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皋市中小企业的调查与思考
如皋市中小企业的调查与思考
一、成绩和做法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如皋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国家、省和市“十二五”规划发展纲要,以全年工业经济总体思路为主线,以推动新型工业化为主要目标,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在2010年全市规模企业总数1200家,工业产值1550亿元的基础上,2011年上半年,全市全部工业应税销售完成307.27亿元,完成计划的38.41%,增幅18.76%,总量列南通五县市第一名;规模工业应税销售完成251.63亿元,完成计划的40.59%。
1、全面把握全市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和微观企业运行数据。政府相关部门加强经济调查研究,全面把握经济发展趋势,掌握第一手工业运行数据,密切监测中小企业运行情况,通过月度、季度及年度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根据中小企业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及时提出科学发展指导意见。
2、努力把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服务中小企业微观市场。根据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做好市场跟踪调研,根据微观经济市场信息变化,做好市场预测,形成“限电对我市工业运行的影响”、“加息对我市工业运行的影响”、“棉花等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影响”等分析和信息材料,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3、建立多部门正常联动机制,为中小企业排忧解难。一是政府部门联动。通过搭建“千人联千企”、“百家企业信息”、“目标千百亿企业培育活动”等平台,实行“年计划、季分解、月调控”办法,正常“月公布、月点评、季表彰”,开展“一季度开门红,二季度过半争先,三季度百日大决战、四季度年终目标冲刺”等活动,为推动全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推波助澜。二是加强银企合作,帮助企业化解融资难题。组织年销售5000万元以上企业以及投资规模亿元以上项目参与南通市“千企千亿”银企授信活动,帮助企业化解要素矛盾,缓解融资困难;组织中小企业参加南通市企业发展、银企授信工作推进会,为企业争取到一定授信额度;组织中小企业参加南通市船舶及新能源产银企对接会,为优秀企业进行专题信息发布。
二、问题与困难
2011年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趋紧、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等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的一年,中小企业的困难与国际国内的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密不可分。在国际方面,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不仅危机源头美国尚未摆脱次贷危机的困境,去年爆发的欧洲债务危机近期愈演愈烈,日本自泡沫经济破灭以来20多年经济不增长,加之地
震、核辐射影响更是雪上加霜,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净出口对国内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下降。国内方面,国内经济增长下滑也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严重障碍。由于调结构、产业转型升级、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拉闸限电等多重因素,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中小企业投资机会减少,投资风险增大,出现更多的问题困难尚处于开始阶段,后续的不利影响仍将延续。目前中小企业有三大难题:
第一,前所未有的融资难是中小企业的最大难题。
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各国政府纷纷实行前所未有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发展,给全球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通胀压力。国际能源大宗原材料价格与消费品价格大幅上涨,直接加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处于低端低技术含量的中小企业难以通过产品销售价格的同步提高进行消化。通胀压力导致国家货币信贷紧缩,企业占用资金比原先增多,企业资金更为紧张,特别会使处于融资劣势的中小企业贷款相对较难、资金链绷得更紧。一是融资成本高,一般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接近甚至超过基准利率的2倍,借高利贷更是数倍。二是融资渠道不足。普遍缺乏专门服务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地方资本市场和区域性金融体系尚未建立,产权交易市场还不成熟,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处于试点阶段,都使得融资渠道明显不足。三是融资体系不全,特别是担保体系建设滞后。地方政府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力度不大或作用发挥不佳;商业性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积极性不高,管理混乱,融资担保能力不强。中小企业抵质押确权、评估存在一定难度,形成企业贷款需求与抵质押不足之间的矛盾,影响了中小企业融资。
第二,愈演愈烈的用工荒是中小企业的制约瓶颈。
由于国内外形势影响,招工难已经不是一个罕见现象,中小企业用工问题十分突出,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用工荒考验劳动密集型企业,我市制造业特别是纺织服装、食品、造船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转型步伐受限。90后农民工宁愿在城市富余,不愿在农村就业;宁愿在服务业拿低工资、不愿意在制造业挣加班费。加之中小企业面临订单量减少、订单波动加剧、短单小单比例持续上升的困难局面,面对“订单荒”和“用工荒”的反常叠加,企业不敢养人,也养不住人,缺工成了常态,有些企业用工已经开始出现“高龄化”需求。如皋市中小企业用工缺口很大,船泊、服装企业长年处于招工状态,面临淡旺季都缺人的窘境。第三,全方位高成本成为掌控中小企业的生死命脉。
目前中小企业已全面进入“高成本时代”。原材料价格上涨是当前企业高成本的首位原因,直接加大了企业的原料成本;用工荒加大了企业人力成本;土地资源的日趋紧张,中小企业很难拿到土地指标,资源要素制约也加大了中小企业成本;在“三荒”(钱荒、电荒、用工荒)、“三高(高物价、高税负、高成本)”影响下,不少企业陷入生存困境,部分企业事实上
已经处于“假倒闭、真停摆”状态。如皋中小企业目前“生存危机”最为突出是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下,员工200人以下的规模以下的企业,尤以四类企业生存压力巨大:其一,“原材料依赖型企业”。因原材料等生产要素纷纷涨价造成的中小企业资金紧张,如五金、棉纺、家具等行业原材料库存不足,难以扩大生产。其二,“传统低利润制造企业”,因劳动力、民间融资成本上升,普遍生存之难,使原本就微薄的利润趋零。其三,“需求萎缩产能过剩企业”,如船舶配套行业,因国际经济不景气,订单萎缩或弃单,长期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利润填不满高利贷的“坑”,最终走上绝境。其四,环保不合格产能落后企业,如水泥、部分化工等行业污染严重,无钱治理改善,无力升级换代,在夹缝中艰难维持生存。
三、生存发展之路
企业如何走出困境,解决融资难、用工荒、高成本等突出问题,本人认为要从以下方面加以解决。
1、完善市场用工机制,改善企业用工环境
政府要完善市场用工机制,为企业搭建用工平台,改善用工外部环境。一是放大人才市场效应,将原有的人力市场扩大规模,增多次数,增长时间,加快节奏,或根据时间、根据用工性质、用工季节,定期不定期组织大中小各类招聘会。二是建立公共人才信息网,及时更新企业需求,随时发布企业用工信息,畅通企业与人才沟通桥梁。三是建立企业用工备案制度,对各类企业工种熟悉了解,及时统计掌握企业用工动态,主动提供人才信息服务。四是监督企业规范用工,建立劳动用工信用档案,缴纳企业职工保险,改善部分企业随意解除用工合同的现象,优化企业用工环境。五是探索政府培育企业人才制度,采取集中培训或经费直接补贴到企业的做法,分层分类对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技术工人、普通职工开展培训业务服务,提高职工素质。六是制定各类相应的人才使用制度,结合各地实际,制定引进、使用高层次人才和高级技工的办法,帮助解决他们住房、就医、子女就学等难题。
企业要善于借助用工平台,为人才提供发展空间,提高企业内部引力。一要及时通过各种形式发布用人信息,通过网络、人力市场搜罗所需人才;二要充分利用政府用人平台牵线搭桥,寻求相应政府部门支持,如如皋市政府的“千人联千企”等,单位责任挂钩企业服务,三要建立企业人才发展规划,为人才的长期发展提供未来空间,实现人才自我价值,留住人才不致外流;四要完善职工社会保险制度,规范企业用工行为,改善工作环境,提高职工收入,增强企业就业吸引力;五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加职工认同感、自豪感、归属感,和谐人文环境,温馨企业家园,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化解企业融资难
