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化景观篇
文化景观篇
文博馆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博馆的前身是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文物室,20世纪60年代,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我校历史系教授苏渊雷先生和游寿先生等专家学者为了更加直观地开展历史教学,并为历史学、考古学研究提供真实可靠的实物资料而创建了历史系文物室。经过老一代历史学家和后继者几十年来对馆藏文物的不断丰富,场馆的规模逐渐扩大,2005年更名为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博馆。文博馆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现馆藏文物2000多件,包括化石、甲骨片、石器、陶器、铁器、玉器、青铜器、漆器、瓷器、拓片、钱币、佛像、铜镜、书画等多个门类。始自远古、及至近代,年代连续,时间跨度长,展品种类多,研究价值大,内涵丰富。
动植物博物馆
动植物博物馆前身为始建于1956年的学校动物标本陈列室和植物标本陈列室,2005年扩建为标本陈列馆,2011年扩建为动植物博物馆。展馆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设置森林景观、草原景观、湿地景观、海洋景观、大型鸟兽、植物多样性、两栖爬行类、鱼类、无脊椎类、恐龙、昆虫、贝类、植物标本和古生物化石等13个展区。各类馆藏标本丰富、历史久远,具有显著的东北地方特色,同时涵盖了国内外各地的代表物种,标本收藏达1000余件。动植物博物馆是我校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能够为研究区域物种形成、区系演变、生物多样性及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重要参考,现已发展成为集标本贮藏、科普宣传、科教基地为一体的多功能开放式展馆。
游寿纪念馆
游寿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和书法家。在我校辛勤耕耘37年,把全部身心奉献给了教育事业。游寿纪念馆建筑面积150平方米,收藏有游寿先生书法作品、生平年表、照片、友人纪念游寿先生诞辰100周年而创作的书法作品等500余件。
艺术馆
艺术馆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藏品300余件,包括绘画、雕塑、手工艺、音乐、摄影等艺术作品,主要来源于美术学院、传媒学院、音乐学院。这些藏品题材不同,风格迥异,特色鲜明,追溯着我校艺术专业的发展轨迹,展现了我校艺术辉煌,折射出黑龙江省艺术发展的文脉。
行知广场·行知塑像
陶行知(1891.10.18--1946.7.25)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民主主义战士和爱国者,是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县,毕业于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文学系,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他先后创办了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陶行知的一生是在人民涂炭、国家多难、民族危急之秋度过的,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与劳苦大众休戚与共,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校行知文化广场落成典礼于2008年9月9日隆重举行。陶行知雕像坐落在行知广场正中,由师大美术学院雕塑系设计,为铸铜材质。雕像人像高5米,基座高度2.5米,总高7.5米,重约3.5吨。雕像刻画了陶行知先生昂首阔步、执着前行的形象,它也是行知先生风雨兼程、积极投身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令人充满敬意,让人倍感亲切。
原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董浩,省教育厅副巡视员牧童,陶行知先生之子陶城先生和时任我校党委书记张少杰共同为陶行知先生塑像揭幕。典礼由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王选章教授主持。为了祝贺我校行知广场的落成,中国陶行知研究会、黑龙江省陶行知研究会都专门发来了贺信。仪式上,陶行知先生之子陶城先生深情致辞。
我校作为全国“学陶师陶”的先进典型始终以陶行知先生为楷模,在师生中进行“行知精神”教育,深化陶行知先生“求真,做真人”的教育思想,构建“真人育人工程”;把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融入课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已经成为广大师生的座右铭。
孔子铜像
