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推进中学管理全面进步实现和谐管理的深层思考
关于推进中学管理全面进步实现和谐管理的深层思考
“和谐”,指事物协调地生存与发展的状态。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古代还是现代,人们都在孜孜不倦地探索着和谐的理念。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和谐是人类的永恒追求。“和谐管理”,最初是中国学者为解决当代世界管理的困境,借鉴中国传统管理哲学理念以及当代系统科学理论,而提出的一个新的管理理论。从宏观的角度看,“和谐”的理念运用于各类社会组织的管理形态,并用于处理人类各大文明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形成“和谐的管理”。从微观的角度看,“和谐”的理念主要用于处理一个组织中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管理的和谐”。
一、“和谐管理”理念的提出:
追寻儒家的“和为贵”“和则多力、和则生物”,道家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以及当代贝塔朗菲提出的“一般系统论”、哈肯的“协同学”、孔茨的“协调管理本质”,“和谐管理”理念的提出,首先是管理观念上的根本转变。由于管理活动及其环境的复杂和多变性以及由此产生的有时因果律失灵,加上人的认识的有限理性、人的能力有限性、人的不可确知性和行为的不稳定性,所以管理永远会面对一些不能事先确定的东西,需要人自主来应对,并且,这种现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比例会越来越大。和谐管理就是要在科学设计的基础上,充分调动人的能动性、人的创造性、组织的能动性应对这种不确定性。” xx中学转型成立高完中才一年,教师的来源由四部分组成:原来中专学校教师、原来普通中学教师,近年招考、选调进教师,大学本科学校招聘的教师。教师的基本参差不齐、教师的社会背景不同、教师的从业态度差异较大等现状,学生是基础差、严重偏科、学习习惯滞后,表现偏激的三类学生,今年教委提出五个校园建设,特别是人文校园,就是追求师生及管理的和谐。因此,必须实现和谐管理,但是管理的难度较大,如何搞好是一件需要管理层认真探讨和对待的。
和谐管理理论有着很强的东方文化色彩,以整体性思维为基点,追求一种“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总体论思想。和谐的思想就是围绕要解决的问题,对能科学安排的内容尽可能科学设计,对无法实现科学设计的主要营造一种和的氛围,使得每一个人有能动性、并不断提高自身能力、而且创造一个大家能够发挥作用的平台,并使之与科学设计部分相融合,从而使组织能够自主地根据环境的变化来适应、自动调节。
和谐管理理论沿袭原和谐理论的基本思路,即将组织系统视为基于规则和单元自治的整体,来考虑组织如何在急剧变动的外部环境中发挥整体优势而非部分或整体的改进。该理论的主要特点在于,它认为管理问题的有效解决必须遵循双规则,即用优化思路解决客观科学的一面,用减少不确定性的思路解决主观情感的一面,并设法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组织有效性。和谐管理理论通过对组织系统要素的分析,以及对“主题和谐”的强调,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组织管理理论。
二、“和谐管理”的基本思路
和谐管理应从系统论开始,最终聚焦于组织管理。从教育系统内部来看,每一所学校都是一个特殊的有机情境。在这个特殊的有机情境中,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环境交互作用,形成一个微型“生态系统”,类似于生态学上的“小生境”(niche)。在这个“小生境”中,学校的个性得以发育、生长。因此,学校管理要做到和谐,就是要努力使校内校外各种教育因素构成广阔的、统一的、协调的整体性情境,构成高效的立体 “教育场”,对学校产生整体系统效应,使师生处于最佳精神状态,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整体发展、和谐发展。
围绕“和谐管理”这个主题,就需要设计一种氛围、体制,使人能够在这里发挥自我实现的能力,又能发挥他的研发的创造性,还能够使得不同部门之间相互匹配。为此,在考虑影响人的因素后,管理基本思路如下:
1、双向认识管理
