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统计物理学看复杂网络研究_图文(精)
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 60.李强 复杂网络研究的概率统计方法[期刊论文]-泰山学院学报 2007(6 61.胡钢锋.李德毅.陈桂生.李兵 一种新的复杂网络演化机制研究[期刊论文]-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07(z1 62.胡钢锋.李德毅.陈桂生.李兵 网络化软件的基本特征探讨[期刊论文]-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07(z1 63.章忠志.荣莉莉 具有无尺度拓扑与小世界效应的Sierpinski网络[期刊论文]-系统工程学报 2007(4 64.张译.靳雪翔.张毅.姚丹亚 基于二分图的城市公交网络拓扑性质研究[期刊论文]-系统工程理 论与实践 2007(7 65.王瑞兵.姚洪兴 复杂网络的同步及保密通信[期刊论文]-微计算机信息 2007(30 66.张丹红.李晓辉 复杂网络理论的情报学意义探讨——以科研合作网络和引文网络为例[期刊论 文]-情报资料工作 2007(6 67.洪少春 基于图书借阅关系的复杂网络的度分布和集聚程度[期刊论文]-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 68.贾秀丽.蔡绍洪.刘浩广.汪红.张芙蓉 无标度网络BA模型的物理内涵及其改进模型的比较[期 刊论文]-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6 69.刘浩广.蔡绍洪.张玉强.贾秀丽 复杂网络中BA模型及其几种扩展模型的比较[期刊论文]-贵州 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5 70.周涛.肖伟科.任捷.汪秉宏 网络集团度的幂律分布[期刊论文]-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2007(2 71.张丽娟.李常洪 企业合作复杂网络研究——以汽车制造业为实证的分析[期刊论文]-科技与管 理 2007(4 72.樊蓓蓓.祁国宁 基于复杂网络的产品族结构建模及模块分析方法[期刊论文]-机械工程学报 2007(3 73.李英.周伟.郭世进 上海公共交通网络复杂性分析[期刊论文]-系统工程 2007(1 74.胡煜东.赵瑞玉 小世界网络上的Ising模型[期刊论文]-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 75.袁娟.张宁 家电企业竞争网络的拓扑结构分析[期刊论文]-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2007(1 76.潘义.冯子男.刁元波.向杰.文志宁.李梦龙 细胞信号转导的复杂网络分析[期刊论文]-计算机 与应用化学 2007(1 77.章忠志.荣莉莉 BA指数网络结构特性精确计算[期刊论文]-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7(1 78.秦琼 复杂网络演化模型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7 79.邓宏钟.朱大智.吴俊.谭跃进 具有任意度分布的复杂网络拓扑结构建模方法[期刊论文]-系统 工程 2006(10 80.李季.汪秉宏.蒋品群.周涛.王文旭 节点数加速增长的复杂网络生长模型[期刊论文]-物理学 报 2006(8 81.姚园园.张志鸿 从复杂网络角度对即时消息网络进行拓扑建模[期刊论文]-微计算机信息 2006(24 82.一种改进的
演化型Internet拓扑模型[期刊论文]-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06(8 83.韩明畅.李德毅.刘常昱.李华 软件中的网络化特征及其对软件质量的贡献[期刊论文]-计算机 工程与应用 2006(20 84.张宁 复杂网络实证研究——中国教育网[期刊论文]-系统工程学报 2006(4 85.探讨动态复杂网络的新途径[期刊论文]-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6(7 86.李树茁.杨绪松.靳小怡.费尔德曼.杜海峰 中国乡城流动人口社会网络复杂性特征分析[期刊 论文]-市场与人口分析 2006(5 87.王林.戴冠中 无标度网络度秩指数的变化范围[期刊论文]-控制理论与应用 2006(4 88.杜金柱.蒋晓原 基于无尺度网络雪崩效应控制的仿真研究[期刊论文]-计算机仿真 2006(5 89.朱大智.吴俊.谭跃进.邓宏钟 度秩函数:一个新的复杂网络统计特征[期刊论文]-复杂系统与 复杂性科学 2006(4 90.余根坚.许力.郑宝玉 复杂动态网络模型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5 91.秦琼.刘海英.王志平BA演化模型的一种扩展[期刊论文]-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2006(4 92.李勇.屠梅曾.史占中 企业集群创新网络动态演化模型[期刊论文]-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2006(2 93.胡峰.张黎 知识扩散网络模型及其启示[期刊论文]-情报学报 2006(1 94.卢全国.刘德辉.魏国前.李立方 基于复杂网络的区域制造产业联盟研究[期刊论文]-南昌工程 学院学报 2006(1 95.赵永毅.史定华 复杂网络的特征谱及其应用[期刊论文]-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2006(1 96.章忠志 复杂网络的演化模型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6 97.李阳 轴辐式网络理论及应用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6 98.王茹 复杂网络的拓扑结构、雪崩特征及动力学[学位论文]硕士 2006 99.王冰 复杂网络的演化机制及若干动力学行为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6 100.戴晓鸣 一类节点分裂网络演化模型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101.韩新娜 复杂网络自适应同步的实现[学位论文]硕士 2006 102.张文波 Internet宏观拓扑结构的生命特征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6 103.席运江 组织知识的网络表示模型及分析方法[学位论文]博士 2006 104.张俊良 复杂网络可靠性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105.陆履平广州软件产业网络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6 106.陆履平广州软件产业网络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6 107.王文杰 中国家电企业竞争关系的复杂网络分析[学位论文]硕士 2006 108.胡煜东 Ising模型的数值模拟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109.胡煜东 Ising模型的数值模拟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110.陈雷.王延章 熵权法对融合网络服务质量效率保障研究[期刊论