2012年9月12日,我校在江北校区图书馆门前举行了孔子铜像揭幕仪式,该铜像由香港孔教学院院长、世界儒商联合会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爱国儒商汤恩佳先生向我校捐赠。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国才,省政协台港澳侨联络和外事委员会主任王佩杰,省侨联主席王伟,省教育厅副厅长辛宝忠和省委统战部有关领导,以及汤恩佳先生及夫人,香港黑龙江联谊会会长、香港荣伦集团董事长林镇伦先生及夫人,环球成功华人有限公司主席王麦英女士,香港猎酒人有限公司董事长赖镇垒先生,香港黑龙江联谊会哈尔滨办事处主任马红女士作为嘉宾出席仪式。我校党委书记付军龙和汤恩佳分别在仪式上致辞,并共同为孔子铜像揭牌。
孔子铜像走进哈尔滨师范大学,从此,哈尔滨师范大学的校园内又增添了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这道景观以具体可感的形象阐释着“敦品励学 弘毅致远”的校训,必将进一步推动学校的文化建设,激发哈师大学子瞻仰孔子圣容,思考孔子教诲,进而培养爱祖国、爱民族的情感以及孔子和儒学的道德伦理观念,承担社会责任的实际行动,做一个既有科学文化知识又有高尚品德的人。
行知楼
行知楼是我校的标志性建筑,教学楼分为三个主要功能区:实验区、学术交流及展馆区、办公区,其中实验区4.8万平方米;展馆区分为文博馆、标本馆、校史馆三部分,与学术交流区共计0.55万平方米;办公楼0.35万平方米,以上各功能建筑相互围合成院落式布局。该工程建设总用地面积4.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5.7万平方米,建筑总高度49.7米,A区12层,B区4层,局部3层。该工程于2008年7月开工,于2010年6月全部竣工交付使用。工程投资1.93亿元。该项目含各类实验室,其中有学校测试中心和省级重点实验室七个(分别为核磁共振、分子细胞遗传与育种、植物生物学、先进功能材料与激发态、材料物理与化学、智能教育与信息工程、纳米功能材料与光子晶体)。
田家炳现代教育书院
田家炳是香港一位企业家和慈善家。他于1919年出生于广东梅州市大埔县,广东梅州人,出身客家世裔。他幼承庭训,敦品励学,淡泊名利,不求闻达。数十年致力公益,捐助教育、医疗、与其他利国生民的慈善事业,贡献良多,惠泽社群,诚为当世楷模,社会表率。
田家炳教育书院于2001年竣工,建筑面积为27252平方米。主体8层,投资金额6562万元。
黑龙江现代文化艺术产业园区
黑龙江现代文化艺术产业园区项目于2008年8月列入省委、省政府《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规划》,是2010年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行动规划》中于2010-2015年重点建设的六个文化产业园区之一,是哈尔滨市委、市政府2010年“项目建设提速年”200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是哈尔滨市2011年政风建设年重点跟踪50大项目之一。园区项目以哈尔滨师范大学为建设的执行主体,采取省、市、区、校四方同步、联动发展的模式,依托哈尔滨师范大学人才资源优势、文化艺术教育优势、学科优势、地理优势,将其建设成为集文化艺术研发创意、文化艺术企业孵化、文化艺术人才培训、文化艺术成果展示转化、文化艺术产业创业区等于一体的,具有特质的、区域特色的、功能完善的、国际水准的现代文化艺术产业园区,形成具有较强辐射作用的文化艺术产业集聚地和文化艺术人才集聚区。目前,与本项目达成入驻协议的中小企业有80余家,正在洽谈中的项目有20多个。该文化艺术园区建成后,能够树立哈尔滨市城市建设新窗口形象,同时与哈工大、哈工程、哈理工三个国家级科技园区四点相连,彼此贯通,形成哈尔滨市以知识聚集、创意创新为特色的新兴产业带,并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园区项目位于我校江南校区(校园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内,其中园区重点规划用地面积约10.82万平方米。园区建设分三期完成,计划总投资约22.63亿元。园区建成后,实现地上新建总面积约33.42万平方米,建设工期为2011年至2015年。该项目由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策划、清华大学安地建筑设计院和哈工大建筑设计院联合设计。
图书馆
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51年,是目前黑龙江省属高校中规模最大、馆藏文献最为丰富的图书馆之一。目前,以校本部图书馆为总馆,下设呼兰分馆及各学院资料室等文献资料分中心,总面积约65000平方米。校本部图书馆分为江南馆和江北馆,江南馆建于1951年,并于2001年完成扩建工程,面积达18815平方米,馆藏特色以艺术类图书为主;江北馆于2003年竣工,并于同年11月正式开馆,面积达32000平方米,2004年江北馆馆舍建筑获得由国家工程建设质量奖审定委员会颁发的“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拥有古籍特色馆藏资源。另外,呼兰分馆9670平方米,各院系资料室4398平方米。
