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2.3.4用一元二次方程解有关传播问题、循环问题、数字问题教学案
22.3.4《用一元二次方程解有关传播问题、循环问题、数字问题》教学案
年级: 九 学科: 数学 主备人: 关雯清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2.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教学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有关传播问题、数字问题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发现传播问题、数字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1、解一元二次方程都是有哪些方法?
2、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都是有哪些步骤?
二、设问导读:
问题1: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 分析: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个人,那么患流感的这一个人在第一轮中传染了_______人,第一轮后共有______人患了流感; 第二轮传染中,这些人中的每个人又传染了_______人,第二轮后共有_______人患了流感。
思考:如果按照这样的传染速度,三轮后有多少人患流感?
问题
2、要组织一次排球赛,参赛的每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比赛组织者应邀请多少个队参赛?
问题
3、有一个两位数,它的十位上的数字比个位上的数字小2,十位上的数字与个位上的数字之和的 3倍刚好等于这个两位数。求这个两位数。
三、自学检测:
1.某种植物的主干长出若干数目的支干,每个支干又长出同样数目的小分支,主干、支干和小分支的总数是91,求每个支干长出多少小分支?
2、小张发信息,收到信息的人再将此信息发给其他人,经过两轮发信息后,共有72人收到信息,每轮发信息中,平均一个人发给多少人?
3、有一个两位数,十位上数字与个位上数字之和为5;把十位上的数字与个位上数字互换后再乘以原数得736,求原来两位数.
四、巩固练习:
1.生物兴趣小组的学生,将自己收集的标本向本组其他成员各赠送一件,全组共互赠了182件,如果全组有x名同学,那么根据题意列出的方程是()A.x(x+1)=182 B.x(x-1)=182 C.2x(x+1)=182 D.x(1-x)=182×2 2.一个小组若干人,新年互相发送祝福短信,若全组共发送祝福短信72条,则这个小组共().
A.12人 B.18人 C.9人 D.10人
3.学校组织了一次篮球单循环比赛(每两队之间都进行了一次比赛),共进行了15场比赛,那么有几个球队参加了这次比赛?
4、有一个两位数,它的个位上的数字与十位上的数字之和是6,如果把它的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调换位置,所得的两位数乘以原来的两位数所得的积等于1008,求调换位置后得到的两位数。
五、拓展延伸:
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传染性极强,某地因1人患了甲型H1N1流感没有及时隔离治疗,经过两天的传染后共有9人患了甲型H1N1流感,每天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人?如果按照这个传染速度,再经过5天的传染后,这个地区一共将会有多少人患甲型H1N1流感?
变式: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传染性极强,某地因3人患了甲型H1N1流感没有及时隔离治疗,经过两天的传染后共有27人患了甲型H1N1流感,每天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人?如果按照这个传染速度,再经过2天的传染后,这个地区一共将会有多少人患甲型H1N1流感?
变式: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传染性极强,某地因a人患了甲型H1N1流感没有及时隔离治疗,每天平均一个人传染了b人,第一轮后,传染了()人,共有()人患病,第二轮后,传染了()人,共有()人患病。整理得:
课堂小结:
传播问题:a(1x)nA(a 表示传染之前的人数,x 表示每轮每人传染的人数,n 表示传的天数或轮数,A 表示最终的总人数)
循环问题公式:
1、若两队之间只进行一场比赛(单循环):
2、若两队之间只进行两场比赛(双循环):
作业:
1、参加一次聚会的每两人都握了一次手,所有人共握手10次,有多少人参加聚会?
2、参加一次商品交易会的每两家之间都签订了一份合同,所有公司共签订了45份合同,有多少家公司参加商品交易会?
3、某种电脑病毒传播非常快,如果一台电脑被感染,经过两轮感染后就会有81台电脑被感染.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分析,每轮感染中平均一台电脑会感染几台电脑?若病毒得不到有效控制,3轮感染后,被感染的电脑会不会超过700台?
课后反思:
第二篇:用方程解鸡兔同笼问题
60x-40(8-x)=480
(1)四年级举行数学竞赛,共有10道试题,每做对一题得15分,没做或做错一题不但不得分,还要倒扣10分,小王得了100分,问:他做对了多少题?
(2)小王和小李,参加数学竞赛,每做对一题得15分,每做错一题倒扣6分,两人各做10题共得174分,小王比小李多42分,问:两人各做对几题
(3)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去时每小时行50 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60千米,来回共用5.5小时,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AB两地的相距8千米,小钱骑着自行车从A地去B地,开始以每分钟120m的速度行驶,后来改为每分钟160m的速度行驶,共有啦1小时到达B地,小钱在离A地多少米的地方改变了方向?
