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旅游经济为导向促进鄂伦春旗经济全面发展的调查报告(模版)
以旅游经济为导向促进鄂伦春旗经济全面发展的调查报告
以旅游经济为导向促进鄂伦春旗经济全面发展的调查报告
摘要:金秋九月,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东部的鄂伦春自治旗首次成功举办了呼伦贝尔市“两个文明现场会”。这是鄂伦春自治旗建旗以来的首次盛典,这次盛会给鄂伦春自治旗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契机,“十五”期间,自治旗国民经济在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但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经济增长速度与比邻地区仍有较大差距。本文拟以发展旅游经济为导向,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发展的可行性进行了调查。
鄂伦春自治旗成立于1951年6月7日,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旗。自治旗位于呼伦贝尔市东北部,大兴安岭的南麓。自治旗南北长261公里,东西宽280公里,总面积为59880平方公里,约占呼伦贝尔盟总面积的23.6%。首府阿里河镇,位于大兴安岭东南麓偏北,是鄂伦春自治旗各族人民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阿里河镇东连北国林城加格达奇,西邻鄂伦春自治旗吉文镇和甘河镇,镇内驻有林业企业阿里河森工公司。全镇居住着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蒙、汉、回、满等13个民族,总人口51402人 , 其中农业人口2415人。阿里河镇交通便捷、通讯发达,有111国道、S301省级公路穿镇而过。数字化通讯畅通全球,为沟通全镇与全国各地的联系、改善阿里河镇的环境都起着积极作用。
阿里河镇有珍贵的动植物资源。在4000平方公里的森林和150平方公里的草场里栖息着30多种珍贵的野生动物,生长着100多种中草药和300多种树种。-1-
兴安木耳、北国红豆、猴头、蘑菇、都柿、草莓等山珍享誉国内外。一首“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呀一匹烈马,一呀一杆枪,獐狍野鹿遍山岭,打也打不尽„„”描述鄂伦春青年狩猎的歌曲为许多国人所知晓。但由于这里地处寒温带,属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显著,年均气温在-2.7~-0.8oC之间,无霜期平均只有95天等原因,严重制约了工业经济的发展,使这里长期处于欠发达地区。
一、丰富的旅游资源
鄂伦春旗境内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单就首府阿里河镇就有多达五处之多。拓拔鲜卑石室旧墟嘎仙洞、鄂伦春民族博物馆、相思谷原始森林、拓拔焘森林公园、布苏里军事度假山庄等景区,让人们感受到人类文明遗迹,体会到阿里河独特的民俗风情和优美的自然环境。
拓跋鲜卑的发源地——嘎仙洞
嘎仙洞位于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方向9公里处,是鲜卑族人的发祥地。“嘎仙”是鄂伦春语“猎民之仙”的意思。鲜卑族是中国古代东北的少数民族之一,世居中国北方。就是居住在嘎仙洞的拓跋鲜卑部落创建了北魏王朝,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
在大兴安岭北段顶巅,峭壁嶙峋,树木参天,松桦蔽日,溪水盈盈,嘎仙 洞就坐落在这一座高百米、长约千米的花岗岩峭壁上。沿人造梯拾级而上,登高约25米就到达了洞口。洞口高12米,宽19米,洞内南北长92米,东西宽27-28米,穹顶高20余米,犹如大厅,可容纳数千人,相传为仙人洞府。洞内正中有一块被称为“石桌”的天然石板,是用来祭祖的。洞府是部落成员聚会的地方,洞内冬暖夏凉,地面杂陈着碎石兽骨,有着明显的火烧痕迹。洞内西壁上有北魏太平真君拓跋焘派遣中书侍郎李敞来祭祖时刻的铭文,现存铭刻的文字共201字。嘎仙洞为拓跋鲜卑祖先长期居住的石室。洞内的文化堆积最深达1.9米,出土有骨镞、石镞、陶器和打制石器,说明洞内生活的鲜卑人过着以打猎为生的原始部落生活。
军事重镇——北国第一哨
1967年,按照中央军委部署,针对前苏联,沈阳军区在大兴安岭嘎仙沟进 行了国防建设,历经30年,在大兴安岭原始森林深处构筑了宏伟浩大的国防工
程,为东北最大的综合后勤军事基地,原苏联称它为嘎仙沟军事基地。该军事基地经历了冷战时期的风云变幻,充分体现了我国国防的时代特征,对于威慑敌国,巩固边防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1969年8月1日,为表彰哨所,沈阳军区请当时的中央军委副主席林彪元帅题词“北国第一哨”,该哨所为营级哨所,据说是当年北方最高级别的哨所。叶剑英元帅也曾两度来此视察,并在此下榻,还于此题词。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俄达成友好协议,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1999年部队撤出军事基地,交付地方看管。2001年将该军事基地开辟为旅游区布苏里山庄,庄内拥有陈列馆、将军楼、隐藏在山体内能装2000吨油料的世人罕见的巨型地下油罐、导弹库、武器库、北国第一哨等景点。
最大的县级博物馆
位于鄂伦春自治旗首府阿里河镇中心的鄂伦春民族博物馆,这是我国最大 的县级博物馆,博物馆内有一艘用桦木制作的船,其狭窄细长,两头尖,状似柳叶,船身长约四五米,宽0.8米左右。这就是有鄂伦春“诺亚方舟”之称的桦皮船,是鄂伦春猎民用祖传的造船术自制的舟楫,工艺精湛,专用于渡水、捕鱼和捕猎四不象。有介绍大兴安岭动物资源、鄂伦春民族生活环境和民族形象特征的“兴安猎神”和大型景观、动物标本、人体模型与实物、图片,全面展示了鄂伦春族的狩猎文化特征。另外,还展示了鄂伦春民族的革命历程。现在已成为鄂伦春自治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阿里河发源地——伊勒呼里山
滚滚奔流的阿里河,是一条充满神奇的河流。它发源于大兴安岭主峰伊勒 呼里山脉。在流淌了80多公里之后,汇入了甘河—嫩江—黑龙江,一路欢歌,奔流入海,就像勇敢善良的鄂伦春民族融入祖国大家庭一样。一首曲调清新明快、歌词古朴典雅的《阿里河———母亲河》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在大兴安岭主峰陡峭的半山腰处,山峦起伏,四周全是茂密的森林,惟有脚下乱石成堆,大约有三五千平方米的地方,无草,无树,光秃秃的一片,这里就是阿里河的源头。站在这片乱石丛中,听到脚下面不是哗哗的流水声,而是轰轰的声音,犹如天边雷声滚动,又如远处万马奔腾。到现在也没有人能够解释这种奇怪现象。
国家森林公园——人间仙境相思谷
