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教学方法优势互补的实践方法探索1

时间:2019-05-13 05:53: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教学方法优势互补的实践方法探索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教学方法优势互补的实践方法探索1》。

第一篇: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教学方法优势互补的实践方法探索1

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教学方法优势互补的实践方法探索 摘要:人类跨进21世纪,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已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随着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教育应运而生。中国教育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冲击、挑战和机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具有两面性,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各有优势,也各有不足。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教学方法有相同点,更多的是不同点,两者教学方法也各有优势和不足之处。因此,如何使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优势互补,扬长补短,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值得长期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网络教育 传统教育 教学方法 互补

正文:

网络教育是在网络环境下,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网络的各种教育功能和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优势,向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一种网络教学的环境,用数字化技术传递教学内容,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非面授教育活动。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网络教育已发展的相当成熟,形成了比较科学和完善的教育网络结构。国外网络教育的成功为我们推进和开展网络教育 提供了有益经验,从中我们也看到了网络教育极好的发展前景和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我们也应清醒的认识到,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有各自存在的优势,也有先天不足的缺陷,因此,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存在着优势互补关系。如何才能充分发挥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呢?

一、课堂教学有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

传统教学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和以教材为中心,教学方法是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师生交流是教学过程中占绝对地位的互动方式,以掌握教材内容为教学目的,这样的教学模式具有教学效率高、易组织教学等优点,但也同样存在着学生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难以实施因材施教,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等诸多缺陷。

网络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它在课堂中运用网络为新的教学环境、计算机为新的教学工具、多媒体为新的教学媒体,改变了传统教学单纯依靠教室、黑板和课本进行课堂教学的状况。

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网络教学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师从讲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学媒体从过去静态单向的,书本为主的传统教学媒体转变为以书本为主,辅之以由声音、图像和影像构成的多媒体和采用超文本、超媒体链接方式、具有检索功能的网络媒体,具有动态交互的特点;教学传播也从单一的师生交流转变成教师、学生和电脑的三方交流,教学目的从使学生掌握知识为主转变为使学生学会学习为主。

网络教学由信息时代孕育而生,也是信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它具有许多传统教学所不及的优点,使课堂教学的内涵和外延得以扩充和发展,但它决不是万能的,更不能取代传统教学。

二、网络教学使课堂教学的四个要素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教师角色的转变

网络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基本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即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只有掌握信息技术这一教学工具和手段,才能在教学中熟练的加以运用;其次,教师的教学

方法必须从“施教”转变为“导学”,要在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发展学习能力和培养学习习惯上下功夫;第三,教师要能够适应信息时代赋予的终身学习的需要,不仅要关注和补充所教学科方面的知识,还要注重获取其它学科领域的发展动向和研究成果,及时跟踪和了解教育教学的新动态,并以这种终身学习的态度影响学生。

2、学生角色的转变

首先,学生要从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学习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及操作实践;其次,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在学校里、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家庭学习、社会学习和终身学习也将成为重要的方面;第三,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学生必须学习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

学生角色的转变中,学习方式的转变尤为重要和困难,学生接受了多年的应试教育,已经习惯于教师教什么就学什么,学习的目的就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认真听课、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考试就能考出好成绩,就能成为一个好学生。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严重缺乏,根本没有意识到信息社会对学生提出的新要求。

3、教学内容的转变

传统教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按照逻辑体系和学科划分编写的教科书,且学科体系相对封闭,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已经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网络资源成为教学内容必要的补充,具有以下特点:首先,网络资源动态反映的当前现实世界中的信息,师生运用这些信息,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具有实效性;其次,网络资源的多样性使师生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程度、需要、能力和兴趣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有助于个性化学习;第三,网络资源信息量大、内容丰富,有助于拓宽和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运用网络资源要防止以下倾向:网络技术尽管也是学习的内容之一,但更重要的是要将它们作为一种学习工具而不是学习的终极目标,树立技术为学习服务的意识;学生在接受学习信息时决不可能像计算机被输入信息那样简单,影响学习效果的还有许多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只注重信息的获取而不指导学生进行信息的重组和再加工,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

4、教学媒体的转变

多媒体教材具有多重感官刺激、传输质量高、速度快、信息量大,使用方便等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网络具有海量资源、非线性结构、检索方便和交互性强等优势,对扩充学生的学习视野,形成创造性思维有利。

三、网络教学使传统的教学传播内容更加丰富

传统教学、主要表现为以课堂教学为教学环境、以教材内容为教学内容的师生的双边活动,而网络教学中网络化的教学环境在形式上形成了教师、学生和计算机之间的多边活动,本质上使教与学的关系表现出民主、平等的特点。

网络教学中的多边活动主要表现在师生、师机和生机之间的活动。最关键的仍然是师生关系,但师生关系的内涵已经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处于接受、服从的被动地位,师生双边活动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而网络教学实现了师生之间在空间、时间和心理上同步与异步交互的“零距离”。

但是,网络环境下的师生机三者关系同样也存在许多弊端。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对各类教学资源作一定的代理和导航;要建立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即自主学习环境、交流和协作环境和教学评估环境,鼓励和协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将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诚信美德、认真精神和创新能力等诸多方面的人文素质与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此外,必须认识到网络教学环境应当用来提高师生之间的交流效果,而不应成为隔断师生交流的屏障,网络应是学生更加高效的吸取知识和了解社会的工具,是学生更加高效的吸取知识和了解社会的工具,而不是阻碍学生与社会接触的壁垒。

四、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作为传统教学的辅助工具,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其在构建多媒体化和个性化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网络资源、拓展教学时空的作用,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网络教学仍将会得到补充和发展,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尽管网络教学也存在诸多问题,但决不能因噎废食,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当注重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在教学实践中对网络教学进行探索和研究,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只有在充分继承传统课堂

教学长处的基础上注重从网络环境的优势之处进行挖掘,才能不至于数经忘典、画蛇添足,才能实现网络教学的优势向教学实效的转化。

第二篇: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教学方法优势互补的应用研究.

《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教学方法优势互补的应用研究》 研究报告

鞍山市鞍钢高级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本课题名称为《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教学方法优势互补研究》。网络教育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得网络教育具有社会和教育意义上的极大优势;而传统教育固然受到时间和空间的约束,但传统教育也存在着便于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的程度等优势。由此可见,网络教育教学方法与传统教育教学方法的优势互补是将来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我国在20世纪末开始进行网络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但关于网络教育教学方法与传统教育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至今还比较少,可以说这还是我国教育研究上的一个空白区。

“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研究”是我国近年来的一项新的研究课题,而我们选择研究的《网络教育教学方法与传统教育教学方法的优势互补研究》子课题,则是将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从实践教学方法上进行全方位的比较研究,并从中得出两者的各自优势,以及如何结合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使之更有效的应用于中小学教学中去。

由于我国网络教育的发展迅速,也使得中小学教育改革,特别是基于网络教育的改革亟待进行。然而一味的理论研究只能作为理论指导网络教育的方向,并不能实际应用到教学中去,这正是我们要做的教学方法的研究。所以本课题的研究将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中小学网络教育提出一个实际的操作方案。因此,本课题也将丰富和创新现代中小学教育科学的实践理论为我国的基础教育的现代化做出贡献。

㈠理论依据

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对发展教育十分重视。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基础在教育”,“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陈至立同志指出:“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下,大力推

进高中的课程改革,使高中教育从教育思想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坚持与时俱进,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从而在更高的发展层次上体现质量水准。要大力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改变教师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张扬和提升,真正改变目前在高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满堂灌、注入式、题海战术、机械训练的教育方式”(在全国高中发展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育作了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面对未来,“信息就是机遇,信息就是财富”。

㈡法规依据

目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是本课题的法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国家支持、鼓励和组织教育科学研究,推广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促进教育质量提高。

国务院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大力普及网络教育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各地要科学规划,全面推进,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以多种方式逐步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为学校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育软件和接收我国卫星传送的教育节目的设备。有条件地区要统筹规划,实现学校与互联网的连接,开设网络教育课程,推进网络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开发、建设共享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库。加强学校信息网络管理,提供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

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抓好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的规划、配备和管理工作,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随着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在学校将得到广泛应用。各级教育技术装备部门在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搞好多样化的电化教育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和规划管理好本地区学校的计算

机应用工作,加强经济实用型终端平台系统和校园网或局域网的建设。对校园信息网络建设工作,要拟订统一标准,保证与国家信息网络的互联和地区局域网站的交互功能。

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明确指出:要把教育信息化工程列入国家重点建设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重点支持并加快以