政府要进一步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特别是要针对企业融资难问题,政府要关心中小企业,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加大专项项目支持,协调企业与金融部门的关系,搭建企业与金融部门的桥梁,加强他们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畅通从政府到民间快速、有效、便捷的通道。
中小企业要主动创造条件争取金融部门支持,特别是对企业本身发展各阶段的资金需求要心中有数,以便及早选择、设法争取相关金融机构的帮助,尽量不要临时乱了阵脚,必要的应急预案还要制定,建立多种可行渠道。
金融机构要主动关心中小企业的资金要求,要多部门、多方法、多管齐下,针对不同中小企业采取不同的服务计划,同时发力,为中小企业提供最佳服务。一是拓宽融资渠道,争取形成小额贷款地方金融市场创新,探索股权投资、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试点、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发行等金融创新举措;二是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对中小企业采取适合、有效的担保服务;三是改善金融服务态度。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逐步提高中小企业中长期贷款的规模和比重;四是加强金融执法力度,加强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打击骗贷等非法行为,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3、改善企业生存环境,减少企业成本
减免企业各种税费。近年来,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和关心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央和省级部门统一部署开展相关政策检查督促专项行动,确保已有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贯彻落实,并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充实有关政策,深化细化工作措施,加大政策执行力度,增强企业服务功能,减免企业各种税费,给予各种税收优惠,特别是对小微企业出台了不少扶持措施,严禁加重企业负担,禁止对企业实行乱摊派,营造中小企业发展良好的外部环境。推进产业集聚发展。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用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实施产业集聚工程,培育一批重点示范产业集群。加强信息共享、人才通用、资源集聚,从信息、人才、资源、交通、服务各方面打造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打造市场拓展服务平台,打造信息服务平台,有效减少企业成本。如如皋以熔盛重工为龙头的长青沙船泊基地,集聚了一批中小型船泊企业,规模优势十分明显。
解决中小企业用地困难,为企业提供足够发展空间。政府在保证农用耕地面积的基础上,通过土地整理,集约使用工业用地,发展工业园区、盘活建设用地,解决历史遗留,提高土地利用率,为中小企业发展赢得一席之地。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用工荒和高成本,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顺势淘汰落后产能、扶持优质产业,实现转型升级需要有保有压,需要注意政策的连贯性、稳定性,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处境下,脆弱的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不仅是经济问题,同时也关系到就业问题和社会稳定,中小企业兴,经济发展宽;中小企业忙,百姓口袋富;中小企业好,社会和谐稳。(如皋市委党校课题组 成员:施国华 陈建国 沈薇 卢玉梅 石海波 张同生)
第二篇:如皋市城市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如皋市城市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如皋市城市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打造宜居生活环境为总目标,以“六城同创”为有效载体,全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形成了以如城镇为龙头,如皋港、长江镇次中心城市和四个重点镇为依托,其他一般镇为基础,梯度辐射的城市化格局,为实现经济腾飞、弯道超越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保障。
一、主要成绩
2003年以来,如皋市累计完成城市建设投入120亿元,其中市政基础设施投入20亿元,2009年上半年市政基础设施投入27亿元,创历史之最。五年共完成主城区拆迁面积200多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发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新增镇区人口97871人,新增绿化面积近300万平方米,新增路灯9000盏,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1、构建城镇整体框架,打造城市崭新格局。
第一,实施道路畅通工程,形成内部成网、外部成环、节点相通的交通格局。根据全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制定了详细的城市道路体系实施计划,五年累计新增城市道路面积200万平方米。主城区先后拓宽改造了宁海路、海阳路、中山路、大司马路、福寿东路、益寿路、青云路、广福路等主次干道,高标准新建了滨河路、滨溪路、青云路、李渔路、万寿路、解放路、外城河外环路、桃源路、志颐路、怡年路等次新道路,形成了“九横十纵”的整体城市道路框架,拓宽了城市道路,拉大了城市格局。
第二,实施桥梁贯通工程,新建、重建、维修、养护桥梁,形成路桥一体化。如皋是千年古城,两道护城河桥梁众多,陈旧狭小,交通拥堵,雨季积涝,改造任务繁重。五年来,如皋市累计建设桥梁200多座,主城区新建了万寿桥、内外城河联接桥、观凤桥、通济桥、解放桥、新生桥等多座桥梁,拆建了迎春桥、冒家桥、益人桥、雁桥、丰乐桥、北水关、健康桥、通城桥等桥梁,桥梁瓶颈有效突破,路桥一体畅通,交通状况大为改善。第三,实施管网连通工程,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垃圾发电,配套设施齐全。供水列入政府为民做实事重点工程,主管网一期工程(如皋段)已于去年底竣工投产,长江镇(如皋港区)、石庄镇等7个镇(区)均已于今年2月底进行了管网对接;燃气新增城市输配主管网和庭院管网共150公里,总覆盖6万户,实际用户突破1.2万户;污水处理已建成一、二期工程,中心城区日处理污水能力5万吨;垃圾发电总投资4.39亿元、日处理生活垃圾1500吨,变废为宝,无害化处理垃圾同时供电供热供汽。
2、创新城市建设理念,塑造城市现代形象。
第一,实施旧城改造工程,全面刷新城市风貌。
旧城改造是城市建设的重点,城市拆迁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群众关注的焦点、城市建设的难点。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依法行政、平安拆迁,做到思想工作在先、问题协调在先、矛盾化解在先,拆迁一处、造福一片、稳定一方。五年共完成拆迁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拆迁近2.7万户,涉及市政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景点景区建设等多项工程,古城旧貌换新颜。
第二,实施城区扩建工程,日臻完善城市功能。
随着经营城市理念的不断凸显、住房消费的启动和住房制度改革的逐渐深化,根据规划要求,政府部门办公地点位移城郊,学校改建、扩建、新建,居民小区商品房兴建,五年完成房产开发投入近100亿元,新建商品房近400万平方米,城镇人均住房面积从1999年的11.3平方米提高到目前的32.5平方米。城郊建设配套设施日臻完善,小区会所、室外活动场地、文化体育、物业用房、社区服务、市政公用等均按规范要求配备,城市功能齐全。第三,实施城市安居工程,共享城市发展成果。
为贯彻十七大精神,实现“住有所居”目标,2008年1月份,如皋市委、市政府制定出
台了《如皋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实施意见(试行)》和《如皋市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实施办法(试行)》,实质性启动了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建成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各200套,部分解决了城市低收入困难户的住房问题,人民群众初步共享城市建设发展成果。
3、创建城市园林体系,营造城市优美环境
第一,实施城市绿化工程,营建景观绿化带。
按照傍河建绿、依路植绿、建设城市绿带的总体要求,突出内城河立体绿化、填埋河段平面绿化、城区主干道线状绿化几大重点,五年新增绿化面积近300万平方米。截止2008年底,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1%,绿地率34.92%,人均公园绿地8.25平方米。城河风光带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08年如皋市被批准并正式命名“江苏省园林城市”,城市景观和城市品位得到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第二,实施城市亮化工程,烘托现代商业氛围。
