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注塑产品过程控制管理流程
注塑产品过程控制管理流程
1.0目的为了确保对注塑产品质量有影响的各工序按规范作业,以保证这些检验处于受控状态。保证产品的制造过程满足出厂标准, 确保产品质量满足客户需求。
2.0 范围
适用于注塑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各检验工序控制。
3.0职责
3.2.巡检负责按客户要求或相应的工艺文件进行注塑过程的产品质量控制.3.3抽检负责对当班的注塑产品出货前全面检查
3.4检验中如有疑问及争执,须由上级协调处理。
4.0 工作程序
4.1 来料检验和试料:
4.1.1 当采购物料回厂后,无论是新料或是粗粒料,当班巡检必须抽不同位置三处以上分多个小包装样品,每袋5KG左右进行机台试料,试料合格后必须作下检验记录,特别要求写清楚进料时间,厂家,并督促仓管进行产品时间、厂家的标识等,试样过程中留样要进行编号并收藏保管,直到材料开始正常生产为止;
4.1.2 每次换料生产时,要求不同的材料批次进行不同的标识区别,便于发生不良后进行产品追溯,具体操作是在巡检报表中注明换料的时间、厂家、产成品的包装顺序号等,发生异常可以追溯到哪个厂家、什么时间进货,哪天生产,从第几箱开始等;
4.1.3 试料合格后要填写来料检验报告,经品质主管审核确认后,和留样一起包装待查,若为不良则由技术组和采购、生产等部门进行评审和协调处理,报相关领导确认后执行。
4.2 首检、记录和标识:
4.2.1注塑生产过程中,操作工必须做好自检记录,检验产品的外观,巡检员做好开机产品的首件签字封样,并填写《首检记录卡》,生产过程中要按巡检要求进行产品抽检工作,每次检验项目要完整,并同时对打包产品、作业台产品和机台随机产品三个环节进行验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协调处理,并如实、认真填写《巡检记录》;
4.2.2 巡检要求操作工对自检不合格的产品进行返工,并对返工产品进行记录、标识和复查,直至达到产品质量要求,否则不允许盖章进仓,对不合格的产品在交接班时要确保信息完全传达给下班次巡检员,以防零部件、材料误产、误用
4.2.3每天要将巡检报表收回并检查巡检记录的情况,对记录有不实或存在疑问则找相关巡检员了解确认,如属工作粗心、失误、责任心不足则要求进行通报批评并在当天的绩效考核进行考核扣罚,对多次未按检验工作指导执行的巡检员将考虑换岗或劝退;
4.2.4各注塑工段完成品合格后,巡检在《产品生产流程卡》上盖章,才能进仓或转入下一道工序,注塑的成品、半成品、合格和不合格品等,应按规定的区域整齐放置,并按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原则进行标识,检验员有权对过程进行控制和协调,对标识不规范有权勒令员工整改或停机整顿。4.3 过程的再确认:
4.3.1 换料和新加料后产品的检验和确认
巡检过程中机台有换料、加料时,巡检要按首件检验标准,逐项确认产品的外观、工程尺寸、性能强度和组件装配度等各项品质参数,调查和了解所用物料的批次是否发生变化,便于记录和预防不良的发生;
4.3.2 修模后产品的检验和确认
当模具发生异常维修结束上机试样时,巡检要按首件检验标准,逐项确认产品的外观、工程尺寸、性能强度和组件装配度等各项品质参数,并对照前期样品,确认无误后方可投入批量生产,若模具属重大维修事项则由工艺组依照以上项目检查合格后方可批量生产,必要的时候还需进行长时间的验证跟踪; 4.3.3 新人作业后产品的检验和确认
当机台发生换人,新人作业等,领班、巡检必须加强巡检次数,明确告之产品的注意事项并确保员工全部理解,过程中反复检查新手作业熟练程度,发生异常要及时纠正,必要时候换熟练员工作业,保证品质的稳定性;
4.3.4 停水断电后产品的检验和确认
生产过程中,由于外部原因发生停水、断电等造成机台异常作业而重新开机生产,此时,机台的工作处于不稳定状态,巡检员要按首件检验标准,逐项确认产品的外观、工程尺寸、性能强度和组件装配度等各项品质参数,并对照前期样品,确定产品合格后方可批量生产,并持续跟进直到机台运行、产品质量趋于稳定为止; 4.3.5 过程调机后产品的检验和确认
生产过程中,产品发生变异,车间领班或生产主管重新调机,当改变机台成型参数而原问题得到克服后,巡检要重新确认其他检验项目的品质是否出现变异,各种性能是否达到要求,如通过提高温度来克服产品外观不良是否会影响塑胶的物性而使产品变脆等,避免发生新的不良问题造成批量品质事故发生; 4.3.6 交班过程产品的检验和确认
车间在交班过程中,由于人员发生变动、新换材料未确认已到换班时间、上班次巡检忘了彻底交接或其他原因等给机台生产埋下质量隐患,对可能造成批量质量事故的风险,接班巡检员除严格执行检验外,必须确认上班次的巡检表、自检表,了解材料使用情况等,及时熟悉上班次的品质情况,采取措施,确保对影响过程能力的变化及时做出反应。
4.4 不良品处理流程: 4.4.1 让步放行
当生产急需而模具存在问题,工艺无法修正或过程控制疏忽造成批量问题产品发生时,严格执行放行评审流程,通过评估可以让步放行时,由车间办理让步放行申请,经巡检确认、工程审核后交相关领导批准后让步放行,相关主管落实责任并进行扣罚处理,未办理审批手续的待处理品巡检不得盖章,仓管不得入仓或转序; 4.4.2 返工重验
当过程控制疏忽或员工未按检验要求进行产品加工,造成批量不良需要加工处理时,由车间依照《注塑车间管理规定》安排员工在正常工作时间外进行产品返工,返工不计加工费,必要时候要对员工进行扣罚考核,返工结束经过巡检重验合格后方可盖章入库或转序; 4.4.3 报废处理
对产品的放行执行评审流程的有关规定,通过评审无法回用时,需执行报废处理,由生产车间申请报废,经相关品质主管签字确认,领导批准后方可报废,重大不良事故必须请示总经理裁决处理,私自报废或遗弃,一经发现三倍重罚。4.5 过程的改进:
4.5.1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进行分析、找出改进的方法,并按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实施控制,联络车间处理,对未改善的机台、模具有权实行停机整改,直到问题解决后方可生产;
