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本科生的精英式教育思考-导师制的作用

时间:2019-05-12 11:57: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医学本科生的精英式教育思考-导师制的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医学本科生的精英式教育思考-导师制的作用》。

第一篇:医学本科生的精英式教育思考-导师制的作用

医学本科生的精英式教育思考-导师制的作用

伍建林1张清1 刘铁力2

(1.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大连,116001;2.大连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系)

[摘要] 如何提高医学本科生的教学质量和专业能力,从而实现医学精英式人才培养的目的,是现代医学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在各种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中,本科生导师制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导师制在早期接触专业、树立专业信心;强化专业训练、提高动手能力;因材施教、综合培养;有利于优化学校内部资源配置;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与全面发展。

[关键词] 医学生 精英教育 导师制 医学教育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高等学校逐渐扩大了大学本科招生的规模,截止到2002年为止,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规模已经达到340万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超过15%,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教育阶段。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与招生数量的增加,如何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合于现代社会与市场需求的高等教育人才,成为当今各高等学校面临的重大实际问题。尤其对于医学院校来说,更是一种考验、竞争和挑战,因为医学院校培养的人才将来从事的是关乎人类健康与生命的职业;同时医学教育还具有专业化程度高、实践性强、教育成本昂贵、培养周期长、社会期望值高等特点,即使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医学教育仍应坚持走精英教育之路。

导师制起源于英国,并成为英国高等教育中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有效措施,也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并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所效仿。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招生规模的扩大,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陆续在南方一些高等院校中开始实施了本科生教育管理的导师制,并先后出台相应的工作条例。所谓本科生导师制,就是高等学校以制度的形式要求专业教师负责对一定数量的本科生进行学习、研究及发展方面的指导。这种师生之间的联系是一种相对固定的关系。国内外大量实践证明,导师制是学生教育、学生管理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一种良好制度,尤其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培养医学教育精英人才的有力手段【1】。

一、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的类型与作用

自导师制从西方引入我国以来,尽管各高等院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设计和实施了各种形式的导师制与工作模式,但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年级导师制

选拔学术水平高、教学质量好的专业老师,为整个年级配备数名导师,旨在进一步强化专业思想教育,推进和完善学分制,倡导高水平教师更多地参与本科生指导工作,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以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和学校办学的水平。与年级班主任具有类似的工作职责或发挥类似的作用。

2.高年级导师制

是指在大学3-4年级配备相应的专业导师,旨在指导学生的科研论文或专业技能训练,即多为“科研实践型”。主要是在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和技能之后,根据学生的兴趣专长和导师的研究方向,采取“双向选择”和院系选配相结合的原则配备导师,通过指导学生参与论文设计、课题研究、临床实践、举办学术讲座等形式,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研究与实践能力。

3.个性化导师制

为贯彻和突出个性化培养,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综合素质好、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在高年级阶段配备有助于科研与技能训练的导师;对于专业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在早期配备导师主要是加强学生专业思想教育和专业基础 1

知识训练,旨在导师指导下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发挥其个性特长,并经过整个大学期间的指导和培养,成为本专业合格的实用型人才。

4.全程导师制

所谓全程导师制是指在学生进校后一年级即选配专业导师,配备的方式多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向选择”确定导师,其优点是学生进入本科学习初始阶段即能跟随导师接触和学习专业,迅速建立稳定的专业思想,培养专业兴趣,并从思想、学业、生活各方面对学生给予关心和帮助,有助于学生的思想稳定和健康成长,并可适时开展精英式教育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二、医学本科生导师制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1.导师制体系构建

本科生导师制的顺利实施及运转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体系,首先是必须组建和储备雄厚的师资队伍,要有一支德才兼备、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梯队合理的导师队伍。经过长期的调研和摸索,我们收集和选择了拟组建的导师队伍专家库,在院部系及教研室内进行充分的宣传、动员和培训,使教师们清晰了解自己将要从事工作的角色与重要性,采取自愿申请的原则最终确立入选的导师队伍。原则上要求具备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的高年资主治医师方可报名参加;除教学附属医院之外,还组织和动员了市级三甲医院具有副高级职称的主任参加导师队伍,将有助于学生毕业后的分配。构建的导师库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定期进行导师基本情况的修改与补充。

2.导师制的贯彻与实施

根据医学院校教学计划与课程学习的特点,我们实行全程导师制和“一对一”导师制的模式。导师与学生的选择实行“双向选择”和“以学生为主”的原则,学生通过导师的简历和院系的介绍,充分了解导师的学术专长、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等资料,以便做出自己合适的选择。同时导师也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并有意愿接受和指导该申报的学生。在学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即进行学生与导师互选,原则上每一名导师带1~2 名学生,首先是学生根据个人志愿和兴趣爱好及导师研究方向填写导师申请表选择导师,导师根据学生的基本信息及专业兴趣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确定是否接受选报自己的学生。

事前要制定详细的导师制实施细则,对导师在导学期间主要任务予以明确,如每周、每月、每学年要定期采取各种方式进行导学与指导,包括面授、电话、网络等不同方式,每位导师要明确职责,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制订针对不同学生的导学方法。对学生的专业和品德进行具体指导,对学生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指导和督促学生完成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科研实践、临床实训和社会调查等任务。同时导师还应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并指导和推荐学生择业,化解学生“就业难”的心理压力。还应积极创造条件营造学术氛围,建立导师学术讲座制度,定期安排本专业科研领域学术讲座或提供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在导师工作的管理上要制定完善的考核与奖惩制度,应对导学标准进行量化,由同学和系老师根据导师的导学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和量化打分,并将结果反馈,导师根据反馈情况对下一步的导学方式与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2】。

三、导师制在医学本科生精英教育中的作用

医学本科生具有学习周期长、学习科目多、临床实践晚、技能要求高等特点,将来服务的对象是人,面对的是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因此要求对教学的投入和培养的标准均应达到精英教育的水平,为此各高等医学院校采取很多办法和措施,其中本科生导师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早期接触专业、树立专业信心