文]-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5(23 111.郑金连.狄增如 复杂网络研究与复杂现象[期刊论文]-系统辩证学学报 2005(4 112.王冰.修志龙.唐焕文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代谢网络结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生物工程 杂志 2005(6 113.成桂芳.宁宣熙 基于隐性知识传播的虚拟企业知识协作网络研究[期刊论文]-科技进步与对 策 2005(9 114.李金华.孙东川.谢卓君 创新网络的结构与行为研究框架[期刊论文]-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8 115.谭璐.姜璐 系统生物学与生物网络研究[期刊论文]-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2005(4 116.陈禹.宗骁.郝杰.许彦 BA模型的三种扩展[期刊论文]-系统工程学报 2005(2 117.章忠志.荣莉莉 BA网络的一个等价演化模型[期刊论文]-系统工程 2005(2 118.赵明.汪秉宏.蒋品群.周涛 复杂网络上动力系统同步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物理学进展 2005(3 119.唐芙蓉.蔡绍洪.李朝辉 无尺度网络中的统计力学特征[期刊论文]-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2005(1 120.柏文洁.汪秉宏.周涛 从复杂网络的观点看大停电事故[期刊论文]-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2005(3 121.科学家合作网络的聚类分析[期刊论文]-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2005(2 122.任梁 复杂网络三维拓扑生成器及其在SD频数分析中的应用[学位论文]硕士 2005 123.王志亮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科研协作网中的应用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124.洪晓韵 基于小世界理论的中文关键词自动抽取与标引[学位论文]硕士 2005 125.刘练兵 Watts-Strogatz网络中的传播行为[学位论文]硕士 2005 126.于海波 中国航空网络拓扑结构及其演化特征[学位论文]硕士 2005 127.刘美玲 BA无标度网络模型的应用及扩展[学位论文]硕士 2005 128.唐芙蓉 复杂网络的统计力学特征及无标度特征形成机理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129.陈志锋 网络演化与节点状态相耦合的无标度模型[学位论文]硕士 2005 130.裴昌炜 复杂网络上的SLR模型的相变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131.李梦辉 加权网络的实证研究及演化模型[学位论文]硕士 2005 132.刘晖 地球空间信息网格及其在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络中的应用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 133.姜誉 Internet路由器级拓扑测量与分析技术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 134.彭海鸥 复杂网络上传染病的延时动力学[学位论文]硕士 2005 135.蒋品群 混沌系统和复杂网络系统的控制、同步和演化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 136.关沫 复杂网络中的计算迁移问题[学位论文]博士 2005 137.包秀国 开放层次式系统的生存性增强技术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
138.李勇 企业集群的互动创新机制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 139.李中男 复杂网络抗攻击能力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140.谢王丹 M市R产业竞争网络结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141.宋波 论环境社会系统的稳定演化[学位论文]博士 2004 142.张伟 计算机网络中复杂行为的分析与仿真[学位论文]博士 2004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wlxjz200401002.aspx
第二篇:从符号学角度看网络语言
从符号学角度看网络语言
许健 财务金融系 054703
4摘要
互联网技术经过了几十年的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便是一系列网络时代的产物。网络语言作为一门新型的语言,正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讨论。本文将从符号学的角度,浅略分析网络语言的符号能指、所指、意指和符号系统。
关键字:网络语言、能指、所指、意指、符号系统
语言的符号性
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Saussure提出了语言符号的两面说,认为符号是由“能指”(signifier)和“所指”(signified)两面构成的。能指是语言符号的“声音意向”(sound image),即符号形式;所指是语言符号表达的“概念”(concept)或“意义”,即符号内容。他指出符号是一种二元关系,包括能指和所指两个要素,它们的结合便形成了符号。
