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政治全册第四单元情系中华放眼未来41中华文化传承创新教学设计2粤教版!
《4.1 中华文化 传承创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创新中华文化,需要加强与世界多种文明的交流。
(2)知道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之一。
(3)理解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也是中华文化的价值传播和价值实现的需要。
2、能力目标
通过交流讨论,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以及和他人沟通的能力,培养观察、感受、体验参与实际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2)认同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强民族自豪感,积极传播中国文化。教学重点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教学难点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师:央视为什么要推出这个节目? 生:略
师: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用惯了电脑的人手写汉字的能力会下降。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美国有英语的全国拼字比赛《National Spelling Bee》,从1925年延续至今,一代代孩子参加,成为全民关注的带有民族性质、国家精神的活动。汉字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那么美,传承又那么重要,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活动。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除了汉字以外,中华文化还有哪些体现呢?
师: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几大文化,如埃及文化、婆罗门文化、巴比伦文化、玛雅文化,当然还有中华文化。除了中华文化以外,其他的文化还存在吗?
生:不存在了
师:为什么中华文化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生:略
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绵延不绝的重要原因在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
师: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的价值观源泉,是决定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基本条件。
二、中华民族的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的复兴来引领和提升
师: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提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 生:略
播放视频《申奥宣传片》
师:你这个宣传片中你看出了哪些? 生:略
三、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构成:
(1)中国哲学:博大精深,彰显东方智慧
吃一堑,长一智;车到山前必有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师:这些古语里都蕴含着丰富的哲理,给我们以启迪。见课件。(2)中国传统伦理:以和谐为本,充满着人伦情理及家国情怀 举例:负荆请罪、苏武牧羊等。
(3)传统文学典籍:浩如烟海,唐诗和宋词是其中两朵绚丽的奇葩 师:你能背出几首唐诗或宋词吗? 生:略
师:除了唐诗宋词外,中国的传统文学典籍还有哪些? 生:四大名著、诗经、论语等
(4)中国科技发明:享誉全球,民间工艺巧夺天工 师:你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哪四个吗? 生:略
师:这四大发明不仅影响了中国,还影响了全世界。中国的民间艺术也是缤彩纷呈,说说看你所知道的中国民间艺术。
生:略
生:六味地黄丸、云南白药等(5)中华艺术形式多姿多彩
师:中华书法展现汉字形体美韵;国画尽显山水墨趣;中国古建筑技艺精湛(列举福建土楼);传统戏曲堪称国粹;各民族的歌舞艺术异彩纷呈。
师总: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2、连线题:传统文化——影响
材料:《孙子兵法》一书被翻成英、俄、德、日等20多种语言文字,全世界有数千种刊印本。美国的西点军校和哈佛商学院高级管理人才培训必读教材,被誉为中华千古奇书。
师:中华文化以深邃的内涵、恢弘的气度以及蓬勃的生机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而且在世界文明中占有独特的位置,对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振奋人心的少年中国说》 师:为什么要在中小学生中倡导经典诵读? 生:略
师: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材料: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死守落后、陈腐的观念,阻碍了洋务运动的进程,扼杀了维新变法运动,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师:文化落后,也要挨打。所以,对于中华民族来说,不仅要传承传统文化,还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二、新课教学
(一)民族文化在不断创新中发扬光大,获得新的生命力
1、文化创新的基本点
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能使文化传统得以传承,又能体现时代性。
师:你认为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哪些是我们要传承的,哪些又是我们要抛弃的? 生:略
师:传统文化元素:猛兽“泰哥”老虎,挥舞着道德的大棒维护着青青草原的安宁;巨兽“包包大人”大象,依据着“草原法典”维护着草原的正义与公平;主角狼与羊之间也不是水火不容,蕉太狼与暖羊羊是患难之交,小灰狼在羊村里一样受到羊儿们的呵护。符合“和而不同,贵和尚中”的思想。在《喜羊羊与灰太狼》中始终贯穿着家族的观念。羊村里的羊儿就是一个大家族,面临着险恶的生存挑战,但总能借助祖先一代代积累下来的经验及自身才智化险为夷。
创新性:以养和狼两大族群间妙趣横生的争斗为主线,剧情轻松诙谐,情节爆笑,对白幽默,巧妙地融入了社会中的新鲜名词。
播放视频《央视新闻联播点名批评动画《喜羊羊》《熊出没》暴力粗俗》 师:这也告诉我们,在创新的同时也要注意思想性,要积极向上。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播放视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意义深刻》
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社会主制度的精神之魂。
1、地位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公民个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播放视频《“最美”人物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师:世界文明是丰富多样的,多种文明的成果共同造就人类社会今天的发展成就。所以创新中华文化需要加强与世界多种文明的交流。
(三)创新中华文化需要加强与世界多种文明的交流 师:每个国家都有其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你知道以下图片是代表着哪些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吗?