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卫星视频系统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设。建成一批网络学校。完善高等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建设,加快数字图书馆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改善高等教育的信息环境。提高初、中等学校的计算机配备水平。

网络信息技术将人类从工业社会带入信息社会。为了跟上并领先于时代信息化的浪潮,世界各国纷纷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教育信息化”。世界范围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已经开始从网络化建设向应用信息技术改革教育教学过程方面转移。

我国也在探索将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整合到学科教学中的规律。如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的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项目,把小学语文教育与计算机教育融为一体,做到“识字教学、阅读理解、作文训练、电脑应用”四者结合。其主要目标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另外,运用“几何画板”革新数学教学的试验研究项目,经过“全国中小学教育研究中心”举办有关几何画板的应用培训班及部分学校的积极试验,目前运用几何画板进行数学教学革新的思想已开始为教师们所接受,并在全国不少中学的教学中应用和推广。另外我校也在1998年3月参加了国家“九五”重点课题《中小学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子课题《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业已于2000年3月通过辽宁省教育委员会验收、并获壹等奖。

这些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推动了信息技术与网络教育在中小学教育的普及,但存在下面一些问题: ⑴理论研究较多,实践层面的研究主要是案例研究,有参考价值,但缺少系统的、全面的研究成果;缺少大面积应用的实验研究;

⑵具体实践方面,大多数停留在经验层次,没有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不利于推广和应用;⑶在学校层面上,以个别课程案例实践较多,没有学校范围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整合的实践和研究。目前,没有整个学校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验和研究;⑷信息技术与传统学科的整合研究,只停留在课堂教学方法上。忽视对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的研究;⑸研究内容只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忽视了对学生在整合过程中学习策略变化的研究;㈣目的和意义

经过基础设施建设阶段,人们似乎并没有看到预期的效果,网络教育不能自动地改善教学质量。网络教育对教育教学过程的影响还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方法。关于如何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及网络教育,从而培养学生四大支柱的能力,是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网络化能否深入的关键环节。网络教学对教育教学过程的影响还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方法。

在迈入21世纪的时候,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现代化的新阶段,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教育必须进一步发展,不断扩大规模和提高质量;教育必须进一步改革,改革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

教育信息化、网络化,不仅是教育手段的改变,而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学结构、教学模式的转变。

以上这些是本课题研究的基本目的和重要现实意义,我们认为: ⑴在学校层面,大面积开展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整合,是解决教育信息化深层次问题的关键。

⑵网络教育与传统教学相整合的研究,可以形成一套网络教育与各学科整合的模式库,可以为教师培训提供内容支持。

⑶网络教育与传统教学的整合,可以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对未来人才的要求。

⑷研究学生的学习策略,将为教学改革提供方法和依据。

⑸研究如何建立新的管理体制,以适应信息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将为教育管理的改革提供依据和参考。

研究目的: 本课题面向基础教育,重在探讨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各自教学方法中的局限和优势,达到两种教育教学方法的合理配置,优势互补。从而构建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我国中小学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各自教学方法优势互补的基础理论框架与操作模式。包括基本内涵、结构特征、功能意义、教学资源、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模式等;创立适合于现代中小学教育的规范教学方法体系,促进中国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进程。

二、研究的内容、方法和原则 ⒈研究内容及研究子课题

⑴利用网络环境,开展全员教师培训

利用中英合作项目和中比合作项目,通过网络平台对全体教师进行如何应用网络教育改革传统课堂教学的培训;⑵网络教育与中学传统教学的课程整合研究

在国内外专家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网络环境,在中学所有学科开展网络教育与学科整合的实验研究。在实践中摸索方法、收集数据,总结与传统教学整

合的方法、模式、案例,同时利用第一手的数据,研究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相结合对培养学生不同能力的贡献和有效性;⑶摸索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体制

网络教育改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相应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该项目将探索适合中学教育信息化的科学的管理体制,例如:教师绩效考核的方法,学生评价的方法;⑷新环境下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

结合网络教育和传统教学课堂整合,研究为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策略的变化,研究中学生的认知特征。

⒉研究方法 ⑴文献法

对国内外关于网络教育与传统教学整合方面的研究文献展开广泛的调研和分析。

⑵实验研究法

我们将以鞍山市鞍钢高级中学为实验学校,开展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整合的实验研究。

⑶国际比较法

研究结果将和国际同类研究作比较,以分析其优点和不足,作出相应的改进。⑷国际合作法

通过国际合作项目,利用国外的研究成果和优秀的资源,开展远程教师培训,并与国外的同类学校建立合作与交流的关系

⑸行动研究法

整合高等学校的研究力量,参加该项目的全部过程,并鼓励参与实验的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开展研究,总结规律。

⒊研究原则

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课题研究要通过实践形成理论,同时,强调理论指导实践作用,使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⑵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研究过程中要突出科学性,要动用科学的方法、科学的途径、客观地反映信息技术与中学各个学科的传统教学课程整合的作用。成果要有普遍性,可推广,使科学性与可行性高度统一。

⑶历史、现实、未来相结合原则

在研究过程中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入手,突出现实存在问题,把握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成果具有继承、发扬、创新的特色。

⑷综合研究与专题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在研究过程中从信息技术与中学各个学科的传统教学课程整合综合进行研究,另一方面为了在某些方面有一定深度,开展专题研究,专题研究为综合研究服务,综合研究又概括专题研究,二者相结合,保证课题研究的高度和质量。

三、课题研究的途径 ㈠课题的界定

鉴于本课题研究内容,为了便于操作、突出重点,从服务于教育中心工作出发,对本课题界定如下:本课题研究首先是探讨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的传统教学整合的模式,并形成一套可操作和可推广的信息技术与不同学科的传统教学整合的模式库,为教育者提供具体的指导。,我们将不仅研究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过程的整合,还将研究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内容的整合,而后者是为大多数研究者所忽略的。其次,对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和对管理机制的研究填补了目前研究的空白;网络教育是研究对象,也是研究手段。本课题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为教师构建网络教学平台,作为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课程整合的工具。该平台一方面是教师教学的工具,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

㈡实施步骤

本课题实施分三步:即开题、运作、结题。⒈开题

召开大会,宣读实验方案 ⒉运作

运作分四个阶段 ⑴第一阶段

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讨论具体的课题实施方案,制订实施细则,明确组织分工,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及评价指标体系。

⑵第二阶段

对教师进行相关理论和技能的培训;开展课程整合实验研究;建立新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方法。

⑶第三阶段

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形成一套网络教育与各学科传统教学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模式。

⑷第四阶段

成果验证、评估,进一步推广应用 ⒊结题

召开结题大会,报请专家鉴定验收。㈢实施途径、方法、手段

本课题根据界定紧紧围绕信息技术与各学科传统教学课程整合进行。⒈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⑴学习理论,把握整合发展趋势

开展学习,进行调查研究:调研国内外网络教育与传统教学课程整合的研究文献及相关政策文件;考察我国中小学教育中信息技术应用及其与传统教学课程整合的现状,分析教师、教学对信息技术的需求,把握未来发展趋势。

弄清课程整合的基本含义:创设一个在实际生活学习中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根据“课程整合”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或者与实际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整合,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性推动作用。

学习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

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⑵相关培训

我校根据教职工的实际水平和工作需要,采取分层次培训的办法,对全体教职工进行培训,具体作法如下: ①培训内容分层次 计算机应用培训

培训的主要内容为:计算机操作技能,Word、Windonws、PowerPoint应用。校园网应用培训

培训的内容为:网上信息采集与加工、制作共享、网上发通知等。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培训

培训的内容为:信息技术与信息素养,网络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由于培训与网络建设同步进行,使教师将现代教育技术很快运用于课堂教学。②培训方式分层次

建立专家培训体系,聘请高校教授、讲学、指导。

2000年上半年,我校首先聘请了中国第一位现代教育技术博士黎加厚教授讲授了“校园网建设”、“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改革”、“资源型学习”、“如何设计信息化教案”等讲座。

2001年,聘请了北师大的老师讲授“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

2002年初,聘请教育部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中心的陈美玲讲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③建立学校培训体系

以“立足本校,能者为师”的原则确立培训教师,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确立培训内容,如:网络应用由信息技术教师金兆强负责培训,教学教研组的教师100%掌握了“几何画板”的使用,为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改实验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各类培训,使全体教师加深了对教育信息化的理解,形成了许多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使教师从基于CAI的课件教学转向基于整合理念层面教学;促进了学校管理观念的

转变,使学校充分利用网络进行管理。通过各类培训,我校培养了一批非计算机专业“金字塔”型(基础层—骨干层—专业层的骨干教师队伍,造就了一支具有一定信息处理能力的教职工队伍,为我校全面进行网络教育与各学科课程整合创造了条件。