相思谷位于阿里河镇南43公里处,占地1180公顷,拥有620公顷具有寒 温带特色的原始森林,负氧离子含量极高。相思谷以湖、瀑、石、林、山五奇而著称于世,素有“仙境天下”之美誉,她与另两处仙子湖、阿里河源头并称为阿里河“三绝”。传说相思谷是天上仙女紫金花下凡人间,来到相思谷观爱亭看景赏花,与采药归来的鄂伦春族小伙子白桦相遇并相爱,两人来到完婚亭举行了婚礼。成亲三个月后,天上王母娘娘得知大怒之下,从头上拔出簪子往下一扔,将紫金花和白桦以天河之隔,在每年的7月7日那天,彩虹搭桥定为他俩在相思谷见面之日。至今还保留着仙女紫金花的红媒定情石和成婚的洞房完婚亭的遗址。在万绿丛中有世界珍稀动物丹顶鹤、黑嘴松鸡、鸳鸯、飞龙、鹿、白鹭等1000多种鸟类在这里繁衍生息。更有趣的是,这些丹顶鹤、飞龙见了旅客都不怕,任凭旅客喊叫,它们在地上、树上“叽喳”地向人搭话。早晨在阳光的照射下,升腾的水雾,呈现出道道七色彩虹,雾幕徐开,水天一色,变化万千的雾团把沿山而建的水林中的桥亭楼阁托在空中,从山崖上望去有海市蜃楼之妙,十分壮观。真是“山谷云上客,脚下飞流声。遥望千里外,钩返出雾中。”
除此之外,境内还有距今约4000年,属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北方神指峰彩绘岩画,是中国北方最早的彩绘岩画;有距今约300万年前的冰川遗迹———冰臼群和冰石河,是中国纬度最高的冰臼群,也是大兴安岭山脉中唯一一处冰臼群;有在半腰由多个纵横交错的山洞组成的“窟窿山”;有国家森林公园“达尔滨湖”;有巍然矗立在诺敏河中,浪拍水击,水花飞溅,似有“中流砥柱”之壮美的“烟囱石” 和集火山峡谷、兴安杜鹃、火山堰塞湖、古老树种于一体,神奇、幽深、古老的北方第一大峡谷“神指峡”等众多自然景观,它们均在方园百里之内。新建成的展现鄂伦春民族原始宗教信仰和桦皮文化、狩猎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工程,寓意“有福气的地方、吉祥宝地”之意的库图尔其广场为当地又添一景;古朴的民风,独特的节日庆典和民族服饰都构成了鄂伦春自治旗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对策及建议
寻求政策支持,为旅游业的发展铺路
针对鄂伦春自治旗境内存在的大量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单靠当地政府的 努力是很不够的,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寻求政策支持,努力做好景点基础设施建
设,为旅游经济的发展铺路。目前,除几个主要景点能驱车直达外,还有几处景点不通车,有的甚至还是土石路面。据悉,设计三条航线的飞机场选址工作已基本完工,后续工作正在紧张筹备中。
有机组合,提高景观可游性
鄂伦春自治旗地处大兴安岭腹地,除丰富的地学景观外,还有丰富的动植 物景观、气象景观和民族文化、少数民族风情等,要把这些景观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各类景观相辅相成,互为依托,体现出极高的可游性,发挥其群体价值。比如现在开发较好的相思谷景区,有亭台楼阁、婷婷白桦林,保存完好的古老原始森林,有溥雾环绕的山川和水波涟漪的湖泊及花鸟相依的烂漫花丛,这些都给人以古朴、神奇之感,令游人留连忘返。
鄂伦春民族风俗———民族村有待开发
鄂伦春民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一样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民族风情游做为旅游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要给以发掘和完善。建设民族村更能突现民族特色,增强民族意识,培养民族工艺品传统人才。如以狍皮为主的服饰,传统的居室“仙仁柱”和漂亮的桦皮手工艺品等这些带有浓厚鄂伦春民族风情的亮点已伴随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日渐减弱,掌握这些技术的人越来越少。当地政府也感觉到民族工艺品的制作人才急需培养,已与内蒙古蒙古文书画艺术专修学院达成共同培养手工艺品人才的协议。
另外,与鄂伦春民族共同生息的鄂温克、达斡尔、蒙、汉、回、满等其他少数民族也都有各自的民族习俗,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风格各异、类型多样的民族文化,节日庆典方式、服饰、村舍建筑,这些都是旅游的一大特点和优势。
转变政府职能,加大开发力度
要促进旅游经济发展,坚持社会、生态全面发展,就要充分转变政府职能,组织力量对其境内的旅游资源全面的普查、评价,并积极申请上级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加大开发力度。
加大宣传和执法力度
政府要加大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要调动景点和民众宣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社会化参与宣传。同时,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
坚持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
要树立长远观念,要有为子孙后代保存珍贵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思想,要做到开发和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旅游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永续发展。
积极倡导生态旅游
要让生态旅游深入人心,深入人们的生活,并逐渐成为一种时尚,要做到以旅游带动资源的开发,以资源开发促进旅游的发展,最终促进鄂伦春自治旗经济的全面发展。
第二篇:加快物流产业建设促进经济全面发展
一、发展**物流产业的必要性
**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扼两广,锁荆吴”,地处南北要冲,既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各路商贾云集之处,历来为湘南重镇。京广、湘桂铁路交汇市区;107、322国道和京珠、衡昆高速公路贯穿全境,是全国45个交通主枢纽城市之一。但**市的物流产业发展却远远跟不上交通发展的步伐,是典型的“守着金山哭穷
”。
(一)**没有真正的物流企业。只有一些货运车辆,从事简单的货物水平运输。而现代物流企业提供的是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中的全部服务,包括仓储、运输、装卸、配送、包装、信息服务等多个环节。这样就使得**的货运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货运车辆由于提供服务单一简单、车辆档次不高,运价偏低,只能靠超限、超载来维持简单再生产;由于效益不好,车辆经营者也没有资金进 行车辆改造和扩大规模。
(二)**物流设施相对滞后。目前省内长沙、株洲、岳阳、常德根据自己城市的经济特点建设了物流园区或仓储中心,如株洲的服装批发、长沙的高桥大市场等,都有专业物流公司为其服务,提供仓储、运输、配送一条龙服务。在这方面**已经落后了很多,**市的机械工业、输变电制造业、化学工业近年发展很快,但没有与之配套的物流产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工业兴市的发展要求。
