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感于重管理、厚内涵、创特色
有感于“重管理、厚内涵、创特色”
——参加临沂市小学教学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沂水镇中心校教研室
赵紫山
2月26日和27日两天,临沂市小学教学工作会议在临沭县召开,会上对08年教学工作先进县区和先进学校进行了表彰,市教科研中心小学科科长于江美同志作了题为《重精细管理 厚发展内涵 创教育特色》的临沂市小学教学工作报告,并传达了今后两年我市小学教学工作的基本思路,会议期间还听取了临沭县、兰山区教研室、临沭实验小学和教师进修附小、河东区实验小学等单位的典型经验介绍,参观了临沭实验小学和教师进修附小教学精细化管理及特色创建现场,最后市教科研中心主任葛晓光同志作了总结讲话,对今后小学教学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殷切期望。两天的会议,日程紧、内容多,听报告、听经验介绍、看现场,就像上紧了的发条忙得团团转,头脑里被装得满满的,笔记记满了,材料带回了一大堆,照片拍了几百张,可谓是不虚此行。但回来后仔细整理,总算是从众多材料中找到了核心,这个核心就是于江美科长报告的题目《重精细管理 厚发展内涵 创教育特色》,市教科研中心金立村副主任在点评中提炼成九个字“重管理 厚内涵 创特色”。我认为这不仅是我们前段工作的实践探索,也是我们今后一段时间教学工作的行动指南。
一、重精细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重视教学常规工作管理,从教学计划的制定、备课、上课、作业布批到师生评价、课外辅导、教研教改、综合实践活动等,对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有完善的制度和奖惩措施去管理与规范,逐步实现教学工作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做到先规范,再提升,先学习,再创新,这是一个学校乃至一个区域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证。在这次会议期间,我们参观学习了临沭县教师进修附小和临沭实验小学还有临沭县10个乡镇的教学工作精细化管理现场和档案材料,听取了他们所作的典型经验介绍,深深地感受到了他们在教学精细化管理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我认为他们在教学工作精细化管理方面有以下几点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是领导重视,认识到位,善于学习与创新。例如临沭县教研室徐主任在经验介绍中提到:在青岛参观学习时发现人家的作业本设计很有创意,就买了样本回来研究,结合地方实际进行了创新,在全县推广,临沭实验小学一个学校光奖励教师教科研成果一年就花10000多元钱等都是很好的体现。
二是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保证。临沭县教研室和各个学校在教学常规管理方面,各种规章制度非常健全,教学常规各个环节都规定得非常具体,而且力求标准化、可操作化和人性化。
三是抓好突破口以点带面,积极落实教学精细化管理工作 他们善于培养典型发挥典型带动作用,以点带面,从要求抓起,从执行抓起,从评价抓起,从教研活动抓起,从课堂教学抓起,从教学常规的每一个细节抓起,认准一点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努力改变粗放式教学管理模式,不断实践教学工作精细化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成绩。例如,临沭县教研室从04年起抓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的精细化,从临沭镇中小、临沭镇二小到临沭教师进修附小和实验小学,连续四年召开全县小学教学精细化管理现场会,培养了一批典型学校,发现了一批骨干教师,积累了一些管理经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厚发展内涵是创学校特色的必由之路
特色是一所学校生命力的源泉,也是一所学校发展成为名校的必经之路,而学校的特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许多特色名校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厚发展内涵方能创教育特色。但学校发展内涵也不是一朝一夕凭空就能造出来的,它是学校办学思想和校园文化的一种积累和沉淀,是需要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坚持不懈的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才能提炼出来,才能被社会所认可的。办学特色的形成过程,是一个量的积累和质的优化的过程,是一个自我扬弃、励治图新的过程,是一个随时汲取营养厚积薄发的过程。例如我在一本刊物上读过一篇文章,文章说美国著名的哈佛大学120多年才换了5任校长,平均一任校长在位20多年,而中国的学校校长在位时间相对比较短,各人为了在短时间内出成绩往往不想走上一届校长的老路,容易产生一种浮噪心理,使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变得太快,没有深厚的积淀作基础,发展内涵也很难厚实起来,学校特色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我曾读到一篇文章介绍的是四川一所乡镇小学,学校所在的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这所学校距县城还有40公里,其中有26公里碎石泥土公路,交通极为不便。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其他各方面条件都无过人之处。但其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发展之路(农村的特色),在良好地完成常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常年坚持走特色校本课程开发,剪纸、刺绣、纸扎、泥塑、根雕等方面的教学实践中做出了骄人的成绩,使这所学校所在的镇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剪纸艺术之乡”,被四川省命名为“四川省文化特色之乡”。一所学校带动了一个乡镇乃至一个县。