医学生前两学年基本以公共课和基础课学习为主,缺乏对临床医学和本专业的感性认识,觉得很枯燥,缺乏学术兴趣。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通过研究发现,一个没有接受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 ,而当他受到激励和正确指导时,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为此我们在入学的早期即配备专业导师,充分肯定和激励学生的优点与特长,引导其早期接触和了解专业,并指导学生了解本学科和专业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前沿发展动态, 指导学生课程学习,引导学生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专业信心和学习兴趣,尽早进入专业学习状态,为今后培养精英式的医学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2.强化专业训练、提高动手能力

在医学本科生入学的早期配备全程的指导教授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指导计划与任务,有助于早期强化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训练,并经常随同导师从事大量的临床工作和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能够明显提高其动手能力和增强专业学习的自信心,使医学生传统的接触临床实训的时间由五年级提早到1-2年级,明显增加了其动手实践的机会。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和经验性很强的学科,医学基础与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与临床实践脱节或很少接触临床疾病也无助于专业技能的提高,也难以成为有自信的合格的医生。同时,指导教师还将在如何做一名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知识全面的高等医学人才的方法与经验上适时指导和不断培养,使更多的医学本科生经过五年或更长时间研究生的学习与培养成为精英的高级医学人才,以更好适应现代化社会医疗市场的需求,并发挥应有的作用。

3.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作为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导师职责来说,除了教书之外,更重要的还有育人的任务,也就是说导师有责任关心和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和排除心理障碍,并教育和培养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导师还应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性格特性、自身兴趣和优点与不足,从而扬长避短、合理定位、个性化培养,并按照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选修课程,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应该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如指导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学术会议、撰写论文和社会实践等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全面发展【3】。

总之,在医学院校早期实行全程的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深化与细化、有利于优化学校内部的资源配置、有利于形成全员育人的格局、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与全面发展,在医学专业本科生精英式人才的培养方面是不可或缺的有效机制。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随着医学院校本科生导师制的不断实践和机制完善,必将在高等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和高素质精英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艳阳,于永。高等学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现实意义。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17:180-109

2.刘铁利,伍建林。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与体会。中国科技信息,2009,24,263

3.王素青,孙效正。本科生导师制-学生个性化教育的发展和延伸。潍坊学院学报,2005,5:132-134

第二篇:地方师范院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

地方师范院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

【摘要】 本文结合地方师范院校的基本特点,首先探讨了地方师范院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意义与作用,其次分析了地方师范院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过程中存在的困境,最后提出了完善地方师范院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地方师范院校 本科生 导师制

导师制起源于14世纪的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开展的研究生导师制。后来,牛津大学建立了正规的本科生导师制,即学生入学时被指定一位导师,入学后将由该导师不断对其进行一对

一、面对面的个别辅导,同时导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制订个性化的修读计划,为学生学业及生活上的问题提供咨询。随着我国高校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开始得到广泛推广,虽然目前我国的本科生导师制仍处于探索的阶段,但是作为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种手段,无疑将起到很大的作用。而作为培养地方基础教育人才的地方师范院校,由于其在提高地方整体教育水平方面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所以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

一、地方师范院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意义

1、突出地方师范院校的师范特色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师范院校的特色,地方师范院校以服务于地方的基础教育为主体,其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都在中小学一线工作,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各地方基础教育水平。虽然在地方师范院校所开设的教育教学类的课程中,已涉及到关于教师技能、教师素养及师德师风的内容,但如何能从各自的专业方面入手,使得学生在专业知识、专业素养方面能够得到更深层次的提高,这是普通的大班授课很难做到的。因此,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一方面使学生有机会经常与导师交流,有助于学生拓展专业知识面,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将来能够更好地胜任一线教学工作,真正做到“学高为师”;另一方面使教师以“身正为范”来言传身教。学生从大一进入学校开始,导师通过定期不定期地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内心情感和各种困惑,同时通过导师的以身示范,为人师表,树立师德榜样,使学生们真正了解如何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2、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基本要求

地方师范院校主要的培养目标是地方教育工作者,但目前的就业压力以及社会所需人才的多样性,使得一部分学生毕业后并不从事教育工作。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即使在同一专业方向中,学生的禀赋、兴趣、基础各有不同,如:有的学生比较喜欢人文方面,有的学生偏爱自然,还有的学生对应用感兴趣。因此,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发展个性,发挥专业特长,有利于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使得我们培养的学生既符合本科生基本培养规格的要求,又能适合自己的个性发展。

3、增强地方师范院校的科研氛围

科研水平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然而地方师范院校在科研方面与部属高校有很大的差距。一方面,从教师科研需求层面来看,这类学校中研究生教育规模较小,绝大部分教师没有带研究生,在教师从事科研工作过程中,也基本上没有学生参与进来,因此,教师在承担较大科研项目,需要长时间大规模的实地调研时,明显感到助手力不从心,导致许多老师不敢申请大项目。广泛实施本科生导师制,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中来,这有利于解决教师在科研工作中缺乏人手的实际困难,同时,导师在对学生科研方面的指导中也会自觉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从学生的疑惑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更深入地进行研究和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另一方面,从学生的内在需求层面来看,学生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能参加一定的科研活动,并能够在导师的带领下取得一些科研成果,这对将来考研以及在专业方面继续深造,或者在从事一线教学工作中继续进行专业方面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科研积极性,给地方师范院校的科研活动增添活力。

二、地方师范院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困境

地方师范院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有其理论和现实意义,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经费投入不足,影响导师制实施效果

自从我国高校进行扩招后,地方高校的资源相对贫乏,生师比持续走高,因此,地方师范院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缺乏数量足够的导师,而通过外聘其他院校的合格导师,则需要一定的额外教育教学经费,而我国地方师范院校的政府经费要明显少于部属院校,因此,额外聘请导师对于本就缺乏教育经费的地方师范院校来说,很难实现。同时,在建立导师制评价奖励机制以及对年轻教师培训等方面由于教育经费的有限而显得捉襟见肘。

