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实践着眼 谈市政工程档案的工作特性
从实践着眼,谈市政工程档案的工作特性
岳阳市城建档案馆 曹幼恒
市政工程是指为城市基础设施服务的工程,是城市的脉络神经,城市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因此,市政工程档案既是工程建设的实际记录,也是城市发展的缩影。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驱动,市政投资建设呈规模大、数量多、涉面广的发展态势,同时市政工程项目涵盖的工程类型越来越细分,由原先的地面道路工程、排水系统工程以及桥梁工程,发展到如今的高架道路工程、地铁工程、越江隧道工程、高速公路工程、高铁新站工程、大型会展中心工程、旅游风貌建筑群工程等多元化的市政工程体系。因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给市政工程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从实践着眼,在市政工程档案的业务指导、收费、备案、服务等关键环节上,根据城建档案政策法规,参照本地实情,创新管理、自出机杼,竭力做好市政工程档案的各项工作。
一、做好业务指导,贵在完成“两个难点,一个重点”
针对市政工程有许多资料员都是施工员来兼职、档案收集过程容易出现“偏、缺、漏”的现象,城建档案业务指导员主要抓住“两个难点”来工作。“两个难点”主要是指业务指导见效难和收齐、收全档案资料难。在业务指导实际工作中,市政工程档案资料员往往处于“被动工作状态”,一般来说,资料员在业务指导员的前期现场指导档案收集要点提示及一次告知书的备录下,一一核对、按部就班地提
交档案资料,缺乏主动工作,导致出现完全由业务指导员说了算的“备案拥挤”现象,所以一位有丰富经验的业务指导员他会努力开发资料员的工作主观能动性,通过关键性业务指导点拨,让资料员既明其收集资料的清单又知其整个档案资料“演化”的来龙去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收齐、收全档案难。而要做好这些工作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将工作前移,主动上门服务”。通常,在办理报建一个月之内就要与被服务单位取得联系并建立资料员信息卡,根据资料员实情,提前告之档案资料收集的易患错误,如建档工作不按计划、步骤逐步实施,而是等到工程竣工验收阶段,将零乱的文件资料拿出来开始建档。在接到咨询两天内,主动上门服务和指导,实行现场预审资料,在此阶段,业务指导员既要把握住关键档案要件的初审,又要向资料员宣讲其它各档案的重要性,并对“原件收集”的原则作出明确规定。档案资料经预验收送至业务指导室后,业务指导员要对初审的资料重查一遍,防止档案原件被复印件替代甚至是初审的关键要件“被调换”等违反城建档案收集法规的事件发生。在收到资料五天内,办结城建档案馆的审查、审批工作。
此外,还应重视业务指导员的业务技能理论与政策水准的提升,有计划地开办学习培训活动。如武汉市2009年11月按照科学发展观整改落实的具体要求,举办市政工程业务规范知识讲座,邀请专家就《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技术文件整理》进行认真讲解,主要从城市桥梁、市政道路等工程的技术文件新规范、新标准,明确“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的指导思想,使业务指导员及时掌
握各类工程过程控制以及质量控制资料的内容,有利于市政工程竣工档案工作的指导和验收。
二、档案收费折射其档案工作灵魂,科学统筹是大趋势
近年来,根据国家物价局、国家档案局、国家住建部有关部门文件精神,全国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城建档案馆依据法规,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出台了较完整的城建档案收费办法。如笔者所在的湖南地区,就于2004年出台《湖南省城市建设档案利用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和《湖南省城市建设档案利用服务费标准》,省住建厅并于2010年进行此收费办法的专项调研,要求各地市城建档案馆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笔者亦认为,城建档案收费标准的实施和调研,有效促进了城建档案的保管、开发和利用工作,促使城建档案收费逐渐走向完善。而对于建设工程档案的一个重要分支——市政工程档案的收费问题也一直是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由于市政工程的特殊性,建设单位一般是指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所以,要收取市政工程档案综合服务费就必须与市有关投资市政建设部门协调收费、档案备案工作。岳阳市城建档案馆规定2011年起实行市政工程档案综合服务费统一由政府买单,收费备案两分开。
在推动城建档案收费制度发展的同时,也要在档案工作中加强廉政制度建设,档案收费工作做得好不好,效果明不明显,直接关乎其档案工作成功与否,关系人心向背,折射档案工作者的灵魂。所以,特别是在市政工程档案备案工作流程中,因其备案与收费两分开,就更要严格办事,备案资料经分管领导、信息管理室审核,做到层层监
管,促使工作有据可依,程序合法,杜绝“人情备案”、“红包备案”等腐败渎职行为。由此可见,档案收费经科学统筹是发展的大趋势,逐步把单一收费、分项收费、分块收费科学统筹到具有公开、透明、便民特性的收费制度上来。