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丰富,其中纸质馆藏总量达340万册;非纸质图书资源306万种。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已初具规模,共有中外文期刊数据库30个,网络教学资源数据库6个,网络辅助教学平台4个,磁盘阵列容量24T。图书馆还面向重点学科,自建了5个特色数据库。图书馆现有17个具有不同功能的阅览室,有阅览座位5458个,还设有四个可容纳近千人的具有多媒体、同声传译等功能的现代化的学术报告厅。
目前馆藏善本古籍共421种,6076册,普通古籍1万多种,10万多册。民国年间出版的《四部丛刊初集》、《万有文库》等共计20508册。藏书特色是,以明清古籍为主体,家谱、地方志和集部古籍较为丰富,收藏的古今名人字画也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如游寿的甲骨文字、启功的字画等。其中,明代抄本《古今经传序略》为海内孤本,引起了国内和台湾学者广泛关注;明代正统八年的《禅林宝训》是我馆所藏刊刻年代最久的古籍,目前国内保存版本较为稀少;明代闵氏套印本《楚辞》二卷、分类补注李太白诗二十五卷等古籍尤其珍贵。2008年3月我校图书馆成功入选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009年6月9日,又入选7部古籍并成功进入第二批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行列。2010年5月,在第三批《名录》中,又入选3部古籍。至此,我校图书馆共有10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江北校区正门
(一)江北校区正门
(二)江北校区南门
江北校区南门夜景
江南校区正门
呼兰校区
江北校区行知广场
江北校区行知楼
(一)江北校区行知楼
(二)江北校区行知楼夜景
江北校区综合楼
江北校区社科楼
江北校区社科楼
江北校区人文楼
江北校区体育楼
江北校区理工一号楼
江北校区理工二号楼
江北校区理工三号楼
江北校区西语楼
江北校区新教学楼
江北校区图书馆
(一)江北校区图书馆
(二)江北校区图书馆
(三)江北校区校园
江北校区艺术馆
江北校区文博馆
江北校区动植物博物馆
江北校区体育馆
江北校区篮球馆
江北校区体育场
江北校区篮排球场
江北校区梦溪宾馆
江北校区梦溪宾馆
江北校区学生公寓楼
江北校区梦溪湖
(一)江北校区梦溪湖
(二)江北校区梦溪湖
(三)江北校区夜景
(一)江北校区夜景
(二)江北校区校园雕像
江北校园风光
(一)江北校园风光
(二)
第二篇:部队文化景观方案
武夷山“天梯”部队营地主题文化景观设计方案
文化景观主题说明:
文化景观的设计、改造和管理,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的表现,同时也是队伍建设风貌的展示。本次文化景观的建设主旨,紧紧围绕习近平主席的最高指示:“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努力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我们力图通过对营地的文化景观改造,表现出“天梯”部队与“双世遗”所在地武夷山自然、人文精神的相互融合、共建,以独特的景观,弘扬“天梯”部队的内涵文化特色。
主题提炼思路:
机务部队营地位于“双世遗”武夷山市武夷大道富有丹霞地貌特征的旗山脚下,此次文化景观建设的设计概念应将武夷山自然风光和文化与富有特色的“天梯”部队文化结合起来。因此,营地文化景观主题总概念为:“旗山砺剑,攻克必胜”。
“天梯”部队的任务是为“天鹰”提供强大的后勤保障后盾,主攻“机修”等战备工作。战士们坚守在旗山脚下,以守为攻,不断地加强自我机务技术与文化知识建设,严格执行“对战斗胜利负责,对战友安全负责,对国家财产负责”的“三负责精神”,迎难而上攻克机修难题,为航天战 1 士宝贵的生命以及为航天战斗的胜利,默默无闻却兢兢业业地献出自己的智慧与青春。
因此,部队营地的文化景观主题“旗山砺剑,攻克必胜”的提炼,重点抓住旗山自然风貌刚硬的特征,展示出“天梯”部队如旗山一般固若金汤的顽强意志的同时,在机务工作中有着“砺剑”那样甘于寂寞、无名的忍耐精神。但这样的忍耐是厚积薄发,是航天战斗必胜的坚强后盾。在景观造型创意上,我们将借鉴“旗山”、“砺剑”、“航空”等主题文化元素来设计,打造武夷山地方特色的“天梯”部队营地文化景观。
主题文化设计方案
一、规划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1. 指导思想
(1)“天梯”部队所在营地既是航天战斗防卫的重要基地,也是培养战士机务技术、遵守命令和交流思想的场所,所以营地的环境设计应注重立意、着力体现部队的内涵精神。在长期的规划发展目标指导下,依托基地的自然及人文环境,以户外广告牌、文化长廊以及雕塑造景的建设为主,在丰富景观的同时,为广大军官战士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2)风格简洁明快,突出时代性和部队工种特性。环境的色彩明快、2 构思巧妙,从造价上来说也比较经济,可行性强。
(3)尊重规划、因地制宜,部队的文化导入、突出特色。
二、规划布局特征
总的思路:根据“旗山砺剑。攻克必胜”的主题对营地的建筑格局来做功能区域划分,建设功能型文化景观群落。
建设目标:建设出具有能体现出功能区分的富有地方特色以及兵种特色的文化景观,在美化环境的同时,给予士兵们寓教于乐的功能。
1.营造一个景观化功能化环境
在部队营地的规划设计中,以环境品质的提升为目标,立足于当前的强军改革基调,实现营地环境、功能、技术的优化,创造一个现代化的部队人文环境。
