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高校学生党建进公寓的现状分析与有效模式的探索
关于高校学生党建公寓的现状分析与有效模式的探索
【摘要】学生公寓是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主场所,同时也是加强高校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关键阵地,然而各高校在学生公寓党建工作过程中遇到很多难点,为切实加强学生党建进公寓工作,进一步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学生公寓党建工作的优势,本文将从学生党建进公寓工作的现状分析着手,重点探索学生公寓党建工作的有效模式,进一步促进学生党建公寓工作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学生公寓党建工作现状分析有效模式探索
一、高职院校学生公寓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1、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教育的开放化,学生公寓的管理工作也逐步贴近社会化,学生的思想也是标新立异,为进一步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为新中国的发展培养更加优秀的后备力量,加强高校学生公寓党建工作势在必行,然而高校学生公寓的党建工作要想有序开展必须依靠确立的管理模式,以充分发挥学生公寓党建工作的作用。
2、公寓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思想成熟的关键,结合学生公寓发展的趋势和自身的特点,努力探索高校公寓文化发展的重心,把握和引导学生公寓党建活动的具体方向,构建公寓文化新体系,为进一步营造特色校园文化做出创新与贡献。学生公寓是高校学生生活、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的场所,同时也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学生公寓的管理工作是目前各高校所面临的重点、难点,而在学生公寓开展党建工作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重大举措,这项工作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是我国目前培养高校学生的有效举措,同时具有创新性、挑战性和可持续性。
3、加强学生公寓党建工作不仅能科学有效的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对加强学生的综合培养也是行之有效。学生公寓党建工作的有序开展一方面可以从思想上对学生加强教育,减少违规违纪现象,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可以指导公寓团、学组织的工作,健全了组织、完善了体制。公寓内党、团和学生会组织,在思想教育、文体、学习上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既能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进公寓存在的不足
目前我国各高校根据党中央关于高校学生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为指导,结合各高校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加强学生公寓党建机制的试行与探索,经过各高校一段时期的实践工作,学生公寓党建工作有了初步成效但也出现了许多阻碍与难点,普遍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缺乏全局意识,在我国各高校进入跨时代发展的时期,又是初步进行学生党建进公寓的试行阶段,高校自身在具体实施方面还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造成学生公寓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不佳,阻碍了其正常发展。具体来说,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公寓情况,在好多高校宿舍中无法设立固定的党团指导办公室、学生活动室以及宣传栏等,由此学生宿舍的管理工作不能有序的开展。此外,公寓党建工作没有具体的老师指导,大多数是由辅导员兼任,学生党员及积极分子没有正确的引导,这就使学生公寓党建工无法准确把握主流意识形态,最
终导致学生公寓缺乏良好的精神风貌。
2、学生公寓党建工作组织管理不完善,在各高校学生公寓党建工作的重点普遍放在院系的整体工作中,却忽略的学生生活的主体公寓的实际情况,进而导致学院的管理工作思想与学生公寓党建思想联系不够紧密。对我国各高校,学生公寓政治思想工作是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各高校学生管理的重中之重。此外,在大部分高校中学生的管理工作是由学工处来统一管理,而宿管工作则是通过后勤来进行指导,两个部门的工作重心不同,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各院系辅导员与宿管人员日常也缺乏必要的沟通交流,这样就形成宿舍管理的间隔空白区,造成公寓学生的管理工作的不利,进而造成公寓党建工作的无法有效的开展。另外,由于学生教学课程的繁忙,学生思想的不成熟,学生和宿管员以及辅导员的接触很少,甚至有些学生不知道自己的辅导员是谁,平时主要负责什么工作。即使在公寓内设立了党团活动室也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3、社会不良思想也给学生党建工作带来挑战,随着社会格局的变化,学生公寓的设施越来越完善,互联网成为学生公寓的主流,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工具,与以往学校相对封闭式的学生宿舍管理也是南辕北辙,学生公寓与社会的联系日益广泛,学生接触的人事结构复杂,而监控力度无法满足要求社会上、互联网上各种不良思想必然乘虚而入,给学生党建教育带来新的挑战。
三、学生公寓党建工作的有效模式与探索
学生公寓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战场”,同时也是学生政治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场所。要建立以学生公寓为载体,加强高校学生的综合培养,从分发挥学生公寓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和完善学生公寓党建工作:
1、实施“党员宿舍”挂牌制度
在学生公寓针对学生党员、积极分子宿舍进行挂牌,建立一批具有模范性、积极性、创新性的典范宿舍,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党员、积极分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接受广大同学的监督,另一方面可以积极影响周围同学,带动身边同学积极健康的成长,最终实现“一名学生党员、一面先锋旗帜”的目标,更加充分发挥学生公寓党建工作的积极作用。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党员、积极分子更多更好地为同学服务,充分展示学生党员、积极分子的新形象、新风貌,充分发挥党员、积极分子在公寓管理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同时,也是对学生党员、积极分子的考察,在学生公寓中学生党员、积极分子理应表现的积极乐观,有职责也有义务为身边同学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广大同学清晰了解身边的党员和积极分子,发挥群众监督职能,充分做到公寓党建工作的良性管理方针。
2、加强公寓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精神文明氛围
