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3.5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第3课时)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
3.5.2平行线的判定(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推理、证明的基本格式,掌握平行线判定方法的推理过程。
2、学习简单的推理论证说理的方法。
3、通过简单的推理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进行数学推理的习惯和方法,同时培养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论证”的能力。
教学重点:平行线判定方法2和判定方法3的推理过程及几何解题的基本格式 教学难点:判定定理的形成过程中逻辑推理及书写格式。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叙述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2、结合图形用数学语言叙述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3、我们学习习近平行线的性质定理时,有几条定理?那么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除了方法外,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呢?
二、探究新知
1、如下图,两条直线a、b被第三条直线c所截,有一对内错角相等,即 ∠1=∠2,那么a与b平行吗?
分析后,学生填写依据。解:因为∠1=∠2(已知)
∠1=∠3(对顶角相等)
所以 ∠2=∠3(等量代换)
所以 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如下图,两条直线a、b被第三条直线c所截,有一对同旁内角互补,即 ∠1+∠2=180°,那么a与b平行吗?
分析后,学生填写依据。
解:因为∠1+∠2=180°(已知)
∠1+∠3=180°(邻补角的概念)
所以 ∠2=∠3(等式的性质)
所以 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归纳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和判定方法3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 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有一对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3 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有一对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4、归纳所学的三条判定方法的简单表述形式: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六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5、P66做一做
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四边形,拼成的四边形的对边互相平行吗?
6、讲解P66的例题 如图已知AB∥CD,∠ABC=∠ADC。问AD∥BC吗?
解:因为AB∥CD(已知)
所以 ∠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 因为 ∠ABC=∠ADC(已知)所以 ∠ABC-∠1=∠ADC-∠2 即 ∠4=∠3(等式的性质)
所以 AD∥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三、小结与练习
1、练习P66 1至3小题
2、小结:三条判定方法的使用及性质定理的应用,注意它们的题设和结论。
四、布置作业
P69 B组 2、3小题 后记:
第二篇:数学:3.5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3.5.1平行线的性质教案1(湘教版七年级下)
3.5.1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能初步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有关计算.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观察-猜想-证明”的科学探索方法,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向学生渗透讨论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教学重点:平行线性质的研究和发现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了一些什么角? 画图说明这些角的关系
如果两条平行的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得到的这些角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二、讲授新课
1、P61页的“做一做”
(1)用量角器量出下面的两组角的大小.图1 图2(2)上面的两组角都是同位角.请同学们画两条平行线,然后画两条直线和平行线相交,用量角器测量一下,它们产生的几组同位角是否相等?
2、猜想与探索
(1)根据上述的测量,你能猜想得出什么结论吗?
(2)上图1,将∠1沿着FE方向作平移,使M点移动到N点重合,则有CD∥AB,这时∠1变成了∠2,因些∠1=∠2.归纳:平行线性质1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因为∠1=∠2,又因为∠2=∠3(对顶角相等),所以∠1=∠3.归纳得到平行线性质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地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4)因为∠1=∠2,又因为∠2+∠4=180°(平角定义),所以∠1+∠4=180°.归纳得到平行线性质3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线所截,内旁内角互补.简单地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3、完成P62的“做一做”的填空.4、讲解P62的例题
例 如图,在A、B两在之间要修建一条公路,在A地测得公路的走向是北偏东80°,即∠ =80°.现在要求在A、B两地同时施工,那么在B地公路走向应按∠ 等于多少度施工?
分析后写出解题过程:
解:因为AC,BD方向相同,所以AC∥BD.∠ 与∠ 是同旁内角,所以 ∠ +∠ =180° 从而∠ =180°-∠ =180°-80°=100° 答:在B地应按∠ =100°方向施工.三、小结与练习
1、P63练习1、2题
2、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P67 A组题 1、3题
第三篇: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试题3
(检测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重合直线的位置关系可能是()A.平行或相交 B.垂直或相交;C.垂直或平行 D.平行、垂直或相交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经过一点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B.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C.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D.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3.在同一平面内有三条直线,若其中有两条且只有两条直线平行,则它们交点的个数为()A.0个 B.1个 C.2个 D.3个 4.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②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③若线段AB与CD没有交点,则AB∥CD;④若a∥b,b∥c,则a与c不相交.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则()A.有且只有一条 B.有两条;C.不存在 D.不存在或只有一条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在同一平面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平行线.2.若AB∥CD,AB∥EF,则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3.在同一平面内,若两条直线相交,则公共点的个数是________;•若两条直线平行,则公共点的个数是_________.4.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直线,其交点的个数可能为________.5.直线L同侧有A,B,C三点,若过A,B的直线L1和过B,C的直线L2都与L平行,则A,•B,C三点________,理论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训练平台:(每小题12分,共24分)1.已知直线a∥b,b∥c,c∥d,则a与d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
2.如图所示,梯形ABCD中,AD∥BC,P是AB的中点,过P点作AD的平行线交DC于Q点.(1)PQ与BC平行吗?为什么?(2)测量PQ与CQ的长,DQ与CQ是否相等?