通过营地环境的景观化处理,使部队成员在满足感官愉悦的同时,又可成为部队历史、荣誉、技术、精神的重点展示区域。具有人文韵味的景观还寓教于乐,让部队军官和战士平时走在营地里也能以赏心悦目的手段受到教育,提升军官和战士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景观文化是一种文化潜力,丰富士兵的知识,又能反映出营地所特有的“场所精神”。
2.塑造营地文化气氛
“天梯”部队属于独特的兵种,在发展过程中既有历史的传承,又有新的奋斗目标,在景观设计上应充分彰显这些个性特色,突出“天梯”部队的精神,为战士们营造多层次的交流、学习、游憩空间
设计方案: “天梯”部队与“天鹰”部队仅一路之隔,二者联手配合,才能锻造“攻防一体、智勇无敌”的长空铁拳。在主题设计上,将确定“天梯”营地为“守”方,再根据营地内部的格局,按功能区域划分,在总的“旗山砺剑,攻克必胜”的大主题下,设置不同主题的文化景观群落,既满足不同场合下的不同的文化需求,在总体风格上又具有相辅相成的连续性。
营地分为“内场”和“外场”两大部分,内场根据功能分为:办公区、礼堂、运动场;外场根据功能分为:宿舍、食堂、机修场。内场的文化景观改造点涉及到礼堂、机务小广场、标兵路、办公楼围墙、大道等;外场的文化景观改造涉及到网吧内、食堂对面围墙、冲向外场的四座桥、桥边空地等。
旗山砺剑,百炼成钢
内场:旗开得胜星辉璀璨志在千里百炼成钢
外场:忠诚卫士,强空卫国熟读兵法,智勇无敌金戈铁马,勇往直前战天斗地,凯旋而归
文化群落小主题
内场:
1、旗开得胜:从营地大道进来,涉及到的文化景观有大道灯箱和广告牌、标兵路灯箱、小广场。这一部分的景观群落位于内场入口的位置,一入营门马上能看到旗山。基于我们的大主题“旗山砺剑、攻克必胜”,所以此处宜以“旗开得胜”为主题打造景观群落,以开门即胜的好彩头鼓舞士气。
(1)机务广场:位于“天鹰”部队与“天梯”部队的三角地带,景观设计应在设计风格和内容上展示出“旗开得胜”的主题。建议此处设置彩钢(蓝白色调)材质和的机务工具现代风格艺术雕塑群,外加上金色的“天梯”奖杯艺术造型的雕塑,展现了“天梯”部队的兵种特色以及最高胜利荣誉。
(2)标兵路灯箱:位于“天鹰”部队与“天梯”部队的分割处,延续到营地入口大道。灯箱设计风格应与对面的“天鹰”部队已有的灯箱风格接近但又不雷同,体现出“天梯”的特色。同时,围绕“旗开得胜”的主题,在设计上应以红旗+天梯的艺术造型,在内容上展现“天梯”部队士兵的战功,增强官兵们的集体荣誉感、自豪感的同时,以赏心悦目的造型赋予寓教于乐的功能,成为一个重要的砥砺斗志的教育型文化景观群落。
2、星辉璀璨:此主题主要针对大礼堂而打造。大礼堂是部队的精神家园,体现了凝聚力和向心力,巩固党在部队的绝对领导地位,形成良好的部队文化氛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星辉璀璨”的主题设想来源于国旗、“八一”军旗上的星星,星星代表的是党,而礼堂则是党的精神形象重要标志。既是对大主题“旗山砺剑,攻克必胜”的主题的拓展,又是对入口处“旗开得胜”主题的延伸。
基于礼堂装修不久,此处的文化景观只是做微调整,重点是改造内部的大厅吊灯、正墙上毛泽东大幅宣传图,以及礼堂外两侧的橱窗宣传栏,展现的是党的“光辉”。例如,礼堂大厅的大吊灯和光芒预示着党的光辉绵远流长,可以考虑采用星星造型的大吊灯,天花板上做一个红旗飘扬的浮雕,富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又符合主题。正墙大幅宣传图建议运用星空下战机飞翔为背景,配上习近平主席的形象与指示标语。橱窗宣传栏的设计风格也可以星星做装饰,内展示部队的大项活动和领导的指示精神。
3、志在千里:此主题针对办公区旁围墙而设。创意来源于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们机务兵虽然没有像天鹰一样在天空中翱翔,但是盾守于此却志在千里高空,为战机能飞上高空打胜仗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与精心的努力。
办公区旁的大约100米的围墙目前只是红色的标语,风格老旧,不容易引起士兵的共鸣。建议将此处改造为文化长廊,以紧急备战的机务工作 6 内容为题材,可以用浮雕墙或者墙绘的艺术造型,讲述机务士兵们的工作,可命名为“千里画卷”文化长廊。
4、百炼成钢:此主题针对运动场而设。创意来源于锻炼成刚强战士,做好机务工作必须有强健的体魄,而强健的体魄来源于日常的体育锻炼,“炼成钢”最符合部队运动场的精神。
运动场的主席台位置空旷,建议可以采用蓝白流动运动竞技的抽象艺术造型,点缀运动场避免单调,另外也能激起士兵们锻炼的志气,为锻炼成钢铁战士而努力。另外跑道旁可设置一个宣传栏,粘贴士兵们日常运动比赛的图片,激发奋发向上的精神,丰富娱乐生活。
在文化内容上,既可以选用官兵日常体育竞技时的精彩一刻的图片,也可以选择体育竞技获奖的个人或集体的图片。
外场:
1、忠诚卫士,强空卫国:此主题针对食堂正对面的文化景观而设。此处景观位于外场入口到食堂的位置,是重要的宣传场地,宜展示机务工作的重要性,树立部队庄严顽强、遵守职责的形象。
食堂正对面,建议以“忠诚卫士”(杜凤瑞等英雄人物)的雕塑,为广大官兵树立学习的形象。从外场入口到食堂的围墙附近可以改造为“强空卫国”为主题的文化长廊,展示士兵们为强空卫国所作出的贡献。忠诚卫士和强空卫国主题放在一起,关系紧密协调,起到互相映衬的作用。
二楼的网吧,作为战士们的休闲与求知场所,可融入具有武夷山特色的茶文化和朱熹文化,主题为“静怡真和”,在安静祥和的环境中,追求真理以及提高自我的涵养。