另外,在这次会议期间,我们参观了临沭教师进修附小和实验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发现这两所学校都立足自身实际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例如临沭教师进修附小的写字教学扎实有效,气氛浓厚,不仅是几百人在一起练习写字的宏大场面,也不仅是形式丰富令人眼花瞭乱的书法展板让我们心动,单从教师的备课、理论学习笔记以及学生的作业本中都能看出来,书写这活绝不是一日之功,可见人家确实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抓出来的效果。再如,临 沭实验小学的活动课,几十个兴趣班同时开课,可谓盛况空前。
从一些特色学校的发展过程来看,我认为创学校特色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学校校长办学理念鲜明。校长是学校的办学灵魂。学校特色的创建实际上就是校长办学思想的体现。校长必须对学校的特色创建有一个十分清楚的认识。对自己学校选择怎样的特色,为什么选择这样的特色,怎样建设特色,如何实现特色目标,从理论到实践都要能说得清清楚楚。这样才能领导全体教师把学校办成有生气、有名气的特色学校。
2、有一支特色的教师队伍。这是特色学校创建的关键。特色队伍从哪来?全靠校长的发现、挖掘和培养。
3、要有相应的校本课程作支撑。学校的特色一定要通过课程进行教育的,这样才能取得教育成果,体现特色的存在,因此,特色教育的课程一定要开发。如果没有课程,特色教育便是一句空话。
4、有特色的教学制度创新。特色课纳入教学计划,保证特色课程的实施。要围绕特色建制度、定规划、开展活动。
5、有特色成果。这是特色创建经历一段时间以后的必然产物。
学校特色就是学校最亮丽的东西。要从哪几个方面才能显示出来?要从师资队伍上,从校本课程上,从制度建设上,从校园文化上,从教学成果上。从这几个方面的显现出来。这样才能鲜艳、才能亮丽。
当然,我们特色学校建设中,一定要避免走入误区。我们要防止特色创建过程中,注重标准高,配套好的硬件投入而忽视相应的软件建设;要防止注重某一局部特色建设而忽视了学校整体特色的建设;要防止注重少数特长生、尖子生的培养而忽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进行特色学校的建设,为的是寻找学校发展的突破口,最终的落脚点是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实现教育的本质价值。
第二篇:重内涵发展,创品牌学校
重内涵发展 创品牌学校
各位领导:
上(下)午好!
今天,督导检查评估工作现场会在我校召开,我们深感荣幸。感谢领导给我校搭建这一平台,使我们有机会与兄弟学校进行教学交流。下面,就把我校一年来的工作向各位领导作以汇报:
自然情况
我校于2009年10月迁入新校址。现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200平方米。有26个教学班,1328名学生,93名教职工。学校现有实验室、丹青画室、小百花舞蹈室等17个专用功能教室。多年来,我校始终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创建、高质量运行”的原则,以内涵发展为核心,求生存,促发展,创特色,赢得了家长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学校先后荣获国家心理健康示范校,全国优秀少先大队,省、市美育教育先进单位,东北三省美育先进单位,省语言文字示范校、鞍山市特色学校、立山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等多项殊荣。
主要工作
——环境建设别具匠心,凸显育人氛围。
我校以突出德育校园、书香校园为原则,合理利用教学楼内的空间,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整体规划:二楼走廊方厅,以体现对学 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悬挂了伟人、名人画像以及以国防教育为主题的系列展版;三楼走廊方厅,以“翰墨飘香”为主题,悬挂了体现民族气节魂魄的诗篇《满江红》、大气磅礴的《观沧海》……让师生在古圣贤的诗情画意中陶冶情操;四楼走廊方厅,悬挂的“博、思、儒、雅、明、理”六个醒目大字,在润物细无声中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影响。XX个方厅、XX个主题,与整个校园文化相得益彰,激励师生不断进取。(校长,每个方厅的具体内容让林霞根据这样的句式往里填一下,我不知道)
——两个队伍凝心聚力
打造一支坚强的领导班子队伍。
几年来,我校加大了领导班子队伍建设力度,把真正有能力、有干劲、有激情、讲奉献、会团结、会创新的领导放在重要领导岗位。通过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领导管理机制等途径对干部队伍进行教育和引导,打造了一批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领导干部队伍。领导班子成员中先后有10余人次获得省、市、区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表彰。
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的教师团队。
以身边的榜样带动整个教师团队的提升,是我校抓好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为此我校坚持做到一个学期、一个主题:上学期,我校开展了“七色之光”评选活动,评选出好妈妈、好妻子、好儿媳、好邻居、好公民,最有凝聚力的年组以及最和谐的科研室。本学期,我校在教师中开展了 “九最飘香”活动,评选出最爱学生的 教师阚爱红、最有特点的老师吴琦、最刻苦的教师于波、最富创新的教师王琳琳、最受欢迎的教师畅丽红、最有风范的教师曾素国、最敬业的教师刘宁、最多才多艺的教师秦肖依、最有魅力的教师姜金玉,活动的开展,端正了教育形象、展现了教师风采。其中,省级优秀班主任阚爱红老师曾次随同鞍山市师德巡讲团,到海、台、岫地区进行演讲,她的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也多次在《鞍山电视台》、《鞍山日报》、《钢都周报》上予以报道;省园丁创业标兵吴琦老师也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以及丰富的学识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高度赞誉。
——德育工作主题鲜明