2、缺乏优秀导师,导致指导成效不明显

只有具备了较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熟悉教育规律和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具备专业学习指导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导师,才能更好地介入学生的培养过程,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和发展目标。因此,在我国一些高校规定本科生导师至少应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然而在地方师范院校中,符合以上条件的导师十分匮乏,有的教师虽已具备职称要求,但在科学研究方面实力不强;年轻教师虽基本上都具备硕士以上学历,但教育教学经验不足。因此,在高水平教师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如何配置有限的教育资源来满足学生的需要成为导师制能否有效实施的瓶颈问题。

3、考评体系不健全,导致导师制易流于形式

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试行和推广的时间不长,影响力也不大,一些地方师范院校对本科生导师制既没有高度重视,也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一整套考评体系,往往只有一个整体实施的大方案,缺乏行之有效的实施细则。在此情况下,一方面,由于相应的激励机制不健全,奖惩体系也没有建立,所以部分导师对此项工作不重视,缺乏责任心,觉得干好干坏一个样,不愿花费太多精力。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对导师制不甚了解,又缺乏对学生参与情况的督察及反馈,这就使得部分学生参与导师制活动不积极,他们宁愿参加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也不愿参加导师制活动。同时,地方师范院校的科研和学术氛围以及学生的基础较之部属院校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学生们对搞科研不十分感兴趣,更多的学生认为将课本知识掌握好就可以了,而不愿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科研和学术上。在这种情况下,地方师范院校实施的导师制势必流于形式,无法产生长期实效。

三、完善地方师范院校本科生导师制的策略

针对地方师范院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高校的管理者以及广大教师应通过不断的实践与创新,逐步完善与发展本科生导师制,使其在本科生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科生导师制加以完善。

1、科学整合学校资源,建立分年级导师制模式

由于地方师范院校的导师资源匮乏,加上一些学校没有设立导师制的专项经费,针对这个问题,可以从导师组成的多元化出发,科学整合各方资源,建立分年级阶段的导师制模式,降低经费,节约资源。具体说,针对大一新生,可以实行以导师小组定期指导为主的形式,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做好大学生涯规划。导师组学生人数可以定在15人左右,由一名专业素养高、教育能力强的资深教师担任导师组组长,同时聘请青年教师、辅导员、优秀的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作为助导,由于他们与本科生年龄相仿,都刚刚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着高校生活,因此能给大一新生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能够很好的答疑解惑,进而缓解导师资源不足、导师经历有限的矛盾。高年级阶段导师主要指导培养学生专业方面的知识素养和实践能力,适当地进行科研素质训练,为考研和就业做指导,这一阶段导师制的形式应以一对一的单独指导为主,适当聘请已退休的业务水平高、乐于奉献的老教师担任导师,既可充分发挥资深老教师的育人作用,又可以充分发挥他们桃李满天下的资源优势,为在校学生提供各类实习、实践和就业机会。通过建立阶段性指导模式和多元化的导师组成形式,可以较好地解决地方师范院校导师数量缺乏和专项经费不足的困境,从而提高实施导师制的效果。

2、强化导师职业培训,提高导师队伍整体素质

对导师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各院系可以通过导师组的设立,建立导师例会制度,每月定期召开导师工作会,对有关工作进行研究总结,不断提高其指导水平。二是导师组不定期地开展经验交流会,由资深导师、专家给一些资质尚浅的青年导师传授经验、方法。三是适当组织导师外出参加一些学术会议,了解学术前沿,拓宽专业知识。四是有条件的地方师范院校可以成立导师职业培训班,提升导师的综合指导能力,其培训内容包括学生工作的内容、工作技巧和方法、各种规章制度等。

3、完善考评激励机制,激发师生工作学习积极性

为了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本科生导师制活动,应建立一套完整的考评机制和奖励机制。首先应明确本科生导师制的目标和要求,依据导师完成的情况和要求执行的情况,对其进行考核。其次要加强监管,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导师制考评小组,由负责学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担任组长,各院系负责教学的副院长、各教学督导和负责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作为组员,对导师制的开展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同时根据目标考核内容,每学期对导师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在考核方式上要采取定性、定量考核相结合,集中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领导考核、同行考核和学生考核相结合,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另外,只有硬性的考评机制还不够,还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措施。一方面,高校应根据导师工作的业绩给予一定的劳动报酬,同时,在教师评优以及职称晋升方面都与之相挂钩。导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大赛以及指导学生获得科研成果,学校应给予奖励以及相应的荣誉,从而调动教师积极有效地开展导师活动。另一方面,针对部分学生不愿参加导师活动,学校及各院系可以首先在新生入学时召开参加导师活动的动员大会,让学生了解导师制开展的意义。同时建立学生参加导师活动的考评机制,对积极参加导师活动,并在此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的学生给予奖励,在评优评先中优先考虑。

(基金项目:湖北师范学院2012年教学研究项目“本科生导师制在人才培养中的实践研究――以地理科学系为例”(JH201226)。)

【参考文献】

[1] 薛晓春、许明: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2).[2] 吴立爽:地方本科院校多元化本科生导师制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4(5).(责任编辑:柯秋萍)

第三篇:首都师范大学 体育教育训练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细则

体育教育训练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细则

(试行)

根据《首都体育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试行)》,体育教育训练学院决定在本科生中施行导师制,现将有关具体实施细则安排如下:

一、导师的任职条件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有高度的责任心。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2.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爱岗敬业,责任心强,能尊重、热爱、关心学生,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3.熟悉教育规律,熟悉我院学生特点,掌握学院有关教务管理和学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4.熟悉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设臵、教学计划、教学环节等。

5.具有中级以上(含)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行政人员(不含辅导员)。

二、导师的职责

1、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倾听学生心声,反馈学生思想动向,及时传达学校与学院有关精神,协助学院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体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对党的感情,积极向学院推荐品学兼优的学生。

