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 5.2《平行线及其判定》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合集5篇)

时间:2019-05-12 19:40: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数学下册 5.2《平行线及其判定》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数学下册 5.2《平行线及其判定》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篇:七年级数学下册 5.2《平行线及其判定》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5.2平行线及其判定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平行两种。(2)能借助直尺和三角板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3)体会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平行线的认识,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让学生经历观察、实践、讨论、体会平行公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生活中平行线的认识,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和主动参与意识。

(3)学生经历观察、动手操作、发现讨论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探索性与创造性,促进学生乐于探究。◆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探索平行公理的过程 ◆难点:平行公理推论的说理 ◆教学方法◆

1、动:教师利用多媒体设计动画情景,鼓励学生动手做,动笔画,动脑想,动口说,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2、探:教师引导学生操作模型,动手画图与合作讨论,共同探索出平行公理及推论。同时,通过设置拓广探索、应用延伸等练习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3、乐:本节课的设计力求做到“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得紧一点,直观的多一点,动手实验的多一点,使学生的兴趣高一点,自信心强一点”,促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思考,乐于探索,乐于创新。

4、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渗透观察、猜想、归纳、类比等数学思维方法,同时,通过平行公理推论的教学,向学生初步渗透反证思想,让学生尝试“说点儿理”。◆学法指导◆

让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学会从具体的实例中抽象出一般规律.从中提高他们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能力,并养成动手、动脑、动口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自制教具、三角板

◆学生: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让学生感受一组画面,从而引出本节课题:平行线(板书课题),欣赏电脑画面,认识平行线。

在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是否能从实际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2)学生的审美意识及对演示图片倾注的情感。

(二)观察与思考

建立模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模型,并思考问题:在木条转动的过程中,有没有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的位置呢?

利用这个模型引入,可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平行线的概念。同时,通过学生主动的活动,让学生亲眼目睹数学过程形象而生动的性质,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力量,促使学生乐于学习。

(三)认知与探索

在学生认识了平行线后,举出生活中平行线的例子,进一步加深理解。让学生通过动手画图、分组讨论,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通过演示空间里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为什么要强调“在同一平面内”。1.平行线的概念:

(1)学生讨论得到:在木条转动过程中存在一个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的位置,这时直线a与b互相平行(parallel),记作a∥b,读作a平行于b。(2)平行线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你还能举出其他一些例子吗?

(3)动手画一画,分小组讨论: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几种?(4)动画演示空间图形:这样的两条直线会相交吗?那么它们平行吗? 2.平行线的画法:

(1)过直线AB外一点P,你能画出直线AB的平行线吗?能画出几条?(2)动画演示平行线的画法。

(3)练习:过点P画直线MN的平行线:

画平行线是几何画图的基本技能之一,在以后的学习中,常常会遇到画平行线的问题。通过动画演示平行线的画法,指出画平行线的关键:一放、二靠、三移、四画,加强直观教学。这组练习是为了让学生认识一些变式图形,打破思维局限,牢固掌握画平行线这一基本技能。3.平行公理:

(1)讨论:在前面转动木条a的过程中,有几个位置使得a与b平行?如图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出几条?

(2)类比前面我们学过的“垂线的性质”,你能得出什么结论?(3)归纳平行公理。

通过观察、画图、讨论等探索过程,用类比的方法归纳出平行公理,从而把学生的直观体验上升到理性思维。4.平行公理的推论:

(1)讨论:过点B、C分别画直线a的平行线b和c,那么b和c平行吗?由此你又能得出什么结论?

(2)归纳平行公理的推论。

(3)平行公理推论的说理。

平行公理推论的说理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首先从学生感兴趣且容易理解的 问题入手,向学生初步渗透反证思想。然后自然过渡到平行公理推论的说理过程,让学生乐于接受。

(四)学以致用

小红的妈妈是舞蹈教师,有一次快到六一儿童节了,需要编排一个舞蹈,规定排成三行,然后变换各种队形。小红一听,高兴地对妈妈说:“这是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让我来替您参谋参谋。”小红利用我们刚学过的知识:平面内三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设计出了四种队形。小红的妈妈一看,果然好办法,队形变化多端。

你知道小红是怎样设计的吗?