三、备案与回访相结合,体现“以人为本”理念
随着机关作风建设的开展和深入,2010年,湖南地区继中央出台一系列规范权利运行的制度之后,将规范权利运行制度建设作为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年”活动的重中之重,《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湖南省规范行政裁量权办法》等规范权利运行的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放眼到建设系统的地州市城建档案馆,确定“建设工程(包括地下工程)建设项目档案备案”的行政确认权为城建档案馆的主要权利诉求,明确办理流程及风险,建立相关制度措施,着实做到程序简化、时限严格、收费公开,确保权利运行更为顺畅、管理更加务实。
推进规范权利运行制度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地区长远竞争力的必然要求。而城建档案备案与回访相结合,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理念。在实践工作中,针对部分市政工程施工单位资料管理人员对城建档案的归档要求不熟悉的情况,采取主动“请进来”、“走出去”的多种形式,加强业务指导工作,进一步做好服务回访工作。根据市政工程在建单位的需要,不定期进行业务指导,每次指导结束后,主动请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填写业务指导回访表,以便业务指导人员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业务指导的内容和方法,使业务指导取得最佳效果,同时,各单位只有填写该表盖章后才可认
定其业务最终办理完毕,以进一步检验该馆各项工作的成效与廉洁。并定期举办城建档案管理培训班,让许多新开工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工作人员能及时了解城建档案的编制、收集、报送等环节的要求和国家规范,有效解决建设档案资料管理人员由于整体业务水平不高、人员流动性大等原因造成的档案收集的脱节和不完整。
总之,城建档案工作线长、面广、点多、事杂,看似平凡却并非易事。其中每年的市政工程报建、验收,都须跟踪服务,项项对接,件件入档,繁复琐屑的工作凭的是认真负责的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精神。而对于市政工程档案的后期服务(主要是施工方对已备案的档案查找个别要件,复印盖城建档案馆的印章之后另有它用)、年度统算、审核、统一收费与档案的分类整理、编制条码、建档入库则环环相扣,不能有半点疏漏,否则,市政工程档案的收集便功亏一篑。因此,作为市政工程档案的业务指导员就要一开始,从实践着眼,抓住市政工程档案的基本特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认真做好市政工程档案的归档入库,把市政工程档案工作推向前进。
第二篇:谈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谈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在许多员工的印象中,企业档案是封尘的卷宗,没有什么用途。其实,企业档案是财富、是效益,是现实的生产力,是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档案不仅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和科研管理的方方面面,而且与企业员工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企业档案为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服务,推动民营经济规模、上档次,使之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企业档案是所有企业管理工作的最后归宿,档案是企业宝贵的精神和物资财富,是不可生的资源。
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公司的档案工作还处在无序、管理不规范、档案材料不齐全等情况存在,这些都将给企业自身的发展留下隐患。加强公司档案工作势在必行,这样不仅是企业强化基础管理、提高市场竟争力、维护自身权益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的一项法定义务。企业应充分认识档案在企业各项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增强依法做好档案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从企业现实工作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出发,把档案作为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资源和必不可少的条件切实加强管理。
健全的档案管理,有助于企业的管理和发展。随着我们企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档案资料会逐年增多,但如果不统一集中管理,将会给查找利用带来不便,特别是现在一些档案资料在由各部门自己保存档案收集很不齐全,管理不当,还经常出现丢失现象,查找起来也不方便特别是一些不常用的资料,放在某一个地方或是某一领导手中,很容易忘记或是丢失,再用就找不到。所以说企业档案集中统一管理利大于弊,没有高标准的档案管理,就没有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更没