⒉教育硬件环境

建设学校的现代信息技术环境,是本课题实施的基础。

学校教育硬件环境建设目标:以网络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目标,合理配置,滚动更新,稳步升级,物尽其用。

⒊教育资源环境

教育资源环境是指能够向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的系统,其特点是选择性、劣构性和开放性。选择性是指资源环境作为一类学习支持系统,其中拥有藏量丰富的信息资源,可供学生任意选择。劣构性是指资源库中的对象之间存在较弱的结构关系,不像课件那样内容经过精心编排。开放性是指适用时间、使用目标等方面带有很大自由度。随着以学生为主题的教育观念日益增强,人们将越来越多地依赖资源环境来支持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⑴学习资源中心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学习资源已由单一的图书馆扩展到多种多样的媒体形式。需要建立能够储存多种媒体的资源中心。学习资源中心并不是单纯指某种设

备,而是各种媒体和资料的集合,是一种全新的系统设计,是专门为了存放和使用具有教学媒体形式的资源而建立的一个场所。

⑵学校层面的资源环境建设

开发信息资源是网络生存的关键,基于学校层面的网络资源开发需考虑以下内容,即开辟IP地址,组建资源开发小组,建立资源库,建立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主页等。

面向社会的学校IP地址,供师生间、校际间信息交流、访问使用,为学生冲破传统的学习方式,为教师冲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奠定硬件基础。

信息资源开发小组,既以教师为主和以学生为主的资源开发小组,负责资源的开发和资源库的建立。

建立资源库包括校级资源库、学科资源库和教师个人资源库。资源开发包括网络资源开发,校际资源开发,学校资源开发和学科资源

开发。

校级资源库。由教务部门负责,电教室统管,带领、组织、指导教师购置、开发各种信息资源,供教师借用;将有关资料下载到校园网上。逐步建立起网络分数查询系统、学生学习情况分析系统、网络素材库、网络教案库、教师课件库、学生作业库、网上图书库、网上光盘库等。

学科资源库。由教研组统管、负责组织本学科教师收集开发各种信息资料。教师可在电子阅览室、办公室直接登录上网,将有关信息下载到学科资源库中。设立九个主页:学生德育、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管理、素材库、学校行政管理、校务公开、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学校评估。

教师个人资源库。校园网上建有教师个人工作区和共享工作区,个人工作区设有密码,对外不公开,教师可存放自己的资料、教案等。共享工作区可放入供大家阅览、交流、借鉴的资料,并将有关课堂教学内容在共享区上发布,为学生答疑解惑,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建立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主页包括:学校主页,学生德育,学生管理,学生综合活动,教学管理,教育科研,办学水平评估,校务公开,资源库,行政管理等。

教育资源环境建设应实现如下功能:基于网络的电子备课;多媒体教学设计制作;网络化课堂教学;学生个性化学习;网上交流;电子阅览和Internet服务等;学生德育管理;学生智育管理;校务公开等。

⒋对学生进行培训

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一种终生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

国家课程规定信息技术课每周2学时,进度缓慢,一是难以适应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要求,二是不利于信息技术知识的系统学习,为此,学校在专家指导下提出尝试信息技术课程集中教学方式——“高智慧”军训。

学校以往的“军训”都是利用暑期在开学前进行,为配合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课题的实施,学校在“军训”中增加了一项新的内容:信息技术培训。主要内容有: ①计算机基础知识(尚有不少学生此前未接触过计算机 ②计算机基本操作

③Office 的基本内容(主要介绍了Word、Excel、PowerPoint、FrontPage ④ Flash 的简单应用 ⑤《几何画板》的基本操作 ⑥ Web 的基础知识

促进了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使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

现代信息技术在德育中的运用,增强了感染力和教育效果,也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展示提供了舞台。

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主页,主要反映学生社团活动,社区教育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

⒌开展专题研究,全面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这里我们参照“明日苹果教室”项目(ACOT提供的研究性学习模板—实践单元(UOP来组织我们的活动。

⑴引言(Invitation 提出基本的问题,揭示本实践单元主要讨论的问题,并提出本单元将要涉及的基本学习内容。理想状况下,引言部分将会提出一个宽泛的概念或主题。

⑵情景(Situation 描述了单元活动需要的时间和场所。学生可能分别在教室、野外、社区或者互联网上完成部分活动。UOP这一部分将会帮助教师考虑在教室以外开展活动,并阐述有关课堂管理的问题。

⑶交互(Interactions 描述了学生和教师如何共同完成教与学。这部分包括分组策略以及学生与教师的角色分配。学生如何进行协作?他们是否期望与其他同学获得和分享他们的专业知识?这一部分还会提出其他对单元有贡献的人以及这些人的角色。这些人可能包括演讲嘉宾、图书馆媒体专家和其他人。

⑷任务(Tasks 描述了学生实际做的事情。⑸标准(Standards

描述本实践单元参考的国家、省或地区颁布的课程和技术标准。⑹评价(Assessment 包括教师使用的了解学生是否符合标准、实现各类任务目标的方法。⑺工具(Tools 包括为实现单元学习和教学必须的工具、媒体,包括高科技工具和较为传统的工具,如纸、铅笔和艺术品等。

通过整和实践,学生的变化是十分显著的。大多数学生在组织能力、社会技能、生活技能和社会意识等方面均得到锻炼和提高。学生体验到一种全新的学习经历,即从“做”中学,从以往的被动接受变为一种积极主动的探求,这时平时很多被视为“差生”的学生往往都变成了活动的积极分子甚至是组织者。而作为整合核心内容的多媒体与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已经成为非常自然的行为,学生要完成学习成果的设计,多媒体与网络信息技术是所有学生必然的选择。通过近三个月的研究性学习,学生的信息检索以及处理能力、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均得到大大地提高,全部掌握并能熟练使用象中文雅虎、Google 等搜索引擎以及Word、PowerPoint、Ulead PhotoImpact 8等常用软件,另有一些电脑基础好的学生还掌握了象Macromedia Dreamweaver MX、Flash MX这些专门用于制作网站的软件,他(她们都成了网站制作的主力。

四、课题主要成果 ㈠理论成果

⒈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课程整合界定: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

它的指导思想包括三个基本点:

一是教与学的活动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

二是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使其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三是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实现知识重构。

课程整合将信息技术看作是各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在已有课程(或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信息技术, 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但整合不等于混合,它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课程整合的最基本特征,就是它的学科交叉性和立足于能力的培养。它承认事物联系的整体性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具有如下的基本要求。

⑴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课程整合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进行驱动教学,有意识的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甚至多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的教学。这些任务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也可以是真实性的问题情景(学科任务包含其中,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学习。通过一个或几个任务,把相关的各学科知识和能力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所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的学习。

⑵网络技术作为学生的基本认知工具。在课程整合中,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并且对这种工具的使用要像铅笔、橡皮那样顺手、自然。

⑶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课程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科学严谨、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并且通过这种“任务驱动式”的不断训练,学生可以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技能逐渐迁移到其他领域。

⑷“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同时,在课程整合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

⑸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信息技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利用它实现相同的目标,我们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同时,课程整合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目标固定后, 可以整合不同的任务来实现,每一位学生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同一个任务。这种个别化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但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人们具有协同工作的精神。同样,在现代学习中,尤其是一些高级认知场合(例如复杂问题的解决、作品评价等要求多个学生能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观点,并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协作完成任务。而网络环境(尤其互联网正为这种协作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共探索了三种模式: 讲授式教学模式、讨论式教学模式、发现(探究式教学模式 ⑴讲授式教学模式

讲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以教师为中心,系统授课。这种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中的班级授课在整合教学中的新发现。

讲授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过程: 基于广域网的讲授式教学模式的最大优点在于它突破了传统课堂中人数及地点的限制,通过Internet实现讲授,由于条件限制,本课题未进行进一步研究。

基于局域网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是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室的视频和音频广播、电子举手等功能实现的一种非常类似于传统班级授课制教学的教学形式。并且,利用局域网的出口可对Internet 进行访问。

教师的角色: 讲授式教学模式是同传统班级授课最为相似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在这种教学模式中的角色与传统班级授课的教师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基于网络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不但占主导地位,而且在调节和改造教育对象和教育影响等方面的作用都发生了变化。由于网络介于教师和学生之间,从而使得主导作用有所下降。教师的讲解对于学生来说,知识教学内容获取的一种途径,网络上还存在着大量的信息资源,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或其他手段获取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可以突破常规教学中的时间和空间必须同步的局限,使教学变得更加灵活。

