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中国民营企业家创新精神——以华为为例
论中国民营企业家创新精神
——以华为公司为例 2010会计学7班 张涵茗 2010102020739
1978年,在邓小平主持的6000人全国科学大会上,一个名叫任正非的33岁的青年人坐在后排,此刻,他正为父亲能否平反、自己能否入党而忧虑。怎知9年后,他会南下中国的改革试验田深圳,以区区2.4万元创办一家叫做华为的公司;又怎知30年多后,他将成为令爱立信、思科等大佬们头疼不已的名字。从2万元资本起步,经过20多年的“艰苦奋斗”,任正非将华为打造成了一家《财富》世界500强企业(2009年华为收入218亿美元,首次进入该排行榜,其最新排名为第351位)
是什么让华为从一个几个人的小公司到全球顶尖的电信设备供应商?
答案就是:创新!
华为于1987年成立于中国深圳,全球第二大通讯
设备供应商,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也是全球领
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围绕客户的需
求持续创新,与合作伙伴开放合作,在电信网络、企业网络、消费者和云计算等领域构筑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优势,并致力于为电信运营商、企业和消费者等提供有竞争力的ICT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提升客户体验,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14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 1/3的人口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华为每年的专利申请量基本维持在3000件左右,去年达到4389件,其中80%是发明专利。华为有文件明确规定:“保证按销售额的10%拨付研发经费,有必要且可能时,将加大拨付的比例。”10多年来,华为在3G领域投入的研发费用,已超过50亿元。国内大多数企业的研发投入,不足销售额的1%。华为注重创新,最初只是为了企业能够“活下去”。
深圳市市长许宗衡回忆说,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当有院士对深圳的创新模式提出质疑时,华为董事长孙亚芳就说:“我们为什么要创新,为什么要投入50多亿元到3G中去?是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实际上,这就是企业创新的原始动力。
华为的核心理念
聚焦:新标识更加聚焦底部的核心,体现出华为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持续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的核心理念;
创新:新标识灵动活泼,更加具有时代感,表明华为将继续以积极进取的心态,持续围绕客户需求进行创新,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共同面对未来的机遇与挑战;
稳健:新标识饱满大方,表达了华为将更稳健地发展,更加国际化、职业化; 和谐:新标识在保持整体对称的同时,加入了光影元素,显得更为和谐,表明华为将坚持开放合作,构建和谐商业环境,实现自身的健康成长。华为的战略
为适应信息行业正在发生的革命性变化,华为做出面向客户的战略调整,华为的创新将从电信运营商网络向企业业务、消费者领域延伸,协同发展“云-管
-端”业务,积极提供大容量和智能化的信息管道、丰富多彩的智能终端以及新一代业务平台和应用,给世界带来高效、绿色、创新的信息化应用和体验。华为将继续围绕客户的需求持续创新,与合作伙伴开放合作,致力于为电信运营商、企业和消费者提供ICT 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持续提升客户体验,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更快地提高工作效率。
华为的研究开发
华为持续提升围绕客户需求进行创新的能力,长期坚持不少于销售收入10%的研发投入,并坚持将研发投入的10%用于预研,对新技术、新领域进行持续不断的研究和跟踪。华为在FMC、IMS、WiMAX、IPTV等新技术和新应用领域,都已经成功推出了解决方案。
华为主动应对未来网络融合和业务转型的趋势,从业务与应用层、核心层、承载层、接入层到终端,提供全网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全面构筑面向未来网络融合的独特优势。
华为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美国达拉斯及硅谷、印度班加罗尔、俄罗斯莫斯科,以及中国的深圳、上海、北京、南京、西安、杭州和武汉等地设立了研发机构,通过跨文化团队合作,实施全球异步研发战略。印度所、南京所、中央软件部和上海研究所等通过CMM5级国际认证,表明华为的软件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已达到业界先进水平。
华为进行产品与解决方案的研究开发人员有62,000多名(占公司总人数的44%),并在德国、瑞典、英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印度及中国等地设立了23个研究所。华为还与领先运营商成立34 个联合创新中心,把领先技术转化为客户的竞争优势和商业成功。
华为融入和支持主流国际标准并做出了积极贡献。截至2011 年底,华为加入全球130 个行业标准组织,如3GPP、IETF、ITU、OMA、ETSI、IEEE 和3GPP2 等。华为共向这些标准组织提交提案累计超过28,000 件,并担任OMA、CCSA、ETSI 和ATIS 等权威组织的董事会成员,在任180 多个职位。
2011 年,华为在全球范围内囊获6 大LTE 顶级奖项,标志着华为在LTE 技术研发、商用实践、标准专利、产业链整合等方面上的持续投入和巨大贡献获得业界的一致认可。
2011 年,华为研发费用支出为人民币23,696 百万元,近十年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人民币100,000百 万元。
美国权威商业媒体FastCompany日前评出了2010年最具创新力公司,华为紧随Facebook,Amazon(亚马逊),苹果和谷歌之后位列第五
海外科技杂志Fast Company三月初评出了2011年全球最具创新能力的公司,中国的华为排名第18位,为中国品牌最高名次的华为创新战略:从跟踪开发到领先开发
在华为发展的前期,其技术研发以跟踪开发为主,通过学习、借鉴别人已经成熟的技术,以节约产品成本,提高竞争力。但随着华为的发展,在技术上拉近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进而成为其封锁和打压的对象。跟踪型的研发之路走
不通了,华为要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不能不走领先型研发之路。为了打破欧美跨国公司对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品的垄断,华为在技术研发中坚持高起点,始终瞄准业内尖端、前沿、最有市场的产品,努力站在与国际跨国公司同一起跑线上。
华为在坚持以我为主、自主研发的前提下,通过合资、合作
和英特尔联合向中国运营商及其他国家运营商联合推出3G混合组网解决方案;华为和西门子共同组建一家合资公司,专注于3G技术及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华为推出的3G手机就是与英飞凌、高通等知名厂商合作研发的产物;华为公司还与高通公司形成了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在解决方案、业务、系统芯片、终端芯片方面开展了紧密合作。有的核心技术,如天线是设在俄罗斯的研究所设计的,芯片是设在中国的研究所开发的,而工艺是由德国工程师设计的,软件则是由设在印度的研究所开发的,可以说是集世界最先进技术之大成。”
小案例:
华为在3G上的倾尽全力曾经招致过“战略失误”的嘲笑,但他们始终认定:“传统产品的市场格局很难改变,我们只能在新增市场上争夺一席之地。”整整10个春秋,华为在3G研发上累计投入超过50亿元,投入研发人员近6000人,在美国、瑞典、印度和俄罗斯等国设立了多个研发中心。目前,他们的奋力追赶终于有了可观的回报,华为已拥有2700多项3G专利,其中94%为发明专利。由于掌握了核心技术,使华为用很短的时间,在荷兰、美国、阿联酋、马来西亚等地部署了11个3G商用网络,今年4月底入选英国电信公司未来5年优先供应商,第一次站到了由爱立信、思科、西门子等7家跨国巨头组成的顶级供应商行列。
华为的创新策略:
曾经错失小灵通的开发让华为认识到,无论是先进还是落后的技术,只有能满足市场和客户需要,才能取得成功。
企业技术创新的目的是要产生有市场竞争力的技术和产品。需求是技术创
新之母,技术创新必须符合用户需要,创新产品必须具有市场价值。这就要求创新者必须有较强的市场洞察力,超前把握市场与用户的潜在需求,这是技术创新成功的关键
例如,华为的CDMA开发进程就是严格按照IPD的计划进行的,这使得华为CDMAlx产品的开发、测试、生产和市场发布都有条不紊、不急不躁,确保了华为的CDMAIX系统一经推出就达到了可规模商用化的水平。据不完全统计,IPD使华为整体研发成本降低40%。按照华为北京研究所路由器产品线总监吴钦明的说法,他们在开发路由器时,通过实施IPD,可以把最前端的产品发展趋势直接固化在后端产品开发计划中,并保障在开发路由器时“一板”成功,大大减少了废品率,并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在高人力密度研发时期,基层研发人员实行统一工资制。华为的研发体系要求高度信息沟通,并对项目开发进程做详细记录。研发体系变革后,基础研发人员的个人薪金完全与项目小组的研发成果和个人贡献挂钩,中层研发经理的薪金则按项目研发制度和客户满意度进行考评。这样华为的创新成果更快、更高质量地转化为经得起市场考验的产品,这也是最近一两年来华为的技术实力和产品地位迅速提升的一个主要因素。
结语:
可以说,在当今中国,华为是最有潜力成为世界级公司的中国企业,也是最受尊敬的公司,没有之一!