4.5.2 不良品的处理都必须落实责任,实施扣罚,并通过调查报告实施纠正预防措施,责令相关部门、人员改善,经品质部验证合格后方视为结案,过程的跟进和反馈由品质部负责安排落实,其他部门必须配合执行;
4.5.3 注塑过程的改进涉及到修改工艺文件或质量管理文件时应按照文件和资料管理程序的要求,针对发生的异常和过程发生失控的原因,探讨检验规范和作业指导书中的不足和漏箭项目,逐步完善过程控制文件,提高过程控制能力。相关记录;《员工自检日报表》、《巡检检验日报表》、《来料试样记录表》、《首检记录卡》、《返工报告》、《回用申请表》、《产品报废单》、《质量调查报告》、《质量异常周报表》、《纠正预防措施表》《质量整改验证表》、《模具维修验证表》等相关表单。
第二篇:注塑产品的尺寸控制技术
注塑模具和注塑产品的尺寸控制技术
随着近年来模具工业的快速发展,同时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和进步,从传统的经验积累到软件开发的应用已有了质的变化。CAD CAM和CAE的广范应用为我们的模具和模具产品的几何尺寸控制技术打开了上升空间,由于模具和模具产品的市场需求差异很大,种类繁多,在外形,尺寸,材料,结构等各方面变化大,要求高,使得我们在模具和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和困难,其中如何有效控制模具及产品的几何尺寸也就非常直观地放在了我们面前。对于不同类型模具和产品会有不同的控制技术及方法。今天我在这里就注塑产品成形尺寸控制谈点体会,谈到注塑产品必定又会谈到注塑模具,一般情况下我是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的。
一 模具设计方面的控制
1、首先要对模具结构,材料,硬度,精度等著多方面用户的技术要求进行充分了解,包括成形塑材的收缩率是否正确,产品3D尺寸造型是否完整,合理进行处理分析。
2、对注塑产品的缩孔、流痕、拨模斜度、熔接线及裂纹等外观有影响的各个地方作充分考虑。
3、在不妨碍注塑件产品功能及图案造形的前提下,尽可能简化模具的加工方法。
4、分型面的选择是否适当,对模具加工、成形外观和成形件去毛刺都要作仔细的选择。
5、推顶方式是否适当,采用推杆、卸料板、推顶套管等方式还是其它方式,推杆和卸料板的位置是否恰当。
6、侧面抽芯机构的采用是否合适,动作灵活可靠,应无卡滞现象。
7、温度控制用何种方法容易对塑件产品更合适,对控温油、控温水、冷却液等用哪种结构循环糸统,冷却液孔的大小,数量,位置等是否恰当。
8、浇口形式,料道和进料口的大小,浇口位置及大小是否恰当。
9、各类模块与模芯热处理变形影响及标准件的选用是否合适。
10、注射成形机械的注射量,注射压力和锁模力是否充分,喷嘴 R,浇口套孔径等是否匹配合适。
等等这些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准备,从产品件初始阶段就应受到严格控制。
二 工艺制造方面的控制
虽然在设计阶段进行了全面充分考虑和安排,但在实际生产中还会出现不少问题和困难,我们要尽可能在生产中符合设计的原意图,找出实际加工中更加有效、更加经济合理的工艺手段。
1、选择经济适应的机床设备,作2D和3D的加工方案。
2、也可考虑适当的工装夹具进行生产中的辅助准备工作,刀具的合理运用,防止产品件出现变形,防止产品件收缩率的波动,防止产品件脱模变形,提高模具制造的精度,减小误差,防止模具精度发生变化等等,一系列生产工艺要求和解决措施。
3、这里提一下有关英国塑料协会(BPF)的成形件尺寸误差产生原因及其所占比例的分配情况:
A:模具制造误差约1/3,B由模具磨损产生的误差1/6 C 由成形件收缩率不均衡所产生的误差约1/3,D 预定收缩率与实际收缩率不一致所产生的误差约1/6
总的误差=A+B+C+D,因此可见模具制造公差应是成形件尺寸公差的1/3以下,否则模具难以保证成形件的几何尺寸。
三 通常生产方面的控制
塑件成形后发生几何尺寸的波动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且是经常会发生的现象:
1、料温、模温的控制,不同牌号的塑料必需不同的温度要求,塑材流动性差的和二种以上混合料的使用都会有不一样的情况发生,应该把塑材控制在最佳流动值范围内,这些通常容易做到,但模温的控制就比较复杂一些,不同的成形件几何形状、尺寸,壁厚比例的不同对冷却糸统有一定的要求,模具温度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冷却时间,因此尽量使模具保持在可允许的低温状态,以利于缩短注射周期,提高生产效率,模具温度发生变化,那么收缩率也会有变化,模温保持稳定,尺寸精度也就稳定,从而防止成形件的变形、光泽不良、冷却斑等缺陷,使塑料的物理性能处于最佳状态,当然这还有一个调试的过程,特别是多腔模成形件更复杂一些。
2、压力与排气的调整控制:
注射压力的恰当,锁模力的匹配应在调试模具时得到确定,在模具型腔和型芯所形成空隙中的空气以及塑料所产生的气体必须要从排气槽排出模具之外,如排气不畅会出现充填不足,产生熔接痕或烧伤,这三种成形缺陷有时会间或地在同一部位出现,当成形件簿壁部分的周围有厚壁存在时,模具温度过低时就会出现充填不足,模具温度过高则又会出现烧伤现象,通常在烧伤部位又会同时出现熔接痕,排气槽往往会被忽视,一般都处于偏小状态,因此通常情况下只要不产生毛边,排气凸肩的深度尽量深些,凸肩后部开设尺寸较大的通气槽,以便通过凸肩后的气体能迅速排出模具外,如有特别需要的时候在顶杆上开排气槽,道理是一样的,一是不出现废边,二是出气快能很好起到效果就行。
3、注塑成形件尺寸的补充整形控制
有些塑件因外形和尺寸的不同,脱模后随温度与失压的变化,会发生不同情况的变形翘曲等,这时可作些辅助工装夹具进行调整,在成形件出模后及时迅速采取补救措施,待其自然冷却定形后就能取得较好的校正、调整效果。如果在整个注塑工艺上保证严格管理,那么注塑成形件的尺寸就会得到非常理想的控制。