(三)**缺乏第三方物流。由于**的物流产业尚未起步,许多企业只好发展内部物流,造成企业成本大幅增加,社会资源浪费严重。例如商品零售企业发展企业物流,需要购置车辆、租用仓库、增加管理人员,而技入的硬件必须按照企业经营旺季时配置,在淡季时车辆、仓库、人员一部分闲置,企业成本增加,不堪重负;有些工业企业生产超大型设备,可能几年才生产一个,它也投入几百万元购置平板车,租用特殊的大型仓库,造成企业资金、社会资 源的巨大浪费。而这些问题,通过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完全可以解决。
目前,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很大差距。据有关调查资料统计,目前德国的物流成本已下降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0 %左右,日本则下降到6.5 %,而我国的物流成本却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20%以上。而在我国企业的全 部物流中,第三方物流所占比重又明显偏低。据中国仓储协会于 2006年3-4月对全国范围内的供求状况进行的调查,生产企业原材料的物流中,第三方承担的比例仅为18 %,而商业企业物流中第三方承担得更少,仅占总比例的5.9%。据统计,以第三方物流替代企业物流,平均可以节约成本10-15%。
世界500强的企业,每一份技资计划书必须明确两个问题:一 是这个地区的通信状态怎么样?二是该地区的物流产业发展如 何?第一项确保企业的信息渠道畅通,不会贻误商机;第二项保证 企业的产品渠道畅通,实现企业赢利。如果不能达到这两项要求,就一票否决。
二、发展**物流产业对策
推进**物流产业的发展,必须从上至下,步调一致才能取得成功。
(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
近几年,我市坚持用工业化总揽经济工作全局,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在发展的过程中,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认识到发 置,i展物流产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去年彭崇谷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跟进现代服务发展方向,努力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以 几l建设4**商贸中心和物流中心为目标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资|加速市场体系建设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铁路、公路、航运集 以装箱站和衡山湘江河道千吨级码头,科学规划物流园区,培育和发 展物流企业,形成区域性物流中心。” **市委、市政府今年又联合下发了文件,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金融服务业、涉农服务业六 大生产性服务业”。并且明确了对物流业发展的若干优惠政策.“对物流企业建设用地,凡企业用自有的国有划拨地开展招商引资建设 物流配送中心的,在按规定办理国有土地出让手续后,可将土地使用权作为法人资本出资。凡流通企业以其自有的国有划拨地建设物 流配送中心且不改变用途的,可仍按划拨形式使用。对新入驻我市 的物流企业,且投资额超亿元的大项目,政府可采取4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相关优惠政策。”、“对入驻物流园区新建物流设施达15万平方米以上、经批准择新址新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达5万平方米 以上、扩改建物流设施5000平方米以上的可按《**市服务业引 导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申请项目资金支持”。从宏观政策来讲,已经为**市的物流业发展描绘了美好的蓝图。
(二)抓住重点,发展物流产业
**规划了3个工业园区:白沙洲加工制造工业园区、华新高 新技术工业园区和松木化工园区。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应该在白沙洲工业园建设**物流中心,“以点带面”,促进我市物流产业 全面发展。理由如下:
(1)白沙洲工业园(**深圳工业园)坐落在雁峰区白沙洲地段,是我市的老工业基地,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为**市的工 业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2006年3月3日白沙洲工业园正式开工 建设,发展势头迅猛,目前特变电工、亚新科、电缆厂、**恒发 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英鹏铜材等大型工业企业相
继入园。2007 年4月10日,市委、市政府明确“深圳工业园”选址在白沙洲工业园区,与白沙洲工业园区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运行。工业园中的发蝶,必然要求配套的物流业也同步发展。
(2)长沙星沙物流中心已经落户白沙洲工业园,它是一家按照现代物流发展思路建成的物流企业。**集团在白沙洲征地193 亩,建设白沙洲汽车站,该站规划建有40000平方米的物流仓储中心。**集团在2006年成立了物流分公司,利用专业运输企业在人员、车辆、技术力量上的优势,结合现代物流的先进管理理念,快速实现从传统货运向现代物流的转变。
选择白沙洲工业因为我市发展物流产业的试点,既能加快园区发展,又能将**集团白沙洲汽车站与星沙物流中心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强强联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落实优惠政策解决存在的问题
从2006年至今,**物流业的发展“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进展非常缓慢。为什么市委、市政府对发展物流产业态度这么坚决,优惠和扶持政策也相继出台,但效果还不是很明显呢?这其中有着比较深层次的原因。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地区和部门对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深入理解不够,认为物流产业就是个服务性行业,搞得好不好无所谓,忽视了物流产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对工业产业的发展趋之若莺、热情有力口;对物流产业的发展退避三舍、不闻不问。二是优惠政策落不到实处。市委、市政府对物流产业发展有明确的优惠 政策,但一些部门执行不到位,客观上阻碍了物流产业的发展。在西方发达国家,物流产业发展的最好的是德国。德国将物流 产业按城市基础设施对待,在汉堡、法兰克福等大型工业城市建设工业园区,政府都要无偿划出一块土地做物流园区,在税收、审批 上给予优惠政策吸引数百家物流企业进驻,做大做强物流行业,确 保了德国两个世纪以来工业化强国的地位。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我们才能“对症下药”,切实发展**物流产业。