因为它重视创新,所以它有核心技术,一个个核心专利代表的不是它的辉煌的过去,而是照亮未来的灯塔!
而这一切,都来自华为每年都投入超过销售收入10%的资金做研发,其中47%以上的员工为研发人员!技术创新是这个企业的灵魂,也是其成功的法宝!
第二篇:试谈民营企业家的创新精神
试谈民营企业家的创新精神
—以任正非为例
班别:10财务管理本科1班
姓名:王志伟
学号:201010203012
3【 摘 要 】 企业创新是一个企业的和企业家的灵魂,只有进行创新,企业才能立足市场并长远发展。本文以中国民营企业的领跑者——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任正非为例,分析他成功的主要原因和他的精神。
【 关键词 】民营企业家精神创新精神创新发展
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它也是任正非提倡的观点之一。回顾华为的发展历程,它能够从一个只有2万元起步资金的小作坊发展成为今天的世人公认的世界级通信设备制造企业,每一个脚印,每一个发展阶段都离不开创新的巨大推动力,而任正非就是其背后那个不可或缺的坚决的推动者。
任正非总是在人们都为已经取得的成就沾沾自喜之时,不停地叩问着诸如这样的问题:在这种激烈竞争的外部环境下,华为如何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使自己也可以持续生存下去呢?
这种忧患意识最终转化成为渴望企业不断扩张壮大的迫切感和创
新,并一次又一次促使任正非做出了超乎常人想象的决策:1992年,任正非将代理业务所得的利润全部投入到C&C08机的研制中,即后来人们所说的“将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1994年,华为在北京筹建北京研究所,从1995年直到1997年,北京研究所都处于漫长的积累期,没出什么重大的研究成果。但是任正非一直给予大力支持。
1996年,华为在国内市场开发正处于方兴未艾之时,任正非做出了出击海外的决定。此后,众多华为员工离别故土,远离亲情,奔赴海外。
1997年,任正非开始推行管理与业务流程改革,如与英国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NVQ)合作引进任职资格制度,与美国IBM公司合作,实施业务流程改革创新。
1998年,《华为基本法》正式出台,这也是华为成立十年后第一次对创业的成功因素进行梳理。《华为基本法》的面世,标志着华为与国内其他民营企业拉开了很大的差距。
1999年,在任正非的大力推动下,华为加大了与美国IBM公司的合作力度,实施供应链变革。
2000年,任正非发起了内部创业运动,并在这一年,提出了“冬天必将来临”的观点,要求华为内部做好迎接冬天的准备。„„
在实施新的决策创新过程中并不是没有风险的,但是任正非认为:有创新就有风险,但决不能因为有风险,就不敢创新。回想起来,若不冒险,跟在别人后面,长期处于二三流,我们将无法与跨国公司竞争,也无法获得活下去的权利。若因循守旧,也不会取得这么快的发展速度。
事实上,任正非做出的决策并不全是准确无误的。譬如在面临投资3G还是PHS技术时,任正非最终决定在3G上投入重注。为此华为举大量的财力和人力,全力以赴,但是后来的结果却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作为中国市场上的一个“机会产品”的小灵通在2000~2003年获得了持续增长,中兴通讯、UT斯达康借此扩充了自己的实力。2003年,中兴通讯的销售额一度达到了华为的80%。而几年前还是默默无闻之辈的UT斯达康一跃成为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2003年)的明星企业。与这些企业相反,作为中国通信设备制造商老大的华为则收获甚微,不仅在3G上的投入没有得到回报,而且失去了瓜分小灵通市场的时机。
在后来一次内部会议上,任正非承认了他在小灵通上的失误,但是对于在3G上的投入,任正非从不认为这个决策是错误的。在他看来,错过小灵通,失去了一块华为完全有能力获得的利润,华为虽然不得不为此付出了代价,却还是可以承受的。但是如果华为错过了3G,那就是一种极大的失策,将严重影响到华为成为一个一流的、伟大的企业的进程,那将是最不可饶恕的。所以,任正非宁愿负起在小灵通上失策的过错,而不愿为此放过一个让华为走向世界级企业的机会。
任正非还把这种创新精神应用到了企业管理之中,摒弃了过去僵硬的制度化的管理方式,坚持人性化管理。在《致新员工书》中,作为一个企业领导人,任正非这样告诫华为员工:公司要求每一个员工,要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我们这个多灾多难、刚刚开始振兴的民族。
只有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才可以进行艰苦的搏击,而无怨言。我们总有一天,会在世界通信的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不要做对不起祖国、对不起民族的事情。要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制度与管理。对不合理的制度,只有修改以后才可以不遵守。不贪污、不盗窃、不腐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坚持真理,善于利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提高自己,帮助别人。任正非不仅将这种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内化为自己作为一个企业家的动力和企业精神,同时他也将它灌输到所有华为人的头脑里,激励他们为一个更高的目标而努力,而奋斗,那就是为祖国争光。为了这个目的,近二十年来,多少华为人付出了健康,乃至生命,并将他们的余晖照耀着后来者继续前进的步伐。这种对“国家利益至高无上”的追求和精神出现在一个民营企业家身上,本身就充满了一股令人心灵激荡的力量,可以说,这种企业精神也是任正非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的至高境界和高明之举。
任正非在企业的创新发展经营中也强调合作精神,合作是企业家精神的精华。正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艾伯特·赫希曼所言:企业家在重大决策中实施集体行为而非个人行为。尽管伟大的企业家表面上常常是一个人的表演,但真正的企业家其实是擅长合作的,而且这种合作精神需要扩展到企业的每个员工。
在华为的发展过程中,众多重要决策是任正非做出来的,但是在将其作为一个任务或项目来实施的时候,任正非则善于通过会议讨论,通过说服,获得大家的认可和支持。例如,在1998年制定《华为基本法》时,任正非就是通过会议讨论的形式使大家明白华为“永
不进入信息服务业”的目的就是要使公司内部机制永远处于激活状态,最终将这一理念转化为公司上下的思想共识,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
1999年,在与新员工的座谈会上,任正非说道:我个人对华为没有做出巨大的贡献,真正贡献大的是中高层骨干与全体员工。他们努力建立了各种制度、规范,研制、生产、销售了不少产品„„不是我一个人推动公司前进,而是全体员工一起推动公司前进。我的优点就是民主的时候比较多,愿意倾听大家的意见,我个人既不懂技术,也不懂IT,甚至看不懂财务报表„„唯一能做的是,在大家共同研究好的文件上签上我的名,是形式上的管理者。我认为大家总比一个人想得细致一些,可以放心地签上名。文件假如签错了,在运行中有问题,我也不会指责大家的会签,只要再改过来就行了,大家这次总会进步一点。每次我们都共同完成了一次修炼,次数多了,大家水平也就提高了。
在2000年之后,任正非个人的言论也不像从前那样频繁刊登,基本上不再发起“运动”。这也是因为他意识到华为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世界级企业,一个一流的伟大的公司,就必须摆脱对任何个人的依赖,也包括对他本人的依赖。在2005年的一次会议上,任正非再次诠释了华为的核心价值观:按流程来确定责任、权利,以及角色设计,逐步淡化功能组织的权威,组织的运作更多的不是依赖于企业家个人的决策。基于这种理念,任正非已经极少再提及“英雄”的概念,而更多的是“团队合作”,并强调在选拔管理人员时,其中一个重要的考核要点就是看候选人是否具备团队合作精神。
可以说,在当今中国,华为是最具有潜力成为世界级公司的中国民营企业,也是最受尊敬的公司。因为她重视创新,所以它有核心技术,一个个核心专利代表的不是他的辉煌的过去,而是照亮未来的灯塔。创新是这个企业的灵魂,也是其成功的法宝。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会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进行。民营企业能否在市场上赢得竞争,能否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关键在于企业家精神发展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官网:/