在Saussure的两面说提出不久后,Ogden & Richards提出了符号三角说,认为符号是通过“概念”的中介与符号所指的语言外的真实世界或可能世界中的被指物间接发生三角关系的。
Saussure和Ogden & Richards的学说不存在矛盾之处,只是Saussure的两面说并没有涉及符号和真实世界或可能世界中被指物的关系。
然而,符号能指和所指之间还存在着另一种关系,就是“意指”。正是由于意指的存在,使得不是任何能指和任何所指都能结合成符号,它们必须通过意指来实现符号过程。举例说明意指的过程,前面说到语言符号的能指是声音意向,所指是意义,而在阅读文字过程中,语言文字即为能指,声音和意义的结合成为所指;又如在交谈过程中,声音和意义是能指,被指物是所指。这种符号的转化过程就是意指的过程。
网络语言的符号性
网络语言产生在网络交际中,自然也属于符号的范畴,具有能指和所指的二元关系。下面将结合Saussure的两面说,从符号学能指、所指和意指三个方面考查网络语言的特点:
能指的多样性和离散性
符号能指的形式可谓丰富多样,可以使声音、文字、图像、动作等。传统语言一般具有能指单纯性,声音和文字的结合构成了能指。此外,声音符号和文字符号的关系导致了传统语言能指的音形统一性。声音符号的出现先于文字符号,文字符号的诞生只是为了记录声音符号。语音符号通过“音”可直达“义”,书写符号却需以它的“形”借助于“音”才可达
“义”。“实验证明,即使我们看书不出声,声带也仍处于动作状态,这就是文字表音的心理印迹效应,正是这种文字的可读性及其读音的心理印迹,文字才具有了记录语言的可能。”所以,“音”和“字”相对应,传统文字的能指声音符号和文字符号具有形式上的统一性。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能够通过文字、声音、图像等各种形式传递信息,然而单就网络语言而言,其能指形式摆脱了传统语言声音符号和文字符号的单纯性,呈现多样性的特点,其符号类型包括:图形、谐音、数字、缩略语等。此外,传统文字声音符号和文字符号统一性的特点也被打破,主要表现在文字符号和声音符号不在一一对应,如表示微笑高兴,不可读;“WOW”和“山口山”都表示“魔兽世界”(一款网络游戏),读英文字母WOW,有几种文字符号表示;“modem”可以读成英文modem,也可以读成“猫”,一种文字符号有几种读法。所以,网络语言能指呈现音形的离散性。
所指的即时性和模糊性
和传统语言符号相比,网络语言符号的所指具有即时性和模糊性的特点。当然,传统语言符号也具有相对的历史性和模糊性,但是这通常是在长时间的历史进程中沉淀下来由于社会文化、地域、时代的不同还表现出的差异性,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演变还不断发展。因此,传统语言符号的能指相对是稳定的。
然而,网络语言的所指则大不相同,它所处的环境是一个开放创新、追求个性的虚拟时空。网络语言符号所指的即时性、模糊性主要体现在形式创新的这一部分网络语言能指上。网络语言所指的即时性,指的是语言能指在某一具体网络空间、网络时间中语言符号当时所指向的特定意义。这一意义脱离了固有的语言符号意义系统,指向现场交际者意会的某个概念,而这一概念也可能永远不会纳入社会公共语言符号体系,在完成了当下的网络交际任务之后被网络交际者抛弃遗忘,或者其中一部分由于经济性、趣味性等原因得以在网络上流传,成为网络语言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部分。例如“MS”在不同的网络空间和时间中表达不同的意义,它可以表示“貌似”的缩写,也可以表示“microsoft”,甚至在网络游戏中可以用来表示“牧师”。这种随机性和即时性由于语境的作用不影响交际效果,还给交际方带来一定的语言个性色彩,网民们乐此不疲,即用即弃,丰富网络语言的同时也生成众多网络语言垃圾。
意指的群体性和任意性
与传统语言符号意指的社会性和协作性相比,网络语言符号意指表现出较强的群体性和任意性。符号意指是符号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是符号形式与意义的结合过程。
网络交际中虚拟与自由的特点,不仅仅符号能指前所未有地扩展创新,符号所指尽其所能地挖掘扩散,对符号的编码解码(即将能指和所指结合起来的意指)也越发大胆敢为了。在网民这样一个特定群体内部约定俗成的网络语言,是群体成员自我确认、相互认同的标志,是群体成员之间使用的交际工具,从社会语言学上来说它属于社会方言的一种,它时常会脱离或故意违反现实的语言规则,只在网络群体甚至网络中更小群体里流通,形成对群体外的排斥。
这种群体性来自于符号意指的任意性。从语言符号应用的角度来说,能指和所指的联系则是社会的、协作的、相对稳定的。而网络语言在语言符号能指和所指连接之初,更多的带有任意性,首先在一个小圈子里面约定俗成,形成一定意义上的语言类群。如在网络中他们可以用“监介”表示“尴尬”,“斑竹”表示“版主”,“隐身”表示“不让别人看见的状态”。我们似乎也可从中发现一点规律,如“监介”去掉了烦琐的形旁,顺便嘲弄一下某些白字先
生;“斑竹”与“版主”谐音;“不让别人看见的状态”就像是在网络上“隐身”了一样。但我们很清楚此规律已完全脱离语言发展的正常规律,而以追求幽默风趣、新奇巧妙、轻松简洁为主导,表现出颠覆传统规则的任意性。
网络语言的符号系统
就符号学而言,符号结构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还是系统。符号必须借助于编码规则组成系统才能产生意指作用。网络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是一种社会交际活动,但它要比语言这个符号系统的内容更加丰富。网络语言这一符号系统按照其表达方式可以分为文字符号,表情符号和声音符号。最初的网络语言也主要是由文字符号组成,但是单一的文字符号不能满足网络交流的需要,因为它缺少现实交流中的非语言手段,表情符号由此应运而生。通过表情符号,可以相应形象地传达网络交际双方的感受,而声音符号的出现更是为了实现交际的需要,它可以进行信息提示或者传达某种声音效果。所以网络语言中的表情符号和声音符号都是为了充当现实交际中的非语言手段。它们所起到的作用在网络交际中是不能被低估的。
网络语言中的符号系统可以说是对传统意义文字系统的一种变异。网络语言符号具有组合自由、聚合开放的特点。传统语言符号的组合受严格的排列和配置规则限制,语音上有严密的声、韵、调之间的拼合规律,词语句法上有系统的组织规则;传统语言符号的聚合也因为汉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环境而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网络语言符号系统则在自由的网络空间打破了原有的种种组合规则,在跨时空跨文化的网络语境中开放了大大小小的聚合体。组合的自由性与聚合的开放性互相支持,共生共长,由于组合的自由度加强,组合体中的各个单位可以为更多更具突破意义的其他单位所替换,同时由于聚合体中容纳物的暴涨,组合过程中单位间的连接获得更大的选择自由。比方说,在网络交流中语码混用的现象十分突出。网语中经常会出现中英文夹杂使用、数字语言或由标点、字母等组成的表情符号等现象。