首先应加强领导、统一规划。成立“**市物流产业领导小组”,由市政府牵头,各职能部门参与,根据**市经济发展特点,研究**市物流产业的发展方向,编制《**市物流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其次是以点代面、全面铺开。以白沙洲工业因为依托,以白 沙洲汽车站和星沙物流因为基础,启动**市物流产业。根据试点经验,在各县、市、区有步骤地发展有当地特色的物流产业。第三 是落实政策、加强力度。对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的建设要加大扶持 力度,对政府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坚决落实到位,不打折扣制定符合**经济发展的物流产业准入制度,对符合条件的企业,鼓励 进入物流行业,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给予税费减免-物流园区和物流仓储中心的建设,简化程序,实行一站式办理各项手续。相信有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各职能部门的通力协作,企业的积极参与。**的物流产业一定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成为 **商贸中心和物流中心,推动**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第三篇:以党建为引领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推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以党建为引领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作者:查北
来源:《现代工商》2012年第10期
2012 年9 月18 日下午,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赵福禧,率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调研组一行9 人赴闸北调研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调研组在闸北区委常委、区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部长石宝珍的陪同下,先后来到舜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上海创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考察和调研,并召开座谈会,闸北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民营企业家进行专题座谈。
调研组首先考察了舜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该企业是一家集建筑施工、房地产开发、建筑材料供应、贸易、服务业等为一体的大型建筑企业。在董事长李寿祥的陪同下,调研组参观了企业的荣誉陈列室,听取了企业开展党建工作情况汇报,赵福禧对企业在党建引领下开展的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方面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调研组随后来到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考察。所合伙人、执行主任董冬冬陪同调研组参观了事务所,详细介绍了事务所党建工作情况。当了解到事务所95% 以上都是年轻人时,赵福禧感慨地表示“非公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最后,调研组来到上海创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调研并座谈。创图科技是一家致力于3D 云技术,在文化旅游、数字城市、游戏、数字展馆领域开展研发和应用的中国十大IT 创新企业,是上海世博会国内唯一的3D 云核心技术提供商、中国馆承建商,拥有国际领先的3D 发明专利技术。调研组在创图科技董事长李欣陪同下来到3D数字展厅,饶有兴致地参观了企业历程和数字城市等3D 技术展示。
走访考察结束后,调研组举行了闸北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专题调研座谈会。会上,调研组听取了闸北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区工商联党组书记、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联谊会会长徐国忠所作的闸北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联谊会工作情况汇报,闸北区社会工作党委、区法院、市北高新园区综合党委、上海室内装饰(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环宇消防工程有限公司等有关部门和党建联谊会理事单位就党建工作开展情况和整合资源在推进非公经济党建工作中的作用、意义进行了汇报交流,调研组成员同与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民营企业家进行了互动座谈。石宝珍向调研组介绍了闸北区委、区政府在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中的做法和经验,总结强调工商联在这项工作中的三个独特的优势,即人的优势,有一支非公经济代表人士的队伍;组织的优势,要发挥工商联“三性”叠加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党组的优势,政治引领,资源整合,服务凝聚,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她总结道,正是在这些优势的作用下,才能进一步推进扩大党的组织覆盖,进一步发挥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有效性,使非公企业出资人从认同到支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持,进而积极参与;使企业员工有组织归属感;使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地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
第四篇:以重大项目为载体 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以重大项目为载体 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兴文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贾利华
