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团省委书记何雄同志在全省第一批派驻县级团委工作干部座谈会上的讲话
团省委书记何雄同志在全省第一批派驻县级团委工作干部座谈会上的讲话
时间:2009-2-
1今天下午,召开第一批派驻县级团委工作干部座谈会,总结前三个月的派驻工作的经验,分析县域共青团和基层基础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明确省委青年工作会议以后,下一步的工作任务,研究深入推进工作的措施,刚才团中央派驻我省原阳县、内黄县的郭峰处长、向洋同志,我省选派的团省委派驻长垣县干部郑文暹同志,漯河团市委派驻舞阳县干部李凯旗同志,平顶山团市委派驻鲁山县干部赵红利同志,鹤壁团市委派驻淇县干部李小莉同志,团原阳、修武县委书记周英、李建伟同志共8位代表分别进行了交流发言。听了之后,感觉到发言非常朴实,非常深刻,有调研,有思考,有创新,有成效,说明三个月的驻县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探索出了一定的经验,提出了一些好的思路和建议。同时为下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打下了好的基础,明确了努力的方向。派驻县区工作的同志付出了辛勤的努力,我代表团省委向第一批派驻县级团委工作的团干部表示诚挚地感谢!
下面,结合贯彻落实省委青年工作会议、团中央书记处专题研究驻点工作会议精神,就做好派驻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工作成效
团的十六大以后,全团形成的一个共识,团的基层组织决定着共青团最本质的影响力、战斗力和生命力,全团要以最大的决心支持和推动,切实增强对广大青年的吸引和凝聚。但和极端重要的基层工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团的基层组织还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具体到河南,主要表现为组织不到位、代表不到位、服务不到位、协调不到位四个不到位。普遍面临着四个匮乏:一是资金匮乏,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县一级团组织的预算和拨付大多在1万元以下,仅仅能够满足必需的团务工作,很难正常地开展团的各项活动;二是工作力量匮乏,基层一线的团干部大多是兼职,尤其是乡镇和企业团干部大多缺少必要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从而造成了许多挂名团支书,很多工作有名无实;三是人才匮乏,由于基层开展的活动缺乏吸引力,使得基层的青年带头人、青年能人不能有效地凝聚在团组织周围;四是理论支撑匮乏,一些地方团的建设、青年工作的一些套路还是计划经济时的做法,而农村、县域青年所关心的已经发生了变化,工作思路已经不能适应这种变化,难以指导发展变化的实践。
针对以上问题,团中央第一书记陆昊提出,要以最大的决心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全团召开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电视电话会议。按照团中央要求,团省委进行了认真研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迅速安排部署,全团电视电话会议之后,团省委迅速召开了全省会议及工作推进会,抽调第一批43名省市团委干部驻县开展指导工作,并进行了专题培训。二是开展团情调查,驻县干部同团的各级干部一起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根据了解到青年和共青团工作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解决基层工作突出问题的具体措施。三是强化工作支持。强化资金支持,在团中央下拨两万元扶持资金的基础上,多方整合资源,筹措资金158万元,专项用于奖励县域共青团工作联动机制建立和特色工作开展。强化人才支持,与省委组织部联合出台了《关于大学生村干部任村团支部书记的工作意见》,紧紧抓住省委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机遇,推动村一级团组织建设。强化理论支持,专门成立了共青团工作的研究咨询机构——河南省青少年研究专家咨询委
员会,聘请了省内外50名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组织青年研究专家通过课题研究、专题培训等形式,帮助基层团组织从更高层面、更新角度认识和把握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的发展趋势。四是制定考核办法和规则。按照项目细化、工作量化、结果公开化、考核激励一体化的原则,制定下发落实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责任分解方案,建立了县、乡、村基层团建工作考核制度,以及下拨资金管理使用办法,严格明确了评分标准,全面建立了团的工作考核机制。五是开展抓基层联系点活动。全面建立团的机关干部抓基层团组织联系点制度,全省团的机关干部共确定各类基层联系点980个。同时,大力开展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网络建团和手机建团工作。在短时间内,采取一系列措施,力度之大,动员社会资源之多,创新方式方法的密集,是比较罕见的。从刚才汇报的情况来看,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形成了全团抓基层、全团抓团建的良好工作局面。概括为五个特点:
1、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通过派驻工作,全团、全省、全社会都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普遍认识到要以最大的决心抓好基层团组织建设,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和紧迫性。团内认识高度统一,高度一致。与此同时,这项工作也得到省委领导和各级党政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认可,而且出台政策予以支持。焦作市县两级党委在团中央、团省委配套3万元资金的基础上,向县(市区)团委又拨付配套资金2万元,有力地保障了基层团组织开展工作。安阳、驻马店、新乡等地市党政领导都认为,全团开展的抽调干部驻县工作,以及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做法,对于进一步建立完善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开展了调研,明确了团情。驻县干部结合全省开展的 “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积极开展专题调研,深入乡镇,深入企业,深入社区,了解基层组织建设状况,了解当地青年和共青团工作的基本情况,掌握团员数量、群体结构、思想状况和需求变化,特别是流动团员情况,真正找到在基层组织建设和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真正对基层团情有了清醒的认识把握,为下一步做好团的工作打下了基础。实践证明,只有吃透实情,明确情况,才能有的放矢,开展工作,只有明确团情,才能有针对性开展工作。郸城县举办“新老团干恳谈会”活动,邀请现任团干部和已转岗的老团干开展恳谈,交流经验,查找不足,征求到了不少建设性意见。
3、走向了基层,贴近了青年。通过驻县工作,省市两级驻县的干部与团县委的同志一起,下基层蹲点调研,帮助基层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深入农村、企业、学校、社区,与团员青年畅谈交流、结交朋友,对广大团员青年的所思、所想、所盼,在下派的过程中真正贴近了青年。掌握到各个青年群体的主流想法,了解到农村青年就是要实现增收致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企业青年就要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提高岗位技能;城市青年就是想就业、想创业、想发展;青年学生就要多学知识,同时要解决好就业问题;务工青年就是希望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很好的维护,通过深入细致的了解青年,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拉近了与青年的距离,贴近了青年的心坎。
4、创新了载体,进行了探索。派驻干部突破“就团论团,就团建抓团建”的思维定势,以更加开放的理念、更加宽广的视野,合理配置、充分整合团内外各类组织资源,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工作载体、工作方式,依托各战线的重点工作和活动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长垣县提出了团建的“五个一工程”:建设一批新阵地、培训一期团干部、举办一些特色活动、选树一批先进典型、探索一条新路子。修武县实施了以打造环境优化工程、网络团建工程、创业服务工程、爱心希望工程、志愿服务工程为主要内容的“五大工程”,全力推进基层团建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原阳、内黄、鲁山、舞阳等派驻县市都探索了好的经验,创新了团的活动载体。
5、增强了活力,扩大了覆盖。积极尝试利用手机建立动员组织青年的新渠道,支持基层利用飞信、超信、灵信等形式,大胆尝试团组织覆盖青年的新方式。积极探索团的领导机关联系青年的新渠道,开通书记信箱、在线qq群、热线电话,建立青年舆情分析系统,畅通青年利益诉求渠道。利用手机短信群、手机报等,针对不同群体的青年,提供学习、就业、创业、时政、娱乐、维权等信息,提高了团的组织覆盖和活动影响力,基层活力大为加强。
二、充分认识做好团的基层基础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是巩固团的基层组织体系、全面增强团的基层活力的重要保证,全省各级团组织和团干部一定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心中装着基层,目光投向基层,以最大的决心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