2、熟读兵法,智勇无敌: 此主题针对外场的挡风墙而设。由于挡风墙很长,将近400米,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挡风墙上可以摘抄《孙子兵法》的内容,融知识和艺术于一体,在战斗中为士兵们鼓舞士气的同时,打造一个机智果敢、英勇善战的强军队伍。
3、金戈铁马,勇往直前:此主题针对的是冲向战场的四座桥。外场如战场,过了桥则是进入战斗状态。可根据金戈铁马过桥准备迎战的主题,对桥体栏杆部分进行改造,以三颗金星起飞后喷射三条流线型气体为造型,金星既可比喻党的领导,金星飞驰喻示着战斗状态,鼓舞斗志。
4、战天斗地,凯旋而归:此主题针对第一桥旁的草坪。这里可以建一个“凯旋”主题小广场,以机务的战斗硕果和凯旋门为艺术造型,例如雕塑的艺术形式,建设战斗文化,营造战斗氛围。
综上所述,我们的文化景观的主题设计,围绕着“旗山砺剑,攻克必胜”的大主题,以旗开得胜的小主题为始,以“凯旋而归”的小主题为终,始终围绕着机务部队的兵种特色、地方特色、战斗文化特色,以恰到好处的艺术呈现富有内涵的文化,为“天梯”部队的士兵们提供一个寓教于乐的 8 景观环境,从而提升营地的精神文明,以现代化强军改革精神建设营地文化。
第三篇:学校校园文化景观设计方案
校园文化景观设计方案
(征求意见稿)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要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重视校园景观建设。加强校园规划和建设,特别是要做好绿化美化工作,使校园的山、水、园、林、路等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用优美的校园景观激发师生员工的“爱校爱党爱祖国,我为昌航作贡献”的热情,陶冶师生员工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要在公共场所布置具有丰富内涵的雕塑、书画等文化作品,营造高尚健康的人文景观氛围。
我校《关于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中要求:对校园文化设施、校园自然环境和校园布局、绿化美化等进行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对新的建筑和景点要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思想政治教育设施、设备和活动场所、基地等都要纳入学校总体设计规划。
据此,对我校前湖校区进行文化景观设计。
一、设计理念
(一)弘扬主旋律,追求高品位。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秉承“日新自强,知行合一”的昌航精神,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反映时代特征、突出航空国防特色、彰显昌航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校园文化。
(二)以人为本,润物无声。重视校园环境的育人作用,将院系学科文化建设和校园景观建设相结合,将建筑与环境相结合,将校园空间与城市景观相结合,创造出浓郁的文化环境,建设独具特色的空间感受和文化氛围。通过景观体现深遂的文化内涵,提高校园景观的文化品味。
(三)尊重自然、崇尚生态。以植物、建筑等自然景观为主,建设少量雕塑等人造景观。尽量保护生态环境平衡,创造“绿色校园”。
(四)总体设计、分步实施,逐步建设,注重积累。
二、重点景观
(一)三航路文化景观建设
1.航空路
建设好航空路两侧的景观,突显航空特色,这里是进入校园的第一个景点,也是学校与城市的结合点,在文化设计上要把亮点在这里亮出来。航空文化是学校文化之源,在最显著的地方展现航空文化符合学校发展的历史脉络。经过几年的建设,现已经在校门口的圆盘上安放一架歼八飞机;在教学一组团C栋的南面水杉前安放陆孝彭塑像;路两侧草坪已经安放了不同型号的飞机,航空文化得到初步展示。
双甲子墙。下一步可以在道路两侧各建一浮雕墙:一面是中国航空事业甲子墙:将新中国诞生以来自主研发的不同历史阶段的飞机模型为内容做浮雕,以反映中国航空事业发展60年的光辉历程。(建议由中航企业捐赠建设并署名,2011年形式建设。)一面是昌航创业甲子墙:将学校在汉口、上海路校区和前湖校区建设过程中有代表性的建筑物、杰出校友人物、珍贵的校史图片等为内容做浮雕,以反映学校所经历的从中专到大专到学院到大学三个校区三次创业60年的奋斗历程。(建议由目前在校在册的全体教职员工捐赠建设并署名。2012年开工建设并落成。)
在陆孝彭塑像区域增加3-5个航空航天领域的已故院士、名流,建成航空院士雕塑群。
2.航海路
报国文化广场
广场以造型的绿色自然花草为主,沿湖设石凳石椅若干,选历史上的历史名将3—5 人(如精忠报国的岳飞、浩然正气的文天祥、抗倭英雄戚继光、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及抗日名将杨虎成、张学良等等)雕塑点缀,建4-6根中华文化柱,整个广场外形轮廓设计成一艘战舰,利用地形优势,延伸至水面,可兼做渡海登陆广场。
在国防楼附近山坡处建雕塑墙设计解放军发展史、海军史、昌航对国防的贡献录等内容。
3.航天路
以航天之父钱学森为内容在原风帆广场建一大型塑像。
或者是以三钱(航天之父钱学森、原子弹之父钱三强、力学之父钱伟长)和两弹元勋邓稼先为内容在沿航天路两侧有限的空间做小型系列雕塑。
或是以健在的航空航天界的院士为内容在沿航天路两侧有限的空间做小型系列雕塑。
(二)导流明渠
主要是美化亮化成绿色生态的岸边集休闲、学习于一体的优雅环境。以造型的自然草木为主体、可增加有造型的凳椅若干,并以中国历史上的思想文化名人为内容设计一些雕塑小品,既增加了传统文化的底蕴,又能够使之与对岸的孔子文化广场交相辉映。