有企业的发展壮大。
健全的档案管理,有助于企业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之根本,就像百年老店之所以长盛不衰,靠的就是其独具特色的文化。企业的文化从哪里来?只有从企业的历史中积淀和提炼出来,而完整的企业档案,是企业发展的真实记录和见证,是展示企业文化的生动媒介,是提炼企业价值理念的素材,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室根据需要积极开展编研工作,通过对相关企业档案信息的分析、研究、整编和重组,编撰企业组织沿革、大事记、股权变更记录、社会评价文字汇编等材料,很直观地反映出企业艰难与辉煌的发展历程,这不仅提高了查档人员利用档案的效率,而且使其产生了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一方面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依据和生动真实的教材,另一方面其本身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种精神成果,有力了促进了企业文化建设。
健全的档案管理,能够促进企业保护好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维护企业在经济纠纷中的合法权益。
档案工作在企业中的作用是巨大的,是企业腾飞的助推器,我们说恒剑路桥要做强、做大、做久,必须要大力加强档案工作的科学管理,要高度引起公司领导和上下员工的重视,使其真正做到科学化和制度化管理。因此,我们呼吁:企业的经营者要牢固树立企业档案是无形资产的新观念,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企业各业务部门要积极配合档案人员,依法上交档案资料;企业的档案人员要主动向企业的业务部门提供各种档案材料目录,通过电话、网络等多种渠道将企业档案渗透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的作用。
廖霞
第三篇:从依法治区工作着眼 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按照依法治区规划的总要求,着眼提升城区法治管理水平,把营造良好区域法治环境,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摆上议事日程,有力推进了“富民强区,加快发展”的进程。当前是我区实现 “一年面貌大变,三年全面小康,五年再创辉煌”的关键时期,新的形势向依法治区工作提出了新课题,我们有必要审时度势、结合区情,努力寻求工作新思路,开拓新局面,增创新优势,在优化法治环境中服务“第一要务”,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就现实情况而言,我区的法治环境还不能够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不了不同类型投资经营者的要求。主在表现在:(一)市民法治素养方面的问题。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矛盾纠纷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和依法维权意识没有普遍确立;在经济往来中,相关法律知识匮乏,未树立依法经营、依法办事的理念;在主流意识中,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法治观念尚未形成。(二)基层稳定方面的问题。短时期内众多改革和建设并举,引发社会矛盾纠纷日益增多,矛盾纠纷的多样化、复杂化,使社会稳定存在较大隐患。仅2002年,全区发生各类矛盾纠纷就达1262起,其中重大纠纷6起,造成群体上访17起,数百人次。(三)行政管理方面的问题。个别领导认识不到位,认为“管理就是收费,执法就是处罚”,在管理活动中重行政手段,轻法制手段,习惯用老办法、旧经验办事;执法活动往往注重处罚结果,忽视处罚的法定程序;个别执法人员素质较差,执法方式简单粗暴,执法作风“冷、横、硬、推”,缺乏用法律手段处理工作矛盾的能力;管理体制不顺、执法力量不足,造成执法推诿、多头管理、无人管理等现象,影响了执法的公正性。(四)服务意识方面的问题。少数单位和部门服务于中心工作的意识不强,执法行为受部门利益驱使,缺乏全局观念,“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的问题还较突出,对轻微无害违规的处罚较重,以权谋私、吃拿卡要仍然存在,影响了秦淮形象。
(五)监督机制方面的问题。执法主体的权力和责任缺乏有机结合,监督机制的责任意识薄弱。监督工作不到位,对反映的问题缺乏专题调查、处理等硬性监督形式,程序性监督多,实质性监督少,例行公事的监督多,解决问题的监督少。法治环境是政务环境、治安环境、服务环境的综合体现,良好的法治环境能够给投资经营者明确的利益预期,增强投资的信心,成为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的信用保证,从而保障招商引资的实施。我区正面临经济快速发展、集中开发建设的高峰期,征地拆迁、企业改制、安置就业等多种问题交织,任务重、压力大,繁杂的矛盾和群体性纠纷将会更多、更复杂。依法治区工作要深刻认清面临的形势,无条件融入经济发展中,培育 “法治环境就是投资环境”的工作理念,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积极服从服务于经济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引导、服务、保障作用,努力将秦淮营造成为开放、守法,诚信、安全的投资热土。