1、从共青团组织应对新挑战的角度来看,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观念转变的新形势下,共青团组织面临一系列挑战。当前,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是我们整个团组织整体碰到的挑战,也是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共青团面临的挑战。陆昊书记把它归结为三个挑战:一是我们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了变化,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执政党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执政党转变;二是青年的政治意识表达方式发生了新变化,政治意识的淡化和特定时间内表达方式的强化和爆发;三是科技进步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发展对青年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交流方式和聚集方式带来了深刻影响。基层组织直接面对青年,处于团员青年与组织边界上,这些挑战带来的影响力最直接地体现在基层组织和基层工作上,这些团的整体组织应对的挑战,对团组织带来的影响不会在短期内就得以解决。面对这些挑战,需要我们始终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积极应对,不断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
2、从服务青年多样化需求的角度来看,当代青年成长发展的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青年的需求更加广泛、更加丰富、更加差异化、个性化。因此要求我们坚持青年为本,采取小型、分散、灵活、务实办法,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满足精神文化需求,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创业本领相结合;把为青年排忧解难,切实维护青年权益与优化青年成长环境,鼓励青年干事创业相结合。由于基层组织资源、力量、人才、资金匮乏,服务青年的针对性、多样性、实效性有较大差距,吸引凝聚力就不够,尽管我省开了青年工作会,各市县也在开,重视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氛围正在形成,但短期内团组织服务青年需求供需不平衡,差距得不到全面解决。
3、从破解当前基层工作困难和难题的角度来看,基层是全团工作的战略支点,也是共青团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面对新形势,特别是团员青年流动性增强,互联网络对青年的影响,宗教组织对青年的渗透,以及团组织存在的人才匮乏、乡镇团委整体建设相对滞后、团干部兼职化日趋严重等问题,将会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这就迫切需要在工作布局、工作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迫切需要加强团的基层基础工作,迫切需要在实
现良好开局的基础上推动工作的深化和落实。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团省委提出了围绕青年工作和共青团事业的“五大命题”,确定了要解决好的“十大问题”。派驻工作就是要带着这些命题、问题,到县里去,到基层去,直接面对广大团员青年,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开展活动,真正破解制约共青团发展的困难和问题,真正发掘促进共青团发展的经验和方法,促进基层工作的活跃。
4、从推动派驻工作深入开展的现状来看,应该认识到,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基础工程”,需要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为之付出长期的艰苦努力。在第一批派驻工作中,虽然在短短的时间内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有些派驻干部存在着驻县时间不够、工作不扎实。还有些衔接不到位,有些派驻干部不能够积极主动与团县委联系、协调工作,有些县级团委不能够很好地与驻县干部配合、衔接,使得当地党政领导对派驻工作了解不够,不能有力地支持团组织开展工作,造成了工作的推进有障碍、成效不明显、特色不突出等问题。下一步,团省委将建立健全派驻工作的督查考核机制,对于存在问题及时进行通报批评,指导帮助派驻工作顺利实施。
三、总结经验,强化措施,扎实做好驻县驻乡镇工作
下一步,派驻干部工作要在认真总结前一阶段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工作发展。总的要求和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省委青年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共青团组织实施、社会广泛参与”的青年工作新格局;主动承担政府青少年事务;把发现和培养青年能人作为基层团建的前提性战略任务,选拔各领域的青年能人到团的岗位;大力加强乡镇团委建设,发挥带动作用,加强团建创新,扎实做好团的基层基础工作。
1、层层贯彻,深入学习省委青年工作会议精神。省委青年工作会议是在实现河南发展新跨越、加快中原崛起新征程中共青团组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一是要带头抓好学习。把学习会议精神做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通过培训班、座谈会、研讨会、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认真学习,切实做到学深学透,进一步明确做好新时期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工作任务、具体措施和实现途径,努力把我省共青团和青年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团的组工干部更要先学一步,学深一步,把握精神实质,进一步增强做好团的组织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要带头抓好宣传。要一级一级地及时将会议精神传达到各个基层团组织,传达到农村、厂矿、学校和社区,使每位团干部、共青团员和青年群众都能领会会议的要求,营造全团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的浓厚舆论氛围。三是要带头抓好落实。按照省委青年工作会议上领导的讲话要求和出台的两个《意见》精神,立足本地青年发展状况,及时研究制定当地团组织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具体措施方案,把省委青年工作会议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要求落到实处。
2、着力加强“组织、手机互联网和活动”三张网建设,最大限度地吸引凝聚青年。始终按照“两个全体青年”的要求,逐步构建起“组织+互联网+手机短信”联系青年机制,建设无线网络、有线网络和传统网络三位一体的联络青年工作机制,扩大团的工作覆盖,切实增强团的基层工作活力。一是做好农村、企业、学校、社区基层团建工作,合理调整基层团组织的设置和工作运行方式,不断扩大团的组织覆盖和活动覆盖。在农村,在驻县的基础上开展驻乡镇指导帮扶工作,整体考虑和推进乡镇团的工作和建设。要借助省委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村级两委组织集中换届的机遇,推动组织不健全的、活动不能正常开展的乡村团支部统一换届。要加大在农村各类经济合作组织上建团工作力度,扩大团组织的影响力。在社区,不断加强在居民区、工业区、商业街、集贸市场等功能社区中建立团组织。在企业,通过联合建团、生产线建团、工程项目建团等设置方式,积极探索企业团建新模式。在学校,在巩固班级团组织设置的同时,探索在社团和学生公寓建立团组织的方式方法。二是着力加强“两新”组织、外出务工团组织建设。在“两新”组织,大力推行联合建团、挂靠建团、行业建团等多种建团方式。在外出务工领域,大力加强省市县三级驻外团工委建设,以三级驻外团工委组织为骨干,大力推行务工行业联合建团、务工老乡会依托建团、务工企业单独建团等团建模式,最大限度把外出务工团员青年纳入组织之中。三是大力推行手机建团和网络建团。创新联系覆盖团员青年的新方式、新载体,在试点的基础上,支持基层团组织利用“飞信”、“超信”等形式,建立起不同形式的组织动员团员青年的移动平台。利用各级团组织开通的团属网站、青年网站、论坛、贴吧、博客等互联网手段,建立网上团组织,不断创新团的组织设置方式,扩大团的组织覆盖和活动覆盖。
3、探索在驻县基础上实施驻乡镇工作,切实发挥乡镇一级组织作用。一是从整体上看,整体上讲,县以上的团组织比较健全,专职团干部配备较为齐全,能够正常开展工作,并且有些团的基础条件比较好的农村也是没有问题的。但乡镇一级,作为最基层的一级政府,团组织建设相对薄弱,乡镇机构改革的冲击较大,团干部兼职化严重,不能保证团的工作正常开展。尽管农村“386199”留守部队人员较多,团员青年外出务工队伍日益扩大,但是,乡镇团委没有很好的把握团员青年的流动性和留守人员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二是驻县干部要针对乡镇团委存在的普遍问题,在开展驻县指导工作的基础上,选择10个有代表性的乡镇进行解剖麻雀,认真了解乡镇团委在团干部专兼职配备、组织建设和党委政府重视程度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为下一步开展驻乡工作提供实际情况和第一手资料。三是要组织农村各级团组织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在紧紧抓住国家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农村体制改革、农村金融、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机遇,找准共青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整体考虑和推进乡镇团的工作和建设,使农村团的工作在融入党政工作大局中实现创新发展,逐步探索建立起“强县带乡活村”的基层工作新格局。
4、创新团的活动载体,不断增添基层团的工作活力。活动是团的工作生命力之源。抓好基层基础工作,就是要一手抓团组织的建立和完善,一手抓活动载体的创新,增强基层团的工作活力。一是精心设计活动。要按照党政所需、青年所急、共青团能为的要求设计开展团的活动,通过活动来服务社会、服务青年,做实事、办好事,进一步增强基层团组织对团员青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基层团组织搞活动不要贪多求大,不要强求整齐划一,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以活动求活跃,以活动促团建。二是强化分类指导。强化创新意识,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索新路子,紧密团的实际,以新思路、新举措推动团的活动创特色、上水平。比如,针对流动团员日益增多的现状,开展“让团员回家活动”、“组织找团员、团员找组织”等外出务工团组织专项建设活动;针对农村团员青年开展致富项目培训、外出务工岗位对接活动;针对企业青工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创新创效、节能降耗活动;针对社区青年开展青年文明社区创建活动等等。三是深化志愿者行动。把志愿工作当成基层团组织凝聚动员青年的重要手段,进一步整合资源,健全志愿者服务中心、服务站、服务队、服务团队等基层组织网络。基层团组