项目是最直接、最有效、最具体的投资承载体,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原动力,是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缰绳”,是提高产业集聚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基石,也是增加财税、解决就业、惠及民生最有效的途径。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归根结底都落实到每个具体的项目上。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重大项目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正日益凸现,尤其是对兴文这样边远欠发达地区而言,更需要投资规模巨大、经济效益明显的产业化项目拉动,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立足优势,科学统筹,重大项目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
近年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工业强县”发展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牢固树立“抓项目促发展,大项目促大发展”的理念,我县重大产业化项目取得历史性突破,先后有攀钢集团、湖北洋丰集团等重点企业入驻兴文,华福、锦巍、五星、鸿源化工等企业自主投资项目顺利推进。重大产业化项目的成功落地,为实现我县资源综合利用、经济增长、财税增收、扩大就业、优化环境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目前,全县重大产业化项目呈现良性发展态势,并呈现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产业化项目比重加大。2009年,产业化项目占全县重点建设项目的45%以上。攀钢集团总投资达14亿元的硫铁矿综合开发项目为我县硫化工产业奠定了基础;瑞兴公司总投资达8.6亿元的4000T/D新型干法水泥项目的落户,改变了兴文工业经济增长无大型地面企业作支撑的现状;聚源粉业、赵氏泡菜和金鹅粉业亦成为引领农业产业化项目的龙头企业。产业化项目的大量增加,摆脱了我县重点建设项目长期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被动局面,从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我县工业产业结构,为今后大型地面企业成功落户兴文起到很好的带动和示范作用。
(二)项目投资规模巨大。2009年,我县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投资达20亿元,同比增加90%;攀钢硫铁矿开发、4000T/D新型干法水泥、湖北洋丰硫铁矿采洗等已开工和即将开工的总投资上亿元项目多达10个以上。
(三)项目构成更加多元。2009年,我县各类产业化项目共计23个,以资源综合利用为主,重大项目构成更加多元化和合理化。
二、剖析问题找差距,理清思路谋发展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中,我县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总的看来,我县产业化项目结构性矛盾突出,投资规模小,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布局不合理,对县域经济支撑作用不突出等问题仍然存在。
(一)资源就地转移和产业延伸不足。目前,我县煤、硫资源开采的项目比例大,实现煤、硫资源就地精深加工、资源就地转移、产业链就地延伸的项目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不足,“飞地经济”的利益分享机制尚未形成,缺乏资源综合利用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产品附加值没有得到足够提升,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未充分显现。
(二)产业要素匹配不健全。攀钢、瑞兴、洋丰、中鼎煤业等大项目建成投产后,产品出境运输量大,而我县物流体系不完善,运输承载能力有限,将不能满足企业正常的运输需要。加之电力、通讯、邮电、医疗等相关配套设施滞后,也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县大型项目发展的因素。
(三)人才和资金瓶颈仍未破解。项目建设看企业,企业发展靠人才。由于我县企业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缺乏长远计划,在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过程中困难重重;发展资金不足,金融市场不完善,为企业后续发展和上档升级造成瓶颈制约。
三、对策与措施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行为。今年,我县“确保20亿元,力争23亿元”的投资目标已锁定,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前所未有,为确保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实现“止滑提速”目标,我们必须以重大项目为载体,超前思考,提前谋划,确保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立足我县优势资源及产业要素,按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项目跟着资源走”的发展思路和国家发改委近期下发的产业化发展规划先行的原则,结合我县列为四川省民族待遇比照县和扩权强县试点县的历史性机遇,科学统筹,积极谋划,逐步启动和完善我县工业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实现我县优势资源的就地利用和产业延伸,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形成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重点发展煤化工和硫化工,形成产业集群,构筑县域经济的核心增长极。
(二)加强对资源型企业的指导,特别是对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大中型企业,要督促其认真履约,并按国家新一轮产业政策,努力实现规模达产和资源综合利用,有效推进产业的就地延伸,为地方经济发展、财税增收、解决就业、优化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进一步加大对重点建设项目的监督监管,深入项目和企业调研,准确掌握和了解分析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协调和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四)作好重大项目包装和储备工作,加大对上争取力度,重点做好20万吨/年林纸一体化、2x30万KW煤矸石发电、地奥集团120万吨/年煤制甲醇等
重大项目的核准立项等前期工作。同时,要突出重点,对总投资超过1亿元的重大项目进行分类管理。