【2】余胜海,《解密华为:中国制造的通信技术帝国》,中信出版社
第三篇:以华为企业为例论述企业文化
强大企业是如何诞生的
以华为为例
当我们将企业放在一起比较强弱、优劣时,常常听到人们说哪个哪个企业的待遇高,员工素质高。这是一个认识的误区。人,都有优点和不足,作为个体比较时,差异明显,然而就一个企业而言,个人对整个组织不能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企业组织有强有弱,个人表现有好有坏,这个现象的后面其实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
企业文化是企业中形成的文化观念、历史传统、共同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企业的意识形态,企业领导者把文化的变化人的功能应用于企业,以解决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就有了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理论和企业文化管理理论都追求效益。但前者为追求效益而把人当作客体,后者为追求效益把文化概念自觉应用于企业,把具有丰富创造性的人作为管理理论的中心。这种指导思想反映到企业管理中去,就有了人们称之为企业文化的种种观念。
我相信我们都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1.有的人在我们单位是条虫,换了个公司却成了龙;2.我们从外单位挖来的人才,在我们公司施展不开,表现令人失望;3.有的单位的员工,周日晚上兴奋得直搓手:“明天又要上班了!”4.有的单位的员工感觉上班是折磨:“周五怎么来得这么慢啊?”5.踌躇满志的大学毕业生,参加工作时充满希望,决心大干一番,不久热情消退了,接着棱角磨掉了,人变得乖巧,圆滑。
这样的情况彰显了环境或者风气的力量。在好风气中,恶人能变善,在恶劣风气中,好人也能学坏。组织建设的重点就是建设企业文化,就是在于对风气的建设。
所以说企业文化通俗点讲就是企业的风气。很多的公司企业,员工散漫,一天到晚都不想上班,就想着放假,拿奖金。工作的时间就是混日子,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做事也不认真;下班了就立马跟变了一个人一样,整个人都精神焕发了。这样的员工的产生离不开公司的风气。如果不是因为公司的制度不严谨,员工以这样的态度怎么能呆的下去。
就像我们的部队有部队作风,例如好八连的爱民和艰苦朴素,钢六连的坚忍不拔和无坚不摧。我们的学校有校风,例如注重基础、学术民主。共产党有党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企业也各有自己作风。可惜我们没有系统总结过创建作风方面的方法、推广过这方面的经验,所以在人们的印象里,似乎作风是偶然的、自然形成的。
我要说的是,这并不是偶然自然形成的,而是需要建设的!如今我们中国有一家IT公司走向了世界,这家公司有着“狼性”企业文化,它便是华为。华为非常崇尚“狼”,认为狼是企业学习的榜样,要向狼学习“狼性”,狼性永远不会过时。任正非说:发展中的企业犹如一只饥饿的野狼。狼有最显著的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永不疲倦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的意识。同样,一个企业要想扩张,也必须具备狼的这三个特性。
华为的“狼性文化”可以用几个词语来概括:学习,创新,获益,团结。用狼性文化说,学习创新便是敏锐的嗅觉,获益便是进攻精神,而团结便是群体奋斗精神。
每个公司都会有这样的情况,A成就突出得到上面重视,并且升职,然后原本和A玩得很好的B就会觉得心里很不舒服,就会慢慢开始仇视A。狼之所以能在比自己凶猛强壮的动物前获得胜利,原因只有一个:团结。即使再强大的动物恐怕也很难招架得了一群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狼群的攻击。所以说,华为公司的团队精神核心就是互助!
华为是一个巨大的集体,一个集体大了变回变得很难管理。华为一直贯彻狼性精神。华为的“狼性”不是天生的。现代社会把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的问题留给了企业,企业只有解决好了才能获得生存、发展的机会。华为对狼性的执着是外人难以理解的。
华为的管理模式是矩阵式管理模式,矩阵式管理要求企业内部的各个职能部门相互配合,通过互助网络,任何问题都能做出迅速的反应。不然就会暴露出矩阵式管理最大的弱点:多头管理,职责不清。而华为销售人员在相互配合方面效率之高让客户惊叹,让对手心寒,因为华为从签合同到实际供货只要四天的时间。狼性是华为营销团队的团队精神,这种精神是很抽象的,而且也是很容易扭曲的,这就需要有一种保障机制,使得狼性既可以正本清源地保留,这种保障机制就是华为的企业文化。
华为企业文计划手册里面写着:
华为公司是一个以高技术为起点,着眼于大市场、大系统、大结构的新兴的高科技术企业。公司要求每一位员工,要热爱自己的祖国,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不要做对不起祖国、对不起民族的事情。
相信我们将跨入世界优秀企业的行列,会在世界通信舞台上,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我历史使命,要求所有的员工必须坚持团结协作,走集体奋斗的道路。没有责任心,不善于合作,不能集体奋斗的人,等于丧失了在华为进步的机会。
进入华为并不就意味着高待遇,公司是以贡献定报酬,凭责任定待遇的,对新来员工,因为没有记录,晋升较慢,为此,我们十分兼意。但如果您是一个开放系统,善于吸取别人的经验,善于与人合作,借别人提供的基础,可能进步就会很快。如果封闭自己,总是担心淹没自己的成果,就会延误很长时间,也许到那时,你的工作成果已没有什么意义了。
机遇总是偏向于踏踏实实工作者。
希望您丢掉速成的幻想,学习日本人的踏踏实实,德国人的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
有一句名言:没有记录的公司,迟早要垮掉的,就个人而言,何尝不是如此? 员工守则: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华为。
2、遵纪守法,服从公司管理。
3、顾全大局,善于合用。
4、努力学习,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5、一切为用户着想,减少人为差错,努力提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
6、团结互助,尊重他人,树立集体奋斗的良好风尚。
7、严守公司机秘,自觉维护公司安全。
8、待客热情礼貌,服务周全,维护公司形象。
9、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
10、坚持真理,坚持原则,不做有损公理道德之事。
11、爱护公司财物,坚持反贪污、反腐败、反盗窃、反浪费。
12、保持环境整洁,注意仪表、仪容。
13、加强品德修养,倡导精神文明。
以上只是一部分,华为企业文化还有很多,以这个很多原则的企业文化手册便可以看出,华为对自己企业的风气建设有多么重视。
总听到有人谈企业文化,但是真正理解企业文化,能够很好建设企业文化的并不多。这也就是为什么强大的企业这么少的缘故。而华为作为一个强大的企业,华为的企业文化可以说是:团结,奉献,学习,创新,获益与公平,以及作重要的一点:做实。企业文化不仅仅是嘴上说手就可以了,而是事迹的行动!
华为公司很多地方做的都很好,人才在华为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华为的发展可以说是不可抵挡,然而华为的劣势也是存在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个人色彩浓烈 2.财力相对较弱 3.历史影响
4.低调的公关风格和不足的宣传力度不利于提高企业形象
这就是我的一些对华为公司的理解,这次分析让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引用华为语录的一句话来说——“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我也希望自己能够不断成长。对于华为这样的企业,我相信很多人都非常向往,但是想要进去并不是那么简单。我作为一个计通学院的一名学生,我自知自己进不了华为这么强大的企业,我能做的就是在自己最后选择的企业岗位上,好好做好一个良好贯彻企业文化的员工!
