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红茶制作工艺的引进对茶叶供给的作用论文
在“信阳红茶”制作技术引进之前,信阳市浉河区茶产业供给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供给主要取决于市场的需求和价格的波动。“信阳红茶”制作技术引进之后,改变了原有的供给模式,供给格局发生了质和量的变化。
1红茶制作新技术对茶叶供给的重大影响
一是茶源充足。根据“信阳红茶”采摘标准:特级“信阳红茶”采摘1芽1叶初展;一级“信阳红春”季采1芽1叶,夏秋季采单芽;二级“信阳红茶”春季采1芽2叶初展,夏秋季采1芽1叶初展;三级“信阳红茶”春季采1芽2叶或同等嫩度的单叶、对夹叶,夏秋季采1芽1叶。此种采摘和加工制作要求,就可以为红茶制作提供充足的茶叶来源,最直接或影响较大的是小山的茶园。过去,小山茶只在春季采摘制作毛尖,到夏季和秋季有少量或基本不采摘,造成大量的浪费。红茶制作技术的引进改变了此种重植轻采、采摘不力现象,尤其对小山和偏远茶园的夏茶利用率大幅度提高。二是制作有保证。“信阳红茶”制作技术区别于传统绿茶制作工艺,传统绿茶制作工艺受到采摘时间、生产周期、采茶工数量及工资的影响,传统绿茶春茶头茶的采摘期只有20d左右,并且必须要在48h内炒制完成,否则的话将丢弃造成浪费。一方面,采摘期的影响制约“信阳毛尖”的产量,主要受到人工的影响;另一方面制作期的因素制约“信阳毛尖”的采摘量,鲜叶要在48h内炒制完成,不然要被废弃。而“信阳红茶”制作技术不受上述条件限制,采摘期有3个月,采摘、制作时间随时进行,可以充分保证红茶的制作。“信阳红茶”制作技术的引进充分利用了过去废弃、无法采摘的和无法完成加工的鲜叶,无疑大幅度提高了茶叶的供应量。对信阳市茶产业来说,红茶制作技术的引进对茶叶供给影响是巨大和深远的。2011年,信阳红茶制作技术引进的第2年,浉河区茶园面积发展到3.15万hm2,茶叶产量16462t,产值46亿元。其中红茶产量4800t,产值达到13.8亿元。位居全国产茶县(区)第2位,绿茶生产位居全国第一。产值和产量结构发生了变化,红茶产量和产值均占全部产量和产值的30%。“信阳红茶”制作技术的引进,增加了信阳市茶叶品种,将信阳市浉河区春尾、夏季和秋季的茶叶鲜叶利用起来,从而提高信阳市茶资源利用率、提高茶园的单位产量,挖掘出茶产业潜在的价值,增加了茶农的收入。
2影响信阳市茶叶供给的其他因素
“信阳毛尖”以原料细嫩、形美、香高、味长、精工制作而闻名,是我国著名的内销绿茶。受传统工艺和品牌的制约,信阳市茶叶的市场需求也较平稳。随着“信阳红茶”知名度的扩大和宣传的影响,信阳市茶叶正逐步走向市场,占有部分市场份额。一是需求对供给的影响。绿茶是我国的主要消费类茶叶,市场需求一直保持良好势头,“信阳毛尖”也是绿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消费趋向多元化,茶叶的消费热点在逐渐转型,虽然绿茶增长仍是主流,但红茶需求强劲。“信阳红茶”制作技术的引进和“信阳红”的研制成功,终结了“自古江北无红茶”的历史,从未产过红茶的河南省发力成为红茶高产区。“信阳红茶”的研制成功,一方面填补了信阳市无红茶的市场空白,改变了信阳市人民及中原地区人民的饮茶偏好和习惯,培育新的消费市场,增大对信阳市茶叶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为红茶市场增添了新的品种,使消费群体有了更多的选择。需求决定供给,“信阳红茶”从无到有,并且逐渐打开市场需求空间,也将对信阳市浉河区茶叶供给产生持续、长远、巨大的影响。二是价格对供给的影响。茶叶供给量与价格在同一方向变动,价格提高会引起供给量的增加,反之则减少。“信阳红茶”的定位是向高、中档方向发展,因此价格不菲。在一般情况下,茶叶的成本变动取决于采摘成本的多少。近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匮乏,导致采茶工工资逐年递增,直接影响茶叶的生产成本。以夏茶为例,在同等情况下,制作红茶与传统毛尖成本相近,但红茶价格高于绿茶价格30%~50%,有的甚至更高。因此,从趋利性角度分析,茶农采摘、制作红茶的意愿远远高于绿茶。需求决定供给,价格也影响需求,价格的提高会影响供给的增加。从“信阳红茶”价格增长趋势分析,价格还有上涨空间,在一定时期内,价格对信阳市浉河区茶叶供给还是有持续影响。
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改变生产方式,还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从供给原理角度分析,“信阳红茶”制作技术的引进其实也是一种生产技术的改变和革新[1-2]。生产技术的改变和革新也影响生产方式、生产成本,在一般情况下,生产技术水平随着经济活动的发展不断提高。生产技术的改变一般是单方向的,当生产技术提高时,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或同一价格水平上使供给量增加[3-4]。当然,任何商品的供给都是由需求决定及价格影响的,“信阳红茶”也不例外。如果没有市场的需求及价格的影响,“信阳红茶”制作技术的引进也是空谈,也会失去其利用价值。“信阳红茶”制作技术正是在市场需求的背景下,再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学习而研发创造出来的,无疑是一场技术革新。
第二篇:研究商务礼仪对大学生的作用论文
摘要:所谓“礼”, 即是关心他人和让人尊敬, 使之合乎情理。所谓“节”, 是教人要有恰到其分的言谈举止, 使之变得合乎事理。因此, 小到人和人的交流, 大到国家之间的交往, 都必须要遵守商务礼仪规范。在大力提倡精神文明的今天,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不仅要学习优秀的传统的礼仪, 还要熟悉当今现代国际通用的基本礼仪。
关键词:商务礼仪;大学生;文化教育;
1.大学生的礼仪修养现状