要求学校管理者要有非常高的认识下属的能力,虽然同样下属相似性很多,但差异性不少,特别由于个体所接受的文化教育、生活习惯、性格气质等都存在很大差异,即使是再高水平的管理者都有可能没办法客观评价下属。所以我们提出更好的管理方式,首先强调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相互认识,管理者可将自己的管理习惯、知识、能力、经验、经历、性格等可能告知内容告知被管理者,被管理者也可将与工作可能相关的内容告知管理者,达成相互间的承诺,以此增强彼此双方的了解,达到管理上的“知彼知已,百战不贻”的第一步。
2、自助激励管理
学校在考虑自身发展最大化时,必须考虑教工利益的最大化,由于影响个体工作动机不一样,个体可能倾向于对名誉的需要、职位的需要、权力的需要、经济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培训的需要、休闲的需要等等,学校在选择激励方式时不可以制定一种激励方式,为了使个体效用达到最大化,可以采取自助式的激励方式,献的大小,且激励方式共可达到N种,个体可根据学校事先制订好贡献标准度自由选择激励方式,甚至可以自己设计激励方式,从而最大限度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最终实现学校的最优化发展。
3、最有效惩罚原理
相对于激励,惩罚用于对教工过错行为的惩戒,最终目标是导恶为善。学校在实施惩罚过程不能“一视同仁”,如对教工的惩罚,不少学校对不遵守制度的教工处以相同罚款,这显然是不对的,也不公平,因为高级教师薪金比一般教师的薪金高得多,同样的惩罚对高级教师负强化作用小得多,所以可以按薪金比例实施惩罚,即使这样效果也未必明显,由于金钱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相互作用,使得用金钱惩罚负效用不一样。可能教职工本性对名、利、权偏好可能不一样,学校必须寻找有效的惩罚措施,与自助激励刚好相反,组织对于同一过错行为,制订多种惩罚措施,管理者可能选择对教工最有效惩罚措施来惩罚,这样使得教职员工不再犯同样错误。
4、方法发展管理
学校应根据不同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而且其适用的条件不断发生变化。为此不同管理方法的运用可按以下内容实行:一是对学校内部不同的工作类型的教工实施不同的管理方法,如对于教学一线教师、中层干部、服务人员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对于服务人员可采用偏重于经济人假设管理方法,因为这类员工对于物质的欲望比其他员工高一些,主要由于他们的收入相对较低,而对教导人员或教研人员可采用偏重于社会人假设管理方法;二是对学校不同的发展阶段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如学校刚发展时可能由于教工素质较低,学校偏重于制度约束,随着学校不断发展,教工的素质不断提高,学校可逐渐从硬管理走向“软管理”。
5、情感管理
由于教师都有社交的需要,而情感是影响员工工作情绪和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管理过程中,必须重视正式组织的管理,因为正式组织的管理使得学校得以正常的运转,也必须重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非正式组织存在是教工情感交流需要的基本媒介,非正式组织往往影响了正式组织的决定,如因朋友情谊、校友情谊等影响了正式组织的决定等。在现实中,年轻员工流动性较大,年老的员工流动性较小,由于年老的员工非正式组织网较大,离开旧的环境心理成本太大,所以有时非正式组织存在反而有利于隐定员工队伍。
6、竞争比较管理
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比较心理,所以教工之间很可能因比较而产生嫉妒心理,从而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比较产生竞争,竞争的结局有四种,其中良性竞争有利于个体不断发展,也利于组织不断进步。管理者必须鼓励良性竞争,为学校发展和员工进步服务。同时管理者必须避免恶性竞争,特别竞争所产生敌对结果,使得组织资源内耗,不利于组织和个体的发展。
7、差异文化管理
文化管理是管理的较高层次,这里强调的文化管理包含两个含义:一是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教工的管理,组织在实施管理过程中必须了解教工、组织相关团体的不同文化背景,实施管理过程考虑教工不同的习惯、风俗等,既是对工的一种尊重,也利于进一步掌握教工的人性,从而有利于管理的开展。二是建设学校文化,使学校管理最终实现文化管理。学校必须在第一代创业者及员工精神基础上,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有序调整学校文化。
三、学校和谐管理的有效举措