学生公寓环境是影响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形成,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人的意识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形成的。环境的变化主导着人的意识形态。青年学生是其意识发育的最佳时期,而学生公寓又是影响他们意识形态发展的重要场所,为更好的确保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和身心健康成长,进一步加强学生公寓党建工作的开展,努力创造良好的公寓环境,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形态,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1)加强宿舍良性网络化建设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科技的高速发展,网络成为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和思想观念形成的推进器。网络的发展使人们之间的相互交往发生了质的飞跃,同时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影响高校学生的政治思想与道德观念的形成以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目前,大多数高校公寓都已配备良好的网络环境设施,为此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媒体的发展来指导并加强学生公寓党建工作。各高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前学生发展的特点,利用网络技术开设校内网络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发展和成长特点投放大量的良性信息资源以供学生阅览与学习。
(2)打造良好的公寓文化环境
公寓是学生生活的聚集地,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群体性和屏蔽性,同时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活动空间。学生的日常行为的养成,思想观念的交流,都相对自由开放,继而同学之间的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观念也容易群集,形成群体观念。在学生公寓中,一旦这种群体观念形成,处于主导地位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对每一个宿舍成员产生影响,逐渐形成公寓整体风气,最终影响学校的育人教育,为此建立良好的公寓文化环境势在必行。在学生公寓党建工作的思想指导下,根据学校的具体实际,团学组织或公寓管理辅导员办公室,针对学生的思想行为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如在学生党员的配合下,利用学生公寓的党员活动室、心理健康活动室以及就业指导活动定期开展各项思想交流与服务工作,及时了解和解决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疑惑;其次,团学组织还可利用公寓文化宣传阵地、电子显示屏、公寓网络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如公寓文化节等,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公寓文化氛围,逐渐引导学生以宿舍为家,关爱集体,形成一种责任感。另外,注重学生党员、积极分子在公寓生活学习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推动公寓文化建设,将打造良好公寓文化环境建设作为任务分配给每个学生党员,从而在学生团体中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为创造文明、健康、积极的公寓文化提供强有力的保证,进而促进学生公寓党建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
第二篇: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与改进思路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与改进思路
芮明珠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党组织自身建设的需要,是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需要。但是,现如今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却存在着队伍结构不够完善、缺少宣传阵地、学生党员培养教育过程不到位等问题,在理性分析这些共性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和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基本思路以应对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从而不断推进并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更好地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服务。
一、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分析
1、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及结构不够完善。学校开展学生党建工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建工作者的数量和质量。学校以教学为中心,重视教学建设无可厚非,但是对党建工作队伍的建设需引起重视。如今,许多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往往由部分行政人员、专任教师或辅导员兼任。行政人员忙于处理各种行政事务,专任教师忙于教学科研,而一个辅导员通常要管几百名学生,平时的精力更多花在了日常事务的处理上,时间和精力都难以兼顾党建工作。而且有部分党建工作者并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且年纪轻,工作时间短,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基础较薄弱,经验不足;相当一部分学生党建工作者没有经过正规的党建工作培训或再教育。部分党建工作者身兼数职,对党务工作不熟悉,工作程序不够规范,有的甚至对党务工作知之甚少。
2、宣传力度不够,影响党建工作透明化。党员在培养过程中,要求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培养。由于党建工作缺少相应的宣传阵地,或是工作者不善于应用宣传阵地,往往会在学生中产生误解。这种误解将直接导致学生缺少对党组织地信任,认为党组织在党员培养过程中透明度不够。久而久之将使学生失去对党组织的信任。
3、学生党员培养教育机制不健全。
3.1学生入党动机问题。受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如今的大学生入党动机 1
显现功利化,部分学生把“入党”作为提高自己素质和能力的“捷径”。于是出现学生中入党积极性高,动机存在偏差的现状。学生入党动机的复杂化和多元化,给新时期的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3.2学生党员培养过程教育问题。往往只重视入党前教育,忽视入党后教育。在学生入党前,学校通过上党课,举办各类党校培训班等不同形式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而入党后的教育考察却显现较弱。特别在教育形式上,学校党组织对学生党员的思想理论比较重视,但是却缺少相应的实践教育,从而影响学生党员的质量,影响学生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3.3党建内容不够明确,实际工作定位较低。不少学生党支部及党员的活动与党外活动脱节,与团组织、学生社团群体的活动缺少联系。一些基层学生党组织把主要的工作局限于发展党员。许多支部活动缺乏内容,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组织生活。许多高校学生党员培养除了理论学习外,很少有必要地实践活动。