第四篇:员工激励——以华为公司为例
企业如何进行有效员工激励
——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为例
一.员工激励的重要性
激励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适当合理的激励对于员工自身和企业的发展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首先,可以促进员工充分发挥其才能和智慧。如果把激励制度对员工创造性、革新精神和主动提高自身素质的意愿的影响考虑进去的话,激励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就更大了。
其次,有助于企业吸引留住优秀人才。科学的激励制度包含有一种竞争精神,它的运行能够创造出一种良性的竞争环境,进而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在具有竞争性的环境中,组织成员就会收到环境的压力,这种压力将转变为员工努力工作的动力。有效的激励机制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同时,增加了人才的跳槽成本,对人才的流动有一定抑制作用。
再次,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适当合理的激励使有能力的骨干员工得到相应的奖励,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员工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的同时,通过展示特长或者开拓创新获得奖励的机会,“人尽其才”,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使其工作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从而增强凝聚力和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另外,也有助于创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当激励措施的实施取得让员工满意的效果以后,员工的认识或者更深层次认识到自我的存在价值,其自我实现的需求也进一步的凸显出来,贡献和奉献意识更加强烈,希望得到别人乃至社会的认同。当这种意识传播开来,整个社会处于一种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共同成长的过程和状态之中,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二.华为公司简介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深圳市的生产销售电信设备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主要营业范围是交换,传输,无线和数据通信类电信产品,在电信领域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网络设备,服务和解决方案。华为在印度,美国,瑞典,俄罗斯以及中国的北京,上海和南京等地设立了多个研究所。在全球建立了100多个分支机构,营销及服务网络遍及全球,能够为客户提供快速,优质的服务。目前, 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 100 多个国家,以及36个全球前50强的运营商。
三.看华为如何进行有效的激励
(一)首先是文化激励。
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为大家认同的文化具有极强的凝聚力。文化激励在华为的创业初期曾经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创始人任正非在初期给华为人定的一个目标是——华为有一天会变成一个世界一流的企业,华为将为此坚持不懈。于是,华为上上下下萦绕的,都是任老板的个人权威与语录下衍生的理念。这种精神激励方式在华为发展的早期是华为飞速发展的推动力.经过多年的积累,华为建立了符合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
一是“狼”文化,华为总裁任正非非常崇尚狼,认为狼是企业学习的榜样,由此便形成了华为独特的“狼性文化”.其核心就是互助,团结协作,集体奋斗是华为企业的文化之魂.自强不息,荣辱与共,胜则举杯同庆,败则拼死相救的团结协作精神在华为得到了充分体现.二是“家”氛围,华为一直强调企业就是家的理念,让员工 感觉到时刻是在为自己的家服务.将企业文化建设融入8小时之内的日常管理中,在8小时之外,华为也努力丰富企业文化与生活,使家庭成员在文化活动中增进彼此的情感,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和思想境界,从而进一步提高8小时之内员工工作的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二)其次是物质激励。(1)高薪激励。
华为的高薪一方面使得优秀的人才聚集华为,另外一方面也激励了人才的积极性.新员工正式上岗前的内部培训期间,工资,福利照发不误.新员工的工资开支,长年设置的负责培训的一批员工,干部的费用开支,各种培训费用支出,培训场所的建设,维护等等都是大笔开支.把一名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培养成可以在市场,研发上独当一 面的成熟员工,华为投入了大量资金.(2)员工股份激励。
华为一直坚信,高工资是第一推动力,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就为华为招揽优秀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华为推行全员持股制度,成为对员工长期激励的有效办法.到了华为逐渐壮大以后,任正非将“员工持股”这一现代商业的时髦武器交到了员工手里.“员工持股” 给华为带来了迅猛的发展.用一种教父似的执著与坚忍,任正非调教出一群凶猛的土狼,不断蚕食狮子周围的领地.任对 他身后的狼群说:拿下狮子周围那些地领地来,会有你们各自的份额——这正是华为最初推行全员持股的原动力.全员持股制度的推行使得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得到了根本的改 变,员工与企业由原来的雇佣关系变成了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员 工对公司归属感进一步增强,将自己视为企业的真正主人.这一制度不仅开了中国民营食业内部的先河,在华为发展最为艰难的时期也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融资渠道.(三)再次是精神激励。
华为的精神激励主要有荣誉奖、职权。在华为各种各样的奖励应接不暇,公司还专门成立了一个荣誉部,专门负责对员工进行考核,评奖.只要员工在某方面有进步就能得到一定的奖励,华为要对员工点点滴滴得进步都给予奖励.华为得荣誉奖有两个特点:第一,面广人多,所以员工很容易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得知自己获得了公司的某种奖励.只要你有自己的特点,工作有自己的业绩,你就能得到一个荣誉奖.对新员工就有进步奖,你参与完成了一个项目就有项目奖.第二, 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紧紧绑在一起.只要你获得了一个任意的荣 誉奖,你就可以随之得到一定的物质奖励.一旦得到荣誉奖,你就能得到 300 元的奖励,而且荣誉奖没有上限.职权的激励在华为是非常重要的,为华为留住人才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华为的员工大多数是一群高素质高学历的员工,他们十分在意实现自身价值并强烈期望得到组织或社会的承认与 重.所以,华为对其进行充分的授权,以此显示对他们的信任与 尊重.华为用这种激励手法使得员工感到自身价值的实现并受到 尊重,这使得他们更愿意贡献自己的才智,从而对公司事务有了更强的参与感和更多的自主性.(四)另外还有其他激励方式。
(1)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华为深刻地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因此,华为也为自己员工制定了职业生涯规划,使员工更好的把握自己的事业目标, 激励员工不断向着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前进.对新员工,给予丰厚的物质激励,并提供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他们的斗志与激情,协助他们自己寻求未来在生涯发展上的成功。
(2)完善的绩效考核管理.在华为,每年的年初,每位员工都需要制定绩效目标,然后 根据这个目标由直接主管对他进行不定期的辅导,调整,考核目标完成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在年中六,七月时作回顾和反馈,最 后才是年底的评估考核,并把绩效结果和激励机制相挂钩.在考 核结果全部集齐到管理者手中之后,管理层就要着手做纵向与横 向的比较,通过多向的沟通与反馈得出考核结果.这样的考核结 果更加公平,使得高度追求公平感的员工心理得到了平衡.(3)宽松自由的软环境.在深圳,没有人不知道华为,在华为,没有人不知道百草园.百草园是华为人在深圳的温馨家园,里面有超市,活动中心,饭 店,美发厅,一应俱全,洗衣房随时上门服务.员工在百草园内;不管是购物还是吃饭,一张小小的工卡全部解决,这对于那些整日于技术研究,无暇顾及自己日常生活的研究人员来说无疑是一项很大的福利.公司还定期组织足球赛等集体活动,让员工在工 作之余有了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使企业变得更具人情味.这一宽松自由的软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对员工也起到了激励的作用.四.华为激励员工的不足
(一)工作中的强迫性
华为激烈的竞争机制使得华为员工各个感到危机四伏,常常不得不加班加点赶项目,工作到凌晨三点是常有的事,而早上九点又要接着上班。华为新闻发言人傅军曾重申该公司的“加班政策”:晚上10点之后加班须经公司批准。这实质上是对华为普遍加班状况的一种承认。在华为的办公室,每位研发人员几乎都备有一个床垫,以备加班时的小憩。有人批评说,华为是变相的用超负荷工作进度和工作量,来迫使员工加班,并且很多考评制度都和加班挂钩,员工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另外,随着华为海外事业的不断发展,许多员工不得不服从公司的安排选择国外远方长驻,而对于回来探亲又有严格的要求,有的外驻员工工作繁重,连续几年都回不了家。
(二)员工利益受到威胁
华为的竞争机制使得员工有着较多的发展机会,一般来说,只要你表现足够突出,在华为都不会有不得志的尴尬,其提供给员工的发展空间较大。但同时,这些高强度的工作却使员工的利益受到威胁,集中表现在身体和情感方面。
有人说,在华为上班是在透支健康。近年来华为出现的因加班引致死亡的现象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舆论。员工的亚健康问题突出,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工号中论资排辈,压抑了员工的积极性。内部激烈的竞争机制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出现不和谐。另外,常驻海外的员工还时刻受着思乡之苦。