如皋的城市亮化工程,历经了由点到面,由少到多,由老到新、由粗到精的过程。以沿街路灯亮化为主线,以店面亮化为主体、以灯箱广告亮化为衬托,以广场亮化为聚焦、以景点亮化为点缀,城市之夜光彩照人。城河护栏灯、河畔绿地泛光灯、桥梁、宝塔、亭阁灯构成了主城区多层次、多样式、风格协调的城市亮化特色;繁华街道、高层建筑亮化,进一步营造浓烈了商业氛围;中心广场七彩数码显示球和近100盏长寿灯耀眼夺目,契合了浓郁的古城气质,营造了舒适的现代宜居环境。
第三,实施城市保护改造工程,创建历史文化名城。
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如皋市政府着手推进水绘园景区改造扩建、集贤里古民居修复和东大街历史街区的保护性改造等工程。2007年在集贤里正式启动“江苏省十大名人故居保护性改造”的仪式,拉开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改造的序幕;水绘园景区拆迁、扩建工程已全面启动,计划用三年时间打造水绘园4A级历史人文景区;东大街历史街区保护性改造,重点整治古典建筑及古民居院落,根据新旧建筑风格重新功能定位,设为民俗旅馆、历史名人纪念馆和普通民居,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工作如火如荼。
二、几点启示
1、城市建设要符合现代理念
第一,城市建设要明确发展思路,重视整体规划,注意功能配套。
加强科学规划,探索研究集约的、合理的城市发展布局,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研究制定村庄、集镇建设的扶持政策,加强规划指导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皋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坚持“超前规划、分步实施”的方针,逐步完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一是注重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完成了全市18个建制镇新一轮镇区总体规划修编、城南片区617.5公顷、城东片区658.25公顷、城西片区279.01公顷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二是注重各种专项规划修编。针对城市排水系统、绿地系统、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燃气工程、城市水环境、给水工程和各镇区的道路、绿化、环卫、消防等专项规划,在省内县级市中率先编制了《如皋市城市照明专项规划》、《如皋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如皋市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及《如皋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三是注重新农村建设规划。为了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步伐,根据省市要求编制了333个村(居)的村庄建设规划和聚居化修建详细规划。四是实施规划及时调整完善。2008年,为优化城镇空间布局、促进资源要素向主体功能区集聚,结合城市建设特别是经济开发区、如城工业区和如皋港区发展实际,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局部调整,进一步完善了市域城镇规划体系。通过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如皋市域形成“一城、一区、四板块”的空间格局和“一城一区、重点镇与老市属镇、一般镇”城镇规划体系。总体规划、专业规划、详细规划三者相融,城市建设与农村建设两者结合,形成了浑然一体的城乡规划体系,勾画了城乡发展的宏伟蓝图,使城市建设有规划可依,项目招商有规划可引,土地挂牌有规划可循。
值得注意的是,加强科学规划必须严格执行规划。城市建设要根据规划有序发展,不能因领导的变动而随意变动,不能因领导的意志改变而随意改变。必须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一要处理好远景规划和近期规划的关系,不能急功近利,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二要处理好城市与乡村的关系,根据功能规划,不能一刀切,要有各自特点;三要处理好理念与实践的关系,不能纸上谈兵,盲目攀高,标准要切合实际。
第二,城市建设要注意投资结构,城乡统筹发展,地面上下并重。
目前重城市发展、轻农村建设的现象比较普遍,城市建设投入远远高于乡村建设投资,有的地方片面追求提高城镇化率,小城镇和集镇比照大中城市进行建设,对城中村和城乡接合部缺乏有效的建设管理。地面建设往往是投资重点,广场、马路、房屋、草坪显而易见,立竿见影,地下设施隐而不见,很容易被忽视。如皋市政府打破了这个怪圈,五年完成开发投入近100亿元,确定了为民做实事重点基础设施工程。一是城乡建设投资并重。根据省市新农村建设要求,对全市18个建制镇新一轮镇区总体规划修编,详细编制了333个村(居)的村庄建设规划和聚居化修建性规划。五年内,围绕重点镇“三横三纵”、一般镇“两横两纵”的要求,投入15000万元建设镇区道路框架;投入12000万元全面启动文体活动中心、健身广场、农贸市场等项目建设,完成房地产开发和镇区集中居住区建设149.9万平方米,新增镇区人口97871人,镇区面貌有了较大改观,城市化水平得到快速提高。区域供水工程,在主管网一期工程如皋段竣工后,迅速接通乡镇,长江镇(如皋港区)、石庄镇、吴窑镇、磨头镇、如城镇、开发区(柴湾镇)、袁桥镇等7个镇(区)。二是地面与地下建设投资并行。在重视城市地面建设的同时,加大了对地下基础设施的投资,为了解决资金瓶颈,政府采取BOT合作形式,投资新建了总投资超过5亿元的供水工程和污水处理工程,让利于商,造福于民。地面亮化与地下排污同时并举,使城市更加整洁美丽。
值得注意的是,投资结构比例一定要合理。建设投资要根据需要分轻重缓急,投入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在保证重点投入的同时,兼顾考虑配套投资。必须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一要注意处理好城乡结合部的投资建设,形成城乡一体化,让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不要主观拉大城乡差距。二要注意处理好地面与地下建设投入比例,在投资地面建设的同时,加大地下基础设施的投入,水、电、气等各种管网预埋到位,杜绝马路拉链现象,有效利用有限资金。
2、城市建设要体现以人为本
第一,城市建设要坚持依法行政,拆迁一处、稳定一方、造福一片。
拆迁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公认的“天下第一难”,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群众关注的焦点。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征地拆迁政策,坚持依法行政、平安拆迁,积极而稳妥地推进城市建设是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如皋市政府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拆迁一处、造福一片、稳定一方”的原则,每年以拆迁55万平方米的速度推进,注意体现以人为本:一是繁荣与稳定相协调,深入细致做好群众工作,化解各类拆迁矛盾,争取群众理解支持配合,有效地消除了因征地拆迁引发的不稳定因素,保持了拆迁工作的顺利推进。二是速度与效益成正比,五年共完成拆迁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新建商品房近400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发不断提速,房地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经济效益明显;城镇人均住房面积从1999年的11.3平方米提高到目前的32.5平方米,中高层、高层住宅与多层住宅形成了高低错落的城市天际线,丰富了城市轮廓,新建小区内日臻完善的配套设施,方便了居民生活,社会效益凸现。
值得注意的是,以人为本不能仅仅停留在头脑,呼号在口头,要以群众利益为上,让好处真真切切落实在百姓的口袋里、群众的房子上。城市建设不能以牺牲群众利益为代价,不能视百姓为草芥,群众利益无小事,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一定要处理好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处理好政府利益与群众利益的关系,处理好干群之间的关系,和谐拆迁,上下
共建,同享成果。
第二,城市建设要注意节约资源,注重环保、综合整治、提高效率。
城市建设中资源能源节约利用工作亟待加强,有些地方依然存在盲目扩大用地范围的倾向,建设不切实际的广场、马路、草坪的现象仍然存在,村庄人均建设用地较多,对节水和污水再生利用重视不够。推动开发商建造、鼓励居民购买节能建筑的政策和内在机制尚未建立。如皋市政府在加速建设发展城市的进程中,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注意节约建设用地。按照组织制定工程项目建设用地的规划控制指标,分类引导科学合理用地,适当进行迁村并点、建设农民住宅小区,既解决了用地难题又改善了群众生活,同时加快了小城镇建设步伐,提高村镇建设用地的使用率。二是注意节约资源能源。为了节约水资源,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防止跑冒滴漏;加快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减少环境污染;建设污水处理工程,变废为宝;城市亮化工程采用节能灯,减少大功率光源,节约电源能源;垃圾发电项目,产电产热产汽,新辟能源捷径;古建筑保护为主,旧小区综合整治,加强现有建筑维修养护,有效节约建材资源,减少资源浪费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节约资源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规划设计时就要本着节约思想,注意土地、水、电、气等资源合理布局,在具体操作时要落实节约措施,尽量利用原有建筑,能不拆就不拆;保护农民耕地,能不征地就不征地;采用节能装置,能省多少就省多少。一定要处理好城市建设与资源节约的关系,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注重绿色环保,严格控制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建设,以有限的资源获取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城市建设要形成文化特色
