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石油钻井行业职工培训按需施教的探索与实践
石油钻井行业职工培训按需施教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国内目前的石油钻井企业对于教育方面皆有所欠缺,只有重视对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教育的石油企业,才是一个有希望的企业,重视员工的职业教育的领导才是对于企业未来发展有战略眼光的领导。对企业而言,职工的素质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高度以及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的条件,而按需施教的职工培训模式是目前对于企业而言最为使用的职工培训模式,为企业日后的转型发展以及结构调整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职工培训;按需施教;素质
自从国际油价飞速下降之后,受油价的持续走低,以及石油行业的服务价格降低的影响,石油钻井行业的全部企业都进入了从未有过的低落时期。为了在困境时期求生存,国内的石油钻井行业大都进行转、调、控、挖等相应的方案,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也随之出现了更多的问题和缺陷。其中,怎样可以短时间内提升职工的专业素质来满足企业今后转型改革、结构调整的需求问题,是目前许多石油企业都面临的一个难题。
一、职工素质成为石油钻井企业发展掣肘的原因
我国的石油钻井企业作为传统型产业,在经历了过去扩张型的发展模式后,虽然组建了庞大的钻井工人团队,但是职工的文化普遍偏低、年龄高度集中等隐患也潜伏了下来,如今进入发展低谷的时期,年龄结构不科学、基层岗位缺员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凸显了出来,影响到了石油钻井企业的未来发展。职工的专业素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职工岗位变化大
因为直接下井钻井施工的工作劳动强度非常大,很多的企业对于此岗位都是雇佣的临时工。但是在进入发展的困境时期以后,企业为了减少开支,保持原有的体制内的职工收入,大多数的石油钻井企业都将临时工解雇,这就导致了钻井岗位的严重缺人,企业无奈之下只能从其他的岗位上调动多余的人员补充到钻井的岗位上,可能是以前的司机、工长、发电工等岗位上转过来的,这些人有的可能之前有过下井施工的作业经验,但是因为后来从事的岗位劳动强度相对下井作业较低,调动岗位之后身体一时半会无法适应,而且对于下井作业的工序也感到陌生,短时间的仓促培训并不以让他们迅速具备下井作业所需的正常工作状态。
2、业务知识的匮乏
油价的急剧降低,导致钻井行业的产能过剩,于是大多数企业的钻机被淘汰停产。而停产的钻机很多都是旧型号,原油的操作工在旧型号停产之后被调到继续生产的新型号钻机的钻井队,对于新的钻机设备的不了解使得原本的老工人一下变得不知所措,又要跟着其他老师傅重新学习,变成了学徒。而对于停产之后调到新钻井队的干部领导,虽然领导的工作经验都很丰富,对于新的工作环境能够很快的适应,但是新环境和新设备所需的专业知识以及处理问题的一些流程还需要时间来掌握,这就降低了工作的效率。
3、未形成标准化流程
对于停产钻井所属职工派遣到生产中钻井队继续工作,是每个钻井企业都习以为常的人员调动。但是因为困境时期的临时工的解雇,导致生产钻井队操作岗位的职工人数不足,很多公司?τ谧昃?队操作工进行了分班组出任务的分配方式,有的钻井队甚至分出了三个班组。班组之间都只为完成各自班组受领导及上级安排的任务,而不考虑后续班组工作的衔接等问题,没有相应的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使得钻井队管理困,班组之间工作的衔接不顺畅,严重的影响了工作的相率。
二、职工按需施教培训模式探索
为了有针对性、切实有效的提高职工的专业素质,对于职工的培训工作要根据具体需求具体分析。根据岗位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案,根据职工的岗位不同,有针对性的培训职工岗位所需的标准化操作流程,这样,即便是岗位有变动,也可以根据调动的岗位有需求的去学习岗位所需具备的标准化操作流程专业知识。根据岗位职责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案,管理层的职责是要合理的指挥、监管职工的工作,而钻井操作工要对标准化操作了如指掌,减少了所培训的内容,根据岗位所需的技能、知识进行培训,虽然内容少了,但是更具有针对性了,对于职工也更重要了,学习的效果自然就提升了。
具体按需施教的培训模式可以简单分为几种:
1、导师培训模式
由公司根据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选出具有培训资格的导师,为年轻有发展前途的徒弟进行培训,通过师徒的传道受业,让年轻徒弟快速掌握专业的技术、安全生产知识、工作经验等,根据徒弟学成后的表现进行评比,给予师徒相应的奖励,以此加快重要岗位人才的培训时间。
2、重点人才培训模式
根据公司未来发展所需岗位人才,在公司内选出最具潜力的优秀青年员工,通过聘请行业内专业人士、定期的强化培训,最快速度的提升他们的技术理论以及实际生产的水平,根据未来发展所需有意识的培养技能型的重点人才,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储备人才。
3、双岗互动示范培训模式
建立标准化示范班组,并将标准化示范班组的一个职工互换到其他的班组,在其他的班组发挥标准化示范班组的带动作用,以身作则的示范其他班组学习。并且让替换下来的员工到标准化示范班组学习相关的标准化操作,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相互印证,实现双岗互动培训,这种培训方式可以帮助职工避免因为非标准化操作引起的错误操作。
某石油钻井公司施行按需施教的培训模式后,一年时间内,钻井职工的整体职业素质普遍提高,其中多人在各种技能、技术竞赛中相继获奖,也有获得劳动模范称号的,也有人在培训之后晋级高级职称、高级技师的,这些成绩的获得,足以说明按需施教的培训模式确实有效的帮助石油钻井企业加快了人才队伍的建设,为石油钻井企业度过困难时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结语
按需施教的培训方式,培训效果显著,是帮助石油钻井企业度过困难时期、提升钻井职工的专业素质的有力途径,不但提高了职工的技能、专业能力,还为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和困难时期的生存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按需施教的培训方式是当下石油钻井企业度过困难时期的一项有力保障,各石油钻井企业应尽快采用按需施教的培训方式增强自身的员工培训方式。
参考文献:
[1]马士忠,吴健.按需培训重在实用――胜利油田职工培训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企业教育,2015(11):48-49.[2]薛谦,杨薇,段绪强,等.石油行业外籍人员培训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石油教育,2012(6):15-18.[3]张琴,朱洪新.石油企业职工培训评估工作实践与探索[J].石油知识,2011(4):47-47.[4]郭宝珍,袁小云.石油钻井操作员工培训模式的探索与开发[J].现代企业文化,2017(5):133-133.
