明确有条不紊的工作思路,在深入调查研究和科学 借鉴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精心谋划,明确“一个目标,两个重点,三个责任,四项控制,五项 任务”的总体思路,即:紧扣权力正确行使这一个目标,突出权力运行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强 化领导、部门和岗位责任,实施分权制衡、风险控管、流程制约和制度约束四项控制措施,落实 明确权力事项、健全岗责体系、加强风险防控、规范工作流程和完善制度规范五项任务;三要制 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内控机制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要对内控机制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方法步聚和工作要一一明确,制作工作流程图和时间进度表,使工作环节、工作任务、工作内容、完成时限和责任单位一目了然。三是进一步以拓展广度为目标,达到内控机制建设“大覆盖”。扩大内控范围,总结内控机 制建设试点工作经验,在全省国税系统统一有序地推广应用内控机制建设,搞好准备启动、组织 实施、检查验收,确保长效长效运行,实现全系统覆盖。各级国税机关一要要高度重视、扎实推 行,把它作为反腐倡廉的重点工作,把它摆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二要明确原则、突出重点,按照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要求,坚持全面性原

则,通 过设定工作目标、采取定量考核、定性评估的方法,力求做到内控机制不遗漏、不留死角;三要 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在科学吸收借鉴全省国税系统试点单位及其他单位内控机制建设成功经 验做法的基础上,拓展视野,着眼长远,结合本单位实际,积极进行各种有益尝试和探索,突出 单位特点,打出工作亮点。四是进一步以完善规范为重点,组织内控机制建设“大行动”。一要健全内控制度体系,提 高内控制度建设质量,加强内控制度的评估、修改、补充和完善,重点围绕人、财、物、权、钱、事等关键环节,堵塞制度链接漏洞和薄弱环节,建立实体与程序相结合、可操作性强的刚性制度 体系。严格执行内控制度,加强制度问责,对不按制度办事,违反制度滥作为、不作为的,严格 问责;二要注意结合开展内控,不能单一就内控抓内控,否则内控机制建设就失去了活力和生命 力。要与其他各项国税工作同部署、同实施、同检查、同考核,把内控精神和要求贯穿融入到各 项税收工作当中,确保开展每项业务工作时,都有相应的内控措施保驾护航,防止少出问题,不 出大问题;三要促进内控规范开展,此前工作原则性要求多,具体明确的衡量标准欠缺,各单位 和干部往往只能凭各自对内控机制建设的理解把握开展工作,导致工作程度不一致,有的粗、有 的细,有的松、有的紧。必须通盘考虑、综合平衡,制定出量化的工作标准,为内控机制建设提 供具体明确的行动指南,并具体体现到内控机制管理信息系统当中去,保障内控机制建设统一、平衡、协调推进。五是进一步以开发软件为方向,坚持内控机制建设“大运用”。内控机制要切实发挥效力和 威力,必须走信息化之路,在信息化上做文章。重点在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内控机制建设上下功 夫,将权力运行过程变为信息处理过程,增强运行程序的严密性,弱化人为因素,遏制随意性,形成机器控权的制约机制,增强内控机制的实用性和生命力。一方面,要依托综合征管软件 CTAIS V2.0 等,逐步将以审批事项为重点的各类权力运行纳入信息化管理,实现实时监督控制和综合 分析,做到全程留痕,可查可控。整合行政、人事、财务等信息管理系统,使各类信息互融互通,便于沟通和监控。运用好现有的监控决策、执法考核、执法监察等信息系统,切实掌握各类事项 的受理、承办、审核、批准、办结等信息,做到各类事项的实时监控,全程监控;另一方面,要 抢抓时

机,按“边实践、边探索、边开发”的总体思路,组织开发好整合两权监督、涵盖四级机

关的“湖北省国税系统内控机制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原则上,要以不加重负担、不增添麻烦为 要求,设计简洁、好用、管用,能有机融入日常国税工作中,让国税干部易于接受、乐于接受,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系统功能上,要包含风险预警、统计查询、考核通报、资料查 阅、系统维护等 5 大基本功能模块。系统特点上,要体现出“四强”,即定位准确、针对性强,功能完备、实用性强,覆盖面广、通用性强,简便易行,操作性强。要争取尽快上线,在省局机 关和试点单位率先运行,再推广应有,力争走在全系统前列。六是进一步以加强执行为支撑,形成内控机制建设“大保障”。内控机制建设工作是一项系 统工程,推行起来复杂而艰巨,会受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制约,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必须加强贯彻落实,不折不扣地执行,才能最终实现内控目标。一要坚定信心执行,做好打持久 战的准备,盯住目标不放,遇到困难不绕,碰到挫折不怕,坚持步伐不停,众志成城推动全省国 税系统内控机制建设不断朝前迈进;二要加强自律执行,工作部署靠落实,落实关键靠自律,只 有各单位和个人高度自律,狠抓落实,坚决认真按部署办事、按要求办事,才能把内控机制建设 任务落到实处。否则,部署再好、方案再完美,也只能是“空中楼阁”,起不到任何效果;三要 强化监督执行,“抓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形成强有力的监督检查,促进各级各部门 真抓实干,防止任务不落实,甚至推诿塞责等现象发生。签订内控机制建设工作责任书,明确各 单位的内控机制建设工作责任。采取定期检查、群众评议等形式,并充分运用内控机制管理信息 系统的监控数据,对内控机制建设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考核,把内控机制建设情况纳入综合绩 效考核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范畴,将考核结果与评先选优挂钩。加大问责力度,对应控 未控而导致发生重大违法违纪问题的,严格追究责任,保障内控机制措施落实到位。责任编辑:刘海军

