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农信用社改革中面临的问题对策及建议(杨艳峰)

时间:2019-05-12 19:33: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文)农信用社改革中面临的问题对策及建议(杨艳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文)农信用社改革中面临的问题对策及建议(杨艳峰)》。

第一篇:(论文)农信用社改革中面临的问题对策及建议(杨艳峰)

农村信用社经营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巴林左旗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杨艳峰

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入,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经营效益大幅提升,资产质量明显改善,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截止2010年6月末,我左旗信用联社资产总额为146130万元,比年初增加18663万元。各项收入5338万元,同比增长902万元。各项存款余额为113142万元,比年初增加12843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19953万元,比年初增加49953万元。股本金余额4644万元。从现状来看,我信用社在国家和政策的支持下这两年越走越好,经营的越来越好。在实际经营管理中农村信用社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切实转变观念,转换经营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科技手段,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

一、自有资金难以满足贷款需求。随着农业银行在农村机构的收缩,农村信用社成了支持农村经济建设的主力军,截至2010年6月末,全旗各项储蓄存款余额为113142万元,全旗各项贷款余额119953万元,借入支农再贷款余额15000万元,自有资金缺口很大。主要原因:一是单个农户的贷款需求额度不断扩大。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剩余劳动的外流,使目前的单户农业生产无论是从单位面积投入还是从扩大生产面积投入上都有大幅度的增加,使单户农户的贷款需求额度不断扩大。二是涉农领域不断扩大涉农产品的商品率不断提高。“三农”领域已经在人们的思想领域 1

不断开阔,农村信用社也在不断扩大“三农”金融服务领域。尤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村金融和“三农”赋予了更广阔的内涵。与“三农”资金需求还有相当大的一段距离,形成了供需矛盾。

二、思想观念陈旧,缺乏进取精神。一是对目前农村

金融改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创新意识不强,许多信用社主任平时不注重学习,对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服务理念不采纳、不推广应用,爱用传统的老观念、老思想、老办法、老经验去开展工作。二是得过且过思想严重。许多信用社员工缺乏工作责任心,对待工作马马虎虎、应付了事,不思进取,有得过且过、不求功劳,但求无过的思想。三是传统的经营观念尚未根除,部分职工缺乏市场营销意识,皇帝女儿不愁嫁,视贷款为权力,等客上门,坐阵经营,人求于我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虽然现在邮政小额信用贷款已经投放,小额贷款公司也已经成立,农行贷款也开始下乡,但部分职工只是在喊“狼来了”,却没真正意识到“狼来了”的后果,因此从思想上制约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

三、柜员素质偏低承老龄化。由于农村信用社历史延续过程复杂,现有职工大部分是农业银行代管时期招收的“子弟兵”,一般初中、高中毕业就进入信用社工作,很少有正规大学的毕业生分配到农村信用社工作。加之,部分信用社职工入社后疏于学习,不思进取,已经跟不上科技发展的形势需要。其主要表现为“两高两低”:即学历高水平低、职称高技能低。由于现行农村信用社工资制度中增设学历、职

称津贴,加之成人高等教育逐步向社会开放,致使部分员工片面追求高学历、高职称,而忽视了高学识、高技能,由此形成学历、职称“满天飞”,而实际业务技能低下。很多在出纳岗位的都是些年纪大或业务能力比较弱的业务员,实行柜员制后,他们很难适应前台柜员操作,有的勉强能操作,办业务速度和质量也上不去,也就只能办个简单的存取款业务,其它特殊业务根本就办不了,虽然近二年来,为了起到更新的作用,照录了几批大学生,可又都充实到了农村基层社,镇内网点业务量大可柜员又出现老龄化,城区的社与国有商业银行近在咫尺,差距尤为明显。

四、法制观念淡薄,风险意识不强。由于农村信用社在农村,经常与广大农民打交道,个别职工认为天高皇帝远,上面不容易下来检查。同时,联社下发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不加强学习,对业务经营中容易发生风险的部位认识不到位,不够重视。造成法制观念淡薄,风险意识不强,有章不循,有令不行,从而造成不必要的责任事故发生。

五、没有充分利用结算渠道。目前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功能已经不是很单一了,而很多信用社只局限办理一般日常的存贷款业务,汇兑、结算等中间业务认为只能通过联社营业部办理,大多数柜员存在业务不熟练,不敢大胆应用,尝试着去办理,有些时候不能使客户在第一时间内获得资金、使用资金,直接阻碍了农村信用社业务的发展。对中间业务认识模糊,操作上前怕狼,后怕虎。致使办理跨区,跨省,跨行的业务的时候,往往心有顾虑。这不敢办,那不敢

办。

针对上述问题,我觉得应加强以下方面工作:

一、各级政府要支持农村信用社依法合规经营。一是资金扶持。要积极引导各类涉农资金,财政预算外资金等存入农村信用社。二是减免有关税费。凡是地方政府职权范围内能决定的减免农村信用社相关税费的项目要尽量照顾。三是加大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清收处臵力度。对村镇形成的集体不良贷款,要采取以土地、房产等优良资产臵换的方式予以盘活。四是要优化信用环境,帮助农村信用社创建信用工程,打击逃废债。要积极清收各级政府、行政事业单位、村组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把评定信用乡镇、信用村与偿还农村信用社贷款紧密挂钩。