多年的工作实践,我们有一种感悟:在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学生会更容易接受,收到的效果也事半功倍。为此,我校把坚持把德育教育落实在每一项具体的活动之中。如,“开学首日,孩子收到名言红包”活动,让孩子们伴着名言警句的激励健康成长。今年6月份的以“欢乐童年”为主题的艺术节汇演,学生在内容积极、健康向上的小节目中既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得到心灵的洗礼。各班级开展的每月一次的星级评价活动,向评选出的智慧星、礼仪星、诚信星等颁发奖章,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不断进取。总之,在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中,塑造了一批批健康、阳光、充满爱心的晨光学子:我校学生向公交车献小垫、勤奋、阳光女孩勤勤边学习边帮姑姑卖海鲜得事例分别被千山晚报以“座位不凉心更暖”“鞍山有个卖海鲜的小女孩”为题进行专题报道。——教学工作稳步提升
完善工作室建设:我校鼓励教师有一技之长,鼓励教师在教学上有自己的奇招怪招,积极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成立了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工作室。教师成员为XX人,XX带英语团队,XX带数学团队,XX带语文团队。一年来,各工作室在活动中不断完善,团队成员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工作室已初显成效。
专家引领:我校先后邀请市教师进修学院赵伟处长、市教研员赵烨老师、区进修学校副校长徐岩等到我校进行听课、评课以及做专题讲座。在与专家零距离的接触中,我校教师对教学中的困惑问题及时与专家探讨,在畅所欲言中,我校教师对如何更好地开展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活动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教研活动:我校教研活动主题的确定做到两个围绕:一是围绕区教学工作要点进行;二是围绕我校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二者相互结合,突出教研活动的目的性、针对性与实效性。上学期,我校开展了数学科的“同课异构”活动;本学期,开展了语文阅读教学研讨活动,科任教师则根据自己任教的学科参与教研活动。在两次活动的我校XX专任教师中,参与率100%。现在我校教师善于教研、乐于教研的风气已经形成。
开门办学:我校在去年的10月份以及今年的4月份,两次开展了开门办学活动,邀请家长及教育局、社区领导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全校30个班级同时向家长开放,家长亲临课堂、检查老师的作业,参观我校的软硬件建设,切实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 一体的教育模式”落到实处。两次活动共计接待家长XX人,收到家长对我校的合理化建议XX份,目前已经改进的建议XX份。
城乡交流:2010年岫岩龙潭中心小学两次到我校学习交流,对我校教学管理给予了高度评价;我校教师也先后赴台安西佛小学、岫岩前营子小学支教,并向在前营子小学就读的青海玉树的15个藏族孩子送去一份爱心。
推进班班通工程
我校在全区率先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以常态进入班级、惠及每个学生的目标。为了提高优质资源的使用率,使之产生良好的教学效益。我校首先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技能培训到位,确保人人会用。学校教师不分年龄、学科,全员参与培训,正确使用率100%。
2、发挥班班通优势,优化学校管理。学校建立了三级教学资源库。即资源装在教师个人文件包,为一级资源库,优质资源教研组共享为二级资源库。电子备课室,电脑上建有教师个人文件夹,里面收集教师的各种资料和整合课件为三级资源库。
3、建立校园网站。开通校园网展示窗口,制作了内容丰富、富有鲜明特色的晨光小学校园网站,广大师生通过网站可以欣赏校园新闻、兴趣活动、优秀习作、班级管理、校园之星等栏目,鼓励师生积极在栏目中发表作品。
——特色教育工作成果显著,打造品牌学校
我校的特色教育工作有三个突破点:即“国防教育”、“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绿色学校工作”。特色工作覆盖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做到了学校教师有特色、学生有专长。国防教育工作在我校已有16年的历史。期间经历了三任校长。现在,学校的军威震震军体拳、军姿雄风军训队、军旅之声童谣传唱、军歌嘹亮合唱团,受到市教育局体卫艺处领导的一致好评。《鞍山电视台》、《辽宁日报》,《钢都周报》等多家新闻媒体予以专题报道。学校在2007年被评为鞍山市国防教育特色校;2010年被评为省国防教育示范校,同年7月,我校代表立山区接受了鞍山市双拥工作的检查,市、区20余位领导对我校的国防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从2005年开始,我校又进行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研究工作,学校的推普宣传活动得到市区领导的高度赞扬。在2006年11月的迎接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检查工作中接受了省领导的检阅,得到省市领导认可。学校在2007年被评为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2008年被评为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
绿色学校工作是我校特色工作的一个新亮点,在鞍山市2009年绿色学校评选活动中,我校被评为市绿色学校。
成绩属于过去,奋斗成就未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晨光人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继续发扬晨光人敢于拼搏、勇于进取的精神,凝聚全体教职员工的智慧和力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开创我校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第三篇:规范管理求创新 内涵发展创特色
规范管理求创新
内涵发展创特色
曲阜市书院街道中心小学
摘要: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遵循“大气做人,精细做事”的办学宗旨。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创新管理机制,提高教学效能,加强队伍建设,引领教师成长,优化育人环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探索创新,力争三至五年创济宁市名校。