第五篇: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两新组织是基层党建工作的新领域,是新形势下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阵地。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重要发展战略机遇、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这里我们支部谈一些粗浅认识。

近年来,各级党组织对于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都有所提升,在加强党建覆盖,创新社会服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1、党的覆盖有待“由表及里”延伸。当前,不少街道都在在符合组建条件的企业建立了党组织,看似做到了组织的全覆盖,但深层次的覆盖却有待加强。不少小微企业受组织关系的约束,有党员却无组织可建。很多小微企业有超过3名以上的党员,但由于这些党员的党组织关系没有及时转到单位,无法建立党组织。加上不少企业对党组织的认识存在误区,一些企业主认为,建立党组织会增加企业成本,无异于为自己多找了一个“婆婆”,建了组织也不搞任何活动,形同虚设。部分小微企业不仅员工流动性强,自身生命力也不强,在这样的企业中开展党组织建设工作更加困难。

2、党建引领作用有待“由浅入深”发挥。当前,两新组织中党员作用的发挥面临新挑战。由于生产方式、分配方式、管理方式转变,党员在岗位上的先进性发挥空间越来越小,导致职工对党员形象认同的逐步淡化。党员的党性意识有所弱化,不少党员认为,作为“打工族”身份职业经常变动,接转组织关系“麻烦”,参加不参加组织活动“无所谓”。党员教育管理缺乏新意。“两新”组织由于经济性质的原因和企业规模小、党员人数少等因素,党组织活动形式较为单一,再加上党务工作者大都是兼职,生产经营繁忙,组织活动往往不能正常开展,党建引领作用较难得到发挥。

3、党务工作者素质存在“良莠不齐”现象。两新”组织党员流动性大,党务工作岗位缺乏吸引力,优秀人才选不进、留不住。同时,大部分“两新”组织规模相对较小,党员不多,选择政治强、业务熟、会做思想政治工作,而且懂经营、会管理的人选难度比较大。有的两新组织因为外力作用下建立党组织,在支部书记的选任上较为随意,党务工作者的能力和责任心都不强,未能较好的关心党员和员工,造成党组织在党员中没有向心力,在企业中成为摆设。

二、创新思路,大胆探索两新组织党建工作

围绕“党建引领、凝聚力量、服务需求、共筑和谐”的核心理念,大胆探索,全面提升“两新”组织党建科学化水平。

1、紧贴实际,扩大覆盖,点线面互动构筑两新党建新格局

2、创新机制,优化载体,一体化服务探索党员管理新模式

3、互动共促,强化引领,凝聚人心增添两新党建新活力

一是工作共管强合力。二是党员关爱送温暖。

三是文化活动添活力。

下载高青县创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与“新农合”相结合工作机制的实践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青县创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与“新农合”相结合工作机制的实践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建农村安全社区的实践与思考

    创建农村安全社区的实践与探索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安全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安全社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和平安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以人为本,观的重要......

    关于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实践与思考经济管理学院,陈思瑶,农林经济管理101摘要:本文是关于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实践报告,对农村计划生育落......

    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变化,也使共青团的工作基础、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机制的实践与思考。新的形势迫切要......

    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变化,也使共青团的工作基础、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形势迫切要求共青团组织跳出“就团论团”的模......

    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变化,也使共青团的工作基础、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形势迫切要求共青团组织跳出“就团论团”的模......

    关于新农镇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分析与思考

    关于新农镇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分析与思考 发帖人: cygyc-gc 点击率: 2328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已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由于人们受陈旧卫生习惯的影......

    新农合住院按床日付费制的实践与思考(5篇)

    新农合住院按床日付费制的实践与思考 内蒙古自治区扎赉特旗卫生局 于福池 新农合住院按床日付费是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支付方式改革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建立医疗机构自我......

    四川新农合补偿与农村医疗救助同步结算

    四川新农合补偿与农村医疗救助同步结算四川推出“一站式服务”机制 新农合补偿与农村医疗救助同步结算-------------- ---- 更改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本报讯 (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