第一,城市建设要有人文特色,培育城市风格,提高城市品位。
城市要鲜明的地方特色和建筑风格,要有自己的独特风味和环境品位。这些年全国城市建设速度很快,原有的城市风格破坏殆尽,千城一面现象突出,城市面貌大同小异,城市建设品位不高。如皋市城市建设中注意城市文化品位,打造历史文化名城。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启动了“江苏省十大名人故居保护性改造”工程,以清代建筑水绘园、集贤里古民居和老东大街为代表的一批古建筑系列改造扩建工程同时展开。计划目标集江南园林建筑与名人故居于一身的水绘园景区打造成国家4A级历史人文景区,重温江南才子冒辟疆与风流佳人董小苑的千古佳话;东大街历史街区整体保护改造,降低人口和建筑密度,恢复古街原有风貌,重现古城小街繁华之景。集贤里古民居重点整理四合院建筑及院落空间环境,再现古代状元成长环境,重温科举考试历史。古旧建筑的保护性改造修建重建扩建,水绘园系江南园林建筑又是名人故居,集贤里近代四合院建筑为状元摇篮,东大街普通古民居建筑看古代民俗,功能扩大或重新定位,历史与现代,建筑与人文融为一体,如皋古城初现历史文化名城风采。
值得注意的是,城市文化特色的一定要有文化底蕴支撑,不能凭空捏造、东施效蘋,更不能邯郸学步、生搬硬套,要在原有历史文化基础中深层挖掘,在现代文化建设中发扬光大,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越是地方的越是独特的,将地方特色打造成国家特色、世界特色,形成城市风格,城市才有魅力。
第二,城市建设要有独特亮点,增强城市吸引力,提高城市美誉度。
城市有风格才有特色,有特色才有吸引力,有吸引力必须有亮点,亮点能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走进如皋,风景如画,内外城河,婉转灵动,垂柳轻舞,鱼儿嬉戏;道路两旁,香樟成荫,玫瑰月季,花香袭人,“江苏省园林城市”美名远扬。如皋市城市建设注意营造几个亮点:一是打造节约型园林城市,发扬花木园艺工艺传统,科学规划造绿,建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城河风光带。双重城河,外圆内方,形如铜钱,全国仅有;城河之绿,青翠欲滴,城河之夜,镜面如昼;二是开发宗教旅游资源,千年古刹定慧禅寺,始建于隋朝,山门北开,全国少见,古钟悠悠,青烟袅袅,信男善女,顶礼摸拜,香火旺盛;重建古代城墙
片断,防倭历史可见一斑,昭示小城民族气节。三是营造现代城市亮化工程。从点点滴滴到星罗棋布,直而长的道路光带,弯而曲的城河光带,高而大的高层建筑,俊而秀的观音宝塔、低而美的亭阁草地,从高楼大厦到绿地河流,华光四射,交相煇映。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园林城市、城市亮化工程成为现代如皋的三大亮点。
值得注意的是,城市亮点打造一定要有时代色彩。城市亮化是城市现代生活的必备之需,是现代科技的发展成果,也是一城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城市亮点就是展示经济实力、展示人文风采;城市亮点可以唯
一、少而精;也可以众多、多而好;城市亮点要体现时代特色,适合时代潮流,体现科技成果;城市亮点要呈现地域特色,思维创新视觉独特,最好不要雷同。(中共如皋市委党校课题组 课题组成员:沈薇张同生卢玉梅吴雪兰朱嘉和执笔:沈薇)
第三篇:关于中小企业的调查与思考
这几年,我县中小企业有了较快发展,已成为县域经济增长、财政增收、吸纳就业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但是也存在着总量少、规模小、实力弱、融资难、人才缺、科技含量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我县中小企业运行基本态势
1、经济总量稳步增长。截止到XX年6月,全县中小企业已达484家,同比增长46家,其中规模企业18家;1—6月份,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77577万元,同比增长7.6%,其中规模企业实现增加值68081万元,增长11.6%。
2、经营规模不断壮大。1—6月份,完成投资8.65亿元,在建的100万元以上项目54个,全县规模企业个数不断增加,据调查显示,我县除原有18家规模企业外,还有颍上红星金鑫铝制品有限公司、六十铺力佳鞋业有限公司、古城星海面粉厂、江店陈佩力精米厂、鲁口广惠粮油贸易有限责任公司等5家企业可达到规模以上。
3、重点产业势头强劲。我县农产品资源丰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各乡镇积极引导,大力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涌现出半岗腾达农工贸易有限公司、管氏面制品公司、广惠粮油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江店陈佩力精米厂、古城星海面粉厂等一批骨干企业。其中,广惠粮油贸易有限责任公司XX年上半年就实现增加值560万元,同比增长38.3%,实现产值XX万元,同比增长42.2%;实现利税总额24万元,同比增长39.5%;实现销售收入XX万元,同比增长42.8%,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全县平均水平。与此同时,全县中小企业外贸出口形势继续看好,XX年1—6月份,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572万元,同比增长155.4%。由于农产品加工业的强劲发展,拉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农产品增值、增效和农民增收。
4、企业贡献不断提高。1—6月份,全县中小企业上缴税金13993万元,同比增长9.4%;其中,规模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26563万元,增长8.2%,上缴税金13264万元,增长10.3%。
5、技术改造不断加快。今年以来,部分中小企业积极进行技术改造,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了产品档次和生产能力。如天健生物有限公司新上的三羟乙基芦丁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谢桥力源玻璃厂通过技改,年产值可达1000万元;管氏面粉制品公司新上的日产面粉200吨和50吨挂面自动生产线,年产值可达1.5亿元。
6、就业空间不断拓宽。全县中小企业安排就业人员21366人,同比增加1833人,支付劳动报酬8246万元。对于转化城乡富余劳力,促进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不顺,服务不够到位。长期以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行政职能被分割在多个部门,存在着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城乡分割、“多龙治水”、干预过多、服务不够的问题,有限的行政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有限的行政手段没有形成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合力,职能部门的指导服务难以全部到位,制约了全县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
2、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一是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力度不大。尽管金融业制定了一系列改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法规和政策,但银行认为中小企业经营状况复杂,信贷风险过大,直接获利较小,普遍存在对中小企业惜贷现象。二是企业自身条件欠缺。不少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比较混乱,企业的信誉度差,可供抵(质)押的资产很少,缺乏进行融资的基本条件,进一步加剧了融资的难度。
3、中小企业的自身素质普遍较差。大部分企业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和科学的决策,仅靠企业经理个人的思路决策,生产经营中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下岗职工,缺乏高素质的科技型、经营型人才。管理形式上以家族式为主,简单粗放,在产品研发、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企业的内部运行机制不够健全。
4、中小企业质量效益不高,发展不协调。目前颍上县的中小企业中,大部分企业的设备、工艺落后,产品单一,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企业效益不稳定。在全县产业总量构成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较大,农业大县的状况没有得到改观,加快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既迫切又艰巨。
5、规模小、产业链条短,集群优势不突出。缺乏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在同行业占主导地位的大型产业集群。不少企业产品雷同,专业化分工不明确,产品关联度低,没有真正形成众多企业相互分工合作的产业链条。