二、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当前农村信用社必须树立以下思想:抛弃一切阻碍改革的思想和陈旧的观念,一切制约发展的做法必须革除,要增强服务意识、营销意识、经营意识、效益意识和管理意识,不断拓宽经营思路,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以全新的经营理念指导经营管理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各社要转变观念,激发员工的责任感、事业心和工作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员工干好本职工作的信心。要尽快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信合企业文化,提高农村信用社的整体形象。

三、加强职工教育,健全用人机制,提高人员整体素质。今后要改变人才来源渠道,重点从大专院校接收对口的专业

人才,以逐步改变职工的文化结构和专业知识结构。同时加强职工培训教育,制订长远和短期的培训教育计划,按照不同的岗位,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职务,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一方面要加强全员培训,通过在岗培训,提高全员的政策观念、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要积极转变观念,将一些专业基础扎实、道德修养良好、具有丰富风险识别、控制经验和能力的员工充实到信贷队伍中来,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四、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构筑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

一要抓好职业道德教育、法制及遵章守纪教育警示教

育,使员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行为准则观,增强员工法制观念。二要进一步加强对信贷人员行为的监督管理;第三要实行信贷岗位定期轮换制度。实行定期轮岗制能够避免一些信贷员因长期在一个地方工作和长期包一个片而滋生腐败现象,四要加强职工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法制教育,使每个职工自觉学法、懂法和用法,增强法制观念和自我约束能力,弱化道德风险。培养员工的以稳健经营、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加强组织纪律教育,增强员工法制观念和法治意识,杜绝经济、刑事案件的发生。古人云“小智者治事,大智者治人”。管理好了人,就管理好了风险。

五、对职工进行系统的培训,使职工熟练地掌握工作技能。农村信用社要本着“立足农村,服务三农”的经营理念,改进服务手段,农村信用社是农民自己的银行,必须为农民

提供优质的服务,而衡量金融服务水平高低的标准,除了服务态度好坏,服务品种多少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否给客户以迅捷和高效的服务。因此,必须注重提高服务的科技含量,加大对金融电子化投入力度,将服务向网上,电子汇兑系统,对公网络系统延伸,业务处理手段实现从单点操作向联网作业的大跨越,使网点优势逐步向网络优势和竞争优势发展。

第二篇:浅析农村金融实践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建议论文

引言

进入21 世纪,尤其是“十二五”以来,在党和政府努力下,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多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对于改善社会收入结构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这是建立在农民收入基数较低的条件上的,实际上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的绝对值差距仍在不断扩大,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尤为突出,农村经济仍然有很大发展空间,而且必须得到更快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社会稳定和农民收入提高是“十三五”期间的重要任务。

农村经济大部分属于小微经济,具有生产规模小、现金流动不频繁、信息化水平和规范化程度低、信用记录不易采集,受关注度低等特点,一直受到传统金融机构的“歧视”,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而作为主要生产经营产品的一般农产品又存在风险高、收益低、周期长等特点,更加剧了融资的困难,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近年来,部分地区甚至出现越发展越落后的局面,融资未能有效发挥作用是重要的原因。

由于农村经济活动未能获得良好的金融支持,使得农产品生产流通部分环节的成本畸形增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近年来物价的持续上涨。尤其是作为基础生活用品的农产品的价格不断上涨,其上涨速度甚至超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和GDP 增长速度,导致居民生活压力不断增大。

可见,金融未能对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作用,带来了多方面的不良后果,这引起了社会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解决农村金融实施中的瓶颈问题,更好地发挥农村金融的效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

Christin,Martin指出,现代农业供应链的优势,提出现代农业供应链发展过于重视农场主等大规模的参与者,忽视了中小规模农户的参与。Suzuki等指出,出口型供应链可以提高农户的收入,但是生产效率偏低且易发生道德风险使得市场倾向选择垂直整合种植生产,以规避风险。国内的胡婉仪等人研究温州农业供应链融资模式,发现存在违约和监管问题,所以提出应加强农企信用意识,银行也应加强风险控制。郑文杰研究了供应链融资对“三农”信贷风险的控制,总结了所采取的风险控制的措施。

我国的农村金融实践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一)信贷体系的关键机制不完善

第一,缺乏信用观念。我国信用体系建立时间尚短,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多不足,虽然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主要是城市地区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信用评价和使用体系,农村地区的信用体系建设进展缓慢。

第二,尚无完善跟踪服务机制。在现有农村金融体系中还没有一个健全的跟踪机制,缺乏持续深度调查,在实际存在贷款逾期未偿还时,未能及时采取行动。因此,尽快形成信息收集和跟踪的制度,降低农业信贷中存在的道德风险,是当前农村金融创新的关键。

第三,落后的风险补偿机制。我国的农业生产风险保障制度也是近几年也刚开始发展,补偿标准不够细化,补偿额度不够高,理赔手续复杂,难以在发生风险时及时足额补偿农民损失,农业收入稳定性仍然较为脆弱,还款能力不稳定。

(二)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第一,中国的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契约精神不强,履约水平不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的高低与履约意识的高低有着明显的关联,我国农村地区生产交易缺乏合约精神,易发生道德风险。

第二,农民的文化水平低,思想保守。通过多年的教育提升计划,我国居民的平均受教育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是,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浪潮的到来,受过教育的高学历人才向城市集中,农村留守人群受教育水平仍然偏低,思想保守,不易接受新鲜观念和服务。