书院街道中心小学始建于1984年,学校占地14800平方米,建筑面积3100平方米,现有12个教学班,422名学生,34名教师。学校整体布局美观,育人环境优雅,教学资源丰富,文化氛围浓厚。
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遵循“大气做人、精细做事”的办学宗旨,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获得了全国“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优秀实验学校、省级规范化学校、省级教学示范校、省级优秀家长学校、省级卫生先进单位、济宁市中小学教学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济宁市少先队工作规范化学校和济宁市遵纪守法光荣校等多项荣誉。
一、创新管理机制,提高教学效能
1、完善管理制度。学校认真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结合学校实际,制订了《教学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教学工作考核办法》、《安全管理工作细则》等规章制度,对学校的各项工作、各个环节明确职责和要求,做到了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奖惩分明,使全校形成了“上下协力,追求卓越”的浓厚氛围。
2、营造务实的管理队伍。学校领导班子坚持以身作则,规范自身言行,形成团结务实的战斗堡垒。一是讲民主。做到小事勤沟通,大事多商量,团结协作,密切配合。二是做表率。“要求教师做到的,领导必须先做到”,全体班子成员树立起学校发展和服务至上的思想,做到以自身的实际工作感动教师,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教师,以自身的言行感化教师。三是重廉洁。学校班子成员坚持做到把好名誉关,树立良好工作形象;把好权力关,树立服务形象。学校领导班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班子成员之间在政治上成了志同道合的同志,在思想上成了肝胆相照的知己,在工作上成了密切配合的同事,在生活上成了互相关心的挚友,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3、加强流程管理。学校贯彻落实《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常规》的要求,认真做到“八个精心 ”,过程性管理重精细,看实效,制定了《教师一日常规》,使教师有章可循,不断加强对一日教学工作反思,使教师在反思中成长。备、上、批、辅、考等教学环节环环相扣,首先要求教师候课,教师候课已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备课加强集体备课的力度,加强了学困生辅导和学优生培养;评出优秀课堂教学、优秀教案、优秀教育教学反思等,与工作奖惩挂钩,促进了常规教学的扎实开展。
4、实行教学督察。学校制订了校级领导分包年级办法,监督检查教师的教学行为,重点检查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执行纪律等方面,备课、作业批改实行周检查制度;每学期对教学常规资料都进行定期检查和抽查,月教学常规检查扎实开展,并对检查情况与教师交流,公示,切实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督查的结果作为教师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
二、加强队伍建设,引领教师成长
1、重视师德教育。为了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学校利用周前会实行间周进行一次师德学习。倡导“缘分、功德、换位、平安、和谐、发展”,倡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金钱观、价值观,珍惜来之不易的职业,树立爱岗敬业的崇高品质。学校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由学校工会牵头,组织学习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行教师职业道德考试,观看《论语心得》《人生之道》等系列片,每年举办一次师德师风演讲活动,以及每人1000字以上的心得体会,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师德师风的建设,“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大局观念已形成,造就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团队。
2、强化学习培训。学校制定了教师发展中长期规划,指导每一位教师制定了个人发展计划,建立了教师成长档案。为教师购买教育名著,组织开展读书论坛、班主任论坛,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和多种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学习与反思中不断提升自己。加强中青年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使之掌握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的本领。学校实施“名师工程”,通过组织公开课、优质课、示范课、研讨课、教学设计比赛等活动为教师们提供各种展示的平台,使教师的基本功稳步扎实地提高。
3、加强教研组建设。落实管理体系,完善规章制度 学校成立教科研领导小组,校长为第一负责人,建立“教科研领导小组--教研组--课题组--教师”的管理体系。出台了《学校关于加强教科研的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教科研规章制度,对校本教研的规范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教研组是校本教研的基层组织,对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活动中利用常规教研和网络教研两种形式,突出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两个重点,浓化研究氛围,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发展