第二篇:历史与社会依标施教的实践与探索
历史与社会依标施教的实践与探索
——专题复习课依标施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目前,历史与社会专题复习课不能依标施教的现象普遍存在,很多教师既不清楚相关内容目标,也不明确其三维目标,导致实际上课与课程标准相去甚远。笔者认为,历史与社会专题复习课要实现依标施教,必须经过五个基本步骤:依据课标,确定专题主题;分析学情,确定学教目标;分析教材,开发新的学教素材 ;依据学教目标,开展学教活动;依据课程标准,开展学习评价。【关键词】历史与社会 专题复习依标施教 实践与探索
历史与社会专题复习课是指围绕某一社会主题,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历史、人文地理等相关内容进行整合,鼓励学生有主见地正视各种社会问题,以培养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能力,更自觉地面对各种机遇与挑战为目标而开展的学教活动。
一、历史与社会专题复习课为什么必须依标施教
(一)理论依据
第一,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所以教师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开展学教活动,历史与社会专题复习课当然也不例外。
第二、依据教科书复习,也不一定就依标施教了。一方面,因为专题复习课要真正实现依标施教,必须对相关教材内容进行科学系统整合,整合的依据就是课标,随意地拼凑只会误导学生。另一方面,一个课标可以编多套教科书,尽管教科书往往体现了课标的精神和实质,但不能做到与课标丝丝入扣,有的章节甚至相去甚远,出现了课标上要求的教科书没讲或讲得很简单,而课标上没要求的教科书反而讲得很详细的现象。这是因为一方面教科书与课标的性质和功能不同,教科书要有较为严密的体系结构,这样难免要增删内容以保持体系结构的完整性;另一方面编者也未必都能吃透课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专题复习课堂怎么办呢?只能依标施教了。
第三、学业考试是依据课程标准命题的,这样一来专题复习课依标施教就有了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现实问题
1、学教目标不明确
由于专题复习课的学教目标没有教学参考书提供参考,而要依据课标确定学教目标,绝大多数教师觉得很困难,所以很多教师在上专题复习课时根本不思考学教目标,往往是按照市场上买的各种热点复习资料“照资料宣科”,认为复习资料上的内容就是 1 标准,讲完所有复习资料上的内容就算完成了学教任务,就达到了学教目标。而事实上很多热点复习资料未必是完全依据课标编写的,有些资料甚至与课标相去甚远。还有些教师甚至既不研究课标,也不参考资料,只凭经验操作。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课标要求的学教目标对专题复习课的学教活动、学教过程没有很大指导作用,几乎形同虚设。
2、学教目标不准确
也有部分教师会尝试依据课标确定学教目标,但往往表述不科学、不准确。专题复习课的学教目标,是教师在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但是有的教师只是从相关教学参考书中抄一些拼凑起来而已,自己往往并没有认真钻研课标、教材,也没有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所以这样确定的学教目标往往不准确,不能正确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同时,实践中还存在着行为主体错位的问题。比如,很多老师用“培养学生的-------”,“使学生-------”、“提高学生的------”等来陈述学教目标,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这显然是不符合要求的。如某教师在《因地制宜,协调区域经济发展》这一专题复习课中这样设计学教目标:
使学生了解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一些区域特点,结合本地实际,尝试为发展本地特色经济提出合理建议;通过分析时事以及家乡的案例,让学生体会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性以及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正确看待家乡的经济发展,勇于为家乡建设承担责任。在这个学教目标陈述中,行为主体是教师,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他们可以对教师的“目标”作出接受或不接受的决定,因而这样的学教目标在现实教学过程中的达成度是很低的。
3.学教素材不贴切
专题复习课教学,往往需要增添“新、近、实”的学教素材。但是有些教师为了追求噱头,选用的学教素材常常不贴切,结果适得其反。比如有位教师在上“和谐社会”专题复习课时,选用了当时引起很大轰动的“最牛钉子户”事件,说明民生和谐的重要性,结果让学生产生了误解,以为以这种极端的方式与政府对抗是为了维护民生和谐,误导了学生,背离了课标。
4.评价方法太单一。
随着新课改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学习新内容时教师普遍能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但是一旦上专题复习课,就又回到了老路,只采用一种评价方式——纸笔测试,这是与课程标准倡导的“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估学生”的理念严重背离的。
二、历史与社会专题复习课依标施教的步骤与方法
历史与社会专题复习课要依标施教,一般有五个基本步骤。下面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专题为例加以说明。
(一)依据课标,确定专题主题。
依据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
(二)的下列内容目标,结合社会热点,确定专题主题。《我们生活的世界》 2-2参与调查活动,了解本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生活的主要特点及显著变化。《我们传承的文明》
4-1 列举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科技发明,了解它们是如何推动历史前进的。6-2 列举身边实例,感受科技发展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变化。《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
1-2 列举实例,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3-5 讨论本地特别关注的问题,体验公民的主动参与对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作用。
4-1 用恰当的事例反映政府、企业、公民个人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4-2 描述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一些区域特点,并列举实例,说明必须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发展地区经济。
4-3 回顾近代科技发展的历程,概括当前科技发展的突出特点。
4-4 了解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和教育领域中的差距,说明科教兴国的现实意义。5-2 举出当今世界各地经济相互依赖的实例,初步认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6-2 就个人感受最深的社会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2006年颁布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更是把“发展现代农业”单列一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推进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