大学生属于高素质人群, 但为了追随时代潮流或为了彰显个性而忽略必要的礼仪举止。许多不礼貌、不文明, 甚至粗俗、陈腐的东西都被当做了个性的标签。例如, “尊师重教”是我国传统的礼仪, 可许多大学生见老师在讲台前擦黑板却满不在乎;课堂公然睡觉、聊天、看漫画、玩平板, 这是对老师极其的不尊重;更有的学生受到老师的教育时公然顶撞。这些现象表明学生缺少基本的素养与礼仪修养[1]。
2.大学生知礼却不行的原因
2.1 因为害怕出错而不行
知道基本礼仪、也有正确的态度,平时也会约束自己;但是由于立场不够坚定而不敢表达相应的礼仪行为。由于礼仪细节太多或是好多相似之处。这样会使一些缺乏自信的同学认为自己掌握的礼仪知识不全面, 怕出错, 所以就干脆不用, 免得被嘲笑。
2.2 因为太懒而不愿行
由于素养问题, 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或是成长过程中周围的、家庭的环境影响。已经形成了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 虽然知道自己做的不得体, 但就是懒得改。由于部分礼仪着眼于细节, 显得比较细微, 而相应的礼仪行为也只表现在小事情上。所以有些大学生就认为不比拘于这些细节, 导致明知善行而因小而不为[2]。
2.3 因为对礼仪的偏见而不行
对礼仪的看法很不赞同, 认为是多余、繁琐的。他们认为商务礼仪是来约束自己的, 妨碍了他们追求自由和内心的想法, 所以就按照自己自以为正确的方式去处事, 而不屑礼仪的正确规范。
2.4 大学生自身认知的不足
当代大学生对自身形象非常关注, 追求时髦得体的着装, 但却没有认识到通过礼仪来展现自己更为重要。甚至一些大学生有错误认识:身着奇装异服以为就是追求“酷”, 不说脏话就认为“落伍”了, 讲文明礼貌看成是“小儿科行为”等。
3.改进大学生商务礼仪教育的措施
3.1 学校应加强培养和教育方案
1)在学习中增强商务礼仪教育的实效性。在我院已经开设公共关系方向专业, 并且学院开设了有关课程, 如:公关礼仪、大学生礼仪、商务礼仪等。在增强大学生礼仪运用的同时, 鼓励大学生在社会空间运用礼仪, 让其在社会中对内协调, 对外沟通。根据交际的具体情况, 灵活的应用商务礼仪知识, 正视自我的礼仪修养, 最终提升自己的礼仪修养。
2)在学校营造良好的礼仪文化氛围。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是加强商务礼仪教育的必须条件, 例如:学校定期开展商务礼仪知识讲坛、观看礼仪录像, 发放礼仪材料;通过校园广播介绍名人处世修身的轶事, 发动师生对不文明现象带来的后果进行反省, 推动学校的文明建设, 营造讲文明、讲礼貌的良好氛围, 让学生在很好的校园环境氛围中得到礼仪修养的熏陶, 提升礼仪素养[3]。
3.2 大学生自身提高商务礼仪的做法
1)严格律己、积极探索。要提高其自身修养, 需要从一点一滴小事情着眼, 从一举一动自身行为着手, 要让自己的行为严格规范起来, 从而将自己的品德修养得到提高, 以适应正在进行深刻变革的社会, “吾日三省吾身”这样的警句时刻要铭记于心, 做一个“思想上虚怀若谷, 行动上登高望远”的人,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商务礼仪素养、更好的和社会融入。
2)学习理论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积极参加校园或者社会社交活动, 学到更多有用的礼仪行为, 加强商务礼仪知识得学习, 了解世界不同的文化、了解他国的文明礼仪;理论与实践结合, 能更好的提高我们对商务礼仪的兴趣, 让学习变得有趣, 让自己的素质不断提高!
4.现代商务礼仪对大学生的影响
4.1 有助于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会在交往过程中遵循诚信真挚、相互尊重、言行适度的原则, 就要学习和掌握现代商务礼仪的基本规范, 积累交往经验, 让他们认为你是理解他们、尊重他们、熟悉他们。这样就可以快速的与他人进行良好的人际关系。
4.2 有助于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大学生有走向社会的强烈地愿望, 同时存在心理上的困惑, 比如:如何与领导、同事交流, 如何快速的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如何适应社会生活。商务礼仪教育可以让大学生掌握合乎社会需求的行为准则, 不仅满足大学生走向社会的转变要求, 还可以培养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4.3 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学生接受的是高层次的道德规范教育, 而在行为表达上却连最基础道德的水平都无法达到。系统的礼仪教育能够不断丰富大学生的礼仪知识, 让他们掌握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 努力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 慧于心而秀于言”, 把人外在的礼仪形式与内在的道德品质有机地统一起来, 成为有较高道德素质的现代文明人和合格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黄亚兰.大学生对礼仪知而不行的原因和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09(10):389-390.[2]康小莉, 云书海.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9, 11(1):103-105+112.[3]丁萍.大学生礼仪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0.