参考文献:
熊学亮,《语言学新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陈宗明、黄华新,《符号学导论》,河南人民出版社,200
4莫里斯,《指号、语言和行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余志鸿,《符号一传播的游戏规则》,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第三篇:从李刚门看网络舆论监督
从“李刚门”看网络舆论监督
马昌群
信科082008711
2摘要:当今时代,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发挥了许多传统媒体无法发挥的舆论监督作用,在监督中解决了许多问题。但由于互联网在我国发展起步晚,普及率低,网络道德文化尚未成型,所以网络舆论监督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何正确引导,有效利用网络平台。本文以“河北大学校内车祸”暨“李刚门”为例,探讨网络舆论监督的优缺点及未来发展之道,以期实现网络舆论监督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使网络舆论监督能得到法律上的认同。
关键词:网络舆论监督梅特卡夫定律制度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而十七大报告指出:“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利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另一方面,网络舆论监督作为一种新兴产物,人们对其了解得还不充分,监督机制还不完善,网络舆论监督机制的作用还不能充分发挥,所以对网络舆论监督的研究有利于制度的完善,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但网络舆论监督已成为人们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并在国家的发展机制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何谓“李刚门”
2010年10月16日晚,一辆黑色大众迈腾轿车在河北大学校区内撞倒两名女生,一死一伤,司机不但没有停车,反而继续去校内宿舍楼送女友。返回途中被学生和保安拦下,该肇事者不但没有关心伤者,甚至态度冷漠嚣张,高喊:“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 后经证实了解,该男子名为李启铭,父亲李刚是保定市某公安分局副局长。
此事一出迅速成为网友和媒体热议的焦点,“我爸是李刚”语句也迅速成为网络最火的流行语。2010年10月20日,天涯杂谈上,网友“河大义工”的一篇帖子引爆了网络,截至昨日傍晚,点击量已达47万。这篇帖子描述了一起校园车祸。2010年10月16日晚9:40,河北大学新区易百超市门口,两名正在玩轮滑的女生在学校宿舍区超市门口被一辆汽车撞到,被撞者均为河北工商学院大一新生。帖子称:“当时车速很快,大约80~100码。被撞女生腾空特别高,而且这辆车撞人后并没有减速,后轮从一名女生的身上碾过。” “在撞到人后,他竟然继续行进,想从大门口逃跑,后被学生及保安拦下。下车后,肇事者未表现出丝毫的歉意,他竟然说:‘看把我(的)车(给)刮的!你知道我爸是谁吗?我爸是李刚!有本事你们告去!’” 酒后肇事,还口出狂言“我爸是李刚”,这引起了网友的极大愤慨与关注。目前,网友们由愤怒变为冷嘲热讽。猫扑网最先发起了名为“‘我爸是李刚’造句大赛”的活动,参与者迅速过万。“葡萄美酒夜光杯,欲见女友把命催,醉驾撞人咱不怕,李刚就是我老爸。”一位网友这样写道。微博上也有网友发起此项活动,不少人借此改编名言名句,表达自己的愤怒与嘲讽。如普希金版“不要悲伤,我爸是李刚”;李白版“床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凤凰传奇版“我在仰望,月亮之上,我的爸爸是李刚”以及特仑苏版“不是所有爸爸都叫李刚”等多个版本。
10月24日,犯罪嫌疑人李启铭因涉嫌交通肇事犯罪被望都县人民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保定市公安局新闻发言人表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谁,只要触犯法律,将严格依法予以惩处。
11月18日,《国际先驱报》出版头版头条《中国隐晦笑话:我爸是李刚》。
纽约时报国际版《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头版标题《China's bitter joke: "My father is Li Gang”》。《金融时报》报道,李刚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在中国保定的这个地方,他似乎是一个万能的超人。于是,他的儿子李启铭在醉酒驾驶造成一死一伤的惨剧时,才能非常淡定的咆哮:“有本事你们就去告,我爸是李刚。”《纽约时报》网站发表评论说:“李刚事件在某种意义上说明了中国一些政府的强权意识,但另一方面媒体、网络舆论最终还是使得李启铭被审查,最终产生了相对公正的审判。”
至此,“我爸是李刚”事件告一段落,网友的努力,网络舆论的力量最终促使他走向了庄严的审判庭。
从“李刚门”看网络舆论监督的优势
“李刚门”事件确证了网络舆论监督的强大力量。在事件过程中,广大网友时刻跟进事件进展,最终网民的力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们以互联网为平台,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对事件得以进入法律程序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监督主体广泛的代表性与公共性
如果没有网民的质疑,如果没有网络媒体的积极参与,“李刚门”不会得到公众的持续关注。从“李刚门”我们可以看到网络舆论监督功能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互联网为所有人创造了一个言论自由的平台,话语权不再专属于政府,人人都可以独立思考,通过写作和探索,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根据梅特卡夫定律(Metcalfe's Law),网络的价值与网络的规模的平方成正比。即网络的价值V=K×N²;(K为价值系数,N为用户数量。)应用价值:有的博客的门户网站根据这条定律计算它的价值,并以此作为计算博客参与该门户网站获得股权的测算依据。网民数量的急速膨胀预示着社会各阶层、各行业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出发,通过发表多元化的意见和评论,撞击出智慧火花,在不断反馈和修正中形成不同的舆论中心,最终形成广泛的、代表主流民意的网络舆论。