(三)对员工需求分析不够
华为对人的承受能力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没有从员工的现实情况出发,他们总是把员工绷得紧紧的,把人当机器用,没有考虑到员工其他方面的需要,例如情感方面的需要。在华为,员工的流动率高,使得员工常有不适之感。华为对员工的思想和现实需求的分析显得很缺乏。
五.问题成因
华为存在的这些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虽说高层也一直希望找到一个突破口来解决,但是多年来的惯性思维使其实施起来困难万分。
(一)对人性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
长期以来实行的高压竞争,使得员工其他方面的要求难以满足,情感受到压抑。华为员工自缢或过劳死事件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作为一家倍受尊敬的中国公司在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时候却让员工在身体和心理方面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例如女职工结婚,请假三个小时;加班是企业的不成文规定,员工在工作室内自备床垫,形成了一种床垫文化等,作为总裁的任正非甚至说过:“进了华为就是进了坟墓”。如何让管理更具有基本的人性关怀,这不仅是对无数工厂的挑战,也是中国一流企业成长为世界巨头不能绕过的管理命题
(二)对员工激励管理投入不足
华为的激励体制虽然包含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但其物质激励却大大强于精神激励,对员工的激励管理投入显得顾此失彼。
在物质激励方面,华为一方面利用高工资进行短期的物质激励,另一方面注重长期的物质激励。华为的工资分配是实行基于能力的职能工资制。员工的工资不仅与其业绩挂钩,还与其工作态度、责任心和能力挂钩。同时,华为所推行的员工持股制是华为公司价值分配体制中最核心、最有激励作用的制度。在股权上实行员工持股,通过股权的安排,使最有能力和责任心的人成为公司剩余价值的索取者。
华为在进行物质激励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注重对员工的精神激励,从而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华为的精神激励措施却只是基于职权的提升上,对于员工的情感、社会性的需求却关注较少,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导致了华为员工的高流动率。
(三)缺乏长效而完备的激励体制
对于华为公司来说,其激励体制却存在着一定欠缺。虽然华为有着高效的物资激励措施,但其对员工行为的引导却并不到位,使得公司员工间由于激烈的竞争而人际关系出现了众多不和谐因素,而公司高层对员工需求的片面理解,使得员工长期处于高强度、高负荷的工作之下。
(四)员工和企业的价值观存在背离
华为所推崇的是一种狼性文化,它强调现实的利益才是它的生存之本。通过公司高层一些极富煽动性的口号和讲话,如 “企业就是要发展一批狼。狼有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的意识”、“胜者举杯相庆,败者拼死相救”等,[8]为公司造就了一批具有大无畏精神状态敢于拼搏的一线员工。但是正是因为狼文化这种显性文化,使公司注重的是生存,是现阶段的利益。如果没有高于利润之上的追求,就难以产生长久的热情和动力,只有理性而崇高的目标可以长久地鼓舞人心。
六.未来的出路
(一)树立以人为本思想
从根本上来说,以人为本理念与激励就是价值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以人为本理念是进行员工激励的思想基础,用它来指导员工激励工作,而对员工进行以人为本激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以人为本的深层内涵。
管理的职能就是管理者通过激发人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分工协作的关系,实现企业的特定的目标,所谓以人为本激励,就是突出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从人的动机和需求为出发点,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原则,从而激发员工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积极性,较好地发挥了企业系统运行的协调作用。其主要特征是:以正强化为主,负强化为辅;以人为中心;因人而异为。以人为本理念下的激励机制的实施对企业的发展、个人的进步能起到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以人为本激励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管理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涉及以人为本管理基本方式的选择以及以人为本管理的核心与重点。其基本原则包括个性化发展原则、引导性管理原则、环境创设原则和人与组织共同成长原则。
(1)个性发展原则。针对每个人不同的心理行为特征,采取适合其个性发展的激励方式。(2)引导性管理原则。在了解员工个性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不同的员工给予一定的指导,让他们的心理和行为与组织的目标和愿景不断的靠近。
(3)环境创设原则。一个好的企业,一定有一个让员工满意的工作环境。除了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空间以外,更多的是形成一种良性的、团结的、竞争的工作氛围,用环境来感染人,在工作中提升员工的交际和沟通能力。
(4)人与组织共同成长原则。把企业员工个人的目标引导在企业所确定的目标上来,把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结合起来,促进人与组织的共同成长。
这四个原则实际上不仅仅是开展人本激励的准则,而且还是检验人本管理的标准。
(二)明确激励的具体思路
首先,普遍化的激励向个性化的激励转变
普遍化的激励是以组织的需要为出发点制定固定统一的激励措施。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的需要有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已经得到满足的需要不再起激励作用,不同的人需求也不同。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它从人的需要出发探索人的激励和研究人的行为,抓住了问题的关键;马斯洛指出了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这一趋势基本上符合需要发展规律的。但是针对具体的事情或者情况,人的需求的迫切度也会变化,此时的需求可能并不是按从低层到高层排列。
据此,华为应采纳马斯洛需求理论的合理成分,定期进行员工的需要调查,分析不同年龄、性别、职务、地位、受教育程度的员工不同的需要,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地采取个性化的激励措施,关注员工的个人需求,如对有重要贡献及突出表现的员工分别奖励休假、提薪,对新参加工作的员工多给予工作上的指导帮助,对成熟员工要信任放权。
一般来说,基层以及普通员工比较重视安全感、工作受赞赏和报酬等,中高层员工则更加注重发挥才能、有成就感、职务升迁等。因而华为应根据不同的时期采取不同的奖励措施,比如根据经营业绩,经常变化奖金或增加新的激励措施,都会给人以新的刺激,增强激励效果。
其次,数字式的激励向人文式的激励转变
数字式的激励以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作为激励的主要依据,以物质激励作为激励的主要方式,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不能充分体现个人的价值,而人文式的激励则更加注重人的情感和精神方面的内容,重视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忠诚度和奉献精神。
华为在企业内部应在激励方式上尊重员工,让哪怕是最不重要岗位的员工都有被重视的感觉;关心员工,让每一个员工都心情舒畅地投入工作,身心愉快;强调沟通,消除群体内部的不和谐因素,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重视自身企业文化式的激励,并通过华为 “语言”表达出来,让口号式的语言并非仅仅是口号,使员工对企业有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同心协力朝着企业的目标努力。
再次,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物质激励作用于人的生理方面,从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出发,激励人们的劳动热情,精神激励是从满足人们精神需要出发,通过对人们的心理状态的影响来达到激励的目的。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作为激励的两种不同类型,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在建立完善激励机制的过程中,华为一定要切实做好两者的紧密结合,并坚持以精神激励为主的原则。在开展加薪、奖金和福利的激励形式的同时,更要重视以授予称号、颁发奖状、公开表扬、宣传事迹等形式的精神激励。
总之,坚持“以人为本”的激励理念,华为就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利用各种途径,调动全员积极性,建立起一支勤奋快乐、忠实奉献、富有创新精神、充满活力的团队,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实现企业发展壮大的目标。
七.总结
现代社会,企业间的竞争无处不在,为了生存,为了发展,企业必须拥有十足的动力。企业最大的源动力来自员工。人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因,重视对人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马克思说,人的一切努力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这符合 客观规律,符合人的心理特征。作为企业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激励越来越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怎样做好员工激励,也成为企业高层管理企业面对的一个巨大挑战和考验。
第五篇:以改革创新精神为统领
以改革创新精神为统领
以改革创新精神为统领
积极推进山西煤炭跨越现代化发展新时代
——在全省煤炭工作会议上的报告(2014年2月21日)
省煤炭工业厅党组书记、厅长
