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学视域下的快乐学习及其实现
心理学视域下的快乐学习及其实现
摘 要:在心理学视域下,人们学习的本质是一种自我情感的认知,而在这个过程中会伴随着不同的情感经历,这些经历会对整个学习过程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造成人们在学习过程中不同的情感体验,如快乐、痛苦等。快乐的学习体验无疑会对学习过程造成积极的影响,因此本文以快乐学习体验为主要目的,结合心理学视域的相关内容,对快乐学习体验的实现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以便为人们学习效率的提高提供借鉴。
关键词:心理学视域 快乐学习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2(c)-0216-02
快乐学习的过程是将学习知识、内在需求、生活经历统一的过程,只有促使学生了解所学习知识的趣味性,才可以促使其获取主动学习、深入探索的动力,因此快乐学习不止是学习过程中的快乐体验,而且包括学习者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探索的兴趣,并将探索过程中所获取的快乐作为自身学习、生活幸福感提升的动力。不同的情感经历对学习效果具有不同的影响效果,痛苦的学习体验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如何采用适当措施促使快乐学习实现就变得非常重要。学习幸福感缺失的原因
“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学生获得幸福”著名教育家乌什斯基曾这样说过,而在长期应试教育学习的影响下,无论从教育理念、教育方式都不能有效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幸福值,再加上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物质、情感诱惑逐渐增加,人们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获取的快乐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在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也导致人们承受着越来越大的经济压力,而就业困境也导致人们长期的心理压抑,对自我价值的过分贬低也导致其对社会、自我失去信心。而自我认识的失误也导致人们不能正确了解知识学习的目的,导致其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建立正确的目标,从而丧失快乐学习的能力和动力。快乐学习的实现方式
2.1 合理的教育引导
只有将知识的学习作为快乐情绪实现的途径,才可以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并在熟练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对相关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学人员应主要采用更加合理的措施引导学习者提高学习知识过程中的幸福值,为快乐学习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中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学习理念。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教育心理学从学习迁移、学习本质、学习动力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提升[1],其可以为学生对学习的进一步理解提供借鉴,因此在快乐学习教育引导过程中教育者应注意引用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促使自身教学理念不断更新。联结派心理学认为学习是在外部因素作用下,学习者自身的情感反应,而学习者自身的学习行为也对学习结果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优良的学习成果可以促使学习者的成就感不断提升,因此优良的学习成果会被学习者进行保存,而对于失败的学习成果则会被学习者所摒弃。因此在教育引导过程中教育者应注意不同学习行为与学习成果之间的联系,充分利用激励的学习措施,鼓励学习者进行更加主动、积极的学习活动,同时在教育过程中可以提供学习者感兴趣的活动提高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并注意降低批评、惩罚等降低学习者学习积极性的措施,而以鼓励为主的教育引导模式也可以促使教育引导氛围更加和谐,从而提高整个教育过程的效率。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学习者接收知识过程中的幸福值,可以借鉴认知派学习理论对学习者接收知识的内部认知过程加大关注力度,认知派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自身的知识结构对学习过程中幸福值的提升非常重要,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可以结合相关学科的知识促使学习者对不同学科之间知识的共通性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式学习。这与新课标的要求也是一致的,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以学生的认知结构为主进行辅导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教育活动的效率,首先教育者需要与学习者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不同学习人们的知识学习特点,然后根据这一阶层学习者知识结构的共性进行教育方案的策划,最后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在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采用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领会,促使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的幸福值同步上升。
2.2 构建和谐的学习环境
动力理论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周边的教育氛围对学习者的内在感官有一定的影响,学习环境会影响学习者对自身学习行为的主观判断,从而影响最终的学习效果。