6、软硬件建设不配套。技术研发、产品检测、信息服务等支撑体系不健全,硬件建设滞后,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经营环境。这些问题,务必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三、对策与建议
加快颍上县中小企业发展,关键是要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扎扎实实解决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当前,应当着力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营造宽松环境,为中小企业搭建发展平台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浓厚舆论环境。要强化宣传,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大对《中小企业促进法》及县委、县政府促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意见》宣传力度,力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典型示范,加大对优秀企业家的表彰力度;要加强新闻监督,通过新闻媒体对违法违纪,有意为中小企业发展设置障碍、制造磨擦的执法执纪部门和以权谋私的执法人员给予通报批评,弘扬正气,打击歪风。
2、狠抓政策落实,营造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宽松政策环境。颍上县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基本完善,下一步要在抓落实上下功夫,特别是对优惠政策的落实。应由县委督查室、纠风办、中小企业发展局等部门组成工作组,对《意见》及相关部门的具体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认真解决相关政策落实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对操作性不强的政策再做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要形成督查制度,每季度督促检查一次,及时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3、坚持依法行政,营造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制环境。首先,要依法行政。这是纠正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和吃拿卡要的关键。要严格规范相关部门的执法行为,特别是收费行为。应把各部门独立执法与联合执法相结合,通过建立联合执法制度,尽量做到联合执法。一方面减少了对中小企业的干扰,在部门之间形成了一种无形的监督。另一方面有利于通过“集体办公”的形式现场解决中小企业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需要多个部门协调才能解决的问题。其次,要依法查处。建议由纠风办牵头,相关管理部门配合,建立违规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和中小企业对有关部门执法行为评议制度。对相关部门的违法违规和不落实《意见》的行为,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制的、行政的手段从严从重从快查处,并通过电视等新闻媒体进行曝光。第三,要依法维权。要加强对中小企业依法维权意识的教育,为中小企业建立一条依法维权通道,当他们的利益受到不法侵害时,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较快解决。纠风办要尽快建立中小企业投诉责任追究制度,公布维权电话,并及时将中小企业投诉的单位或个人违纪违规行为予以纠正解决,维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第四,要依法经营。要加大对中小企业守法诚信经营的监督,特别是违法违规经营问题,如偷逃税款、证照不全、经营假冒伪劣商品、欺行霸市等等,要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尤其是加大对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消费品市场的监管,教育引导中小企业做到依法诚信经营。
(二)优化产业结构,为中小企业拓宽发展领域。从颍上县的资源优势和市场取向看,引导中小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小城镇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中小企业发展后劲。要通过出台新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参与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中来,引导中小企业投资兴办涉农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储藏业、营销业、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这样,既发展壮大了中小企业,又促进农民在产业化多环节中增收。
(三)创新经营机制,为中小企业经济增添发展活力。中小企业要想求生存,谋发展,必须引入新的理念和新的机制。要创新管理,依托资源优势,积极投入到农产品深加工中去,创新管理模式,强化企业管理,真正把特色产业及品牌做大、叫响,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创新机制,创新产权制度,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高效化。
(四)打破制约瓶颈,为中小企业提供发展后劲
1、建立人才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人力支持。一方面积极引进人才。要不断强化人才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因素的认识,引导中小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从更宽广的区域、领域以提供更为优惠待遇的承诺,引进颍上县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这是目前解决紧缺的高素质科技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的最有效、最捷径的办法。在当前中小企业缺乏认识,不愿高薪聘请人才的情况下,可组建成立以“经营管理、科研开发、市场开拓”为主要内容的中小企业专家咨询中心,结合颍上县实际,聘请相关专家定期为颍上县中小企业提供决策、科技、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引领颍上县中小企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另一方面要搞好人才培训。积极组织中小企业到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利用各种方式全面提高经营者管理水平,提高全体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创新意识,同时建议采取财政给予一定补贴的形式组织和引导有发展前途的中小企业到有关大专院校接受定向培训。鼓励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有一技之长的专业技术人员,在身份、职务、工资等待遇不变的情况下,创办、领办中小企业。
2、建立融资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要在改善投资环境的基础上,加大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域外资金来投资兴业,同时,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作用,吸收民间资本和企业资金参与,增强信用担保能力,帮助解决小额度周转金借贷难的问题,从而降低金融部门的借贷门槛。不断扩大中小企业向社会的直接融资,拓宽融资渠道,逐步建立起多元化的融资体系。
3、建立技术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要逐步建立起市场运作、政府扶持、覆盖全县的科技服务体系,鼓励科研机构和人员兴办一批技术服务机构,大力发展技术咨询、技术评估、技术信息等技术经纪业,向中小企业提供价格比较低廉的技术服务。同时,积极帮助、协调前景广阔的企业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开展技术合作,研发新产品,提升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五)健全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搞好发展保障。要采取民办官助等方式,鼓励和支持商会、企业协会等机构积极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经济的创业辅导、企业诊断、信息咨询、投资融资、产权交易、技术支持、人才引进、人员培训和法律咨询等服务。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科技人员职称评定、科技成果鉴定等方面的制度,促进中小企业科技进步;要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从业人员医疗、养老保险等制度,完善社会保障;要重视中小企业中的党、团、工会组织建设,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第四篇:关于中小企业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中小企业的调查与思考