供应链金融是伴随着供应链分工和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而产生的,基于真实存在的贸易信息,以订单或产品为抵押,以核心企业的信用和付款能力为担保,对供应链中的小微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这种创新的金融模式解决了以往授信模式对小微企业的歧视,提高了小微企业的生存能力,也显著地降低了供应链的成本,提高了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随着农业生产由零星分布转向区域化生产、由单户生产转向规模化生产、由自由生产转向订单化生产,为供应链金融模式的推广和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农业供应链金融能够有效解决在授信审批过程中农户与金融机构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核心企业或组织的担保和资金流监控,既缓解了农户提供抵押的压力,又减轻了信贷人员的工作压力,而且通过节约人力、时间成本,减少了金融机构开展授信工作的成本。同时,这种模式有利于批量化处理核心企业相关大批客户的贷款需求,大幅提高授信工作效率。

本部分通过研究部分发达国家的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以期能够对我国的农业供应链金融发展提供新思路。

(一)美国

作为主要的发达国家,美国农业产业化水平高,金融体系完善。由政府主导的政策性金融体系、以美联储为核心的商业性金融体系以及覆盖全国的农业信贷合作体系构成,实现了全方位和多层次金融支持。

美国政策性金融体系弥补了商业性金融体系和信贷合作体系运营中的市场空白,并通过政府的直接或间接干预避免无效率的市场配置,兼顾了农业规划和农业政策的顺利实施。美国政策性金融机构分工明确,并互相合作。农民家计局主要针对高投入、高风险的农户和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供无偿的公益性帮助。农村电气化管理局则主要围绕电网布局、基础水利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等水电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金融服务。商品信贷公司对农户或农场因系统性风险遭受的损失进行补贴,并对农产品提供必要的价格支持。最后,针对性为涉农的中小企业服务的工作主要由小企业管理局完成,并为它们的生产运营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农业信贷合作体系是美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层次是以中央信用联社为核心,按照股份制的形式,统领全国的农村信用社,集中进行资金清算、融通业务。第二层次则是由三类合作性金融机构覆盖12 个区域,各司其职。联邦土地银行主要针对辖区内的农场主和其他农业生产者进行放贷;联邦中期信贷银行则通过中期动产的质押向农场主提供信贷服务;合作社银行通过对地方合作银行提供信贷支持,再由基层合作银行向个人提供信贷服务。这些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既包括吸储、借款、债券业务,还有相当部分资金来自政府拨款。第三层次则是由金融机构的基层组织构成,一方面向农户进行直接授信服务,另一方面作为基层网点承担着普及金融知识,提供金融咨询的服务。

(二)日本

日本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商业金融体系所占的比例较低,所以这里将主要围绕政策性金融体系和合作性金融体系展开讨论。

农林渔业金融公库是日本政策金融体系的主要主体,主要满足农、林、渔业生产者的资金需求,为其提供中长期的金融服务。在业务的形式上,农林渔业金融公库一方面可以自行开展政策性金融服务,向特定农业行业、产业的组织和个人提供贷款,另一方面也可以委托合作性金融体系来开展相应的政策性金融服务,如委托农林中央金库,并经由基层合作组织开展相应的金融服务。

经过多年发展,日本形成了一种自下而上由农林中央金库,农业信用联合会和基层农协三级组织组成的合作性金融体系。农林中央金库处于日本合作性金融体系的顶端,统领合作性金融机构,除了偶尔直接对农村客户开展信贷业务外,主要通过对农业信用联合会提供金融支持发挥作用。农业信用联合会处于这个合作性金融体系的中间,协调上游的农林中央金库和下游的基层农协之间的金融活动,并为基层农协提供金融咨询、资本融通等服务。农户可以通过加入基层农协参与金融活动,基层农协对其会员以及其他农户和涉农组织提供金融咨询和代理等服务。

(三)英国和法国

在英国,发达的商业银行服务网络体现在其遍布城乡的商业银行网点,它保证了商业性金融体系在农村金融服务网络中主导作用的发挥。商业银行、农业信贷抵押公司、土地改良公司等商业性金融机构提供中短期或者长期的信贷服务。其中,商业银行主要提供中短期贷款,其庞大的服务网络使得商业银行在开展信贷业务时可以降低对抵押和担保的要求,从而使得农村居民获得贷款更为便利;农业信贷抵押公司和土地改良公司则主要提供长期贷款,并倾向于选择不动产抵押的方式向资金需求者提供最长可达60 年的抵押贷款。英国政府会对这些涉农金融机构给予一定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以激励这些商业性金融机构进行金融服务。法国农村合作性金融服务体系在农村金融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主要由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大众银行、户主信贷联合银行以及对应的农业互助保险组织构成。历经数次变革,起源于早期的农村信用合作组织的法国农业信贷银行,现在已经具备政策性和合作性金融的多重属性。其农业领域的金融业务主要包括农产品加工制造贷款、农业再生产贷款和基础设施贷款等。主要向本组织的会员、中小企业和自由职业者提供中短期贷款的大众银行,受政府控制,其业务以涉农金融业务为主。法国土地信贷银行以利率优惠的长期贷款为主,将资金应用于农户土地、设备投资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中,其资金主要通过吸储、发放债权以及募股的形式筹措。由中央和基层两个层次组成的农业互助保险组织,一方面向其它合作性金融机构提供保险和担保服务,另一方面则通过直接向组织和个人提供保险经营自营业务。

通过对我国农业供应链金融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参考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提出以下建议。