织可以根据条件实现基层团组织和志愿者协会共享手机网络和网络固定平台,使基层志愿者协会成为基层团组织的重要抓手和活动支撑,实现网络和志愿者的双重动员功能,努力构建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全民参与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
四、加强学习,严格要求,在派驻工作中锤炼本领
目前,省市两级团组织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人手紧张、工作力量不足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省市团委下了很大决心,克服了很多困难,抽调了43名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团干部派驻各县级团委指导工作。希望同志们在派驻期间,珍惜机会,扑下身子,齐心协力,用实际行动支持和推动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不断取得新发展。
1、珍惜机遇,虚心学习,提高工作水平。基层孕育着鲜活的经验。我们这次抽调干部到基层,每批派驻时间虽然只有半年,但对于长期从事机关工作的同志来讲,能够到基层实实在在生活一个时期,踏踏实实做一做基层工作,对于收获知识、积累经验、丰富阅历、增长才干大有益处。要端正学习态度,努力克服自满思想和畏难情绪,虚心向基层干部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团员青年学习,多听多记多思考,多走多看多总结。要注重学用结合,通过深入基层,深入青年,将在机关工作中积累的理论知识、经验做法拿到实践中检验,从基层的丰富实践中总结经验、汲取营养,努力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要带着问题下去,带着思考回来,形成成果促进工作,把这次驻县工作作为解社情民意,熟悉基层情况的“体验之旅”,作为学习基层工作、处理基层问题的“求知之旅”,作为磨练意志、积累经验、增长才干的“收获之旅”。
2、深入基层,真抓实干,确保完成派驻任务。事业是干出来的。实现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向下、两个全体青年”的要求,履行党赋予共青团的根本职责,需要每一名团干部的辛勤耕耘,真诚付出。半年的时间稍纵即逝,希望同志们在工作中鼓实劲、办实事、出实招、求实效,多在那些打基础、管长远、固根本的工作上动脑筋,多在解决团员青年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花气力。要紧扣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这个主题,整体推进基层团的工作新发展,使基层团组织在组织设置、运行机制、工作内容、团员团干部队伍建设、工作规范化等各个方面的工作水平都得到显著提高。要克服短期行为,力戒形式主义,持之以恒,一抓到底,务求实效,通过自己的努力,切实把派驻的各项任务完成好,向组织、向基层、向自己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3、总结经验,选树典型,挖掘推广基层的好做法。要培育典型、选树典型、推广典型,发挥好典型的示范、引领和促进作用,应当成为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重要手段。要充分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鼓励基层团组织和团干部摆脱思想束缚,不断探索,以创新的精神和发展的观点,研究新情况,形成新举措,解决新问题。要注重挖掘基层工作中的宝贵经验,在农村、机关企事业、学校、社区等各个领域,选树一批先进集体或个人典型,力争在每个重点领域都有工作突出、做法新颖、经验先进的工作示范点。要加大宣传力度,不仅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将外面基层团建的好做法和成功经验介绍给当地,推动本地工作持续发展,更要善于总结推广本地已经成熟的做法,形成制度,坚持不懈地抓下去,把基层的创造转化为全团的智慧和行动。
4、锤炼作风,攻坚破难,展示团干部良好形象。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团干部一是政治上要过硬,二是作风上要扎实,三是自律上要严格。同志们在派驻期间,要认真贯彻总书记的要求,要勇于吃苦,敢于接受磨炼,勇于克服生活上、工作上的各种困难,大
力发扬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品格和作风,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成才。要树立大局观念,以提高组织动员能力、综合协调能力、做好群众工作本领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为重点,正确处理领导与指导的关系,做到尽职不越位;强化服务意识,急基层之所急、想基层之所想,为推动基层工作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做到协助不惜力。要遵守纪律,搞好团结协作。大家在基层的一言一行、所作所为,基层都看得清清楚楚,而且会有所比较。因此,大家对自己要严格要求,生活上要厉行节约,食宿从简,不向基层提过分要求。要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模范遵守各项纪律规定,充分展示团干部奋发有为、廉洁自律、开拓创新的良好形象。
5、加强管理,完善机制,不断提高派驻工作水平。团的各级领导机关要对派驻工作强化“管理+服务”的工作思路,着力对派驻干部进行制度化管理、网络化沟通、人性化的关怀,确保派驻工作取得实效。要推动制度化管理,出台具体的管理办法,对所派驻干部的工作任务、培养教育、考核激励等环节作出具体规定,对派驻干部的工作任务进行量化,明确派驻期间每人要挖掘3至5个基层工作典型,每人至少撰写一篇调研报告,每人都要会同团县委书记在工作期满时向团省委提交工作报告。要建立网络化的沟通联系方式。针对派驻干部人员多、分布广、信息杂的情况,充分利用豫青E网团建论坛、移动“飞信群”、QQ群等,搭建交流平台,实现信息共享。要关心派驻干部的生活。在严格管理的基础上,加强对派驻干部工作、生活上的关心,通过购买保险、补贴伙食通讯费等方式,解决派驻干部的后顾之忧,给派驻干部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同志们,为期半年的派驻县级团委指导工作已经只剩短短的两个月了,时间虽然过半,但是,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任务还相当繁重。希望大家能够进一步增强做好基层基础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以饱满的精神、良好的作风、创新的思路、扎实的工作,切实抓好基层团的自身建设,推动基层团的工作创新发展,向基层团员青年和各级团组织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二篇:同志在全市金融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过去一年,我市金融工作成绩突出,有力支持了地方建设。为此,市政府再次对金融系统予以了通报表彰。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一年来辛勤工作在全市金融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再创辉煌,为xx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立新功。下面,我就今年的经济和金融工作讲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xx经济已经步入快速发展期,金融业的发展空间会更广阔2004年,全市人民期盼已久的铜九铁路池州段和沿江、合铜黄高速池州段正式开工建设,禄思伟耐火材料项目开工建设,池州电厂一期、英格瓷二期、清溪河综合治理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安景高速池州段进入施工设计。去年,全市实现GDp92.4亿元,增长13.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首次突破了两位数增速,全市经济增长明显提速;财政总收入9亿元,增长34.6%,增幅位居全省第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2亿元,增长54.7%,增幅位居全省第二。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5.3亿元,同比增长43.5%,其中引进省外资金增幅达到171.4%,居全省第二位。全市12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5亿元,增长23.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70.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4.8个百分点。2005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决胜“十五”,加快赶超,全面完成“十五”计划,为“十一五”的奋力崛起,实现跨越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市委、市政府今年各项工作的中心任务。为此,市委一届九次会议和市人大一届六次会议提出:要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继续坚持生态立市、工业强市和旅游兴市发展战略,着力实施“11641”工程,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亿元,财政总收入1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招商引资40亿元,进出口总额1亿美元。在基础上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大项目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和助推器,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池州经济的迅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大项目拉动。今年,我们要确保池州电厂一期两台机组投产发电、铜九铁路和两条高速公路建设顺利推进、禄思伟耐火材料项目完成主体厂房和矿山建设、英格瓷二期工程完成设备安装;开工建设安景高速、皖宝矿业年产300万吨石灰石、东方钙业50万吨氢氧化钙、东至香隅化工园氟苯等重点项目;同时,要稳步推进池州电厂二期、海螺三期、林纸一体化、吉阳核电、九华山旅游机场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随着这些大项目陆续上马和投产见效,届时我们的经济不论在规模还是在质量上,都将会出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飞跃。同样,由于地方经济增长的不断拉动作用,存贷款资源会大幅增加,金融可选择的优质客户会愈来愈多,金融不论在信贷总规模、信贷资产质量或是在经营效益上,也都将会有一个迅猛发展,金融业的发展空间会更加广阔,前景会更加美好。