生:略
师:重视与世界不同文明之间交流对话,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对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中国文化也走向世界,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师:我们中华民族拥有如此灿烂的文化,可是有很多中国人,特别是很多中国青年却热衷于外来文化呢?
生:略
师总:对于传统文化应该注重传承和发展,开拓创新,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为中华族的伟大复兴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作为中国的中学生,要做中华文化的守护者、传播者,做文化交流的小使者。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系列图片:喜羊羊的衍生产品
师:由动画片开始,衍生了一系列产品,相关的文化产业得到了发展。
二、新课教学 师:什么是文化产业?
以文化创意为核心,通过技术的介入和产业化的方式制造、经营不同形态的文化产品的行业。
如书籍、报纸的出版、制作、发行等行业。如广播电视服务、电影服务、文艺表演服务等行业。如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图书馆服务、文化社会团体活动等行业。如印刷设备、文具等生产经营行业。如广播电视设备、电影设备等生产经营行业。与文化、娱乐相关的其他活动,如工艺美术、设计等行业。
师:文化产业被公认为“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朝阳产业”或“黄金产业”。因此,各国都在争相发展本国的文化产业。
三、介绍《哈利波特》、日本动漫、《江南style》的材料
师:从它们文化产业的事例可以发现,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可以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而且可以传播一个国家的文化理念。
播放视频《文化强国建设是发展需求》
师:我国为什么要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国?
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之一。
师:从这个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差距,要建设文化强国还需努力。
四、播放视频《中央财政48亿元资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师: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五、播放视频《文化部长:中国建设文化强国急需创新能力》 师: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战略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要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师: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指出: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体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二篇:九年级政治全册第四单元情系中华放眼未来41中华文化传承创新教学设计1粤教版!
《4.1 中华文化 传承创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2)了解中华民族在不断创新中为自己开辟道路,民族文化 也在不断创新中发扬光大,获得新的生命力。
(3)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创新中华文化,需要加强与世界多种文明的交流。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2)培养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的能力。
(3)通过交流讨论,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以及和他人沟通的能力,培养观察、感受、体验参与实际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教学重点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创新中华文化,需要加强与世界多种文明的交流。教学难点
1、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的价值观源泉,是决定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基本条件。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我们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本单元知识梳理,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活动之一:通过欣赏歌曲《我的中国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学生畅所欲言,老师总结并板书。)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
1、中国是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活动之二:展示图片——“华夏文明”、“世界各国文明”竞猜,让学生分析、判断、得出(教师板书):
(二)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1、文化创新的一个基本点,就是要全面认识传统文化。
2、创新民族文化,就是要大力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
4、创新中华文化,需要加强与世界多种文明的交流。
(三)小结
(四)达标训练
(五)课堂延伸:千年传说,魅力《梁祝》
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腾出时间静心聆听,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推陈出新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本单元知识梳理,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活动之一:主题活动:《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启示 问题设计:
1、这部动画片融入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的元素?它的创新性又表现在什么地方?
2、说说近期我国传统文化涌现了哪些优秀的作品。(学生畅所欲言,老师总结并板书)
三、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国
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之一。
活动之二:展示图片——“当代中国文化”,让学生分析、判断、得出(教师板书):
1、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也是中华文化的价值传播和价值实现的需要。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四、小结
五、达标训练
六、课堂延伸
通过知识拓展、材料透视让学生更好理解“文化产业”。
第三篇: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二单元共同富裕社会和谐21走共同富裕道路教学设计2粤教版!
《2.1 走共同富裕道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我国目前在经济发展中不平衡,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在保持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同时能客观看待现实,保持清醒的头脑。
(2)知道我国在正处在为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而努力的历史阶段,认同社会主旋律,保持高度的爱国热情和主人翁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
(3)认同我国的政策方针,确立劳动光荣的观点,培养创新意识,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2、知识目标
(1)21世纪,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
(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共同富裕的内涵,推动城乡区域发展。
3、能力目标
(1)增强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阅读理解本课基本内容。(2)提高收集、分析、研讨相关经济案例的能力。
(3)提高正确表达能力,特别是关于共同富裕等问题的能力。(4)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对时事政治进行判断的能力。教学重点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共同富裕。教学难点
城乡一体化。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材料透视
学生阅读教材中“老票证的故事”(课前布置学生向家里长辈了解改革开放前票证使用情况)、“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两则材料,思考:
在改革开放前,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是怎样凭票供应的的,思考这一现象的原因。阅读以上材料,观察自己和亲友家庭的消费生活情况(布置学生课前完成),讨论交流:改革开放为什么带来“社会财富源泉的充分涌流”?