(一)完善多层次金融支持体系

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是由政府为核心的政策性金融体系、银行,保险为主的商业性金融体系以及民间互助信贷体系组成,但是受限于监管要求,民间金融机构发展困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难以发挥更大作用,目前主要依靠政府和政府主导的银行、保险等机构,普遍存在工作人员较少,难以有效服务小微客户,因此应该培育建立第三方,与农户等进行沟通和服务。

(二)创新信用评价方式

一方面是创新信用评价单位。针对传统农户信用记录缺失导致信用等级偏低的问题,以家庭、区域或者生产活动关联度为标准,由金融机构组织或者自发成立团体,团体以一定方式进行担保,金融机构不是对单个用户进行授信,而是对团体授信,团体在金融机构的监督下进行资金的使用。另一方面,可以参考企业实际控制人的信用对企业进行授信,这样就可以借助人行征信平台和第三方征信平台较为完善的个人信用记录对企业进行初始信用评价。

(三)多渠道拓展农村金融的资金来源

第一,建设中小型融资平台,满足农村多样化资金需求,让更多社会闲余资金进入农村资本市场。第二,让有条件的企业或农户,以债券或股权形式获得直接融资。

(四)金融同业进行密切合作

如保险公司通过加大产品开发力度,创新保险产品,以实现对农户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强有力的保障,可以显著降低农户偿还贷款违约的风险。发挥不同类型金融机构专业能力优势和渠道优势,如保险公司和金融类金融公司,在对同一客户进行农业保险服务信贷服务时,都要涉及到客户信息调查、经营状况调查等环节,可以采取信息共享的方式节约成本,并且能够获得各自渠道不能得到的资料。

(五)完善法律和政策环境,创新监管方式

完善的法律环境和政策环境,不仅可以帮助农民规避风险,而且有利于金融机构开展支农业务。鉴于市场发展快速,政府也应该创新金融监管方式,以更大程度地激活金融机构和相关企业的创新活力。

第三篇:深化征管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深化征管改革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辽宁省大洼县国家税务局

董海日

2003年,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了“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34字征管方针,各级税务机关采取积极措施,围绕纳税申报、纳税服务、征管软件的开发运用等等,先后推出了网上申报、税库银联网、一窗式、CTAIS、数据质量信息管理系统、执法管理系统、税收管理员系统等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完善了新税制,促进了依法治税,强化了税收征管,进一步提高了征管的质量、效率和水平,保证了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同时为纳税人的办税提供了较大的方便,也为税务机关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对纳税人实施管理创造了条件,使征纳双方的行为进一步规范化、法制化。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变化很快,个体、私营经济的飞速发展,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不断增加,随着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确保税收各项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是深化征管改革的关键所在。

一、深化征管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方面的问题

就我省来说,绝大多数的一般纳税人己经开通了网上申报这一形式,网上申报的优势在于极大地方便了纳税人的自行申报纳税,同时也减轻了税务机关的负担,最主要的是明确了纳税人和税务机关的权利和责任,也表明了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一种信任。但目前来看,纳税人自行申报的质量却不是很高,CTAIS系统中大量的错误及垃圾数据足以证明。由于涉税信息的采集渠道有限,主要局限于纳税人申报的纳税信息,所以造成了申报不实的问题,主要原因:

1、纳税人主观上存在着虚假的纳税申报,利用网上申报系统录入一些不实的经济数据,从而导致CTAIS中一些经济数据的失真,从而影响整个行业乃至地区预警指标的准确率;

2、纳税人的填报错误所致,一部分纳税人在网上申报时不够认真,数据填写不准确,逻辑关系不正确,都可以造成数据的失真;

3、现行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报表、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等逻辑关系较强,比较复杂,普通的正常报一般没有问题,但有检查调整或复杂的涉税问题时填报就比较困难,容易出现错误信息;

4、是现行的网上申报系统对数据的逻辑关系监控与CTAIS并不完全一致,网上申报能通过的,导入CTAIS后有可能存在问题数据。由于系统处理权限的限制,税务机关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往往不够及时,也影响了纳税申报质量的提高。在优化服务方面,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了一窗式服务理念,在近几年的运行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纳税人感受到了办税的快捷与方便。但是由于新的税收政策的不断出台,各种涉税管理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变化,一窗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纳税人的要求。在一般纳税人审批、防伪税控系统的发行、税控器具的使用、普通、专用发票的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防伪税控系统、税控器具的发行维护方面有社会中介机构的参与,而这些中介机构基本都是税务机关指定,如果出现处理问题不及时、不到位的情况,纳税人理所当然会对税务机关出现不满情绪。就目前来看,纳税人仍然有很多业务在窗口不能一次性完成,重复性的往返依然存在,与一次性告知,一次办结仍有很大差距。

(二)、计算机网络方面的问题

新的征管模式是要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就是要以计算机的信息处理作为基本手段,以其网络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行税收管理。随着CTAIS系统的开发运用以来,围绕着CTAIS系统又开发运用了数个系统,这些系统的开发运用从总的方面来看是好的,在实际征管工作中也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但是,绝不能有单纯依靠计算机的思想,许多国家的经验证明,计算机是重要的,但却不是万能的。我们现在运用的CTAIS系统本身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在一些基础数据的录入方面CTAIS并不监控,能够保存上,然而在数据质量信息管理系统中却不能够通过,继而派发生成任务,层层较发给税收管理员进行调查修改,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改事后监控为事前监控,就可以节省出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再有计算机管理是要以准确的数据资料为基础,如果数据不准确,计算机就无法提供有用的管理信息,也就起不到依托的作用。目前,网络数据失真的问题比较严重,我们事后再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去甄别这些数据就会得不偿失,反而是一种浪费。