说明: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并在全班交流,然后教师利用动画展示。

(五)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重合直线的位置关系可能是()A.平行或相交 B.垂直或相交;C.垂直或平行 D.平行、垂直或相交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经过一点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B.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C.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D.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二、填空题

3.在同一平面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平行线.4.若AB∥CD,AB∥EF,则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

5.已知直线a∥b,b∥c,c∥d,则a与d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 6.根据下列要求画图.(1)如图(1)所示,过点A画MN∥BC;(2)如图(2)所示,过点P画PE∥OA,交OB于点E,过点P画PH∥OB,交OA于点H;(3)如图(3)所示,过点C画CE∥DA,与AB交于点E,过点C画CF∥DB,与AB•的延长线交于点F.AADCPBCOBAB

(1)(2)(3)

(六)、课堂小结

1、什么是平行线?“平行”用什么表示?

2、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哪些?

3、平行公理及推论是什么?

将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梳理,进一步培养他们归纳,总结能力.(七)板书设计

5.2.1平行线 1.平行线定义

2.平行公理及推论

3.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课后思考◆

第二篇: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的判定教案人教版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平行线的判定(1)

教学目标:

1、了解推理、证明的基本格式,掌握平行线判定方法的推理过程。

2、学习简单的推理论证说理的方法。

3、通过简单的推理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进行数学推理的习惯和方法,同时培养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论证”的能力。

教学重点:平行线判定方法1的推理过程及几何解题的基本格式 教学难点:判定定理的形成过程中逻辑推理及书写格式。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叙述平行线的性质定理1-3,借助图形用数学语言表达。

2、对顶角相等是成立的,反过来“相等的角是对顶角”也成立吗?

那么我们知道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是成立的,反过来“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否还成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探究新知

1、观察。P64教材的观察 学生动手量一量,再回答提出的问题。

2、探究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是成立的,反过来“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否还成立呢?

如下图,两条直线AB、CD被第三条直线EF所截,有一对同位角相等,即

∠END=∠EMB,那么AB与CD平行吗?

过N作直线m平行于AB,则

∠ENG=∠EMB,由于∠END=∠EMB

m G

因此,∠ENG=∠END,从而

直线m与CD重合,因此CD∥AB。

图a

图b 判定方法1 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有一对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3、新知应用

P64的例1 如图,已知∠1+∠2=180°,AB与CD平行吗?为什么?

分析:如果要得到平行,只要证明∠2=∠3就可以了。

解:因为∠2与∠1的补角,而∠3是∠1的补角,所以

∠2=∠3,从而AB∥CD(有一对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P64例2如图,已知∠1=∠2,说明为什么∠4=∠5。

分析:如果∠4=∠5,那么要证明直线a与直线b平行,而要证明直线a与直线b平行,就要证明∠1=∠3 而∠2=∠3,∠1=∠2,所以∠1=∠3。解:因为∠1=∠2(已知条件),∠2=∠3(对顶角相等),所以 ∠1=∠3。

从而,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因此,∠4=∠5(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三、小结和练习

1、练习P65的练习1、2小题

2、小结:今天讲的内容是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而上节课学习的是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它们的条件和结论正好相反,也可以说是互逆的命题。注意它们各自的使用方法,不要用反了这两条定理。

四、布置作业

P68 A组题 第4小题 后记: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5.2平行线及其判定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探索并掌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1.2过程与方法 :

经历探究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领悟归纳和转化的数学思想。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

2.1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2.2 教学难点

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的应用。

3.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在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有_相交和平行______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_有且只有_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根据平行公理的推论可以判定两直线平行,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判定两直线平行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二、探索新知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问题1:如右图,在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的过程中,三角板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结论:三角板的作用是使∠PHF和∠BGF相等。