第三篇:药材论文微生物对甘草作用
药材论文微生物对甘草作用
摘要: 甘草内部共生有多种微生物,本篇药材论文探索这些微生物对甘草生长的作用,包括甘草内生菌、甘草根瘤菌、甘草菌根真菌等,发现大量有益菌的共生有助于促进甘草的生长。《 中药材 》主要报道中药材的种(养)技术(GAP),资源开发和利用,药材的加工炮制与养护,发表咨询期刊投稿职称评选论文检测初次发表论文咨询
甘草内部共生有多种微生物,本篇药材论文探索这些微生物对甘草生长的作用,包括甘草内生菌、甘草根瘤菌、甘草菌根真菌等,发现大量有益菌的共生有助于促进甘草的生长。《中药材》主要报道中药材的种(养)技术(GAP),资源开发和利用,药材的加工炮制与养护,鉴别,成分,药理,临床,制剂,用药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并辟有专论、考证、综述、药膳、经验、动态与信息等栏目。内容丰富,信息面广。创刊二十多年来,质量不断提高,为我国的中医药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多次荣获全国医药信息成果奖,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1999年中国科技期刊总被引频次,杂志排第81名(统计刊源为1372种)。杂志发行全国医药卫生行业及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国外发行日本、美国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发行量较大的科技杂志。中药材
【摘要】 植物体内大量分布的微生物对植物产生的影响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特别是那些有益的影响可对植物的生长及活性成分的形成产生一定的作用。甘草作为一种大宗中药,其栽培品的质量一直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甘草有益微生物对提高甘草的品质有重要作用。该文综述了甘草有益微生物的研究进展,以期对提高栽培甘草的质量起到指导意义。
【关键词】 甘草;内生菌;根瘤菌;菌根真菌
甘草是豆科甘草属(glycyrrhiza)植物,其根及根茎为常用中药,市场需求量大。近年来,随着野生甘草资源的急剧减少,且国家明令禁止采挖野生甘草,使甘草供求矛盾日益尖锐。在这种情况下,对甘草资源的保护性利用及栽培甘草势在必行。近年来,随着人工甘草种植面积的逐年加大,提高甘草本人系天天论文网就职11年的资深论文编辑;工作中与各大医学期刊杂志社进行学术交流过程中建立了稳定的编辑朋友圈,系多家医学杂志社的特约编辑,常年为医学期刊杂志供稿,负责天天论文网医学论文·分检·编校·推送·指导等工作!工作企鹅1:1550116010工作企鹅2:766085044的质量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相关研究表明,植物有益微生物可以产生促植物生长的活性物质,提高植物固氮性能,促进植物对恶劣环境的适应,加强系统的生态平衡,保证寄主植物健康生长。因此本文就近年来甘草有益微生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提高栽培甘草的质量有指导意义。
甘草内生菌的研究现状
内生菌是指一生或至少一生中的某个阶段能进入活体植物组织内,并且不引起明显组织变化的真菌或细菌[1,2]。1993年,strobel等[3]从短叶红豆杉taxus brevifolia nutt的树皮中分离出二百多种微生物,其中有一株内生真菌taxomyces andreanae能产生紫杉醇,这一研究结果引起学者对内生菌的广泛兴趣。目前,人们已经从长春花、千层塔、银杏、厚朴等多种植物中分离得到了内生菌,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有学者对甘草内生菌也进行了研究,发现内生菌对甘草产生一系列作用。宋素琴等[4]对采自新疆的健康野生胀果甘草不同组织中的内生菌进行分离,并纯化得到149株细菌和2株真菌,鉴定得出149株细菌分属于13个属,2株真菌分属于青霉菌属penicillium和镰刀菌属fusarium。有学者发现内生菌可通过拮抗病原菌促进甘草生长。饶小莉等[5]从乌拉尔甘草健康植株的根茎叶中共分离到内生细菌98株,并采用平板对峙方法筛选出6株菌株,其对植物病原菌有明显体外拮抗活性,鉴定这6株拮抗菌株分属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paenibacillus ehimensis。龚明福等[6]采用无菌操作技术从野生健康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的根、茎、叶、种子、根瘤等组织中分离出内生细菌(endophytic bacteria)125株,其中31株对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具有较强的拮抗活性,这31株内生细菌分属于气芽孢杆菌属(aerobacillus sp.)、气单胞菌属(aeromonas sp.)、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黄单孢杆菌属(xanthomonas sp.)、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 sp.)、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 sp.)。另有研究发现,从甘草中分离的有些内生菌还可产生活性物质。韦革宏等[7]从乌拉尔甘草和光果甘草中共分离得到68株内生菌,从中筛选出一个来自乌拉尔甘草的菌株mesorhizobium sp.ccnwgx022,从该菌株发酵液的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十八烷酸内酯rhizobialide,是第一次从内生菌中得到此类物质。另有学者研究了内生菌在甘草不同部位及不同月份的数量变化趋势。林世利等[8]分离出不同月份苦豆子、骆驼刺、苜蓿、铃铛刺、甘草不同部位的内生细菌,研究阿拉尔地区豆科植物内生细菌种群动态。结果显示5月份的苦豆子和甘草植株、8月份的苜蓿植株、9月份的铃铛刺和骆驼刺植株的内生细菌的种类最多。内生细菌种类的分布规律依次为苦豆子中叶>茎>根>种子>花,苜蓿中根>叶>茎>花>种子,铃铛刺中茎>叶>种子>花>根,骆驼刺中根>茎≥叶>种子>花,甘草中茎>根>叶>种子>花。5种豆科植物生长期中总带菌量平均值在各个月份变化趋势不同,并且各个月份的带菌量处于交替变化之中,说明不同月份5种豆科植物内生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同种豆科植物不同组织部位的内生细菌的种类和数量有差异。
甘草根瘤菌的研究现状
根瘤菌是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并固定空气中的氮气供植物营养的一类杆状细菌。这种共生体系具有很强的固氮能力。根瘤菌分快生和慢生两种类型,为化能异养菌。目前有学者已经从甘草中分离得到根瘤菌并进行了一些相关研究。