当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增加了学习者知识应用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也觉得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幸福感的丧失,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注意以学生为教学重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各种教育活动的开展,同时在教育活动中不断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观、生活价值观,促使其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各种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在实际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教育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首先进行课程架构的设置,如根据社会发展及企业需求设置一些实用价值较高的课程类型,以便学生自由选择,从而提高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自主性;其次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可以座谈会的方式组织学习者进行讨论,结合教育内容,确定更加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模式;最后,可进一步完善教育反馈机制,如在教育过程中以实验课程为主降低理论测试在教育效果测试中的比重,同时加强对学生日常学习、知识思考的督查,逐步提高知识实践在学生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作用,通过更加动态灵活的教育检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此外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对学习者进行归因训练[2],如努力归因、成功归因等,同时教师以更加平等、尊重的?B度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与学生保持更加和谐、良好的关系,逐步提高对学习者生活、学习过程中的重视,及时发现学习者在学习或者生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提高学习者在学习不同知识的适应能力,为学习者提供更加积极的学习提供动力,促使学习者的学习效能得到有效提升。
2.3 优化教育方式
知识接收过程中的幸福值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的快乐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当代社会对物质的盲目追随导致精神世界的幸福值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可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教育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的幸福观,如对于物质幸福应保持适量的兴趣,人类生活的幸福值应是在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良好结合。精神幸福主要是在健康体质的基础上,更加积极愉悦的生活态度及精神活动。同时教育者也应注意引导学生理性的生活观念,以物质幸福为节点增加其对精神幸福的需求,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渴望。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风格对学习程度的差异有极大的影响,其是一种更加稳定、个性的信息处理措施。根据感知学生风格进行分析,学习者的区别导致其感知渠道也有相应的变化,如对学习资料的获取、学习渠道等,根据学习者的感知通道的区别主要可分为视觉型、活动型、听觉型等几种。而通过对学习者不同感知通道的了解分析,可逐步优化调整相应的教育方法,如对于听觉型学生,其在知识感知接收时倾向于语言、音乐等听力资料的获取,因此针对这种学生,教育者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教学内容转化为更加形象生动的声音,并鼓励其在不了解相关知识时采用阅读的方法加深理解,提高听觉型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觉型学生对图片、外貌、景色等学习资料较感兴趣,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可将适当增加板书、批注式教学方式的应用,同时鼓励其在进行新知识学习时采用图表、提纲等工具,加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系统的知识架构为视觉型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学习渠道;而对于活动型学生,其在知识学习过程中较倾向于更加具体的动手操作,因此在教育过程中针对这类学生可增加实践教学的应用,如利用抄写、划线进行辅助教学等。现阶段,教育学习不止是对相应知识进行单纯的接收领会,而是在通过其在教育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探索追逐了解多元化的幸福观,在教育过程中可以添加适当休闲娱乐的元素,主题会议、出版报、演讲比赛等[3],为学习者幸福值的提升提供更加多样、丰富的渠道。知识的学习目的也非常重要,为了学习、测试而学习并不是知识学习的主要目的,知识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将其与自身生活进行有效的融合,从而进行良好的实际应用。快乐学习实现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要点
在快乐学习实现过程中,教育人员应注意以下要点:首先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快乐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直接影响了学生快乐学习的过程,而对相应知识直观的兴趣也为快乐学习提供了动机,心理学认为,在教育学习过程中,主要分为三个层面的兴趣,其主要分为对学习知识的兴趣、对学习产生的特殊兴趣、将知识与理想进行有效的联系等。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及对知识的兴趣是其快乐学习的基础,而学生对知识的长久兴趣是学生快乐学习的动力源泉,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可采用适当措施逐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其次学生的生理结构的变化对快乐学习有极大的影响,人们在学习过程中大脑内部结构的不断优化可为知识学习的幸福值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如人类大脑内部结构控制着产生兴趣、愉快等积极情绪的趋近系统及产生厌恶、恐惧等消极情绪的退缩系统,而在知识学习过程中人们大脑内部产生的某种物质也可以推动快乐学习的进行,因此快乐学习不仅是人体的内在需求的直接反应,而且是大脑幸福感产生的源泉。结语
快乐学习,顾名思义是与痛苦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理念。快乐学习将人们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情感体验作为学习重点,人们在学习过程中,会更加积极主动、愉悦的体验、感悟所学习的知识,从而为社会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因此在快乐学习实现过程中,教育者应结合相关心理学知识根据不同的学习风格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为学习者快乐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周佳,雷湘竹.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职“犯罪心理学”教学策略初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2):175-177.[2] 姜子云.心理学视域下的快乐学习及其实现[J].江苏教育,2017(67):15-18.[3] 谢金.教育对策研究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策略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1):89-90.