学生的角色: 学生的角色与班级授课制的不同之处在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被动地位有所变化,教师只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途径,学生还可以从包含大量教学信息的互联网上取得必要的知识。学生的选择性和灵活性更强。

信息技术的角色: 基于网络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中网络成为教师和学生传递信息和交流的媒介,发挥着桥梁的作用。对于教师来说,网络是他发布知识、培养技能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来说,网络是他们接受教学内容的工具,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以多媒体形式呈现的信息。

⑵讨论式教学模式

讨论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师生之间相互交流,教学采取启发式,注重对问题的讨论。

讨论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过程;利用BBS一般要求学习Intelnet 登录到服务器上,或者利用浏览器浏览基于Web的BBS系统,登录进入相关的问题栏目。在这些栏目中有大量问题,学生可以浏览别人关于问题的解答或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进行交流。

教师的角色: 在利用BBS或E-mail方式进行讨论式教学时,教师需要不断注意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解答,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解答给出必要的指导和管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回答问题,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学生的角色: 学生在这种讨论式的教学中,既是问题的提出者,又是问题的回答者。通过提出问题以期得到别人的帮助;通过回答问题,以实现培养自己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在不断提出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提高了自己的知识水平、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网络技术的角色: 讨论式教学模式中,网络的功能主要是教学讨论的场所,同时提供给学生大量丰富的教学信息,对于学生的不断发展有重要作用。同时,网络也是教师组织管理监督学生的工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网络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它不仅是学生解决已知问题和未知问题桥梁,也是教师实现社会对学生的期望的方式。

⑶发现(探究式教学模式

发现(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归纳、总结与概括能力。

发现(探究式教学模式基本教学过程:在较小的范围内,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提供基于网络的交互性CAI课件,使学生的学习方式

由过去的被动接受逐渐转向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发现某些原理或抽象思想,以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y=Asin(ωx +φ的图像》一课中,学生利用《几何画板》软件,自主绘制y=Asin(ωx +φ的图像。在绘制过程中,学生发现了A、ω、φ三个参数对图像的形状会产生影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三个参数的具体作用进行自主的研究,从三个参数的单独作用到综合作用,对它们由定性到定量,由图像形状到函数解析式上的反映,分析这些图像的共同本质特点和变化规律,把对现象的直观认识上升到对规律的理性认识,从而发现以前所未知道的规律。在掌握y=Asin(ωx +φ的图像与y=sinx对图像的关系的基础上又对结论进行了发展并对任意函数下的这一问题提出了猜想,不仅完成了教学的大纲要求,而且还有了新的突破。由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学习结束后,学生提出了对y=Asin(ωx +φ的图像崭新的认识——匀速圆周运动在y轴上的投影,不仅对教材中提到的振幅、相位、初相等物理概念作出了新的诠释,而且产生了学科间的横向延展,为学生物理学科简谐振动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一点是教师始料未及的。

教师的角色: 这种学习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而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因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

学生的角色: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收集和整理大量材料或者是通过运行交互性的教学平台,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出一定的有意义的结论。

信息技术的角色: 在发现式教学模式中,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发现知识,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网络所提供给学生的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收集和处理大量网络信息,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发展的训练工具。

㈡实践成果

Ⅰ、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

1.实验前后,寻求信息技术支撑 a.人数变化

1020304050 602002年2004年

c.年龄(如35岁以上,35岁以下 35岁以上 35岁以下 2002年2004年

2.上课使用课件教师人数变化: 20%到现在90%以上 3.教师使用相关软件人数变化: 20%到现在90%以上

(如:word、excel、powerpoint、flash、几何画板、物理实验模拟等 4.教师课件获奖人数变化:2004年比2002年提高200% 5.教师论文获奖人数变化: 2004年比2002年提高300% 6.教师浏览网络数量变化2004比2002增加300% 7.教师自编网页情况变化:从没有到现在10个 Ⅱ、学生学习行为变化

1.寻求信息技术支撑学习人数比较(利用网络、课件学习人数 10%到现在60%以上

2.兴趣变化情况:30%到现在80%以上

(实验前喜欢整合课的人数与试验后喜欢整合课人数的比较 3.过程变化情况: 10%到现在80%以上

(实验前喜欢整合课的人数与实验后喜欢整合课的比较 4.效果变化: 20%到现在90%以上

(实验前、后认为对自身能力提高学习效果提高人数变化 5.利用网络进行研究学习课例的变化情况

6.学生熟练使用软件人数变化: 40%到现在90%以上(画板、模拟物理实验室、office、flash等 7.学生网页编制情况:最初一个到现在25个 8.学生获奖情况:2004比2002增加20% Ⅲ、学校变化

1.信息技术正和模式库建设情况:已经建成 2.信息资源利用效率: 50%到现在90%以上 3.管理制度建立情况:已经完善

4.网站浏览量变化: 最初的几个新闻网到现在包括教育等诸多方面。

⒈我校有34名学生在省、市各类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中获奖,其中在1999年6月由鞍山市教委、市教师进修学院组织的鞍山市中、小学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中我校王承宇、吴迪获高中组第一、二名。在2000年7月由鞍山市科协、市教委等六个单位联合组织的鞍山市青少年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中我校绳浩获高中组第一名。在2001年7月同类竞赛中我校李季获高中组第一名。在01年7月辽宁省中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复赛中我市最好成绩是三人获二等奖,其中我校有两名。

⒉网站

⒊我校有13名教师所承担的课题或所著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各类信息技术研讨会上中获奖。

⒋2001年鞍山市教委有关领导到我校进行督导评估检查中,对我校自行开发的信息化评估系统给予高度评价。

⒌2002年鞍山市副市长李晓安到我校检查工作,对我校校园网建设与开发均给予充分肯定。

⒍2002年5月鞍山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场会在我校召开。会上课题组负责人介绍了经验,几位成员做了整合模式示范课,充分体现了网络技术与传统教学的完美结合,得到了与会专家和教师的好评,有四节课被授予“市优质示范课”。

⒎学校的校园网建设受到了教育局领导的高度赞扬。㈢存在问题及剖析

本课题虽以取得可喜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结果,但对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课程整合的全面铺开还不够深入和彻底,特别是尚未建立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评估体系,有待今后继续研究和实践。

经济投入是一大问题:我校的人机比已达到8:1,这一比例在中学应在前列,但课题实施中计算机在数量上仍满足不了课程整合的需求, 学校曾打算让学生携带计算机上课,但种种原因未能成行。

客观上国内高中课程标准还处于改革阶段,新的课程标准尚未颁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该怎样评估没有明确概念,因此缺乏理论指导。主观上一所学校研究水平和能力有限,实难得出既有前瞻性又具有可操作性的理想的评估体系。

第三篇:浅谈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

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对峙还是融合 Network-education &Traditional Education

郑世良 上海师范大学

Tel: 8610-64324022

E-mail:shiliang@pub.shut.edu.cn 不管我们怎样认为,网络教育的蓬勃发展,已经向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本文首先对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的优缺点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得到一个结论:网络教育同传统教育之间存在互补性,在此基础上,两者在各自的发展方向上向对方靠近并融合。关键词:网络教育

融合 引言

人类又一次站在新世纪的入口处。与人类以往任何一次在时间上的跨越不同的是,这次人类迈进的是一个信息时代。计算机的出现,特别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是人类有生以来盛开的最美丽的文明之花,它使我们有理由假设:千百年来,人类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努力中始终追寻的时空坐标的统一,追寻的时间和空间一体化的途径,正随着技术的每一次进步,缩小着人类活动的时间感和距离感。而对时空坐标的统一、对时间和空间一体化的追寻的每一次飞跃和质变,都迎来一种新的文明形态。信息时代的到来极大的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并促使传统教育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网络教育比传统教育的优越之处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个计算机物理上互联,按照通讯协议互相通信,以实现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为目标的系统。作为一种先进的现代信息处理和远程通讯工具手段,网络传播具有容量大、速率快,更新频繁,交互性强,多媒体呈现等特点。正是这些特点的存在,使得我们有理由相信:计算机网络符合信息社会中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要求,可以很好地应用于远程教育。

网络教育就是将教学内容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处理、制作并进行远程传输和学习的过程。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网络教育,意味着现代教育中先进的技术与先进的教育理念之间的有效结合。

2.1 教学时空的开放性

网络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有围墙的教育模式,极大的拓展了教育的空间,使得学校和整个社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打破了学习空间的封闭性和学习时间的分割性,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教育,从而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育效益。