(三)、重点稽查方面的问题

税收征管法中明确了税务稽查打击偷、逃、骗、抗税的职能,“34字方针”中也提出要“重点稽查”,稽查是加强税收征管的最后一道防线,应该起到“打击一个,教育一片”的效果。然而在现实工作中,“选案准确率”、“查补入库率”等一些量化指标严重削弱了税务稽查的打击力度和威慑作用,造成以补代罚、以罚代刑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征管法中规定的偷税处罚幅度过宽,绝大多数偷税处罚均是50%的罚款,这种处罚幅度只会给权力寻租留下空间,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从纳税人的角度看,他要计算偷税的成本,如果得不偿失,他就不会去冒这个险,在西方发达国家,纳税人几乎不去考虑偷税,而是想着如何能不漏税,因为他知道,一旦偷税,后果不堪设想。而国内相当一部分的纳税人恰恰相反,总是在计算如何去偷税、漏税,因为他知道,一旦露出马脚,还有自查;自查不成,还有纳税评估;纳税评估不成,大不了税务稽查,最多就是补税、罚款。这就是外商能在本国老老实实纳税,却在中国偷税的原因,也就是打击力度的问题。税收有税收的成本,偷税有偷税的成本,利益驱使的原因,只要有利可图,就会产生这种偷税的心理。

(四)、强化管理方面的问题

管理在整个税收征管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贯穿于税收征管的整个过程,强化管理是税收征管的手段和目的统一,从税务登记、税源监控、发票使用、纳税评估等等一系列的税收活动都要以强化管理来要求。现实工作中,突出的问题主要有:

1、结算方式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市场主体间贸易现金结算规模呈快速上升趋势,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现金管理漏洞,运用大额现金交易从事洗钱、逃税等金融犯罪活动,严重扰乱了经济金融的正常秩序。在我国,由于信用制度的缺失,这种现金交易很难被控制。纳税人通过现金交易,一方面感觉到安全可靠,另一方面也规避了有关部门的监控,大量的现金交易使纳税人的经营现况更加隐蔽,税务机关很难进行调查取证。现在商业银行职能已经转变,它的经营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一切工作的开展都要围绕经营进行,如果银行不能提供令企业“满意”的现金服务,企业就会转移开户银行,虽然人行对开户及现金支取有一定的限制,但非法套现活动却屡禁不止。实际上,不只是个体工商户,众多的中小企业都大量存在着这种现金交易,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税收征管的难度,也是税收流失的一个主要原因。

2、纳税遵从的问题

我们现在提倡的是纳税人的自主申报,税务机关强化对纳税人的服务这一征管理念,近几年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服务在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加强、不断地完善中,纳税人的自主申报中有多少是真正如实地申报纳税,这个数据不得而知,从每一年全国纳税评估及税务稽查的统计数据中也许可知一二,但这也可能只是暴露的冰山一角。据有关资料,影响纳税遵从有几种情况,一是自我利益驱使,这类纳税人最关心的是自身的利益,他们如果认为被抓住被处罚的机率很小,就会选择去逃税,反之,就会尽量的遵从;二是受益理论,一些纳税人认为他们的纳税没有换来他们所应得到的公共服务,所以对纳税产生反感,对社会公共服务不满意,造成税收不遵从;三是公平环境,我国的贫富差距正在逐年拉大,基尼系数早已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在中国,20%的群体占有80%的市场份额和拥有80%的社会财富,这些“先富起来的人”都是靠辛勤劳动、依法纳税富起来的吗?这三种情况,在我国都普遍存在,而现在我们只是单一的强调如何去进行税法宣传,如何提供纳税服务,片面的认为只要税法宣传深入人心,提供了优质的纳税服务,就可以提高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这是远远不够的。

3、发票管理的问题

发票是经济活动的法定有效凭证,是税务管理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增值税改革以来,发票的这种作用更显得尤为突出。现行通用的发票主要是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两种,防伪税控系统的推行很好地限制了专用发票的虚假开具,但防伪税控系统也不是十分完善,目前也只能对发票的真伪做出辨别,而对开具内容等不能辩认。普通发票问题更加突出,一是各地执行标准、版式、种类都不一样,普通发票的使用量巨大,虚开、代开、假开现象十分严重;二是存在大量的经济活动不开发票的现象,特别是直接针对消费者的中下游产品。据测算,全国每年因发票而流失的税款已接近万亿元,这也是税收流失的另一个主要原因。三是假发票泛滥成灾,充斥市场,严重扰乱了税收秩序。虽然普通发票也已经纳入CTAIS管理,但发票的查询功能不强,查询条件与发票印制标识不统一,查询范围过小,比对难度大,这些都制约了税务机关对发票进行的检查。

二、深化征管改革的思考

(一)健全纳税人网上申报管理制度,推行“一窗通办”乃至“一城通办”方便纳税人办税。

1、对纳税人要强化自主申报的法律责任意识,纳税人要缴纳多少税,事前只有纳税人最为清楚,只要纳税人进行了如实的申报,税务机关才能了解和掌握纳税人真实的涉税信息。所以,纳税人的如实申报是税收征管最重要的先决条件和基础,整合征管流程的各个系统,使其具有统一的数据、逻辑识别标准,突出事前管理,事前监控,鼓励发展中小纳税中介机构,实行代办纳税事宜。加强基层税源管理部门的力量,使之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问题。