第二篇: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作为一股新兴的世界性心理**流,积极心理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有着天然的适合性。积极心理学理念融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将会促进教师的心理和谐,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校园文化 积极心理学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10-0198-01
积极心理学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正式确立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它的影响却存在于各个方面。在激发个体优势与潜力,促进个体发展,积极实现整个社会繁荣等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
积极心理学强调要以研究个人身上积极品质等方面,强调心理学要以人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和美德为出发点,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做出新的解读。总体来说,积极心理学是要研究人类自身积极品质、积极力量和积极潜力等,具体研究内容为积极认知、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积极关系以及积极的组织系统。
一、大学校园文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校园文化就是在学校教育基础上产生的文化现象。了解校园文化的基本知识,寻求当代校园文化所具有的传统内涵和中国文化的特性,对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学界广泛采用的是借鉴文化学研究方法,以文化现象的存在形态对校园文化进行分类,即将校园文化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类。在我国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印象,还存在一些问题,学生价值取向的偏移、国家及学校投入力度不够。通过对校园文化现状的了解及分析,预测出校园文化发展的趋势,对于今后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来看,校园文化会朝着以下几方面发展:从经营文化到大众文化;由封闭的本校校园文化向开放的多校校园文化资源共享发展;由娱乐与教育向传播、审美与创造发展。
二、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校园文化建设思考
(一)积极心理学促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观念的转变
现代中国式教育,可以用一句古话概括为“十年寒窗苦读”。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关注面甚至延展到小学生,并对其采用传统的诊疗作用,但也使得人们对师生的心理问题忧心忡忡,这种暗示在心理学上是不利于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的。所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心理学充分体现出了促进作用。积极心理学首先倡导我们要关注人的心理积极的一面,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提倡积极人性论,恢复了心理学应有的使命和功能,消解了传统心理学偏重于问题的片面性。将积极心理学应用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就是要转变文化对教师和学生的限制、约束的作用,强调人善的一面,将教师、学生的快乐和幸福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第一目标。校园文化建设本身就能够让教师和学生参加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调节教师和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加入积极心理学的思想更能够增加师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使得大家能够保持最佳状态、平衡心态,从而拥有健康的身心。
(二)积极心理学促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环境的形成
从发展进化论的理论来看,积极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形成,因为积极的品质总是会使得人们对待人和事物更加的主动,而这种主动性更能够培养人们的责任感与归属感,更有利于促进人们与这个世界的联结。但事物发展都是辩证的。它也有消极的一面,那就是让各社会成员相互逃避、争斗,从而产生离散趋向,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形成。
创建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特别是校园精神文化环境,对于促进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外在的社会环境和特定行为对个人的生理机制具有一定的影响,会一定程度上改变人的某些生理机制的结构、功能等。积极心理学认为,社会文化环境、外部行为和内在因素三者是交互作用的,而人格正是在这种交互作用所形成的复杂的因果活动过程中得到发展的。所以,积极心理学可以很好地指导并促使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环境的建设,培养人们积极主动接受环境因素中对个人发展良好的因素。
(三)积极心理学促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人际关系的形成
积极心理学的主导思想,会对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人际关系建设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在学校,主要关系包括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普通教师与领导之间等,这些关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的校园文化中,这些复杂关系之间并不能真正和谐相处,存在许多异化的现象。积极心理学的主导思想给予我们启示,能够更好的促进彼此之间的关系。
首先,积极心理学理念利于我们找到有效解决途径,促使我们主动面对并解决校园文化建设中人际关系出现的问题。所以,根据积极心理学研究,可以完善校园文化中的人际关系的形成。
其次,积极心理学对家庭教育的影响也会正向作用于学校教育环境。积极心理学主张,个人本身积极品质被激发以后,自身的情绪及行为会形成良好的发展。积极心理学强调关注人们性格中的优点,注重培养个人的优秀品质。因此,家庭教育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积极心理不仅对家庭教育有所帮助,更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形成。
总之,对校园文化建设来说,理念的转变是其最重要的基础。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为校园营造良好的积极环境,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和积极的人际关系,是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翟媛媛.积极心理学与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02):70-73.[2]彼得森著,徐红译.积极心理学[M].北京:群言出版,2010.责任编辑:杨柳
第三篇: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小学英语教学探讨[模版]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小学英语教学探讨