(五)为有效应对全球性金融风暴,化危为机,培育县域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重大项目巨大的撬动作用,确保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我县应重点抓实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项目库建设及相关产业规划,以精深、成熟项目搭建招商平台;二是利用好我县列为四川省民族比照县和扩权强县的政策机遇,抓好重大项目的争取工作;三是做好民生工程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工作;四是加快产业链较长及劳动密集型项目建设;五是抓实在建重大产业化项目的推进和新建项目的落地。
当前,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逐步扩大延伸,机遇与挑战并存,停滞与发展相依。非常之时,需非常之策,行非常之举。在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紧急出台一系列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之时,兴文如何“从2008年四季度到2010年底,中央政府拟新增投资1.18万亿元,加上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共约4万亿元”的重大决策中,抓获和谋求更多的发展机遇,是摆在各级各部门面前的重大课题。我们必须以重大项目为载体,以投资拉动为“引擎”,坚定信心,倾力作为,才能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第五篇:以生态经济规划为导向 促进福建山区自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以生态经济规划为导向 促进福建山区自然保护与可
持续发展
发表日期:11-05-10, 07:37 AM 出处: 作者:李小伟 余建辉 石德金 阅读:8 以生态经济规划为导向
促进福建山区自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李小伟余建辉石德金
作者简介:李小伟,(1979—),女,在读硕士,主要从事生态经济、绿色食品营销策略方面的研究余建辉,(1956—),男,福建农林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态经济、区域经济方面的研究石德金,(1968—),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态经济、区域经济方面的研究。
山区是一个由社会、经济、自然三个相互联系的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通过人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将山区中的资源、环境与自然生态系统联系起来,形成社会、经济、自然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作用的动态的复合生态系统。这一系统具有开放性和可调控性。开放性使该系统与系统外部有着持续的能源和物质交换;可调控性使它具有组织功能,通过必要的调控手段可以使系统处于稳定的持续发展状态。当一种调控手段在这复合生态系统中起主导作用时,复合生态系统就朝着这个方向演进。然而,福建山区为了尽快摆脱贫困,在调控措施上,缺少有效地防范对资源进行耗竭性地利用(如过度采伐森林资源等等)的调控措施,也引进了一些污染严重的项目,把污染转嫁给了山区,使山区洁净的环境受到破坏。经过这几年的改革,虽然经济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但生态环境仍很脆弱。根据福建省环保局2003年的状况公告,仍较脆弱的生态环境主要表现为:森林结构不尽合理,矿山开发和工程建设造成的“青山挂白”和水土流失现象仍较明显,畜禽养殖业污染日趋严重,土壤退化趋势依然存在,互花米草和水葫芦等外来物种对局部流域和区域生态系统造成危害。因此很有必要寻求一种调控措施,使山区中的资源、环境、自然生态系统与经济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达到资源利用、自然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而完成这一使命的首要措施,就是实施山区的生态经济规划。
一、资源利用、自然环境保护和发展山区经济的辨证关系
资源利用、自然环境保护和发展山区经济具有辨证的统一关系。自然环境保护是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使之满足人类的需求和生态的动态平衡,而山区经济发展则是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结构等的充分利用,使区域经济有所发展和增长。他们的同一关系表现为:保护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发展是为了更好的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是人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保护好环境和自然资源就是保护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但保护并不是消极的保而不用,而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和时间条件下有计划的开发、节约使用。对可更新资源,保护的实质是边开发利用边更新增值,对不可再生资源或较难再生资源(如濒危动植物等)采用相对保护措施乃至禁止采伐、捕猎都是有效的手段。这些物质基础的保护与增长,是为了将来更好地利用这些物质基础为人类服务,更好地发展山区经济,如环境的优化有利于旅游,食物链的平衡有利于防止害虫的出现等。而物
质和经济的发展,可以提供更多的资金用于保护,使保护和发展建立在良性循环的基础上。
但资源利用、自然环境保护和发展山区经济也有矛盾的一面,特别是在现有的物质基础不太丰富和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条件下,资源的利用效率往往较低,产生浪费和污染,又不利于节约、保护自然资源和优化环境。
资源利用、自然环境保护和发展山区经济的辨证关系更大程度上是体现在矛盾的一面。但我们认为,不能仅仅看到资源利用、自然环境保护和发展山区经济的矛盾面,而应辨证地看到它们之间统一的一面,这是山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理念。
可持续的自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的资源利用、发展山区经济也有上述的辨证统一的关系,但更注重可持续性。这种可持续性,是指在较长的时间和稳定的空间范围内使山区各利益群体的资源利用、自然环境保护和发展山区经济达到一种均衡、和谐和互补状态的过程,而不是一种对立过程。所谓的均衡,是指保护状态下所产生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人文价值及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数量、质量、结构等在质和量上都大于等于发展山区经济所带来的对这些价值的降低和自然资源和环境在质和量上的消耗或破坏。所谓的和谐和互补状态,即指人与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和谐共处以及保护是为了发展、发展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的一种共同促进的状态。