这几年,我县中小企业有了较快发展,已成为县域经济增长、财政增收、吸纳就业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但是也存在着总量少、规模小、实力弱、融资难、人才缺、科技含量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我县中小企业运行基本态势
1、经济总量稳步增长。截止到XX年6月,全县中小企业已达484家,同比增长46家,其中规模企业18家;1—6月份,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77577万元,同比增长7.6%,其中规模企业实现增加值68081万元,增长11.6%。
2、经营规模不断壮大。1—6月份,完成投资8.65亿元,在建的100万元以上项目54个,全县规模企业个数不断增加,据调查显示,我县除原有18家规模企业外,还有泰达竹制品有限公司、朝日国际有限公司、宝源纺织厂、金源纺织厂、大华玻纤有限责任公司等5家企业可达到规模以上。
3、重点产业势头强劲。我县农产品资源丰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各乡镇积极引导,大力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其中,大华玻纤有限责任公司XX年上半年就实现增加值560万元,同比增长38.3%,实现产值XX万元,同比增长42.2%;实现利税总额24万元,同比增长39.5%;实现销售收入XX万元,同比增长42.8%,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全县平均水平。与业实现出口交货值572万元,同比增长155.4%。由于农产品加工业的强劲发展,拉动此同时,全县中小企业外贸出口形势继续看好,XX年1—6月份,规模工业企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农产品增值、增效和农民增收。
4、企业贡献不断提高。1—6月份,全县中小企业上缴税金13993万元,同比增长9.4%;其中,规模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26563万元,增长8.2%,上缴税金13264万元,增长10.3%。
5、技术改造不断加快。今年以来,部分中小企业积极进行技术改造,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了产品档次和生产能力。
6、就业空间不断拓宽。全县中小企业安排就业人员21366人,同比增加1833人,支付劳动报酬8246万元。对于转化城乡富余劳力,促进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不顺,服务不够到位。长期以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行政职能被分割在多个部门,存在着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城乡分割、“多龙治水”、干预过多、服务不够的问题,有限的行政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有限的行政手段没有形成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合力,职能部门的指导服务难以全部到位,制约了全县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
2、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一是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力度不大。尽管金融业制定了一系列改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法规和政策,但银行认为中小企业经营状况复杂,信贷风险过大,直接获利较小,普遍存在对中小企业惜贷现象。二是企业自身条件欠缺。不少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比较混乱,企业的信誉度差,可供抵(质)押的资产很少,缺乏进行融资的基本条件,进一步加剧了融资的难度。
3、中小企业的自身素质普遍较差。大部分企业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和科学的决策,仅靠企业经理个人的思路决策,生产经营中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下岗职工,缺乏高素质的科技型、经营型人才。管理形式上以家族式为主,简单粗放,在产品研发、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企业的内部运行机制不够健全。
4、中小企业质量效益不高,发展不协调。目前颍上县的中小企业中,大部分企业的设备、工艺落后,产品单一,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企业效益不稳定。在全县产业总量构成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较大,农业大县的状况没有得到改观,加快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既迫切又艰巨。
5、规模小、产业链条短,集群优势不突出。缺乏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在同行业占主导地位的大型产业集群。不少企业产品雷同,专业化分工不明确,产品关联度低,没有真正形成众多企业相互分工合作的产业链条。
6、软硬件建设不配套。技术研发、产品检测、信息服务等支撑体系不健全,硬件建设滞后,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经营环境。这些问题,务必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三、对策与建议
加快颍上县中小企业发展,关键是要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扎扎实实解决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当前,应当着力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营造宽松环境,为中小企业搭建发展平台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浓厚舆论环境。要强化宣传,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大对《中小企业促进法》及县委、县政府促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意见》宣传力度,力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典型示范,加大对优秀企业家的表彰力度;要加强新闻监督,通过新闻媒体对违法违纪,有意为中小企业发展设置障碍、制造磨擦的执法执纪部门和以权谋私的执法人员给予通报批评,弘扬正气,打击歪风。
2、狠抓政策落实,营造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宽松政策环境。颍上县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基本完善,下一步要在抓落实上下功夫,特别是对优惠政策的落实。应由县委督查室、纠风办、中小企业发展局等部门组成工作组,对《意见》及相关部门的具体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认真解决相关政策落实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对操作性不强的政策再做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要形成督查制度,每季度督促检查一次,及时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3、坚持依法行政,营造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制环境。首先,要依法行政。这是纠正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和吃拿卡要的关键。要严格规范相关部门的执法行为,特别是收费行为。应把各部门独立执法与联合执法相结合,通过建立联合执法制度,尽量做到联合执法。一方面减少了对中小企业的干扰,在部门之间形成了一种无形的监督。另一方面有利于通过“集体办公”的形式现场解决中小企业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需要多个部门协调才能解决的问题。其次,要依法查处。建议由纠风办牵头,相关管理部门配合,建立违规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和中小企业对有关部门执法行为评议制度。对相关部门的违法违规和不落实《意见》的行为,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制的、行政的手段从严从重从快查处,并通过电视等新闻媒体进行曝光。第三,要依法维权。要加强对中小企业依法维权意识的教育,为中小企业建立一条依法维权通道,当他们的利益受到不法侵害时,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较快解决。
纠风办要尽快建立中小企业投诉责任追究制度,公布维权电话,并及时将中小企业投诉的单位或个人违纪违规行为予以纠正解决,维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第四,要依法经营。要加大对中小企业守法诚信经营的监督,特别是违法违规经营问题,如偷逃税款、证照不全、经营假冒伪劣商品、欺行霸市等等,要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尤其是加大对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消费品市场的监管,教育引导中小企业做到依法诚信经营。