(一)政务环境的优劣取决于依法行政的水平,并将直接影响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和进程。因此,必须要强化依法行政,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政务环境。
1、深化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评议考核制、过错追究制等多项制度要切实得到落实,推行服务公示、公开承诺等配套措施,做到执法权限法定、执法内容明确,有效规范执法行为。
2、开辟政务公开“快捷通道”。采取规范性文件公开发布、设立公示栏、印发公开手册等政务公开措施,使投资者方便迅速地了解具体的政策规定,知晓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推行“政务超市”、完善“一站式”管理,试行“申办全程代理”,简化办事手续。
3、组建法治政府“智囊团”。甄选法律专家、律师公证人员组成政府法律顾问团,明确顾问职责,建立顾问联系制度,将法律顾问事务渗入到行政管理、招商引资、重点工程建设等各方面,确保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决策,实现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
4、放大执法活动“监督在线”。权力机关要积极推进事后监督与事前、事中监督相结合的“全程监督”。政府法制部门加大层级监督力度,实行“源头监督”和具体监督并举,使执法活动始终处于被监督的状态。充分发挥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新闻媒介的作用,通过“千人评议”等途径,提高执法监督的广泛性。
(二)治安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投资者能否安心经营,经营活动的一个最基本保障就是社会治安的稳定。因此,必须要夯实稳定基础,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治安环境。
1、依法打击刑事、经济类犯罪活动。打击犯罪,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保持社会政治稳定,推进社会治安长效管理,争创“全市最安全城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社会诚信制度建设。
2、依法解决多发性上访问题。针对涉及征地拆迁补偿、企业改制、就业安置等一系列问题的“集体上访”,要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使市民由“找政府”转为“找法律
第四篇:从依法治区工作着眼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按照依法治区规划的总要求,着眼提升城区法治管理水平,把营造良好区域法治环境,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摆上议事日程,有力推进了“富民强区,加快发展”的进程。当前是我区实现 “一年面貌大变,三年全面小康,五年再创辉煌”的关键时期,新的形势向依法治区工作提出了新课题,我们有必要审时度势、结合区情,努力寻求工作新思路,开拓新局面,增创新优势,在优化法治环境中服务“第一要务”,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就现实情况而言,我区的法治环境还不能够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不了不同类型投资经营者的要求。主在表现在:(一)市民法治素养方面的问题。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矛盾纠纷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和依法维权意识没有普遍确立;在经济往来中,相关法律知识匮乏,未树立依法经营、依法办事的理念;在主流意识中,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观念尚未形成。(二)基层稳定方面的问题。短时期内众多改革和建设并举,引发社会矛盾纠纷日益增多,矛盾纠纷的多样化、复杂化,使社会稳定存在较大隐患。仅2002年,全区发生各类矛盾纠纷就达1262起,其中重大纠纷6起,造成群体上访17起,数百人次。(三)行政管理方面的问题。个别领导认识不到位,认为“xx,执法就是处罚”,在管理活动中重行政手段,轻法制手段,习惯用老办法、旧经验办事;执法活动往往注重处罚结果,忽视处罚的法定程序;个别执法人员素质较差,执法方式简单粗暴,执法作风“冷、横、硬、推”,缺乏用法律手段处理工作矛盾的能力;管理体制不顺、执法力量不足,造成执法推诿、多头管理、无人管理等现象,影响了执法的公正性。(四)服务意识方面的问题。少数单位和部门服务于中心工作的意识不强,执法行为受部门利益驱使,缺乏全局观念,“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的问题还较突出,对轻微无害违规的处罚较重,以权谋私、吃拿卡要仍然存在,影响了秦淮形象。