以上简单粗略地分析了几个方面对注塑模具和注塑产品尺寸控制的体会,接下来我把生产中的一些实例提供给大家参考,交流。
例一 医用伽玛立体床板模具和产品尺寸控制
该医用伽玛床长2300mm,宽760mm,高水平200mm壁厚40mm,床板中间二侧边按人身舒适度曲面与弧度成形,床体采用二种材料复合构成,表层为碳纤维复合材料,里层用钢性发泡塑材作填充,采用二次热压成型工艺,(材料与热压工艺客户要求不公开)。要求成形件表面光滑美观,无污迹,特别是对塑件产品的变形尺寸要求较高,伽玛床的中间人身接触部分有45度N线位置要求准确,对人身扫描时反映在坐标上的尺寸要精确无误,准确地反映出人体病灶的范围和位置。塑件公差正负0.12mm,45度N线呈凸筋状,高3mm宽3mm,筋凸部分尺寸R1.5mm,要求公差为正负0.05mm,中间45度线二端长 1100mm,如果用通常钢材作模体则变形较大,难控制,并且模块在CNC切削时由于余量多,更加大变形的产生,如用钢2738或P20都不理想,用 NAk80可能会好些但不经济,由于该产品件的工艺要求较特殊,生产工艺也不一样,最终要克服变形和经济二大要求,我决定用HT300料作模体,镶板亦用同类材料,解决变形与成本问题,同时采用汽车复盖件模体做法,先泡沫制成模型体(泡沫模)再进行翻砂工艺处理,这样得到的模体重量轻,材料省,余量少。然后制模时CNC切削余量小,加工时间短,精密加工后模具经二次热压成型,出来产品件达到了用户的要求,并使该产品取得了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准,通过模材和新工艺热压成形的改变,从而取得对成形件尺寸的控制。
例二 船用雷达天线塑件产品尺寸的控制
该雷达天线呈腰圆状,中间空,长1700mm,宽200mm高160mm,壁厚3mm塑材为ABS,成形件要求外形无拼缝,光滑、美观、无痕,中心位置要求准确,牵涉到电波发射的角度与位置。模具采用挤出形式,严格管理注塑工艺,对出模后的成形件进行工装夹具调整,取得了良好效果,该产品成功填补了中小型船舶民用雷达的国内品牌空白,通过模具结构和工装调整对塑件产品尺寸进行了有效控制。
例三 送药机片剂槽塑件产品的尺寸控制
该塑件为制药机械中的园盘式送药机配件,产品长400mm,宽400mm,高300mm中间园型凹腔,壁厚不均,3mm—10mm不等,料聚丙稀,产品要求批量生产,变形小,外观光滑无痕,送药时顺畅无卡滞现象,成形件组合后工作部分要求在同一个园心的弧上,我们采用了通常塑料模的开制方法,完成后进行试模出样件,发现孔与壁,筋等处缩痕明显,随后采取了壁厚超厚处增加工艺槽,尽量避免厚、簿壁不均匀的互相干扰,同时加大排气槽,最后样件出来组装在送药机上非常顺畅、准确,达到 了满意效果,通过对成形件不影响的前提下与模具的补充加工,再进行注塑工艺的调整,完成了对该塑件产品尺寸的控制。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能仔细、耐心地在设计工艺生产中把握好各个细节,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就能有效的,经济的控制好模具与产品件的几何尺寸,特别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不断发展,也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路和技术,也是我们学习的新课题。
第三篇:注塑车间质量控制流程
注塑车间质量控制流程
1、目的为了确保对注塑产品质量有影响的各工序按规范作业,以保证这些检验处于受控状态。保证产品的制造过程满足入库要求。
2、范围
适用于注塑车间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3、职责
3.1.巡检员负责按订单要求或相应的工艺文件进行注塑过程的产品质量控制.3.2抽检负责对当班的注塑产品入库前全面检查
3.3检验中如有疑问及争执,须由上级协调处理。
4.1 首检、记录和标识:
4.1.1注塑生产过程中,操作工必须做好自检记录,检验产品的外观,巡检员做好开机前产品的首件签字封样,并填写《首件检验报告》,生产过程中要按巡检员要求进行产品抽检工作,每次检验项目要完整,并同时对打包产品、作业台产品和机台随机产品三个环节进行验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协调处理。
4.1.2抽检员有权要求操作工对自检不合格的产品进行返工,并对返工产品进行记录、标识和复查,直至达到产品质量要求,否则不允许入库,对不合格的产品在交接班时要确保信息完全传达给下班次人员,以防不良品继续产生;
4.1.3检验主管每天要将巡检报表收回并检查巡检记录的情况,对记录有不实或存在疑问则找相关质检员了解确认,如属工作粗心、失误、责任心不足则要求进行通报批评并,对多次未按检验工作指导执行人员将考虑换岗或其它处分;
4.1.4各注塑工段完成品合格后,操作工应在产品外包上作好表示,才能转入下一道工序,注塑的成品、半成品、合格和不合格品等,应按规定的区域整齐放置,并按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原则进行标识,检验员有权对过程进行控制和协调,对标识不规范有权要求员工整改或停机整顿。
4.2过程再确认:
4.2.1 换料和换模后产品的检验和确认
巡检过程中机台有换料、换模时,质检要按首件检验标准,逐项确认产品的外观、工程尺寸、性能强度和组件装配度等各项品质参数,调查和了解所用物料的批次是否发生变化,便于记录和预防不良的发生;
4.2.2 修模后产品的检验和确认
当模具发生异常维修结束上机试样时,质检要按首件检验标准,逐项确认产品的外观、工程尺寸、性能强度和组件装配度等各项品质参数,并对照前期样品,确认无误后方可投入批量生产,若模具属重大维修事项则由工艺组依照以上项目检查合格后方可批量生产,必要的时候还需进行长时间的验证跟踪;
4.2.3 新人作业后产品的检验和确认
当机台发生换人,新人作业等,领班、巡检必须加强巡检次数,明确告之产品的注意事项并确保员工全部理解,过程中反复检查新手作业熟练程度,发生异常要及时纠正,必要时候换熟练员工作业,保证品质的稳定性;