据此我们确定了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为主题的专题。
(二)分析学情,确定学教目标
九年级学生正处在从少年到青年的过渡期,是身体发育的高峰,也是自我意识和智慧的增长期。他们求知欲强,获取信息的途径较广,知识面较宽。经过将近三年的初中阶段学习,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培养,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和综合能力,而且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生在生活中已看到、听到、了解不少,所以他们可以通过课前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调查到实际生活中的感性材料,但由于缺乏社会生活实践经验,对如何更好地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还不甚理解,有待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事实,加深对问题的分析和理解,提高自己的综合学习能力。
依据内容目标和九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专题复习的学教目标如下:
●直观感受现代农业的科学化、商品化、集约化、产业化特点,了解我国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差距,增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回顾和展望古今中外大力发展农业的举措和成就,感受改革兴农、科技兴农、开放兴农、人才兴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更加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自己的贡献。
●直观感受全国各地和身边新农村的变化,了解改革开放后我国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现阶段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明确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热爱国家,热爱家乡,树立艰苦奋斗精神。●综合分析本地区发展农业的气候、地形、技术等条件,树立“因地制宜,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发展原则,并能为本地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出合理化建议,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三)分析教材,开发新的学教素材
经过分析,我们认为相关教材内容不足以使目标达成,所以我们开发补充了如下学教素材:
照片:“七里采摘游示范基地”、“高山花卉”、“山村别墅”、“扬花瀑布”、“竹林养鸡”、“生态放羊”、“七里乡杨坞村的生活污水实行生化处理”------学生拍摄。
图片:“七里黄土岭农家乐理事会选举”、“七里清水养殖鱼培训”、“黄土岭旅游知识培训”、“以色列蔬菜专家到七里”、“省农业厅专家在七里”、“衢州市农家乐大蓬车法制宣传文艺演出”-------网上下载。
文字材料------剪报、网上下载。
● 2007年1月21日衢州市常山县委书记金运成获CCTV2006三农人物创新奖。他创新性地在常山推行了“民情沟通日”制度,把每月10日做为“民情沟通日”,让群众可以与村干部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解决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提出的问题。
● 2007年3月29日衢州市召开新型农民技能等级培训工作会议,截至目前,全市共有8647名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民培训,覆盖率达85.2%,共有6967人获初级以上等级证书,占培训人数的80.6%。
● 2007年3月28日,浙江省科技下乡活动以“科技富民,建设和谐农村”为主题,来自浙江大学、省科技信息研究院、省农科院、浙医一院等大专院校、科研机构30多位专家到开化,把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送到农民家中。
(四)依据学教目标,开展学教活动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专题的复习,笔者主要设计了以下四个学教环节开展学教活动,学教目标的达成度较高。
第一,感受现代农业。以案例式直观呈现,采用比较法学习,触目惊心,水到渠成。
第二,总结历史经验。采用列举史实法学习,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富有说服力。
第三,感受身边巨变。展示调查成果,讨论亲身体会,成就喜人,信心百倍。第四,付诸实际行动。或娓娓道来,或慷慨激昂,学生已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五)依据课程标准,开展学习评价
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专题复习课中我们采用了如下几种评价方法。
1.项目评价。课前学生分小组调查本地区发展农业的气候、地形、技术等条件,以及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并进行合作研究,我们依据事先制订的项目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2.口头讨论。在专题复习课中,对于基础知识我们一般不进行系统阐述,往往是 设计一系列环环相扣的有效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争论,我们通过学生的表述来判断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
3.学生自评。对于学生的社会调查成果和整理的知识体系,我们给学生提供一个评价标准,引导和帮助学生审视自己的学习和实践成果,让学生进行自我剖析和评价。
4.合作评价。在专题复习课中,我们把对学生的评价机会更多地让给其他同学,引导学生运用一定标准互相评价。要求学生观察、思考其他同学的发言和学习成果,学习其他同学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观点,学会欣赏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扩展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认识。
三、历史与社会专题复习课依标施教必须坚持的几条原则
1.综合性是前提。根据历史与社会课程是“力求真正实现人文社会学科内容的综合”的课程,设计专题时必须力求融合三大主题的内容目标。这样的专题复习,有利于对历史、人文地理等相关学科内容的有效整合,实现各学科领域的有机联系,而不只是形式上的捏合。
2.了解学情是根本。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学教的起点。学教起点的确定,直接关系到学教目标的实施。学教起点定得太高,则可能导致学教目标要求过难,超过了一般学生的能力,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学教起点定得太低,则会在学生已掌握的内容上或学教活动上浪费时间和精力,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3.学教目标是关键。学教目标确定以后,就有了明确、科学、具体的操作指导,然后根据基础性、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等历史与社会专题复习的原则开展教学,就能较好地实现依标开展教学活动了。