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这是由学校管理的特殊性决定的。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即教职工在学校管理者的管理下开展教育和培养学生的活动,所涉及到的三个方面是:学校管理者——教职工——学生,是一个由“人——人——人”构成的管理系统。所以,学校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在学校管理中,需要在加强对人的管理过程中,正确处理好约束与调动、服从与协调、使用与培养、求同与求异等“方”与“圆”(前者为方,后者为圆)的关系。
1、约束与调动——应是“从圆到方”
怎样“从圆到方”辨证地处理约束与调动的关系?关键在于“从圆”两个字。“从圆”就是强调“调动”,凡事从调动着手。争取人心,力求把有形约束化为无形约束,寓约束于调动中。人的管理首先是人心的管理。任何人在感情上都需要尊重、信任和理解,知识分子在这方面尤为突出。教职工受到尊重、信任和理解时,他们才会“士为知己者死”,才会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自觉接受约束。所以要从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能动性着手,采取多种激励手段,如目标激励、荣誉激励、信任激励、情感激励等。多为教职工提供实现志向和发挥才能的机会,多给教职工一些“感情投资”。
2、服从与协调——应是“以圆促方”
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往往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一味要求下级服从,强调教职工听话;另一种是讲究民主,注意协调,以协调促服从。我们认为后一种才是正确的态度和理想的境界,这就是“以圆促方”。“以圆促方”处理好人际关系,应努力建造一个共同的思想基础,树立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还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以忠诚于教育事业,培养“四有”新人,以及实现学校近、远期奋斗目标,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共同基础。要注意维持心理平衡,还必须真正做到爱护教职工,进行心理互换,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考虑教职工在工作、学习、生活上的问题,随时注意调节各方面的关系,以取得协调配合。
3、使用与培养——应是“圆中求方”
对人管理的一个重要工作,要研究对人的使用和培养。教师队伍的培养是办好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问题,要用人必立足于育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应是立足培养,在培养中求使用,即“圆中求方”。要树立学校职能新观念,把培养教师作为学校的重要职能之一,改革现行学校只培养学生的单一职能的管理体制。必须确立“素质教育首先是对教师素质的教育”的观念,认真分析本校教师素质状况,把培养教师列入行政议事日程和工作计划,使学校培养学生和培养教师两项工作一起抓。
4、求同与存异——应是“小圆大方”
在做人的工作时,经常会碰到求同存异这个问题。所谓“小圆大方”,即在细节问题和局部问题上允许存异,在原则问题和全局问题上必须求同。一所学校,思想工作做得再细,管理制度再好,矛盾和不同意见总是存在的,不必大惊小怪。教职工的思想有多种多样,个性也是各不相同的,根本的问题在能否坚持在大事上讲原则讲求同,不怕得罪一些人;在小事上,容人之短,谅人之过,允许存异。平时要注意了解教职工的工作特点、心理特点和个性特点,讲究管理艺术,处理事情能“小圆大方”,造就一个既有全局上的同,又有局部上的异,既有整体的统一,又有个性的发展这样一个良好的局面。
四、学校和谐管理的关注要点
全面而科学地审视学校和谐管理,应注重把握如下要领:
1、管理的领域性。学校管理活动是社会活动体系的隔代子系,是管理活动领域中一类独具特色的活动。因此决不能机械地照搬一般管理活动的行为方式,更不能套用普遍的社会活动的方式方法,必须加强对学校管理专业化的认识,深入研讨和探究学校管理活动的本质特征。
2、管理的立体性。学校管理活动是由学校管理人员开展的,这里所谓的“学校管理人员”,既非个体的“学校管理者”概念,亦非高层的“学校领导”范畴,而是涵盖着“学校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一切人员”,包括校长、党团书记、各职能处长、教研室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乃至一般教师和学生干部等,这就需要打破“学校管理工作只是学校少数人的事”的观念,充分调动所有管理任务承担者的工作热情,发挥整体优势,关注整体效能。