然而,生活在山区的各利益群体以及山区外的相关利益群体对山区资源利用、自然环境保护和发展山区经济的观念并不是一种静态的一成不变的观念,在不同的时空范围内,对山区的相关利益发生了变化,其保护发展观也处于一种变化之中。
正是由于这种动态状况的存在,我们就有必要去引导山区的各利益群体以及山区外的相关利益群体走向这种均衡、和谐和互补状态的可持续资源利用、自然环境保护和发展山区经济的观念。所谓引导,其本质就在于建立在山区生态经济规划的基础上,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作指导,使山区的各利益群体以及山区外的相关利益群体的现实利益得到满足。要实现这种满足,在一定时空范围和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必须使山区的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都强大起来,且有“造血”机制,这样才能使山区的各利益群体以及山区外的相关利益群体得到满足。但“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二者是矛盾的统一体。在现有以消耗资源为主的发展经济过程中,消耗资源可以带来暂时的经济发展,但也会带来环境的破坏、生态功能的降低;绝对地保护生态环境,杜绝资源的开发利用,又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但如能以生态功能的利用转为经济效益,则二者可以达到和谐的统一。
因而山区生态经济规划正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生产生活的各种规划,使山区的各利益群体以及山区外的相关利益群体的未来和现实利益得到满足。
二、山区生态经济规划的原则
基于上述指导思想,山区生态经济规划应遵循下列原则:
1、代际公平原则
对福建山区的区域进行生态经济规划,必须以代际公平为首要的原则。资源的开发利用除了要维护本代人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要考虑到后代子孙的根本的利益所在,即实现代际间的公平。
2、社会公正原则
即在开发利用资源的过程中,在生产、消费活动诸方面要公平、公正,还要善待山区其他的生命、物种,确保生物及环境的多样性。
3、生态环境的保护原则
首先要使资源能够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但是这种需求必须是在以生态的承载能力范围之内。一般而言,恶化的自然环境若能退出高强度利用,经过一定时期的修养生息后能够恢复。所以对于已经破坏的生态环境,一定要进行综合治理和充分的养护,对于现有的资源,在充分合理利用的前提下加大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4、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不能只看到眼前的经济利益,对现有生态环境、资源等无节制的利用。进行生态经济规划不但要合理的保护治理环境,最终的目的是除了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外,还要使后代的发展不能受到威胁。所以,资源的永续利用最根本的法宝,就是实现资源、环境和经济增长的一种动态均衡。
5、山区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的原则
福建山区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建设生态省的一个重要的环节,生态省建设的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另外一方面,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全面可持续,核心是发展,也只有山区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才能够从根本跳出PPE怪圈,合理利用资源,开发资源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切实的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
三、福建山区实施生态经济规划的具体战略措施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指出,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环境退化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呈倒“U”形的关系。即在较低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被动处于一种生存维持状态,对自然资源的影响较为有限:所排放的废物,不仅数量有限,而且可生物降解。因而,不论是数量上,还是强度上,环境退化都是有限的。随着经济的加速发展,在农业的现代化经营和工业化的起飞阶段,资源消耗速度开始超过资源更新率,废物排放的数量和毒性均有增加。在较高的经济发展阶段,环境意识得到了强化,环境管理也更有效,技术更为先进,环境治理强度加大,使得环境退化得以节制和逆转1。而福建山区的生态环境状况正是处于倒“U”形快到顶端的位置,经济刚刚起飞阶段,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迫坏,而且环境“重建”能力差,所以造成了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同时也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所以进行生态经济规划,进行有效的环境管理最重要的一个措施,就是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加大环境治理的环境保护投入,包括技术和资金的投入。要实现在生态环境“非减性”的基础上达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市场机制为导向,以政府的引导和宽松的政策下全面实施生态经济规划。
1、以市场为导向的生态经济规划