4.学教资源须重组。开展专题复习课学教活动,需要大量的学教资源,这些学教资源可以是预设的,也可以是生成的。预设的学教资源,最重要的是教科书。教科书是由优秀教师依标编写、专家审定通过的教材,它具有普适性。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可能会遇到困难,使三维目标难以达成。解决方法有二:一是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二是根据课标开发新的学教素材。为此,教师应根据课标有针对性地选择和积累一些素材,这些素材可以从书本、多媒体、网络等多种渠道得到,也可以通过教师自身的社会实践、调查研究等方式获得,还可以由学生提供。
5.评价方式须多样。历史与社会专题复习课教学注重知识的综合、学生的参与和社会意识的形成,这些特点要求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来明确评估学生的进步状况。参考文献
教育部(2001):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
(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
(二)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顾明远(1998):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
牛学文(2007.1):如何理解和把握三维学教目标 《素质教育大参考》。张华、李季湄(2006.10):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发展报告。
第三篇:石油青年人才职业生涯规划探索与实践
石油企业青年人才职业生涯规划探索与实践---以胜利油田为例 林近芬(胜利油田东胜精攻石油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 司 思想政治工作部,山 东 东 营 257000)[摘 要] 以胜利油田为样本对石油企业如何有效开展青年人才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 系 统 研 究,认 为 现 阶 段加强石油企业青年人才职业生涯 规 划,应该从五个方面着手 :建立职业生涯发展阶梯,明确青年人才成长的路 径;加强职业生涯发展引导,奠定青年人才成长的 思 想 基 础;强化职业生涯发展能力培养,提升青年人才的综合素 质;搭建职业生涯发展晋升平台,大力选拔使用青年人才;优化职业生涯发展环境,营造青年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关 键 词] 石 油 企 业;青 年 人 才;职 业 生 涯 规 划 [中 图 分 类 号 ]F272.9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673-5935(2012)04-0084-04 青 年 人 才 是 石 油 企 业 发 展 的 未 来 和 希 望,是 人 才 队 伍 中 最 富 活 力 的 群 体。职 业 生涯规划工作是人 才 工 作 的 重 要 基 础 工 作,对 于 明 确 人 才 职 业 发 展 目 标、路 径、措 施,提 升 人 才 培 养 质 量,加快青年人才成 长,增 强 人 才 队 伍 活 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推 进 企 业 持 续 有 效 和 谐 发 展 具 有 深 远 意 义。笔 者 凭 借 在 胜 利 油 田(下 文 简 称 油 田)党群 工 作部门多年工作中 的 实 践 与 探 索,以 油 田为样本采取问卷调 查 与座谈 的方式 对石 油企业如何 有效开 展 青年人才职业生涯 规 划 工 作 进 行 系 统 研 究,认 为 现 阶 段 加 强 石 油 企 业 青 年 人 才 职 业 生 涯 规 划,应 该 从 以 下 五 个 方 面 着 手。技 术 序 列,设 置 高 级 专 家、首席专家等领军专 家 职位 序 列;完 善 技 能 操 作 序 列,设 置 技 能 大 师、首 席 技 师、主 任 技 师 等 拔 尖 技 能 职 位,为 高 层 次 技 术、技 能 人 才 提 供 广 阔 的平台。要建立完善岗位管理配套制 度,逐 层 明 确 职 责 权 力、任 务 目 标 待 遇 和 岗 位 对 应 关 系,建 立 任 期 目 标 责 任 制,实 现 职 责 与 权 利 相 统 一。要 通 过“三 支 队 伍 ”岗 位 体 系 建 设,实 现岗位层 级相互 对 应,纵 向 畅 通、横 向 贯 通,使各类 人才纵向 上既可 以 在 本 序 列 向 更 高 层 次 发 展,横向 上又可以 在不同 序 列 间 竞 争 流 动,为 广 大 青 年 人 员 施 展 才 华、职 业 发 展 搭 建 更 为 广 阔 的 舞 台,实 现 组 织 需 求 和 个 人 发 展 的 有 机 结 合。(二)完 善 职 业 发 展 梯 次 网 络,拓宽青年人才发 展 路 径 强 化 人 才 梯 队 建 设,坚 持 “岗 位、专 业、资 格、称 号”协 调 配 套、统 筹 推 进,保 证 高 校 毕 业 生 等 新 入 职 人 员一到企业参 加 工 作,就 可 以 沿 着 以 上 4 个 梯 队 发 展,在 不 同 的 发 展 阶 段 都 可 以 找 准 位 置、受 到 激 励。按 照“岗 位”梯 队,依据青年人才的性格、能 力、潜 质 特 征,分 别 引 导 青 年 人 才 沿 三 条 线 发 展;按 照 “专 业”梯 队,可 以依次被选拔为 二 级 单 位、油 田、中 一、建 立 职 业 生 涯 发 展 阶 梯,明确青年人才成长 的 路 径(一)完 善 三 支 队 伍 岗 位 序 列,拓 展 青 年 人 才 成 长 空 间 坚 持 经 营 管 理、专 业 技 术、技 能操作三支队伍建 设 一 起 抓,大 力 实 施“人 才 成 长 通 道 建 设 ”,构 建 纵 向 畅 通、横 向 贯 通,层 级 清 晰、规 范 统 一 的 职 位 序 列,促 进 青 年 人 才 职 业 发 展。规范经营管理岗位 序 列,进 一 步 明 晰 各 层 级 经 营 管 理 岗 位 职 责;健 全 完 善 专 业 [收 稿 日 期 ]2012-10-02 [作 者 简 介 ]林近芬(1978-),女,四 川 南 江 人,胜利油田东胜精攻石油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思想政 治工作部政工师,主 要从事思想政治工作、青年人才开发研究。84 林近芬 :石油企业青年人才职业生涯规划探索与实践---以胜利油田为例 石 化 三 个 层 面 各 个 级 别 的 学 术 技 术 带 头 人;按 照 专 业 技 术 任 职(职 业)资 格 梯 队,可 依 次 聘 任 为 技 术 员、工 程 师、高 级 工 程 师、教 授 级 高 级 工 程 师;按 照 “称 号”梯 队,青 年人才参加 工作随 着 能力水平的 提升可 以 依 次 被 评 为 “优 秀 见习生 ”、“胜 利 希 望 奖 ”、“优 秀 青 年 知 识 分 子 ”、集 团 公 司 闵 恩 泽 青 年 科 技 奖 等。通 过 梯 队 培 养,形 成 网 格 化、立 体 式、梯 次 渐 进 的 发 展 通 道。(三)加 强 职 业 规 划 设 计,为 青 年 人 才 成 长 科 学 定 位 运 用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教 育 心 理 学、人 才 学 的 理 论,是 对 青 年 人 才 职 业生涯和职业发展教 指 导的有 效 手 段 [ 1 ]。油 田 及 各 二 级 单 位 一 直 根 据 生 产 管 理 实 际,采 取 多 种 方 式 帮 助新入职年轻人进行 科 学的职 业 生 涯 规 划。2009年 以 来,油 田 为 新 入 职 高 校 毕 业 生 引 进 了 “中 国 人 才 在 线 测 评 系 统 ”,为 每 位 新 入 职 的 高 校 毕 业 生 建 立 职 业 性 格 档 案,作 为 人 才 配 置 的 重 要 依 据。