(5)学校组织春游,一共用了10辆客车,已知大客车每辆坐100人,小客车每辆坐60人,大客车比小客车一共多载520人,问:大小客车各几辆?
第三篇:实际问题中的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教学案
温馨提示:此材料是教师讲课的教案,学生学习的学案,上课时的笔记,课后的复习资料,请同学们装订保管。发给同学们后请通过研读课本资料,并在同学和老师帮助下完成,并达到能讲的水平。
实际问题中的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教学案
一、学习目标:能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函数关系式;使学生能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确定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通过建立二次函数的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学生课后体会)
二、重难点:会通过配方求出二次函数yax2bxc(a0)的最大或最小值;在实际应用中体会二次函数作为一种数学模型的作用,会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实际问题中的最大或最小值.(学生课后检测是否到达要求)
三、课前预习:阅读教材第17---19页(学生自行安排时间)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1.对于任意一个二次函数 yax2bxc,如何确定它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2.当a>0时,抛物线有最___点,函数有最__值是_____;当a<0时,抛物线有最___点,函数有最_____值是_____.3.求下列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1)y=-1/2x2-x+3(2)y=3(x+1)(x-2)
(二)讨论问题
问题1:要用总长为20m的铁栏杆,一面靠墙,围成一个矩形的花圃,怎样围法才能使围成的花圃的面积最大?
问题2:某商店将每件进价8元的某种商品按每件10元出售,一天可销出约100件,该店想通过降低售价,增加销售量的办法来提高利润,经过市场调查,发现这种商品单价每降低0.1元,其销售量可增加约10件。将这种商品的售价降低多少时,能使销售利润最大?
(三)例题讲解
例、用6m长的铝合金型材做一个形状如图所示的矩形窗框。应做成长、宽各为多少时,才能使做成的窗框的透光面积最大?最大透光面积是多少? 先思考解决以下问题:
(1)若设做成的窗框的宽为xm,则长为多少m?(2)根据实际情况,x有没有限制?若有限制,请指出它的取值范围,并说明理由。(3)请你写出后面的解答过程。
(四)、课堂练习
如图所示,有长为24米的篱笆,一面利用墙(墙的最大可用长度a为10米),围成中间有一道篱笆的长方形花圃,怎样围法才能使围成的花圃的面积最大? 提示:设花圃的一边BC为x(米),面积为S()
归纳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步骤 有哪些?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五)、连接中考
某花圃利用花盆培育某种花苗,每盆的收益与每盆的株数成一种函数关系,每盆植入3株,平均每株售价3元,以同样培育条件,每增加一株,生长受到一定的影响,平均每株售价就减少0.5元,写出该函数的解析式,并求出植入多少株时收益最大?
(六)、大家都来说:
我学了———————— 我学会了——————— 我还有待加强—————
(七)、布置作业
课本第19页习题第1、2、3题 同学们请预习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中考语录
我是最优秀的,我一定会超常发挥,金榜题名!
第四篇: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利润问题)导学案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利润问题)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会根据题意找出利润问题中蕴涵的基本等量关系,并能根据等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
2、在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渗透方程的模型思想及利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积极思考,团结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学习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利润问题应用题。
学习难点:发现利润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将实际问题提炼成数学问题。
学法指导: 课堂上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得到利润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几种不同方法的比较,找到最简单的方法和最常用的方法,独立完成导学案.一.知识链接:
一个喜洋洋笔袋进价10元,售价15元,可得利润元(列式表示)(1)若涨价2元,则售价元,利润元(列式表示)。(2)若涨价x元,则售价元,利润元(列式表示)。(3)若降价x元,则售价元,利润元(列式表示)。总结:每件商品的利润=-_________ 二.探索新知:
某种品牌的拍球原来每天可销售100个,后来进行价格调整。
1、市场调查发现,该商品每降价1元,商场平均每天可多销售2个。
(1)如果降价2元,则多卖个,每天销售量为个(2)如果降价x元,则多卖个,每天销售量为个总结: 降价后商品的销售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市场调查发现,该商品每涨价3元,商场平均每天可少销售5个。以下全部列式表示
(1)如果涨价6元,则少卖个,每天销售量为个(2)如果涨价9元,则少卖个,每天销售量为个(3)如果涨价x元,则少卖个,每天销售量为个 总结:涨价后商品的销售量=__________________总利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典例精析:
例
2、新华商场销售某种冰箱,每台进价为2500元。市场调研表明:当售价2900元时,平均每天能售出8台;而当售价每降低50元时,平均每天能多售出4台。商场要想使这种冰箱的销售利润平均每天达到5000元,每台冰箱的定价应为多少元?