二、金融要更好地反哺于地方经济,必须有效增加对地方经济的信贷投入省委、省政府提出“抢抓机遇、趁势而上、奋力崛起”的振皖口号。安徽要崛起,池州更要崛起,池州的崛起离不开金融等部门大力支持。当前,我市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的共性问题仍没有很好解决,由于直接投融资渠道缺失,金融信贷融资仍是目前解决问题的最有效办法,如果我们的金融部门今后能够在企业融资问题上再多想一些办法、多下一番功夫,相信对池州经济的促进作用会更大。金融立足于地方、扎根于地方,并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金融部门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金融工作,进一步强化全心全意为地方经济服务的经营宗旨,用足用好政策,努力争取池州的资金能全部用之于池州,甚至能够将池州以外的资金也吸引过来,用于我市发展,促进池州崛起。去年,我市存款规模突破了100亿元;今年,我们期望贷款也能够顺利突破100亿元,实现存贷款双双超百亿。当然,资金是生产要素,哪里有效益,就流向哪里;哪里效益更好,资金就更多地会向哪里集聚,这是市场经济规律,我们要按经济规律办事,运用经济手段引导资金流向。近年来,依托本地资源优势,我们的一批在建和投产项目具有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得到了金融部门青睐,成为信贷营销的重点领域,信贷资金投放及时、足额,加快了项目进程,发挥了预期效益,改变了池州工业面貌,希望2005年金融部门在这方面会做得更好。
三、进一步加强综合协调和配合,切实做到金融与经济相互促进、实现共赢在金融工作方面:一是要正确落实“双稳”政策,继续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有进有退的信贷方针。各金融部门要客观分析池州经济形势,正确处理宏观调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紧紧围绕“861”行动计划池州工程,认真贯彻市政府印发的《关于切实加强金融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指导意见》(池政办〔2005〕4号),按照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配合、控制信贷风险的有关要求,把握好信贷投放结构和投放节奏,在保证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信贷投入的同时,扩大对县域经济、中小企业和下岗失业人员的信贷支持,促进经济均衡协调发展。要通过组织银企项目对接等活动,搭建银行与企业及项目主体之间的合作平台,继续做好银企对接签约项目贷款资金的落实到位工作,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强银企双方的互信和互动。要努力争取城市道路、旅游开发、清溪河综合治理以及社会事业等重要基础设施项目的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适时推动银团贷款,强化银企互动、银银合作效果,实现金融与经济共赢。要发挥证券业的投融资功能,为企业开展证券业务知识辅导,助推池州企业上市进程。要发挥保险的保障与投资功能,努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化解风险、保驾护航。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促进我市经济和金融健康发展。当前,金融业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仍然比较多,如不良贷款反弹的压力较大,非信贷资产损失率较高;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大额授信和集中授信问题比较突出;农村信用社股权结构、治理结构不完善,内控效率不高,风险管理比较薄弱;金融业自身素质还不能真正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等。因此,要进一步强化监管新理念,按照“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提高透明度”的监管要求,加强和改进金融业监管工作,建立和创新有效的监管制度,不断提高监管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要进一步加大清收、转化不良贷款工作,加大损失贷款核销力度,促进全市不良贷款继续实现“双降”。要坚持风险防范和风险处置并举,认真抓好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工作,提高风险发现、评估、预警和处置的能力,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三是加强金融生态建设,改善区域金融环境。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对创建金融安全区活动提出了更新、更高、更远的目标,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高度统一。要建设良好的信用环境,继续抓好信用社区、信用乡镇建设,面向公众和企业开展征信知识和金融知识宣传,提高全社会的金融意识和诚信意识。要建设良好的监管协作环境,人行要牵头组织,加强金融、保险和证券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建立健全工作联系制度;人行、银监局要密切协作,建立健全辖区内金融稳定协作机制和金融信息共享机制,提高监管工作效率,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四是继续发挥地方性金融机构的作用,规范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国有商业银行逐步从农村市场退出以后,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的主力军地位要切实加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强调金融对“三农”的服务与支持,提出“抓紧制定县域内各金融机构在县及县以下机构、网点新增存款用于支持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比例”,人行与银监局要结合我市实际,抓紧制定各金融机构当年新增存款用于支持“三农”的比例,相关金融机构应适度增加对“三农”信贷投入,落实惠农政策,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同时,人行与银监局要做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相关工作,严格执行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发行条件,认真开展对信用社专项票据发行申请的审核,确保专项票据发行工作顺利进行;要督促农村信用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建立良好的内控制度,促进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和不良贷款下降,促进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这项工作,省里已经作了专门部署,改革目标和政策措施十分明确,要求从今年起用三年时间完成农村信用社改革任务。各县区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抓好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使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我市地方性金融机构的主体。在地方政府工作方面:一是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金融工作领导,为金融部门提供政策保障。第一,要建设良好的政策环境。各级政府要将金融和经济的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要高度重视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把金融业作为地方的一个优势行业,将支持金融业发展作为深化招商引资政策的新内容,制定支持金融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第二,要进一步强化金融意识。经济决定金融,金融促进经济。不懂金融的领导就不是懂经济的领导,不抓金融的领导就是不抓经济的领导。要了解金融工作的特点,学会有效利用金融手段来促进经济的发展,改变过去普遍存在的企业找政府、政府找银行的状况。第三,要着重培育良好的信贷载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配置主要靠市场。要通过加强项目建设、做大做强优势企业、培育一批优良中小企业,合理引导信贷资金流向。二是各级政府部门要切实转变作风,为金融部门提供周到便捷的服务。第一,要增强服务意识。要从维护金融稳定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高度出发,提高政府相关部门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工商、土地、房产等部门要进一步减少审批项目,简化审批程序,降低收费标准,为企业办理抵押贷款提供便利;发改委、中小企业局要积极为银企牵线搭桥,传递信息,帮助金融部门寻找新的信贷切入点和增长点。第二,要强化法制意识。借助地方党委、政府的力量,公正执法,消除地方保护主义,严厉打击各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加大案件执行力度,支持银行保全债权。