教师总结:
1、当时我国是计划经济时代,各种物资短缺,供不应求,人民生活也不富裕,购买力有限。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符合我国国情,能够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并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以及相应带来的经济利益的多样化,必然导致不同的社会阶层在提供
不同的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方面各有自己的优势。劳动、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都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让技术、管理、劳动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社会财富的创造是这些源泉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到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初步建立起来。
2、市场经济的含义和作用
含义: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作用: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达,市场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经常就越有生机和活力,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幅度就越大。
3、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
目前,我国经济建设方面还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实现城乡和东西部地区协调共同发展,提升国家的创新能力,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双快发展。
三、共同富裕 造就大华西
通过“共同富裕 造就大华西”阅读,让学生讨论感受目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现状。
四、本课小结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初步建立起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提高。但仍然是低水平、不平衡、不全面的,发展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五、布置作业
查阅有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情况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我理解的共同富裕
学生阅读教材38-39页内容,思考:
1.你认为上述发言哪些说法是正确的,哪些说法是片面的? 2.结合你所在社区情况说说自己对共同富裕的理解。
教师总结:
1、小山和小斌的说法是片面的,小欣和小华的说法是正确。
2、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共同富裕的内涵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中国人多地广,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而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的帮助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从内容上看,共同富裕既包括物质生活,也包括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从范围来看,共同富裕不可能是同时、同步、同等富裕,而是逐渐实现的共同富裕。因此要实现共同富裕,国家应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二、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1、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
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2、共同富裕的内涵
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矣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从内容来看,共同富裕既包括物质生活,也包括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从范围来看,共同富裕就是消除两极分化和贫穷基础之上的普遍富裕;从实现途径来看,共同富裕不可能是同时、同步、同等富裕,而是逐渐实现的共同富裕。
3、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4、国民收入再分配含义
国民收入再分配是指国家的各级政府通过税收和财政支出的形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过程,主要通过国家预算、银行信贷、劳务费用、价格变动等途径来进行。
第三课时
一、阅读与感悟
1、“共同富裕”造就大华西
2、青藏铁路助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二、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1、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
(1)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实现共同富裕。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使我国经济充满生机和活力,加快国民经济增长。
(3)有利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各地区协调互补,各展所长,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发展。
2、城乡一体化简析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形成以工业促进农业、城市带动乡村、工业与农业互惠、城市与乡村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3、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容
(1)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形成以工业促进农业、城市带动乡村、工业与农业互惠、城市与乡村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2)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第四篇: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二单元共同富裕社会和谐2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教学设计2粤教版
《2.2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3)人民当家作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的含义。
2、能力目标
(1)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任地作出选择。
(2)培养学生初步掌握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内容,深刻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增强关心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自觉性,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教学重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教学难点
政府依法行政,公民有序参与。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海导航
1、中国共产党在我国的地位、性质、先进性和作用是怎样的?
2、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怎样形成的? 忆一忆: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在探索救亡图强之路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农民运动)戊戌变法(改良运动)辛亥革命(民主革命)
一、我国人民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一个领导核心 “阅读与思考:聚焦重大的历史时刻”
1、阅读上述材料,说说以上几次党代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哪些重大的决策和部署。
2、结合材料说说你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的理解,与小组同学交流。(你对中国共产党在我国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是怎样的?)
①(学生活动)阅读与思考问题: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答案见课本P48。
②(学生活动)阅读与思考问题:中国共产党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领导核心的原因。答案见课本P48。
③(学生活动)阅读与思考问题: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对我们的本领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遇到了种种艰难险阻,我们的事业成功都是经过艰辛探索、艰苦奋斗取得的。想一帆风顺推进我们的事业,想顺顺当当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那是不可能的。可以预见,在今后的前进道路上,来自各方面的困难、风险、挑战肯定还会不断出现,关键看我们有没有克服它们、战胜它们、驾驭它们的本领。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
(4)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的执政党,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第二课时
(一)知识拓展
民主政治的最基本含义,就是主权在民,也就是人民当家作主。民主政治是相对于专制政治而言。
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建立的标志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
(二)新课讲授
1、知识要点
2、学生活动
“阅读与感悟”:“举牌哥”改变地铁翻新计划,提问:阅读以上材料,有何感悟?