四.课堂练习
1、某商场将进价为30元的台灯以40元售出,平均每月能售出600个。调查发现,这种台灯的售价每上涨1元,其销售量就减少10个。设应涨价x元才能实现平均每月10000元的销售利润,根据题意,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A.(40-30)(600-10x)=10000B.(40+x-30)(600-x)=10000 C.(40+x-30)(600+10x)=10000D.(40+x-30)(600-10x)=10000
2.山西特产专卖店销售核桃,其进价为每千克40元,按每千克60元出售,平均每天可售出100千克,为了尽快减少库存,老板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经市场调查发现,单价每降低2元,则平均每天的销售量可增加20千克,若要平均每天获利2240元,每千克核桃应降价多少元?
拓展延伸:
※ 1.某种文化衫平均每天可销售40件,每件盈利20元,若每件降价1元,则每天多售10件,如果每天要盈利1350元,每件应降价多少元?
※2.某经销单位将进货单价为40元的商品按50元售出时一个月能卖出500个。已知这种商品每涨价1元,其销量就减少10个。为了赚得8000元的利润,销量又不超过300个,售价应定为多少?这时应进货多少个?
五.课堂总结:
学习了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疑惑? 六.目标检测:
某种进货价126元的服装以170元售出,平均每天可销售20件,若每件降价1元,则每天可多销售5件,如果每天要盈利1600元,每件应降价多少元?作业:
1.必做题:
某商场礼品柜台春节期间购进大量贺年卡,一种贺年卡平均每天可售出500张,每张盈利0.3元。为了尽快减少库存,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调查发现,如果这种贺年卡的售价每降价0.1元,那么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100张。商场要想平均每天盈利120元,每张贺年卡应降价多少元?
2.选做题:
便民商场有一批进货价为12元的商品A,当定价为20元时,每天 可售出240个,根据市场调查发现,在定价20元的基础上,该商品(1)单价每涨1元,则每天少售出20个;(2)单价每降1元,则每天多售出40个,为了使商品每天获得利润1920元,并让利给消费者,定价多少元时较为合理?
第五篇:一份“教学案”解决三个问题
一份“教学案”破解三大难题 ——合理的借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武汉市新洲区实验中学
冯钢
如果说教育是一个充满问题的海洋,那么教育管理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冲决问题的海浪,登上一个又一个成功的礁石或海岛的过程。教育管理者便是那海上的弄潮儿,波平浪缓时,赤手赤脚便能轻松自如地游过去,可如果遇上波涛汹涌,力不从心时,恐怕就没那么容易冲过去了。这时,如果身边正好有一块足够大的浮木,抓住它,问题也许就迎刃而解了。
案例陈述
我校是一所创建于1996年的单设实验初中。自建校以来,中考过省级示范高中录取线学生人数一直名列前茅,还在2003-2004连续两年夺得武汉市中考状元。学校也因此一度成为“小升初”学生家长择校的首选对象,招生一直火爆。学校质量在高位运行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让人头痛的问题,最为突出的有三个:一是老师们在为学校创造辉煌的同时也抬高了自己的身价,“好风凭借力”,“人往高处走”,大批骨干教师借助实验这块平台振翅翱翔,远走高飞,加之近几年初中学校调整布局,随着薄弱学校的撤并,教师大量涌入,我校师资更显参差不齐,整体水平明显下滑。随着学生和班级数量的增多,老师配备难以均衡,导致班级之间学生发展差距较大,引起学生及其家长不满。二是部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滞后,只关注学生眼前的成绩,而漠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教学不是向课堂要质量,而是通过拖堂、提前上课、占用学生午休时间等延长绝对学习时间的死办法,加班加点,搞机械重复劳动,走进了恶性循环的死胡同;三是先前学生用教辅资料泛滥时,教师不加选择,布臵作业时嘴一张,笔一挥,只图形式不顾效果,学生苦不堪言,年年喊“减负”,负担却越来越重,学生越学越累;后来我们禁止教师为学生统一订购任何资料,也不要求学生自行购买资料,学校为老师配备一定数量的
资料,供老师选用。但教师在剪贴资料印发作业时仍存在过多过乱,只图数量不讲质量的不良现象,其实是“换汤不换药,还是老一套”。
如何破解以上难题,我们校委一班人多次开会研究这个问题,大家绞尽脑汁,想出了不少办法,如感情留人、关系留人、位臵留人;强化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观念转变;加强作业管理,提出各科作业布臵的量度标准,严格控制作业时间,等等。但实施起来不是流于形式走过场就是不太好把握,总之收效甚微。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我们一筹莫展之时,机遇悄然来临。2009年春季,区教育局组织辖区初中校长赴江苏考察学习名校办学经验。考察中,东庐中学“教学合一”的理念和推行“讲学稿”的作法深深吸引了我们。