4.2.4 停机后产品的检验和确认
生产过程中,由于特殊原因等造成机台异常作业而重新开机生产,此时,机台的工作处于不稳定状态,巡检员要按首件检验标准,逐项确认产品的外观、工程尺寸、性能强度和组件装配度等各项品质参数,并对照前期样品,确定产品合格后方可批量生产,并持续跟进直到机台运行、产品质量趋于稳定为止;
4.2.5 过程调机后产品的检验和确认
生产过程中,产品发生变异,车间领班或车间主管重新调机,当改变机台成型参数而原问题得到克服后,巡检员要重新确认其他检验项目的品质是否出现变异,各种性能是否达到要求,如通过提高温度来克服产品外观不良是否会影响塑胶的物性而使产品变脆等,避免发生新的不良问题造成批量品质事故发生;
4.2.6 交班过程产品的检验和确认
车间在交班过程中,由于人员发生变动、新换材料未确认已到换班时间、上班次巡检员忘了彻底交接或其他原因等给机台生产埋下质量隐患,对可能造成批量质量事故的风险,接班巡检员除严格执行检验外,必须确认上班次的巡检表、自检表,了解材料使用情况等,及时熟悉上班次的品质情况,采取措施,确保对影响过程能力的变化及时做出反应。
4.3 不良品处理流程:
4.3.1 让步放行
当生产急需而模具存在问题,工艺无法修正或过程控制疏忽造成批量问题产品发生时,严格执行放行评审流程,通过评估可以让步放行时,由车间办理让步放行申请,经品质确认、上级审核后交相关领导批准后让步放行,相关主管落实责任并进行扣罚处理,未办理审批手续的待处理品质检不得放行,仓管不得入仓或转序;
4.3.2 返工重验
当过程控制疏忽或员工未按检验要求进行产品加工,造成批量不良需要加工处理时,由车间依照《注塑车间管理规定》安排员工在正常工作时间外进行产品返工,返工结束经过抽检员重验合格后方可开单入库或转序;
4.3.3 不良及报废处理
对产品的放行执行评审流程的有关规定,通过评审无法回用时,需执行报废或回收碎料处理,由生产车间申请,经相关领导签字确认,领导批准后方可报废或碎掉,重大不良事故必须请示总经理裁决处理。
4.4过程的改进:
4.4.1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进行分析、找出改进的方法,并按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实施控制,联络车间处理,对未改善的机台、模具有权实行停机整改,直到问题解决后方可生产;
4.4.2 不良品的处理都必须落实责任,实施扣罚,并通过调查报告实施纠正预防措施,责令相关部门、人员改善,经品质部验证合格后方视为结案,过程的跟进和反馈由品质部负责安排落实,其他部门必须配合执行;
4.4.3 注塑过程的改进涉及到修改工艺文件或质量管理文件时应按照文件和资料管理程序的要求,针对发生的异常和过程发生失控的原因,探讨检验规范和作业指导书中的不足和漏箭项目,逐步完善过程控制文件,提高过程控制能力。
第四篇:精细化过程控制 标准化流程管理
精细化过程控制 标准化流程管理
开封供电公司供电可靠性的统计范围为市区和郊区359平方公里范围的6—10千伏中压用户。
2005公司实际停电户时数为57153.14,RS3为99.789%。2006年,RS3为99.84%,停电户时数控制在46940,同比2005减少停电户时数10213.14,增加供电量160万千瓦时。按2005省电力公司下达的平均电价0.393元/千瓦时计算,2006年通过可靠性管理至少带来约200万元以上的直接收益。
一、指标体系及目标值
根据年初下达计划指标和生产情况,参照上同期故障结果,考虑市政改造等因素的影响,坚持系统思考与条块分割并重思想,形成开封供电公司可靠性指标体系。
1、目标值指标分解
为确保城市供电可靠性指标可控在控,可靠性目标值按照停电部门、类别进行分解。包括计划检修停电、计划施工停电、临时计划停电、故障停电、不可预见停电。并根据上述停电时间分解到检修、运行、调度、及施工部门。
2、专业管理的工作流程
组织机构由可靠性管理领导小组、可靠性管理办公室和工作小组组成。领导小组由分管副经理任组长,成员由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工组成。生产技术部根据省电力公司下达的可靠性指标,对指标进行分解,下达到各部门。各部门负责指标的分解
和考核。每月将各项停电,与可靠性目标管理相结合,严格控制各类停电的审批。实现基层单位对各类预安排停电的主动测算和控制。通过单项停电事件考核,达到最大限度降低停电时间的目的。根据每个事件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将问题情况整改并纳入月度责任考核。实现运行、检修、调度三过程闭环管理。
3、专业管理的绩效考核与控制
根据专业方向设立了教培类、生产类、安全类、预算类、营销类、政工类6大指标系列,可靠性是一个很重要的综合性的经济技术指标,在具体考核中分属生产类和营销类。企业发展部是业绩考核总的牵头部门,负责月、季、的动态管理与考核。按照流程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执行和效果的核查,并和部门绩效分值挂钩。
(1)可靠性资料齐全完备
一次系统图、电网地理接线图、变电站主接线图、配网线路单线图修改及时,实现电子共享。
(2)停电工作管理
月度停电计划上报及时合理;按时参加月度生产平衡会,按照规定完成停电工作;停送电操作按照计划时间完成;不发生停电等人现象。
3)带电作业开展达到月度目标。
(4)可靠性月度分析具体、到位、有特色。
(5)可靠性分析会提出的措施得到落实。
6)临时性工作完成及时。
4、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根据绩效评价体系、可靠性目标值月度完成分解情况,当月在部门效益工资中体现。可靠性承包奖根据绩效考核体系、可靠性考核办法在年底统一进行奖罚分配。
二、精细化控制标准化管理取得的效果
公司在多年的管理过程中,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管理方法。
1、加强沟通,提早编制生产计划做好预控