吴永平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省“两会”精神,总结工作,分析形势,部署任务。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2013年工作简要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全省煤炭行业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转型发展为方向,以“七高一文明”为目标,以“八化工程”为路径,以“六大标准”为手段,全省煤炭工业取得了难得的新成绩新发展。
(一)主动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煤炭经济发展质量有了新变化 全行业客观理性认识和把握煤炭市场周期性、规律性变动,加强宏观调控,规范经营秩序,科学应对形势变化,顶住了市场下行压力。特别是省厅按照省政府的总体部署,深入基层、深入企业调查研究,牵头起草了“煤炭20条”,近期5项已落实到位,中长期15项正在积极推进,政策效果和市场活力正在逐步显现。
可以说,“煤炭20条”是救市帮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不仅扭转了煤炭市场下行的趋势,对稳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从长远促进了煤炭发展方式转变,尤其是在全国煤炭行业反响很大,为国家层面出台煤炭“国5条”进行了率先探索,促进了全省煤炭经济发展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全行业煤炭产量完成9.62亿吨,同比增加4863.52万吨,增幅5.3%;出省销量完成6.2亿吨,同比增加3422万吨,增幅5.88%;销售收入完成14178.22亿元,同比增加2101.22亿元,增幅17.40%;实现税费1149.95亿元,煤炭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6%,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1个百分点。
第一个重大的变化是:煤炭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正在走向理性发展轨道;
第一个重要的启示是:无论市场如何变化,只要科学应对、措施有力,就能够克服困难,扭转逆势,跨步向前。
(二)坚定现代化发展方向不动摇,煤炭工业面貌发生了新变化
一是煤炭现代化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合理的原则,对六个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出台了《六个标准贯彻落实评价考核实施办法》;制定了《露天煤矿管理标准》,完成了全省办矿企业首次等级审核评定。通过全面推行实施标准,全行业已经形成了学标准、用标准、达标准推进现代化的浓厚氛围。
二是煤炭基本建设积极有序推进。全行业完成煤炭固定资产投资1718亿元。起草了现代化矿井和重组整合矿井建设“两个意见”以省政府文件下发全省,召开两次现场会全力推进。全年全省初步建成现代化矿井54座,命名表彰了25座;重组整合矿井竣工验收82座,从2010年至2013年累计竣工验收170座;全力推进68个煤矿建设省重点工程项目,全年完成投资429.2亿元。
三是煤炭生产管理进一步加强。出台了《生产煤矿回采率管理实施细则》,审查批复82座矿井的生产能力核定,合理增加产能4590万吨/年。同时,积极协调解决重组整合遗留等问题。
第二个重大的变化是:地方煤炭企业建设现代化矿井的理念认识更高、推进力度更大、建设速度更快,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第二个重要的启示是:只有依靠标准,才能推进煤炭现代化发展,只要现代化矿井早建成一天,煤矿安全保险系数就早提高一天。
(三)积极推进综改试验区项目建设,煤炭转型发展发生了新变化
一是制定转型方案,推进项目落地。制定了2013年行动计划4个专项《实施方案》,宏观指导煤炭科学转型。全行业在建较大非煤转型项目107个,全年完成非煤固定资产投资 610亿元,同比增长6.3%;非煤收入10154.09亿元,同比增加2124.1亿元,增幅26.45%。
二是进一步加强督促指导。省厅实行转型重点项目包联制度,厅领导、职能处室包干联系28个非煤项目,督促指导项目单位完成投资272亿元,其中阳煤集团低浓度瓦斯发电、太化高端化机制造(一期)等项目已经投产运行。三是推进标杆引领项目建设。潞安180万吨煤制油、焦煤60万吨煤制烯烃、同煤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等一批标杆项目不同程度的各有进展,为全省煤炭产业延伸拓展发展空间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第三个重大的变化是:非煤经济已经成为煤炭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增长力量;
第三个重要的启示是:实施标杆高端引擎战略,是从根本上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途径。
(四)大力夯实安全生产基础,煤矿安全形势发生了新变化 一是安全理念进一步创新。认真落实“三个决不能过高估计”的新判断和“三个敬畏”的新要求,提出了“安全生产是天大的事”、“人人都是通风员”新理念,进一步创新发展了煤矿安全理念体系。
二是督促检查进一步加强。辩证妥善地处理了基层企业安全生产和政府部门安全督查检查的关系,开展了5次全省性、集中性、持续性的督查检查,累计督查矿井2251矿次,查出安全隐患57560条,先后责令停产停建矿井237座,责令停采、停掘工作面125个。特别是充分发挥突击执法检查的作用,采取暗查、暗访、夜查和突查的方式,全覆盖跟踪巡查、督查重大隐患的整改,打击了非法违法煤炭生产建设行为。
三是安全管理进一步严格。突出建设矿井安全管理,进一步严格落实建设、施工、监理三方责任,有效防止了煤矿建设重特大事故;突出“治瓦斯、摸清水”两个重点,出台了瓦斯防治八项规定,严格水害防治;突出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全省全年共建成292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突出应急救援工作,全省煤矿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基本建成,应急救援能力显著提升。
四是隐蔽性致灾因素排查治理进一步强化。以整合改造建设矿井为重点,集中开展隐蔽性致灾因素“大会诊”,水文地质会诊954矿次,瓦斯会诊865矿次,共查出问题13242条,全部采取了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同时,加强煤矿瓦斯抽采利用,抽采量52.5亿m3,同比增加14.6%,利用量18.2亿m3,同比增加17.4%。
可以说,去年是抓煤矿安全检查次数最多、措施得力、力度最大、成效最显著的一年,各项指标均大大低于国家下达我省的控制目标。全省煤矿共发生事故40起,死亡75人,同比减少8人下降9.64%;煤炭百万吨死亡率0.077,同比减少0.014、下降15.3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211,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第四个重大的变化是: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创出了山西煤炭现代开发史以来的最低值;
第四个重要的启示是:安全工作必须时刻紧抓,检查不能少、力度不能降,就能抓好、抓出成效。
(五)加快发展煤炭社会事业,煤炭现代文明建设发生了新变化
一是进一步推进煤炭科技工作。全行业有68项科技成果获得中国煤炭科学技术奖,由晋煤集团、汾西矿业、霍州煤电等单位共同完成的“煤矿岩巷全断面高效掘进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鼓励推广新装备、新技术,煤矿现代化综采装备、煤炭绿色开采技术得到大力推广。二是进一步推进煤炭人才建设。省厅累计培训各类从业人员23.03万人次,确定了省内19所专业定向培养院校,举办了首次校企洽谈会,全年变招工为招生2.9万人;举办了第二届“同煤杯”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推行“送教下矿”,全省煤炭职业中专招生达15万人,75%的特种作业人员和班组长接受了职业教育,煤矿安全培训和职业教育水平稳步提高。三是进一步推进绿色生态和谐矿区建设。积极协调促进矿区生态环境恢复和采煤沉陷区地质灾害治理,全行业完成造林3.3万亩,绿化280万平方米;加强煤矿职业卫生防治,保障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权益;推动实施“以矿建镇”工作,5家煤炭企业开展了试点,进一步推进了绿色和谐文明矿区城镇化建设。
第五个重大的变化是:科技推动、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全行业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的共识;
第五个重要的启示是:现代化的矿井,必须要有现代化的人才作支撑。
(六)加强作风建设,服务煤炭发展的政务环境发生了新变化
按照中央和省委的总要求,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创新提出“画画像、对对症、活活血、祛祛病、见见效”具体要求,特别是本着“真亮丑、真揭短、真整改、真落实、真见效”目标,召开了高质量的专题民主生活会,查摆“四风”突出问题20个,确定整改措施25条;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坚持“会会讲廉政、时时严纪律、处处转作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取得新成效;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下放审批权限,优化审批流程,提高行政效能,全力为基层和企业服务。同时,在干部队伍建设、直属单位管理、扶贫和援疆工作、煤炭社会保障和煤炭志编撰等工作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绩,进一步塑造了勤政廉洁、法制服务的机关新形象。
第六个重大的变化是: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的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
第六个重要的启示是:党的群众路线是战胜一切困难和解决一切问题的法宝,只要充分依靠群众,我们的工作就能够做好。