目前对甘草根瘤菌的研究多体现在根瘤菌的分类上。杨雪颖等[9]通过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68株甘草根瘤菌的表型多样性和抗逆性分离研究,发现1个新类群和1个具有较高抗逆性的菌株。对新类群的中心菌株ccnwgx022和高抗性菌株ccnwgx035进行16srdna全序列测定及系统进化研究。结果表明,ccnwgx022和ccnwgx035与中慢生根瘤菌属内参比菌株的16srdna相似性分别大于96.8%和98.3%,判定它们均属于中慢生根瘤菌属。谷峻等[10]采用表型数值分类、16s rdna pcr-rflp分析和box-pcr指纹图谱分析的方法对中国北方地区的甘草根瘤菌进行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供试菌株在数值分类聚类分析中约85%的相似水平上产生2个表观群,有11株菌未与已知参比菌株聚群。16sr dna pcr-rflp分析表明,供试的20株菌共产生14种遗传型,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box-pcr指纹图谱分析进一步证明与甘草共生的根瘤菌的基因组也具有多样性。由此得出结论:在中国北方地区与甘草共生的根瘤菌在sinorhizobium、rhizobium和mesorhizobium属中均有分布。
甘草菌根真菌的研究现状
菌根是土壤中某些真菌与植物根的共生体。凡能引起植物形成菌根的真菌称为菌根真菌,大部分属担子菌亚门,小部分属子囊菌亚门。菌根真菌与植物之间建立相互有利、互为条件的生理整体,并各有形态特征,这是真核生物之间实现共生关系的典型代表。根据形态和解剖学的特征,又把菌根分为外生菌根和内生菌根两大类。有学者对甘草菌根真菌进行研究发现菌根真菌可促进甘草的生长。饶小莉等[11]分离了甘草的va菌根,并用三叶草进行单孢繁殖,将繁殖后的菌根真菌回接甘草,结果发现接种了菌根真菌的甘草植株笔长、根粗、茎叶干重和根干重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均比对照显著增加,并且不同处理对植株生长影响不同,得出结论接种va菌根真菌显著促进了甘草的营养生长。jingnan liu等[12]用两种am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与glomus versiforme接种甘草,结果显示接种的甘草相对于对照组在生长的早期和晚期有显著提高,叶摄取磷的量比对照组多,并且根中甘草酸的浓度有所升高,但根部氧化酶活性相对降低了,由此得出结论接种am菌根真菌有可能成为提高甘草药用价值的有效途径。甘草其他微生物学相关研究现状
近年来,对甘草微生物学转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果。谢毛成[13]利用发根农杆菌的ri质粒,以光果甘草种子胚萌发形成的实生苗不同部位为外植体,成功诱导出光果甘草毛状根,并利用tldna中rolc序列中的特异性引物,应用pcr技术对光果甘草毛状根进行了分子水平的鉴定,并利用理化手段对毛状根转化后产生的冠瘦碱进行了薄层定性鉴定,从不同水平上证实了光果甘草毛状根核基因组中已整合了外源ri质粒的t-dna片段。燕飞等[14]利用发根农杆菌r1601对药用植物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 bat)进行转化,诱导其产生发根。在发根诱导过程中,分别用不同菌液浓度、不同浸染时间对胀果甘草子叶、胚轴进行转化处理,统计、比较各条件下的发根率,结果表明,用稀释2倍的菌液浸染子叶8 min时,发根诱导率最高,为56.49%。何晨等[15]用一株产β-葡糖醛酸酶的菌种hc-12对甘草进行液体发酵转化。通过对菌种复合诱变以及应用系统数值化及灵敏值系统调控技术优化了发酵工艺,把甘草中不足0.1%的甘草次酸的含量提高了20倍以上。经过柱层析及hplc及1h nmr鉴定分离得到了甘草次酸纯品,并通过动物实验验证了发酵甘草于未发酵的生品对照甘草具有抗炎活性和镇痛作用显著性效果。
小结
内生菌对甘草的有益作用体现在:①内生菌有促进甘草生长作用,内生菌可与病原菌竞争营养或直接产生拮抗物质而抑制病原菌,从而促进甘草生长。②有些内生菌可产生活性物质。③内生菌在甘草不同部位及不同月份的数量呈现一定的变化趋势。另有研究表明,内生菌能产生与宿主相同的活性物质[3],王兴红[16]推测内生真菌可能与中药的道地性有密切的关系。这些成果对于甘草内生菌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根瘤菌对甘草的有益作用体现在:根瘤菌能够通过与甘草共生,引起甘草根部或茎部结瘤,将空气中的n2转化为可吸收利用的nh4,从而为甘草提供氮素营养,促进其生长。
菌根真菌对甘草的有益作用体现在:甘草和菌根真菌是一种互惠共生的关系,它们之间可以交换各自所需的物质,甘草借助菌根真菌吸收水分、养分和生长促进剂,而菌根真菌也从甘草中摄取自身生长所需要的糖分和其它有机物。菌根真菌是根系的延长和扩展,且比根系吸收水分、养分的能力大得多,可促进甘草的营养生长,提高甘草的药用价值。
微生物转化对甘草的作用体现在:对甘草进行微生物转化,可提高其有效成分含量,用药效果可得到提高。
总之,微生物是个潜力巨大、尚待开发的资源,对甘草相关微生物进行研究有重大意义,有利于提高甘草的质量,对于中药的可持续发展也将起到重大作用。
第四篇:人力资源论文制度化管理对企业的作用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论文题目:制度化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姓名:身份证号:
准考证号:所在省市:
所在单位:
制度化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姓名:
单位:
【摘要】任何一个企业在成立后,开始正常运行前都必不可少的需要建章立制,以满足企业在以后的日常管理、经营之需。那么每个部门在开展各项工作时也要有章可循、有章可依、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管理过程中虽然有经营决策者做后台支持,有企业大的规章制度约束,但是管人不同于管事、管物,人乃是有思想差异、行为习惯差异、价值追求趋向差异的一个个个体,如若将这一个个个体统一于企业的规范化要求下,则必不可少的需要统一制度标准、细化制度标准,此标准就是企业里拥有的各项管理制度。从每个班组到每个体系,每个体系到每个部门,以及一个企业,制度化管理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所以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高低在于这个企业制度的完善情况,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状况也取决于这个企业的制度化管理的落实情况。本文从各个层面、角度阐述制度化管理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关键词】制度化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作用
大多数企业在成立以前都注重了发展方向、方针政策、以及经营策略的制定,很少有将企业管理的各项制度完整制定,同行中新成立的企业可以模拟其他发展成熟企业的管理制度和模式,只要稍加修饰便可拿来就用,典型的拿来主义,没有自己的特色,没有密切结合本企业的管理情况,企业人的情况。新型的行业领域,或者说发展比较滞后的地区的企业,拥有的可能是新型的生产技术、或者说只有生产工艺的经验,而企业管理制度却是寥寥无几,满足日常的经营所需便将就,再者就直接采用人管人的方式来管理企业,面对人员流动频繁的社会现象,这种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流动,管理的形式不断变化,员工要适应的每个人的管理模式,而非企业管理模式。就拿发展中冶
炼制造行业——镁行业的发展来看,就存在这种普遍现象,多年来炼镁技术在经验中提升,在许多研究者的指引和投资者的不断投入,行业不断发展壮大,但是深入到企业内部会发现,离现代化企业管理相差甚远,严格的制度管理成为未来企业发展中的一种必然管理趋势。