3、中小企业的自身素质普遍较差。大部分企业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和科学的决策,仅靠企业经理个人的思路决策,生产经营中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下岗职工,缺乏高素质的科技型、经营型人才。管理形式上以家族式为主,简单粗放,在产品研发、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企业的内部运行机制不够健全。
4、中小企业质量效益不高,发展不协调。目前颍上县的中小企业中,大部分企业的设备、工艺落后,产品单一,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企业效益不稳定。在全县产业总量构成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较大,农业大县的状况没有得到改观,加快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既迫切又艰巨。
5、规模小、产业链条短,集群优势不突出。缺乏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在同行业占主导地位的大型产业集群。不少企业产品雷同,专业化分工不明确,产品关联度低,没有真正形成众多企业相互分工合作的产业链条。
6、软硬件建设不配套。技术研发、产品检测、信息服务等支撑体系不健全,硬件建设滞后,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经营环境。这些问题,务必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第五篇:关于我县中小企业的调查与思考
这几年,我县中小企业有了较快发展,已成为县域经济增长、财政增收、吸纳就业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但是也存在着总量少、规模小、实力弱、融资难、人才缺、科技含量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我县中小企业运行基本态势
1、经济总量稳步增长。截止到2006年6月,全县中小企业已达484家,同比增
长46家,其中规模企业18家;1—6月份,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77577万元,同比增长7.6%,其中规模企业实现增加值68081万元,增长11.6%。
2、经营规模不断壮大。1—6月份,完成投资8.65亿元,在建的100万元以上项目54个,全县规模企业个数不断增加,据调查显示,我县除原有18家规模企业外,还有颍上红星金鑫铝制品有限公司、六十铺力佳鞋业有限公司、古城星海面粉厂、江店陈佩力精米厂、鲁口广惠粮油贸易有限责任公司等5家企业可达到规模以上。
3、重点产业势头强劲。我县农产品资源丰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各乡镇积极引导,大力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涌现出半岗腾达农工贸易有限公司、管氏面制品公司、广惠粮油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江店陈佩力精米厂、古城星海面粉厂等一批骨干企业。其中,广惠粮油贸易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上半年就实现增加值560万元,同比增长38.3%,实现产值2000万元,同比增长42.2%;实现利税总额24万元,同比增长39.5%;好范文 wenmi114.com实现销售收入2000万元,同比增长42.8%,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全县平均水平。与此同时,全县中小企业外贸出口形势继续看好,2006年1—6月份,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572万元,同比增长155.4%。由于农产品加工业的强劲发展,拉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农产品增值、增效和农民增收。
4、企业贡献不断提高。1—6月份,全县中小企业上缴税金13993万元,同比增长9.4%;其中,规模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26563万元,增长8.2%,上缴税金13264万元,增长10.3%。
5、技术改造不断加快。今年以来,部分中小企业积极进行技术改造,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了产品档次和生产能力。如天健生物有限公司新上的三羟乙基芦丁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谢桥力源玻璃厂通过技改,年产值可达1000万元;管氏面粉制品公司新上的日产面粉200吨和50吨挂面自动生产线,年产值可达1.5亿元。
6、就业空间不断拓宽。全县中小企业安排就业人员21366人,同比增加1833人,支付劳动报酬8246万元。对于转化城乡富余劳力,促进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不顺,服务不够到位。长期以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行政职能被分割在多个部门,存在着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城乡分割、“多龙治水”、干预过多、服务不够的问题,有限的行政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有限的行政手段没有形成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合力,职能部门的指导服务难以全部到位,制约了全县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
2、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一是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力度不大。尽管金融业制定了一系列改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法规和政策,但银行认为中小企业经营状况复杂,信贷风险过大,直接获利较小,普遍存在对中小企业惜贷现象。二是企业自身条件欠缺。不少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比较混乱,企业的信誉度差,可供抵(质)押的资产很少,缺乏进行融资的基本条件,进一步加剧了融资的难度。
3、中小企业的自身素质普遍较差。大部分企业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和科学的决策,仅靠企业经理个人的思路决策,生产经营中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下岗职工,缺乏高素质的科技型、经营型人才。管理形式上以家族式为主,简单粗放,在产品研发、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企业的内部运行机制不够健全。
4、中小企业质量效益不高,发展不协调。目前颍上县的中小企业中,大部分企业的设备、工艺落后,产品单一,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企业效益不稳定。在全县产业总量构成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较大,农业大县的状况没有得到改观,加快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既迫切又艰巨。
5、规模小、产业链条短,集群优势不突出。缺乏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在同行业占主导地位的大型产业集群。不少企业产品雷同,专业化分工不明确,产品关联度低,没有真正形成众多企业相互分工合作的产业链条。
6、软硬件建设不配套。技术研发、产品检测、信息服务等支撑体系不健全,硬件建设滞后,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经营环境。这些问题,务必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三、对策与建议
加快颍上县中小企业发展,关键是要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扎扎实实解决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当前,应当着力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营造宽松环境,为中小企业搭建发展平台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浓厚舆论环境。要强化宣传,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大对《中小企
业促进法》及县委、县政府促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意见》宣传力度,力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典型示范,加大对优秀企业家的表彰力度;要加强新闻监督,通过新闻媒体对违法违纪,有意为中小企业发展设置障碍、制造磨擦的执法执纪部门和以权谋私的执法人员给予通报批评,弘扬正气,打击歪风。