1、塑造优雅品行。深化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纪律、卫生、安全和生活习惯,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教育氛围,倡导从小事做起,从规范做起。通过红领巾广播站、橱窗、好人好事登记簿等媒体,大力宣传雷锋先进事迹和身边的先进人物,激发学生学习和争做“雷锋式”的先进典型。每周通过对各班的清洁卫生、组织纪律、行为规范的检查评比,评出周流动红旗获得者,再此基础上,以月为单位评出红旗班,然后根据红旗班的获得次数,以学期为单位评选出“雷锋班”。广泛开展“三管”活动。在学生中开展“管住口、管住脚、管住手”活动。在老师和红领巾监督岗的督促下,要求所有学生做到“五不”,即不乱吐瓜子果壳,不乱踩、乱踢公物,不乱扔废纸杂物,不攀摘花草,不乱写乱画等。同时,还开展“让我们的校园更美丽”、“弯腰捡垃圾”、“看到垃圾我弯腰”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全面养成了文明守纪的良好风气。学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感恩和诚信特色教育活动促使学生养成“知恩图报、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开展“我为爸妈做顿饭”、“我送老师生日贺卡”、“我用实际行动做一件让父母(老师)感动的事”等感恩主题教育,让学生常怀一颗感恩心,常做一些孝道事,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敬师长的道德品质。
2、传承经典文化,营造优雅的书香氛围。学校以“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为主题,广泛开展了古诗文诵读、快乐读书、快乐作文等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读书兴趣、阅读能力和知识水平,让读书成为学生一生的好习惯。学校在墙面上、展板上、教室里处处写着校训、发展理念、励志名言、优秀习作等,时时激励着每一名师生,从而丰富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各班级教室布臵也别出心裁,班级墙报设计体现了童真童趣,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3、拓宽才艺空间。我校是曲阜市首批学校少年宫,根据师资情况和学生兴趣爱好,开设了书法、绘画、剪纸、象棋、足球等兴趣小组,制定了相关的活动制度及奖惩办法,小组活动开发了学生潜能,张扬了学生个性。活动得到了中央文明委、山东省关工委、济宁市宣传部等领导的一致认可。
今后,学校将继续以内涵充实为重点,认真落实曲阜市教体局“正教风、树形象、抓管理、提质量”的工作要求,努力向“书声朗朗的学园、活力涌动的乐园、朝气蓬勃的雅园、温馨和美的家园”这一发展愿景迈进!
第四篇:稳规模 强内涵 创特色
稳规模 强内涵 创特色
------科技学院2008工作总结
(2009年1月5日)
2008年,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学校各职能处室及各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科技学院全体师生员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立校,以市场为导向,凝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按照年初确定的工作思路(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强化三个战略),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管理创新为突破,全面推进了学院的各项工作。2008年在管理创新、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招生就业等各个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学院总体办学水平再上台阶,初步实现了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基本达到省内前茅、国内知名的办学目标。
一、办学规模稳中有升,招生就业再创新局面
随着我院办学条件的改善和社会声誉的提升,08年面向全国25个省市招生,招生人数达到1700多人,报考我院人数再创历史新高,文理科录取分数线皆高出省线20多分,其中文科高出28分,理科高出41分,录取分数线居全省独立学院第二位。目前,在校生人数近6500人。改造颐学园二楼就业大厅;设立就业沙龙活动中心、模拟招聘室、就业远程面试室、就业服务室;整修就业信息宣传栏,我院信息化毕业生推介平台已见雏形。学院多次举办大型招聘会,由于就业推荐措施到位,我院2008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83.1%,列全省独立学院前列。
二、学科、专业建设得到加强,科学研究取得新突破
3月,我院新增申报对外汉语专业、动画专业和统计学专业已获得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置。我院共设有30个本科专业(方向),基本实现了综合型学院建设目标。6月,我院正式实施2008年《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创新了我院人才培养模式。
为创建科研兴教、科研兴院的新局面,提升学院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努力做好省级教改立项的申报工作。教改科研立项工作对于提升学院的持续竞争力,对于建设高水平教学型大学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精心组织,广泛动员、有效提高了学院2008年的省级教改项目的申报数量和质量。在广大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今年学院省级教改立项共计12项,为建院以来的新高,在全省独立学院立项数中也名列前茅。
三、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院积极创建教学管理模式,强化教学目标管理,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注重教师和学生的自我管理,提高教学管理效能。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抓各类考试,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抓实践教学,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一)创建教学管理模式。