摘要:伴随着新课改步伐的不断推进,对小学英语教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鉴于当前小学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高,导致学习效率得不到有效提高。而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小学英语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积极情感、传达积极信号、构建和谐关系,激发学生英语学习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品质,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小学英语;教学途径
【分类号】G623.31
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主张运用科学的方法调动人的积极品质,挖掘人固有的潜能,促进个人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逐渐完善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积极心理学被应用于教育领域内,为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相关理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满足学生的需求心理,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效率。
一、培养积极情感
英语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门陌生的语言,孩子的好奇心和英语学习的难度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和消极两种不同的情感体验。在自信、愉悦、满足等积极情感的影响下,学生会表现出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第二语言能力的发展;在胆怯、担忧、逃避等消极情感的影响下,学生会缺乏学习兴趣,给学习效率带来阻碍。因此,小学英语教学中,首先应注意培养儿童的积极情感,调动学生积极学习英语的心态,充分发挥积极情感的作用。教学实践中可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为学生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促使学生从中获得独特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如在学习“服装和颜色”时,可将不同颜色的卡片剪成不同的服装,让学生为“纸片小人”穿上衣服,并说出相应的句子,如“a white shirt”、“a pink shirt”等,利用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境和直观的视觉刺激,使学生产生独特的情感经验,培养学生面对英语学习时的积极情感和心态。
二、传达积极信号
教师的言行举止对于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小学生大多十分崇拜老师,教师的情感可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个性特征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言行,除使用正能量的口语外,还应合理运用表情语言、肢体语言等传递积极的情感、能量和精神,使学生能够接受积极的信息,形成积极的情感。如教学中可使用丰富的表情配合口语,学生发表见解后,用肯定的眼神、鼓励的微笑等肢体语言,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此外,在传达积极信号时,还应注意语言的音调,抑扬顿挫的音调往往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激发人的积极情感。同时英语口语有轻重分明的语调,发音所需的长短取决于重读音节的多少,而不是句子的长短。如“I buy a car”、“It is a car I buy”、“But it is a car that I buy”,三个句子虽然长短不一,但都是只有“buy”、“car”两个重音节,读每个句子的时间是一样的,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念出抑扬顿挫的节奏,为学生做好示范,提高学生的英语发音水平。
三、构建和谐关系
积极心理学理论下的课堂教学,要求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中,学生才能更好地体会到教师的支持,消除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畏惧、担忧等消极情感。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和谐师生关系的营造,积极正确地评价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产生自我认同感,形成英语学习的积极心理。积极心理学强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积极品质,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每个儿童都有着其个性特征,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尊重学生的差异,接纳个性,发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以此为基础构建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不同的学生消除消极的情感。同时,师生交流不应局限于课堂中,英语自身的价值在于沟通与交流,课下也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英语基本的礼貌用语进行对话。从而使得英语走出课堂,早上遇到教师可说一声“good moring”;进入到教师前说一声“Excuse me”;与教师交流时,友好且日常的问候一句“how are you”,从而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真实的感受到英语的实际应用。
四、注意激发潜能
英语作为一门非母语语言,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难度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随着知识的深入,需要记忆的内容增加,学生易产生退缩、逃避的情绪。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采取一定的措施,传授学生记忆知识的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难度,激发学生的潜能。在背单词时,可运用趣味教学法,让学生更容易记住,如学习“cold”时,可运用其谐音“扣”,天气寒冷时,人们要把衣服“扣”上,使学生更容易记住“cold”是“寒冷”。心理学认为内隐记忆力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内隐记忆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增加信息量是增强内隐记忆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学中,可适当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挑选适合小学生的英文绘本,如《Fish and Toad are Friends》、《Prince Cinder》、《The Jolly Postman》、《If You Give A Mouse A Cookie series》等,开展课外阅读,在提升学生内隐记忆力的同时,也有利于创造积极的课外英语氛围,使学生更好地接收英文元素,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积极心理学强调利用自身的积极能量促进个人发展,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率,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和人格,对于学生日后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1]李欣.积极心理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12,(32):182-183.[2]於陆燕.积极心理学在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5,(1):39-40.[3]向倩倩.积极心理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4,(10):145.