各级政府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工作的通知》(皖办明电[2005]7号)精神,积极主动地帮助农村信用社清收拖欠贷款,以实际行动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三是各级各部门要密切关注宏观经济走势,切实抓好当前我市的经济运行工作。各地各部门在当前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同时,要集中精力,狠抓经济运行和重点项目建设,切实做到“两不误”、“两促进”,确保我市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能进一步上升。从1—2月份全市经济运行的各项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来看,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21.8%,比去年同期增幅下降25.4个百分点,产销率也下降了7.93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5.1%,其中城镇以上投资下降24.3%;财政总收入增长22.4%,比去年同期下降60.6个百分点;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19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8.5%,其中省外资金同比下降1%,市外资金同比下降73.7%;金融机构筹款同比少增加1.4亿元,金融机构贷款同比少增加4.66亿元;外贸出口(1月份)也只比去年同期增长1.1%。这一组数据都充分说明我市的经济运行情况出现局部下滑的苗头,一些主要的经济运行指数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要求,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各地各部门要针对这一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认真查找原因,研究对策措施,切实抓紧落实,确保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和保持上升势头,确保今年“11641”目标的顺利实现。同志们,今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池州的发展已经进入关键时期,今年的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重大,希望金融部门要抢抓机遇、趁势而上,不断做大做强,为池州崛起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xx同志在全市金融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准备得很充分,银行系统与政府相关部门共商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各家商业银行负责人畅所欲言,大胆提出设想,必将进一步推动全市经济的发展。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全市金融系统要准确把握池州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及主要方面,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职能,争取为池州经济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目前,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如建市较晚,起步较迟,工业底子相对较薄等,这些历史原因众所周知。但随着近几年的建设,现阶段阻碍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集中在环境制约、体制制约和供给制约上。环境制约又分硬环境和软环境两种,其中软环境的影响又较大,需要长期不懈地去塑造,当然,硬环境也需要不断改善,譬如交通等。体制制约是多方面的,而且带有普遍性。就目前来看,全国的体制正在转型,在这个过程中,加快企业改制,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发展的活力,势在必行。供给制约除了一些原材料的供给紧缺之外,主要体现于企业资金供给的严重不足。池州经济发展本身比较落后,企业规模相对较小,自身融资渠道相对狭窄,中小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在起步阶段,必须背靠金融机构的强力支持,获取及时、必需、有效的资金供给。全市金融机构要从全局出发,从长远利益出发,认真研究企业发展资金供给紧缺问题。当前,国家继续实施宏观调控,金融形势趋紧,资金运转困难突出,转化难度加大,但我们的银行要从中看到挑战与机遇并存,看准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势头,从单纯的金融系统业务观里跳出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进一步做好中小企业的信贷工作,以实现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要准确把握池州经济发展的基本增长点,找准金融服务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积极推动银企互动双赢近几年池州经济的发展,不仅得益于大项目、大企业的建设,还得益于非公有经济的发展。虽然现阶段二者之间仍然差距很大,譬如就税收方面来看,非公有经济全年利税仅占海螺水泥的1/3,但其在社会稳定和就业方面却作出了很大贡献。据统计,现阶段我市非公有经济已经解决了15万人的就业。由此可见,池州微观经济的基础就是大量非公有经济企业,他们是池州社会稳定最重要的基石。因此,无论是为了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还是为了发展池州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我们都要把非公有经济放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上来,继续贯彻“放”的方针,尽其力量予以扶持。扶持非公有经济,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扶持现阶段还处于起步初期的中小企业。目前,我市中小企业总体上呈现出个改企、小变大、弱转强的趋势,亟需金融系统的大力扶持。从这个层面看,金融的制约已经比企业其他方面的制约更为明显,也更为迫切。因此,现阶段池州的发展,特别需要金融部门对企业的贴近服务、贴身服务,也就是要为企业解决好“贷款难”问题。解决“贷款难”、“难贷款”问题,主动权在银行。银行应当转变以往的观念,主动出击,寻找可行方案,尤其对那些有前景的中小企业要降低门槛,加大服务与支持的力度,支持他们加快发展。改善金融服务,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通过及时授贷,促进中小企业增强发展的自信心,防止中小企业外流。我想,如果这些中小企业都发展壮大起来了,他们发展的积极性都充分释放出来了,池州经济的前景就会一片光明。
三、金融机构要准确把握在转型改革中的定位和走向,不断创新、优化自身结构,努力提高工作效率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一要解放思想。银行系统目前发展的障碍不在外部而在内部,不在企业而在自身,这主要源自计划经济体制下国企独大的观念根深蒂固。当前,要把如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作为转变观念的一个检验平台,毫不放松地抓紧抓实金融系统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二要面向市场。要彻底改变以往的衙门作风,官商作风。池州有的是可贷企业,关键是要善于发现。要确立围绕市场找项目、围绕项目找客户的工作思路,深入市场,深入企业,调查研究,找准有优势有成长性的项目。要盯紧招商引资项目,通过金融服务吸引招商项目,并为落户项目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机会。还要注意增强经营的活力,营造金融机构之间良好的竞争环境。三要创新机制。各金融机构要积极鼓励创新。目前通行的金融工具都可以用,如抵押、担保等,形式要突破,方式要创新,只有这样,工作的路子才会越走越宽。方式方法创新的潜力空间非常大,只要是适合自身发展的,人家已用的,我们都可以照样拿来用,当然,实际工作中必须保证操作好,执行好。四要搞好服务。这是市场经济本身的要求,也是党委和政府的要求。要切实提高服务质量,抓好增值服务,靠服务增值。五要保证金融安全。金融企业是特殊行业,要注意控制不良贷款,化解金融风险,保持金融稳定。市场经济最大的缺失是信用缺失,金融服务的过程也是对企业教育和培育的过程。要多宣传金融规则,在服务中培育客户、培育市场,最终形成银企间的互信、互动与双赢。总之,池州的金融机构要大力推进银行自身的改革与发展,为池州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四篇:张仕雄同志在全市双拥工作会上的讲话(定稿7.11)
在全市双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长 张仕雄(2011年7月11日)
同志们:
经市委、市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召开这次全市双拥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2010年以来双拥工作开展情况,科学分析创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存在问题,安排部署下步工作。一会,桂荣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做好双拥创建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我党我军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是我党特有的政治优势,也是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巩固国防和保持社会稳定的长期任务。对我市来说,双拥工作是事关大局的政治责任,也是一项重要而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福泉要实现全面协调发展,不能没有“双拥模范城”这张靓丽的城市名片,我市已经连续六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这是国家和军队对我市双拥工作的充分肯定,是我市一个含金量很高的政治荣誉,也是反映我市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因此,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增强信心,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创建工作,盯紧目标,同心协力,发挥优势,把握特点,推进工作,确保实现“七连冠”的创建目标。