2.网络舆论监督的时效性
网络舆论监督具有极强的时效性。网络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一旦发生新的情况,不必等待印刷,也不必等待发行,立即就可在网上发布,世界每个角
落的人们可以立即获悉。受众只需打开页面,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络上直接参与到“我爸是李刚”事件的讨论中,网友的发帖、看帖、转帖几乎可以同时进行,信息的反馈十分及时。网络舆论监督的“快’,所指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指网络传递速度快;第二层则指网络舆论监督的敏锐性。网络信息的传播无需像传统媒体那样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把关,因此公众往往能在第一时间把握新闻触觉,在网上用更快的速度表达他们所想要表达的。
3.网络舆论监督的交互性
与传统媒体线性的单向传播、受众的被动选择相比,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和网络传播的“平民化”,使传播者角色定位由“把关人”转为资讯提供者,受众享有前所未有的参与度,成为媒体的一部分。网络传播的最大特点是信息传播的双向互动性。这种双向的交互特征能够极大的保证舆论监督的民意特征。
受众不再仅仅是接受者,同时也是传播者, 网络交互性却决定了受众可以在第一时间对某一信息做出反应,甚至可以参与信息的传播。针对李刚事件的网络传播,不仅涵盖了各地的传统媒体进行的广泛深入的新闻报道与评论。
4.资源整合性强
网络信息资源丰富,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娱乐等等,并且更新速度快。传统媒体的信息量要受到版面空间、节目时间等方面限制,报纸要受到发行区域、版面空间的限制;广播电视要受到时间段及频道的限制。而网络在这方面的限制就大大减少了,通过超文本的链接,一个巨大的信息数据库呈现在网上。互联网具有的多媒体优势使它能够通过文字、声音和图像多种方式传播信息,极大地满足受众的需求。
例如在凤凰网上“河北大学车祸引发李刚门”的专题报道中,短短的几十天里,事件的最新进展、各方质疑、视频报道、博友关注、专题图集、网友评论、论坛关注等等,全方位地再现了整个事件进展的过程,网络的这种资源整合功能促进了整个监督过程的透明化,极大程度地实现了公众舆论监督的自由与平等。
5.网络舆论监督的彻底性。
网络舆论监督是自下而上的。网络舆论监督把监督权交还给人民,人民在监督权得到保障的同时,积极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利,在监督方式上实现由下而上,充分实现了人们参与管理国家、参与国家改革与发展的宏愿,媒体、民众与政府真正实现了平等对话,忽视了社会地位、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差异。
三、网络舆论监督的局限
“李刚门”事件是一次典型的公权力信任危机,包括司法公信力危机。广大网民和
社会公众对“李刚门”事件高度关注,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压力,对于推动调查“李刚门”事件的真相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由于网络监管难度大,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缺陷。
一是网络道德素质参差不齐,从众心理导致舆论监督一边倒。
在网络舆论监督中,情绪性的言论较为突出,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有的人见风就是雨,先入为主,容易被发帖者牵着走,甚至被个别人利用和操纵。一些耸人听闻的信息特别容易鼓动人们,嘈杂的网络信息环境中,虚假、片面的信息常常会形成错误的认知。稍微查看网络舆论监督案例就会发现,网络上一旦曝光某个腐败现象,网民们几乎都会异口同声地口诛笔伐,恨不得置之死地而后快。而所有跟帖者几乎都是不假思索地发出一片谩骂声,“贪官”、“烂官”、“拉出去毙了”、“处以凌迟”等谩骂之声常常是一个接着一个,整个网络几乎都被情绪化氖围所笼罩。假使这种情绪化行为和从众心理有益于问题的解决还情有可原,问题是这根本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只能是网民们的一种宣泄。
二是网络舆论监督在监管约束上存在不足。
网络虚拟世界具有匿名性、广泛性,网络信息过滤机制较少,信息庞杂而缺乏客观性。在网络舆论监督过程因缺乏有效地监管,容易导致“网络暴力”的发生,对公民的合法权利构成威胁。
网络舆论在当今缺乏明确的法律制约,常常导致网络暴力。“人肉搜索引擎”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的。许多人通过 “人肉搜索”,利用互联网广阔的网络群体覆盖优势,找出涉及该事件的相关人员,将其私人信息擅自公布在网络上,众人便开始一场道德的征讨。现实是,这种缺乏理性的肆意搜索攻击,能否代表正义。而它这种所谓的民主方式事实上却在挑战着法律的威严,对被搜索公民的隐私权造成侵犯。”
三是网络舆论监督存在法律瓶颈。
网络舆论监督是一种软监督,它与行政监督、法律监督等权力监督相比,它不具有迫使当事人作为或不作为的强制力,而是借助于网络舆论造成的精神压力或形成的社会氛围。舆论监督可以促进民主、法制建设,但网络舆论不能超越自己的工作范围:通过网络舆论对司法活动进行监督,可以遏制司法腐败,促进司法公正;而网络舆论的不当却极有可能干涉司法公正。因此如何把握好两者的平衡也是在对网络舆论监督进行法律规制时必须处理好的问题。正如这次“李刚门”中网民留言:“最后真正能揭露真相的,只可能是拥有法律资源的执法司法部门。”
如何推进网络舆论监督制度化建设
一提高网民的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
网民是网络舆论监督的主体,网民只有充分认识到自己在网络舆论监督中的主体地
位,在网络舆论监督中培养自己的主体意识,并增强自己的主体责任感,才能使舆论监督工作得到保障。因此,必须培养网民的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对网民进行法律法规教育,以切实提高广大网民的法律法规意识。同时还要加快网络道德建设的步伐,不能对他人肆意进行攻击和诽谤,尊重他人,做到文明上网、文明监督。
二加强网络引导机制建设,有效引导舆论