(2)熟悉学生的个性特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经常与学生共同讨论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积极阳光的良好心态。

(3)向学生推荐优秀文化书籍和高雅艺术作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崇真、尚美、向上的思想道德情怀。

(4)培养学生遵守体育院校日常常规(课堂、早操、周讲评、宿舍卫生等)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志愿服务。提倡学生勤俭节约,鼓励学生为集体做贡献、为同学服务的良好品德。

(5)加强学生诚信教育,杜绝各类考试作弊。

(6)对受到批评或处分的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问题的严重性,积极改正错误。

2、进行学业引导

利用导师的渊博学识,丰富的人生经历指导学生明确职业生涯定位,制定学业计划。

(1)帮助学生完成中学教育向大学教育的过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由被动型学习向主动型学习的转变。

(2)帮助学生实现由知识增加型向知识增加和能力增长双赢型的转变。

(3)帮助学生熟悉学校环境,引导学生合理利用学校资源,如图书馆、训练场馆等。

(4)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情况、发展动态、社会需求,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兴趣爱好,指导学生合理制订四年大学规划及每学期学习计划。

(5)对学生选课、学习进程安排、发展方向选择、学习方法、职业生涯设计等进行指导。

(6)鼓励学生参与学校各项活动,在学生参与运动竞赛、志愿服务等活动的过程中给予指导。

(7)鼓励学生考取研究生,对考研学生重点培养。

(8)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帮助学生提高就业技能,尽其所能为学生提供就业渠道。

(9)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鼓励导师指导所带学生的科研立项及毕业论文。

(10)鼓励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对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予以解答。

(11)鼓励导师利用个人专业知识和资源设备,拓宽学生知识能力水平,提供实习实践机会。

(12)关注学生寒暑假安排,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假期生活。

3、进行安全教育

(1)了解学生动向,掌握学生情况,对学生进行经常性地安全教育,特别是交通、饮酒、打架、情感、交友、用电、防盗、晚归等安全教育要贯彻始终。鼓励导师进学生宿舍,了解学生生活。

(2)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细心体会学生心理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化解学生不良情绪。

4、做好沟通与协调工作

本科生导师应经常与学院、辅导员、学校有关部门及时沟通,相互配合,将有关情况及时向学院反映,并提出建议。

三、导师的工作内容

1、对学生既要热情关怀又要严格要求,在思想道德、工作作风、业务学习和生活方式等方面成为学生的榜样,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2、建立导师工作日志与主动联系学生制度。

(1)每学期初应与学生见面,帮助学生制定学期计划;每学期末要与学生见面了解学生本学期情况,帮助学生制定假期学习、实践计划。

(2)对每个学生要做到周周有联系,月月要见面,建立工作日志,记录指导情况。

(3)每学期末要写书面总结,上交工作日志。工作日志每月至少一份,一学年至少十份。总结和工作日志是考核指导教师的重要依据之一。

(4)导师指导学生可以在业余时间采取个别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座谈会、个别谈话、电话、短信、网络等方式进行。

3、建立导师主动联系学院制度。

(1)导师积极参加学校及学院召开的导师会议及导师培训。

(2)每学期导师主动联系辅导员至少一次,相互沟通情况,配合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3)学生在实习期间导师要主动与实习带队教师联系,学生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要主动与论文指导老师联系,了解学生情况,督促或帮助学生高质量完成实习工作和论文工作。

四、导师的聘任

1.导师实行聘任制。学院成立由院长、书记、副院长、副书记组成的本科生导师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院导师的聘任、培训与考核工作。学院

办公室建立导师档案,负责导师报审、日常管理、工作量核报等工作。

2.师生双向选择,学院统筹安排,做好本科生导师的选配工作。程序如下:

(1)各教研室每学年初汇总申报导师的基本情况。

(2)学院通过开学生大会、网上公布或展板的形式向全体学生公布导师情况,学生进行选择,学生在征求老师意见后填写导师确认表交学院办公室。

(3)学院办公室汇总双选结果,并随机安排没参加双选的学生和导师。

(4)导师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双选名单。

(5)办公室报人事处、教务处备案,并将最后结果下发各教研室。

3.导师一年一聘,导师不得单方面终止履行导师职责,如因特殊原因不能继续担任导师的,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学院批准后方可终止履行导师职责,由学院安排其他具有导师资格的人员接任。一般情况下要求导师带学生直到毕业。为便于管理,鼓励同一个导师在同一个班级带同一批学生,最多不超过10人。

五、导师的自我评价

根据导师的职责和导师的工作内容,每学期末导师将一学期的工作进行总结。

六、考核

1.每年6月份由学院组织统一考核,考核含导师的自我评价、教研室意见、辅导员意见、学生评价等内容,以学生评价为主。

2.每学年评选一次优秀导师予以表彰。

七、导师的待遇

1.导师工作量按照每位导师15学时/年×指导学生人数计算。

2.学院每年根据考核结果对优秀导师进行表彰,并推荐5%的优秀导师为校级优秀导师。

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2012年10月20日

第四篇:从哈佛耶鲁斯坦福名校看美国精英式教育

从哈佛、耶鲁、斯坦福名校看美国精英式教育

多年以来,在美国的学术界渐渐形成了一种学术标准,对真理的认真探索以及道德水准的提高至今仍然是这一标准的核心,而这一标准的源头,正是出自于哈佛大学

哈佛的创办者是一批从英格兰远道而来的清教徒,在他们的思想中,折射和衍生出一种求真求实的做人态度,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哈佛人,教导他们以此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哈佛大学第19任校长昆西曾着重指出:“大学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追求真理,而不是去追随任何派别、时代或局部的利益。”

哈佛学子威廉·詹姆斯在1903年开学典礼致词时说:“真正的哈佛是无形的哈佛,藏于那些较为追求真理、独立而孤隐的(学生)灵魂里……这所学府在理性上最引人称羡的地方,就是孤独的思考者不会感到那样的孤单,反而得到丰富的滋养。” 的确,在哈佛,真理被摆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求学的过程就是求真的过程。不断地掌握知识、探索世界的过程,就是不断接近真理的过程。