建立健全各类管理制度,推行科学管理体系。
1、强化目标管理。教务办上半年开学初就明确了教学工作目标,形成了08年教学工作要点,围绕目标落实每项工作,确保工作取得应用的成效。
2、加强过程管理。狠抓落实,每项工作都明确责任,设计方案,重视培养教务管理人员的过程管理及其质量意识,重视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化。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开课计划和课表,严格控制课堂教学(含实验教学)的停(调)课率。加大教学过程的督促检查、信息反馈和工作落实力度,及时查处教学违纪行为,确保教学环节的落实和教学秩序的稳定,做到每项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实施、有检查反馈、有总结提高。
3、重视条件管理。进一步完善教学制度、进一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并严格执行方案,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做到教学管理有章可循,依法管理教学。
4、注重自我管理。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党员干部在教学中的管理作用,严格自律、强化服务,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二)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建设。
1、聘请了各领域专业人员担任教研室主任负责本专业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效果良好。
2、切实推行干部听课、督导组听课和教师听课制度,每类听课人员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既定的听课任务,每位任课教师随时都可能接受听课检查,有力监督了教师备课。
3、严格把好教师选任关,本科、在读研究生原则上不予选任,上课有反映的教师原则上不予选任,学生有强烈反映的老师原则上及时调换,有的问题老师采取沟通、提出改进意见,并通过多种途径(教学日志、听课反馈、教学检查、辅导员及学生反映)收集教师教学信息,反复调查、核实后,确需更换的则予以更换,确保了学院教学质量。
4、继续推行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常规教学检查制度、“三期”重点教学检查制度、教学质量考核评估制度,加大了检查、评估、考核结果的运用力度,实时了解动态教育教学信息,灵活应对,成效显著。
5、常规管理和特色活动相结合,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1)学籍管理方面,准确、及时地完成了08届毕业生图像采集、信息校对、学业成绩整理、学籍异动处理、学籍表打印、毕业证书、学位考试报名等等毕业环节的各类工作;08级新生入学后,学籍口及时收集新生数据、编制班级和学号、印制花名册、完成新生电子注册等各项工作;09届毕业生信息整理、图像采集正有条不紊的按计划进行;常规休学、复学、成绩审核、违纪处理等日常学籍管理工作也有序进行。2)教学运行管理进一步现代化、科学化。学院购置的教务管理系统的作用逐步发挥出了更大的作用,师资信息管理、学生成绩管理、排课、学籍管理等都实现了信息化、网络化,各类数据处理效率大大提高。3)邀请了省内外、市内外各领域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名人前来开设周末讲座,吸引了各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丰富了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质。本学年共组织了各类讲座近50场。
(三)严抓实践教学。
1、制定及完善各项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对已有的一些规章制度和表格式样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修订。新出台了《2005级毕业生实习工作方案》、《05级学生毕业论文进度安排》、《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学院2009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实施办法》、完善修订了并印制了《毕业实习过程管理手册》(师范类、非师范类各一种),《论文过程管理手册》有利于加强实习过程的管理,提高实习质量。这些文件的出台,进一步使实践教学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2、确定了59位师范类校内试讲指导老师,安排了04级师范类校内试讲的课程表。确定了05级各专业班级的200位论文指导老师。将暑假期间收集到的各相关学院的论文题目发给各毕业班进行初选。
3、落实 27个实习单位,同时05级的论文也井然有序地进行,统一了各学院所带论文数量,确定了05级论文工作进度,与各学院教学秘书协调处理好每个学生的论题及论文指导老师,经过三四次调整最终确定了1483位学生的论文指导老师。
4、加强了实习基地建设,创新实习工作模式,完成了实习工作。2008年下半年在各位领导及同事的帮助下组织完成了05级数学、中文、法学、英语、漆画、计算机教育等专业889名学生的集中实习,其中由学院统一安排集中实习509人,师范类集中实习比例为57.25%。新建了3个校外实习基地,与江西青年职业学院、教育学院附中、南航附中签定实习基地协议书,加上以前的13个共18个实习基地。
(四)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11月3日下午在科技学院会议室,眭依凡校长主持召开现场办公会,研究解决科技学院教学资源中存在的问题。现场办公会决定田家炳教育大楼、原防卫馆、划由我院使用,图书馆大楼五楼原古籍书库改作科技学院阅览室,进一步缓解学院教学资源中存在的困难。12月份,在青山湖校区教学设施较紧张的的情况下,学院投资200万元增建了7个多媒体教室,1个语音室,新建1个动漫专业工作室。极大地缓解了现代化教学手段所需设施紧张的现状。
四、学生课外竞赛捷报频出
6月,由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五届江西省青年美术作品展览赛上,我院学生获二等奖1个,获三等奖1个;获优秀奖4个。