3.4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许多高校党委组织部举办的党课培训班每学期举办一期或是二期,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对党知识渴求的愿望,也不能全面在大学生中普及党的知识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各学生党支部如何保质保量地进行党课培训,形成一整套完备而行之有效的大学生入党教育培养措施是值得思索的课题。同时,发展学生党员的目标责任、党员档案管理制度等也是高校学生党所面临的问题。
二、进一步改进和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基本思路
1、加强学生党建队伍建设
1.1重视学生党建队伍组织培养。作为高校本身有着得天独厚的人员优势,在这里本身就聚集着优秀的人才或是专才。而党建工作正是如何合理、有效地培养这些优秀人才为我所用,要像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那样重视党建队伍建设,像引进师资一样择优调配,切实加强业务指导和培训,关心党务干部的成长成才,提高他们的生活待遇。对于工作能力不强的党建工作者,加强引导和培养,坚持科学用人标准,大力选拔真正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大胆使用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干部,形成正确地用人导向。
1.2增强学生党建人员力量。在原有的基础上配备专职党建组织员,增强党组织建设力量。在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中设立专职副书记,专门负责学生工作,各党总支书记专门负责党建工作和全局的学生工作,实现党建工作专职化。
2、构建学生党建工作宣传新载体。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信息化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现实教育环境的变化要求学校必须站在时代的前列,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高科技、面向新知识,主动迎接信息化、网络化给党的建设带来的挑战和机遇。高校可以利用现有的现代化技术,比如互联网、宽带网、局域网、手机短信等,建设网上的马克思主义阵地,使网上教育的覆盖面加大,辐射力加强,通过开展网上党建理论研究、党建论坛、党建报刊、党建数据库、网上党校、网上党课等活动,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增强党的影响力,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增强学生党建工作的透明化。
3、创建学生党建工作新机制
3.1大学生党性教育实施“三早”教育。所谓“三早”即早启蒙、早教育、早培养的培养教育方法。高校学生在校时间比较短,仅就四年(高职只有三年)真正在校时间就3.5年(高职只有2.5年),只有抓早、抓好学生党建,才能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塑造出最优秀的人才。从学生一进校起,就要建立党员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党员联系班级、党员指导党章学习小组活动等有效制度,使“三早”方针落到实处,对入校新生做最早的党性宣传和教育。
3.2层级教育,完善党校培训。通过校、院两级教学,完成学生的理论培养。在培训对象上,学校党校主要负责干部培训和党员教育,分党校主要培训申请入党的学生和入党积极分子。在培训制度上,对大学生入党实施“分级教育”,即对新生进行入党启蒙教育,对学生作“怎样写入党申请书”、“如何创造条件向党组织靠拢”等一系列专题讲座,使学生一进校,就能感觉到党组织的温暖,同时明确前进的方向,将此称为一级教育;对入党积极分子、建党对象进行系统的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教育,称为二级教育;对预备党员集中进行“如何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的系列专题教育,称为三级教育。“分级教育”中的后两级教育都要实行考试、结业发证制度,培训考核不合格者不能发展入党或按期转正。通过这种时间上相对间隔、内容上明显有层次的入党“分级教育”,使要求入党大学生在入党前后不同发展阶段,能接受不同深度的党的知识教育,逐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政治理论水平,从而使发展的学生党员在质量上
有了保证。
3.3学生党建内容、培养方式要与时俱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知识、新事物快,厌恶单调、枯燥,喜欢变革和丰富多彩,党建工作者应该适应教育对象的特点,使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从过去较为传统单一的模式中解放出来,从偏重于内容而忽略形式转变为既讲求内容的政治思想性,又力求形式的生动多样性。理论培训应与社会实践想结合,让学生通过有效地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比如义工组织或者是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等活动),真正让学生了解中国社会,感受社会变化,并从中了解自身不足,从而立志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培养模式可以简单陈述为:注重前期的培训与辅导,中期的跟踪与指导和后期的分享与交流,通过社会实践激发大学生奉献社会的热情,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针对大学生中一些普遍存在的热点问题,组织开展大学生主题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整体思想素质。可以通过分别召开大学生代表、辅导员、各党总支委员、相关业务教师等若干座谈会,确定主题,制订活动方案,由党委审定通过,使主题教育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在活动中,既注重通过讲座、编印小册子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正面理论灌输,更注重寓教于乐,结合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采取辩论赛、演讲赛、网上征文比赛、知识抢答赛、案例展览、PPT比赛等各种形式,使主题教育丰富多彩。在主题教育中,明确要求全部教师参与育人,全部大学生参加活动,达到全部大学生思想受益的效果。通过各类活动真正达到以大学生为中心,以大型活动为纲,校、院、班三级互动。改革过去习惯的自上而下的灌输教育方法,实行从上而下与由下而上的校、院、班与学生个人互动相结合的方法,激发大学生自主对教育主题进行深入理性思考,将有效改变一些大学生“思想教育就是讲大道理”的思维定势,提高大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3.4培养教育与制度规范相结合。思想教育是内容、是基础,而制度用以巩固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二者缺一不可。将思想教育与制度规范有机结合起来,把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贯穿于制度规范建设的全过程,是把握高校学生党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将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各项建设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党的制度建设的具体体现。团组织“推优”工
作要本着“成熟一个、推荐一个”的原则,宁缺毋滥,更不能采取分指标到班级的方式进行“推优”。团组织要全面地考量被推荐人,要防止重才而轻德,重视成绩而轻视能力,重视票数而忽视现实表现的现象发生,切实保证“推优”质量。建立健全党员联系积极分子制度、谈话制度、汇报制度、培养人责任追究制度、党员发展公示制度、学生党员目标管理制度等,保证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保证学生党员的质量。