建设网络引导机制,积极疏导,使网络监督更加理性、规范。通过网络媒体的建设,建立网络舆论的理性引导机制,正确引导,而不宜采取“堵”的对策,通过“过滤”的方式人为地引导网络舆论。要建立网络舆论引导阵地,设立权威的官方网络渠道,引导当事人通过官方网络渠道反映问题。坚持以引导为主,一旦网络个案形成有影响的舆论,就应当通过官方网络渠道、主流媒体、网站,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的意见,引导网民理性地看待问题,从而引导网络舆论由“感性”向“理性”发展。
三完善网络舆论的监督机制。
要完善网络舆论的监督机制,因为网络舆论监督尽管克服了传统媒体的不足,但其缺乏系统性和规律性。因此,必须协调网络舆论监督与传统监督方式,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另外还要完备网络舆论监督的自身机制。网络舆论监督的发展关键要健全自身机制,政府要培养理性的网络信息传播者和把关人,提高网络从业者的素质,加强网站及其从业人员的行业自律,在追求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同时,在尊重网民自由权利的基础上净化网络环境,引导社会舆论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四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互联网法制建设在总体上还不适应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暴力”、网络人身攻击和谩骂等的存在,都说明加强网上舆论环境的法制治理刻不容缓。当务之急就是制定网络舆论监督权的法规,将网民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以及舆论监督的对象、基本原则等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确立客观的、真实的、全面的评价标准,使舆论监督有法可依。提高舆论评价力和发挥公共舆论的正向效应。同时,培养一批网络执法人员,通过技术手段与法律手段双管齐下,构建科学的网络法律防线,遏制虚假舆论的传播,建设法制化的网络环境。综上,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网络世界的规范化,网络舆论监督将为我国的舆论监督事业增添更为强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第四十一条
中共十七大政府工作报告
http://baike.baidu.com/view/4541476.htm
《透视网络舆论监督,以“躲猫猫”为例》
第四篇:从公民参与理论看网络问政
从公民参与理论看网络问政
赵锐
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 摘要:互联网的蓬勃快速发展为公民进行政治参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形式------公民网络问政。网络问政在推动公民参与政府活动、加强政府监督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从公民参与理论分析了网络问政的价值取向,同时,公民参与网络问政也对政府管理造成了巨大的挑战。本文针对这些挑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措施,进而在规范公民参与网络问政方面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公民参与;网络问政;政府管理
一、我国公民参与网络问政的产生
公民参与网络问政主要是以网络为媒介,通过互联网诸如微博客、贴吧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政治态度和见解,以期对政府公共决策和政府活动起到影响乃至改变的作用。互联网由于网络具有匿名性、虚假性,网络中的各种信息具有失真性,这些种种特点在一定程度上给政府的管理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二、网络问政的价值取向与公民参与
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互联网越来与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活动舞台和政治窗口。伴随着网络治理的快速和深入发展,信息技术的变革与发展决定了公民参与网络问政的必然性。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政府和公民的关系更多的是一种合作伙伴的关系模式,公民通过网络问政这一形式,对政府的公共事务管理进行参与并做出响应。
网络问政的必然性和广泛性决定了网络问政对于公民参与的重要意义,即网络问政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公民参与的范围。公民参与网络问政作为公民参与政治的一种全新模式,旨在建立起一个能够真正得满足公民需求的服务性政府机构,同时要求政府对于公民在网络上提出的诉求和意见予以积极的回应。从这个角度来说,公民网络问政具有以下几方面重要意义:
首先,网络问政具有易普及性和广泛性的特点。网络问政的准入门槛低这一特点使得普通民众也极易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对于公民政治参与、政治表达等等政治行为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以时下最流行的“微博客”为例,发表微博对于使用者的要求特别低,甚至只需要用户拥有简单的移动手机即可在自己的微博客上发表自己的只言片语。通过网络问政,即使是普通的民众也可以对于特定的事件和话题,表达自己的看法,从而获得社会民众的广泛关注。孙斯坦教授曾经指出“在经济不平等的情况下,或许技术的进步可以使政治平等这个目标变得更加现实”。[2] 其次,网络问政具有较强的即时性和互动性,它拓宽了网民与政府官员的沟通渠道。网民通过互联网,以发微博,在贴吧里发帖子,以及回复官员以及其他网民博客等方式来进行交流互动,这对于加强政府官员和网民之间的联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诸如2013年两会期间,代表们和网友通过微博互动,这种网络问政的方式显得更为重要。
三、适应公民参与网络问政,推动政府管理的改革创新进程
数字信息时代的发展,使得互联网成为了舆论形成、民众表达诉求的重要社会平台,但是公民参与的网络问政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使得政府信息的发布更加公开透明,政府决策科学民主化,但也对政府的管理形成了一系列挑战:
1、网络问政的特征导致公民网络问政的非理性化发展。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是基于保护他人隐私的基础之上。随着网络迅速发展,信息传递的速度之快和内容之杂,导致行为上或者言语上随波逐流,缺乏理性思考。加之一些媒体的非理性传播,使得一些网友随意发表的、目的性不强的、导向不明的甚至是具有恶意目标的一些行为,对社会造成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2、获取信息能力的差距造成了公民网络问政的非均衡发展。在公明参与网络问政的过程中,存在一些获取信息能力较差的群体,他们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及时获知最新的信息,逐渐在这个数字化和信息化社会中边缘化。
3、能力素质欠缺、相关知识储备不足,导致我国公民参与网络问政的能力参差不齐。此外,我国网民数量庞大,其中部分网民,由于缺乏政治素养、政治知识和技能偏低等因素,造成了我国参与网络问政的人员素质不齐,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网络民主化的发展进程。
网络问政是我国民主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推动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有一定的特殊价值和意义,我们应当在警惕其局限性的前提下,将其发展为公民参与政治活动=E7__便捷方式,将网络问政的积极效果发展到最佳程度。
1、政府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大力优化公民网络问政的参与环境。良好的网络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公民更好的参与网络问政,因此政府应该下大力气着力优化网络环境,一方面是要采取措施,加大投入,为公民进行网络问政提供平等的参与机会。另一方面,政府应当强化主流政治文化,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政治参与环境。建立防止信息鸿沟的技术机制,保证公民网络参与,增强政府合法性。
2、加强公民教育、提高公民参与素质和公民意识,提高公民参与网络问政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公民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其越趋于运用它们所掌握的的信息,正当的表达自己的诉求。这一过程也提高了公民参与网络问政的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
3、加快公民网络参与法制化建设,规范公民网络问政的参与秩序。政府应当从以下两方面着力加快公民网络问政参与的法制化建设,形成良好的网络环境:首先,政府应加强网络行政法规的建设,提高立法层次。另一方面,政府应当平衡好公民自由和网络秩序之间的关系。通过完善网络法律体系,使得在保护公民自由的前提之下,促使公民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网络问政,进而规范公民网络问政的语言、行为。
参考文献
[1]、以绩效考核促政府管理创新伍彬 < 文化期刊 > 今日浙江2011.08
[2]、[美]孙斯坦:5自由市场与社会正义6,金朝武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50页。
第五篇:从网络流行语看网络语言的来源
从网络流行语看网络语言的来源
自1994年中国正式全面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在这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我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入了所谓的网络时代。网络以其强大的影响力,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网络语言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网络语言的迅猛发展,对传统语言以及日常用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逐渐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网络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和网络相关的专业术语,如信息技术、浏览器等;二是和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吧、网民等;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词语,如青蛙、886等。狭义的网络语言就仅指第三类。①我们这里所讨论的网络语言也仅是针对狭义的网络用语而言。
网络流行语,顾名思义是指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是网民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它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是网络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网络语言的最新趋向,从中我们可以窥视网络语言的来源。
一、由谐音转化而来
谐音是中国古代汉语的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但是在现在的网络世界里,谐音成了网络语言的重要来源。
在浏览网页和网上聊天的时候,总有些奇特的词语出现,虽然它们也是汉字,但是如果你不是经常上网的中国人,就很难知道它们的含义。在网络上,用“偶”代替“我”,用“银”代替“人”,不说“没钱了”而说“米钱了”,不说“非常”而说“灰常”,把“我喜欢”说成“偶稀饭”,把“同学们”说成“童鞋们”。此类例子不胜枚举,不得不提的是自去年来一直流行的“神马”。“神马”是“什么”的谐音,在网络中的使用频率十分高,如网上聊天时经常会说“你在干神马?”、“找偶有神马事啊?”,年轻人经常会用“神马都是浮云”来表现态度的淡定。此外,外语元素也被“谐音”成了流行的网络语言,如用“饭”代替“fans”,用“血拼”代替“shopping”。为了打字方便,用“U”代替“you”,用“CU”代替“see you”。
谐音的用法不仅用在词句上,还用在数字上。因为数字的便捷性,使数字表意的方式在年轻人中十分有人气。如,用“88”指代“拜拜”,“520”指代“我爱你”,“456”表示“是我啦”,“995”表示“救救我”,“5366”表示“我想聊聊”。网民的想象力是无限的,有时也会把字母、数字、汉语相互混在来创造网络语言,如“I 服了you”、“who 怕 who”、“B4(before)”等,在网络语言中都有相当的人气。