企业管理是指建立并保持一个良好的企业环境,使企业中的每个成员协调一致地完成企业目标、指标的全部活动。同企业经营相对而言,企业管理是指对经营资源进行组合、配置、协调、控制等活动的总称。要想使企业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还必须对人、财、物等要素进行适当的组合和配置,而企业管理制度恰恰是对企业正常运行的基本方面规定活动框架,调节集体协作行为的制度,它是用来约来集体行为的、成体系的活动和行为规范,主要针对集体而非个人。企业管理制度与企业管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制度是让组织管理得以进步的理性工具,制度化程度的提高和制度权威的确立过程同时也是管理不断进步法人过程。新制度经济学认为:规则是在追求功效的过程中被发现以至于占据支配性地位。在组织中,成文的规则往往被作为直接管理监督的替代物而使用。这种具有节省管理精力、将由于区分地位而导致的功能性失调的后果最小化的优点。回顾在镁冶炼公司工作的5年时间里,将人力资源部门成立、完善到各项工作有章有序,从中清楚的发现企业制度化管理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下面就简单进行论述:
一、激励性薪酬制度的作用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斯研究发现,在缺乏科学、有效激励的情况下,人的潜能只能发挥出20%——30%,科学有效地激励机制能让员工把另外的70%-80%的潜能也发挥出来。所以企业能否建立起完善的激励机制,将直接影响到企业长久的发展。在日益竞争的市场竞争中,人才竞争是最大的竞争,一个企业能否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薪酬激励的的作用非常大,激励是人才开发和利用的核心,激发团队成员内在的潜力、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开放他们的创造性,使每个员工体会到个人的价值,乐于通过努力做出成绩、取得成就。
这也是目前许多企业常用的一种激励手段,管理者通过这种方式能很好的控制各项工作,衡量其使用效果,员工也能实现个人的价值,所以发挥好薪酬激励能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的目的。
二、岗位职责标准的编写和实施的作用
各部门管理者通过编写本部门每个岗位的《岗位职责与任职资格说明书》,可以将自己部门的工作做一个总体的归纳,围绕本部门总的职能职责细化各项工作,使责任更加清晰、分工更加明确、管理更加畅通、工作更加有序,要求人力资源部招聘人才时也可用该标准作为甄选的标准或依据,新员工入职后可根据该制度清楚的了解自己的职责所在,能够独立自主的完、保质保量的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优越于所有事情依赖或者等待领导安排的形式。减轻了领导的工作负担、避免了同事之间工作互相推诿、提高了每个员工的工作主观能动性。
招聘过程中通过该制度可拟定招聘简章,招聘时能有据可依,一方面能考核应聘者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是否满足《岗位职责与任职资格说明书》中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可对众多应聘者进行参比,筛选出企业所需要的合格型人才。该制度还可作为新员工入职的岗前培训考核资料,也可以作为老员工工作质量高低的衡量、考核的标准。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依照该制度工作,大大简化了人力资源管理成本。
所以拥有企业自己编写的《岗位职责与任职资格说明书》对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日常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三、考勤管理制度对考勤管理的作用
公司制定和执行考勤制度,统一的上下班时间、统一着装要求、行为标准规范等规定,可提升员工的工作自觉性和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力成本;提升企业形象;减轻部门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管理者能抽出更多的时间在制度管理的基础上创新、优化各项工作、思考更多的问题、全身心的为本部门负责。在部门内部因为有了制度化管理避免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现象产生,最担心的某一个人的不良习惯影响一大群人,所以《考勤管理制度》能帮助企业各部门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减轻员工与领导的压力,解决管与被管的矛盾。
在工种比较烦多、考核体系比较复杂、上班时间不一致、人员庞大的企业中,如果没有规范的考勤管理制度,则内部日常管理将会比较混乱,人情化管理现象会比较多,不公平现象将会随处可见。《考勤管理制度》明确规定了上报考勤的符号,上报日期、考勤规定格式、呈报的统一标准、有利于人力资源部做全公司考勤的统计、审核、检查工作,提高绩效考核工作的效率。同时也促使管理监督体系更加完善,有着详细的考勤管理制度,培养各个管理者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修养,引导管理者的职业道德和员工价值取向良性发展,这也是企业文化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各个部门上报考勤有规范的要求和形式,对人力资源部档案的管理也提供了方便,避免出现上报格式、形式、程序不统一,工作秩序出现混乱。有利于考勤档案的归档工作,方便了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工作。
四、作业指导书的作用
拥有各个岗位的《作业指导书》,有利于新入职员工的培养、学习、考核,使员工很快的进入工作角色,很快的融入集体中。缩短试用期,提高员工的工作势头,降低人员培训成本。在以后的日常工作检查中也可依据《作业指导书》衡量员工的工作业绩和表现,同时还可依照旧制度结合企业现状修改一些工艺参数和工作流程,不断的提升企业工艺水准。当一个员工走入到别的企业,他们给外界对企业也是一种良性的宣传作用,减少了企业花其他成本给企业做宣传广告的费用。
有些企业在编写《员工奖惩条例》时,不知道从何写起,拿什么作为评判的标准和依据,那么《作业指导书》就是正面效应,反之则就是编写的依据。
要使组织高效运行,就必须理顺组织内部成员结构及其相互关
系,明确组织中各成员的角色和职责,并以制度和规范化的形式把它固定下来。这也就是人力资源管理中各种制度化建设和运行的必然所在。
一个企业要想做成“百年老店”,必须打破创业之初的“人治”,而应实施制度化的“法治”。只有这样,才能把企业中个人的行为来缚在规范的集体行为之下,才能减少企业运作中的风险,才能给企业带来最大的效益。总之制度化管理对人力资源管理作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卢现祥,朱巧玲著 新西方经济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02出版
(2)威廉.詹姆斯著,《心理学原理》 1989年出版
(3)周慧敏.浅析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4)李欣雨.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新趋势[J].中国商界,2009,(2).
第五篇:论文 浅谈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作用