4、明确学生党建工作新方向
4.1学会关爱。真情真心关心每一个党员学生,特别是对生活严重困难、遭遇自然灾害以及犯了错误等处于特殊时期、面临特殊情况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要倾心尽力,给予关心、帮助、提醒、教育、疏导,解决他们的困难,分担他们的痛苦,确立他们的信心。
4.2明确激励机制。出台激励机制,明确学生党员发展方面,甚至也可以考虑学生党员的培养与学生今后的就业推荐相挂钩,真正让学生党员在学生群体中树立先锋引领作用。
4.3健全督导机制,强化过程管理。在学生党建工作中,应该既注重结果管理,又注重过程管理,主要抓三个层次。一是学生党支部通过一月一例会,坚持月度督查制度,对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实施科学动态管理。二是党总支要按期深入学生支部调研,对各支部党建责任制的落实情况进行抽查和总结讲评,认真总结经验,提出建议。三是各学生党员建立向入党联系人、介绍人定期汇报、定期总结的工作运行机制,形成以校党委为管理中心、以组织部门协调中心,以党总支为管理考核实施点、以学生党员个人为量化考核落实点、以学生群体为监督评议点的党建工作网格,以此促进学生党建工作地开展。
总之,高校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学会专业知识的象牙塔,更是学生进行自我修养、历练品行的重要场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体党建工作者齐心协力,才能有效帮助青年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鱼价值观,才能引导学生确立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
参考文献:
[1] 王洪志 李春芳.新时期高校党建创新的思路与方法[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
[2] 郑舒翔高校学生党建的现状与建议[J].德育(上旬刊)2010.04
[3] 李海燕谈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J].执政党建设 20060.03
[4]余维祥张华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机制探讨[J].2010.12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2
[5]杨艳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10
[6] 谢君君 陈用成.关于做好高校党建工作的几点建议[J].海南医学院实践与探索)2005.06
[7]周文惠.对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6月
第三篇:高校学生党建新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贺腾
高校学生党建新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高等学校担任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不仅要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各类型人才,同时还要培养一批具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较高理论素养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以保证我们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生生不息。切实做好大学生的党建工作,是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途命运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当前,大学生的党建工作探索出了许多新思路,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在新时期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较为普遍的是高校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相对薄弱,组织生活形式单一、内容枯燥;“重发展,轻教育”的现象较为严重,这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考。
一、高校党建新模式应该有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坚持积极而慎重地做好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要求,加大工作力度,把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
——坚持把培养教育贯穿于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的全过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多渠道、分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切实加强大学生入党前、入党时、入党后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实现大学生党员组织入党和思想入党的统一。
——坚持把大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努力实现本科学生班级“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和骨干带头作用,使大学生党支部成为带动学生班级团结进步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
二、大学生党建工作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党员政治思想教育工作队伍指导力量薄弱,对加强党员后续教育的指导力量不够。目前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日常教育工作,主要由院系的党委书记(党总支书记)、副书记牵头,辅导员负责,有些高校辅导员的职责不明,工作量大,负责的具体日常事务多,没能够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在学生党建工作上分出时间和精力有限,因此在发展学生党员时,能够做到入党前各环节控制把关,而在入党后的后续教育上往往无暇顾及。另外大部分辅导员比较年轻,阅历浅,有的辅导员所学专业非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对党的理论、理论联系实际方面的研究尚不成熟,无法给学生党员进行深入指导。学生党员在自我教育方面又缺乏一定的自我教育的能力,不能及时更新最新理论成果的知识储备,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性。党的抽象的理论知识无法与学生专业学习直接挂上钩,因此学生党员主动阅读的积极性不高,理论水平和认识水平上就很难进一步提高。
(二)组织生活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没能够充分发挥教育党员的应有作用
组织生活的有效实施能确保党组织对学生党员的再教育,学生组织生活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党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影响着高校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目前,高校大学生党员开展组织生活总体上是有序的、规范的,但也普遍存在着组织生活形势单