“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威廉姆斯·艾米思的这句名言、哈佛的校训,为哈佛学子提供了学习和为人的第一准则。可以看出,哈佛校训强调的有两点:

哈佛重视传统,相信在伟大的传统中有深远的智慧,所以哈佛不大可能出现全盘反传统、全盘反历史的疯狂现象。

哈佛强调追求真理是最高的原则,无论是世俗的权贵还是神圣的权威,都不能代替真理,都不能阻止人们对真理的追求。

哈佛大学校徽

哈佛的校徽主体部分以三本书为背景,在上面的两本书上分别刻有“VE”和“RI”两组字母,在下面的一本书上刻的是“TAS”这组字母,“VERITAS”在拉丁文中就是“真理”的意思。

几百年来,哈佛大学正是在追求真理和勇于开拓的信念鼓舞之下,始终不遗余力地引导学生为理想、为实现人生价值进行不懈的追求和奋斗。也正是在这种生生不息的精神熏陶之下,哈佛才得以在美国的名牌大学中始终保持着独一无二的特色,从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社会精英,在各种领域中做出许多影响重大的贡献。

哈佛大学塑造的精英之

一、著名的思想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曾在一次联谊会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美国学者”的讲演。在演讲中,他强烈抨击了美国社会中“灵魂从属于金钱的„拜金主义‟,以及资本主义劳动大分工使人异化为物”的现象,强调人的价值。这一演讲轰动一时,在民众中造成了巨大的反响。

要知道,爱默生极有可能因为这样的言论而遭到社会多方人士的指责或抨击,但哈佛的教育给予了他强大的精神动力,他觉得他有义务说出事实的真相,揭露出社会上存在的不良现象以及人们心中的不良思想。即使因此遭到打击或不公的待遇,也要坚持自己的想法和说法。

他认为,作为学者,其根本任务便是“自由而勇敢地从事物的表象中揭示真实,以鼓舞人、提高人、引导人”。通过对哈佛“求是崇真”的校园思想的深入认识和解析,并以此指导自己的思维,爱默生终于创立了自己独特的思想,提出了“依靠自我,尊重自我,独立自助,崇尚个性”的观点。

相信你自己,在“追求真理”旗帜的影响下,追求并坚持你认为是正确的道路。爱默生正是本着对真理对事实的不断探求,不因压力而违背自己的思想认识,才最终树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和人格魅力。

哈佛学子心中对于真理的探寻和执著精神,同样离不开其作为领导者的校长对于学校精神的坚持和发扬。

2000年,美国哈佛大学遴选校长,新卸任的总统克林顿和副总统戈尔被提名。但哈佛很快就把这两个人排除在外,解释理由是:克林顿和戈尔可以领导一个大国,但不一定能领导好一所大学,领导一流大学必须要有丰富的学术背景,而克林顿与戈尔都不具备。

后来,原任美国财政部长、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副行长萨默斯被挑选为新校长,因为他在经济学研究方面做到了一流,是国际知名学者。

虽然萨默斯最后被迫辞职,但完全是由于他个人的原因:他在学校管理方法和领导作风方面存在问题,导致他与同事的关系紧张并严重影响哈佛的团队精神,于是哈佛的教授纷纷向萨默斯投下了不信任票。

尽管萨默斯在财经界赫赫有名,但在哈佛这个校园里,他不能享有一丝的特权——这是哈佛精神的生动诠释,反对特权、崇尚平等,无论他的身上有多少光环,只要他是哈佛人,就要传承和发扬哈佛的精神,如此,学生耳濡目染,才会深受其思想精髓的熏陶。

也正是经过一代又一代哈佛人对于优良传统的秉承和不断努力进取,哈佛对于追求真理这样一个最初的思想,最终形成一种学校的传统精神和培养哈佛精英的重要学术标准和道德标准。

耶鲁:校园环境影响能力培养

在耶鲁,校方非常注重校园的学习环境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为了培养和提高学子们独立的思辨能力,提供一个自由良好的生长环境,耶鲁做了以下努力:

首先,耶鲁所设置的必修课相对来说比较少,绝大多数学生都能选择自己喜爱的课程。但是有一个条件,学生必须学习一些不同领域的课程。

在美国的高等教育中有这样一个观念,就是在学生头两年的学习中,他们需要广泛地涉猎各种各样的学科,而在后两年的学习中再确定自己的专业——这和很多国家包括我国的大学在大一刚进校时就让学生确定自己专业的做法有所不同。

耶鲁认为,如果刚进大学就分专业,那么学生对很多学科都还没有直观的认知度,选择的余地也非常狭小,一旦进入一个系,就等于为自己找好了一条已经确定的路,必须一步步走下去,没有什么可以探索的,空间很小,想转个弯都很难。而让学生涉猎不同的专业,则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到底适合什么,并有足够的时间思考自己该选择什么。

其次,耶鲁大学实行“教授治校”的办法,由教授们组成教授会,参与学校的教学和具体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工作。

耶鲁大学的教学力量一直是它引以为傲的重要资本,耶鲁认为,教授当家做主可以更好地保证学术的自由与发展。在耶鲁,教授们习惯于我行我素,各人的教学方式也出现了很大的自由度。

小型的研讨班是耶鲁课堂上经常见到的学习方式,教授们通过这样的形式鼓励和激发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并努力捍卫自己的观点,而且随时欢迎学生在课堂上对自己提出问题和质疑。