师:问题2:这两个角具有什么样的关系?我们是否得到一个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

生:讨论结果: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师:简单记为: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板书)

用符号语言表达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1:如果∠1=∠2,那么AB//CD.练习:

问题3:木工用角尺画平行线的过程中,试说出用角尺画平行线的道理(课本14页图5.2—7)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 问题4.在判定方法1的图中,如果∠PHF=∠HGA,那么ABCD,为什么? 师:目前我们掌握了两种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但问题的条件都不符合,而根据问题情境,可以利用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来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将问题中的内错角相等转化为同位角相等。可以先放手让学生尝试独立解决,后小组交流

三、活动:

因为∠PHF=∠HGA,而∠BGF=∠HGA(对顶角相等)所以∠1=∠2,即同位角相等.因此AB//CD 讨论结果:归纳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2: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记为:内错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用符号语言表达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1:如果∠PHF=∠HGA, 那么AB//CD.平行线的判定方法3 问题5:同旁内角在数量上满足什么关系时,两直线平行? 活动:如图(1)学生根据图象先排除相等当∠4是钝角时,∠2是锐角才有可能使a//b,进一步观察、猜想:如果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即如果∠2+∠4=180°,那么a//b.(2)学生利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或方法2来说明猜想的正确性.教师根据学生说理,再准确板书:因为∠2+∠4=180°,而∠4+∠1=180°,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所以∠2=∠1,即同位角相等,从而a//b.讨论结果: 两条线的判定方法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记为: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用符号语言表达:如果∠2+∠4=180°,那么a//b.四、即时小结 我们在遇到一个新问题时,常常将未学的知识转化为已知的(或已解决的)问题,在这节课中,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3就是借助于对顶角相等或邻补角互补,将内错角相等转化为同位角相等,或将同旁内角互补转化为同位角相等而得出的,这种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方法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我们今后推理常用的方法.五、应用举例

例题 如图所示:AC与BD相交于O,∠C=∠COD,∠A=∠AOB,求证:AB//CD

师:要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先考虑学过哪些判定平行线的方法.题中的条件与哪种判定方法的条件相同.学生先口述判断与理由,教师纠正并规范板书两步推理过程.证明: ∵∠C=∠COD∠A=∠AOB 又∵ ∠COD =∠AOB ∴∠A=∠C ∴ AB//CD 师:这个道理过程有两个因为„„所以„„,第一个“因为”“所以”是根据垂直定义,第二个只写出“所以”的内容b//c,中间省略一个“因为”的内容就是第一个“所以”中的∠A=∠C。这样处理是使说理表达更简练,第二个“因为”“所以”是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例题讲解后,提出问题:你还能利用其他方法说明b//c吗? 例2: 已知∠3=45 °,∠1与∠2互余,你能得到AB//CD吗?

解∵∠1+∠2=90°

∠1=∠2 ∴∠1=∠2=45° ∵ ∠3=45° ∴∠ 2=∠3 ∴ AB//CD 教师鼓励学生模仿课本的方法用判定2和判定3写出理由。如果∠

1、∠2不是同位角,也不是内错角、同旁内角,如图:

教师启发学生用化归思想将它转化为已知问题来解决,并且有条理地陈述理由。

六、巩固训练,熟练技能

1.如图

(1)从∠1=∠2,可以推出a// b,理由是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从∠2=∠ 3,可以推出c//d,理由是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如果∠1=75°,∠4=105°,可以推出

a //b。

理由是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2、已知∠3=45°,∠1与∠2互余,试说明AB//CD?

解:由于∠1与∠2是对顶角,∴∠1=∠2 又∵∠1+∠2=90°(已知)∴∠1=∠2=45° ∵ ∠3=45°(已知)∴∠ 1=∠3 ∴ 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课堂小结

本节主要学习了平行线的三种判定方法是什么? 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

课后习题

课本习题5.2

第2、4、5 题

板书

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

例题

例题讲解

第四篇:5.2平行线及其判定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行线的意义,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理解并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内容;

3.会根据几何语句画图,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

4.了解“三线八角”并能在具体图形中找出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 5.了解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举例 加以说明.