一、内容枯燥、质量不高、吸引力不够等弊端,难以适应现阶段高校党建工作的需求。首先表现在组织生活的出勤率不高。由于学生党员利用课余时间要参加各类社团活动,担任各级各类的学生干部,有的还要兼职,学生党员的课余时间排得很满,党组织要进行组织生活时,很多学生党员就会因为与某些事情冲突,而无法参加组织生活,导致组织生活出勤率不高,使得学生党员无法接受组织教育、管理和监督。
一些学生党员对组织生活不够重视,认为只是一种形式主义,对自己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没有太大帮助,采取应付的态度。而学生党员政治理论学习主要是在组织生活中,学生党员学习更多的是通过听取报告、学习文件、传达精神、召开讨论会等形式上的教育,存在着学习内容和方式陈旧与党员对学习质量要求日益提高的矛盾。学生党员迫切希望组织生活能从内容到形式上都能切实改进,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注入新的活力。
三、大学生党建工作具体实施办法
(一)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
努力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追求进步的良好环境。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知党爱党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和党的优良传统、优良作风教育,提高他们对党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入党热情,端正他们的入党动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牢固的祖国观念、人民观念、党的观念和社会主义观念,不断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不断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从新生入学抓起,早选苗、早教育、早培养,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基本素质好、入党积极性高的优秀团员、学生骨干吸收到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中来。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在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中的作用,认真做好推荐优秀团员入党的工作,使“推优”成为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主渠道,使优秀团员成为大学生党员的主要来源。加强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经常性培养教育工作,采取党校团校培训、落实培养联系人责任、吸收他们参加党内活动等措施,强化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
做好培养教育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衔接工作。要及时接转和审核高中阶段入党积极分子的有关材料,培养教育时间应连续计算,避免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流失。建立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动态管理机制,对表现突出的入党申请人,要及时吸收为入党积极分子。对表现不好的,要及时加强教育。经教育仍不改正的,要取消其入党积极分子资格。
(二)扎实做好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
要以提高素质、增强党性、发挥作用为目标,建立健全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工作机制。结合党的先进性建设,引导大学生党员深化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认真学习贯彻党章,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增强党的观念,发扬优良传统,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奋斗。
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阵地建设和载体建设,创新教育手段,改进教育方法,增强教育效果。要做好大学生党建工作进网络、进社团、进学生宿舍(生活园区)的工作。加强学生党建专题网站建设,把学生党建网站办成联系学校基层党组织与党员和广大学生的桥梁,办成学生党员交流思想、自我教育的园地,办成传播信息和知识、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舆论阵地。加强学生党建社团建设,使学生党建社团成为学生党员开展活动的重要载体。结合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实际,组织学生党建工作干部进驻学生社区开展工作。重视大学生党员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组织学生党员踊跃参加青年志愿者和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受到教育。
(三)积极推动大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
要把大学生党支部建设成为带动学生班级团结进步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学生中的正式党员达到3人以上的学生班级,应及时成立学生党支部。学生党支部较多的院(系)党委,可设立学生党总支。积极探索按专业或学科设置研究生党支部的新方式,充分调动党员研究生导师参与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积极性,努力实现研究生党员培养、教育和管理工作与研究生学习、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有机结合。要适应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和学生宿舍公寓化的新情况,积极探索在学生生活社区组建党组织的新模式。
(四)选好配强大学生党支部书记
坚持选拔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工作能力强、热心于党务工作的优秀学生党员或党员干部、党员教师作为学生党支部书记的人选。重视对大学生党支部书记的培养,抓好对他们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新任大学生党支部书记上岗前必须参加党务工作培训,其他大学生党支部书记也应进行定期培训。各高校要定期对大学生党支部书记进行培训,每学年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一周。要注重发挥大学生党支部书记的作用,尽可能安排他们更多地参与学生事务管理工作。
第四篇:对作文现状的分析及创新模式的探索
对作文现状的分析及创新模式的探索
一、当前中学生作文现状的分析
写作文对中小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件难事、苦事,在我们学校通过调查发现有80%的学生认为作文难写,怕写作文,甚至有些学生一听说叫写作文就感到头疼。无怪乎有些学生感叹“作文难,难于上青天”。在平时的作文教学过程中也经常发现,有些学生是“面对题目眼发直,手托下巴想半天,一课时间过大半,只写作文一两言”。即使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勉强完成作业,写出的作文,语言还相当幼稚,内容比较单一,缺少素材积累,东拼西凑,甚至“言之无物,言之无序”,小学依靠背作文选而生硬模仿的做法对他们的影响还很大,这就严重制约着每个学生的作文水平的提高。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当前中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千人一面,千篇一律(雷同作文)。许多中学生,尤其是刚进入初中校门的初一学