学术自由带来的积极后果,就是一个学生想往哪个方向发展,都会受到教授的鼓励和帮助,只要那是一个合理的发展方向,不管你的思维往哪个方向突破,教授们都会帮助你,扶持你。在你的独特思维形成的过程中,没有任何框框的束缚,也没有锁死的框架,没有人逼着你按照预先设定好的方向往前走,也没有人无端地阻止你限制你。这对于一个人思维素质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就像种子在良好环境下健康发芽,小树在自由空气中茁壮成长一样,耶鲁整个校园给人的感觉就是这样。耶鲁的教授一个个都桀骜不驯,敢于上书政府,敢于批评美国参军征兵法,法学院的教授甚至敢于直面美国国会。这种敢于挑战的精神和强烈的思维刺激,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激励,使得他们敢于吐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在学术和为人处世上形成自己独到的新颖的新思想而不屈服。

第三,耶鲁大学始终坚持学术的独立性。为了维护耶鲁的传统独立精神,历届校长一直抵触来自政治和经济的压力,即使付出再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越战时期,美国政府下令:凡是自称以道德或宗教理由反战者一律不准领取奖学金。当时美国各个名校都遵照政府的指示行事,唯有耶鲁大学,始终不移地坚守着自己学术独立的阵地,仍然以申请者的成绩为奖学金的评比标准而无视战争和政治的因素。为此,耶鲁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失去了联邦政府的一大笔基金,经济上几度陷入困境。但当时的校长金曼布鲁斯特,却在耶鲁学子中获得了极高的声誉和尊敬。社会的发展需要学生大胆地质疑社会现实,敢于向权威说 “不”,这种“学术为上”、“学术独立”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子们,让他们敢于坚持自己的学术和为人理想,绝不屈服。

耶鲁提倡讨论式课堂授课方式。

一位西方教育家讲过,大学的本质在于把一群优异的年轻人聚在一起,让他们的创造力互相激励,产生使他们终身受益的智慧。所以,教授是哪里的博士,出了多少专著,并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大学的教学如何为学子们创造一种更有成效的互相激发智慧和创造力的环境。

曾经有位在耶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告诉我,他在耶鲁已经三年,竟然一次大课都没有上过,几乎都是研讨班形式的课。这种研讨班,五六个或十几个学生与教授围坐在一起,就自己的查阅的资料和思考的结果各抒己见,教授只是起引导协调的作用,学生的讨论才是最重要的课堂内容。这就是所谓年轻人智慧的互相激励。

最初,这位中国留学生十分不适应美国大学的课堂方式,学生如此的积极,而他几乎完全只听不说。结果,没多久,他就收到了一封教授写的“委婉”的信,信中问他,为什么上课总是不说话,有什么原因吗?这时,他意识到自己必须改变,也逐步放开自己,投入到“热火朝天”的课堂讨论中去。

即使是本科生,在听完教授的理论课之后,必须参加由研究生助教主持的研讨班。可以说,在耶鲁,研讨班贯穿了大学教育的始终。

我们可以看出,在这样的环境下,每个学生的角色已经不仅仅是受教育者,而同时是教育者。学生不仅有学的义务,更有为他人、课堂讨论贡献智慧、交流所得的压力。并且,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中,能让不同背景的学生将各自的不同阶层、种族、文化中的经验带进课堂,社会各个集团的思想在这里交锋、整合,使学生接触到更多元化的信息和知识,培养了多角度的思辨能力。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毕业后很快融入社会,为社会、国家贡献他们的智慧,同时也为社会的融合和稳定提供了部分基础。

斯坦福:敢于挑战,勇于冒险

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亨尼斯在谈到斯坦福的办学理念时说道:

“我们的理念是要追求新的知识,推动我们的学业与学生进行交流,因为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地进行教育,我们认为最重要的一个财产就是要双方都达到优秀,在教和学方面相互影响,而且都达到杰出的效果,这是我们大学的一个理念。”

而对于这个理念具体表现在哪里,亨尼斯是这样说的:

“斯坦福最有特点的、区别于很多世界其他大学的就是它有不断冒险的精神,在教学和研究方面都有这样的精神,不断地寻求和探索新的方向及新的理念。”

很多新事物的出现或者新旧事物的更新换代,都离不开一些冒险和挑战的成分,如果只是在固有的圈子里面打转转,那么世界对你来说也就只有这么小了。在斯坦福这样的校园,处处显露出不断拼搏的踪迹,也处处充斥着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新鲜空气,身处这样的环境,自然无时无刻不被其影响着。

斯坦福的教育者认为,鼓励青年人自己去发现他们追求的答案,不是一种最容易的学习方法,但却是回报最丰厚的一种学习方法。教育能做出的最重要的一条贡献,就是发展学生追求创造性方法的本能和好奇心。

要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学过的许多东西都有可能会被忘记,但是一个人对于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对于提出问题和找出答案的能力却未必会消失。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的学校,都应当明白这个道理,并认真汲取这个经验,因为学生能够接受到这种教育制度是他们作为教育者的重要职责,而学生能否接受到这种教育制度,亦是关系到他们自身能否在未来成长为精英的一个重要砝码。

对此,斯坦福大学教授、著名的化学家保罗·伯格有着自己的见解:

“我们每个人都在寻求自己的幸福之路。1980年,我在瑞典接受诺贝尔奖时曾说过,我是获得了双重幸福的人。因为除了诺贝尔奖给我的声誉之外,研究工作本身也给了我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欢乐——新的发现、开创新事业和进入无人涉足过的新领域——这些都使我感到无比激动和愉悦。这种巨大的幸福不仅科学家能够体会到,从事文学、音乐、艺术甚至商业的人,也可能获得可与之比拟的回报。每一个愿意在未知领域里冒险的人,都有可能获此殊荣。这种冒险极富挑战性和诱惑力,值得我们为之竭尽全力。”

此外,斯坦福精英、雅虎创始人杨致远也曾经说过:“青年人要有鸿远的梦想,要敢于尝试。尝试会有风险,但失败并不值得羞愧。只要敢于冒险,你定会前程致远,真正体验到人生的意义。”