(三)大学生文化长廊
在A2至学生公寓6栋正西面的绿化带建一个大学生文化长廊,集文化宣传、学生科技创新、艺术等成果展示于一体,要求充分反映学校工科背景、航空特色、校史等昌航元素:南昌航空大学建校60年来,经历三个校区建设和三次创业的栉风沐雨,1952年在汉口建校,1954年南迁南昌上海路校区,2002年建前湖校区,在红土地上成长壮大。这一片土地是昌航的沃土,这里的文化是昌航的文化血脉之一。学校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发展,人才强校,开放办学的理念,践行“日新自强、知行合一”的校训,以“立足江西、面向全国、服务地方、服务国防”为己任,为国家航空和国防事业、为江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四)拾遗补缺
1.图书馆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而且是学校的办公主要场所,将成为人气旺盛的校园中心区。加之图书馆在设计上面迎朝霞,象征着学校如朝霞升起。建议在图书馆的顶端安放一架巨型电子报时钟,寓意争分夺秒、时不我待、惜时如金;在图书馆前放置“日新自强,知行合一”的校训,彰显昌航精神。
在图书馆正东面2-4楼四面大面积的墙裙上镌刻或镶嵌老子的《道德经》、孔子的《论语》、荀子的《劝学》和韩愈的《师说》,展示浓厚的国学文化底蕴。
在图书馆的二楼墙裙镌刻江西历史名人画像及其诗词或书法作品。
2.宣传报刊候车亭
在第一教学组团BC栋之间的道路旁、第二教学组团G栋现有的候车点和北门口体育馆旁边三处分别建一个兼宣传报刊候车于一体的报刊候车亭,外观设计要体现昌航元素。
3.奇石格言警句等景观小品
在适当的地点放置景石,景石上镌刻中国历史上的名人名言或江西历史名人的诗词或书法作品。如:在大学生活动中心的两侧设计充满青春活力的艺术小品,在文法学院、经管学院、土建学院附近设计法棰、文房四宝、金钥匙、房屋、桥梁等建筑设计小品,艺术学院、音乐学附近设计艺术柱廊及音乐台等环境小品,等等,这些设计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反映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4.名人山水景观
充分利用现有的山水资源,规划设计以学校著名杰出或全国航空航天界知名学者、专家为命题的山水景观,体现天人合一的环境哲学理念。以师法自然的造景手法塑造石刻摩崖、湖心亭(甲子亭)、荷香亲水平台、晨读栈道、松风林等景观,创造出充满诗意的校园山水环境。
5.卧龙文化
在卧龙港可结合背靠的卧龙岗挖掘龙文化或诸葛孔明文化。
6.国际文化
在国际教育学院和外语学院建设旗杆台用于挂相关国旗帜;种植相关国家的典型花卉;放置一些雕塑小品,如袋鼠或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事件等。
7.科学文化
在主干道两侧或其他适当的地点放置展现科学及科学家精神的雕塑小品,如爱因斯坦塑像、达芬奇和他设计的飞机、莱特兄弟塑像;反映科学的抽象作品,如空中蒸汽机、单翼机、蝙蝠飞机和滑翔机等反映早期探索的航空作品。
8.宣传广告栏
在校门口一侧建一个巨型宣传广告栏,专门用于学校的重大活动的对外广告宣传,向广大师生员工和社会各界广而告知。
彻底改造现有的宣传广告栏,美化、亮化、净化校园宣传思想文化环境。
二〇一一年五月一日
第四篇:内蒙古蒙元文化景观
蒙元文化既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十分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深入挖掘蒙元文化,不仅是内蒙古自治区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弘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举措。
锡林郭勒大草原是蒙元文化的摇篮,是成吉思汗及其子孙走向辉煌的地方。13世纪初,中国北部的蒙古民族兴起,成吉思汗西征,建立了横跨欧亚草原的蒙古帝国,影响所及,震撼了当时整个世界。50年后,即13世纪中叶,他的孙子忽必烈在锡林郭勒草原上建立元上都,元代纪年开始。随着元朝的建立,中国结束了自唐末以来三百多年的分裂与战争,元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发达的封建王朝。欧亚大陆由战争转为和平,长期的封建壁垒被打破,东西方的交流空前频繁。以成吉思汗、忽必烈为杰出代表的蒙元帝国,不仅实现了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的融合,同时也在广泛的领域内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在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历史证明,蒙古民族在推进人类历史的进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蒙古史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经千百年的历史兴衰,却始终没有被历史的烟云所湮灭。至今,生活在锡林郭勒草原上的蒙古族仍保留着浓厚的蒙元时代遗风,极具传奇色彩。