生,所写的作文,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内容雷同。同一个作文题目,全班学
生大多数写的内容类似,写法相近,就像和尚念经——千人共唱一个调,这样的作文就像一杯白开水,索然无味,读起来令人生厌。就拿一个比较老一点的题目<我的老师>来说,好多学生是从小学写到初中,一直都是“深夜看到老师还在备课,批改作业”,“老师带病上课”这样的事例,好像老师除了这些再不会做别的事,其他事都不能表现老师的精神品质一样。并且这样的事例多来自于作文选,有些
学生只是改头换面,张冠李戴,拿来就用。类似于这样的例子,在小学毕业考试的卷子中存在的最为普遍,笔者多年参加阅卷,每年都会遇到这种让人哭笑不得
又令人忧虑的情况。
(二)无米之炊(缺少素材,选材范围较窄)。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多数中
学生在写作文时缺少的就是“下锅之米”。作文强调的是“有所为而作”、“我手写我心”,但是许多学生平时不会留心观察,不善于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中有很多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与他们擦肩而过,再加上他们阅读面比较窄,生活圈子小,头脑中没有作文素材的积累、沉淀,“无为”而“无米”,怎么能做到“厚积薄发”?因此写作文时,他们就说没有材料,脑袋空空。要么三言两语,草草了事;要么
东挪西凑,应付当差,以至于出现在考场上有些学生的作文交了白卷这种现象。
(三)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无病呻吟)。文章缺少真情实感,主题缺少积
极向上的意义,这也是当前中学生作文存在的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许多学生的作文一写就是多愁善感的事,格调比较低,缺少积极向上的青春活力,通篇给人
一种压抑的感觉,与他们的年龄很不相符。并且作文中流露出来的“愁”与“情”,不是来自他们的内心、他们的灵魂深处,读起来给人的明显感觉就是装腔作势,故作姿态(话有点重,事实如此),“东施效颦”式的无病呻吟,给人的只能是适
得其反的不舒服感,怎么能打动人呢?作文是人心灵的自然流露,没有真实的体
验,生硬编造出来的多愁善感,只能是这类作文走上不归之路。
(四)万年松枝,十年芭蕉(粗枝大叶)。很多学生写作文仅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被动而写,并不是灵感的突现,主动成文,因此写出的作文,不去字斟句酌,精
心修改,而是粗枝大叶,做不到详略得当,巧妙构思,缺少细节描写。写人,粗
笔勾勒,大众面孔;叙事,概括述说,记流水账;写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
抒情,不痛不痒,空喊口号;议论,蜻蜓点水,缺少深刻。这样的作文,任何时
候也不会成功,也不会打动人,且这种不认真的态度会严重阻碍作文水平的提高。
(五)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在一部分学生中,存在这样的情况,他们不是写不出
来,不是缺少写作素材,而是对内容的取舍不会安排。只要一写作文,相关的不
相关的材料都往上用,眉毛胡子一把抓,作文写得很长,少则五、六页,多则十
几页,好像作文写得越长越好。这就像一个不会做菜的厨子,什么菜都往锅里放,搞了一锅索然无味的大杂烩。谁也不喜欢读这类作文。这样的作文就像毛泽东同
志所说的是“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学生费力又费时,但对提高写作只能是“事倍功半”。
(六)情到用时方恨少(缺少感情)。古人写文章,强调“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篇
缺少感情的作文,就失去了其生命力。现在许多中学生的作文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他们不知道在作文中如何用情,实质上是他们在写作文时自己并没有动情。要想
打动别人,必先打动自己。但是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并不是全身心的投入,而
是浮在作文之上,主观上认为该抒情了,就无病呻吟两句,显得苍白无力,而到
需要抒发感情的时候,却找不到感情的影子。有些学生虽然写出了一些感人的东
西,也只是触及皮毛,不能深入,这正应了“情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
当然,在中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远不止这些,笔者只是总结了几个主要方面。针对这些问题,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就要想尽一切办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对症下药,达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目的。
二、创新模式的探索与尝试
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写出成功的作文,是我们所有语文老师的共同愿望,但这绝非易事。写好作文,并无捷径可走。有一位作家在谈写作经验时概括了这样几句话:想清楚了,说出来;说清楚了,写下来;写下来了,读出来;读给自己听,读给别人听;读不顺口的,改;听不明白的,改。这是很实用的,我们可以以此来训练学生。除此以外,我们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还应在提倡创新上下功夫,这样才能更利于展示学生的个性,才能更好地写出有血有肉的好文章。笔者在作文创新模式的探索与尝试过程中,总结出了一点经验,认为应着重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命题上的创新)。
对于作文命题,要求推陈出新。一个好的作文题目,等于作文写成功了一半,俗话说:题好文半成。标题是文章的题眼,一个新颖、别致的题目,一下子就抓
住了读者。如杨朔的散文《荔枝蜜》,写的是蜜蜂,却是以蜜蜂的劳动成果为题,让人马上联想到蜜的香甜,联想到给人们带来香甜的劳动者,给读者创设了一个
想象的空间。因此,我们老师在给学生命题时,就要在创新上花费心思。如我们
常写的老题目《我的老师》、《我的爸爸或妈妈》等,不妨命作《那一盏指路的明
灯》、《让我一生也不能割舍的人》等,同是写一样的内容,后两个题目就比较新
颖,且学生一看就知道从哪些方面去选材,知道如何把握材料取舍,因为题目已
经点明了中心,这样我们也就避免了从小学到中学都写同一个题目的情况。再如,《难忘的一天》我们可命作《那一天,永刻我心》,《我的初中生活》可命作《初
中生活三部曲》或《初中生活让我——》等。这样就像老树开新花,命出的作文
题学生也乐于写。对于学生来说,在遇到材料作文或话题作文时,就要细读所给
材料,把握主旨,以创新为出发点,命出新颖别致而又恰到好处的题目,这就为
写成功一篇作文打下了基础。
(二)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内容上的创新)。
好的作文,内容应像春天的百花园,万紫千红,而不是一枝独放;应丰富多彩,而不是色彩单一。我们指导学生在选择作文内容时,应呈现多样性,这样可以避免雷同现象。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阅历,在作文时就要求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阅历来选材。在选材上,我们可以采取以少胜多,以新取胜,沙里淘金的方法,在剪材上或有意设置空白,或剪头去尾只留中间,或强干弱枝,这就使我们的作文在内容的选择上,避免了呆板。如《难忘的一件事》这一题目,学生在选择内容时,应是一人一个样,写出其难忘之处,并且要指导学生
抓别人都不太熟悉的又让自己记忆深刻的事来写,这就达到了内容上创新的要求,真正使学生作文内容“万紫千红”。
(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形式上的创新)
作文没有固定的形式,多种形式的作文行文,更利于表现学生的个性创造,这些可以体现在布局谋篇上,段落层次的安排上,标点符号的使用上,文章体裁的选择上等。在文章开头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或开门见山,或创设悬疑,或直抒胸臆,或按部就班。在行文过程中,或层层推进,或明暗对比,或巧妙过渡,或恰当照应。在结尾时,要么呼应开头,要么点明主旨,要么引人联想,要么意外结局。这样写出的文章就不拘一格,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也避免了学生不会开头,一段到底的现象。