海洋 采油厂 每年聘 请 中国海洋大学心理 咨询室 的老 师为新入职 的高校 毕 业生进行职业生涯 设 计 辅 导,引 导 每 位 青年人才根据个人兴 趣 爱好设 计 个 人 发 展 路 线。测 井 公 司 成 立 了 “青 年 人 才 职 业 生 涯 指 导 中 心 ”,开 展 “青 年 人 才 职 业 生 涯 导 航 ”活 动,帮 助 青 年 人 才 制 定 职 业 发 展 规 划 和 行 动 计 划,在 青 年 人才 培养中取得了 良 好 的效果。调 查 显 示,80.2%的青 年人 才认为 组织上 在 个人职业发展方面 提 供 了 很 大 的 帮 助 和 指 导,92% 的 青 年 人 才 认 为 组 织的帮 助和 指导对个人 当前和 未 来成长发展具有十 分 重 要 的 意 义。分 认 识 石 油 行 业 特 点,传 承“三 老 四 严 ”、“四 个 一 样 ” 等 优 良 传 统 和 作 风,弘 扬 新 时 期 胜 利 精 神,扎 根 基 层,实 践 锻 炼,筑 牢 青 年成长发展的思想根基。(二)抓 实 见习锻 炼,让 青 年 人 才 “根 植 胜 利 ” 油 田 专 门 制 定 并 落 实 了 《高校 毕业生轮岗见习管 理 办 法 》、《新 员 工 教 育 管 理 办 法 》等 制 度,规 定 所 有新引进的高 校 毕 业 生全部到油田勘探开发 一 线进 行 为 期 1年 的 轮 岗 见习,让 他 们 了 解 油 田 主 体 专 业 业 务 知 识,掌 握 主要油气生产流程,拓 宽 知 识 领 域,丰 富 工 作 经 历,体 验 一 线 艰 苦 和 基 层 职 工 拼 搏 奉 献 精 神,领 会 油 田 企 业 文 化 内 涵,锤 炼 思 想 作 风,增 强 综 合 素 质 能 力。在 见习阶 段,为青 年人才指定职业 导 师,进 行“一 对 一”或“多 对 一 ”指 导,让 其 在 不 同 岗 位、不 同 业 务、不 同 环 境 锻 炼,尽 快 适 应 企 业 环 境,加 快 由 学 生 向 职 工 的 转 化 进 程。(三)抓 深 思 想 教 育,让 青 年 人 才 “奉 献 胜 利 ” 针 对新形 势下青年人才 思 想的多元 化,油 田 将 思想教育与青 年 人 才 队伍建设结合推进。统 合 油 田 实 际 搭 设 教 育 载 体,开 展 了 “讲 理 想、比 贡 献 ”,“讲 ‘工 人 伟 大、劳 动 光 荣’、讲‘优 良 传 统、胜 利 精 神 ’” 等 主 题 教 育 活 动,特 别 是 在 油 田 “发 现 50 年、产 油 1 0 亿 吨”的 历 史 节 点,通 过举行艰苦创业创新奉 献 先进 典 型 事 迹 报 告 会、征 文 比 赛、演 讲 活 动 等,让 青 年 人 才 体 味 石 油 传 统、感 受 胜 利 精 神,提 高 对 油 田 的 认 同 感,激 励 青 年 人 才 扎 根 一 线 干 事 创 业、立 足 岗 位 建 功 立 业。三、强 化 职 业 生 涯 发 展 能 力 培 养,提 升 青 年 人 才 的 综 合 素 质 二、加 强 职 业 生 涯 发 展 引 导,奠定青年人才成长 的 思 想 基 础(一)加强实践锻炼,促进青年人才综合素质提升 实 践 锻 炼 是 人 才 成 长 的 必 由 之 路 [ 2 ]。坚 持 把 基 层 生 产 科 研 一 线 作 为 培 养 青 年 人 才 的 主 阵 地,有 针 对 性 地 选 派 青 年 人 才 到 复 杂 环 境、重 大 项 目、海 外 市 场 去 经 受 考 验,接 受 锻 炼。一是强化岗位锻炼。把 岗 位 培 养 作 为 人 才 培 养 的 重 要 载 体,细 化 工 作 标 准 和 工 作 目 标,在 工作中有意识地 交 任 务、压 担 子,承 担 重 要 生 产 和 技 术 任 务,在 岗 位 实 践 中 快 速 提 升 能 力 素 质,立 足 岗 位 成 才。二是深化挂职锻炼。在 每 年 挂 职 计 划 中,重 点 选 派 潜 力 大、有 发 展 前 途 的 青 年 管 理 和 技 术 人 才 在 机 关 与 基 层、生 产 与 科 研 单 位、油 田 内 部 与 海 外 市 场 之 间 进 行 挂 职 锻 炼,让 青 年 人 才 在 实 践 中 开 阔 视 野、更 新 观 念、增 强 才 干、锤 炼 作 风,提 升 管 理 和 技 术 综 合 素 质。三是开展交流锻 炼。采 85(一)抓 好 入 职 教 育,让 青 年 人 才 “认 同 胜 利 ” 多 年 来,油 田 将 新 毕 业 大 学 生 入 职 教 育 “第 一 堂 课”作 为 青 年 人 才 职 业 生 涯 规 划 的 起 点,采 取 油 田 集 中 培 训,二 级 单 位 根 据业务特点分散培训 的 形式进 行,时 间 一 般 不 少 于 1 个 月。集 中 培 训 主 要 包 括 历 史 文 化(油 田 发 展 史、油 田 企 业 文 化 和 光 荣 传 统)、发 展 现 状(油 田 生 产 经 营 形 势)、企 业 制 度(安 全 生 产 管 理 规 定、员 工 管 理 规 定)、职 业 生 涯 设 计(职 场 礼 仪、职 场 思 维、职 业 规 划、成 功 励 志)等 内 容。方 式 上 既 有 课 堂 传 授、专 题 讲 座,又 有 现 场 观 摩、老 石 油 座 谈、总 结 交 流;既 有 专 家 教 授 的 理 论 教 育,又 有 专 业 人 士 的 现 身 说 法,积 极 引 导高校毕业生等新入 职 人员充 第 26 卷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12 年 第 4 期 取 轮 岗、交 流 等 措 施,有 计 划 做 好 青 年 人 才 交 流 工 作,选 派 青 年 人 才 在 生 产 与 科 研 单 位 间 进 行 3-6 个 月 的 交 流 锻 炼,促 进 生 产 与 科 研 工 作 紧 密 结 合,提 升 技 术 人 才 科 研 和 技 术 应 用 水平,有 效 解 决 生 产 科 研 中 的 技 术 难 题。四 是 开 展 技 术 交 流。组 织 开 展 “博 士 后 技 术 服 务 行 ”、“科技人才手拉手 ”等 活 动,组 织 优 秀 青 年 人 才 为 基 层 进 行 技 术 支 持 和 服 务,在 解 决 现 场 技 术 难 题 中 增 强 才 干。(二)加强系统培训,促进青年人才知识技能升级 按 照“缺 什 么、补 什 么”的 原 则,根据青年人才的 特 点 创 新 培 训 模 式、实 施 分 类 培 养。青 年 管 理 人 才,每 年 采 取 举 办 青 年 干 部 培 训 班、三 级 单 位 正 职 干 部 轮 训 班、科 级 干 部 任 职 能 力 提 升 班、基层干部示 范班 等 多 种 班 次,大 力 提 升 青 年 干 部 履 职 尽 责、处 理 复 杂 情 况 和 引 领 基 层 发 展 的 能 力。青 年 技 术 人 才,以 提 高 专 业 素 质 和 增 强 创 新 能 力 为 重 点,采 取 短 期 培 训、专 题 研 修、技 术 研 讨、技 术 比 赛 等 方 式,不 断 进 行 知 识 补 充、更 新 和 拓 展,促 进 青年技术人员岗位 学习、岗 位 成 才。创 新“赛 培 结 合、以 赛 促 培 ”的 技 术 竞 赛 模 式,建 立 了 赛 前 培 训、赛后提升的工作机 制,先 后 组 织 多 名 “金 钥 匙 ”技 术 竞 赛 获 奖 者 到 国 外 培 训 进 修。对 优 秀 青 年 人 才,通 过 举 办 高 级 研 修 班、国 内 外 学 术 研 讨、国 外 访 问 学 者 等 方 式,培养高 层次专家和 学 术 技 术 带 头 人。青 年 技 能 人 才,以 提 高 岗 位 操 作 技 能 和 创 新 能 力 为 重 点,大 力 开 展 “四 新 技 术 ”、标 准 化 操 作、一 专 多 能、技 能 等 级 等 提 升 培 训,选 派 青 年 骨 干 参 加 集 团 公 司 组 织 的 高 级 技 师、拔 尖 技 能 人 才 培 训,增 强 了 青 年 技能人员履行 岗位职 责 能力和 服 务 油 田 生 产 的 本 领。(三)开 展 导 师 带 徒 和 团 队 培 养,带 动 青 年 人 才 能 力 素 质 提 升 师 从 名 师,导 师 的 指 导 和 培 养 对 人 才 的 成 长 至 关 重 要 [ 3 ]。油 田 充 分 发 挥 高 层 次 人 才 的 引 领 和 示 范 作 用,大 力 开 展“导 师 带 徒 ”、“名 师 带 高 徒 ”活 动。建 立 由 油 田 高 级 专 家、集团公司技术带头人 为 主体的 导 师 群 体,选 拔 优 秀 青 年 人 才 作 为 培 养 对 象,进 行 2 年 的 针 对 性 培 养,让青年人才在名师的指 导 下提高 技 术 水平和 综 合 素 质。