年初结合上大修、技改工程的实施情况,组织有关部门召开次年生产计划协调会,对全年基建项目和各部门大修定检工作计划统筹安排。严格执行非计划停电考核。
2、控制监督贯穿于生产全过程
计划检修是不可避免的影响因素,但是通过加强单项停电计划 “先算后干”的控制原则,进一步优化工程停电施工方案,使月度停电户时数做到可控、在控。单项停电全过程严格执行“开封供电公司单项事件考核办法”,做好监督控制,避免了停电时间的浪费。
另外单项事件调查作为“先算后干”的保障贯穿整个事件,确保每项停电工作从开始至结束全部过程跟踪考核。尤其对停电时间长、停电范围影响大的配网改造线路,采用临近供电线路临时跨接、临时并接、临时加装分段开关等手段,将设备停电影响
降到最低。
3、缺陷管理贯穿于生产,保证设备健康运行
利用春检、秋检开展输变配电设备的专项检查,明确各单位在缺陷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和流程,利用一次停电进行集中消缺。开展“零缺陷”活动,提高全员对质量的责任感,保证设备健康运行。
4、结合设备状态评估制定合理的调度运行方式
结合设备状态评估对电网结构进行全面分析,找出电网的薄弱环节,做好相关事故预想,保证地区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正确动作,保证重要用户可靠供电。
5、持续完善基础数据管理保障体系
按月度将主配网设备变动情况以变更单登记形式作为基础数据管理,并将执行情况公示考核,督促部门进行存档和电子图档的实时更新。保证基础数据完整准确。
6、大力开展带电作业
2004年开展带电作业,共进行10千伏带电作业238次,2005年实施带电作业379 项,比2004年增加37.2%,减少停电38502.28 户时,增供电量814.4427万千瓦时。
带电作业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提高供电可靠性作出了较大贡献。已成为提高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技术手段。但目前的带电作业还仅局限于一些传统的项目,已经不能满足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为此,我们要利用现有的带电
作业人员和装备,不断开展新的带电作业项目,尽量减少停电作业。
通过加大精细化、标准化过程控制管理的力度,开封供电公司的可靠性管理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第五篇:注塑控制要点
注塑件质量控制要点
1、原材料的控制:首先看原材料的包装,是否为新包装,防止供应商购买再用料,影响产品品质。其次看原材料的颗粒是否饱满、色泽度如何,这些都是鉴别原材料好坏的标准,最后,就是要检测原材料的性能要求是否能达到,这点极为重要。
2、塑料件的控制要点:①原材料的符合性,②注塑设备及模具必须良好,③注塑工艺的合理性,④冷却系统(模具是否接冷却水,水温如何及水压都会影响制品的成型效果,⑤产品的重量是否足够,以免供方为降低成本,减少料量,影响产品品质。
3、失效模式:(1)缺料原因:①料量不够,②射胶时间过短;(2)熔接线原因:①锁模过紧,②排气不好;(3)飞边过大原因:①压力过高,②温度过高;(4)表面有气泡原因:温度过高;
4、射胶速度与制品质量的密切关系使它成为注塑成型的关键参数。通过确定填充速度分段的开始、中间、终了, 并实现一个设置点到另一个设置点的光滑过渡,可以保证稳定的熔体表面速度以制造出期望的分子取问及最小的内应力。我们建议采用以下这种速度分段原则:1)流体表面的速度应该是常数。2)应采用快速射胶防止射胶过程中熔体冻结。3)射胶速度设置应考虑到在临界区域(如流道)快速充填的同时在入水口位减慢速度。4)射胶速度应该保证模腔填满后立即停止以防止出现过填充、飞边及残余应力。
设定速度分段的依据必须考虑到模具的几何形状、其它流动限制和不稳定因素。速度的设定必须对注塑工艺和材料知识有较清楚的认识,否则,制品品质将难以控制。因为熔体流速难以直接测量,可以通过测量螺杆前进速度,或型腔压力间接推算出(确定止逆阀没有泄漏)。
材料特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聚合物可能由于应力不同而降解,增加模塑温度可能导致剧烈氧化和化学结构的降解,但同时由剪切引起的降解变小,因为高温降低了材料的粘度,减少了剪切应力。无疑,多段射胶速度对成型诸如PC、POM、UPVC等对热敏感的材料及它们的调配料很有帮助。
模具的几何形状也是决定因素:薄壁处需要最大的注射速度;厚壁零件需要慢—快—慢型速度曲线以避免出现缺陷;为了保证零件质量符合标准,注塑速度设置应保证熔体前锋流速不变。熔体流动速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会影响零件中的分子排列方向及表面状态;当熔体前方到达交叉区域结构时,应该减速;对于辐射状扩散的复杂模具,应保证熔体通过量均衡地增加;长流道必须快速填充以减少熔体前锋的冷却,但注射高粘度的材料,如PC是例外情况,因为太快的速度会将冷料通过入水口带入型腔。
调整注塑速度可以帮助消除由于在入水口位出现的流动放慢而引起的缺陷。当熔体经过射嘴和流道到达入水口时,熔体前锋的表面可能已经冷却凝固,或者由于流道突然变窄而造成熔体的停滞,直到建立起足够的压力推动熔体穿过入水口,这就会使通过入水口的压力出现峰形。高压将损伤材料并造成诸如流痕和入水口烧焦等表面缺陷,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刚好在入水口前减速的方法克服上述缺陷。这种减速可以防 止入水口位的过度剪切,然后再将射速提高到原来的数值。因为精确控制射速在入水口位减慢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在流道末段减速是一个较好的方案。
我们可以通过控制末段射胶速度来避免或减少诸如飞边、烧焦、困气等缺陷。填充末段减速可以防止型腔过度填充,避免出现飞边及减少残余应力。由于模具流径末端排气不良或填充问题引起的困气,也可以通过降低排气速度,特别是射胶末段的排气速度加以解决。