为深入开发旅游资源,打造具有深厚民族文化内涵的蒙元文化旅游精品,弘扬蒙古民族在创造世界文明史的历程中所做出的历史贡献,为世界蒙元文化研究搭建平台,推动锡林浩特市文化旅游业的发展,锡林浩特市在争取多方意见的基础上开始建设蒙元文化苑。
为加快项目的进展,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按照国际化、现代化、民族化的原则,将蒙元文化苑建设成高档次、高品位的文化旅游精品。蒙元文化苑在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内蒙古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内蒙古大学美术学院、内蒙古美术协会、内蒙社科院等多家学术机构,众多专家反复论证、研讨的基础上达成共识,编制整体规划。由清华大学景观规划设计院对蒙元文化苑整体景观进行全面的规划和布局,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进行建筑设计。
蒙元文化苑总投资3亿元,建设内容包括蒙元文化博物馆、民俗馆、民族歌舞剧院、蒙元文化研究中心、蒙元历史名人雕塑群和科技文化长廊等,集中展现蒙元的辉煌历史和蒙古族对世界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贡献,是一座全面反映蒙元历史的旅游文化景区。
蒙元文化博物馆,是蒙元文化苑的核心建筑,通过文物鉴证蒙元时期的辉煌以及对世界文明做出的贡献。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风格体现历史性、民族性、时代性的特点。目前,蒙元文化博物馆内藏有蒙元时期印章、符牌、服饰、金银器、石雕、陶瓷、绘画、兵器、建筑构件等文物,涵盖了蒙元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科技等诸多领域。馆藏文物中有将世界火炮史提前34年的铜火铳;在中国陶瓷史中为元代所独有。尤其是蒙元时期的纳石失织金锦和各类丝、毛织品藏品丰富了我国馆藏服饰纺织品的种类,填补了部分历史时期服饰纺织品收藏的空白。蒙元时期无论是中国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在中国馆藏文物中,蒙元时期的文物数量较少。蒙元文化博物馆以其独特和极具价值的藏品,极大地丰富了我国蒙元时期的历史文物收藏。
蒙元历史名人雕塑群,通过雕塑展示蒙元时期的辉煌.通过人物展现历史画卷,它涉及蒙古族军事、文化、艺术、医学天文等领域,近200多件(组)雕塑,以圆雕和浮雕两种形式展示蒙古族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贡献。雕塑分为以成吉思汗为代表的蒙古族雕塑群、以忽必烈为代表的元朝雕塑群和以明安图为代
表的科技文化名人雕塑群。
民族歌舞剧院,通过动态的形式再现蒙元历史曾经的辉煌.主要通过展示民族歌舞、民族婚礼、好来宝、马头琴演奏、长调歌曲等活动,动态的再现蒙元时期辉煌的历史,同时兼顾大小型会议。
蒙元文化苑计划总投资3亿元,其中包括建筑、规划、设计、景观等。蒙元文化苑建设项目整体策划、规划、设计工作已全部完成,苑区供水、供电、部分道路和雕塑工程已完成。计划2007年年底工程全部完工,为自治区成立6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
建设蒙元文化苑,是锡林浩特市打造精品文化旅游景点的一项重要举措,它的建成必将为世界蒙元文化研究提供有力平台,使蒙元文化研究视点由国外移至国内,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蒙元历史专题研究基地,有利于弘扬和保护民族文化,提升锡林浩特市文化旅游品位,促进第三产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为自治区建设民族文化大区做出贡献
蒙元文化影视城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乌兰镇境内,景区总占地28000亩,2011年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蒙元文化影视城由鄂尔多斯万德龙实业集团投资兴建,规划占地面积为64万平方米,是集影视拍摄、宗教信仰、观光游览、休闲娱乐、美食养生、特色购物为一体的综合型影视旅游区。2011年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颁发“中国(鄂尔多斯)蒙元文化影视制作总部基地”成为全国首座蒙元文化影视城。
影视城由4面造型各异的边城组成,每面城墙边长800米,大小箭楼40余座分布其中,东、西、南、北4座城楼宏伟壮观,各具风格,城楼宽度30多米,高度达18米左右。城池内设有诸多场景,其中位于中央位置的“金顶大帐”直径有34米、高度达22米,真实再现了成吉思汗建立的横跨欧亚草原帝国的处理军政要务所在地。围绕
“金顶大帐”四角的是直径18米的大包,戏中“成吉思汗”、“窝阔台”、“脱烈哥那”、“察必”、“托雷”、“蒙哥”、“忽必烈”等重要人物的场景都将在这几座大包中拍摄。城池中两座行军作战的将军大帐,用于拍摄战争中的戏剧场景,池中大小蒙古包共116座,组成多座蒙古军的军营营盘。
影视城中设有赛马场、摔跤场、射箭场等,各场景占地面积均达300多平方米,作为蒙古王公贵族休闲、娱乐、练功的场所。剧中成吉思汗、忽必烈的移动行宫——“大帐车”有140平方米,汉妃豪华勒勒车和各种大小勒勒车共30多辆,攻城器械战车5架,是按古代战车1:1的比例建造,其高度达5米左右,长度6米左右,战车的造型为纯蒙古草原风格,是目前国内已上映的任何古典历史电视剧中都从未出现过的造型,场景中各个营盘还布置有大量的蒙古民族日常生活道具,如水罐、奶桶等。