浅谈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作用
摘要:教师鲜明而又丰富的人格魅力对于有很强可塑性的学生来说,将有效地感染和影响其个性的形成。教师的人格魅力体现在渊博的知识、灵动的智慧、博大的爱心和人文修养等方面。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书育人的重要保证,伟大的人格是一种巨大的感召力。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格特征的过程中,教师言行举止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指导着学生掌握社会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充当着示范者的角色,其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很容易赢得学生的信任、尊重和欢迎,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活动,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人格、志趣,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
关键词:教师;人格魅力;学生;成长;影响
一、引言
作为一名教师,经常听到学生说他们喜欢某某老师,听课兴致高;不喜欢某某老师,听课时老是昏昏欲睡。据观察这“喜欢”与“不喜欢”与老师的性别、年龄及课程并无联系。事实上,能否赢得学生尊重和爱戴,不是单方面因素决定的,而是涉及到一个老师的方方面面,比如学识、能力、性情、言行举止、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融铸成的人格,这是一名老师吸引学生力量的主要源泉。教师的人格既含有该群体共有的普遍性的心理特征,又包括每位教师个体所别具的风格和气韵。前者是教师人格的基本构成,具有稳定性,后者是教师人格的独特构成,具有特殊性和个性化倾向,两者合成了教师鲜明而又丰富的人格魅力。人格赋予了教师个体生命以鲜明的本我色彩,对于有很强可塑性的学生来说,将有效地感染和影响其个性的形成,其潜在的教育价值不容低估。
二、教师的人格魅力
渊博的知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具有这样条件的教师不但在教学上游刃有余,而且善于处理和协调跟学生以及同事的关系,会创造出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以利于获得事业的成功。魅力需要知识的承载方能显出迷人的风采。当今世界,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教师作为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掌握最新学术动态,更新、优化自身的知识系统,使自己在教学和科学活动中更具主动和优势,才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最优的精神食粮。所以,身为人师应紧跟时代步伐,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宽学习领域,不仅自己所学专业要“精深”,相邻学科也要“广博”,向“博、大、精、深”迈进,真正成为一专多能的综合性人才。
自身的修养和文化底蕴。教师的人格魅力不仅反映在内在的精神境界,还体现在外在的言谈举止。魅力型教师应从点滴入手,自觉加强各方面的修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师人格,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面向当今社会的新型教师。不断潜心学习,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不断地提高和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教师的知识愈丰富,他个人对知识、科学、生活的态度就愈鲜明,学生就会从他身上看到智慧的光芒,敬佩他们的老师,并且学习他们老师追求知识的精神。
无私的爱和仁慈的心。一个要让学生真正喜欢的教师,必须要有诚挚博大的无私爱心,如慈母般地用真挚丰富的情感去感染、教育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善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因为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家庭背景的不同而高看或歧视某些学生。用博大的胸怀容下性格各异与兴趣爱好各不相同的学生,这样的教师不仅是学生的良师,也是学生的长者,还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因此,身为人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品质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更要把学生的喜怒哀乐、寒热冷暖放在心间。拥有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才会产生强大的震撼与感染,显出十足的人格魅力。
平常心和理智。教师充当着团体的领导者,纪律的维护者,必须要有一颗平常之心。平常心是一种冷静、客观、理智、忘我的心态。如果教师缺少平常心,就会对学生提出过高过严的要求,就可能失去耐心、细心、冷静和理智,造成“情绪化”,其表现是:当心情好时,就会兴致高涨,春风满面,要么看学生的“问题”不成问题,心不在焉敷衍了事;要么又突然变得耐性十足,对“问题生”百般“教导”,翻来覆去不厌其烦。当心情不好时,常常不分青红皂白,当场甚至大庭广众之下大发雷霆,不是声色俱厉地批评,就是随意严厉地惩罚。这些行为,不仅是学生不能接受,就是生活中我们也不能接受这样的人。作为教师,尤其是想做魅力型的教师,应以“平常心”对待一切事物,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接纳他人,宽容他人,以诚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把情绪化带进课堂,把积极乐观的一面展现给学生。
超越自我和敢于创新。教师的工作就像伸缩性极大的橡皮筋,有些人比较“悠闲自在”,有些人却“没完没了”。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要让教师主宰课程,即教师不仅要是专业课程的实施者,还要是专业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教师的经验仍然重要,但不再是复述书本知识经验,而是建立在学科教育理论和专业学识基础上因思想而获得的经验。为此,教师要会走终身学习的路子,成为学习型教师。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学问和研究,创新教育更需要学问和研究,指导学生的发展需要学问和研究,促进教师的自身成长也需要学问和研究。没有学问,无从指导学生和提升自我;没有研究,无从产生自主的认识。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型教师最突出的特征是会学习,学习已变成了他们的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成为了一种终身享用的福利。