目前已 经 选聘包括中国工程 院 院 士 顾 心 怿、省 部 级 突 贡 专 家 等 在 内 的 六 批 “胜 利 名 师”共 43人,培 养 “高 徒 ”近200 人。加 强 人 才 团 队 建 设,吸 纳 青 年 人 才 加 入 高 水平技 术 团 队,在 学 术 才 工 作 室、项 目 组、技 术 协 会 等 柔 性 团 队,解 决 重 要 科 研 项 目、现 场 实 际 技 术 难 题。例 如,中 国 青 年 五 四 奖 章、全 国 杰 出 青 年 岗 位 能 手 李 科 牵 头 成 立 了 “李 科 工 作 室 ”,先后 完 成 技 术攻关课题立项 64个,实 用 型 创 新 成 果 50 项,同 时 凝 聚 和 培 养 了 一 批 基 层 青 年 人 才。四、搭 建 职 业 生 涯 发 展 晋 升平台,大 力 选 拔 使 用 青 年 人 才(一)加 强 起 点 遴 选,在 见习培 养 中 选 才 油 田从毕 业生引进工作 抓 起,通 过 设 置 量 化 测 评、专 业 知 识 考 试、面 试 等 环 节,全 面考察毕业生的 专 业 水平、能 力 素 质、工 作 责 任 心 等 方 面,提 升 毕 业 生 引 进 质 量。自 1995 年 以 来,油 田 连 续 27 年 在 见习期 满 大 学 生 中 开 展 “优 秀 见习毕 业 生 ”评 选 和 “优 秀 见习论 文 ”竞 赛,鼓 励 见习期 间 年 轻 人 才 主 动 学习,脱 颖 而 出。对 表 现 优 秀 的 青 年 人 才 纳 入 后 备 人 才 库,有 针 对 性 地 进 行 重 点 扶 持、跟 踪 培 养。(二)完 善 竞 聘 机 制,在 竞 争 竞 聘 中 选 才 一 是 人 才 选 拔 引 入 竞 争 机 制。按 照 “公 正、平等、竞 争、择 优”的 原 则,坚 持 能 力 和 业 绩 导 向,打 破 论 资 排 辈 和 身 份 界 限,全 面 推 行 竞 聘 上 岗、择 优 聘 任,形 成 了 “上 岗 靠 竞 争、竞 争 凭 能 力 ”的 选 人 用 人 导 向,一 大 批 青 年人才脱颖而出。二 是加大青年人才 选 拔 力 度。油 田 出 台 的 制 度、办 法 规 定,各 单 位 在 科 级 干 部 竞 聘 时,要 拿 出 一 定 比 例 专 门 用 于 提 拔 年 轻 干 部;竞 聘 时,同 等 条 件 下,优 先 选 拔 使 用 年 轻 干 部;推 广 见习副 科 级 制 度,对 于 科 级 干 部 队 伍 年 龄 老 化、结 构 不 合 理 的 单 位,增 设 见习副 科 级 职 数,专 门 用 于 提 拔 30岁 左 右、第 一 学历为本科以上的优秀 青 年人 才。调 查 显 示,98% 的 青年人才对自 己 目前的工 作 岗 位 表 示 满 意;85%的 人 认 为,油田非常重视 青 年人 才 培 养 和 选 拔 工 作,极 大 调 动 了 青 年 人 才 成 长 成 才 的 积 极 性。(三)丰 富 选 才 载 体,在 竞 赛 评 比 中 选 才 根 据 不 同 类 别、不 同 层 次、不同岗位工作 要 求的 差 异 性,丰 富 业 务 竞 赛 范 围、荣 誉 称 号 体 系,建 立 起 多 渠 道、全 覆 盖的青年人才选才载体。面 向 生 产 一 线 青 年 技 术 人 才,组 织 开 展 了 “金 钥 匙 ”技 术 竞 赛,个 人 赛 和 团 队 赛 交 叉 进 行,一 大 批 基 层 实 践 能 力 强、团 队 协 作 意 识 强 的 青 年 人 才 脱 颖 而 出。在 全 油 田 范 围 内 开 展 了 外 语 专 业 拉 力 赛,通过系 统化比赛选拔外 86 林近芬 :石油企业青年人才职业生涯规划探索与实践---以胜利油田为例 科 技 周 ”、“青 工 技 能 月 ”系 列 活 动,在 比 业 务、比 素 质、比 能 力 中 发 现 可 造 之 材。开 展 “优 秀 见习毕 业 生”、“胜 利 希 望 奖 ”、“优 秀 青 年 知 识 分 子 ”、“十 大 杰 出 青 年 ”、“五 四 青 年 劳 动 奖 章 ”、“十 佳 技 术 能 手 ”等 多 项 评 选 表 彰 活 动,覆盖到了青年人才成 长 发展的 不 同 阶 段,实 现了 人才队伍的梯次 储 备。74.8% 的 人 认 为,所 在 单 位 积 极 搭 建平台,经常创造各种有利 条 件,鼓 励 和 引 导 年 轻 人 展 示 自 己 的 能 力 和 才 华。油 主 干 专 业 研 究 生 还 享 受 安 家 补 助 费 政 策;在 职 称 评 审、发 展 党 员、评先树优工作中,注重向生产和科 研 一 线 人 员 倾 斜,向 有 发 展 潜 力 和 培 养 前 途 的 青 年 人 才 倾 斜,向 掌 握 关 键 技 术、核心技术的一线 高 学历 专 业 技 术 人 才和技能人才倾斜。各类评选表彰中,加 大 对 青 年 人 才 的 倾 斜 力 度,激发 青年骨干人才自 觉 成 长 成 才 的 积 极 性。(三)关 怀 工 作 生 活,稳 定 青 年 人 才 油 田 大 力 实 施 “拴 心 留 人 ”工 程,着 力 营 造 和 谐 温 暖 的 工 作 生 活 环 境。建立各级领导联系青 年 人才 制 度,定 期 与 青 年 人 才 代 表 就 工 作 和 生 活 情 况 进 行 面 对 面、心 贴 心 的 交 流,及 时 掌 握 其 思 想 动 态,帮 助 解 决 实 际 问 题;高 度 关 注 青 年 人 才 特 别 是 毕 业 生 的 婚 姻 家 庭 问 题,每 年 在 局 处 两 级 层 面 组 织 青 年 联 谊、青 春 有 约 等 活 动,为 单 身 同 志 牵 线 建 桥;针 对 部 分 青 年 人 才 处 于 一 线,工 作 环 境 苦、工作内容相对 单 调的 实 际 情 况,通 过 建 设 卫 生 的 就 餐 环 境、整 洁 的 住 宿 环 境、完 善 的 培 训 学习和 文 体 活 动 场 所 等 具 体 措 施,有 效 激 发 了 各 类 人 才 扎 根 一 线 干 事 创 业、立 足 岗 位 建 功 立 业 的 热 情 和 动 力。对 企 业 工 作 环 境 和 人 文 环 境,96% 的 青 年 人 才 表 示 “满 意 ”或 “比 较 满 意 ”;95.6% 的 青 年 人 才 认 为,单 位 关 心 他 们 在 工 作 和 生 活 方 面 的 现 实 诉 求,并 积 极 采 取 有 效 措 施 加 以 解 决。[参 考 文 献 ] [1] 章 达 友.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M].厦 门 :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86.[2] 王 通 讯.人 才 学 通 论 [M].天 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18.[3] 李 晓 轩,牛 珩.科研拔尖人才的成长规律与启示 [J].科 学 研 究,2004,22(3):274.五、优 化 职 业 生 涯 发 展 环 境,营造青年人才成长 的 良 好 氛 围(一)坚 持 导 向 引 领,凝 聚 青 年 人 才 发 挥 文 化 引 领 作 用,丰 富 凝 聚 人 才、激 励 人 才 的 胜 利 特 色 人 才 文 化,倡 导 “共 创 百 年 胜 利,共 建 和 谐 油 田,共 享 美 好 生 活 ”的 共 建 共 享 理 念,坚 持“油 田 与 心 田 共 建、文 化 与 文 明 共 创 ”,把 “胜 利 心 田 ”工 程 的 内 容 贯 穿 到 人 才 培 养 中,以 文 化 凝 心、以 文 化 聚 力。发 挥 典 型 带 动 作 用,先 后 选 树 了 “全 国 五 一 劳 动 奖 章”、“中 国 青 年 五 四 奖 章 ”获 得 者 国 梁,全 国 青 年 岗 位 能 手 李 科,全 国 大 学生毕业建功立业标 兵 高 波等 一 大 批 新 时 期 优 秀 专 业 技 术 人 才 典 型,并 通 过 报 纸、电 视、网 络 等 媒 体 大 力 宣 传 他 们 的 先 进 事 迹,使 广 大 青 年 人 才 比 学 有 榜 样、赶 超 有 目 标。(二)实 施 政 策 倾 斜,激 励 青 年 人 才 油 田 高 度 重 视 青 年 人 才 队 伍 建 设,逐 步 完 善 了 党 委 统 一 领 导,组 织 人 事 部 门 牵 头 抓 总,团 委、工 会 及 相 关 业 务 部 门 齐 抓 共 管 的 工 作 格 局。将 青 年 人 才 作 为 油 田 人 才 工 作 的 重 要 内 容,在 政 策 上 给 予 倾 斜。对 引 进 的 毕 业 生 从 参 加 工 作 开 始,即 实 行 转 正 定 级 工 资,半 年 后 享 受 奖 金,对到生 产 一线岗位就业 的石 [责 任 编 辑 ] 巴 永 青 87