7月由第三届中国青少年艺术节组委会主办第三届中国青少年艺术节(江西赛区)青年组绘画类作品中,我院学生欧阳小芳、邱夏红、陈霞的作品荣获特等奖。在“井冈独秀杯”2008年江西省武术散打锦标赛在江西吉安安福县举行。我院首次派出武术散打队参加此次省级比赛,经过奋勇拼搏,以总分39分的优异成绩获得团体第一名,其中获得单项金牌3枚,银牌1枚。
9月24日在中国(九江)举行的第三届国际龙狮精英赛中,我院舞龙队奋勇拼搏夺得竞技舞龙金奖,为我校增添了光彩。江西省省委常委、副省长陈达恒看望我院代表江西省即将远赴福建省泉州市参加第六届农民运动会的舞龙队,陈达恒副省长观看了舞龙队的表演,并对我院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他说,师大科技学院舞龙队的表演体现了集体的合作,团队的力量。
10月份2008年中央电视台“CCTV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赛江西赛区的比赛我院荣获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在全省第19届电子电脑科技大赛中获电脑知识赛二等奖5名、三等奖7名,电脑作品赛三等奖4名,现场电子设计赛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在2008“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奖项评选结果已经揭晓。我院获得了省一等奖二项,省二等奖三项、省三等奖二项;由江西省教育厅主办的江西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美术类专业组中我院学生作品荣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
12月,学院组织了首届师范生基本功竞赛活动,通过初赛、决赛,最终评出了15位优胜者,为学院参加下一届省师范生基本功竞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我院师范生品牌建设创立了条件。在全省高校独立学院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暨“热爱江西 建设江西”演讲比赛中,我院参赛选手06级计算机专业同学张岑获得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绩。
五、强化规范管理,完善各类制度
(一)进一步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加强学生管理和教育。
1、注重安全教育,防患未然,坚持节假日、周末返校点到制度。每个学期开学、每个节假日结束和周末都按时召开班会,清点返校人数,及时准确的掌握返校人数,没有返校又没有办理请假手续的同学我们及时与家里取得联系,了解学生未按时返校的原因。
2、每学期初各班召开班会,总结上学期工作,明确本学期工作任务,每月有针对性的召开主题班会。不定期对辅导员周未班会情况进行抽查。2008年我们有针对性的组织召开了7次主题班会,3月份的“加强安全和谐校园建设,共唱和谐校园主旋律”主题班会,6月关于召开期末考试诚信教育主题班会和向抗震救灾英雄教师学习宣传主题班会,10月召开校园安全教育主题班会,11月“评定国家奖、助学金所引发现象的思考”主题班会,12月“热爱江西 建设江西”主题班会。主题班会寓教于乐,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吸引力。
3、用制度管理学生,保证教学和学生管理秩序的正常运行。根据教育部新颁布的《管理条例》,修订和完善2008年版《科技学院学生手册》,在新手册中,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学生综合评价体系进行了修改。制定《学生管理规程》使学生工作更系统化、正式化也更便于整理存档,工作思路清晰,责任明确,问题得到有效处理。
(二)完善行政管理制度,走规范管理之路。
2008年我院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制定出台了《行政管理制度汇编》、《教学管理制度汇编》、《财务与资产管理制度汇编》、《学生工作规程》、《辅导员手册》、《招生就业制度汇编》等一批制度。
10月24日,省教育厅“规范管理年”活动督察组莅临我院检查指导工作。这是我院制度建设、规范管理接受的全面检阅,受到极高评价。督察组对我院检查评语为,在“规范管理年”活动江西师大科技学院“领导重视 管理规范 群众满意”。
六、对外交流逐步加强,办学声誉日益提升
承办大型学术、比赛活动,11月由江西师范大学和江西省经贸委综合行业管理办公室主办的、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承办的全国“服装产业与服装教育”发展论坛在我校青山湖校区演奏厅隆重召开。12月为了讴歌改革开放30周年以来江西在实现中部地区崛起中取得的辉煌成就,响应省委书记苏荣提出的在高校大学生中开展省情教育的号召,我院积极开展“热爱江西 建设江西”主题教育,并成功承办由省教育厅主办的全省独立学院大学生“热爱江西 建设江西”主题演讲比赛。
2008年,学院相继派出代表团先后赴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装饰学院、延边大学科技学院、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嘉兴学院南湖学院、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福州大学阳光学院考察学习。7月,正泰集团考察组来我校参观考察。双方就正泰集团与我院合作办学进行了洽谈;10月、11月湖南师大树达学院、西北师大知行学院分别来我院学习交流;12月,德国BSK国际教育机构来我院考察合作实施选派学生赴德留学事宜。12月下旬与我院与其签订合作实施选派学生赴德留学协议,与英国斯汪西大学草签“1+3”、“2+2”联合办学协议,开创了我院独立与国际教育机构合作办学的先例。
七、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积极调动工会、共青团等组织为形成学院又好又快的发展局面提供政治保障
为实现建设与发展中的和谐学院,我院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的管理理念,通过各种平台和途径关心广大学生、教职工,调动师生积极参与学院建设的热情,为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局面奠定坚实基础。
1、关心年轻教师、未婚大教职工,建立了未婚教职工信息党案,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组织他们参加“牵手”活动。关心,做好教职工的婚嫁生子的贺喜工作。关心有困难的教职工,时刻把教职工的冷暖挂在心头。对因大病、突发性事件造成困难的教师,尽到了“第一知情人,第一帮助人”的职责,及时解困,对工作或生活上遇到不顺心的教师们与他们交心。