东庐中学原是一所基础薄弱的农村初中,曾长期面临师资水平差、生源质量差、硬件设施差、教育观念落后等诸多困难,曾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怪圈中苦苦挣扎却每每以失败告终,并因教育布局调整一度成为撤并对象。为了摆脱困境,谋求出路,东庐中学开始尝试“教学合一”的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农村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改革备课模式,推行“讲学稿”,终于闯出了一条农村教育的可行之路,一跃成为江苏名校。
在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东庐中学“教学合一”的改革实践中融入了不少当今先进的教育理念:一是发展需要“对话”。东庐教师告诉我们,对话不是师生之间简单的交谈,老师必须克服自我中心,与学生形成伙伴与合作关系,学会倾听、学习、宽容和尊重。二是发展注重“过程”。在东庐教改者眼里,备课、预习、教学、反馈是一个结构完整的教学过程,因此他们的“讲学稿”教学模式并非只注重课前备课和预习,同样也十分注重课后的反馈。三是发展需要“合作”。教育中的合作类型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师师互动。在合作学习中,师师互动是重要前导;师生互动是学校人际中最基本的要素,它以师生相互尊重,彼此学习为基础,体现了教学的社会本质;而生生互动则是合作学习的主要取向。课堂上的生生互动是东庐中学教学的
一大亮点。四是发展注重实效,有效教学理论反对过去以“教”、以“书”为中心的教学传统,大张旗鼓地提出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将“学”提升到比“教”更重要的地位。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出发点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核心是以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东庐中学的教改正是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有效教学的理念。
东庐中学最具特色,搞得最成功的是其大力推行的“讲学稿”。“讲学稿”的实施优化了教学过程,实现了“教学合一”;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的作用,缩短了青年教师的培养周期,促进了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促使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考察团成员都盛赞这种集体备课,师生共享教学资源的作法,我们更是心头一亮:这不正是破解我校“三大难题”的好办法吗?
说干就干。回到学校,我们迅速拟订出改革课堂教学,借鉴“讲学稿”,试行“教学案”(“教学案”其实就是“讲学稿”一类的文稿,只是换了个名称而已)的实施方案,提出在全面动员、全员培训基础上分三步走的实施办法:第一步,2009年上半年,“两案”(教案和学案)并行,各自例行书写自己的教案,共同使用统一的学案;第二步,2009-2010学,在七、八年级统考科目中试行“教学案”,总结经验,准备推广;第三步,2010年秋季开始,在全校各年级各学科全面推行“教学案”。该方案通过教代会审议后,我们立马就开始行动了。
但“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试行期间,部分业务能力强的老师出现逆反心理,反问我们:我只要教学效果好,还在乎这些形式主义吗?我们当即回应:
一、搞“教学案”不是搞形式主义,“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教学案”的形式是为务实教学、有效教学,甚至高效教学服务的;
二、不可否认,有不少老师个人教学能力强,教学效果好,但并非人人如此。学校推行“教学案”,正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的引领、示范作用,变个人优势为集体
效益,缩小班级差距,实现整体提升。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需要的是能“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的个人英雄,而不是我行我素、单打独斗的“个人英雄主义”。道理讲明白了,问题也就解决了。
除此之外,运行中还出现过“教学案”机械拼凑教案与学案,中看不中用和“教学案”+教辅资料,人为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等不良现象。我们不回避、不拖拉,针对问题,想方设法,及时解决。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多的大胆尝试,收效明显:学生家长反映学生作业减少了,学习兴趣变浓了,学习更主动了,而且学生自由支配的课余时间也更多了。期中、期末检测结果显示,学生成绩整体提高,班级学科之间和学生个体之间的差距明显缩小,在全区同类学校中大部分学科人平分名列前茅;老师们的整体教学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还有不少青年教师崭露头角,参加市、区级赛课获奖。
自我反思
以上案例让我们清醒地意识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合理的借鉴的确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当然关键是“借”得“合理”。那么我们取东庐教改真经,成功试行“教学案”的合理之处又在哪里呢?