(五)监督机制方面的问题。执法主体的权力和责任缺乏有机结合,监督机制的责任意识薄弱。监督工作不到位,对反映的问题缺乏专题调查、处理等硬性监督形式,程序性监督多,实质性监督少,例行公事的监督多,解决问题的监督少。法治环境是政务环境、治安环境、服务环境的综合体现,良好的法治环境能够给投资经营者明确的利益预期,增强投资的信心,成为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的信用保证,从而保障招商引资的实施。我区正面临经济快速发展、集中开发建设的高峰期,征地拆迁、企业改制、安置就业等多种问题交织,任务重、压力大,繁杂的矛盾和群体性纠纷将会更多、更复杂。依法治区工作要深刻认清面临的形势,无条件融入经济发展中,培育 “法治环境就是投资环境”的工作理念,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积极服从服务于经济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引导、服务、保障作用,努力将秦淮营造成为开放、守法,诚信、安全的投资热土。
(一)政务环境的优劣取决于依法行政的水平,并将直接影响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和进程。因此,必须要强化依法行政,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政务环境。
1、深化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评议考核制、过错追究制等多项制度要切实得到落实,推行服务公示、公开承诺等配套措施,做到执法权限法定、执法内容明确,有效规范执法行为。
2、开辟政务公开“快捷通道”。采取规范性文件公开发布、设立公示栏、印发公开手册等政务公开措施,使投资者方便迅速地了解具体的政策规定,知晓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推行“政务超市”、完善“一站式”管理,试行“申办全程代理”,简化办事手续。
3、组建法治政府“智囊团”。甄选法律专家、律师公证人员组成政府法律顾问团,明确顾问职责,建立顾问联系制度,将法律顾问事务渗入到行政管理、招商引资、重点工程建设等各方面,确保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决策,实现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
4、放大执法活动“监督在线”。权力机关要积极推进事后监督与事前、事中监督相结合的“全程监督”。政府法制部门加大层级监督力度,实行“源头监督”和具体监督并举,使执法活动始终处于被监督的状态。充分发挥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新闻媒介的作用,通过“千人评议”等途径,提高执法监督的广泛性。
(二)治安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投资者能否安心经营,经营活动的一个最基本保障就是社会治安的稳定。因此,必须要夯实稳定基础,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治安环境。
1、依法打击刑事、经济类犯罪活动。打击犯罪,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保持社会政治稳定,推进社会治安长效管理,争创“全市最安全城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社会诚信制度建设。
2、依法解决多发性上访问题。针对涉及征地拆迁补偿、企业改制、就业安置等一系列问题的“集体上访”,要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使市民由“找政府”转为“找法律”,通过诉讼、仲裁等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发现群体性上访苗头,及时介入排查,引导当事人按照正当程序反映情况,依法维权。
3、依法管理流动暂住人员。我区的流动暂住人员存在人数多,成份杂、文化低、法制观点淡薄的状况,给治安,环卫、计生等带来较多问题,影响了社会安定。要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强化租赁、雇佣、从业治安管理。在外来人员聚居地,开展通俗易懂的系列法制教育,使他们知法守法,懂得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4、依法加大对“两劳”回归人员的管理和禁毒治理力度。仅去年,全区“两劳”回归人员261人,吸、贩毒人员83人。人数的众多,无疑加深危及社会稳定。要从制度上完善对“两劳”回归人员的帮教安置工作,做好接茬管理,多渠道解决就业,防止重新犯罪。政府设立“回归”基金,帮助解决年老体弱、多病或无亲属投靠人员的生活
出路。江宁区采取由财政按每人0.1元拨付的做法,是很好的启示。继续开展创建“无毒社区”活动,加大对毒品的查处力度,形成“政法机关,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防范网络。
(三)服务环境的优劣是是吸引资本流入,形成集聚效应;提升城区形象,增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要注重服务水平的提升,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服务环境。
1、普法工作在做好常规性法制宣传教育的基础上,注重贴近经济活动一线,由教育型宣传向服务型宣传转变,提高宣传的实效性。要从投资者需要、关心的问题入手,围绕他们的所需所盼、所急所愁,实行“个性化”、“贴身式”的法律宣传和咨询服务,帮助理解掌握新法律、新政策的内容,引导依法经营、依法维权。同时,注重宣传的“法德结合”,对经营者开展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促进树立守法经营和信誉至上的诚信意识。