促进山区经济发展,遏制山区生态环境退化的瓶颈,在于把资源转化成商品的机制和形式。所以勘察资源现状,找出开发和利用资源的潜力,探索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途径,便成了启动山区经济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对福建山区来说,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要进行生态经济规划最根本的也是要以经济的发展为依托,在对资源合理利用的基础上,实现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换,以满足山区内外各利益群体的现实的和未来的利益。在这一转换过程中,应以市场机制作为配置山区资源的主要方式,以生态经济规划作为配置资源的限制条件,从而达到山区生态和经济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具体为:第一,发挥福建山区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比较优势是一个地区发展的资本,区域经济只有充分体现该地区的比较优势,才能在竞争中发展壮大。根据福建省环保局2003年的状况公告,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首次采用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退化指数、污染负荷指数等五项评价指标,按优、良、一般、较差、差五个等级,对全国各地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我省生态环境质量优的区域占85.4%,其余14.6%的区域为良。因而福建山区的生态环境具有比较优势,由此决定了山区的经济发展应以环境效益转化为生产力的绿色产业为主,建立绿色产业链。绿色产业链主要是指发展生态农业,林牧业及环保工业。绿色产业链的建立要以改造传统产业与发展新兴产业相结合。改造传统产业要从高起点开始。农业方面,积极开发经济作物和果品蔬菜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林业方面,积极发展经济林、观赏林;在畜牧业方面,发展有特色的畜养业。对于环保工业,主要是开发运输业,发展生态旅游
业、以及绿色食品、咨询和资源加工等工业、发展商业贸易和信息产业等。
第二,促进山海协作。所谓山海协作是指山区和沿海地区的横向区域经济技术协作,是加快山区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梯度推移理论被引入我国,并运用到生产力布局之中,形成了我国的梯度开发模式。福建山区在布局区域经济发展时也应采取这种模式,即沿海地区和内地山区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呈梯度的转移,社会生产力从高梯度的沿海地区向低梯度的内地山区的逐级扩散,通过梯度推移的加速,使山区在这种加速推移中逐步缩小与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沿海地区开放、开发程度较高,经济发达,科技实力雄厚,地理上又具有对外开放的前沿优势,有着强大的物质基础和雄厚的资金。而福建山区矿产、水电、林业资源丰富,拥有廉价的劳动力,显然,沿海地区和山区在资源条件、产业结构层次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二者之间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只需采取政策优惠,改善山区投资环境,加强山海协作,就可以将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势和资金、技术、人才、信息方面的优势同山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优势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山海协作,将沿海地区的资金、技术等要素向内地山区纵深地发展推移。
第三,以山区城市化发展促进山区经济的腾飞。城市化是一个地区工业化、市场化、个性化的综合体现。对落后地区而言,城市化是顺应区域发展的一般潮流,也是探索生态经济特色发展的过程。目前福建山区的城市化水平接近城市化的加速阶段30%,正确认识山区的比较优势,发展绿色产业、建设山水城市,才能实现福建山区城市的快速、持续发展。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聚集地和人们工作生活的中心,加速城市化的进程是山区经济发展,实现战略突破的迫切要求。首先,城市化有利于发挥自身的集聚效应和经济的辐射效应。其次提高山区的城市化水平是缩小福建山海差距的需要。沿海六地市、土地面积不到全省的13,却集中了全省55%的城市,72%的城镇,65.9%的城镇人口和74.3%的工业总产值3。由此可见,沿海的发达,也主要是因为沿海城市、城镇的经济实力强大,能够使城市的积聚效应充分发挥。再次,城市化也是体现福建山区区位优势的需要。福建山区交通瓶颈局面的不断改善,山区的区位优势也逐步体现出来,处于福建沿海同内陆省份连接地带,更容易吸收沿海的辐射。
2、政府的引导作用以及宽松政策支持下的生态经济规划
第一,投资政策的倾斜。山区贫困以及单纯的采取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没有到位。所以山区生态经济要崛起的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完善基础设施,但是山区自身的力量薄弱,山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依靠省政府甚至国家投资来完成。因此省政府在编制计划和中长期计划时,要重点向山区倾斜;同时要采取优惠政策鼓励私人企业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和绿色产业领域,并采取股份制的形式集资、商业性运营,使投资经营者受益4。
第二,产业政策的倾斜。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根本上是为了给优势产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也同样要有相应的能给山区生态经济带来发展的产业政策。对于山区丰富的林业、矿产资源,应该放宽政策,积极合理的开发,将开发经营权下放,调动群众和开发商的积极性。同时,对于重点的资源应该划定保护范围,对于已过度开发的的资源,要进行限制和保护。
第三,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由于众多的历史因素、区位因素和人文因素造成了福建山区贫困落后的局面。山区生态经济发展的根本在于资金的问题,而山区缺乏的部分资金,只能是通过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取得。首先,通过制定有关的发挥,确定转移支付的基数,并随着省财力的增长而稳定增加,将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与操作措施确保落实到实处4。其次,通过预算,加大对山区生态经济项目的专项补助范围和数额。再次,要发挥财政杠杆的作用,对山区的绿色产业进行投资补贴。
参考文献:1张洪:《论西部贫困山区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的几个理论问题》,《经济问题探索》,2000年第8期,第7-10页。
2义旭东、徐邓耀:《生态-经济重建:西部贫困山区可持续发展之路》,《青海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第36-37页。
3杨建洲:《山区可持续发展规划的方法与实施途径》,《林业经济问题》,1996年第3期,第41-45页。
4林庆:《推进福建省山区崛起的三个重点》,《发展研究》,2000年第10期,第33-34页。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350002)(责任编辑蔡雪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