谐音的方式不仅让语言表达更加简便,而且诙谐幽默,富有趣味,深受网民的喜爱。随着社会的变化,更多有趣的谐音化的网络语言会被创造出来,并流行语网络的世界。
二、由旧词派生而来
旧词新义,即一些旧词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同时这些旧词也被赋予了新的生汤玫英:《网络语言新探》,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2010年9月第1版,第11页 ①
命力,迅速成为网络的宠儿。“恐龙”原本指一种灭绝了的珍稀动物,但是在网络上则比喻长得丑或凶的女子,“青蛙”则被用来长相抱歉的男生。“恐龙”、“青蛙”原本只是动物的名称,现在被用来形容人,既含蓄又有趣,被大家广泛接受,年轻人更是把它们经常挂在耳边。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如把长期泡在网上的人称为“网虫”,不擅长某方面的人称为“菜鸟”,“粽子”则暗喻网络中的间谍。此外,旧词别解也十分流行,如“偶像”本指供迷信的敬奉的人像,喻指盲目崇拜的对象,新指呕吐的对象。旧词新义的方法成了许多网络流行语的温床。
三、由方言引申而来
方言是共同语的地域分支或地方变体,是某个社会内某一地区的人们所使用
①的语言。传统语言中,方言只限于定的区域使用,但是在网路世界里,来自不同方言区的人们可以自由交谈,一些有趣和生命力强的发言就被挖掘出来,成为网上流行语。现在我们会经常听到“你也太二了吧”、“你真二啊”这样的话,如果不知道这个“二”的含义,你根本不知道它要表达什么意思。“二”其实是由方言转变而来的。在陕西方言中,“二”有三层意思:
一、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分不清场合,掂不来轻重,说话不过大脑,做事不想后果,如“那个人二得很!”;
二、形容自己听到惊人且不能理解的言论时的心理状况,如“我二了”;
三、形容某方面比较强悍,带有戏谑,如“那打球二得很。”在东北方言、保定方言中都有类似的意思。“二”目前在网上迅速蹿红,可见方言对网络语言的贡献。
四、由影视文学作品、春晚等演变而来
影视作品的热播、文学作品的出版和春晚的播放等,是其中的一些经典台词进入网络中,成为流行语。冯小刚导演执导的《天下无贼》中有一句“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的对白广为流传,《国人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等模仿的标题也纷纷出现;美国作家斯宾塞·约翰逊写作了《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成为“全球第一畅销书”,这使得“谁动了我的××”格式的说法走红,网络、新闻出现大量类似格式的句子,如“谁动了我的生育权”等;2009年春晚上,小品《不差钱》令人捧腹大笑,其中的经典台词“人生最痛苦的事就是人死了,钱还没有花完。人生最最痛苦的事就是人没死,钱花完了”火到不行,“不差钱”这句流行语也火了整整一年。网民的模仿能力在这种演变中得到深刻体现,影视文学作品、春晚等节目,为网络语言提供了很多很好的题材。
五、由一些被曝光的社会事件发展而来
社会上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情,有一些事情被媒体曝光,或具有很强的娱乐调侃性,或具有深思性和启发性,被网友疯传,进而成为网络流行语。源自2008年08月26日的一则新闻“男子发誓欠钱被雷劈,话音刚落被雷电击伤”称,福清东瀚一男子为赖账,手持铁棍时不惜对天发誓,称如确实欠钱就遭天打雷劈,结果一分钟后就遭雷击,所幸最终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从此以后,“被雷到了”成为让人感到很无语,很无奈,很“冷”的代名词。2011年的流行语里,必不可少的一定有那句“我爸是李刚”。10月16日,河北大学新区里两女学生被撞一死一伤,肇事者李启铭非常淡定地耍狠:“有汤玫英:《网络语言新探》,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2010年9月第1版,第19页 ①
本事你们告去,我爸爸是李刚!”于是,“我爸是李刚”这句话火了,人人争相调侃“我爸是李刚”。接着,“李刚体”也疯行起来,成为唐诗三百首的百搭句式:“床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日日思君不见君,我爸是李刚;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我爸是李刚„„”。这样的实例真的是恒河沙数,如近来无比火的“hold住”等。一些被曝光的社会事件无论是因为具有娱乐调侃性还是发人深思性,已经成为网络语言的重要来源。
六、由重大事件发展而来
重大事件与上述所说的“一些被曝光的社会事件”是不同的,这里的重大事件是指那些本来就处于媒体的密切关注范围内的国家国际大事,高关注度使之成为网络流行语。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得我们中国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大大加强,网民们也大量谈论关于奥运的事情,“北京奥运会”就成了风靡一时的网络语言。再从日本的一个例子来看,今年日本女足首次获得世界杯冠军,这使得在“3·11”大地震之后一直处于恢复阶段的日本得到极大的振奋鼓舞,据报道统计,“日本女足”当仁不让的成为了今年日本十大流行语的榜首。这些重大事件在媒体的密切关注和大肆报道以及网民的追捧下,成了网络流行语。
网络语言在如今的“网络时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了解网络语言的来源,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社会发展的脉搏、语言的发展演变以及年轻人的文化趋向等。网络流行语作为网络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网络语言的最新趋向,成为了我们研究网络语言的来源的重要突破口。从如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网络语言的来源主要有如下六种方式:由谐音转化而来;由旧词派生而来;由方言引申而来;由影视文学作品、春晚等演变而来;由一些被曝光的社会事件发展而来;由重大事件发展而来。从这六个方面入手,不仅能够了解网络流行语的出处,而且能够窥视网络语言的来源,为网络语言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分析视角和事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