去年以来,全市上下以新一轮创建活动为契机,全面落实优抚安臵各项政策,拓展工作领域,丰富工作内容,促进了双拥工作的蓬勃发展。总体来看,创建工作呈现“党政军民高度重视,宣传造势生动多姿,双拥设施日趋完善,优抚安臵扎实推进,军民互动和谐融洽”的良好态势。
第一,党政军民高度重视,团结合力抓创建。根据《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命名管理办法》和《全国双拥模范城(县)考评标准》文件精神,市委、市政府制订出台了《福泉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工作方案》、《福泉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工作任务分解表》,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召开会议对创建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并采取定期督查、适时抽查、随时调度等方式推进创建工作。在全市各级各部门、社会团体及热心人士的齐心协力、互动配合下,顺利通过了省、州双拥工作考核领导小组的严格考核,朝“七连冠”目标迈进了重要的一步。
第二,宣传造势生动多姿,氛围浓厚推创建。充分利用“八一”、“国防日”、清明等节日和征兵期间开展大型国防教育宣传活动。在市政府网站、《今日福泉》、福泉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开辟了双拥宣传专栏,及时报道各级各部门开展拥军优属、驻泉部队在抢险救灾和联防联治工作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大力宣传双拥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和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央视一套和七套、贵州电视台、《中国民兵》、《解放军报》、《战旗报》、《贵州日报》等新闻媒体先后对我市双拥工作进行了宣传报道。完成双拥陈列室的更新及《双拥专题片》、《福泉双拥之歌》的策划制作,编印了《双拥画册》及《双拥和国防教育读本》。广大军民通过寓教于乐、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宣传形式,使双拥宣传教育活动主题更加鲜明、内容更加丰富、活动更加精彩,军民鱼水情在教育活动中得到进一步的交融和升华,在全市形成了人人
治疗费减免;税务部门开展送税法进军营和为退伍、转业军人开辟“绿色通道”办证服务等等。
第五,军民互动和谐融洽,军民齐心同创建。一是各级各部门踊跃开展科技拥军、行业拥军等活动。春节、端午、八一等节日,市四家班子领导和各部门、企业和社会热心人士积极采取多种方式慰问驻匀部队、驻泉部队及全市757户重点优抚对象,共为驻匀部队、驻泉部队送去价值50余万元的慰问物资,为重点优抚对象送去价值20万余元的慰问物资。二是去年以来,全市共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军民共建活动60余次,其中:金山办事处与各驻泉部队组织开展了“第二届军民运动会”,市双拥办、金山办事处和市文体广电旅游局联合在市影剧院举办了“鱼水欢歌磷都情”大型军民联欢晚会,相关部门还与驻泉部队共同开展“军民共建双拥林”、“军民共建社会主义文明村寨”、“军民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军民共建退伍军人双带示范基地”等系列活动。三是驻泉部队积极融入地方经济建设,在维护地方社会治安和抗旱救灾等工作中,充分展现了部队组织严密、动员快捷、纪律严明、突击力强的优势,在抗旱救灾期间共派出了600余人次、350余车次,送水50吨,抽水灌溉农田3000多亩。积极为中学生开展军训,开办国防教育课。组织参加支农帮收活动2000余人次,多次组织帮助群众开展危房改造、地质灾害移民搬迁点路面平整、共建双拥林、清扫烈士陵园、义务送水、关爱敬老院孤老和孤儿等活动,全年开展义务劳动达1800余人次。通过活动的开展,增进了军民鱼水深情,党政军民互动更加广泛,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充分展现了军民齐心、共同推进创建工作的良好局面。
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的目标,以增强经济实力和军民凝聚为核心,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推进军事斗争准备为重点,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创新群众性活动方式,建立协调顺畅的运行机制,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和驻泉部队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具体来讲,就要做到“四个强化”。
第一,强化机制建设,提升双拥工作效能。双拥工作是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部门务必加大协作力度,努力形成网络健全、领导重视、社会参与、军地互动的双拥格局。
一是健全双拥工作网络。各乡镇(办事处)、双拥成员单位和驻泉部队要及时调整充实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进一步健全完善例会调度、定期汇报、结对共建和目标管理考核等制度,建立健全双拥办事机构,配备双拥联络员,充分发挥参谋、组织、协调、指导职能,构建一支政治强、作风正、业务精、纪律严、效率高的双拥创建队伍网络。
二是完善双拥工作机制。全市各级各部门、驻泉部队要始终把双拥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定期分析形势、适时调度推进。要进一步完善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部门协作配合、多方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形成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抓的良好局面。坚持考核、评比、表彰和督查通报制度,注重工作实效,创新工作方法,狠抓工作落实,使双拥工作做到有具体的实施计划、有明确的责任分工、有经常性的督促检查、有阶段性的总结评比、有一定的规模效应、有良好的社会反响。落实双拥工作责任机制,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因工
心民心,调动广大军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军民团结的伟大力量,使全市的双拥工作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三是积极发动和拓宽社会参与面。双拥工作要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就必须不断强化广大军民参与双拥的意识,广泛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到双拥工作中来。积极开展双拥工作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进企业等活动,利用节假日,组织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开展爱国主义、国防教育系列活动,将双拥工作融入“和谐福泉”、“平安福泉”建设的方方面面,巩固“军地通力协作、和谐互助”的大好局面,充分发挥其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第三,强化当前,筑牢双拥常规工作基础。按照全国双拥模范城表彰命名时间倒排,我们的时间非常紧迫,任务十分繁重,必须从现实着手,从最根本的工作切入,统筹推进各项创建工作。
一是做好资料完善工作。软件资料是考评双拥工作的基础条件,虽然我市已顺利通过省、州双拥工作考核领导小组的严格考核,但绝不可掉以轻心。目前,全国新一轮“双拥模范城(县)”申报复查工作已经开始,我们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坚决不能抱以侥幸心理。各级各部门、驻泉部队要对照《福泉市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工作任务分解表》内容,逐一检查,逐条落实,查漏补缺、完善提高,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完善争创工作资料,尤其对双拥政策落实、双拥组织建设等一票否决的工作,要做细做透,不能有半点马虎和懈怠。各成员单位也要拓展思维,结合工作实际深度挖掘活动载体,突出部门特色,创出工作亮点。
共建活动与制度建设并重”的工作思路,将在金山办事处洒金北路打造“双拥一条街”,整条街道会成为双拥知识、军地共建、军民互动等“双拥主题元素”展示舞台,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街和宣传街。请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快工作进度,确保在国庆节前完成相关工作。
三是大力推进新型经济组织参与双拥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型经济组织特别是非公企业已成为双拥工作新的社会资源。双拥活动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新的社会资源,借助企业延伸宣传阵地、建立双拥实体、开展更多成效显著的共建活动,企业通过双拥活动又能较好地展示和提升品牌形象,是一项合作共赢的好事。市双拥办、工信、发改、工商联等部门要拓宽工作思维,加强与企业的互动合作,积极探索合作机制、模式,更好地推动双拥工作广泛开展。
同志们,做好我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双拥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全市上下要继承和发扬双拥优良传统,以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为目标,振奋精神,攻坚克难,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态度,为推进我市双拥工作再上新台阶、不断巩固和发展党政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而努力奋斗!