2.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概念与平行公理; 2.教学难点:对平行公理的理解.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相交线是如何定义的?

二、新课引入

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除平行外,还有哪些呢?

制作教具,通过演示,得出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及平行线的概念.

三、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平行线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a与b平行,记作a∥b.

(画出图形)

2.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1)相交;(2)平行. 3.对平行线概念的理解:

两个关键:一是“在同一个平面内”(举例说明);二是“不相交”. 一个前提:对两条直线而言. 4.平行线的画法

平行线的画法是几何画图的基本技能之一,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经常遇到画平行线的问题.方法为:一“落”(三角板的一边落在已知直线上),二“靠”(用直尺紧靠三角板的另一边),三“移”(沿直尺移动三角板,直至落在已知直线上的三角板的一边经过已知点),四“画”(沿三角板过已知点的边画直线).

四、平行公理

1.利用前面的教具,说明“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提问垂线的性质,并进行比较.

3.平行公理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即:如果b∥a,c∥a,那么b∥c. 五、三线八角

由前面的教具演示引出.

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形成的8个角中,其中同位角有4对,内错角有2对,同旁内角有2对.

六、课堂练习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可能的位置关系是 . 2.在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的交点个数可能是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B.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C.经过一点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D.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4.若∠与∠是同旁内角,且∠=50°,则∠的度数是()A.50° B.130° C.50° D.不能确定 或130°5.下列命题:(1)长方形的对边所在的直线平行;(2)经过一点可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3)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不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相交;(4)经过一点可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1 B.2 C.3 D.4 6.如图,直线AB,CD被DE所截,则∠1和 是同位角,∠1和 是内错角,∠1和 是同旁内角.如果∠5=∠1,那么∠1 ∠3.

课堂小结

让学生独立总结本节内容,叙述本节的概念和结论.

课后习题

1.教材P19第7题;

2.画图说明在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及交点情况. [补充内容] 1.试说明,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仅有两种:相交或平行.但现实空间是立体的,试想一想在空间中,两条直线会有哪些位置关系呢?(用长方体来说明)

第五篇:七年级下册数学《平行线的判定经典例题(本站推荐)

平行线的判定

一、知识回顾

1、平行线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想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记做a∥b

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和相交。

3、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4、平行线的判定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直线平行。

二、典型例题

例1:直线a、b、c中,a∥b,b∥c,则直线a与直线c的关系是()

A.相交 B.平行 C.垂直

D.不确定

解答:由于直线a、b都与直线c平行,依据平行公理的推论,可推出a∥b,故选B.

例2:下列说法中可能错误的是()

A.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B.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C.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D.若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解答: A、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本选项正确;

B、应为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如果不在同一平面内,则可以做无数条,故本选项错误;

C、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故本选项正确;

D、若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直线垂直的定义,本选项正确. 故选B.

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B.在同一平面内,两条平行的直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C.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平行和相交两种 D.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和平行公理及推论,对每个选项进行判断. 解答:A、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错误,应强调在同一平面内.

B、在同一平面内,两条平行的直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错误,在同一平面内,两条平行的直线没有交点.

C、正确.

D、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错误,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故选C.

例4:(2010•桂林)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则∠3的同旁内角是()

A.∠1 B.∠2

C.∠4

D.∠5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同旁内角的定义:“同旁”指在截线的同侧;“内”指在被截两条线之间.可据此进行判断.

解答:由图知:∠3和∠2在截线EF的同侧,且都在被截直线AB、CD的内侧,所以∠3和∠2是同旁内角,故选B.

