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高二数学教案数列
-
高一数学教案 数列 -数学教案
数列 -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1)理解数列是按一定顺序排成的
-
2013白蒲中学高二数学教案:数列:05(苏教版)
第五教时
教材:等差数列前n项和(一)
目的:要求学生掌握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并且能够较熟练地运用解决问题。 过程:
一、引言:P119著名的数学家高斯(德国 1777-1855)十岁时计算
1+2+3+ -
高二数学教案
不等式专题讲解 一、复习旧知 (1)当两个正数的积为定植时,可以求它们的和的最小值,当两个正数的和为定植时,可以求它们的积的最小值,正所谓“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 (2)求最值的
-
上教版高二数学教案——7.7数列的极限1
数列的极限 教学目的:1.理解数列极限的概念; 2.会根据数列极限的定义,由数列的通项公式考察数列的极限。 教学重点:会判断一些简单数列的极限 教学难点:数列极限概念的理解 授课类
-
高二数学数列教学反思(5篇材料)
高二数学数列教学反思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二数学数列教学反
-
高二数学 数列教案15 苏教版
第十五教时 教材:等差、等比数列的综合练习目的:通过复习要求学生对等差、等比数列有更深刻的理解,逐渐形成熟练技巧。 过程: 一、 小结: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中项
-
高二下学期数学教案(五篇范文)
高二下学期数学教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
-
新人教版高二数学教案
【小编寄语】查字典数学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新人教版高二数学教案 ,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2.3.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
-
高二数学教案:二项式定理(★)
北京英才苑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版权所有·盗版必究· 二项式定理(2) 一、课题:二项式定理(2) 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悉二项式定理及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并能灵活的
-
2013白蒲中学高二数学教案:极限与导数:数列极限的运算法则(苏教版)
数列极限的运算法则(5月3日)教学目标:掌握数列极限的运算法则,并会求简单的数列极限的极限。 教学重点:运用数列极限的运算法则求极限 教学难点:数列极限法则的运用教学过程:一、复
-
数列专题
数列专题朱立军1、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a1=1,Sn=nan-2n(n-1).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2)设数列 1a 的前n项和为T11n,求证:nan+15≤Tn<42、设数列a2n1n满足a1+3a2+3a3+…+3an=n3,a∈N*
-
高二数学教案: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精选合集)
一.课题: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1)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抛物线的定义、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推导过程. 2.要求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提高分析、对比、概括、
-
高二数学教案:三角函数两角和公式
大毛毛虫★倾情搜集★精品资料 两角和公式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cos(A+B) = cosAcosB-sinAsinB cos(A-B) = cosAcosB+sinAsin
-
高二数学教案:圆锥曲线方程:02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理解椭圆的定义,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及标准方程.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对椭圆概念的引入与标准方程的推导,培养学生
-
高二数学教案:直线的方程
3eud教育网http://www.3edu.net 50多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直线的方程(1) 【教学目标】1.掌握由一点和斜率导出直线方程的方法,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了解直线方
-
高二数学课件:《数列》强化训练题及答案人教版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xiexiebang.com 新课标必修五第二章《数列》强化训练题 1.已知三个正数成等差数列,如果最小的数乘以2,最大的数加上7,则成等
-
高二数学《数列》课堂成果展示教学设计
“自主交流、整体建构”模式下《数列成果展示课(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黄冈中学高效课堂数学课题组“自主交流、整体建构”教学模式下的一节学生学习
-
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案:第3章:数列,教案,课时第 (10)
第十教时
教材: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目的:要求学生掌握求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的(公式),并了解推导公式所用的方法。 过程:
一、复习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有关性质,及等比中项等概念。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