2、狠抓政策落实,营造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宽松政策环境。颍上县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基本完善,下一步要在抓落实上下功夫,特别是对优惠政策的落实。应由县委督查室、纠风办、中小企业发展局等部门组成工作组,对《意见》及相关部门的具体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认真解决相关政策落实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对操作性不强的政策再做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要形成督查制度,每季度督促检查一次,及时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3、坚持依法行政,营造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制环境。首先,要依法行政。这是纠正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和吃拿卡要的关键。要严格规范相关部门的执法行为,特别是收费行为。应把各部门独立执法与联合执法相结合,通过建立联合执法制度,尽量做到联合执法。一方面减少了对中小企业的干扰,在部门之间形成了一种无形的监督。另一方面有利于通过“集体办公”的形式现场解决中小企业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需要多个部门协调才能解决的问题。其次,要依法查处。建议由纠风办牵头,相关管理部门配合,建立违规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和中小企业对有关部门执法行为评议制度。对相关部门的违法违规和不落实《意见》的行为,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制的、行政的手段从严从重从快查处,并通过电视等新闻媒体进行曝光。第三,要依法维权。要加强对中小企业依法维权意识的教育,为中小企业建立一条依法维权通道,当他们的利益受到不法侵害时,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较快解决。纠风办要尽快建立中小企业投诉责任追究制度,公布维权电话,并及时将中小企业投诉的单位或个人违纪违规行为予以纠正解决,维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第四,要依法经营。要加大对中小企业守法诚信经营的监督,特别是违法违规经营问题,如偷逃税款、证照不全、经营假冒伪劣商品、欺行霸市等等,要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尤其是加大对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消费品市场的监管,教育引导中小企业做到依法诚信经营。
(二)优化产业结构,为中小企业拓宽发展领域。从颍上县的资源优势和市场取向看,引导中小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小城镇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中小企业发展后劲。要通过出台新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参与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中来,引导中小企业投资兴办涉农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储藏业、营销业、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这样,既发展壮大了中小企业,又促进农民在产业化多环节中增收。
(三)创新经营机制,为中小企业经济增添发展活力。中小企业要想求生存,谋发展,必须引入新的理念和新的机制。要创新管理,依托资源优势,积极投入到农产品深加工中去,创新管理模式,强化企业管理,真正把特色产业及品牌做大、叫响,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创新机制,创新产权制度,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高效化。
(四)打破制约瓶颈,为中小企业提供发展后劲
1、建立人才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人力支持。一方面积极引进人才。要不断强化人才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因素的认识,引导中小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从更宽广的区域、领域以提供更为优惠待遇的承诺,引进颍上县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这是目前解决紧缺的高素质科技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的最有效、最捷径的办法。在当前中小企业缺乏认识,不愿高薪聘请人才的情况下,可组建成立以“经营管理、科研开发、市场开拓”为主要内容的中小企业专家咨询中心,结合颍上县实际,聘请相关专家定期为颍上县中小企业提供决策、科技、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引领颍上县中小企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另一方面要搞好人才培训。积极组织中小企业到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利用各种方式全面提高经营者管理水平,提高全体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创新意识,同时建议采取财政给予一定补贴的形式组织和引导有发展前途的中小企业到有关大专院校接受定向培训。鼓励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有一技之长的专业技术人员,在身份、职务、工资等待遇不变的情况下,创办、领办中小企业。
2、建立融资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要在改善投资环境的基础上,加大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域外资金来投资兴业,同时,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作用,吸收民间资本和企业资金参与,增强信用担保能力,帮助解决小额度周转金借贷难的问题,从而降低金融部门的借贷门槛。不断扩大中小企业向社会的直接融资,拓宽融资渠道,逐步建立起多元化的融资体系。
3、建立技术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要逐步建立起市场运作、政府扶持、覆盖全县的科技服务体系,鼓励科研机构和人员兴办一批技术服务机构,大力发展技术咨询、技术评估、技术信息等技术经纪业,向中小企业提供价格比较低廉的技术服务。同时,积极帮助、协调前景广阔的企业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开展技术合作,研发新产品,提升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五)健全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搞好发展保障。要采取民办官助等方式,鼓励和支持商会、企业协会等机构积极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经济的创业辅导、企业诊断、信息咨询、投资融资、产权交易、技术支持、人才引进、人员培训和法律咨询等服务。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科技人员职称评定、科技成果鉴定等方面的制度,促进中小企业科技进步;要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从业人员医疗、养老保险等制度,完善社会保障;要重视中小企业中的党、团、工会组织建设,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王安全)
[异域谋略]
日本农民富裕后做了些什么?
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拥有土地的农民也逐渐富裕起来。富裕之后的日本农民如何改善生活环境,如何消费呢?
改造厨房和浴室。过去日本农民家里的厨房和浴室一直是江户时代的产物,就像以前我们江南地区农民的老虎灶和茅坑,没有专门的浴室,冲澡就在茅坑旁进行。城市居民的冲水厕所是日本农民的热望,当祖传的山林和土地变卖成满满的一捧金钱时,追赶都市人的生活水平,首先修好厨房和浴室就成为了迫不及待的事情。
翻修房屋和修筑庭院。农民从建材市场上购买色彩鲜艳的琉璃瓦,安装在屋顶上,并把大门装饰得富丽堂皇,日式的庭院,围墙是由泛着藏青色的石块砌成的;在围墙内,植满了云冠状的灌木和春夏秋冬可依次开花的植物。这种庭院设计,完全可以和任何高级宾馆相媲美。庭院的修筑完工,标志着日本农民的家庭形象得到根本改变。
营造客厅。日本人相当长时间叫喊的口号就是“脱亚入欧”,这当然也包括农民阶层。在客厅内,摆设着沙发,铺着地毯,在显眼处摆放着漂亮的钢琴,他们以欧洲文化追随者自居。百科大词典、雨果全集之类的大型词典和文学书刊,也被作为装饰品摆满了农民们的书架。
购买装饰品和古董字画。就像一个收藏家一样,没有一个镇家之宝是说不过去的。日本农民不惜重金购买动物皮毛,譬如熊皮之类。据说许多农民花费200万日元购买一张狮子皮,在卧室里一铺就是几张。收集古董字画,需要具备收藏家的艺术品质和极高的鉴赏能力。买到一件赝品,就有可能体验到壮土扼腕的悲凉。向书画投资,是日本农民对自我的再一次提升。
旅行,尤其是海外旅行。去过欧洲的人都会发现:在旅游地的介绍或者指示牌上,一般除了英文就是日文了。对于这种做法,不要认为是这些国家对日本人特别尊重。事实是,日本人到欧洲旅游的特别多,顾客是上帝,欧洲人心里很明白这个道理。而且日本人在周游世界后,也为他们的自我革新提供了机会。
玩游艇、高尔夫。高尔夫是英国人发明的,游艇是美国人的生活方式,日本农民全盘拿下。在日本的乡村,触目可及的是高尔夫球场和棒球场。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俱乐部、入门书、专业杂志空前繁荣。
享受日常生活。在经历过暴风骤雨式的物质需求和享受之后,日本农民就变得温和多了,开始关注身边生活的细节,关注饮食、服装、家具以及电视节目。他们试着吃鱼子酱、牛排和西式糕点。一直到现在,高档的西式糕点的销售,据说乡村都比东京等大城市卖得快,销路好。
(原载新华社《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