2、建立并优化纳税服务体系,在纳税集中地区开办“一窗通办”乃至“一城通办”。重组优化税收业务流程,推进纳税服务的高效化,对纳税人的所有需求,都能通过办税大厅的服务窗口进行受理、内部传递、办结返回,以纳税人合理需求为导向,以信息化为依托,以提升纳税人满意度和税法遵从度为目的,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逐步建立纳税人需求及评价反馈机制,以提高纳税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二)、优化计算机网络系统,简化操作流程,进一步提升计算机应用水平。

整合系统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工的工作量,使人能从计算机中解脱出来,能够做到人管机器而不是机器管人。利用计算机系统主要解决税源监控、重点稽查、办税服务及降低税收成本为目的,充分发挥计算机所具有的自动化程度高、信息存储量大、查询和运算速度快、准确性高等优点。要进一步简化操作流程,对涉及程序方面的系统操作能够按照提示流程来进行,防止出现各类错误操作,在设计时应更多地考虑到广大纳税人和基层税务人员的方便,做到简便、实用而又易于操作,同时又能够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三)、强化稽查职能,转变稽查观念,变“收入型”稽查为“打击型”稽查。

税务稽查具有打击、震慑、促进管理、增加收入的职能,而最主要也是最根本的就是打击、震慑的职能,一要严查,二要严打,重在处罚,处罚幅度空间不能过大,应该有严格的标准,真正能够触到偷税者的痛处(比如5倍),使其不敢以身试法。并且要对一些重大稽查案件定期通过新闻媒体等有效途径予以公开曝光,以起到警示作用。打击不是目的,目的是营造一个依法、公平、公正的税收环境,充分发挥税务稽查的这种威慑力,才能使之成为税收征管中的重中之重。同时,要转变向稽查要税收的这种观念,如果说稽查查补的税款年年创新高的话,就证明我们在日常征管中的漏洞越来越大,这样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征管越来越难管,稽查越查越多,也越来越疲于应对。税务稽查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如果这种震慑作用能够深入人心,那么越来越多的纳税人就会自觉遵守税法,形成一个人人依法纳税、个个争先纳税的良好局面。

(四)、加强社会合作意识,全方位强化税务管理

强化管理从线上看不仅仅只是征管一个方面,而是贯穿税收工作始终的一个主题;从面上看,也不仅仅是税务机关对税收征管的一个要求,而是整个社会各个方面协同的结果。

1、解决现金交易的问题

在全社会建立公司、个人信用制度,降低市场的现金流,规模以上经济业务严格禁止现金交易,禁止多头开户,储蓄账户与经营账户要分开,纳税人不得将生产经营性资金存入储蓄账户,也不得通过储蓄账户办理日常经营资金收付业务。在建全制度的同时,加大对违规违法现象的查处力度,要狠狠打击违反经济制度的犯罪行为,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高压态势,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制度的贯彻落实。

2、建设和谐社会,提高纳税遵从度

我国的税收宗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我们努力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要让纳税人能够感受到这一点,感受到作为纳税人的那种自豪感。一方面我们要采取正面的鼓励机制,对依法纳税的纳税人要在税收管理中适当给予宽松的政策,调动其纳税积极性;另一方面要采取负面的惩罚机制,对不依法纳税的纳税人不仅要在稽查、处罚上加大力度,而且在税收管理当中也要从紧,迫使其被动性遵从。加大对社会公共设施的投入,让纳税人切实感受到税收带来的福利保障,改善政府工作形象,真正体现政府全心全意为纳税人服务这一宗旨,加强反腐败工作,在税制上进行调解,逐步缩小贫富差距,使纳税人有一个公平公正的生活与生产环境,这些都有助于提高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

3、规范发票使用标准,完善发票网上查询

发票是指在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开具、收取的收付款凭证。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加强,发票管理也逐步得到了完善,但是手写版发票仍然大量的存在,且问题十分突出,无论是普通手写版还是剪贴式手写版,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假开、虚开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是强化发票的使用范围,只要是存在着应当开具发票的交易活动,就必须开具发票。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在发票上使用价税分离的方式,直接让纳税人能感受到税款的存在。二是一律取消手写版发票,实行电子版发票,并且纳入计算机系统管理,电子版发票由各省或各市分票种分别冠以代码,从发行到查验以及开票信息全部录入计算机系统。三是完善发票的网上查询功能,纳税人可以通过网上查询系统查询每一个省的发票,只要录入发票代码、号码就可以查询发票的发售税务机关、开票方、受票方以及开具金额、名称等,彻底堵塞发票管理上的漏洞。

进一步深化征管改革是国家税务总局在新时期税收征管工作的总体部署,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相互配合和协作才能完成,在实际工作中,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还会遇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和研究,以便进一步完善它,使之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税收管理,更好地为税收服务。

第四篇:金融运行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当前区域金融运行面临的主要问题

据人民银行某中心支行对辖区2005年金融运行情况的调查分析发现,当前区域金融运行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突出表现为:

(一)中长期贷款投放过多与银行负债期限结构不匹配。200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54.43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66.2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42.9%,比年初上升了7.5%。同期,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68.4%亿元,其中定期存款余额126.7亿元,占全部存款余额的47.2%,比年初降低了3.3%。这表明,金融机构资金来源短期化而资产运用长期化的问题较为明显,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不匹配的问题比较突出,资金的流动性风险较大。从增量看,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不匹配的问题更为突出,全年金融机构新增中长期贷款余额18.8亿元,占新增贷款的比重的83.8%,在全省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位;而同期新增定期存款余额仅11.9亿元,占新增存款比重5.1%;与前二者相比,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海量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分别相差10.8%和78.7%。再进一步看,金融机构全年新增中长期贷款和新增定期存款的绝对额分别为18.8%和5.9亿元,两者之比为3.2:1。虽然中长期贷款的信贷风险短期内无法显现,但由于新增的中长期贷款主要集中于城市基础设施和房地产业,不仅使银行的资产流动性降低,同时也极易导致新的不良贷款。

(二)银行生产性信贷投入与非生产性信贷投入结构不匹配。2005年,某市新增基本建设贷款9.4亿元,同比多增8.6亿元,所占份额比上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地方贷款占资金来源的比重达到了12.5%,较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在贷款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必然导致工业、农业等生产领域的信贷投放相对而言减少。2005年,全市工业流动资金贷款减少2.2亿元,技术改造贷款也减少0.3亿元,农业贷款尽管从总量上看新增4.7亿元,但在全市新增贷款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却由上年的27.9%下降到20.9%,同比下降7个百分点。在贷款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工业、农业等实体经济领域贷款投放反而相对减少,尤其是工业贷款增长的减少,不利于全市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经济发展后劲的增强。

(三)银行资金流入低水平重复建设领域与经济结构优化要求不匹配。近年来,某市在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三化”建设过程中,大力组织开展招高引资工作,接纳了一大批外资和民营企业来投资办厂。与此同时,全市金融部门也配合加大对这些企业的信贷投入。据初步统计,仅2005年全市银行部门累计投入招高引资项目信贷配套资金约10亿元。但是由于在地方政府实施招商引资过程中,过多地注重“引进”,而忽视对引进项目的整体规划和严格筛选,导致低层次重复建设现象较为普遍,银行投入的信贷资金有的已形成不良贷款。这不但影响了银行信贷资产质量,而且极不利于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

(四)金融资源配置格局与城乡统筹发展要求不匹配。一是农村金融机构日趋缩减,农村金融服务缺失。2005年,各金融机构共撤并县域及农村地区营业网点57个,其中国有商业银行撤并48个,信用社撤并9个。而现有的金融机构又由于其信贷嬗变,降低了金融支农效用。近几年,随着农发行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和粮棉加工企业等农业信贷职能的剥离和农业银行经营战略的调整转移,使农村金融机构的农业贷款呈负增长趋势。2005年,某市农发行贷款余额8.3亿元,比上年减少1亿元,下降11.8%;农行农业贷款余额0.9亿元,比上年减少0.2亿元,下降18.2%。三是农村金融体供给相对不足,金融产品结构存在缺陷。从供给区域看,对县域广大农村地区信贷投放明显不足。2005年,全市11个县市中有8个县市的贷款比上年仅增长14%,增幅比全市贷款低2.1个百分点,其贷款在全市金融机构贷款的比重从上年的38.4%下降到37.7%,下降了0.7个百分点;从供给产品看,主要是重短期资金供给,忽视农村中长期资金需求;重小额资金供给,忽视大额资金需求,难以满足多元化、高层次的农村金融需求。此外,农村金融机构所提供的金融工具单一,效率低下,覆盖面窄等,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五)金融业整体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速度不匹配。2005年,某市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24.22亿元,同比增长11.2%;实现财政总收入29.1亿元,同比增长26%;二者增幅均居全省第二位。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支配收入7650元,比上年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2720元,比上年增长4.8%;二者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金融业发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由于该市地处内陆,长期以来国家投入少,国有大中型企业少,加上受经济结构调整及金融改革滞后等因素的影响,使当地金融业发展受到一定制约,金融发展速度低于经济发展速度。一是存贷款总体规模偏小,增幅偏低。2005年末,全市存贷款总量占全省的比重分别为5.6%和3.9%,存贷款增长速度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4个百分点和1.8个百分点,在全省14个地州市中分别排7位和5位。二是信贷资产质量不佳。近年来,虽然资产质量逐年好转,但由于历史包袱沉重,在全省仍处于落后水平。2005年末,全市不良贷款余额44.65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8.91%,比年初下降7.28%,比全省平均水平高7.6个百分点由于资产质量不高,使得某市在当前金融资源统一配置的格局中处于不利地位,严重制约了贷款增长。三是金融创新能力不强。当前,某市金融产品单一,服务手段和方式比较落后,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制约了某市银行业竞争力的提升。2005年末,全市贷款余额占全部资产运用的比例为98.9%,比全省平均水平高8.5个百分点,贷款在整个银行资产运用中仍占绝对地位,由此足见银行资产运用渠道的狭窄。从中间业务的发展情况看也是如此。2005年,全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仅占营业收入的2.6%,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4个多百分点。

(五)近年来,某市切实加大了信用环境建设力度,但信用缺失、食用环境差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一是企业逃废债行为未得到有效制止。2005年末,全市县域改制企业695户,共逃废银行债务14.5亿元。二是法律“白条”问题突出,银行有不少胜诉案件难以执行到位,银行赔本赚吆喝。三是政令不畅、乱收费现象较严重。重复收费的政策,但事实上这引起政策还未真正落实到位。目前,评估计、登记费仍过高,即加重了融资负担,又降低了融资效率。