一是选择助推素质教育。选择以“教学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合乎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一是“教学案”的实施有利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拓展优质资源,实现公平教育;二是“教学案”的实施有利改变教师单打独干,各自为战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集体备课,合作研讨,实现资源共享,规范教学行为,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三是“教学案”集“教、学、练”三位一体,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让他们拥有更多的发展自己兴趣、爱好和特长的自由空间。因此,一旦向大家讲清了实施“教学案”的诸多意义和让广大师生在“教学案”的实施中真正感受到以上好处后,他们践行“教学案”的热情会更高,主动性会更强。东庐中学在这方面走在我们的前头,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二是教改动因两校相似。我们和东庐中学都曾面临着师资参差不
齐,教育观念落后,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课业负担重等诸多问题,都想摆脱困境,谋求发展。在这一点上可谓“同病相怜”,很容易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所以东庐的作法让我们一见倾心,也正因为“同病”,所以当我们借鉴“疗效显著”的东庐中学“讲学稿”,试用实验中学“教学案”时,自然也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三是实施准备有章有法。拟订方案让借鉴有目标、有组织、有计划、有安排;民主审议让借鉴通过民主程序取得大家的认可和支持;思想动员对老师们晓之以理,解决了思想认识上的问题,赢得了他们的理解;业务培训对老师们导之以行,让他们知道了具体该怎么做,使借鉴实施操之有法。东庐中学在进行“教学合一”的教学改革之前,其实也走了类似的程序,为“讲学稿”的实施做足了准备工作。毕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四是实施步骤循序渐进。东庐中学的教改经历了一个由试点成功到全面铺开的过程。借鉴中,我们也基于实施的过程性考虑,从学校实际出发,将整个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给出明确的时限和任务。第一阶段“两案”并行,其实是一个过渡适应期,这是东庐中学没有的。我们主要考虑到当时正处于一学年的后半期,加之老师们对“教学案”还很陌生,多年的“教案操作”让他们一时间还难以转过弯来,我们便放缓了实施的步伐。而恰恰因为这样,老师们有了更充分的思想和心理准备,所以第二阶段的选点试行及至第三阶段的全面推行都较顺利。由此可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是学校“教学案”实施成功的重要因素。
五是发现问题处理及时。借鉴他人经验,实施教学改革,问题在所难免。问题的出现并不是坏事,每解决一个问题,改革就会向前迈进一步。关键是为教学改革导向、护航的学校领导要在发现问题的第一时间里及时解决问题。正是因为我们这样做了,“教学案”才得以顺利实施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深度思考
虽然,我们通过合理借鉴东庐中学课改经验,实施“教学案”破
解了“三大难题”,取得了以上经验。但往纵深思考,还有几点值得我们反思和远虑的问题:
一是在“教学案”的培训准备期和实施过程中,我们没有组织一次教师赴东庐中学现场观摩学习的活动。老师们接受的只是校本培训,对“教学案”的精神实质、设计理念和技巧、具体操作办法和要求等诸多方面认识模糊,只能靠自己在实践中摸索、体悟。无形中走了一些弯路,耽搁了一些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借鉴实施的效果。如果在这方面,我们胆子更大一点,舍得多花点钱,让老师们走出去看一看,学一学,问题可能会少一些,效果反而会更好。
二是借鉴和创新的问题。借鉴的终归是别人的,现代学校要办出个性,办出特色,就不能亦步亦趋地老是跟在别人后面走。我们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就必须在借鉴的基础上学会创新,脱胎换骨,形成自己的独特办学风格。这对我们来说又是一道待解的难题。
三是事物总在不断发展变化,教育领域的问题层出不穷,解决问题的办法也绝非一成不变。“教学案”的实施解决了我们眼前的问题,产生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效应。但用辩证唯物主义批判的眼光来看,我们不难想象,随着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教师的个性发展、教学特色的彰显等新问题将会凸现在我们面前,更何况“教学案”本身就有束缚教师教学个性化之嫌。反躬自省,大一统的学科教学怎能装点出一个百花争艳的教学园地呢?对于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作为思维活跃、富于想象的中学生,他们的心理接受期又会是多久?为此,我们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时俱进,顺应形势的变化,在不断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推动素质教育向前发展。这才是教育的大道理。无论是借鉴效仿,还是自谋出路,只有合乎这个“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校教育中的诸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