第四篇:小学生快乐学习的心理学思考
小学生快乐学习的心理学思考
襄阳市第四十二中学 邱宜川
关键词:快乐 心理 环境 营造
“快乐”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感到幸福或满意。快乐学习,当然是指 的这种学习是令人幸福或满意的。在这种心情下学习,其效率可想而知了。当前,国家提倡素质教育。要求教育一线的老师们,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研究教材教法,从学和教两个方面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那么选择快乐学习无疑是找到了一个突 破口,在学和教两个方面架起了一座桥梁。“快乐学习”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精神,也是最佳的教学途径和样式。笔者对小学生快乐学习,拟从心理学视角谈谈个人一 点粗浅的看法。
一、关于小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
一般在校的小学生,正处于学龄初期。而这一时期,正是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进 入一个重大转折时期。因此,小学生的学习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笔者认为心理因 素是影响小学生快乐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它通常包括学生的感知能力,记忆 特点,思维特点,情感表现,意志力等。下面简要介绍与小学生学习有关的心理特点: 1.小学生进入学校后,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变化。小学生进入学校开始从事正规的、有系统的学习,学习就逐渐成为了他们的主 导活动。这一重大的转变,必然会对小学生带来心理上的一系列变化。例如;对学 校或学习内容的新鲜好奇,由过去的无拘无束变为循规蹈矩,每天单调的上课,日 复一日的作业,所有这一切都对小学生产生了心理上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不适应 性,依赖,健忘,心情烦躁,甚至恐惧。2 小学生大脑兴奋机能与抑制机能有了一定的发展。小学生具有初步地较为细致的分析综合外界事物的能力,能够较好地调节和控 制自己的行为。当然,与成人相比,这种机能并不成熟。
1
3 小学生的条件反射能力有所增强。这个特点,一定程度保证了小学生与外界事物建立更多的暂时联系,使得能更 好地对刺激物加以精确的分析,并能更好的支配自己的行动。4.小学生的第二个信号系统日益发展起来。进入学校学习以后,在以学习为主导活动的条件下,其口头表达能力有了进一 步发展。这也就促使其第二信号系统日益发展起来。而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又使 得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有了可能。同时,也加强了心理过程的有意性 和行为的自觉性。5.小学生逐步掌握了书面言语,抽象逻辑思维也得到了发展。通过在校的学习,小学生逐步掌握了书面言语。当然这种言语能力的发展是有 其年龄特点的。最初是书面言语落后于口头言语,约从二、三年级起
,书面言语逐 步赶上口头言语,四年级起书面言语就超过口头言语。由于言语的发展,也促使了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当然,仍然具有较 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同时,对外界事物的仍具有好奇心,好问。面对丰富多彩的 世界,他们的心中充满了疑团。6.小学生的有意性和自觉性也发展起来了。小学生的知觉在初入学时,常常表现出随意性和情绪性,在观察实物时往往容 易被新颖的非重点的方面所吸引,而离开观察的目标。另外,他们的观察也是笼统 的和不精确的。当然,这种情况到了中、高年级有了好转。但是,他们的注意经常 带有情绪色彩。7.小学生的学习动机直接性向间接性演化。小学生普遍地希望多得表扬,希望多得好分数。这种学习动机的直接性,往往 使得小学生忽视了学习目的与结果的关系。而重视学习目的与结果,在高年级阶段 的小学生则比较注意这种学习动机的直接性。因为他们知道,回答的好坏表明自己 学习的结果,关系到老师、同学对自己的评价。8.小学生的评价能力不断提高。无论是小学生的自我评价还是对别人的评价,都有明显的阶段性表现。低年级 阶段,小学生以具体的、外部行为表现为特征,而从中年级阶段起,则逐渐学会从 道德原则上来评价自己和别人的行为。
2
以上所介绍的是老师们已经非常熟悉的一般心理学知识。其主要目的,是为后 面问题的讨论提供理论武器和思维方法。
二、影响快乐学习的几个因素
从上述小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可知,实施快乐学的依据,应该是小学生的心理 特点。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笔者认为在快乐学习中影响小学生学习的心理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环境 环境,通常是指周围的地方。‘快乐学习’环境,则主要包括学校、教室、老师、学生、天气、家庭等。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一堂课上得好好的,突然外面下起 了大雪。于是,下面的学生议论纷纷,使得一堂课没法上下去。你说这不是环境问 题又是什么?我们不应该忽视环境因素对课堂快乐教学的影响。正确的做法是,应 该充分的灵活的利用这种环境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比如.下大雪了,如果是学习到 有关的课文,不就是很好的现成材料吗 如果是与之无关的课,则可以适时利用有 关雪的知识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比如。下雪的天气、雪的形成、雪的形状、雪的 数量等等,都可以成为我们教学的半成品。作为环境因素,人是第一位的因素。试 想,今天课堂上,有不少学生或生病、或情绪不好,发生了打架骂人等不良现象。这些都将严重影响快乐学习。当