2.2 教学内容的多媒体呈现

在网络教学中,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教学信息,多层次、多角度的对学习内容进行描绘。信息资源的超媒体性和非线性,使得知识信息的组织呈现层次网络状,这有利于促进学生记忆的发展,并且具有变远为近,化大为小,变虚为实,化动为静的功能,将复杂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学生可以眼见其形,耳闻其声,调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认识活动,使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2.3 教学模式的个性化

网络教育的出现,使得很久以来人们所期待的“在自己的地方,在自己的时间里,按自己的步调学习”这一愿望变成了现实,网络教学将会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仅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单一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为核心,依据个性化的原则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调动他们的内在学习要求,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开发他们的认知潜力,改变那种“一个进度,一个标准”的旧体制。

2.4 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网络教学提供了交互性灵活的学习环境,它能实现教学信息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即时的、异步的交互,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向辅导教师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在同学之间讨论问题或进行协作学习教师可以随时查看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进程,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修改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基于此特点,网络教学成为远程教育中惟一可控的教学方式。

2.5 教学管理的自动化

计算机网络的数据库系统具有自动管理和互动管理的功能,学生的网上学习、选课、成绩查询、学籍管理、作业和网上考试都可以通过教学网络平台实现。网络教育全面冲击传统教育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一方面给网络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必将引起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首先,在教育观念上,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强调教师的教,而网络教学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以学生自身的学习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为核心,强调的是学生的”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要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获取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知识性、技术性、伦理道德方面的问题。教师将需要更多得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促使学生能力和人格的健全发展。

其次,在教学模式上,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它打破了学生只能在教师听老师讲课的单一局面,学生可以在图书馆、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甚至自己的寝室里学习,学习的方式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的学习。传统教育模式是教师在讲台上“满堂灌”,课堂的教学安排也无非就是讲授和提问这两种枯燥的形式。网络教育能使教学过程由单纯老师的“教”转变为教与学的双向互动。

再次,网络教育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信息爆炸的网络信息社会,“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得到最好的诠释,学生可以利用丰富的网上资源学习比老师更多的知识,教师的角色将从“教学生”转变为“导学生”。这样网络教育中的教师,应学会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指导教学活动,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

不可否认,网络教育是更有效的现代教育方式,但网络教育真的完美无暇吗?正如著名教育技术学家霍克里奇所说:“不要期望把学生从学校拉到家庭、机器旁边就可以解决一切,任何先进的多功能机器在不会学习的人面前,充其量是一台玩具而已。”网络教育同以往任何时代新兴的教育形式一样,有其振奋人心的优越之处,也有它的先天不足。网络教育的先天不足

首先,网络教育是一个新生事物,它是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出现而出现的,同传统教育相比,网络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都有待发展。而传统教育已经经过了数千年时间的检验,以总结出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

其次,网络教育受到传统教学习惯的制约。“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已经根植于人们心目中。这种模式和方式,经过时间的洗礼,证明了其可操作性,如果将这些统统抛弃,而代之以计算机网络,是不可想像的。

再次,网络教育的投入成本太高,网络通信的费用太高.网络教育的初期投入成本太高,网络资源库的建设,教学平台软件开发,网络教材的开发,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这一客观存在的实际困难,对边远山区和贫穷地区,已经成为网络教育渗透的主要障碍.反观传统教育,它本身就具有投资少,效率高的优点。

第四,网络教材的开发周期长,而且内容变化快,而且我们对此缺少经验。在这一点上,传统教育因为其悠久的发展历史,古今中外学者专家思想的积淀,教材的开发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

第五,网络黑客和其他的非法用户的蓄意入侵。“道高一尺,魔高一长”,控制与反控制,入侵与反入侵,自网络诞生之日起,就紧紧的纠缠在一起。一旦网络黑客成功地侵入网络教学系统,或者网络教学系统出现故障,受到损失的学习者群体将十分庞大。网络教育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育

网络教育虽然有许多优点为传统教学所不及,但它不是万能的,更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

首先,网络化的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互相分离,不利于学生感情的培养,学生得不到同步激励,他们也体会不到优秀教师的人格魅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由传统教育媒体引起的心理因素所起的作用,是任何现代教育媒体无法代替的,如教师的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等就是这样的传统教育媒体,有的教师能用三言两语就把一个复杂的问题讲得清楚透彻,并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逻辑力量。这是现代教育媒体所不能代替的。其简便易行又是机器不可企及的。

其次,网络教学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同时现有的网络课程普遍缺乏有效的导航策略.长期以来,我们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培养出的学生缺乏积极的探究精神,缺乏主动交往的意识,在信息污染和信息噪声的影响下,很可能达不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这种信息迷航现象或者说认知超载现象,对低龄儿童和自控能力差的学生的学习来说,几乎是致命的。

再次,在网络教学中,任何数字运算都由计算机来完成,学生的大部分表达由键盘输入代替,这将降低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也不利于汉字的书写训练。

第四,网络交往把人们之间的活生生的社会交往变成人与机器的面对面的交流,减少了学生与他人之间直接的面对面的互动关系活动,紧张、孤僻、冷漠等心理造成的新的“情感真空”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而传统教学在这方面的优越性凸显出来.传统教学使学生彼此之间由于共同目的和共同的活动集结在一起,可以互相观摩、启发、切磋、砥砺。传统教学能使学生全面地获得各方面的知识,同时也能保证对学生进行经常的思想政治影响和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结论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网络教育的局限性正是传统教育的优越性之所在,而网络教育的优越性又是传统教育的局限性之所在,所以正确的处理方法应该是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有机地结合,达到优势互补。

传统教育是多方面的,优良的学习环境,浓郁的学习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亲密的同学之情,是网络教学不能真实的实现而只能进行模拟的,所以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教育。在信息社会,只有真实的传统教育,或仅有模拟的网络教育,都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我们可以对未来的教育模式进行展望:网络教育不会完全得取代传统教育,而是两种教育方式的相互渗透、融合发展。一方面,学校应该吸取网络教育的优势,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进一步挖掘自身的潜力;另一方面,网络教育应该从传统教育的理论中得到成长的养分,促使自身的良性发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完善管理体系。

首先,网络教育发挥资源丰富的优势,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

在肯定并发挥传统教育的优越性的同时,对传统教育手段无法实现的任务,通过网络化教学手段来实现,让学生利用教育网络化优势,进行个人自学、配对学习、网上讨论、小组学习等,并利用网络提供的资料、模拟功能和数据库,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如讨论、思考、领悟、练习和撰写小论文等。这不仅改变了传统单一班级授课模式,使课堂教学形式和结构更为灵活多样,而且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改变其被动听课的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网络教育发挥“跨时空”的优势,结合传统教育,共同构建终生教育体系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在进入社会之后可能已经面临淘汰的命运。因此,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学校后需要不断地在工作和生活中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个人从出生至临终的全部历程都必须是学习的历程。传统的学校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受到经济条件、教师资源的限制不可能无限扩大,而且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在职人员和身患残疾的学生的需要。所以有必要通过网络将现有的师资力量、教材设备进行整合,培养社会急需的抢手人才。

再次,发挥传统教育中师生情感交流融洽的优势,设法弥合网络教育中师生分离,感情隔阂的弊端。虚拟的联系并不能培养真实的人类感情,所以在实施网络教育的过程中,应该规定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在校内学习,这样有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培养他们之间的同窗情谊,还可以相互激励,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热情。

第四,发挥传统教育中教师对教学过程易于控制的优势,在网络教育中强化教师的监督、指导作用。在学生进行学习之前,教师应明确地告诉学生要完成的任务,需要的时间量多少,并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教师应随时监督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以避免控制力差的学生分散注意力。

参考文献

[1] 方

芳.对多媒体网络教学及传统教学的再认识.中国电化教育.2001.(7).[2] 施志毅, 熊庆年.网络大学热的冷思考.中国远程教育.2001.(7).[3] 张舒予.再论信息网络的两重性.电化教育研究.2000.(1).[4] 王永辉.现代中小学教学模式的新秀——网络化教学.网络科技时代.2001.(16).[5] 陈

杰.论网络教学的特点及其模式.教育传播与技术.2001.(4).[6] 柯速约.论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互补性.现代远距离教育.2001.(3).What we regard it as, network-education challenges traditional education.This article compares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of network education with traditional education carefully, then draws a conclusion that there is much similarity between network-education and traditional education.Based on it, they close to each other and proceeds to blend step by step。

信息化: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比较和思考

慧聪网

2005年3月28日13时0分

信息来源:上海迪沃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人类跨进21世纪,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已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教育也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冲击、挑战和机遇。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教学应运而生,网络为师生创设了广阔自由的教学环境、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延伸了教学时空、丰富了师生互动方式,对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转变产生深远的影响,网络教学对传统教学发起了挑战。