0-
第五篇:张学锋同志在全省村镇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张学锋同志在全省村镇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09年4月15日)
同志们:
这次我们在通山县召开全省村镇建设工作座谈会,其目的是让大家能现场观摩和学习通山县委、县政府在村庄环境整治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机制,其主要任务是总结分析2008年全省的村镇建设工作,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快全省村庄和集镇规划编制进度,切实抓好整县整镇实施村庄环境整治与脱贫致富奔小康等试点工作,动员和组织全省建设系统将“百镇千村”示范工程不断向纵深推进,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李厅长还将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并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2008年的工作情况和2009年的任务要求,先讲几点意见。
一、2008年全省村镇建设工作的主要情况
2008年是我省推进“百镇千村”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由点及面、向纵深推进的重要一年。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及全省建设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统筹城乡发展上积极探索,较好地完成了村镇建设的各项任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百镇千村”建设与村庄环境整治力度不断加大。
2008年省委一号文件,继续强调实施“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在《中共湖北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对“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提出“每个县(市)要抓好2-3个重点镇的建设和发展。坚持走产业兴镇的路子,不断增强小城镇的经济实力、综合服务能力”;“切实办好鄂州城乡一体化试点,并选择几个条件较好县(市)启动城乡一体化试点”;在村庄整治方面,要求科学制定和完善乡镇村庄建设规划,办好整县整乡推进村庄环境整治试点,探索农村社区环境卫生治理新机制。
去年6月30日,省委、省政府在老河口市召开现场会和电视电话会议,安排部署了全省“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省委书记罗清泉、省长李鸿忠、副省长田承忠出席会议,对推动“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地认真落实会议精神,积极开展重点镇、示范村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活动。一些地方还出台政策措施,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2008年全省共投入17.6亿元用于“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其中重点镇12.1亿元,示范村5.5亿元,确保了“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向纵深的发展。
(二)整县整镇村庄环境整治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绩。
在去年的老河口会议上,经省政府同意,省建设厅印发了《湖北省整县整镇开展村庄整治,推进“清洁工程”建设实施方案》,之后全省确定了10县(市、区)和4镇为第一批整县整镇推进村庄环境整治试点。各试点市县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注重整合资源,层层明确责任,村庄环境整治取得了较大进展。江夏区306个建制村全部编制了村庄规划,并以107国道沿线为重点,完成了125个建制村的村庄环境整治,开展了100个自然村的长效管理试点,启动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完成了5处样板房建设及61栋危房改造任务。通山县积极理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成立了6个乡镇建设分局,切实解决了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的缺位问题;大力整合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2100万元,完成71个中心村的村庄环境整治任务,实施新农村建设项目267个;建设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储运系统,积极推广“组保洁、村收集、镇处置”的垃圾处理模式,每个乡镇配一台垃圾清运车,配套经费5万元,建垃圾填埋场,在镇、村、组分别建设垃圾中转站、垃圾池、垃圾箱等设施;对公路沿线的122个建制村的282个自然村落实了“三个一”制度,即建一个垃圾池,定一名卫生保洁员,配一部垃圾手推车。全省各地都有一批示范村,户户门前干净整洁,家家周围绿树掩映,一村一景,各具特色,既体现乡土气息和田园风情,又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了生态效应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村庄环境整治呈现出由点及线,由线及面的良好态势。
(三)仙洪试验区村镇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按照省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领导小组的部署,根据《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总体规划实施纲要》,我们制定了《省建设厅关于仙洪试验区村镇规划建设实施方案》,重点抓了村镇规划、小城镇建设、村庄环境整治、污水和垃圾处理、村镇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高起点规划,完成了规划编制任务。组织编制了《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村镇布局规划》,指导试验区14个镇(办事处、管理区)完成了总体规划的编制或修编,先期启动村庄环境整治的100个村,编制了村庄规划或村庄整治规划。二是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村镇面貌逐步改观。先期启动的100个村的村庄环境整治初见成效,环境卫生有了较大的改善,涌现出了一批整治效果明显的村庄。共建设村庄内道路150公里,建设垃圾池550个,垃圾中转点110个,修建村庄排水沟渠120公里,植树13000多株,拆除废弃房屋、露天厕所、猪圈等50000多平方米。三是坚持城乡统筹,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通过城镇供水管网延伸、建区域性垃圾填埋场等形式大力推行城镇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到目前为止,试验区已经通过城镇供水管网延伸解决了169个村近20万村民的饮水安全问题,管网长度达350公里。试验区规划了5座生活垃圾填埋场,每座垃圾填埋场均能吸纳周边一定区域内的村镇生活垃圾。四是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功能,塑造小城镇特色。试验区小城镇从产业支撑入手,力求一镇一品,在风景旅游、滨水园林、历史文化、古迹保护、商贸物流等方面加大创建特色镇的力度。2008年,试验区小城镇镇区道路改造22公里,建设下水道64公里,改造供水管网75公里,新增绿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8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的审查。
(四)村镇规划覆盖面不断扩大。
目前,全省730个建制镇,有502个完成了总体规划编制,占总数的69%;209个乡集镇,有150个完成了总体规划编制,占总数的72%;2.6万多个建制村有1.2万个完成了村庄规划编制,占总数的46%。武汉市完成了所有75个乡镇的总体规划和村庄布局规划。枣阳市完成了“村组合并”的全部546个中心村的规划编制任务,共减少33个中心村和5203个自然村,形成546个中心村、1452个基层村的村庄格局,规划实施后,可以扩大耕地7.6万亩。全省119个重点镇的重要地段基本上都编制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其中,大冶市灵乡镇、沙洋县后港镇等重点镇实现了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全覆盖。
(五)“百镇千村”示范综合效益更加凸现。
重点镇建设以推动城镇化为主要目标,示范村整治以改善人居环境为主要任务,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参与热情高涨,综合效益凸现。在2008年公布的全省首批52个重点产业集群名单中,有11个是依托重点镇支柱产业进行发展的。各地还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加快小城镇建设,初步形成了工业主导型、市场带动型、生态旅游型、农业产业基地型等不同类型的小城镇发展模式。在首批启动的10个旅游名镇中,有9个是省重点镇;在全省命名表彰的15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中,有102个村在“百镇千村”示范村名单之中,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这充分表明,“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的稳步推进,为全省新农村建设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二、2009年村镇建设主要工作安排
根据省委鄂发[2009]1号文件精神,年初召开的全省建设工作会议确定了今年村镇建设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总体是继续推进“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促进村镇建设健康发展。具体任务为:一是加快村镇规划编制,完成规划编制任务;二是大力推进村庄环境整治,落实2000个村的整治任务;三是继续抓好10个整县推进村庄环境整治试点,启动7个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市)的村镇规划与建设;四是加快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污水处理厂与管网、垃圾处理场项目建设;五是部署县域内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六是加强农房建设质量监管和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
(一)切实落实村镇规划编制任务。
按照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鄂政发[2005]42号)的要求,“到2007年年底以前,各建制镇要全部完成新一轮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到2008年年底以前,全省所有乡集镇要全部完成总体规划编制任务,2010年年底前,总体规划确定要保留的中心村要完成建设规划的编制任务”。2009年省委一号文件再次要求,2010年前,要完成所有建制村的村庄规划编制任务。但截至去年年底,我省还有31%的建制镇,28%的乡集镇没有完成总体规划编制任务;54%的建制村没有完成村庄规划编制任务。显而易见,我们的工作进展与落实省政府的任务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各地务必要有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把村镇规划编制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加大在规划编制方面的经费投入力度,精心组织规划编制队伍,严格把握规划编制质量,尽快完成各项规划编制任务。今年100%建制镇和90%的乡集镇要完成总体规划的编制或修编,75%的建制村要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各级建设部门要认真制订和实施好村镇规划编制工作方案,采取切实有效、针对性强的措施,确保规划任务如期完成。
要优化县域村镇空间布局,完善村镇体系规划。各地应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既可在城市或县城总体规划中具体细化村镇体系规划,也可单独编制村镇体系规划。村镇体系规划应以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提高城镇化水平为着力点,从整体到局部,统筹考虑道路、给排水、公交、环卫、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要适应农村人口和村庄数量逐步减少的趋势,科学预测和确定需要撤并及保留的村庄,在局部构建以乡镇为中心、以中心村为组团的村镇空间格局。
要更新理念,提升小城镇规划水平。小城镇规划编制,要突出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把小城镇定位为连接城乡的纽带、提高城镇化水平的载体、实现农村工业化的依托、培育农村市场体系的基地。各建制镇在完善总体规划的同时,要加紧编制规划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规划区内各项项目工程建设提供规划管理依据。
要提高村庄规划质量,使村庄规划成为指导新农村各项建设活动的综合平台。村庄规划编制要在村镇体系规划的指导下,依据相关技术规范,明确村庄性质、规模和规划区范围,具体做好各项建设在空间上的落实。
(二)继续抓好“百镇千村”建设与村庄环境整治。