3、管理的规约性。学校管理活动不仅受学校管理体制的限制,而且受学校管理原则和方法的指导,无论在截然不同的学校管理体制运行条件下,还是在迥然有别的学校管理原则和方法运用中,其学校管理行为自然相去甚远。所以,学校管理人员不可能摆脱一定社会要求甚或道德因素的影响,必须确立与社会意识形态一致的价值观念、遵从与公众习俗相协调的管理行为规范,以使学校管理为社会文化进步效力。
4、管理的育人性。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或者说初步社会化的人,是学校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领域的根本标志,学校管理的整个过程自始至终都是围绕着教书育人的工作过程而展开的。一切为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这不仅是学校管理人员的本分,也是学校管理活动的精髓。因此学校管理活动的实质就是为教书育人工作服务,从而达成育人目标。
5、管理的情境性。学校管理活动是在特定的学校进行的,不同的学校情境下,学校管理人员的行为抉择就会不同,离开特定的学校情境笼统地奢谈学校管理,很难说有多大的实践价值。所以,学校管理工作者逐步树立权变管理意识,做到因职设贤、因时处事、因势利导,更好地提高学校管理艺术。
第二篇:实现员工和谐管理的方法
实现员工和谐管理的方法
--明阳天下拓展培训
第一,要树立营造和谐的企业环境就是对企业根本价值的追求的先进管理理念。
“流水不腐”的意思就是:只有流动中的水才能够永葆活力。企业也一样,只有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员工的个人潜能才能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管理者要注重员工的发展,就要为员工建立起一个能够充分发挥的,突破资历与级别的,让员工自由思想的宽松和谐的企业环境。
华为公司是我国一家民营高科技企业,在这样一个知识密集的企业里,员工的知识能力显得举足轻重。而其管理者就认识到了为员工提供宽松环境的重要性。华为公司的管理理念就是:知识经济时代是知识雇用资本,资本只有依附于知识,才能保值和增值。在华为,工资分配采用最能体现员工能动性的职能工资制。员工的能力和创造性被充分尊重,只要能发挥自己的能力,每时、每刻、每个岗位、每条流程都能够成为员工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这样的制度被叫做“全员接班制”。这一制度的建立为所有有能力的员工提供了一个能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宽松企业环境。
所以说,一个拥有宽松和谐环境的企业,才是一个充满无限活力的企业。要营造一个和谐的企业环境,管理者首先要从思想上保持清醒的认识:只有在一个宽松和谐的企业环境中,员工的创造力和主动精神才能被无限地激发出来,才能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宝贵的财富。
第二,要破除传统的企业等级界限建立起更灵活的企业管理组织结构。
传统的企业管理组织结构是一种内含多层次的塔式垂直组织结构,上下级之间是决策输送和信息反馈、上情下达或下情上达都同样要经过中间的层层结构传递,这导致了诸如信息损耗大、传递成本高、传递速度慢等不良后果。另外,在企业不同职能部门之间,往往形成部门员工之间沟通与合作的障碍,阻碍和抑制员工的主动性与创新。这种严格定位、分级负责的模式在传统经济发展阶段由于行业发展的可预测性较强而比较有效。但面对变化多端的现代化市场行情则变得反应迟缓,缺乏灵活机动性。因此,在今天经济信息化和全球化的竞争环境下,企业管理者要打破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在企业内部建立起高效协调的运行机制,变等级分工为合作与和谐。从而更好的调动员工们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第三,要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精诚合作、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现代心理学家说:环境决定氛围,氛围决定心态,心态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好的工作氛围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提高员工士气,提升组织的凝聚力,甚至在困难面前。在个人利益面前,在矛盾面前,企业员工会为了大目标而暂时放弃自己的一些利益(当然付出一定要有回报)。企业的管理者也会因自己的团队有好的工作氛围和凝聚力而使得管理变的简单而高效。