当然,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处理 好环境与学习,特别是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就为快乐学习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因此,要求老师必须有善于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2.课本 笔者认为,课本也是影响快乐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老师是以课本作为 实施课堂教学的武器。而学生也是以课本作为学习的武器。一本课本。从它的外形、纸张、装订到它的设计、内容、思想,总之,它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了快乐学习的效果。相信老师们都看到过这样一种情景,当学生拿到一本新课本时,非常高兴,摸了又摸,看了又看。我们也常常能够发现,许多语文老师在进行讲课大比武时,为什么常常选用的是同一篇课文。看来我们的解读只能是,这篇课文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结构、语言都堪称上乘之作,是能够让老师们能力发挥的佳作。当然,并不是说,其他课文就不能进行快乐学习。比如,数学课怎么办?这里
3
要说明的一点是,教授的内容应当包括知识、方法、情感,甚至语言等。问题在于,老师是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的。所以说,课本 因素虽然是影响快乐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我们不要因为课本内容的限制而束手 束脚,而是应当通过我们的创新,使得快乐学习具有一个坚实的平台。3.课堂 就一堂课而言,影响快乐学习的因素,除了上述所谈的因素外,还应当包括一 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学生的课堂反应等许多心理因素,我把它们统称为课 堂因素。现摘录一段小学五年级古诗课堂教学实录并加以评析: 师生相互问好。师:同学们,我们来一个古诗背诵比赛行不行? 生:行!师:我先背。(一气背了三首古诗)生:(争先恐后地背诵)(点评: 该老师显然懂得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很好地处理了环境与学习的关 系,既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师:同学们能背诵这么多的古诗真了不起,今天我们一起再学习三首古诗,请 同学们打开课本,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一首,板书《宿建德江》。师:请同学们自读古诗《宿建德江》。边读边思考课后“思考.练习1”,可以同 桌或前后几个同学交流讨论。有弄不懂的地方用笔标出来或记下来。生:(先是一边读一边用笔圈点批注,后进行小组讨论。)师:同学们的自学很认真,请你交流汇报自己自学的情况,弄懂了哪些内容? 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生:我通过查字典弄懂了题目的意思。师:很好,请告诉同学们!生: “宿”是投宿。“建德江”是个地
名,“宿建德江”的意思:作者在建德江这 个地方投宿。„„(点评:从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可以看出,老师的教学设计与课堂安排,很好地解
4
决了课堂因素。由于课本上选编的都是佳作,内容好,老师课堂设计好,语言也美。可以看到学生的反应是积极的,气氛是活跃的。这堂课不但达到了快乐学习的目的,也充分体现了老师对本堂课的把握与自信。这说明这位老师对课堂因素具有高超的 驾驭能力。)环境,课本,课堂,三位一体,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重要的心理影响。当然,影响快乐学习的因素绝不仅仅只有上述三点。
三、构筑快乐学习的新的教学样式
提倡快乐学习,如何构筑快乐学习的新的教学样式?这是摆在每一位老师面前 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和任务。从以上所讨论的来看,笔者认为快乐学习必须建立 在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把握的基础上。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新课标的学习体会,其快乐教学的样式应当符合以下三条原则: 1.目的性原则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设计何种方案教学,都必须具有目的性。也就是明确教学 目标。快乐学习,虽然强调快乐,但不等于不要目标,没有目的。而是要求师生共 同为达到学习目标,采取不同于以往的固有的教学模式。可以说,快乐学习正是为 了能够真正实现目标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样式。它要求老师,必须吃透教材、了解学 生。同时,也要求学生熟悉教材,了解老师。只有双方齐心协力,共同营造快乐学习的气氛,才能达到教学目的。2.互动性原则 就整个教学过程而言,互动性是快乐学习的一个重要条件。所谓互动性,是指 得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各方的合作与交流。