例5:(2009•桂林)如图,在所标识的角中,同位角是()

A.∠1和∠2 B.∠1和∠3 C.∠1和∠4 D.∠2和∠3

分析:同位角就是:两个角都在截线的同旁,又分别处在被截的两条直线同侧的位置的角. 解答:根据同位角、邻补角、对顶角的定义进行判断,、∠1和∠2是邻补角,错误; B、∠1和∠3是邻补角,错误; C、∠1和∠4是同位角,正确; D、∠2和∠3是对顶角,错误.故选C.

例6:(2009•台湾)图中有直线L截两直线L1,L2后所形成的八个角.由下列哪一个选项中的条件可判断L1∥L2()

A.∠2+∠4=180° B.∠3+∠8=180° C.∠5+∠6=180° D.∠7+∠8=180°

分析:结合图形分析两角的位置关系,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判断. 解答:∵∠3+∠8=180°,而∠4+∠8=180°,∴∠3=∠4,∴L1∥L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故选B.

例7:如图所示,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数目有()

①因为∠1=∠4,所以BC∥AD. ②因为∠2=∠3,所以AB∥CD.

③因为∠BCD+∠ADC=180°,所以AD∥BC. ④因为∠1+∠2+∠C=180°,所以BC∥AD.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要结合图形认真观察,看两个角是哪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形成的角.

解答:①因为∠1=∠4,所以AB∥CD.故此选项错误;

②因为∠2=∠3,所以BC∥AD.故此选项错误;

③因为∠BCD+∠ADC=180°,所以AD∥BC.故此选项正确; ④因为∠1+∠2+∠C=180°,所以AB∥CD.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A.

例8:如图,∠1=30°,∠B=60°,AB⊥AC.

DAB+∠B=多少度?

②AD与BC平行吗?AB与CD平行吗?试说明理由.

分析:(1)由已知可求得∠DAB=120°,从而可求得∠DAB+∠B=180°

(2)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得AD∥BC,∠ACD不能确定从而不能确定AB与CD平行.

解答:①∵AB⊥AC,∴∠BAC=90°,又∠1=30°,∴∠BAD=120°,∵∠B=60°,∴∠DAB+∠B=180°(7分).

②答:AD∥BC,AB与CD不一定平行.(3分)理由是:

∵∠DAB+∠B=180° ∴AD∥BC(4分)∵∠ACD不能确定(5分)∴AB与CD不一定平行.(6分)

典型课例

平行线的判定

谯城区城父中心中学:张名

下载七年级数学下册 5.2《平行线及其判定》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数学下册 5.2《平行线及其判定》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下册数学《平行线的判定经典例题[精选]

    平行线的判定一、知识回顾 1、平行线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想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记做a∥b 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和相交。 3、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的判定教案

    平行线及其判定 初中数学 教学目标 1.了解平行线的三种判定方法. 2.能熟练应用这三种判定方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3.培养学生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学情分析 以前学生接......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3平行线的判定

    1.3平行线的判定(2)【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第二、三个判定方法.2、能运用所学过的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重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第二、三个判定方......

    数学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练习题

    数学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练习题一、填空1.如图1,若A=3,则∥;若2=E,则∥;若+= 180°,则∥.c A d a E 5 a2 2B 3 b b C A B图4 图1 图2 图32.若a⊥c,b⊥c,则ab.3.如图2,写出一个能判定直......

    七年级数学平行线及其判定典型例题

    七年级数学平行线及其判定典型例题 例1.已知直线 由. 分析:这一例题是平行公理的直接应用,但题干部分的几何语句与平行线的传递性的几何语句又相一致,所以学生容易犯不认真读懂......

    人教七下第五章5.2平行线及其判定导学案

    5.2平行线及其判定 5.2.1平行线 学习目标 1.知道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2.了解平行公理的推论,能够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跟踪练习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

    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章《平行线的判定》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

    教学反思 5.2.2 直线平行的判定一 这节课教学的难度在于如何引入第一个判定条件。所以在设计时,利用的是小学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平行线的例子,在这个例子中学生很容易发现关键问......

    10.2平行线的判定-教案-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

    第十章相交线、平行线和平移10.2平行线的判定第2课时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一、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2.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概念、推理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