主动精神和创造意识。教师的主动精神意味着:第一,善于创造性地执行,不让自己陷入被动和琐碎;第二,善于人生规划或生涯设计,为自己争取发展的机会;第三,像蚂蚁一样自强不息,遇到任何障碍都不断寻找新的出路。因为,教师与学生第一次见面时,学生对教师满怀热切期望和充满新奇感,但是不牢固,它会随着学生对教师逐步了解而发生变化,或是增长,或是下降,乃至完全丧失威信,所以,教师要有主动精神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改善,创造新的学习环境,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丰富自己的人格魅力去赢得学生的发自内心的尊敬和爱戴。
儒雅的风度和端庄的仪表。作为爱与美的使者,教师不仅要具有敬业和奉献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还须有通达的性情、高雅的涵养、宜人的风度、美好的自身形象。教师仪表是教师整体风范之一,主要包括教师的音容笑貌、文明的举止、正派的作风、渊博的知识、儒雅的风度,甚至衣着发式,教师礼仪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教师的个体和群体形象,是教师个体和群体的个性修养乃至综合素质的外现,教师的审美观、价值观甚至是责任感、事业心都由此可窥一斑。教师仪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也就折射出一定的文化内涵。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仪表礼仪不可轻视,更不可忽视。教师着装应使其更具道德魅力、审美魅力、知识魅力及行为规范的魅力,使服装无形中为增强自身自信心、提高工作效力、协调人际关系、正确引导和提高学生健康的审美观等方面起到良好的作用。
交际口才和交际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教师,他们很会说话,很讲究语言艺术,注重语言的艺术感染力,善于处理各种关系,在复杂的人际交往中得心应手。这样的教师学生喜欢接近,并很容易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他的口才,他的能力让学生折服,他对学生教育的话语才有分量,才富有感召力,对学生产生着巨大的震慑力,对学生的教育是深远的。
众所周知,教师充当着知识的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仿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朋友,心理辅导者等诸多角色。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家长的代理人,他们希望教师具有仁慈、体谅、耐心、温和、亲切、易接近等特征;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知识的传授者,他们希望教师具有精通教学业务、兴趣广泛、知识渊博、语言明了等特征;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团体领导者和纪律维护人,他们希望教师表现出公正、民主、合作、处事有伸缩性等特征;如果他们把教师看成是模仿公民,则要求教师言行一致、幽默、开朗、直爽、守纪律等;如果学生将教师看成是朋友,心理辅导者,则他们希望教师表现出同情、理解、真诚、关心、值得信赖等特征。总之,要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和爱戴的好老师,教师本人不仅需要具有一般公民需要的良好品质,而且需要具备教师职业所需要的特殊品质,教师人格魅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其人格魅力对学生的作用
陶行知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伟大的师爱对一个人的影响是终生的。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虽已人到中年,却始终不能忘怀中小学时代的老师的原因。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受教育者的影响无处不在。透射出丰满的人格魅力的教师,其言行、思维方式等等都会久远地萦绕在学生的心中,影响着受教育者的观念、行为,甚至是人生道路的选择。教师高尚的人格对学生不仅仅是一种暂时性的教育因素,而是像种子一样撒播在学生心田,迟早会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绽放出灿烂和美好。许许多多的教师在艰苦的条件下,不计个人得失,在一方讲台上送走了自己宝贵的青春岁月。
(一)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激励作用
众所周知,教师丰富的知识、高昂的理想、虔诚的敬业态度以及为达到教育目标而表现出来的强烈求知欲,本身就是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开拓的无声召唤。激励的力量来自适宜的目标,教师的人格魅力本身就是激励学生的一种手段、一种动力,它能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心理倾向,激发学生身上潜在的积极因素,使其朝着期望的目标前进。当学生仅仅为了通过升学考试而学习,其动力来自个体生命的外部,是一种游离与于心灵需求的外部动力。而教师崇高理想和敬业精神作用于客体学生,通过内化吸收,可以转变为一种洋溢在胸中的内驱激情,就能常保求学创业所必备的内部动力,从而形成心灵渴求与外在行为的统一。在这种学习类型的转化中,教师的人格魅力起到了激发学生高尚的学习动机和价值观的重要作用。这种因师生日常相处而对学生的心灵所显示出来的无形的“感动”和“震撼”作用,比课堂上人生观教育所运用的语言更富有魅力。教师的人格好比一部好书或一部好的电影,其潜在的人格力量可以影响一个集体或某个人的一生。
(二)对学生品德的提高有良好的参照作用
小学生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大,模仿能力强,这时期,他们需要确立自己的生活坐标,由于教师和学生接触最多,形象具体,其人格魅力能为学生提供行为规范的榜样,最容易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教师那种磊落的襟怀、突破功利羁绊的道德人格,无疑对作为道德主体的学生具有显著的示范作用,其道德行为和渗透其中的道德观念对学生构成了生动的道德主导因素,使学生能够自觉意识到要按照教师所显现的具休可感的道德规范来校正自己的道德观念,进而对自己重新设计。在这一活动中,教师的人格是学生行为的具体参照物,这个参照物要求学生对照教师的言行举止进行反思,从而把教师的人格力量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品质。空洞的道德说教能从外部制约学生的道德作为,但不能促使学生对灵魂的自我审视。更不会用活生生的道德标准衡量自己的德行,作出自我调节,恰恰相反,难免会出现时下并不罕见的德育中的逆反心理。《颜氏家训·慕贤》中说:“潜移暗化,自然似之。”汲取了教师的人格力量,学生就会不断充实、完善自己,追随着教师的思想行为轨迹,学生身上或多或少地能找到教师作用的印记。
(三)对学生的情感优化有陶冶作用