短射是由于入水口处的速度过慢或熔体凝固造成的局部流动受阻等原因产生的。在刚刚通过入水口或局部流动阻碍时加快射胶速度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流痕、入水口烧焦、分子破裂、脱层、剥落等发生在热敏性材料上的缺陷是由于通过入水口时的过度剪切造成的。
光滑的制件取决于注塑速度,玻璃纤维填充材料尤其敏感,特别是尼龙。暗斑(波浪纹)是由于粘度变化造成的流动不稳定引起的。扭曲的流动能导致波浪纹或不均匀的雾状,究竟产生何种缺陷取决于流动不稳定的程度。
当熔体通过入水口时高速注射会导致高剪切,热敏性塑料将出现烧焦,这种烧焦的材料会穿过型腔,到达流动前锋,呈现在零件表面。
为了防止射纹,射胶速度设置必须保证快速填充流道区域然后慢速通过入水口。找出这个速度转换点是问题的本质。如果太早,填充时间会过度增加,如果太迟,过大的流动惯性将导致射纹的出现。熔体粘度越低,料筒温度越高则这种射纹出现的趋势越明显。由于小入水口需要高速高压注射,所以也是导致流动缺陷的重要因素。
缩水可以通过更有效的压力传递,更小的压力降得以改善。低模温和螺杆推进速度过慢极大地缩短了流动长度,必须通过高射速来补偿。高速流动会减少热量损失,并且由于高剪切热产生磨擦热,会造成熔体温度的升高,减慢零件外层的增厚速度。型腔交叉位必须有足够厚度以避免太大的压力降,否则就会出现缩水。
总之,大多数注塑缺陷可以通过调整注塑速度得到解决,所以调整注塑工艺的技巧就是合理的设置射胶速度及其分段。
多级注塑程序的控制:
近代注塑制品,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制品形状十分复杂,所使用的聚合物性能差别也很大。即便是同一种材料的制品,由于浇道系统及各部位几何形状不同,不同部位对于充模熔体的流动(速度、压力)提出要求,否则就要影响熔体在这一部位的流变性能或高分子的结晶定向作用,以及制品的表观质量。在一个注射过程中,螺杆向模具推进熔体时,要求实现在不同位置上的有不同注射速度和不同注射压力等工艺参数的控制,称这种注射过程为多级注塑。
数字拨码式注塑机比较落后,只有一段或二段射胶、一段保压、一段熔胶的控制程序,对于一些结构复杂、外观质量要求高的产品,很难设定和控制注射速度及其它工艺条件,导致注塑件出现的一些外观缺陷无法通过调校注塑参数的方法来改善。为了满足提高注塑件外观质量的需要,克服上述问题,注塑机制造商开发生产了具有多级射胶、多级保压、多级熔胶功能的注塑机,这是注塑加工行业的一次突破性技术进步。
目前,大多数是注射速度进行多级控制的注塑机,通常可以把注射全冲程分3个或4个区域,并把各区域设置成各自不同的适当注射速度。
注射的初期使用低速,模腔充填时使用高速,充填接近终了时再使用低速注射的方法。通过注射速度的控制和调整,可以防止和改善制品外观如毛边、喷射痕、银条或焦痕等各种不良现象。
多级注射控制程序可以根据流道的结构、浇口的形式及注塑件结构的不同,来合理设定多段注射压力、注射速度、保压压力和熔胶方式,有利于提高塑化效果、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不良率及延长模具/机器寿命。
通过多级程序控制注塑成型机的油压、螺杆位置、螺杆转速,能谋求改善成型件的外观不良,改善缩水、翘曲和毛边的对应措施,减少各模每次注射成型件的尺寸不均一。多级控制的效果 成 型 条 件
效 果
注 塑 速 度
防止浇口部位的气纹/流纹,防止锐角的流动痕迹,防止模芯的倒塌,防止毛边。二 次 压 力
减轻内应力变,防止缩水。螺 杆 转 数
计量的稳定性 背 压
计量的稳定性
然而,很多注塑技术人员仍然习惯使用过去一段射胶的方法,不懂得如何寻找多段射胶位置和方法,使具有多段射胶功能的机器发挥不了其优势。
一、设定多级注射程序的方法:
一般的塑件注塑时至少要设定三段或四段射胶才是比较科学的。水口流道为第一段、进浇口处为第二段、产品进胶到90%左右时为第三段、剩余的部分为第四段(亦称末段)。对于结构简单且外观质量要求不高的胶件注塑时,可采用三段射胶的程序。但对结构比较复杂、外观缺陷多、质量要求高的胶件注塑时,需采用四段以上的射胶控制程序。
设定几段射胶程序,一定要根据流道的结构、浇口的形式/位置/数量/大小、注塑件结构、产品质量状况及模具的排气效果等因素进行科学分析、合理设定。
二、多级注射位置的选择方法:
1、计算重量法
总重量=所有胶件部分的重量+流道部分的重量
注射时的射胶量即为总重量,一段射胶位置即为流道部分的射胶量;二段射胶位置即为产品走胶90%时的射胶量;三段为末段的射胶量。
2、调试观察法
根据自己的初步估计,将注射时所找位置点的压力/速度设为零,观察实际走胶的位置,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直至找到你要选择的位置。
下面以图例说明制品和多级控制程序之间的关系 图一是根据工艺条件设置的不同速度,对注射螺杆进行多级速度转换(切换)。
图二是基于对制品几何形状分析的基础上选择的多级注塑工艺:由于制品的型腔较深而壁又较薄,使模具型腔形成长而窄的流道,熔体流经这个部位时必须很快地通过,否则易冷却凝固,会导致充不满模腔的危险,在此应设定高速注射。但是高速注射会给熔体带来很大的动能,熔体流到底时会产生很大的惯性冲击,导致能量损失和溢边现象,这时须使熔体减缓流速,降低充模压力而要维持通常所说的保压压力(二次压力,后续压力)使熔体在浇口凝固之前向模腔内补充熔体的收缩,这就对注塑过程提出多级注射速度与压力的要求。
在图二中螺杆计量行程是根据制品用料量与缓冲量来设定的。注射螺杆从位置“97”到“20”是充填制品的薄壁部分,在此阶段设定高速值为10,其目的是高速充模可防止熔体散热时间长而流动终止;当螺杆从位置“20”→“15”→“2”时,又设定相应的低速5,其目的是减少熔体流速及其冲击模具的动能。
当螺杆在“97”、“20”、“5”的位置时,设定较高的一次注射压力以克服充模阻力,从“5”到“2”时又设定了较低的二次注射压力,以便减小动能冲击。
现代注塑机还具有多级预塑和多级保压功能。注塑基础知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塑成型是一门工程技术,它所涉及的内容是将塑料转变为有用并能保持原有性能的制品。注射成型的重要工艺条件是影响塑化流动和冷却的温度,压力和相应的各个作用时间。