同志们,一年来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这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国家、省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行业干部职工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煤炭厅党组,向始终关心支持煤炭工业改革发展的各级领导,表示崇高的敬意!向辛勤工作在煤炭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统一思想,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煤炭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进军号,综改试验区建设开启了山西转型发展的新征程。在新的形势下,全省煤炭行业风险与机遇同在,挑战与发展共存。积极的因素有: 一是从宏观经济发展态势看:首先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全面深化改革将释放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内需的巨大潜力;其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将带动能源生产稳步增长,国家确定今年全国煤炭产量为38亿吨,同比增长2.7%,继续保持一定的增长态势;第三是淘汰落后生产力的力度加大,现代化企业和煤矿建设发展加快,行业集中度和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不断增强,为煤炭工业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从煤炭产业发展的重大政策看:去年国务院陆续出台了国办发93、99和104号三个重要文件,全力打造中国煤炭“升级版”;特别是国家把事关煤炭改革的三项重大审批权限下放山西,全力推进全国重要煤炭能源综合基地建设,将推动山西煤炭产业发生巨大变革,山西煤炭迎来一次新的发展机遇。三是从我省深化改革方向看:煤炭对山西经济发展支撑的基本面没有变,对推动转型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变,对安全生产贡献的基本面没有变,“三个基本没有变”决定了煤炭仍然是山西深化改革的基本面,是省委、省政府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主旋律和主攻方向。
四是从煤炭产业发展规律看:煤炭企业从“黄金十年”转入到结构调整、理性回归,这一轮煤炭形势的逆转,这一番市场的变化,对大基地、大煤矿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对煤炭供需总量平衡提出了新要求,而山西正在全力建设现代化矿井,这与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完全一致,与煤炭产业发展的规律完全符合。面临的挑战有:
一是从煤炭需求情况来看:世界经济仍将延续缓慢复苏态势,美国页岩气革命、进口煤持续不减、全球煤炭供大于求等因素,都将影响到国内煤炭的生产消费;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增速由两位数高速增长逐步回落到中速增长,重点耗煤行业产能过剩,节能降耗力度加大,将影响到煤炭能源生产消费,煤炭需求进入低速增长期。
二是从能源结构调整看:国家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实施化解产能过剩重大政策,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治理雾霾天气有力措施,增加清洁能源供应,控制煤炭消费总量。今年国家能源工作的重点就是转变能源消费方式、优化能源布局结构,煤炭消费比重将由70%降低到65%以下,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由9.8%提高到10.7%。三是从我省煤炭行业发展态势看:
在生产方面:全行业2010—2013年原煤产量逐年增长幅度分别为:20.39%、11%、11.14%和5.3%,呈增速放缓趋势。去年我们在很大一部分矿井改造建设的情况下产量达到9.62亿吨,到2015年重组整合矿井全部建成进入生产状态,产能将达到约13亿吨左右,供大于求的局面可能加大,科学合理调整、组织生产将成为下一阶段的趋势。在市场方面:全行业2010—2013年煤炭出省销量增长幅度分别为:15.23%、13.23%、0.12%和5.88%,总体呈下降趋势。吨煤平均综合售价从2011年5月的656元下跌到2013年12月的430元,落差220多元。目前,煤炭市场仍在波动中,2014年1月为410元,下降的幅度较大,下行的趋势来的较早,而且不确定性因素仍然很多,煤炭企业生产经营的困难仍然很大。
在安全方面:2010—2013年百万吨死亡率分别为:0.187、0.085、0.091和0.077,持续保持在“双零”水平并基本保持逐年下降,在煤矿安全生产条件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的难度越来越大,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管的要求越来越高。
综合以上情况判断,2014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煤炭市场总的形势为:
一是国内煤炭行业彻底告别“黄金十年”,煤炭价格将在一个时期内低位徘徊,煤炭行业开始步入相对微利阶段。二是虽然我国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格局短期内较难改变,但是我国煤炭市场将由供需基本平衡向供应宽松、结构性过剩、个别时段和局部区域紧张转变,我省煤炭市场将总体处于需求低增长、价格低水平的调整阶段,预测煤炭经济将呈较低位平稳发展态势。
三是无论是某个煤炭企业还是整体煤炭行业,市场竞争的重点将由价格竞争向市场份额竞争升级转变,让利争市、以量补价等传统的市场竞争手段逐步减效,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和保持市场供需平衡将成为必然方向。
因此,全省煤炭行业必须立足全国看山西,着眼行业看发展,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善于运用经济发展“底线思维”,高度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确实增强煤炭事业“责任意识”,充分估计实际困难,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扎实推进我省煤炭转型跨越发展。
三、坚持改革创新,强力实施“七个积极推进、七个稳步提高”,全力打造山西煤炭现代化“升级版”
2014年,既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年,也是全力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攻坚年。全省煤炭工作的主要思路是:以深化改革为主题,以转型综改为主线,坚持“积极推进”和“稳步提高”,实施标准引领与煤炭建设并举,煤炭主业与非煤产业并重,安全生产与发展经济齐抓,科技创新与人才强煤共进,煤炭管理与服务基层互促,努力打造山西煤炭现代化发展“升级版”。
强调“积极推进”:主要是基于当前的形势要求和工作任务,针对我们工作中还存在的一些消极被动现象,切实改变工作状态,提振工作信心,统筹谋划、勇于担当、大力推进,积聚正能量,开创新局面。强调“稳步提高”:主要是基于我们对煤炭发展还存在急于求成的思想问题,充分认识一些工作理念、工作目标不能急功近利,贵在坚持稳中求进的正确趋向,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坚定不移、持之以恒,要“蹄疾而步稳”,既不抢跑,也不懈怠,稳步扎实做好山西煤炭这篇大文章。
为此,确定今年煤炭工作的主要目标是:煤炭产量9.5亿吨、调整量10亿吨;出省销量6亿吨;销售收入不低于1.2万亿元;实现税费1100亿元左右;煤矿安全力争实现重特大事故零发生、百万吨死亡率力争保持“双零”目标。围绕上述目标任务,重点要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积极推进煤矿安全生产,稳步提高煤炭安全发展水平今年是煤矿“安全基础提升年”,要以贯彻落实国办发93、99号文件为统领,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机制,把安全生产作为“天”字号工程,任何地方、任何企业、任何时候都必须放在首位,千方百计做到强抓狠抓。一是必须坚决做到理念创新不满足。
要深刻领会总书记“坚持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红线”的思想内涵,按照省委、省政府“安全生产是民生,是最基本的民生;是责任,是比泰山还重的责任;是红线,是任何人、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可触碰的高压线”的工作要求,坚持“三个决不能过高估计”的基本判断,敬畏生命、敬畏责任、敬畏制度,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理念上创新发展,工作上落实到位。二是必须坚决做到责任落实不空档。
企业层面:要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特别是国有重点煤炭集团要强化对子公司、分公司的安全管理,构建更加严厉更加完善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加大安全投入,有效防止事故发生;政府层面:要严格落实政府监管责任,积极创新煤矿安全监管模式,加强应急救援工作,确保一方平安;管理层面:要强化安全工作的落实与检查力度,实施更加有效的非法违法行为和重大安全隐患惩治措施;五人小组:要进一步发挥“五人小组”的作用,特别是要积极探索国有重点集团“五人小组”执法权改革,赋予其履行省级煤炭管理部门对国有重点煤矿安全生产执法权,确保责任到位。三是必须坚决做到执行制度不松劲。
要深入贯彻落实《煤矿矿长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七条规定》,提高企业的主体责任意识;要严格执行煤矿图纸定期交换制度,并与安全监管检查紧密结合,不交换图纸,一律不得生产建设;要实行“不放心”煤矿挂牌管理制度,限期整改,省厅严格审核,摘牌销号;要建立事故警示制度,对发生的每起安全生产死亡事故,都要发布警示通报,并采取约谈、停产、吊证、列入黑名单等措施,督促企业加强安全工作。四是必须坚决做到致灾因素排查治理不懈怠。
要坚定“治瓦斯、摸清水”两大重点,坚定“人人都是通风员”理念,深入开展煤矿隐蔽性致灾因素普查治理;要充分发挥执法网络平台的作用,实行隐患排查闭合治理;要对重大隐患整改治理进行挂牌跟踪督办,从源头上防控治理隐患。五是必须坚决做到建设矿井安全管理不放松。
建设矿井既是煤炭基本建设的主体,也是安全生产的重点,要加强建设矿井安全管理,对水害、瓦斯探测不清的不得施工建设。特别是要把国有重点煤炭集团公司建设矿井作为重中之重,严厉打击边生产边建设行为,严令禁止给建设矿井下任务、定产量,全面规范煤矿建设行为。六是必须坚决做到安全监管执法不手软。
要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执法检查机制,全面实行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四不两直”工作法,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好执法纠察队伍的作用,加大突击执法检查力度,形成打击非法违法的高压态势;要进一步提升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水平,加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力度;要加强对煤层气抽采、煤矿洗选煤厂等的安全监管力度,确保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同志们,煤矿安全马虎不得、疏忽不得、大意不得,安全工作怎么抓都不过分,必须纠正认为检查次数多的错误认识,在安全问题上就是要加大力度、一以贯之。全行业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心、以更加坚决的决心,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减少一般性事故,全力把煤矿安全抓得更好、做得更实!