2、以多项活动的开展为切入点,关爱人、凝聚人、愉悦人,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以校工会活动为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丰富教职工生活内容,愉悦教职工身心。学院精心组织教职工参加学校红歌赛并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参加教职工广播体操比赛获得二等奖、“三八”活动女教工趣味运动会获得二等到奖、开展学院棋牌乐活动,使学院集体主义精神得到进一步增强。
维护学生利益,热情服务,加强学生与学校有关管理部门的沟通和联系。为收集同学对教学、后勤、学生工作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和要求,了解同学们的思想状况,我们设立了以权益部为首的学生权益投诉点,还采用召开每月肯谈会、设立意见箱等形式,将汇总情况上报学校、学院有关部门研究解决,及时给同学们答复。我们还在2008年新生报到时设立咨询服务台对新生进行细致周到的服务,并组织学生会干部进行加强了沟通,增进了理解,得到了学校领导老师和广大同学的认同和支持。
2008年是学院发展的关键一年,学院在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我们也面临着相当的困难和不足。教育部第26号令《独立学院的设置与管理办法》的出台,对独立学院的进行了规范管理,学院在把握独立学院的发展方向,办学目标的把握能力上有待提高;教学规模和教学资源的紧张已经成为学院办学日益显著的困难;如何实现“质量提升”和“创新特色”的内涵式发展转变等问题。总之,2009年学院始终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开拓创新,举全院之力共创学院美好的明天。
第五篇:重服务 创特色
重服务、创特色、实施综合发展战略
树名师、育名生、创建全国名牌学校
国家级重点平遥县职业学校
平遥县职业学校是一所融职业教育、艺术教育、普通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职业学校,为平遥县职业成人教育中心校,是国家教育部首批认定的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
学校位于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平遥古城顺城路繁华地段。占地面积9.6万平方米,环境优美、文化气息浓厚。现有教职工200多名,其中专任教师136名。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达90%以上,中高级职称达60%,省市教学能手30名,建有一支教学严瑾、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一专多能的教师队伍。
学校教学设备先进、标准、齐全,校园主干网实现千兆联接。所有教学场所、管理科室都可以通过校园网登陆到因特网。建有配备实物投影仪、液晶投影仪、多媒体软件系统的多媒体网络教室15个,有容纳200人的多功能多媒体网络阶梯教室,配备有300台微机的网络微机房4个,电子图书资料阅览室1个,钢琴室20个,各专业模拟训练室、活动室40个,理化生实验设备齐全,专业设施价值近千万元。
目前,学校在校生学历教育人数2608名,开设有课程改革班、计算机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会计、汽车运用与维修、建筑经济管理、机电技术应用、音乐、美术绘画、旅游服务与管理、酒店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其中,市级以上骨干专业四个。
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国家级首批重点高级职业学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山西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山西省德育示范校、山西省文明学校、山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山西省绿色学校、晋中市农村教育工程先进单位等20多项荣誉称号。多年获晋中市“教学成绩显著奖”。
围绕服务平遥县委、县政府“致力于打造国际更具知名度、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晋商文化旅游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平遥县职业学校全体师生决心与时俱进、奋力拼搏、再铸辉煌。
办学目标: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发展个性为基础、综合教育为特色。
培养目标:培养升学有希望、就业有专长、创业有本领、发展有潜力、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中初级专业人才。
职业教育:建有市级骨干专业四个,积极申报计算机应用及软件技术为国家级专业实训基地。专业技能训练科学、规范、实效,学生考取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达100%,对口就业率达95%。在满足当地人才需求的基础上,不断向深圳、青岛、大连等经济发达地区输送优秀人才。
培训教育:积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规格职业培训,年培训达3000多人(次),累计为社会培训各类专业人才5万多人(次)。2004年被认定为山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和平遥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再就业培训中心综合培训二、三部后,服务国家“阳光工程”当年培训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815名;就业再就业等综合培训2000多人次。2004年11月,中央电视台七频道“聚焦三农”予以专题报道。
升学教育:积极向高等院校输送优秀人才,职业教育对口升学高考、艺术教育普通高考、课程改革班普通高考2004年本科达线突破200名大关,2005年本科达线301名,其中达重点校线人数占 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