一、温度控制
1、料筒温度:注射模塑过程需要控制的温度有料筒温度,喷嘴温度和模具温度等。前两种温度主要影响塑料的塑化和流动,而后一种温度主要是影响塑料的流动和冷却。每一种塑料都具有不同的流动温度,同一种塑料,由于来源或牌号不同,其流动温度及分解温度是有差别的,这是由于平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不同所致,塑料在不同类型的注射机内的塑化过程也是不同的,因而选择料筒温度也不相同。
2、喷嘴温度:喷嘴温度通常是略低于料筒最高温度的,这是为了防止熔料在直通式喷嘴可能发生的“流涎现象”。喷嘴温度也不能过低,否则将会造成熔料的早凝而将喷嘴堵*,或者由于早凝料注入模腔而影响制品的性能
3、模具温度:模具温度对制品的内在性能和表观质量影响很大。模具温度的高低决定于塑料结晶性的有无、制品的尺寸与结构、性能要求,以及其它工艺条件(熔料温度、注射速度及注射压力、模塑周期等)。
二、压力控制: 注塑过程中压力包括塑化压力和注射压力两种,并直接影响塑料的塑化和制品质量。
1、塑化压力:(背压)采用螺杆式注射机时,螺杆顶部熔料在螺杆转动后退时所受到的压力称为塑化压力,亦称背压。这种压力的大小是可以通过液压系统中的溢流阀来调整的。在注射中,塑化压力的大小是随螺杆的转速都不变,则增加塑化压力时即会提高熔体的温度,但会减小塑化的速度。此外,增加塑化压力常能使熔体的温度均匀,色料的混合均匀和排出熔体中的气体。一般操作中,塑化压力的决定应在保证制品质量优良的前提下越低越好,其具体数值是随所用的塑料的品种而异的,但通常很少超过20公斤/平方厘米。
2、注射压力:在当前生产中,几乎所有的注射机的注射压力都是以柱塞或螺杆顶部对塑料所施的压力(由油路压力换算来的)为准的。注射压力在注塑成型中所起的作用是,克服塑料从料筒流向型腔的流动阻力,给予熔料充模的速率以及对熔料进行压实。
三、成型周期
完成一次注射模塑过程所需的时间称成型周期,也称模塑周期。它实际包括以下几部分:
成型周期:成型周期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和设备利用率。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短成型周期中各个有关时间。在整个成型周期中,以注射时间和冷却时间最重要,它们对制品的质量均有决定性的影响。注射时间中的充模时间直接反比于充模速率,生产中充模时间一般约为3-5秒。
注射时间中的保压时间就是对型腔内塑料的压力时间,在整个注射时间内所占的比例较大,一般约为20-120秒(特厚制件可高达5~10分钟)。在浇口处熔料封冻之前,保压时间的多少,对制品尺寸准确性有影响,若在以后,则无影响。保压时间也有最惠值,已知它依赖于料温,模温以及主流道和浇口的大小。如果主流道和浇口的尺寸以及工艺条件都是正常的,通常即以得出制品收缩率波动范围最小的压力值为准。冷却时间主要决定于制品的厚度,塑料的热性能和结晶性能,以及模具温等。冷却时间的终点,应以保证制品脱模时不引起变动为原则,冷却时间性一般约在30~120秒钟之间,冷却时间过长没有必要,不仅降低生产效率,对复杂制件还将造成脱模困难,强行脱模时甚至会产生脱模应力。成型周期中的其它时间则与生产过程是否连续化和自动化以及连续化和自动化的程度等有关。
一般的注塑机可以根据以下的程序作调校:
根据原料供应商的资料所提供的温度范围,将料筒温度调至该范围的中间,并调整模温。
估计所需的射胶量,将注塑机调至估计的最大射胶量的三分之二。调校倒索(抽胶)行程。估计及调校二级注塑时间,将二级注塑压力调至零。
初步调校一级注塑压力至注塑机极限的一半(50%);将注塑速度调至最高。估计及调校所需要的冷却时间。将背压调至3.5bar。清除料筒内已降解了的树脂。采用半自动注塑模式;开始注塑程序,观察螺杆的动作。
就需要而适当调节射胶速度和压力,若要使充模时间缩短,可以增加注塑压力。如前所述,由于十足充模之前会有一个过程,充模最终压力可以调至一级注塑压力的100%。压力最终都要调得够高,使可以达到的最大速度不受设定压力限制。若有溢料,可以把速度减低。
每观察一个周期之后,便把射胶量及转换点调节。设定程序,使可以在第一级注塑时已能获得按射胶重量计算达到95-98% 的充模。
当第一级注塑的注射量、转换点、注塑速度及压力均调节妥当后,便可进行第二级的保压压力的调校程序。
按需要适当调校保压压力,但切勿过份充填模腔。
调校螺杆速度,确保刚在周期完成之前熔胶已完成,而注塑周期又没有受到限制。
缩短周期时间予提高生产率
对大部分的注塑厂商来说,注塑周期可直接影响以下两个主要目的:
1、每天从机械中得到更多的制件;
2、制件合乎客人的要求。
注塑周期由以下组成:
周期开始--螺杆开始前进,注射;
制件浇口冷却
螺杆开始转动--塑化行程开始
螺杆回位完成--螺杆转动停止
如必要的话抽胶发生
模具打开(可能包括模芯的拉出)
制件充分冷却便可以顶出
顶出
模具闭合(可能包括模芯的回位)
模具闭上--周期重新开始。
自动注塑周期是在持续的相同次序下,同样的事情一次又一次地重复。周期有三个主要部分:
开模时间 ;填充时间;模具闭合时间; 保压时间
提高生产力的目标是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所有必要的动作,完成顶出,并确保模具得到保护(包括拉出和退回滑块和侧位模芯)。所以,任何,延迟开模时间的模具或注塑机的问题必须维修。另外,如每次注射的开模时间都不一样,制件将亦不一样。注塑填充模腔(由1-2)
以流动性较好的材料而言(如Delrin?聚甲醛,Zytel?及Zytel? ST尼龙,及Crastin?、Rynite?聚脂),这填充时间应占整个周期1/10至1/8的时间,填充时最关键的是快速及稳定的螺杆推进时间,及最低和稳定的注塑压力。
当螺杆向前推进将溶体由料管经喷咀,竖流道,横流通,浇口,再射入模腔,当中会遇到阻力。这阻力是由喷咀直径、流道尺寸、浇口大小、产品厚度,以及模具排气设计所影响。流动阻力应在模具内改善及减少,以达至填充平衡及稳定。否则由于填充不均匀而导致不同模腔所注塑的制品尺寸不同,强度不足,或外观不良。