我们也应清醒的认识到,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具有两面性,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一样,有各自存在的优势,也有先天不足的缺陷,如何使它们优势互补,扬长补短,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值得长期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一、课堂教学有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

传统教学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和以教材为中心,教学方法是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师生交流是教学过程中占绝对地位的互动方式,以掌握教材内容为教学目的,这样的教学模式具有教学效率高、易组织教学等优点,但也同样存在着学生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难以实施因材施教,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等诸多缺陷。

网络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它在课堂中运用网络为新的教学环境、计算机为新的教学工具、多媒体为新的教学媒体,改变了传统教学单纯依靠教室、黑板和课本进行课堂教学的状况。

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网络教学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师从讲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学媒体从过去静态单向的,书本为主的传统教学媒体转变为以书本为主,辅之以由声音、图像和影像构成的多媒体和采用超文本、超媒体链接方式、具有检索功能的网络媒体,具有动态交互的特点;教学传播也从单一的师生交流转变成教师、学生和电脑的三方交流,教学目的从使学生掌握知识为主转变为使学生学会学习为主。

网络教学由信息时代孕育而生,也是信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它具有许多传统教学所不及的优点,使课堂教学的内涵和外延得以扩充和发展,但它决不是万能的,更不能取代传统教学。

二、网络教学使课堂教学的四个要素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教师角色的转变

网络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基本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即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只有掌握信息技术这一教学工具和手段,才能在教学中熟练的加以运用;其次,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从“施教”转变为“导学”,要在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发展学习能力和培养学习习惯上下功夫;第三,教师要能够适应信息时代赋予的终身学习的需要,不仅要关注和补充所教学科方面的知识,还要注重获取其它学科领域的发展动向和研究成果,及时跟踪和了解教育教学的新动态,并以这种终身学习的态度影响学生。

但是,多年来应试教育的“紧箍咒”束缚了教师的手脚,信息技术等继续教育培训形式主义严重,领导和教师对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足,满足于一本教材、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根本没有兴趣和能力尝试网络教学的改革,产生网络教学的理论研究超前而实际运用落后的局面。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前提下,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使教师对网络教学的特性、学生的学习特性、教学的互动设计等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并结合到教学实际的需要中去,在学中用,用中学,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培训效率。

2、学生角色的转变

首先,学生要从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学习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及操作实践;其次,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在学校里、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家庭学习、社会学习和终身学习也将成为重要的方面;第三,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学生必须学习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

学生角色的转变中,学习方式的转变尤为重要和困难,学生接受了多年的应试教育,已经习惯于教师教什么就学什么,学习的目的就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认真听课、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考试就能考出好成绩,就能成为一个好学生。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严重缺乏,根本没有意识到信息社会对学生提出的新要求。

3、教学内容的转变

传统教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按照逻辑体系和学科划分编写的教科书,且学科体系相对封闭,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已经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网络资源成为教学内容必要的补充,具有以下特点:首先,网络资源动态反映的当前现实世界中的信息,师生运用这些信息,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具有实效性;其次,网络资源的多样性使师生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程度、需要、能力和兴趣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有助于个性化学习;第三,网络资源信息量大、内容丰富,有助于拓宽和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运用网络资源要防止以下倾向:网络技术尽管也是学习的内容之一,但更重要的是要将它们作为一种学习工具而不是学习的终极目标,树立技术为学习服务的意识;学生在接受学习信息时决不可能像计算机被输入信息那样简单,影响学习效果的还有许多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只注重信息的获取而不指导学生进行信息的重组和再加工,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

4、教学媒体的转变

多媒体教材具有多重感官刺激、传输质量高、速度快、信息量大,使用方便等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网络具有海量资源、非线性结构、检索方便和交互性强等优势,对扩充学生的学习视野,形成创造性思维有利。

但是,多媒体和网络形式的教学媒体形式也存在以下弊端:

网络信息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大量的有害信息难以过滤,这对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形成而又极富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学生,思维意识很容易受到这些信息的负面影响;网络的动态超文本链接形式可能造成信息检索的重复、不可用、部分使用和无作用,使学生产生挫折感、迷失甚至放弃等情况,影响了学习效果;多媒体展示具有形象易懂的优点,但过分依赖也会使学生容易养成只知其表而不知其里,只产生好奇心而忽视所呈现的学习内容,学习的兴趣也难以持续,且容易导致动手能力下降,缺乏想像力和创造性。此外,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网络教学,即使有些内容适合网络教学,但具有实施仍具有相当大的难度。

正确的理解运用多媒体和网络媒体,是能否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关键。我们应当意识到,“媒体是人体的延伸”,人类借助于媒体工具能够更加有效的接触和了解世界,决不能过分夸大媒体的作用而忽略了人的作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只能用来提供给教师导学的手段,而不能让它们放任自由唱独角戏。此外,在学生运用上述媒体时,必须随时随地的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三、网络教学使传统的教学传播内容更加丰富

传统教学、主要表现为以课堂教学为教学环境、以教材内容为教学内容的师生的双边活动,而网络教学中网络化的教学环境在形式上形成了教师、学生和计算机之间的多边活动,本质上使教与学的关系表现出民主、平等的特点。

网络教学中的多边活动主要表现在师生、师机和生机之间的活动。最关键的仍然是师生关系,但师生关系的内涵已经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处于接受、服从的被动地位,师生双边活动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而网络教学实现了师生之间在空间、时间和心理上同步与异步交互的“零距离”。具体表现如下:

1、教学时空大大扩展,师生之间随时随地都能进行教与学的交流。

2、实现了师生心理上的零距离。师生在网络上没有心理隔阂,学生更容易讲真话,平等的对话方式使教师的教育更易于被学生接受。

3、交互方式灵活多样。网络环境给学生提供了多种交互方式和交流手段,既可选择BBS、E-mail留言簿等异步方式,也可利用QQ、聊天室、电子白板、视频会议系统等同步方式进行交互。

4、互动活动以学生为中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5、网络环境下师生交互的独立和互不干扰性使因材施教成为可能。

但是,网络环境下的师生机三者关系同样也存在许多弊端:

1、师生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削弱了人与人面对面交流时情感因素、语言交流和肢体语言的作用。

2、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探索交流,有时因缺乏兴趣或遇到困难导致信息不足而主动放弃。

3、学生面对大量的无关刺激,注意力难以集中,兴趣易转移。

4、过多的接触多媒体和网络信息,会使学生基本的读、写、说等能力相对下降。

5、学生过度接触虚幻的网络世界,会增加孤独感、忧郁感,降低人际交往能力,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易形成不良影响。

要解决上述的问题,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对各类教学资源作一定的代理和导航;要建立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即自主学习环境、交流和协作环境和教学评估环境,鼓励和协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将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诚信美德、认真精神和创新能力等诸多方面的人文素质与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

此外,必须认识到网络教学环境应当用来提高师生之间的交流效果,而不应成为隔断师生交流的屏障,网络应是学生更加高效的吸取知识和了解社会的工具,是学生更加高效的吸取知识和了解社会的工具,而不是阻碍学生与社会接触的壁垒。

四、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作为传统教学的辅助工具,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其在构建多媒体化和个性化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网络资源、拓展教学时空的作用,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网络教学仍将会得到补充和发展,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尽管网络教学也存在诸多问题,但决不能因噎废食,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当注重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在教学实践中对网络教学进行探索和研究,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只有在充分继承传统课堂教学长处的基础上注重从网络环境的优势之处进行挖掘,才能不至于数经忘典、画蛇添足,才能实现网络教学的优势向教学实效的转化。

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比较(转载)

当前,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动力,教育技术的革新不仅仅是技术手段的进步,而且涉及到技术应用背后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的更新。然而,目前的网络教育发展极其缓慢,层次偏低。这种硬件和软件发展的极不平衡,使得我们认为非常有必要从理论上认真研究一下计算机多媒体及网络技术与教育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与传统教育模式之间的异同之处,从而使教育软件的研制和开发有一定的理论依据。

众所周知,传统的课堂教学已有深入和广泛的研究,理论体系也较为完善,而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学中却严重缺乏对诸如认知理论、语言习得理论、教育心理、学习心理等方面的研究。对比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模式,究竟各自的优势何在,以及在网络教学中,如何才能保持传统教学中的有效因素,如何才能继续发挥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积极交流与互动,提高课件的整体教学效果才是网络教学课件开发的出路。因此,在我们对现代化的网络教育模式进行研究的时候,我们可以借鉴传统教学模式中某些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找出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模式之间的共性和差异,为开创网络认知和网络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打下基础。