许多企业管理者都错误地认为,管理企业似乎是一件严肃的事,如果管理和感情挂钩就觉得损失掉了权威感觉,不能收到很好管理的效果。其实,管理并不仅仅是冷冰冰的规章制度,体现人性的管理就是要消除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距离感,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精诚合作、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这对于员工的成长十分有利。如果管理者和员工之间能够营造一种互帮互助、和睦相处的氛围,他们就能够实现有效沟通。员工就可以主动及时地参与企业的决策,从而感受到个人价值的实现,这样管理者和员工就能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企业内部就会形成一个团队氛围。而一个优秀的团队所具有的整体力量,远远超过团队成员个人能力的总和。
第四,是要客观公正地处理问题,建立一个有效的矛盾疏导机制。和谐的工作氛围使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都能得到协调,其核心是公平与公正。维护公平、公正是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工作秩序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关键。矛盾是普遍现象,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有工作方面的、利益分配方面的、思想认识和思想情感方面的等等,如不正视这些矛盾并加以解决,势必产生内耗,影响工作,破坏团结。管理者要自觉加强企业内部软环境的建设,密切与员工的联系,理顺好各种管理机制和各种关系,减少和避免发生由于工作不周而造成的矛盾,特别是要切实解决好员工们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过建立有效的矛盾疏导机制,客观公正的处理问题,使员工们在共同目标和利益一致的原则基础上,释疑解惑、化解矛盾,变消极为积极,自觉检查自己的言行,主动沟通思想,相互谅解。增强团结,使企业内部那些零散的、轻微的利益矛盾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避免矛盾升级,从而保持企业内部环境的和谐稳定。
第五,要尽力解除员工生活中的后顾之忧。
为了培养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感情,管理者还要尽力解除员工生活中的后顾之忧。员工的家庭、劳动保障等方面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工作,员工无法集中精力工作,也就不能得到很好的成长。如果管理者注重这点,就能够在员工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员工会更加努力地工作来回报管理者的关心。
在世界知名的微软公司,细节上的关怀就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进入微软的员工。在微软,没有文具领取制度,员工可以自由决定使用什么样的文具和使用多少。微软还为员工提供饮料,无论是咖啡、可乐、果汁还是牛奶,种类繁多的饮料都是免费的,任何一位员工都可以自由取用,没有限制。让微软员工赞叹的还有这里行政部门的效率和服务精神。医疗、养老、工资、住房等事务都会在员工进入公司的第一天,由行政部门全部办妥。员工只需应对自己工作中的问题,完全不必担心生话上的问题。这样的服务在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建立了深刻的感情,使每一位员工都能投入全部的精力为企业的发展而努力。
索尼公司还强调家庭式的温馨和团结,免费为员工提供住宅、医疗和娱乐场所,保证了员工安居乐业。此外,索尼还为员工提供了购买家电用的低息贷款和部分优惠的公司股权以及高利率的公司储蓄账户。索尼公司还注重员工的文体活动,为员工成立了网球俱乐部、滑雪俱乐部等娱乐团体,并经常举行各种娱乐活动,由公司给予部分资助。这样的活动也培养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感,使员工更努力地工作。
第三篇:推进智慧建造,实现管理升级
推进智慧建造,实现管理升级