保压时间(2-3)
当注塑结晶形材料时,保压时间是最重要的一段过程。这段时间是由熔体填充模腔99%开始至浇口凝固为终止。模件的强度及韧性都是决定于注塑后有否保持压力到熔体上直至部件/浇口凝固。保持压力时亦要预先保留一小段的熔胶位置在螺杆前。这保压的一段就是防止熔体凝固收缩后的空洞,或浇口位置的弱处等导致模件强度不足的关键。
冷却时间(4-7)
当熔体进入模腔,碰到金属表面时,熔体冷却的步骤就己经开始。由于聚甲醛,尼龙,及聚碳等半结晶材料的凝固温度很高,所以需要冷却的时间便很少。若以一般模件来说,在熔胶完成后,模件应该已经有足够的冷却时间。如果在顶出模件时发现出问题的话,可慢慢将冷却时间延长,直至问题解决为止。
开模时间(8-11)
模具开放的时间是整个周期的重要部份,特别是对有装嵌件的模具更是如此,甚至在比较标准的模具中,模具开放时间也经常高过整个周期的20%。
影响开模的因素:
第一项要考虑的是模具的速度和移动距离,模具在打开并顶出制件过程中移动的距离应减少以免浪费移动时间,当然,模具移动必须在模具再次关闭前足以让制件顺利脱离模具,所以,让制件脱模所需移动距离愈短,则其所花的的间愈少,当注射成型机处于良好状态,从高速打开到低速顶出的转换能够相当平稳。设备需要一些保养以完成这些速度上的变化,但是这些花费可以从模塑时间减少,节省时间而得到多倍的回报。为了达到最少的模具移动时间,调整减速限制开关,以便预出过程中模具不会过于接触或破坏制件,并优化行程的高速段。再者,适当的周期性的保养以确保这减速每次能重复。产生锁模压力时间在整个模具开放时间中是另一个阻延,这个时间可能经过机械磨损和液压阀失效的影响,因此周期性的机械保养可以保持良好的操作状态。
注意:
缩短模具打开行程到所必需的最小,以便制件和流道脱落
排除任何使顶出困难的因素,像顶针周围的飞边(披锋)
缩短顶出行程到所必需的最小值
用最快的开模和闭模速度,同时要适当慢慢地中止和闭合以防止损坏模具
寻找所有闭模和产生锁模压力中的阻延,它们表示机械或液压阀的故障
在模具中大量的装嵌件活动也增长模具开放时间。稍加考虑产品设计(减少倒扣)就往往能使顶出动作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进行
若这延误是由模具损耗所导致,理应修理模具,以减低延误。
养成良好的注塑机操作习惯
养成良好的注塑机操作习惯对提高机器寿命和生产安全都大有好处。1 开机之前:
(1)检查电器控制箱内是否有水、油进入,若电器受潮,切勿开机。应由维修人员将电器零件吹干后再开机。(2)检查供电电压是否符合,一般不应超过±15%。(3)检查急停开关,前后安全门开关是否正常。验证电动机与油泵的转动方向是否一致。
(4)检查各冷却管道是否畅通,并对油冷却器和机筒端部的冷却水套通入冷却水。
(5)检查各活动部位是否有润滑油(脂),并加足润滑油。(6)打开电热,对机筒各段进行加温。当各段温度达到要求时,再保温一段时间,以使机器温度趋于稳定。保温时间根据不同设备和塑料原料的要求而有所不同。
(7)在料斗内加足足够的塑料。根据注塑不同塑料的要求,有些原料最好先经过干燥。(8)要盖好机筒上的隔热罩,这样可以节省电能,又可以延长电热圈和电流接触器的寿命。2 操作过程中:
(1)不要为贪图方便,随意取消安全门的作用。
(2)注意观察压力油的温度,油温不要超出规定的范围。液压油的理想工作温度应保持在45~50℃之间,一般在35~60℃范围内比较合适。
(3)注意调整各行程限位开关,避免机器在动作时产生撞击。3 工作结束时:
(1)停机前,应将机筒内的塑料清理干净,预防剩料氧化或长期受热分解。
(2)应将模具打开,使肘杆机构长时间处于闭锁状态。(3)车间必须备有起吊设备。装拆模具等笨重部件时应十分小心,以确保生产安全。注塑机使用中的一些知识
一、背压的功用
背压的应用可以确保螺杆在旋转复位时,能产生足够的机械能量,把塑料熔化及混合。背压还有以下的用途:
把挥发性气体,包括空气排出射料缸外; 把附加剂(例如色粉、色种、防静电剂、滑石粉等)和熔料均匀地混合起来; 使流经螺杆长度的熔料均匀化; 提供均匀稳定的塑化材料以获得精确的成品重量控制。
所选用的背压数值应是尽可能地低(例如4-15bar,或58-217.5psi),只要熔料有适当的密度和均匀性,熔料内并没有气泡、挥发性气体和未完全塑化的塑料便可以。
背压的利用使注塑机的压力温度和熔料温度上升。上升的幅度和所设定背压数值有关。较大型的注塑机(螺杆直径超过70mm/2.75in)的油路背压可以高至25-40bar(362.5-580psi)。但需要注意,太高的背压引起在射料筒内的熔料温度过高,这情况对于热量很敏感的塑料生产是有破坏作用的。
而且太高的背压亦引起螺杆过大和不规则的越位情况,使射胶量极不稳定。越位的多少是受着塑料的黏弹性特性所影响。熔料所储藏的能量愈多,螺杆在停止旋转时,产生突然的向后跳动,一些热塑性塑料的跳动现象较其他的塑料厉害,例如LDPE、HDPE、PP、EVA、PP/EPDM合成物和PPVC,比较起GPPS、HIPS、POM、PC、PPO-M和PMMA都较易发生跳动现象。为了获得最佳的生产条件,正确的背压设定至为重要,这样,熔料可以得到适当的混合,而螺杆的越位范围亦不会超过0.4mm(0.016in)。
二、模具的开合
一般来说,大多数注塑机所用的模具开合时间比引用的时间要慢(约100-359%),这个差别与模具的重量、大小和复杂性有关,也和模具的安全保护(在开合的操作中防止模具受损)有关。
典型的模具开合时间如下(tcm:注塑机引用的时间单位):
传统的双板模具:1-2tcm
复合模具(包括侧模芯和旋出装置的使用)和多板模具:2-3.5tcm
如模具开合的时间比实际运作的时间多15%,那么便需要修改模具或使用另一台注塑机来缩短时间。较新型注塑机能提供更快的开合速度,使用低模具开合(模具传感)压力,以启动锁模力合紧模具。
注塑机调试员经常没有注意某一特定注塑机的机板速度或时间,而以个人经验来设定模具开合时间,这样往往会令运作时间长。在一个十秒的运作上减少一秒,便立即获得10%的改善,这个改善往往就是构成盈利和亏损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