这种互动性,是随时随地、任意地、不受干扰地。这种互动性的前提是互利性。只有对双方有利,这种教学形式才能持 久。考虑到这种互利性,老师应当更多地从学生角度考虑,因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 使学生能够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内容,不 同的要求,老师应当将互动性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3.多样性原则 快乐学习的教学样式,应当是丰富多彩的。也就是说是多样性的。因为我们的 课堂教学内容是在不断地变化,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课
5
堂,这些都决定了我们的快乐学习的样式不能固守一个模式。实际上在近几年教学 实践中,老师们尝试了许多快乐学习的教学样式。比如:自学式,合作交流式,讨 论式,辩论式,调查式,演讲式,表演式,汇报式,综合式等等,可谓百花齐放。这些新的教学样式的出现,一改过去课堂
沉闷的局面,深得老师和学生的欢迎。既 丰富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有利于学生的身心愉悦 和健康发展。以上三条原则可以作为我们评判和设计快乐学习样式的标准。笔者认为,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对学生的心理学基础之上。同样,课堂教学也不例外。而快乐学习则是找到了一种解决教与学矛盾的最好手段。它在突破小学生的心理障碍,为使小学生能够愉快地学习,轻松地掌握知识提供了 一条绝佳途径。如果我们的老师们能够充分考虑影响学生学习的心理因素,正确处 理好它们的关系和当中发生的问题,就一定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达到快乐学习的最高境界。
参考书目: 《教育心理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04 年 6 月 15 日
6
第五篇:大众传媒视域下当代公民道德教育问题
大众传媒视域下当代公民道德教育问题.txt如果我穷得还剩下一碗饭 我也会让你先吃饱全天下最好的东西都应该归我所有,包括你!先说喜欢我能死啊?别闹,听话。有本事你就照顾好自己,不然就老老实实地让我来照顾你!大众传媒视域下当代公民道德教育问题.txt我这人从不记仇,一般有仇当场我就报了。没什么事不要找我,有事更不用找我!就算是believe中间也藏了一个lie!我那么喜欢你,你喜欢我一下会死啊?我又不是人民币,怎么能让人人都喜欢我?大众传媒视域下当代公民道德教育问题研究
在线阅读 整本下载 分章下载 分页下载
【英文题名】 Contemporary Citizens Moral Education Research in the Domain of Mass Media
【作者中文名】 周金玲;
【导师】 丁永刚;
【学位授予单位】 长安大学;
【学科专业名称】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学位】 2009
【论文级别】 硕士
【网络出版投稿人】 长安大学
【网络出版投稿时间】 2009-10-07
【关键词】 大众传媒;公民道德教育;评价机制;
【英文关键词】 Mass media;Civic and moral education;Evaluation mechanisms;
【中文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我国大众传媒发展迅速。大众传媒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利用大众传媒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工作,是新时期加强公民道德教育的必然选择。大众传媒的发展如同一把“双刃剑”,给公民带来一种全新的社会生活、道德观念的同时,也给公民的道德观念和身心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进而给公民道德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巨大的影响。因此,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决不能忽视大众传媒。本文以传播学、道德教育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系统论为理论依据,在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逻辑方法、历史分析法、比较方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从阐述大众传媒与公民道德教育的定义等相关问题入手,明确了大众传媒与公民道德教育的关系;理清了大众传媒视域下公民道德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着环境复杂、内容多元、目的迷失、效果弱化等问题;并从社会、媒体自身、受众等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大众传媒视域下我国当代公民道德教育的对策,即:党和政府加强对大众传媒的引导和管理、提高大众传媒的素质、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吸收借鉴国外公民道德教育的一些有益成果;同时,提出要构建大众传媒视域下公民道德教育的评价机制。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为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