一、网络教育中受者与施者的关系

众所周知,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要教育影响源。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师把教育影响通过各种方式传递给学生,并成为教育活动中主体和对象之间的中介。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地进行教学,传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内容。这种面对面地与学生交流、言传身教已成为天经地义的事。教师依靠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成为教学的主导。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的作用,而采用集体的、满堂灌的讲授式教学。然而,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正在悄悄地改变着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网络教育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在发生着变化,这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考虑教与学的关系,并从教学的本质上来认清这种变化。

那么,究竟什么是教学?有人认为教学就是教师向学生教授知识的活动;也有人认为教学既包括教,也包括学;还有人认为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认为教学本质上就是学生的认识活动。此外,也有人把教学概括为以教学内容为中介,师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种过程。其实,所有这些观点都是依据不同的教学理论而来的。

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都建立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之上。而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它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学习者要真正获得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其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协商、交流、合作和本人进行意义建构方式获得。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建构主义者十分强调社会性相互作用在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在网络教学中,从过去主要关注“人机交互”,到目前更注重“人际交互”;从过去只关注学生与教师、教学信息的交互,到关注学生之间的交互以及学生与校外专家、实践工作者的交互;从关注个别化学习到同时关注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因此,目前计算机网络所提供的不仅是信息资源库或者个别化的学习课件,而且还应该为学习者的合作探索、合作学习提供交互工具和交互平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也有了一定的变化。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主导,讲什么、怎么讲,都是由教师来决定的。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所教授的这门课程的专家,学生则是被动的听讲者、学习者。而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教师起着组织、协调教学的作用,而且有时会以学习者的身份出现,学生也会由原来的被动的学习者变成协作者或专家。师生关系转变成为一种更为“平等”的关系。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这种关系中,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创建有挑战性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独立钻研,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尽可能地为学生提出建设性意见,并且做好协调工作,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教师还要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在交流中鼓励学生勇于尝试 ,积极探索。因为,课堂上能否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关键取决于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得如何。而学生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师去调动。

从另一方面来说,在计算机网络平台上我们也不能只是强调学习理论的指导作用,而忽视了教学设计理论的指导作用。例如,如何在网络教学中体现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呢?

二、“以学生为中心”在网络中的反映

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以教师为中心,知识的传递主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灌输,教师填鸭式地讲解,学生被动地接受,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很难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也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在传统教学的课堂里,教师面对的是全班学生,往往满足不了学生个体差异的要求,因而教师提供的信息量不仅有限,而且缺乏针对性。因此,在网络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转变教学指导思想,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实施从“怎样教”到“怎样学”的重心转移。如果在网络教学中仍然沿袭旧的教学模式,就很难做到这一点。而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正好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组织教学,使教学过程不仅做到了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而且增加了学生与计算机之间的双向交流,这样就为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提供了条件。教学过程也由师生之间的单向反馈变化到师生之间的双向反馈,以至于多项反馈的结构。

然而,网络教学是以计算机作为一种传播媒体进入教学领域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法,因此,它既要遵循一般的教学原则,又有其独特的规律。要创造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必须首先摸清这些规律,并遵循以下的原则:

(一)学习过程的自我控制

网络教育的一大优势就在于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层次,有选择地学习自己欠缺的知识,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教学不再只是被动地灌输,而是提供较好的条件让学生自己主动探试。不同的学生将得到较好的区别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可按自己的步伐,脚踏实地前进,而不至于因赶不上教学进度而陷入恶性循环;而那些学习较好的学生,则可以缩短自己的学习时间,或进行深入的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主动性,从而使因材施教成为可能。当然,这种自主学习要求学生不但要有自主意识,还要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缺乏自主意识,自律能力和学习能力又较差的学生,教师也要适当地发挥主导作用。

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所构造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可以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师中心模式,学生由传统的被迫学习变为独立的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随时与教师、同学进行交互,主动地获取知识、处理信息、促进自己的知识积累。

(二)创造一个接近真实的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的。因此,要想学生学习到能直接应用于实际环境中的知识和技能,就应该在实际应用环境中去学习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因为网络教学在信息的表现方面具有较好的时空性,而多媒体技术的多维性保证了信息范围的扩展功能和放大功能,因此网络教学环境具有较大的历史跨度和空间范围,并可以采用图像、文字、图形和声音等多种信息,同时作用于学习者的感觉器官,同时启动学习者大脑中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同时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从而创造出最佳的学习环境和心态, 并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提供问题解决类的学习任务

从事复杂的学习任务是建构主义学习的一个特征。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问题解决类的学习任务既具有挑战性,又会带动一些其它技能的学习。在任务型的学习中,学生要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必须首先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又会涉及到许多相关的知识和背景,这种带着问题去学习、学为所用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教师已经不再是主要的广播式信息源。教师的任务已经由广播信息转变为帮助学生接收和理解信息。因此,网络必须提供给学习者丰富的学习资源。而网络资源应该优于一般教师的水平,因为在开发网络教学课件的过程中,可以集中所有优秀教师的智慧,使教学课件达到教师最好的水平。这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课堂教学所提供的教学环境,使得课堂上信息的来源变得丰富多彩,教师和课本已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多种媒体的运用不仅能够扩大知识信息的含量,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

(五)提供丰富的学习工具

在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学习环境中,应该提供给学生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学习工具。这些学习工具大致可以分为获取信息的工具、保存信息的工具和处理信息的工具。例如,学生可以用浏览器来搜索信息,用Word或是NotePad来保存信息,用corpus、concordance、excel等来处理信息。

(六)提供一个交互式的学习环境

所谓交互式的学习环境,是通过学习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一系列相互作用来完成各种教学功能。计算机提供信息-学生反应-计算机进行判别与处理。这种交互方式使学生能及时得到反馈信息,知道自己做对多少,做错多少,以及为什么错等等,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步调、速度及难易程度。这样就可以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强制学习程度不一的学生被动地接受同一模式及步调的严重缺陷。可以做到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发挥每个人的最大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在这样的学习条件下,学习者精力集中持久、记忆力强,不易疲劳,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提高学习效率。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人际交流也是达到认知类目标不可缺少的条件。建构主义特别强调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讨论与协商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讨论和协商应该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活动。

(七)营造一个友好、民主的教学气氛

教师不能以权威自居,而应该容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错误。教师不一定总是对的。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出现认知上的冲突,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他的错误所在,而不是证明他错了。创造意识实际上是一种思维习惯,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要解决问题,其次要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创造意识的培养需要友好民主的教学气氛。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正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网络化教育所涉及到的教学方法和认知理论还很不完善,只有充分了解现代化网络教育的特征,从心理学、语言学、教育学和教学法的研究入手,继承和吸收传统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中的精髓,并在网络上加以实现,才能为网络教育和网络认知的研究摸索出一条道路。

第四篇:《数控机床》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数控机床》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李 冰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11期

[摘 要]文章从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中的一门主干专业课《数控机床》出发,对如何有效地实施教学改革方法进行了探讨,阐述了教改实施过程并对教改的结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教学改革;数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第五篇:网络环境下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网络环境下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Practicing and Exploring Education in Network Surroundings 我校信息技术实验班,以德育作保障,围绕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为主、“交互式学习”为辅的主题。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利用网络资源、电脑工具和用网页构建知识的学习方式,我们创建了自主学习策略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了学生自主管理的德育模式,探索多样化的考核、考试形式,为寻找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提供依据,探索教育变革的可能途径。

关键词:多功能网络教室

电子校本教材

网络实验综合课 引言

我校开设信息技术实验班,以德育作保障,围绕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为主、“交互式学习”为辅的主题。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利用网络资源、电脑工具和用网页构建知识的学习方式,创建了自主学习策略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课题组的老师以新的教育观念,改变了灌输式、单科式的纯教学方式;学生有更充分的自由度、更广泛的学习空间,他们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21世纪最重要的技能 ——学习的能力”。建立了学生自主管理的德育模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伦理思维和判断。探索多样化的考核、考试形式,探索教育变革的可能途径,为寻找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提供依据。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2.1 自主学习策略

为增强学生现代科学技术的意识,课题组贯彻“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为主,“ 交互式学习”为辅的核心思想,把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加以培养,利用网络更快更好地获取更多的信息,把计算机作为认知和加工信息的工具,以网页的形式将信息组织和管理制作成超文本(文本和图形、图像、声音等)。近期任务是初中3年,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和“怎样获取更多的信息”,并要求学生掌握传统的考试技能,适应中考以及今后高考的需要。