教育是心灵的沟通,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古人说过:“教师个人的榜样,对于儿童的心灵是一种非常有益的阳光。”品德养成教育过程中,教师超越狭隘功利的无私关爱,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获得一种澄澈明净的美好心境。学生成长过程中,教师是继父母之后的第二影响源,那么他们会自然地将与父母交往中产生的情感期待和爱的要求转移到教师身上。伴随着师生交往的增多,教师的人格通过特定情境的展现,可以引发学生的心灵感应,进而引起心理感动,从而达到心与心的交融。教师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是在向学生传达关爱的信息,无声的行动中充满着对学生的期待。学生是有血有肉的情感个体,教师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感染了学生,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久之,使他们对老师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深厚的归属感,迁移为热爱学习、探求真理的动力。而且,更进一步将教师的这种情感立场上升为自己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从而确立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情感态度。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不是用强制的命令,而是通过形象直观的影响,如春雨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滋润着学生的心田。记得一位名人说过:“要提高别人,自己必须是崇高的。”作为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教学技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师的人格魅力。人格要人格来培养,道德要道德来影响,在教育形势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教师要不断审视自己,凸现自己的人格魅力,因为教师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折射出来的优秀品质,是任何教科书、任何箴言、任何奖惩制度都不能代替的强大的教育力量。
(四)对增强学生意志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然而还有比成功更为宝贵的东西,那就是追求成功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坚强的意志。学生在认知世界的同时,也在认知教师,教师在诱发学生潜能、倾心将其培养成材的教育过程中昂扬的精神面貌、良好的心理素质及为达到目的的坚忍意志力,必然会拨动学生的心灵之弦。生活并不都是鲜花和掌声,成长过程中难免遇到挫折和失败,当学生渐渐浮出混浊的岁月,探出头颅睁开清醒的眼睛,更深切地感受到托举生命者的坚强与刚毅,并把对这种意志力的体验化为谋求自立和自觉发展不可摧折的意志,从而在自己的人生和事业进程中表现为达到既定的奋斗目标永不气馁、锲而不舍的意志穿透力。一旦教师的意志力成为学生生命中根深蒂固的品质,形成人格的主导力量,不断战胜自己思想中不足和限制,最终超越自己,做到宠辱不惊,成败安然。
四、结束语
教育实践证明,教师是学生的楷模,代表着社会成年一代向未成年一代传播先进思想、道德规范和科学文化知识。教师不仅用自己的学识教人,而且用自己的品格教人;不仅通过语言去传授知识,而且用自己的灵魂去引领学生的品格。教师人格不仅深刻地影响学习期间的学生,而且继续影响学生今后的生活道路,甚至影响他们一生。只有人格高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尚人格的学生。教师的思想观点、治学精神、品德修养、仪表风度等等,都对学生起着示范影响作用,也都受着最严格的监督。教师人格风范的辐射驱动着学生塑造完美的人格。
可见,作为教师就应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因为教师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折射出来的优秀品质,是任何教科书、任何箴言、任何奖惩制度都不能代替的教育力量。
参考文献
[1] 邓涛.新课程与教师素质发展 [M].北京出版社,2005.
[2] 周照南,赵丽,任友群.教师教育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 王新芝.浅谈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农机化》学报 2012年第6期 49.Discuss the role of teacher's personality charm to the students
Abstract: Teacher's vivid and rich personality glamour to students with very strong plasticity, will effectively infection and influence the formation of his personality.Teacher's personality charm embodied in the profound knowledge, the wisdom of the clever, boundless love and humanistic accomplishment, etc.Teacher's personality charm is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of teaching, great personality is a great charisma.In training students' moral quality and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in the process of teachers' words and deeds have a strong appeal and charisma, guiding th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social values and behavior standards, act as the role of the experimenter, its are students learning model in word and deed.Has the personality charm of teachers, it is easy to win the trust of students, respect and welcome, it is easy to stimulate students' thirst for knowledge and thinking activity, and to cultivate their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and innovation ability, in imperceptible influence the students' personality, interests, and even affect the students' life.Key words: The teacher;Personality charm;Students;Grow up;Imp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