(四)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立意上的创新)。
所谓立意上的创新,就是一篇作文的主题要有新意,不落俗套。不是简单平
庸地重复别人的思想和看法,人云亦云,而是大胆提出一些别人没有讲过的见解,谈出自己独到的感受。在立意上的创新,最突出的一点要求就是要学生在作文时要“别出心裁”。如《我的老师》这一题目,一般的立意是写老师如何关心教育学生,如果我们指导学生写老师不仅关心教育学生,还关心教育社会上的人,关心帮助家长,这样的立意就比较新颖,且更为深刻。面对一个作文题目或一则写作材料,在立意时我们可以指导学生采用多向思维、求异思维的方法,或“异想天开”,或深入开掘,或改旧为新,或反面落笔,或借题发挥,或褒贬互换等。这样就可以写人所未写,写出新意。但在作文立意创新上,有一点是必须要遵循的:不论如何创新,都要以不违背准确的原则为指导,达到以新求胜的目的,切忌不能刻意求新而“过了头”。
(五)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角度上的创新)。
同一个作文题目或同一则材料,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审题,去构思。别
人已经写过的角度可以不写,尽量另辟蹊径,寻找新的入手角度。如郑振铎的小说《猫》,由第三只猫的遭遇我们可以从“一个人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就要努力改变自身”的角度入手写读后感;可以从“一个人在对待问题,处理事情时,不能以个人的好恶,主观武断作出结论”的角度入手写读后感;还可以从“我们人类要善待小动物”的角度入手写读后感等。对于一篇作文,选择一个比较新的、好的角度入手,可以在构思上吸引读者,达到作文成功的目的。我们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就要要求学生思维多项推进,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古今中外,全方位扫描,从而找到一个最佳视角,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来。
(六)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语言上的创新)。
一篇优秀的作文,不仅要题目新颖别致,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别出心裁,立
意新巧,构思独特,还要语言不落俗套,精炼而恰到好处。需细写时,洋洋洒洒,泼墨如水;需略写时,字斟句酌,惜墨如金。这就要求学生写好作文后要在语言上认真修改。古人写文章非常注意炼字,卢延让的“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袁枚的“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曹雪芹的“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等,都是在文章语言上创新的典范。要求学生在语言上进行创新,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写自己个性化的语言,表现自己的风格,而不是照搬别人的语言,说套话、俗话。当然在文章中适当引用名人名言、古典诗句,为己所用,也是语言创新的一种形式。但是要真正做到语言上的创新,很不容易,首先要让学生有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到“文章不厌千回改”,克服懒散的思想。其次是要让学生养成习惯,持之以恒,这样就
可以使每一个学生的作文语言变新、变亮。
以上几种创新模式只是笔者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的探索与尝试,不妥之处愿与大家商榷。
第五篇:高校学生社团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 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和锻炼的重要途径,加入学生社团,对学生培养兴趣爱好,扩大求知领域,增加交友范围,丰富内心世界,张扬个性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生社团日益成为高校中具有较强凝聚力的群体。为此,关注学生社团的发展,加强学生社团的建设,对高校育人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学生社团在高校素质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1社团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优秀的社团,它的成员能够通过参与社团活动、参与社团管理等多种途径紧密地与社团联系在一起,对社团产生归属感,由归属感到认同感,由认同感到荣誉感,由荣誉感发展为对集体的责任感;同时,一个优秀的社团在成员中倡导的宗旨观念能够得到成员内心的首肯,对成员价值观、是非观、审美观的形成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2社团促进了学生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一方面,学生可以在社团中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一项良好的兴趣爱好蕴涵了广博的知识,可以陶冶自己的身心,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另一方面,加入一个社团的学生来自不同的系别专业,当他们加入到社团这样一个具有较强发散性的组织中,在平时的活动和交往中会感受到不同专业同学的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这种交叉的相互影响将使每一个社团会员从中受益。3社团为学生的技能成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学生加入某一社团,在发展自身爱好的同时,使自己某一方面的技能得到锤炼,在不断向社会和他人展示的过程中获得较强的自我认同感。尤其是一些科技类社团,许多会员的动手实践能力都较强,如计算机协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科普协会的电器维修能力,这些一技之长不仅可以促进专业学习,更对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胜任工作岗位起到重要作用。
4社团为学生的能力提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社团因其相对松散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以及内部平等、轻松的成员关系,使得学生社团成为一个成员们空间上聚合的“创新场所”,不同的信息、不同的创意互相碰撞,对培养社团成员的创新能力有重要作用;另外,学生社团如同一个小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有利于锻炼交往能力,社团走出校园开展活动有利于提高会员的社会化程度,所以对于培养社团成员适应社会的能力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5社团促进了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大学生面对的挑战越来越多、竞争愈来愈激烈,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优秀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而大学校园中许多体育健身类社团和诸如心理协会等社会科学类社团在这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成为学生锤炼意志,通过沟通敞开心灵的重要场所。
二、高校学生社团亟待解决的问题