2.2 学与教

(1)充分应用多功能网络教室,创建有自己特色的网络教学模式。由于一间多媒体教室和一间多功能网络教室以及各科的不同课时安排,我们将教材重新组合设计了下列教学模块如图1所示,各学科按需将它充分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利用BBS论坛提交作文,评价、讨论、追踪。电子举手分层教学 电子邮件网上求救 屏幕广播控制教学进程 网上影院 根据教学需要灵活组织各个模块 布置任务网上学习当堂练习联机讨论解决共同问题 用活动桌做小实验 图1 教学模块

(2)网络实验综合课,开辟课堂教学新途径如图2所示。动手做实验——由活动桌组成的操作平台;记录数据——笔记本、电脑;电脑查阅资料——网上、电子光盘;这种学习场所更像未来的实验室,集学习、实验、创作于一体。如果计算机再与外部设备连接,学生的学习环境就像在个人工作室、公司、工厂的技术部工作一样。为把趣味性归还给学习过程,我们还将教室延伸到大自然,如:到鳌园里上语文对联赏析课,圣诞节开英语游戏课,到万石植物园、南普陀、华侨历史博物馆上生物、地理、语文、历史综合课等。其中一组学生协作以鳌园里的对联为导入制作的“中华文化精髓”网页入选“2002年福建省科技活动周”作品。

图2 网络实验综合课

2.3 自主学习与电子校本教材的建设

引导学生善于应用网上资源进行各学科的自主学习,主要使用的资源有:华人教育网、中基网、台湾英语直通车、BBS论坛、科利华电子备课系统等。打字练习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为使练习打字有兴趣及成就感,将练习打字的过程用来制作电子课本,既保证了汉字练习,又完成了电子课本的制作,同时也是学习过程,一举多得。让学生以探究问题为主线、以相关学科为发散点,自愿组成学科小组,分工、协作将网络上的相关文字、图片、学习资料和课本、读书笔记等组成学科式、问题式的课程资源库(图3),这就是学生主动探索完成“意义建构”的学习过程,这样发展了学生筛选、整理、归类信息的能力,同时也是各个学科综合再学习。现师生共建的初一年级语文电子课本已经制作完成,已经用于课堂教学中;英语建立网络评价网站,用于自我检查和测评。上述活动,让学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己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去寻找、挑选、挖掘需要的知识,正如有一句教育名言所说的“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

图3 校本课程示意图

2.4 评价方式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让更多的学生得到肯定和赞誉,学生在学习不断得到“我能行”的成功体验,形成良好的互动和学习氛围,我们发现学生们自信心更足了,学习的主动性更强了。

(1)逐步探索、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各个学科的单元考核,注重学习过程,记录平时的参与成绩,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利用网络或反馈系统进行自测,初步建立网络考试系统。考核评价个人网页、小组网页和评价能力(每人在评价他人作品的同时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各小组及各科教师共同评定。采取两种监考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有人监考或无人监考的方式参加考试,为学生创造了一种自信和自我约束的环境,培养诚信意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建立个人信誉。

(2)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学会使用文字、图形、网页、动画等应用软件;基本掌握建立知识结构图的方法;逐步达到能用电脑作课堂笔记的水平。应考能力要求卷面考试成绩达到对照班的成绩(图4)。学科竞赛,在参加厦门市“信息港”杯网页制作竞赛中,有2人名列获奖学生的前十名;本学期我们开展了探究 性学习,学生将发生在身边的事、图4 小学入学平均分与初一上平均分对照 网上搜索的资料,制作以探究学习为内容的网页,实验班96人有77人完成了制作,参赛的33件作品中有6件被“2002年福建省青少年暨科教工作者电脑作品设计制作展示会”选中。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教育

3.1 德育管理模式和网络道德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教育,建立在学生充分的自主、协作的基础上,是一种主动的、主人翁式的德育教育。

(1)个人自主管理模式:指导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以及人格特质等方面学会管理、成就自己,通过制作网页、照片、录像、写总结等方式建立成长档案和记录所有活动的资料,让学生感受自己的成长历程。如义务导游活动让学生从网上查找有关资料、图片,自制导游小册,其后建立导游专栏,将导游活动延续下去(图5)。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在校园里、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在生活中,找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感觉;开展自我、小组、教师、家长的一系列评价,强调学生的进步;同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达到在自主管理中“自我发展”的境界。

(2)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竞选班长分自我推荐、竞选演

图5 为游客义务导游 说、民主投票3步进行,引导学生肯定自己、展现自我。采取链式管理模式,通过作业、目标测试、社会实践、班刊、电脑登机卡记录等项目,评选每周一星和优胜小组,采取多样化的激励方式,如向家长发表扬信,网上表扬,进行小型的参观活动,休息日开放网络教室让他们做喜欢做的事,适当满足学生玩游戏的需求。学生自己创办班刊《寻梦之窗》《紫风铃》,每组每月一期,让学生自写、自编、自评,且在具体的工作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将这一系列活动过程记录在实验班的网页里,让同学们共同分享。

(3)网络道德建设:网络环境下德育教育面临新的问题,学生不经他人同意就复制、删除他人文件,“黑客事件”不断,“好学生”也会因好奇做出损害他人的事件。如使用黑客工具导致网络阻塞,竟敢在公开课前15分钟,让全部学生登录不了教师机,一节生物公开课险些失败。经过努力,大家认识到网络将许多个人资源公共化,电脑和资源有公共财产也有私人财物,每个学生既要使用它、也要建设它、维护它。教育学生必须有充分的主人翁意识、有维护网络安全的责任、观念,简言之“利人即利己,损人也损己”。目前,网络教室的软、硬件维护工作由学生网络管理员负责,师生已进入共同爱护、维护网络环境的良性互动状态,初步建立了网络道德规范。4 存在问题

教师受传统观念影响,对实验方案的理解不够深入,甚至对某些措施有抵触,在执行的过程中难免出现偏差。这个实验班在给传统教学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特别是应试教育教学经验越丰富,改革传统教育的意识越淡薄,自然形成了对立面,不仅对实验班的实验方案起阻碍作用,甚至左右课题组的老师,使教学可能回到传统的教学方式。家长重视学生素质的同时更关心分数,影响了孩子也造成了对实验方案的干扰。有些学生沉迷游戏甚至为了玩游戏欺骗师长,还需老师、家长的规范和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网上迷航”的危害性并学会自控。结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育实践对传统教育的观念、手段、形式和内容都提出了自教育事业诞生以来最富冲击的挑战。开设信息技术实验班,是实践课题也是新生事物,在围绕学与教四个要素的转变上,还需要社会、家长、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我们坚信,建立在充分自主、协作基础上的德育教育,突破了传统的管理、监督的模式,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创造了条件;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不仅能学好课本的知识,还能拓宽知识面,与中、高考的大综合接轨;我们开展的探究性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打造了终身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适应在信息化环境中学习、生活和工作,这些终生有用的能力将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To aim at moral education as a guarantee, the Information Technical Experimental Classes of Jimei Middle School are carrying out an experiment on the subject of ‘self-study’, ‘team work’ and ‘interactive study’.After a term of practice, by making use of network sources, computer tools and web pages, we have created a pattern of students study as center, based on moral education that students manage themselves, to explore various forms of examinations and find the best crunode between info-teaching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search for all the possibilities of educational reformation.

下载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教学方法优势互补的实践方法探索1word格式文档
下载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教学方法优势互补的实践方法探索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就业指导课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

    就业指导课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近几年来,技校的招生规模扩大,学生的就业竞争也日益激烈,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发挥技校在就业中的作用,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已经成为各......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侯萍 [摘要]本文结合本院《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教学现状及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教学方法,并应用于实......

    食品工艺学研究性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食品工艺学研究性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食品工艺学是我校生物工程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 理论课程内容主要包括食品加工原材料和食品加工工艺。开设的实验课......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作者: 谭志灵 (初中思想品德资阳初中思想品德一班 )(安岳县双龙街初级中学)发表日期: 2011-10-02 09:38:30一段时期以来,初中的思品课堂教......

    网络课件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网络课件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范波 佛山市顺德区顺德一中 Tel:0765-2382053 E-mail:boyfan@sohu.com 摘要:本文作者具有丰富的网络课件制作经验,并多次承担网络教学公开课。本......

    小学生科技实践与探索1

    小学校园科技实践与探索 合江县五通镇中心校:李清海 [摘 要]提高小学生的科技素质,造就跨世纪的优秀科技人才,将成为小学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就我校小学生科技活动以来的......

    茶学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网络)

    茶学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 本文阐述了茶学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含义和重要性,结合华中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实际,提出从教学改革、校内外基地建设、科技创新和生产......

    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

    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 作者:陈玲 单位:三阳镇小学邮政编码:431803 摘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 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