第四篇:离退休职工自主管理工作实践与探索
离退休职工自主管理工作实践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F24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5)02-000-01
摘 要 现阶段,随着“共同的事业、共同的家园”这一理念深入人心,离退休职工作为“家园”中的长辈,是组成企业文化内涵的一部分。针对离退休职工的发展变化,本文结合当前形势下离退休职工自主管理工作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离退休职工 自主管理工作 分析与研究
现阶段,随着我国人们逐步进入老龄化阶段,离退休职工日益增多,在一些企事业单位中尤为明显,怎样妥善安排离退休职工自主管理工作,已经引起企事业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离退休职工是伴随着企事业单位一起发展的核心力量,这些职工不仅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还为新员工树立了好的榜样,单位围绕离退休职工的养老、退休金等问题落实好他们的退休管理工作,全面提高离退休职工的幸福指数与生活质量。
实现离退休职工自主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离退休职工主要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年老多病,需人照顾。这一群体多数对企业有着深厚的感情,对企业的兴衰时刻关注着,有着难解的情结。二是有一技之长,返聘任职。这一群体具有较强的市场意识,能够凭借一技之长,在企业中持续升温。三是赋闲在家。这一群体占据离退休职工的大多数,普遍具有不甘于现状,想要继续实现自身价值的心理。总而言之,虽然个别老同志有一些不正确的思想,但大多数离退休职工都具有大局意识,有着坚定的信念与理想,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在不经意间影响着身边的人,并且他们的影响力是不容小觑的。因此,实现离退休职工自主管理不仅能够促进企业稳定发展,还能给身边人树立一个精神榜样。
二、如何推进离退休职工自主管理工作
(一)成立自管组织
为了强化离退休职工的自主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离退休职工的“余热”。构建离退休职工自主管理委员会尤为重要。根据社会团体的管理机制,成立离退休职工自主管理组织,以政治觉悟高、协调能力好、责任心强的老同志协助组织管理离退休职工,形成一套理事会的管理模式,理事会作为管理层、小组长作为执行层。同时,设置相应的管理岗位。例如,管理主任、副主任、宣传部、文体部、生活部、财务部、委员、组长以及其他基层人员,所有职位实行民主投票制。
(二)充分发挥离退休党支部中各类协会的作用
离退休党支部中各类协会必须建立完善的党内生活制度,规范离退休职工的思想方向,充分发挥离退休党支部中各类协会的职能作用。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工作:第一,落实政治学习制度。党支部从老党员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年老多病需人照顾的老同志实行上门教育,亲自拜访老同志,向他们宣传国家的最新的政策思想。保障老党员不留政治“盲区”的同时,协调好他们与党支部的关系,从而积极配合党支部的各项工作。第二,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支部应该坚持开展月会、季会、年会,并且一年内开展两次党课,向老党员传递国家最新的时事新闻,强化老党员的组织观念,提升党政修养。第三,落实群众联系制度。自主管理委员会与党支部应该积极落实群众联系制度,成立专门的联系队伍,频繁走访于老同志的日常生活中,及时了解并掌握老同志的思想动态以及生活难处,尽最大的能力帮助他们解决难题,使其切身感受到党支部与委员会的关心与照顾,在不经意间向党组织靠拢,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
(三)加强与社区沟通发挥社区的作用
离退休职工自主管理委员会应该加强与社区的互动沟通,借助社区开展离退休职工兴趣小组活动,结合离退休职工的实际情况,成立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兴趣小组,不定期的开展文娱活动,为老同志营造共同参与、其乐融融的活动氛围。通过老同志自身的兴趣与特长,定期进行文艺表演活动,不仅能够彰显老同志的文艺风采,还能丰富老同志的晚年生活,既体现了企业的精神面貌,又发挥了社区的职能作用。例如,“3?8”妇女节、“9?9”重阳节、中秋节、春节等,开展相应的节日活动,不仅能够使老同志感受节日的喜悦,还能鼓励老同志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有机利用社区资源,让老同志能够在社区中完成学习、参与活动,并得到相应的关心与照顾,为年老多病的老同志提供更多的服务。
(四)加强对离退休职工的思想教育引导,使离退休职工正确认识自主管理工作
根据老党员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综合素质、岗位性质、身体状况等特点,积极引导他们发挥自身优势以及专业特长。通过调查研究、人才培训、技术咨询等方式,使离退休职工充分认知自主管理的理念,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构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积极性,贯彻并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和道德观的执行者、传播者以及引领者,弘扬祖国新风气,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促进社会和谐,让老同志能够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奉献自身的一份心力,在参与中提高自身素质。
(五)加强对自管组工作的检查,确保服务质量与过去比不降低
加强离退休职工自主管理委员会的管理工作是保障管理服务质量不降低的前提条件。因此,构建一支具有思想作风硬、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奉献精神足的管理队伍尤为重要,这样才能保障离退休职工自主管理服务工作落到实处。自管组主动开展贴近老同志日常生活的活动,充分推动离退休职工自主管理工作的开展,努力提升服务质量,用“真心、细心、爱心、耐心、孝心”去感化离退休职工,升华离退休职工自主管理的核心内涵,保障管理服务质量与过去相比只增不减。
结语:
综上所述,离退休职工要加强自身系统知识的学习,不断优化知识体系,做好离退休职工的工作,将离退休职工的知识技能全面发挥出来,为企事业单位献出最后一份心力,同时,离退休职工的管理工作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熟知企事业单位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提高离退休职工的生活待遇、身心健康以及自身素质,保障管理工作能够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孙敬峰.新形势下医院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研究[J].才智,2013.32:354.[2] 贺江红.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离退休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4.36:179-180.[3] 于希富.离退休职工精神文化生活探索[J].石油政工研究,2010.04:68-69.