APBDQC
四、提高训练:(每小题15分,共30分)1.如图所示,a∥b,a与c相交,那么b与c相交吗?为什么?
cab
2.根据下列要求画图.(1)如图(1)所示,过点A画MN∥BC;(2)如图(2)所示,过点P画PE∥OA,交OB于点E,过点P画PH∥OB,交OA于点H;(3)如图(3)所示,过点C画CE∥DA,与AB交于点E,过点C画CF∥DB,与AB•的延长线交于点F.AADCPBC
OB
AB
(1)(2)(3)
五、中考题与竞赛题:(共16分)平面内有10条直线,无任何三条交于一点,欲使它们有31个交点,怎样才能办到?
答案:
一、1.A 2.D 3.C 4.B 5.D
二、1.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2.CD EF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3.1个 0个 4.0个或1个或2个或3个 5.在一条直线上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 线平行
三、1.a与d平行,理由是平行具有传递性.2.解:(1)平行.∵PQ∥AD,AD∥BC, ∴PQ∥BC.(2)DQ=CQ.四、1.解:b与c相交, 假设b与c不相交, 则b∥c, ∵a∥b ∴a∥c,与已知a与c•相交矛盾.3.解:如图5所示.AMANHP
(1)(2)DCBCOEB
AEBF
(3)
五、略.
第四篇:七年级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练习题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练习2013.3一、选择题
1.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____[]
A.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B.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C.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D.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2.如图,可以得到DE∥BC的条件是
______[]
(2题)(3题)(5题)
A.∠ACB=∠BACB.∠ABC+∠BAE=180°C.∠ACB+∠BAD=180°D.∠ACB=∠BAD
3.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现给出下列四个条件:
(1)∠1=∠2,(2)∠3=∠6,(3)∠4+∠7=180°,(4)∠5+∠8=180°,其中能判定a∥b的条件是_________[]
A.(1)(3)B.(2)(4)C.(1)(3)(4)D.(1)(2)(3)(4)
4.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行驶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________[]
A.第一次向右拐40°,第二次向左拐40°B.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C.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右拐130° D.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5.如图,如果∠1=∠2,那么下面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_.[]
A.AD∥BCB.AB∥CDC.∠3=∠4D.∠A=∠C
6.如图,a∥b,a、b被c所截,得到∠1=∠2的依据是()
A.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6题)(8题)(9题)
7.同一平面内有四条直线a、b、c、d,若a∥b,a⊥c,b⊥d,则直线c、d的位置关系为()
A.互相垂直B.互相平行C.相交D.无法确定
8.如图,AB∥CD,那么()
A.∠1=∠4B.∠1=∠3C.∠2=∠3D.∠1=∠
59.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下列各式不一定正确的是()
A.∠1+∠2=180°B.∠2+∠3=180°
C.∠3+∠4=180°D.∠2+∠4=180°
10.如图,AD∥BC,∠B=30°,DB平分∠ADE,则∠DEC的度数为()
A.30°B.60°C.90°D.120°
(10题)(11题)
二、填空题
11.如图,由下列条件可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并说明根据.
(1)∠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A=∠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ABC+∠C=18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一组同旁内角的度数之比为3∶2,差为36°,那么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13.同垂直于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________.
14.如图,直线EF分别交AB、CD于G、H.∠1=60°,∠2=120°,那么直线AB与CD的关系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题)(15题)
15.如图,AB∥EF,BC∥DE,则∠E+∠B的度数为________.
三、解答题
16.已知:如图,∠1=∠2,且BD平分∠ABC.求证:AB∥CD.17.已知:如图,AD是一条直线,∠1=65°,∠2=115°.求证:BE∥CF.