“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是我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平台和工作抓手。为了将“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推向深入,今年,全省将在对第一批实施的百镇千村工作情况、项目建设进行总结与收尾的基础上,启动第二批“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各级建设部门要高度重视“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点、线、面”的有机结合,精心准备、优选重点镇建设和示范村整治项目,进一步推动“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由点及线、由线及面向纵深发展。
重点镇建设要达到湖北省重点镇建设考核标准,有条件的重点镇,要以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为目标,向建设生态镇迈进。今年,省厅将主要在资金上扶持有条件构建“以乡镇为中心、以中心村为组团”空间格局的重点镇的村镇共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同时,继续扶持“10+2”旅游名镇和新启动一批旅游名镇创建。
村庄环境整治是“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向纵深推进的系统工程,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省委省政府确定了2000个村村庄环境整治的目标,我们初步确定:整县整镇推进试点的10县(市、区)4镇,在完成去年30%建制村的整治任务的基础上,今年再完成30%的村庄整治计划,计670个村;7个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市今年要完成30%的村庄整治任务,计500个村;创建旅游名村100个村;优选镇村城乡一体化试点350个村;“两圈一带”安排380个村。各地要按照“一条线、一个面”进行布局,制定好实施方案和项目计划。所有2000个村的村庄环境整治,要根据不同基础条件,按《湖北省整县整镇开展村庄整治 推进“清洁工程”建设实施方案》设定两级目标,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建设整治模式,采取先易后难、树立样板、以点带面等方式,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确保在区域范围内起到示范作用。村庄环境整治要突出六个方面的重点。一是村内道路硬化;二是拆除乱搭乱建;三是垃圾、污水治理;四是“喝干净水,用卫生厕”;五是加强农居安全;六是增加院落死角绿化。
(三)启动7个脱贫奔小康县(市)的村镇建设试点工作。
去年底,省委、省政府正式提出选择7个贫困山区县(市)开展脱贫奔小康试点,这是继仙洪试验区后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各试点县(市)的建设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结合当地实际,精心组织部署,确保完成任务,抓出实效。
要抓住重点,突出特色。试点建设的重点是,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增强服务功能,改善景观面貌和人居环境;优化村庄布局,推进村庄环境整治,保护生态环境,建立村庄管护长效机制。要针对试点地处山区、基础薄弱、村落分散的特点,扬长避短,发挥山水资源和旅游资源优势。
要坚持规划先行,有序推进。建设部门要成立工作专班,制订试点建设工作方案和分步行动计划,抓紧编制各类规划设计,严格按规划实施各项整治和项目建设。村庄规划将作为省定计划分解的重要依据,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不搞平均分配。
要优先推进中心村的建设和环境整治,树立样板,典型带动。7个试点县市今年要完成500个村的整治任务。试点各县市要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支农项目,集中投入,发挥综合效益。
要同步推进机制体制创新,建立乡镇规划建设管理和卫生保洁等长效机制。
(四)进一步抓好仙洪试验区村镇规划建设工作。
试验区三县市政府应切实落实规划编制经费、加大技术力量投入,确保2009年7月底前完成剩余的307个村庄的规划编制任务,同时,试验区所在县市的村庄规划编制进度应走在全省前列。
要科学组织村庄规划的实施。整合各类支农项目建设资金,统筹安排项目建设时序,引导农民自愿向中心村和小城镇逐步集聚。
要切实推进污水、垃圾处理重点项目的实施。8个污水处理厂、5个垃圾处理场和3个污水管网项目要在今年5月底以前开工,在年底以前建成并投入运行。具备5月份开工、年底竣工条件的项目,进入本资金安排计划;不具备条件的项目,待具备条件后再作安排。
要创新村镇建设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村镇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的长效机制,保持农村清洁卫生;探索污水处理项目建设、营运、管理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市场化的运行机制;进一步落实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创新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模式,在试验区先行先试探索城乡规划建设统一管理模式。
(五)开展县域内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
以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为契机,努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取得突破,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合理安排县域城镇建设、村落分布等空间布局,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初步确定,在鄂州、潜江、宜都、老河口等地启动县域内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以整镇推进为原则,共安排350个村的计划。
试点县市首先在规划上要以六个一体化统筹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即城乡规划一体化;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城乡市场体系一体化。
其次,要建立完善城乡一体的规划建设管理机构。构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需求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体制。
要按照“以乡镇为中心、以中心村为组团”的要求,优选“一镇+多村”或“多镇+多村”的模式,编制项目建设计划。
(六)积极探索村镇建设管理的长效机制。
要积极探索农村村庄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各地要积极解决农村垃圾无处倾倒的问题,在村庄根据实际需求配置垃圾容器,合理设置垃圾收集点,配置垃圾车,实行定点存放、统一收集、定时清运、集中处理;建立农村卫生保洁队伍,聘请专职保洁员,负责村容环境的监督和垃圾清扫工作。积极推行“村收集、镇转运、分片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理模式。
要积极探索小城镇污水处理运营监督管理工作机制。要加强小城镇污水处理项目的科学建设、运营、管理,建立市场化的运行机制,保证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可将小城镇污水处理项目捆绑打包,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委托技术实力强、信誉度高的企业负责运行经营管理。制订污水处理的收费政策,出台相应的优惠办法,建立污水处理运营监督管理工作机制。
(七)抓好农房建设质量安全监管和危房改造试点工作。
省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民住房建设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鄂建[2007]53号),同时编印了《湖北省农民住房建设质量控制管理导则》(试行),各级建设部门要严格按照文件要求,理顺农房建设管理体制,积极推行县级规划建设及农房质量安全监管的垂直管理体制,切实担负起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职责,抓好农村建房质量安全监管责任的落实,严格工程设计、施工条件的审查,加强施工许可管理,从源头上把好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关,不断提高农村房屋的建设质量和抗灾能力。
去年底以来,我厅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落实“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程”项目的紧急通知》等文件精神,在实施全省农村危房改造方面做了一些前期准备工作,草拟了《湖北省农村危房改造技术管理导则》,还将编制《湖北省农村危房改造图集》,下发各地使用。各县市区建设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开展农村危房改造摸底调查。按照《关于开展湖北省农村危房改造设计方案征集活动的通知》要求,组织设计部门深入农村调查研究,认真设计,及时上报各地农村危房改造设计方案。
三、强化工作措施,确保09年工作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一是强化技术指导,提升服务水平。各地要加强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法规及业务知识培训的工作力度,不断提高村镇规划建设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特别要根据村庄环境整治的进展情况,有针对性地对村组干部开展村庄整治方面知识的培训。要组织技术力量,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加强对村庄环境整治、农房建设的技术方法提炼、总结和指导,在村庄环境整治上不断探索并逐步形成地域特色。加强农村建筑工匠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村庄建设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各级建设部门及村镇建设服务管理机构要结合当地实际,免费提供农房建设通用图集,推广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为农民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
二是强化组织领导,落实资金保障。各级建设部门要切实履行村镇建设管理、协调工作职能,制定县域村庄整治实施方案,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工作纳入工作考核体系中,认真抓好落实。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整合小城镇建设资金和村庄环境整治资金的力度,完善小城镇建设和村庄整治的资金筹措和投入机制。要加大对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在小城镇范围内征收的城市维护税、市场管理费、土地出让金、排污费、水资源费、公用事业附加费等,除按规定上交部分外,可按不同比例返还给小城镇,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公共财政对村庄整治的支持力度,在预算中争取地方政府增加以奖代补资金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要明确县乡两级政府、村集体组织及村民在村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的责任,建立资金筹措与分摊机制,防止产生新的乡村债务和加重农民负担。有条件的地区,可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建设、谁管理”的原则,鼓励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民营资本参与村庄整治,切实保护其产权利益。积极探索建立镇村垃圾、污水处理收费制度。
三是强化督办检查,确保工作任务的完成。省厅今年将分解下达镇村规划编制计划和建设项目计划,建立相应统计制度,不定期向省委、省政府上报各地规划编制的情况,并在媒体上定期公布各地规划编制的进度。各县(市)建设主管部门要经常深入基层,加强对县域镇村规划编制和村庄环境整治的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组织开展不定期检查并进行评价,对于工作成效显著的给予表彰和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同志们,村镇建设工作是推进全省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只有坚持在各级地方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与当地农村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与老百姓最需要解决的利益问题结合起来,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与破解“三农”问题结合起来,才能够把村镇建设工作抓好抓实。我们要坚决按照省委、省政府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再鼓干劲,再加措施,强力打造具有湖北特色的“百镇千村”建设与村庄环境整治示范与综合效应品牌,为构建和谐湖北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