第五篇:如何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新形势下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论文写作论文发表论文下载
本站编辑:星论文网日期: 2011-07-22 14:53点击数:167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电力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基层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基层企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促进主体电网企业的健康发展,是基层企业领导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转自[星论文网]
【关键词】思想;人文关怀;价值取向;核心竞争力
思想政治工作是关于人的工作,着眼的是整个社会的和谐、进步、发展。企业基层党支部作为党的“代理人”,其本身就肩负着“指引方向,把握目标”的使命,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围绕增强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遵循“贵在将心比心,重在言传身教,功在持之以恒”的原则,把外在教育引导与职工的内在需求有机结合起来,讲方法,重实效,充分调动职工的创造性和参与热情,不断增强职工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取得良好的实效。
一、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
1、思想政治工作是引导职工价值取向的重要手段
思想政治工作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功能和管理功能具有强烈的引导和牵制作用。说白了,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培育职工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科学的价值判断的传家宝,是企业提高职工政治思想素质、文化技术素质和心理道德素质,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重要手段。总之,思想政治工作体现深厚的人文关怀,让人们感受生命、体验美好、追求崇高,让职工在感动中净化灵魂、升华人格。
2、思想政治工作是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续创新的能力,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具有驱动、激励和导向作用。企业核心价值观念的形成,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推动。只有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才能形成一种向心力,提高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为真正把企业搞活奠定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
3、思想政治工作是推动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精神动力
一个企业,其改革发展的如何,最终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否得以充分发挥。而个人主观能动性发挥得如何,关键要看企业对每一个员工需要的满足程序。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效益中心,要注意研究员工的需要,了解员工的需要,宣传职工、发动职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抓改革、保稳定、促发展,积极引导职工识大体、顾大局,以便形成“揽活—干好—再揽活”的良性循环,为企业改革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二、深入了解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应抓住其中的主要环节,努力解决好当前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
1、与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相脱离
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最容易犯的毛病不外乎就是没有开展调查研究,拍脑袋想当然,说起来夸夸其谈,做起来一哄而起,形式和效果未成正比。没有想到思想政治工作是为了服务企业与员工的发展,是为了解决问题,与实际相脱离。有的更多于满足过去的成绩,习惯过去的做法,没有坚持解放思想,与发展变化的实际不相符合。
2、与丰富多彩的实践载体相脱离
一说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许多职工脑海中常常出现“简单生硬的说教、忽略效果的灌
输、居高监下的斥责和缺乏交流的批评”等情景,思想政治工作成了空洞说教,没有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丰富多彩的实践载体相结合,不能完全释放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大众无法接受,效果往往也大打折扣。
3、与八小时外的生活情况相脱离
一些单位和领导从不关心和过问干部职工八小时以外的事情,认为那是职工的私生活,属于个人空间,不属于自己的职责范围。甚至对一些不良倾向和苗头,也是视而不见、放任自流,直到后院起火,方才亡羊补牢,殊不知道许多思想问题均源自于八小时之外。
4、与健全完善的政工“网络”相脱离
当前,一些基层组织尚未建立一支全方位、多层次的思想政治工作骨干队伍,未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网络;一些基层还存在“一支笔”现象,往往一些党支部决定召开的会议会被行政生产经营会挤掉,即使二会合一,也是行政工作优先,思想政治工作扫尾,久而久之,少数干部认为政治工作可有可无,可抓可放。
三、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
当前,我国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思想政治工作面临大量新情况和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新的形势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开辟新途径,探索新方法,切实做到“六个注重”:
1、突破思想束缚,管理上更加注重服务
企业职工是有思维能力的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善于设身处地为职工考虑,引导其认识、调整其利益、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因此,它实质不是“管人”,而是一种服务。基层领导要放下架子,重心下沉,尊重对方,以心换心,缩短感情距离,才能坐在一起、说在一处、谈在一块。要真心实意,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做工作,像对待自己亲人那样无微不至地关心人、体贴人,使职工感受到温暖,感受到“你为他好”,要放下“我是来教育你的”架子,以平等的姿态与之交流。要学会换位思考,倾听不同意见,只有设身处地,以心换心,才能真正理解人,说服人,达到教育人的目的。同时,必须让职工群众感觉到我们的教育和管理,与他们的既得利益紧密结合,要从企业的发展战略入手,让职工真切感觉到:企业今天有干头,明天企业有奔头。
2、强调因人施教,对象上更加注重个性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当前,职工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要正视并尊重这种差异,根据不同对象的特点,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实施分层分类教育。例如,同思想基础较好的人谈心,应着重提醒他们防止骄傲自满情绪,促使他们取得更大的成绩,指出存在问题,促使他们克服缺点和不足,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促使他们更好地集中精力工作。同思想基础一般的人谈心,要注意激发他们创先争优的进取心,破除甘居中游的思想,说服他们树立可能落伍的危机感,帮助他们找准自身优势,扬长补短,奋力争先。同思想基础较差的人谈心,首先要主动接近他们,多给一点关怀、温暖和谅解,在亲切交谈中拆掉隔心墙,架起连心桥,要注意发现他们思想上的闪光点,肯定长处,帮助进步。总之,要认真总结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根据不同层次、不同职工群众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
3、丰富实践载体,教育上更加注重实效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随机性强、独创性高的应用艺术,要通过创新形式的多样性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思想政治工作载体不单单是阅览室、宣传园地、标语牌、演讲比赛等,出现了许多现代化宣传载体,我们必须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所创新。一是在形式上,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采取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二是在内容上,要做到“老理论讲出新花样”,“老原则融进新内容”,不断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同时,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企业文化教育等许多平时要花费很多时间开展的工作融合其中,在具体的组织上注重做到职工喜欢,内容丰富,形象鲜活,这样就能在不经意间得到最好的效果。
4、延伸八小时外,时空上更加注重全程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应抓好日常工作,关注点点滴滴,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在人们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做到长流水、不断线。特别是八小时外的思想政治工作,要采取点对点家访、家属座谈等形式,了解职工家庭情况,大事系在职工利益上,小事办在职工的心坎上,解决职工群众的后顾之忧。同时,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现实生活和员工日常生活中,反映客观现实,把握主流,从现实生活中挖掘生动事例,汲取新生事物,展开美好前景,激励企业员工同心协力奋发图强,为创造美好的新生活而共同奋斗,彻底改变思想政治工作那种远离生活、脱离生活、不注重生活实际的现象,使思想政治工作充满生活色彩。
5、加强交流互动,范围上更加注重全员
思想政治工作要贴近全体员工,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员工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带着对员工的深厚感情去做工作,实实在在向员工学习,诚心诚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真正想员工之所想,急员工之所急,办员工之所盼,以员工满意不满意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好地代表广大员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彻底改变思想政治工作那种居高临下、我说你听和凌驾于群众之上、习惯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的现象,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可亲可信,深入全体员工的心中。要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网络”,提高政工人员素质,形成以“一把手”为主管,政工部门检查督促,把思想政治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6、坚持真情化雪,过程上更加注重人本
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以人为本,态度诚恳、通情达理,帮助职工提高认识,解开疙瘩,抚平情绪,认清方向,多些“人情味”少些“火药味”,促进职工内心精神的升华;思想政治工作要真心实意,以真诚、炽热的情感去打动职工,融化他们心灵上的冰雪,使之直面人生,奋勇当先,多些“真诚味”少些“假意味”;同时,要注意发扬民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思想政治工作要善于启发疏导,多些宽松宽厚宽语,少些指令批示指责;多些尊重理解帮助,少些压服训斥伤害;多些民主味,就是我们想问题、作决策、搞改革、办事情、都要坚持以职工的利益为第一要素,以职工的情绪为第一信号,以职工的愿望为第一需求,以职工的意愿为第一因素,多些“民主味”少些“家长味”。
思想政治工作不是“虚功实做”,而是“实工实做”。我们要通过有效的方法,努力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从管理向服务、从封闭向开放、从重视堵向重视疏的转变,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促使广大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企业活力,促进企业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田建国.大力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创新[N].人民日报, 2010-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