2、开展“法治环境就是投资环境”主题年活动,在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上改革政务,从“重管理轻服务”向“强化服务”转变,从“注重权力”向“严格责任”转变。健全“一条龙”服务,减少行政审批,试行“无害违规不处罚”,实施市场预警、处罚预告制度、行政审批“阳光操作”等改进管理和服务的措施。敢于拓展法律的内涵,能动适用法律、政策规定。坚持政策围绕项目走,规定随着市场变,服务按照要求上。提高办事效率,该办的事迅速畅通,有利发展但规定不明的主动变通。
3、深化律师事务所、公证处等法律服务业的体制改革,完善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等法律服务体系,大力拓展开放型法律服务产业,加快推进公证产业化进程。通过“律师服务直通车”、“公证批发优惠卡”、企业法律顾问等服务类载体,为市场经济活动延伸服务、主动服务、超前服务。
4、以驻区企业法制建设联席会为载体,丰富为企业服务内容。联席会在促进企业法制建设的同时,发挥其沟通、组织、协调的桥梁作用,做好政府服务与企业需求的“对接”,使相关部门在第一时间主动、高效地向企业提供多渠道、全方位的服务。
第五篇:从依法治区工作着眼 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按照依法治区规划的总要求,着眼提升城区法治管理水平,把营造良好区域法治环境,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摆上议事日程,有力推进了“富民强区,加快发展”的进程,从依法治区工作着眼 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当前是我区实现 “一年面貌大变,三年全面小康,五年再创辉煌”的关键时期,新的形势向依法治区工作提出了新课题,我们有必要审时度势、结合区情,努力寻求工作新思路,开拓新局面,增创新优势,在优化法治环境中服务“第一要务”,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就现实情况而言,我区的法治环境还不能够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不了不同类型投资经营者的要求。主在表现在:(一)市民法治素养方面的问题。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矛盾纠纷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和依法维权意识没有普遍确立;在经济往来中,相关法律知识匮乏,未树立依法经营、依法办事的理念;在主流意识中,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法治观念尚未形成。(二)基层稳定方面的问题。短时期内众多改革和建设并举,引发社会矛盾纠纷日益增多,矛盾纠纷的多样化、复杂化,使社会稳定存在较大隐患。仅2002年,全区发生各类矛盾纠纷就达1262起,其中重大纠纷6起,造成群体上访17起,数百人次。(三)行政管理方面的问题。个别领导认识不到位,认为“管理就是收费,执法就是处罚”,在管理活动中重行政手段,轻法制手段,习惯用老办法、旧经验办事;执法活动往往注重处罚结果,忽视处罚的法定程序;个别执法人员素质较差,执法方式简单粗暴,执法作风“冷、横、硬、推”,缺乏用法律手段处理工作矛盾的能力;管理体制不顺、执法力量不足,造成执法推诿、多头管理、无人管理等现象,影响了执法的公正性。(四)服务意识方面的问题。少数单位和部门服务于中心工作的意识不强,执法行为受部门利益驱使,缺乏全局观念,“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的问题还较突出,对轻微无害违规的处罚较重,以权谋私、吃拿卡要仍然存在,影响了秦淮形象。
(五)监督机制方面的问题。执法主体的权力和责任缺乏有机结合,监督机制的责任意识薄弱。监督工作不到位,对反映的问题缺乏专题调查、处理等硬性监督形式,程序性监督多,实质性监督少,例行公事的监督多,解决问题的监督少。法治环境是政务环境、治安环境、服务环境的综合体现,良好的法治环境能够给投资经营者明确的利益预期,增强投资的信心,成为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的信用保证,从而保障招商引资的实施。我区正面临经济快速发展、集中开发建设的高峰期,征地拆迁、企业改制、安置就业等多种问题交织,任务重、压力大,繁杂的矛盾和群体性纠纷将会更多、更复杂。依法治区工作要深刻认清面临的形势,无条件融入经济发展中,培育 “法治环境就是投资环境”的工作理念,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积极服从服务于经济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引导、服务、保障作用,努力将秦淮营造成为开放、守法,诚信、安全的投资热土。
(一)政务环境的优劣取决于依法行政的水平,并将直接影响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和进程。因此,必须要强化依法行政,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政务环境。