在美国,鼓励不断挑战和冒险的学术教育方针并非只针对大学生。很多同学在其青少年时代,就开始被灌输这样的学习思维。老师对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往往不会给予直接的回答,他们并不认可学生采用那种不费脑筋的学习方法,而是鼓励他们到有关的书籍中自已去寻找答案,此外,他们还经常引导学生通过到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或者亲自做实验的方法去寻求答案、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会在若干时日后发现自己所得到的收益比预想的要多得多。

在进入高等学府之后,老师同样会鼓励同学们提出超出他们知识和经验以外,甚至是超出老师本人的知识和经验以外的问题,思考那些还未得出答案的问题和事物。

保罗·伯格大学期间成为学校课外科学俱乐部的成员,他的老师鼓励他通过实验来解决某些与自然界相关的问题。

他说:“一开始,我只是重复已经做过的实验,随后,我被要求设计新的实验方法来解决我自己提出的难题。”

在成为斯坦福的教授之后,保罗不仅自己始终对未知新领域秉持这样的冒险态度和研究精神,对于他的学生,也采取了同样的教育方式。他清楚地了解到,在任何时候,对于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并找出答案的强烈欲望,都是一个人向精英迈出的一个步伐。基于这样的校园文化以及对校园文化精髓的领悟,保罗终于成为病毒繁殖、侵袭正常细胞并使之癌变的最早研究者,获得了198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而斯坦福大学第五任校长史德龄,还把斯坦福的创建本身看作是不避风险、敢于革新的表现。当然,在步骤上他却表现得十分稳妥,“在破旧立新之前,要把新东西看准。”他常常这样告诫自己的学生。结果,在他治校的19年间,新事物层出不穷,各项业绩都非常可观。

坚持在教学和科学研究中以挑战自我,勇于冒险为育人法则,通过追求知识与技术的不断革新,不断探索,斯坦福以此为基点来培养第一流的学生,使得有些斯坦福学子,即使在很久之后,还流淌着这样的血液。

造就挑战与冒险的理念,由此便派生出来许多类似的奇迹,斯坦福的精神,就是这样被催化、被辐射出去的。

这就是为什么在创校的初始阶段,同美国东海岸的其他大学相比,斯坦福大学只不过是一所名不见经传的“乡村大学”,但是到了1985年却被评为全美大学第一名的关键因素。属于“后起之秀”的斯坦福之所以能够后来居上,源于其本身的成长历程便是一条不断挑战自我、锐意革新的艰苦创业之路。

第五篇:思考与探索律师函的作用(精)

律师函及其“前途”

在网上看到有人对律师函定义为: “所谓律师函,就是一封恐吓信,以让对方卷入法律纠纷相威胁。大体格式: ××丫: 鉴于你丫做了如下坏事让我丫不爽......有把柄在我丫手里 你丫再不怎么怎么地,我丫就要告你丫了!!我丫具名: 解读: 你丫我丫=你方我方 坏事=侵权or违约 不爽=权利受侵害 把柄=证据

怎么怎么地=赔偿停止侵害......告=起诉”

如此描述律师函虽然有点意思,但无法确实涵盖律师函的方方面面。笔者现将业内人士对律师函的研究成果做一梳理总结和评价:

一、律师函定义: 法律意义上的律师函是指律师接受客户的委托就有关事实或法律事实进行法律评价和风险估计,以解释说明、调查取证、通知催告、请求制止,进而达到一定预期 的法律效果满足委托人诉求而由律师根据事实和法律出具、以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名义发送的专业法律文书。英美及香港律师均将律师函称作律师信。

律师函的应用范围是非常广的。在目前律师实务中,对特定对象就有关事实或法律事项进行的说明、声明、通知及请求等情形均可应用律师函,比如:合同解除的通知、合同终止的通知、合同标的物瑕疵通知、维护权利的声明、停止侵权行为的请求等等。

二、律师函业务程序

1、律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并与当事人签订委托合同;当事人出具授权委托书且委托权限明确,这是保证律师函合法性的前提条件。

2、律师事务所根据委托人的意愿指定承办律师。

3、承办律师听取委托人的陈述并进行引导性的询问,核清事件的来龙去脉。

4、如有需要,承办律师应搜集补充委托事项的事实材料。委托人往往不能一次就完整的提供事件的全部情况及材料,因此承办律师需通过与委托人的沟通深入了解事实,搜集相关的证据材料,并保证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及关联系。

5、分析陈述、整理材料并照律师函的制作标准正式起草律师函。

6、听取委托人对律师函的意见,并且就有关风险提示委托人(打草惊蛇。

7、取得委托人的最终书面确认,此为律师业务的规范化和风险管理的需要。

8、律师函经签章生效;包括承办律师署名、律师事务所盖章。

9、送达律师函。发出方式包括传真、面呈,邮寄(普通、挂号、EMS等甚至公证送达,此环节应着重注意送达证据的保存和搜集。

10、接受回函或答复。送达对象收到律师函后,可能回函或者答复。

11、向委托人反馈或者向委托人询问律师函的效果。律师函送达后,送达对象往往会对律师函采取答复,尤其是采取行动,因此必须跟踪律师函的效果。

12、根据律师函的效果采取律师函业务之外的法律行动。

三、律师函的格式及各部分的制作要点

1、文书名称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制作律师函的律师事务所的名称、律师函所涉的主要内容及“律师函”字样。这样的文书名称不仅突出了制作单位,而且点明了主要内容,相对来讲更加清晰和明确、更显正规和专业。

2、文号:律师事务所制作的向第三方提供的重要法律文件均应标明文号,这不仅体现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的专业化,也是档案及印章使用管理的必然要求。

3、受送对象:受送对象名称一定要准确,做到一字不差。受送对象若为机构,则绝对不可使用简称。

4、委托关系及委托事项说明:应当明确委托人、受委托律师事务所、受指派的律师及委托事项。基本形式一般为:×律师事务所依法接受××的委托,指派×××律师就××××事宜出具本律师函。

5、基本事实陈述:客观性是本部分内容的根本要求,应当坚持客观陈述原则。陈述的顺序需根据材料及证据的内容合理安排,并做到简、繁有度,后面法律责任分析中需要引用的事实原则上要陈述清楚,以保证全文的前后呼应。