影视城中同时建有蒙古将军衙署1处,蒙古王爷府1处,藏传佛教喇嘛召1处,三处建筑共占地4.5万平方米左右,将军衙署是蒙古军政要员处理军政要务的政府级所在地;王爷府在剧中用于蒙古各部落贵族、王爷生活之地;影视城的喇嘛召主要体现蒙古民族信仰藏传佛教。在进入影视城正门的右侧建有直径30米、高1.5米的祭台一座,用于蒙古军出征前祭祀长生天之处,平时可用于早拜太阳,晚拜月亮,9根高高耸立的九尾白毛纛环绕祭台,象征着草原帝国的威风
与权力,黑白两只苏勒德一左一右竖立在金项大帐的台阶下,左黑、右白,黑色代表战争、白色代表和平。
西乌旗蒙古汗城
蒙古汗城旅游景区位于著名的锡林郭勒大草原腹地西乌珠穆沁草原,南与赤峰市相接,公路里程为360 公里,西与锡林浩特市相连,路程150 公里,总面积2.3 万平方公里。交通便利,空气清爽,草原风光旖旎。蒙古汗城旅游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主要以蒙古民族文化观光、休闲娱乐和草原观光为主。整体布局是以《成吉思汗》登基大典的汗城为蓝本进行修建的。整个景区分为中心区、西区和东区。蒙古汗城旅游景区建筑风格以元朝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部落风格为准,旅游区域为5000亩,一座直径18米的固定式多功能蒙古包金顶大帐,外观体现民族特色,内部设计突出宫廷风格,面积为260平方米,是旅游景区的综合性娱乐场所。以金顶大帐为中心,两边各有一座直径12米的固定式蒙古包为会议厅和商品展览部。
第五篇:中学地理:《文化与文化景观》
《文化与文化景观》教学设计方案
一、概述
《文化与文化景观》选自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科书(选修)地理第一册第三单元。课本从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出发,分析文化景观的形成,并运用文化景观理论,讨论文化与环境的关系;从文化源地和文化传播扩散动态解释文化的地理分布,探讨文化景观形成与环境的关系。从以下五个方面论述:①观察、描述文化事象,了解文化景观的形成及指示意义。②正确解释和区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物质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景观、文化传承和文化扩散、文化扩散类型、文化现象和文化系统等概念及其含义。③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文化传播扩散理论和文化景观理论解释文化的地理分布(特别是宗教)、讨论文化及文化景观与环境的关系。④通过图表、材料等有效信息判断、推理、预测,分析说明文化景观的形成、传播及意义。解释历史时期发生的文化事象的形成和分布。⑤联系有关文化事象的重大热点时事问题,能运用知识解释说明这些问题的产生根源及发展变化过程,并提出解决问题的个人见解。
本单元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是通过对所熟悉实例的分析,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一方面使理论与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分析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的综合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要求。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对所熟悉实例的分析,理解有关文化的基本概念、原理、文化源地、文化区、文化体系、文化扩散的意义等。
(2)引导学生结合我们身边熟悉的事物或现象来分析、理解;在此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思想与能力的培养相融合,注重政、史、地学科知识的综合与迁移。
(3)联系生活,一方面使理论与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分析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的综合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要求。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对所熟悉实例的分析,理解有关文化的基本概念、原理、文化源地、文化区、文化体系、文化扩散的意义等。引导学生结合我们身边熟悉的事物或现象来分析、理解;在此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思想与能力的培养相融合,注重政、史、地学科知识的综合与迁移;联系生活,一方面使理论与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分析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的综合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