(二)积极推进标准体系建设,稳步提高煤炭科学发展水平煤炭标准是一个综合宏大的系统工程,必须要坚持辩证、全面、科学的观点全力推进。
一要进一步拓展丰富标准体系。要研究出台煤矿信息化建设管理标准、煤矿技术装备标准、煤矿用防爆无轨胶轮车准入标准等技术性、操作性标准,进一步完善山西特色的煤炭标准体系,科学指导煤炭发展。
二要进一步推进对标达标。对照标准一项一项落实,逐条逐项达标,严格做到用标准建设、用标准管理、用标准提升、用标准发展。
三要进一步强化考核验收。要按照评价考核实施办法,严格考核。年内达标的,要严格验收;分达标的,要加强动态督促检查。
需要强调的是:全行业必须坚持一盘棋思想,统一实施,统一达标,统一提升。特别是国有重点煤炭集团公司,要加大对实施标准体系的认识程度和推进力度,真正发挥用标准推进现代化的表率和示范作用。
(三)积极推进现代化发展步伐,稳步提高煤矿矿井建设水平
建设现代化矿井既是重组整合的重要后续工作,又是安全生产的重要支撑保障。要以现代化矿井建设为目标,以重组整合矿井改造建设和新核准矿井建设为重点,加大推进力度,加快改变山西煤矿发展面貌。
一要加快建设一批高端引领的现代化矿井。
强化规划执行力度。无论是新建、整合改造矿井,还是生产矿井以及60万吨以下的小型矿井,都必须按照现代化矿井标准做出达标规划,强化执行意识,力争年内建成60座引领全国、影响世界的现代化矿井。
实行包联推进制度。省厅继续实行包联制度,厅班子成员每人包干联系一座现代化矿井,协调指导建设工作。各市、各集团公司也要建立包联制度,责任到人,积极推进。实行奖罚激励制度。按照建设目标任务,严格考核,加快建设进度,要继续表彰奖励现代化矿井建设,调动和激发现代化矿井建设的动力和活力。
二要加快建成一批重组整合改造建设矿井。
目前,全省有575座在建矿井,今明两年要全面完成工作任务,建设任务重,安全压力大。要加大建设力度,争取年内建成竣工160座,确保矿井安全建设、安全投产。
三要加快新核准矿井项目的建设。
要严格执行现代化矿井建设标准,加快建设新核准的20座矿井,年内完成投资100亿元,确保新建矿井一次建成、一次达标。
需要强调的是,全省煤炭建设今年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00亿元,其中煤矿项目700亿元。全行业一定要树立大局意识,坚定信念,越是在市场形势下行,越是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越要抓住机遇,加快现代化矿井建设。
(四)积极推进转型综改项目建设,稳步提高煤炭工业发展方式
转型综改区建设是山西深化改革的主攻方向。全行业要以“转型综改攻坚年”为契机,全力推进和落实煤炭综改试验任务,力争完成非煤项目投资500亿元,深入推进煤炭转型发展。
一要加快推进煤电一体化产业链。
要抓住国家下放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审批权限的机遇,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加快建设“煤电一体化”国际型能源大集团,推进煤电联营、煤电一体化进程。二要加快推进煤焦一体化产业链。
要抓住焦化企业兼并重组的机遇,充分发挥稀缺炼焦煤资源优势,推进煤炭与焦化企业的深度联姻,稳定炼焦煤生产秩序,掌握炼焦煤市场话语权。三要加快推进煤气一体化产业链。
要抓住国家下放煤层气矿权审批权限的机遇,积极争取上新项目、大项目、好项目,提高煤层气综合利用水平,大力发展煤层气产业。
四要加快推进煤液一体化产业链。
要抓住国家在中西部布局一批煤化工产业的机遇,全力推进煤基合成油、煤制烯烃、煤制气等现代高端煤化工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同时,要拓展煤基新兴产业,特别是在煤机制造业、现代物流业、煤炭文化业、煤炭高端服务业等方面加快发展,推进煤炭转型步伐。
同志们,转型快与慢,关键看煤炭。省厅将继续加大督促指导推进力度,全行业必须要保持煤炭转型的定力,鼓起煤炭转型的勇气,构建循环完整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条,趟出一条具有山西特色的资源型经济科学发展新路。
(五)积极推进煤炭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稳步提高煤炭核心竞争力
科技是推动煤炭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人才是提升煤炭发展水平的核心要素。未来煤炭的竞争,最根本的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全行业要紧紧抓住建设山西科技创新城的重大机遇,在煤炭科技上下功夫。
一要实施煤炭科技创新驱动战略。
今年是“煤炭科技创新年”,要把煤炭科技创新作为重点,召开全省煤炭科技创新推进会全力推进。
要制定煤炭科技创新战略规划,集中力量在煤炭科技创新领域抢占战略制高点,从战略方向和推进路径上引领煤炭科技快速发展,形成以大型煤炭集团公司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煤炭清洁、安全、低碳、高效、绿色开采利用。要建立煤炭科技装备准入制度,坚持以标准提升装备、以标准淘汰装备,分阶段、分步骤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要推广充填式绿色开采技术应用,年内选择3-4个矿井进行试点,以点带面全省推广;深入调研“三下”压覆资源情况,研究破解开采技术难题,提高资源利用率。
要建立煤矿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煤矿企业建立安全生产综合调度信息平台,管理部门建立监督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全省统一联网,实现煤矿安全生产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监督管理。
二要实施劳动用工推进战略。
到2016年要全面实现“变招工为招生”,时间紧,任务重。要围绕“如何用工”和“用什么工”两大核心,全力建设规范化、制度化、素质化、专业化的新型煤炭产业队伍;要进一步理顺劳动用工管理职能,规范劳动用工制度;要通过校企联合等方式,年内变招工为招生比例达到75%。三要实施素质提升战略。
要加强各岗位、各工种、各类人员的安全培训,省厅年内完成从业人员培训20万人次;要严格持证上岗制度,做到“人、证、岗”一致;要推进“六个标准”进学校、进课堂,继续推行“送教下矿”;要加强全省各级煤炭培训机构管理,加快推进山西能源学院建设,提升各类煤炭学校办学水平;要发挥各级煤矿工会的作用,开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四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要进一步提高节能降耗和减排治污水平,加大造林绿化和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加强社会保障和和谐矿区建设工作,促进煤炭工业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要继续推进“以矿建镇”工作;要强化煤矿职业卫生防治,提高职业健康水平。
(六)积极推进煤炭深化改革,稳步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科学化管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全行业一定要深刻领会不唯GDP考核新观念,既不唯GDP,又要保持科学的增长速度,坚定改革意识,树立正确的煤炭经济发展理念,全面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积极推进煤炭改革发展。一要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现代煤炭行业是一个技术含量高、知识素质高、现代化水平高的行业,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科学管理。科学管理就是运用现代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管理方式,突出人员素质、资源条件、自然环境等核心要素,通过科学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实施实现工作目标的过程。全行业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要由过去的经验管理向现代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转变,要在人、财、物等因素的科学配置,技术、管理、文化等要素的有机融合上做文章,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安全素质、提高生产力水平。特别是要充分认识企业管理的文化属性,要把文化管理作为管理的最高境界,贯彻于企业的战略方针、人力资源、品牌形象等方面,更好地把企业员工的价值理念契合到企业的发展中,提升企业管理的文化品位,实现了企业管理的本质跃升,形成科学的经营理念、哲学思维、精神资源,全面提高煤炭企业科学化管理水平。
二要积极推进市场化配置煤炭资源改革。要主动积极配合煤炭资源市场化改革和开展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试点工作,按照煤炭资源市场配置规划,推动探索煤炭资源矿业权招标出让,促进矿业权交易市场的完善,激活煤炭资源市场。三要积极推进煤炭产能改革。要坚持“保护性开发资源”理念,深度研究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的问题;要坚持“调量、稳价、降本、提效”思路,科学核定煤炭产能,合理安排煤炭生产,超前预警防范产能过剩风险,做好煤炭产能战略储备;要充分发挥煤炭销售票的调控作用,把煤炭销售票和生产产量合并计划,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煤炭产量。
四要积极推进煤炭市场化改革。在认真落实“煤炭20条”措施基础上,在实施煤矿生产能力登记和公告制度的同时,要以市场化改革为方向,以煤炭销售票为依托,以日常监测监控为途径,进一步完善产运需衔接机制,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积极探索建立煤炭经营行业标准体系,提高煤炭企业经营素质。积极探索完善煤炭市场诚信评价体系,指导企业规范经营活动。积极探索建立全省煤炭价格预警机制,帮助企业归避市场风险,科学调控市场供需。
(七)积极推进煤炭行业管理职能转变,稳步提高服务水平一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要充分认识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理解总书记“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抓反腐倡廉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袁纯清书记在全省党风廉政建设大会上的安排部署,进一步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扎实做好全行业反腐倡廉各项工作。
二是加强煤炭行业管理。要适应国家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新形势,强化规划、政策、法制、监管、服务等职能,努力在标准管理、事中事后监管、煤炭宏观调控、依法行政和服务煤炭发展上有创新,有突破。
三是巩固运用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要坚持接地气、转作风、解难题,以基层和企业的期盼和要求为准绳,继续深化“三型机关”建设和“带公章下基层”活动,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进一步弘扬山西煤炭精神,进一步做好老干部和煤炭史志编撰等工作,坚持不懈纠正“四风”问题,千方百计创优发展环境。
同志们,煤炭厅就是全省煤炭人“温暖的家”,今年我们要在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想大家所想,急大家所急,要为基层和企业研究办好四件事。
一是在煤矿改造建设初步设计变更上,对合理的、优化的,要积极研究,主动研究,帮助解决; 二是在煤矿生产能力核定上,对符合规定的、符合条件的,要实事求是,及时组织核定;
三是在煤层配采问题上,对不同硫份、不同灰份煤层配采,厚薄煤层配采,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非突煤层与突出煤层配采,带压矿井安全区与带压区配采的,要严格、科学、合理予以解决;
四是在《煤矿矿长资格证书》和《安全资格证书》审批上,要减少程序,实行两证合并发放。
同志们,煤炭行业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全面推进全省煤炭工业现代化发展,为山西转型跨越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