18.已知:如图,∠1=∠2,∠3=100°,∠B=80°.求证:EF∥CD.
19.已知:如图,FA⊥AC,EB⊥AC,垂足分别为A、B,且∠BED+∠D=180°. 求证:AF∥CD.
20.如图,已知∠AMB=∠EBF,∠BCN=∠BDE,求证:∠CAF=∠AFD.
21.如图,一条公路修到湖边时,需拐弯绕湖而过,如果第一次拐的角A是120°,第二次拐的角B是150°,第三次拐的角是∠C,这时的道路恰好和第一次拐弯之前的道路平行,问∠C是多少度?说明你的理由.
23.(1)如图,若AB∥DE,∠B=135°,∠D=145°,你能求出∠C的度数吗?
(2)在AB∥DE的条件下,你能得出∠B、∠C、∠D之间的数量关系吗?并说明理由.
24.如图,在折线ABCDEFG中,已知∠1=∠2=∠3=∠4=•∠5,•延长AB、GF交于点M.试探索∠AMG与∠3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25.(开放题)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D,BC∥AD,那么∠A与∠C,∠B与∠D的大小关系如何?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CBDABABDDB7.(1)AD∥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AD∥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AB∥D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8.平行9.平行10.平行∵∠EHD=180°-∠2=180°-120°=60°,∠1=60°,∴∠1=∠EHD,∴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8.证明:∵∠AMB=∠DMN,又∠ENF=∠AMB,∴∠DMN=∠ENF,∴BD∥CE.∴∠BDE+∠DEC=180°.
又∠BDE=∠BCN,∴∠BCN+∠CED=180°,∴BC∥DE,∴∠CAF=∠AFD.
点拨:本题重点是考查两直线平行的判定与性质.21.解:∠C=150°.
理由:如答图,过点B作BE∥AD,则∠ABE=∠A=120°(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CBE=∠ABC-∠ABE=150°-120°=30°.
∵BE∥AD,CF∥AD,∴BE∥CF(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C+∠CBE=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C=180°-∠CBE=180°-30°=150°.
22.解:(1)如答图5-3-2,过点C作CF∥AB,则∠1=180°-∠B=180°-135°=45°(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CF∥AB,DE∥AB,∴CF∥DE(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2=∠180°-∠D=180°-145°=35°(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BCD=∠1+∠2=45°+35°=80°.
(2)∠B+∠C+∠D=360°.
理由:如答图5-3-2过点C作CF∥AB,得∠B+∠1=180°(两直线平行,补).
∵CF∥AB,DE∥AB,∴CF∥DE(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D+∠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B+∠1+∠2+∠D=360°.
即∠B+∠BCD+∠D=360°.
点拨:辅助线CF是联系AB与DE的纽带.
23.(1)B(2)C
24.解:∠AMG=∠3.
理由:∵∠1=∠2,∴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4,∴CD∥E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B∥EF(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AMG=∠5(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5=∠3,∴∠AMG=∠3.
点拨:因为∠3=∠5,所以欲证∠AMG=∠3,只要证AM∥EF即可.
25.解:∠A=∠C,∠B=∠D.
理由:∵AD∥BC,AB∥CD,∴∠A+∠B=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C+∠B=180°.∴∠A=∠C. 同理∠B=∠D.•同旁内角互
第五篇:数学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练习题
数学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练习题
一、填空
1.如图1,若A=3,则∥;若2=E,则∥;
若+= 180°,则∥.c A d a E 5 a2 2B 3 b b C A B图4 图1 图2 图3
2.若a⊥c,b⊥c,则ab.
3.如图2,写出一个能判定直线l1∥l2的条件:.
4.在四边形ABCD中,∠A +∠B = 180°,则∥().
5.如图3,若∠1 +∠2 = 180°,则∥。
6.如图4,∠
1、∠
2、∠
3、∠
4、∠5中,同位角有;内错角有;同旁内角有.
7.如图5,填空并在括号中填理由:
(1)由∠ABD =∠CDB得∥();
(2)由∠CAD =∠ACB得∥();
(3)由∠CBA +∠BAD = 180°得∥()AD Dl1 2 14 5 3 B D C l2 C B C图8 图7 图5 图6
8.如图6,尽可能多地写出直线l1∥l2的条件:.
9.如图7,尽可能地写出能判定AB∥CD的条件来:.