6、法律责任分析:这一部分的内容与其他法律文书的制作要求是一致的,必须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分析一定要有针对性,事实引用一定要客观公正,法律适用一定要准确,逻辑证明一定要严密和科学。法律责任分析的结论应归结为受送对象应当承担的相应法律责任,考虑到律师函的特点,该部分内容应当尽量做到简洁、准确。

7、律师意见:制作人根据上述基本事实和法律责任分析提出体现委托人意思表示的意见或要求;同时制作人应进一步说明若受送对象不遵从该意见或要求将面临的不利状况和后果,以引起受送对象的重视。

8、律师函发出方式说明:律师函的发出方式在此应当予以说明,以提高保存证据的效果,并证明律师函发出方式的合法性。如:本律师函以传真(注明受送对象传真号码及收件人及特快专递交方式送达。

9、律师函制作人联系方式:应当说明制作人的地址、邮编、办公电话、手机及电子邮箱等联系方式,以便受送对象与制作人联络。

10、律师事务所盖章:这是司法文书的一般性要求。

11、经办律师的署名。署名的律师必须是委托人指定的受托律师,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争议。

12、日期:日期必须事实求是的反映制作律师函的时间,不得弄虚作假,以防范不可预测的法律风险。

四、实践中律师函的功能与作用:

1、律师函在实践中具有以下两大功能:、代替当事人传达意思表示

律师函可以向特定对象传达当事人对有关事实和法律事项的严正立场和主张,这是函件应当具备的基本功能。此外,鉴于律师函的制作主体是具有律师身份的法律专业人士,因此,也传达了委托人在意思表示的目的不能实现时,将立即诉诸法律手段(如诉讼之意,以引起特定对象的充分重视和谨慎对待。、调查取证、保存证据功能

首先从保存证据角度考查,律师函可以作为委托人履行法定或约定义务的证据,比如,可以作为合同解除权行使通知义务的证据;律师函可以作为主张权利的证据,进而产生时效中断等法律效果;其次律师经常出现当事人准备起诉却证据不足的情况,这些情况有些可以通过发律师函来查询沟通来获得对方的答复从中寻找证据的方式来解决,正所谓投石问路,侦察证据和对方的态度,探听虚实。

●、行权声明

典型的是形成权声明。包括三类:一是债权性形成权,包括:追认权、终止权、选择权、买回权、减价请求权、解除权、撤销权、撤回权、抛弃权、抵消权、免除权、抗辩权等等。

二是物权性形成权:包括:撤消权、所有权的抛弃、他物权的抛弃、共有物分割请求权、典物回赎权等。

⌧、心理强制功能

通过法律把一封函润色加工后能够使对方迫于法律的名义的说服而产生威胁的恐慌,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将委托人的意思表示通过法律分析后以合法的姿态予以定格(当然整体事态是定格的,二是借律师事务所之招牌和律师的职业形象以法律的名义进行放大式的传达,成为一种强势的意思表示。

⍓、抗辩回复功能

针对对方发来的律师函针锋相对地进行抗辩性回复,以达到反驳对方律师函的作用

2、律师函的应用及其广泛,再次列举其最为常见的几种用途: 可通过律师签发律师函以便捷的方式,追回拖欠的货款等债务。担保业务中拖欠货款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果直接通过诉讼方式解决,不仅需要等候很长的时间,而且还会因此失去客户。如果通过签发律师函向客户提出问题的严重性,客户若考虑到通过诉讼方式解决对其的不利后果,一般会偿还借款。

在所发生的纠纷没有提起诉讼与仲裁之前,通过律师签发律师函,可以起到顺延诉讼时效的效用。在担保业务中发生的纠纷,是很麻烦的,追偿借款涉及到很多方面,因而及时顺延诉讼时效是非常必要的。

●用律师函履行其他法律告知义务。这方面有许多,如通知追认无权代理人的代理行为的、不安抗辩权的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的行使、先诉抗辩权的行使、通知合同无效、撤销权的行使等等,凡是当事人具有的告知权利,都可以通过律师函来完成

❍通知解除合同这是合同法赋予当事人的一项权利,依据是《合同法》第九十三、九十四、九十六条的规定。告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时解除。对方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通过律师函通知解除合同,需要注意一点,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解除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

⏹达成庭外和解协议律师函的和解作用是其主要的用途。正是这个原因,使律师函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这类律师函通过通知对方在指定期限来人、来函、来电协商的方式来促使双方达成庭外调解协议。但要指定具体期限,并且要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另外,还要告知对方如果逾期不来处理,将面临什么后果,譬如起诉了、解除合同了、停止付款、停止供货了等等。

☐日常中,在报纸等媒体上常见到一些公司或名人,通过律师刊登了律师函和律师声明,警告侵犯其名誉权、或假冒其商标专利的不法之徒。律师函具有澄清事实和震慑不法行为的作用,是一般商业信函、民间书信说不能及的。

五、律师函的前途分析

不论在英美法系,还是大陆法系,律师函(律师信都在被广泛的应用着。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律师函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通过律师函解决问题也为各种经济实体及个人所接受。随之,律师函也逐渐成为了律师这一行业的基础业务。但与此同时,律师函只是司法界、或主要为律师界根据我国法律体系及法律活动实践而得

出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就其法律地位或法律性质而言:我国法律并没有赋予律师函任何比较独特的权利。也正是因此,律师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障碍和阻挠,如对方当事人拒绝接收律师函、法院对于律师函起到的作用不予认定等等。

基于本文所述,笔者建议国家立法机关对于律师函的法律性质、定位及作用等通过立法确定,赋予律师函类似“留置送达”、“前置程序”,对拒绝接收律师函等阻挠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予以明确。如此,才能更加是律师这一专业社会团体更好、更有力的为人民服务!

下载医学本科生的精英式教育思考-导师制的作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医学本科生的精英式教育思考-导师制的作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