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简算教案
-
简算练习课教案及反思
简便计算练习课 -----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个旧市金湖小学 肖建英教学内容:简便运算练习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凑整法和5大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提高学生解题的速
-
除法简算教学设计
“ 除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设计 河南省安阳市豆腐营小学周秀云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P43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并理解“一个数连续除以两
-
六年级数学教案——简算及应用题
六年级数学教案——简算及应用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巩固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教学重、难点:简算及应用题教学过程:一、计算1*2/327/15153/73*1/21*5/78*5/81*7/91/106/17186*3/57*1/6-2*1/66*3/50.721*2/91*1/80.644/2599+0.16二、应用题:(学生画图分
-
表姐教我学简算日记
表姐和我是一对天生的好伙伴,我俩今年同读四年级,经常在一起生活,学习。今天是星期天,我们俩做完了作业,她出了一张口算试卷,说要考考我的口算能力。我接过卷子,一看,试卷上写着几十
-
小数加减法的简算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数加减法的简算教案及教学反思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课题 小数加减法的简算 课时 班级 一、教材内容分析 .第104页例5和例6。 2.判断小数加减法
-
五年级数学竞赛试题(口算,简算)
五年级数学竞赛试题 班级: 姓名:成绩: 同学们要细心计算,争取取得最佳成绩! 一、 口算(每题1分,共22分) 3600÷0.6= 71.6÷10= 0.7×0.7= 0÷0.347= 0.51+0.24= 0.09-0.03= 3.5×0.1
-
手指算公开课教案
手指算公开课教案 授课时间:30分钟 授课形式: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 授课目标:让家长观看教学内容、形式、效果及幼儿感兴趣程度。 教学目标:1、学习一位数,两位数的直加直减 2、学
-
算24点教案10.24
算24点 (数学 苏教版三年级 ) [教材简解]《算24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学生要根据3张或4张牌上的“数”选择适当的运算方法计算出24,这项活动
-
算“24点”教案及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算“24点”》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解。 本节课是以玩扑克牌算 “24点”数学实践活动课,学生要根据3张或者是4张扑克牌上的数字,通过选择加减乘除运算符
-
施工检算教案
二OO七年技术人员培训教案 (施工设计检算) 中铁X局X公司工程管理部 二OO七年一月二十日 XXX 1 2006年施工设计检算培训教案 【培训题目】施工设计检算 【课时】4课时 【授 课 人
-
手指快算教案
我相信10以内的加减法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不算难题。 可是我们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已经能轻而易举的算出100以内的直加直减、进位加法、退位减法、双位数的加减法和连加连减。而
-
小数乘法简算练习课教学设计
小数乘法简便运算的练习课 何庄子小学张涛 教学目标: 1、巩固通过观察数的特征,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简便运算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培养简算意识。 2、能迅速地根据题目的具体
-
小学四年级数学加减乘除规律及简算总结
一、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二、 加法运算定律 1、 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表达式:a+b=b+a 2、 加法结合律:先把前两
-
5年级--四则运算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先确定运算顺序,再进行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姓名:______________ 125-25×6 (135+75)÷(14×5) 120-60÷5×5 1024÷16×3 (135+415)÷5+16 1200-20×18 720-720÷15 (36
-
教案简版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合集 [ 教学目标 ] 1、有个性地鉴赏诗歌 2、感受诗意,体验诗情, [ 教学要点 ] 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引导学生以分析诗句为突破口,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感
-
白鹅教案简[定稿]
白鹅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鹅的叫声与步态的研读,感受鹅的高傲,能凭借朗读和想象表现。 2、输理全文,体会文章的构段特色,感悟作者似嗔实喜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从叫声和步态中体
-
教案简案
行道树教学设计(简案) 大弯至佳 谭小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贪婪、堕落、冉冉、红灯绿酒、繁弦急管”等词语; 2、理解行道树——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3、整体把
-
教案简案
Section C Could you give us some advice on how to learn English well? 公安县自强初级中学 杜亚兰 Ⅰ. Material analysis 本课是九年级第三单元第三话题的第三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