让学生感悟到:作为中学生,在履行公民职责,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方面,我们也能够采取行动。出示图片,让学生讲出人民当家作主的形式。
“分析与交流”活动:网络反腐。
让学生知道人民当家作主的广泛性、真实性以及当家作主的途径和形式的多样性。通过小组分析交流,让学生知道人民当家作主的广泛性、真实性以及当家作主的途径和形式的多样性。
本活动提出两个问题:
(1)你了解哪些网络举报反腐的例子?你如何看待网络反腐的作用?(2)假如你发现了腐败的线索,你准备怎么做?
3、总结
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
第三课时
政府依法行政 公民有序参与
一、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
(一)学生活动:阅读与思考问题
1、什么是依法治国?
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3、依法治国的意义是什么?
4、为什么说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举例)春秋时期鲁王判案的故事。
(二)学生思考
国王的判案是“人治”还是“法治”?如何理解法治?
(三)总结
在人治社会里,谁的地位越高,权力越大,谁就说了算。
(四)出示资料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王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依法治国含义(名词解释)领导者:中国共产党; 主体:人民群众;
“治”:既包括依法惩治犯罪,也包括维护公民权利; “法”:法律,其中最重要的是宪法。所以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思考:依法治国中的“法”是指什么法?它们是由谁制定的?
(宪法和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据人民的意志制定的。)
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学生活动)出示图片,让学生讲出每张图片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哪个要求。
二、政府依法行政 公民有序参与
(一)学生活动:“阅读与感悟:“从政府信息公开走向透明政府”,2008年以来,我国政府透明度明显提高,政府信息公开范围逐步扩大,规范化程度逐步提高,我国在提高政府信誉度、保障公众参与者权的依法治国道路上不断前进。
阅读并思考:
1、依法治国对政府和人民各有什么要求?
2、我国政府的性质?
3、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
4、公民如何参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5、行使监督权的正确途径有哪些?同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二)名词解释:公民有序参与
1、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既是我们的权利,又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
2、无论采取哪种方式行驶自己的权利和履行自己的责任,都必须是合法、有效的。
(三)学生思考 公民如何参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四)总结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见课本P50)
(五)课后作业
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对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相关规定;收集现实生活中有序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典型事例。
第五篇:九年级政治全册 3.2 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教案2 粤教版
3.2 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
知识点: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自主复习
1、生态文明含义: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2、我们学过的基本国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改革开放、实行计划生育等。
3、可持续发展战略含义:可持续发展指的是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4、科学发展观含义: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5、“五位一体”: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6、十八大报告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副“美丽中国”的蓝图。这副民生蓝图体现了思品课所学的那些观点?
答:①党和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②党和政府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③党和政府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④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⑤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⑥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人口过多过快增长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
三、达标检测
1、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D)
①说明我们已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建设应服从于资源、环境保护 ②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 ③说明了我国将把环保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④强调了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④
2、PM2.5又称“可入肺颗粒物”,主要来源于扬尘、燃煤和机动车污染,影响人体健康和空气质量。下列举措能直接缓解PM2.5危害的是(C)①植树造林,建设森林城市 ②四川省公布成都市区PM2.5监测数据 ③践行低碳生活,提倡绿色出行 ④开发利用海洋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我国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因为我国(B)①面临着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 ②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过高 ③基本经济制度已不适合现阶段的基本国情 ④经济结构不甚合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分析说明题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材料二:2013年1月中上旬,在全国74个监测城市中,有33个城市的部分检测站点检测数据超过300,即空气质量达到了严重污染。12日北京PM2.5指数濒临“爆表”,空气质量持续六级严重污染。大范围的雾霾天气使得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频发,城市各大医院里呼吸内科、过敏源测试科等接诊人数在短短几天时间里飙升了7至8倍。(雾霾,也称灰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
(1)结合我国国情,说说十八大为什么强调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我国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阻碍经济的发展和危害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为了可持续发展,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2)雾霾天气的形成,既有大气环流的稳定等自然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更多的是人为因素。你认为导致大范围雾霾天气形成的人为因素有哪些?
汽车尾气的排放;大量化石燃料燃烧后排除的废气和粉尘;建筑工地的扬尘等。(3)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们应该做出怎样的努力?
国家: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保护环境提供法律保障;注重科技创新,为保护环境提供科技支撑。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