1学生社团的状况良莠不齐。有些社团规模大、会员多、活动好、影响面广,自身建设完善,发展空间很大;而有些社团却逐渐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力、号召力,发展空间日益萎缩,面临退出舞台的尴尬局面。
2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力度不大。一是学生社团自身管理不善,不按章程办事,活动安排、经费使用、会员奖惩、社团资料和活动档案的留存等较为混乱。二是学校没有建立科学的学生社团管理机制,表现在对学生社团的指导不够,出主意、出点子少,指导老师亲自参加社团活动的次数不多,基本上任其发展;对学生社团的监督不够,学生社团的工作是否正常、活动效果是否满意、经费使用是否合理、负责人是否尽职等情况,缺乏了解、缺乏批评、缺乏及时地纠正整改:对学生社团的激励不够,学生社团和社团会员做出了成绩,不能像其他领域有业绩的集体和个人一样被学校大力宣传、表彰和奖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社团的发展动力,挫伤了学生对社团的积极性。
3学生社团发展的物质条件较差。首先是学生社团普遍存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使社团活动的强度有限,活动的质量得不到保证,这是制约社团发展的一个瓶颈;其次是社团活动的场地不足,据不完全统计,80%以上的社团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这也是一些社团活动不正常,一些社团昙花一现的重要原因;再次是社团活动的设备奇缺,如艺术团没有乐器、演出服,文学社没有图书资料等,很多社团活动都需要会员自带设备、资料才能开展起来。
4学生社团活动的层次较低。社团活动虽多,但由于缺乏整体策划,没有加强活动的计划性、有序性、规范性,有质量、高层次的活动不多。另外,社团活动也缺乏老师的指导,尽管大部分社团拥有自己的指导老师,但因为指导老师是义务为社团兼职,不可能投入过多精力,使得一些社团活动在低水平上徘徊。还有一些社团盲目地开展活动,不注意与社团自身的性质相结合,比如文学社开舞会、搞野炊等,浪费了有限的活动资源。
5学生社团的会员素质不高。有的学生是凭着一时的热情加入学生社团的,加上有的学生社团招生时为了多收会费,只图会员数量,不看会员质量,不对照会员条件认真考核会员资格,招生时热热闹闹,招生后冷冷清清,很多会员有其名无其实。会员” 素质不高,必然影响社团活动的水平,活动的水平上不去,反过来又打击会员的积极性,导致会员流失严重,如此恶性循环,社团规模逐渐萎缩,社团形象受到损害。
三、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对策
1学生社团的发展要以加强管理为保证。一是要形成社团活动和建设的相关政策体系,出台管理办法,建立表彰制度,完善一套社团组织管理、活动开展和考核评价的机制,并与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相应环节有机结合,将社团建设纳入素质教育的整个体系当中:二是有必要成立校一级的学生社团联合会,接受团委部门的指导,负责全校学生社团各项工作的协调、筹划、落实、考核、监督,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自我管理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整合社团力量,实现资源共享;三是要慎重成立新社团,要考虑该社团的成立是否有利于学校的育人工作,是否适应时代的发展方向,是否符合学生的成才需要,是否在学生中有生存的土壤,而不能仅仅照顾少数同学的热情就盲目成立新社团。同时要重点扶持有校园特色、有文化底蕴、有深厚传统的学生社团,以它们为龙头促进学校社团文化的全面繁荣,而对一些管理混乱、活动开展不正常、已经失去了生存价值的学生社团要舍得忍痛割爱,坚决停办、注销,实现学生社团的新陈代谢。
2学生社团的发展要以理事会班子建设为核心。理事会班子是学生社团组织的灵魂,是学生社团得以继承传统、发展壮大的关键。学校有关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对社团理事会成员的选拔、培养、使用、考核,挑选出真正有业务技能、有组织管理能力、有敬业奉献精神的同学来担任社团理事会的职务,对业绩突出的社团负责人要等同学生干部的奖励予以表彰。同时,社团每一届事事会不仅要努力做好自己在任期间的工作,也要关心下一任社团核心成员的培养,以保证学生社团的持续发展。
3学生社团的发展要以抓好会员的招收工作为突破口。学生社团的生命力来自会员的素质,只有高素质的会员才能运作高水平的社团活动,也只有高素质的会员才能扩大社团影响、树立社团良好形象。因此,社团会员并非多多亦善,而是要看会员是否具备一定的业务技能和较强的团队精神、组织观念以及奉献意识。抓好会员的招生工作,是把好会员质量的第一关。要在会员招生前,结合社团的自身特点,结合开展社团活动的实际需要,科学核定招生名额。招生时要认真做好会员资格审查,确保生源质量,宁可少招一点,也不可吸纳滥竽充数者。同时,要重视平时对会员的关心和培养,引导会员在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并按照社团《章程》的有关规定,对会员高标准、严要求,严格执行会员的奖惩制度。4学生社团的发展要以提高活动层次为着力点。首先,学生社团活动要做到全校一盘棋、全年一盘棋,加强活动的汁划性、有序性和规范性,做到宁精毋滥。其次,要重视对活动形式、活动内容的筹划、设计、包装,在活动的教育性、娱乐性、知识性上下功夫,保证活动效果,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再次,要充分调动会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设计活动形式、活动内容时要考虑会员的需要和喜好,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对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会员,要给予奖励并在其学习成绩中计入一定的学分。另外,要加强对社团活动的指导,有条件的可以为学生社团聘请专职指导老师,建立对指导老师的工作考核制度,为指导老师计算工作量,按教学工作量的标准发给指导老师适当的劳务津贴。
5学生社团的发展要以改善物质条件为基础,一方面,学生社团要精打细算,使用好有限的会费资金。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大对学生社团的投入,每年要有固定的学生社团活动经费,专款专用;要创造条件建立“社团之家”,为学生社团提供稳定的办公、集会场所,要在社团活动的开展、场地的使用、指导老师的聘请等方面为学生社团开方便之门,营造学生社团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6学生社团的发展要走创新之路。一要拓宽学生社团的发展空间,尝试“开门办团”,积极为社团创造与社会联系的机会,开拓社团之间交流、杜团与社会交流的渠道。利用社团相互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推出跨校际联合活动,促进社团的发展;利用社会的广阔舞台和丰富资源,来充实学生社团的内涵,达到最后从学校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目的。二是要深入研究社团良性发展的机制,从社团的人员构成、内部环境怎样最大程度地激发同学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入手,对社团内部的各种信息作实际调查和理论研究。形成一套适合于社团发展,同时又灵活多样的运作制度;要探索将社团活动与第一课堂教育相结合的路子,真正把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成为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社团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广大高校学生知识、技能、能力的塑造和思想道德的培养等方面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相信,随着社会对高校学生社团的进一步关注和对社团处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高校学生社团必将以更加清晰的发展轮廓和更为强大的生命力,绽放在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