二、进一步推进区域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上述区域金融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进一步促进区域金融与经济的协调稳健发展,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一)进一步加快区域金融发展步伐,提高区域金融整体服务质量和水平。一是切实扩大金融机构的存贷款规模。各级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坚持“存款立行,贷款强行”的指导思想,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吸储效率。要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切实找信贷投入,在确保重点行业、重点项目和企业资金需求的同时,努力扩大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二是进一步提高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质量。各级银行、信用社要继续下大力气抓好降比工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海量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作,确保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每年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各级地方政府要继续抓辖区信用环境治理工作,深入开展创建金融安全区活动,依法打击各种欠贷和逃废债行为,以确保金融资产和债权的安全,为金融监管抓好降比创造良好外部环境。三是进一步提高金融创新能力。各级金融机构要在发展存贷款业务的同时,积极探索发展适合区域金融需要的各种中间业务,努力扩大中间业务的规模,提高中间业务的经营效率,从而有效促进整个区域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二)切实调整区域金融资源配置,促进城乡金融与经济统筹发展。当前,农村信用社要继续大力发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逐步提高贷款额度,拓宽贷款范围。同时,要积极探索发展大额农贷业务,进一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支持农民增收。二是要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多层次的支农体系,形成金融运河农合力。人民银行要进一步将金融政策向农村优先倾斜,积极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充分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城乡统筹发展规划中去。三是完善农村信贷体制,大力改进金融服务。积极创新信贷品种,加大对涉农贷款的期限、额度和管理方式的创新力度,以适应农村对金融的多样性、多层次需求。

(三)着力优化区域信贷投向,防止信贷资金流入低水平重复建设领域和过多地集中于非生产性领域。二是进一步优化金融机构信贷结构,不断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和效率。要进一步加强金融机构信贷规模与期限管理,有效防止银行中长期贷款投放过多的现象发生。

第五篇:浅析乡镇留守少年儿童面临问题及对策建议

浅析乡镇留守少年儿童面临问题及对策建议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随着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即为乡镇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一、目前在乡镇留守儿童所面临的问题如下:

(一)乡镇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

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地的留守儿童中大部分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几年都难以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见一次面,以此维系亲情很难勾通思想,倾听烦恼,给孩子予以足够的关怀。有的父母多年不与孩子见面,至使孩子遗忘了父母的相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

(二)心理封闭和情感世界问题

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三)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

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不服管理、我行我素。

(四)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不理想

尽管有许多留守儿童也表现出了强烈的求学愿望,然而,乡镇留守兒童实际学习情况却不容乐观。乡镇留守儿童只有2%的成绩优秀,10%的成绩中等偏上,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和相当差的却占到了88%!这主要是由于心理问题的干扰以及学习自控力较差所造成的。从我们学校实际情况反映来看,有绝大部分的乡镇留守儿童反映无人督促学习,这反映出监护人本身的态度和能力减弱了原有家庭的监督作用,影响了他们自控力的形成。

(五)监护人自身综合素质偏低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调查发现乡镇留守儿童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与孩子在交流沟通上存在困难。

乡镇留守儿童大致存在以上问题,当然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乡镇留守儿童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方面的问题,它已逐步变为一个社会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待以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各方面共同努力,协调合作。

二、对此,我有以下建议。

(一)家庭方面。

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读书是学校和老师及儿童自己的事情,家长是没有什么责任的,他们一般认为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儿童个人的素质决定的。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村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家长还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要求“监护人”一定要保证孩子充分的学习时间,一定要嘱咐其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除电话外,可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只要心里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

(二)学校方面。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

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

2.为与留守儿童沟通提供方便

可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提供方便,权衡利弊,最好能建立起封闭式教育。

(三)社会方面。

净化社会环境,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力度,尤其是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这些不良社会环境对自制力比较差的儿童存在着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误入歧途。

总之,乡镇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既牵涉到教育方面,也关乎心理、社会、法律等方面。如何正确处理好乡镇留守儿童问题,不仅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家庭关系的和睦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为此,充分认识到乡镇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者深思。

下载(论文)农信用社改革中面临的问题对策及建议(杨艳峰)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文)农信用社改革中面临的问题对策及建议(杨艳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教育扶贫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浅谈教育扶贫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浅谈教育扶贫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教。近年来,xx始终把教育作为重点民生工程、重点督办事项、重点考核内容来推进,充分......

    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根据对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情况的调查分析,现梳理了村庄面临的五大突出问题。一、乡村中“人”的问题突......

    乡镇统战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农珍艳)

    乡镇统战工作的存在问题及对策普合苗族乡:农珍艳2008年11月20日乡镇统战工作既是统战工作的基础环节,也是统战工作的薄弱环节。当前,乡镇统战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认识......

    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建议论文[精选合集]

    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建议论文范文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特别是占有重要地位的议论文,议论文具有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的特点。你写这类作文时总是......

    国有企业退出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与建议

    国有企业退出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与建议 中国企业联合会课题组 一、国有企业退出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在一般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产权是明晰的,出资者作为决策主体,以利润最大......

    当前街道(镇)统战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街道(镇)统战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发布时间:2010-8-16 撰稿部门:攀枝花市东区区委统战部选择阅读字体【大: 中 小】阅读次数: 561 街道(镇)统战工作是我党统一战线工作......

    发展民营经济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 民营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在新形式下,民营经济既有机遇,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既有体制、政策等因素造成的困境,也有自身客观原因而导......

    新农保试行中的问题及改进的对策建议(五篇模版)

    新农保试行中的问题及改进的对策建议 建立新农保制度,是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广大农民最关心、最直接的养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