1、深化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评议考核制、过错追究制等多项制度要切实得到落实,推行服务公示、公开承诺等配套措施,做到执法权限法定、执法内容明确,有效规范执法行为,调查报告《从依法治区工作着眼 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2、开辟政务公开“快捷通道”。采取规范性文件公开发布、设立公示栏、印发公开手册等政务公开措施,使投资者方便迅速地了解具体的政策规定,知晓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推行“政务超市”、完善“一站式”管理,试行“申办全程代理”,简化办事手续。
3、组建法治政府“智囊团”。甄选法律专家、律师公证人员组成政府法律顾问团,明确顾问职责,建立顾问联系制度,将法律顾问事务渗入到行政管理、招商引资、重点工程建设等各方面,确保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决策,实现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
4、放大执法活动“监督在线”。权力机关要积极推进事后监督与事前、事中监督相结合的“全程监督”。政府法制部门加大层级监督力度,实行“源头监督”和具体监督并举,使执法活动始终处于被监督的状态。充分发挥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新闻媒介的作用,通过“千人评议”等途径,提高执法监督的广泛性。
(二)治安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投资者能否安心经营,经营活动的一个最基本保障就是社会治安的稳定。因此,必须要夯实稳定基础,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治安环境。
1、依法打击刑事、经济类犯罪活动。打击犯罪,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保持社会政治稳定,推进社会治安长效管理,争创“全市最安全城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社会诚信制度建设。
2、依法解决多发性上访问题。针对涉及征地拆迁补偿、企业改制、就业安置等一系列问题的“集体上访”,要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使市民由“找政府”转为“找法律”,通过诉讼、仲裁等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发现群体性上访苗头,及时介入排查,引导当事人按照正当程序反映情况,依法维权。
3、依法管理流动暂住人员。我区的流动暂住人员存在人数多,成份杂、文化低、法制观点淡薄的状况,给治安,环卫、计生等带来较多问题,影响了社会安定。要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强化租赁、雇佣、从业治安管理。在外来人员聚居地,开展通俗易懂的系列法制教育,使他们知法守法,懂得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4、依法加大对“两劳”回归人员的管理和禁毒治理力度。仅去年,全区“两劳”回归人员261人,吸、贩毒人员83人。人数的众多,无疑加深危及社会稳定。要从制度上完善对“两劳”回归人员的帮教安置工作,做好接茬管理,多渠道解决就业,防止重新犯罪。政府设立“回归”基金,帮助解决年老体弱、多病或无亲属投靠人员的生活出路。江宁区采取由财政按每人0.1元拨付的做法,是很好的启示。继续开展创建“无毒社区”活动,加大对毒品的查处力度,形成“政法机关,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防范网络。
(三)服务环境的优劣是是吸引资本流入,形成集聚效应;提升城区形象,增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要注重服务水平的提升,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服务环境。
1、普法工作在做好常规性法制宣传教育的基础上,注重贴近经济活动一线,由教育型宣传向服务型宣传转变,提高宣传的实效性。要从投资者需要、关心的问题入手,围绕他们的所需所盼、所急所愁,实行“个性化”、“贴身式”的法律宣传和咨询服务,帮助理解掌握新法律、新政策的内容,引导依法经营、依法维权。同时,注重宣传的“法德结合”,对经营者开展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促进树立守法经营和信誉至上的诚信意识。
2、开展“法治环境就是投资环境”主题年活动,在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上改革政务,从“重管理轻服务”向“强化服务”转变,从“注重权力”向“严格责任”转变。健全“一条龙”服务,减少行政审批,试行“无害违规不处罚”,实施市场预警、处罚预告制度、行政审批“阳光操作”等改进管理和服务的措施。敢于拓展法律的内涵,能动适用法律、政策规定。坚持政策围绕项目走,规定随着市场变,服务按照要求上。提高办事效率,该办的事迅速畅通,有利发展但规定不明的主动变通。
3、深化律师事务所、公证处等法律服务业的体制改革,完善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等法律服务体系,大力拓展开放型法律服务产业,加快推进公证产业化进程。通过“律师服务直通车”、“公证批发优惠卡”、企业法律顾问等服务类载体,为市场经济活动延伸服务、主动服务、超前服务。
4、以驻区企业法制建设联席会为载体,丰富为企业服务内容。联席会在促进企业法制建设的同时,发挥其沟通、组织、协调的桥梁作用,做好政府服务与企业需求的“对接”,使相关部门在第一时间主动、高效地向企业提供多渠道、全方位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