10.如图8,推理填空:
(1)∵∠A =∠(已知),∴AC∥ED();(2)∵∠2 =∠(已知),D∴AC∥ED(); F(3)∵∠A +∠= 180°(已知),∴AB∥FD(); B(4)∵∠2 +∠= 180°(已知),B D C 图9∴AC∥ED()图10
二、解答下列各题
11.如图9,∠D =∠A,∠B =∠FCB,求证:ED∥CF.
12.如图10,∠1∶∠2∶∠3 = 2∶3∶4,∠AFE =60°,∠BDE =120°,写出图中平行的直线,并说明理由.
13.如图11,直线AB、CD被EF所截,∠1 =∠2,∠CNF =∠BME。求证:AB∥CD,MP∥NQ.EB
P
DQ F图1
1[二]、平行线的性质
1.如图1,已知∠1 = 100°,AB∥CD,则∠2 =,∠3 =,∠4 =. 2.如图2,直线AB、CD被EF所截,若∠1 =∠2,则∠AEF +∠CFE =.F 1 BB ED DF
B C A B D
图1 图2 图4 图
33.如图3所示
(1)若EF∥AC,则∠A +∠= 180°,∠F + ∠= 180°().(2)若∠2 =∠,则AE∥BF.
(3)若∠A +∠= 180°,则AE∥BF.
4.如图4,AB∥CD,∠2 = 2∠1,则∠2 =.
5.如图5,AB∥CD,EG⊥AB于G,∠1 = 50°,则∠E =.
E C
l
1AF 2 B F G
l2D F D C C A G
图7 图8 图6图
56.如图6,直线l1∥l2,AB⊥l1于O,BC与l2交于E,∠1 = 43°,则∠2 =. 7.如图7,AB∥CD,AC⊥BC,图中与∠CAB互余的角有. 8.如图8,AB∥EF∥CD,EG∥BD,则图中与∠1相等的角(不包括∠1)共有个.
二、解答下列各题
9.如图9,已知∠ABE +∠DEB = 180°,∠1 =∠2,求证:∠F =∠G.
AD
图9
10.如图10,DE∥BC,∠D∶∠DBC = 2∶1,∠1 =∠2,求∠DEB的度数.
B
图10
C F E
E
C
12.如图12,∠ABD和∠BDC的平分线交于E,BE交CD于点F,∠1 +∠2 = 90°.
求证:(1)AB∥CD;(2)∠2 +∠3 = 90°.
A
C
B 1
F
D
图
二.填空题:
1.如图③ ∵∠1=∠2,∴_______∥________()。∵∠2=∠3,∴_______∥________()。
2.如图④ ∵∠1=∠2,∴_______∥________()。∵∠3=∠4,∴_______∥________()。
3.如图⑤ ∠B=∠D=∠E,那么图形中的平行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图⑥ ∵ AB⊥BD,CD⊥BD(已知)
∴ AB∥CD()又∵∠1+∠2 =180(已知)
∴ AB∥EF()∴ CD∥EF()
三.选择题:
1.如图⑦,∠D=∠EFC,那么()A.AD∥BCB.AB∥CDC.EF∥BCD.AD∥EF
2.如图⑧,判定AB∥CE的理由是()A.∠B=∠ACEB.∠A=∠ECDC.∠B=∠ACBD.∠A=∠ACE 3.如图⑨,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1=∠3,∴a∥bB.∵∠1=∠2,∴a∥bC.∵∠1=∠2,∴c∥dD.∵∠1=∠2,∴c∥d1.如图⑩
∵∠B=∠_______,∴ AB∥CD()∵∠BGC=∠_______,∴ CD∥EF()∵AB∥CD,CD∥EF,∴ AB∥_______()
2.如图⑾ 填空:
(1)∵∠2=∠B(已知)
∴ AB__________()(2)∵∠1=∠A(已知)
∴__________()(3)∵∠1=∠D(已知)
∴__________()(4)∵_______=∠F(已知)
∴AC∥DF()
3.已知,如图∠1+∠2=180°,填空。
∵∠1+∠2=180°()又∠2=∠3(∴∠1+∠3=180°
∴_________()
五.证明题
1.已知:如图⑿,CE平分∠ACD,∠1=∠B,求证:AB∥CE
2.如图:∠1=53,∠2=127,∠3=53,试说明直线AB与CD,BC与DE的位置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