2015年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希望通过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创新思维,解决目前我国面临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城镇化建设、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等问题,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至此,“互联网+”战略上升到国家层面。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BIM及云技术在不同行业的应用日趋成熟,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智慧化建造的概念在建筑领域也日渐清晰。建造过程不断的自动化、智能化、智慧化演变,要求拥有雄心的建筑企业必须跟上时代的浪头。
中建X局顺势而为,基于对“对国家、对时代、对企业”负责的态度,响应中建股份的要求,以实现全面信息化为突破口,已在基础设施领域展开智慧化建造的探索,并在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管理经验。
一、中建X局管理信息化集成系统建设情况
中建X局紧紧围绕“1234”工作思路开展信息化建设。坚持“技术平台+产品+二次开发”和“整体架构,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按照“服务战略、集约管控、集成应用、务求实效”的建设原则,遵循“管理标准化、标准表单化、表单信息化、信息集约化”的四化实施路径,大力推进标准化为基础、信息化为手段、精细化为目的“三化融合”,已经建成了由集团门户、协同平台、档案管理、市场营销、生产技术、商务合约、人力资源、财务资金、电子商务、数控中心十大运行子系统和施工项目管理、投资项目管理两大支撑系统组成的局管理信息化集成系统。目前已处于全面应用阶段。
全局53个各级分支机构及700多个在建项目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实现100%全覆盖,全面实现了高效运营敏捷管控、财务一体化规范 管理和项目成本精细管理等信息化战略目标。
二、中建X局基础设施项目智能化管理与实践
1、智能预警管理
1.1 隧道围岩智能预警管理与应用
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地层的损失和地下水位的影响,特别是洞口或浅埋地段,地质条件更为复杂,如不能及时掌握岩体变化,极易造成坍方和衬砌开裂现象。
为解决以上问题,中建X局在郑万铁路、正习高速等长大隧道项目成功建立了隧道围岩智能预警系统进行风险管理。
该系统通过在隧道相关位置埋设反射片、固定全站仪及在隧顶设置静力水准仪自动沉降采集设备等,在施工过程中对隧道地表沉降、拱顶下沉、围岩收敛、断面变化等监控项目进行量测,通过自动化采集、即时传输,即时分析相关数据,具有自动完成周期变形监测、实时评价变形监测成果,实时显示变形趋势等智能化功能,使隧道围岩量测更精确、更便捷,提供的预警信息自动处理上传共享,通过手持终端或者电脑端网站指导隧道施工。1.2 深基坑智能预警管理与应用
地铁车站等涉及深基坑施工的工程,必须保证支护结构状态稳定,确保基坑施工安全,且不危及基坑周边建筑物和既有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等。
为规避以上风险,中建X局在XX线等各地铁车站建立了深基坑智能预警系统进行风险管理。
该系统由采集端、智能云平台及信息接收端组成。通过在基坑相关位置布置GPS系统、静力水准仪、自动沉降仪、固定测斜仪、轴力计、水位计、应力计等设备,建立起基坑沉降、位移一体化监测站;建筑物沉降、倾斜一体化监测站;深部位移一体化监测站等自动化智能监测系统,并辅以人工采集、即时上传文件或数据,通过专用软件 处理数据,实现了基坑水平位移监测、竖向位移监测、倾斜监测、裂缝监测、水位监测、应力监测、周边建构筑物沉降位移倾斜等数据无线网络自动传输、数据计算、趋势分析、报警通知、报告推送等功能。并将预警信息在系统共享,通过手持终端或者电脑端网站实时共享,以便动态指导施工。
1.3 盾构施工风险智能预警管理与应用
因盾构推进施工将会扰动土体、对地下水产生影响,从而引起洞内涌水涌沙,地表、地下设施及附近建筑物的变形、沉降。同时施工过程中盾构姿态是影响隧道施工质量的关键,做好盾构施工风险智能预警管理,是关系到盾构区间施工安全和质量的关键。
为加强盾构施工管理,中建X局在目前在建盾构区间施工中均推行了盾构施工风险智能预警管理。
该系统主要可实现以下功能:
一是对周边环境监控数据预警分析,通过类似于隧道围岩智能预警系统进行环片沉降与收敛监测、地表隆起及沉降监测。通过类似于深基坑智能预警系统进行临近建筑物沉降、倾斜的监测及沿线地下管线沉降监测。并辅以航拍图、平面图直观展示盾构机位置,可提前预警盾构机即将穿越的风险点,接近前系统自动推送短信消息至相关人员,再进行二次安全技术交底并落实相关应急准备。
二是对设备数据及视频远程实时监控,实时监测盾构施工参数,展示盾构机实时姿态数据,掌握盾构机最新状态。通过盾构自动导向系统全天候显示盾构姿态,做到关键参数异常及时预警及报警。如:土仓压力、盾尾间隙偏差、管片与设计轴线偏差、千斤顶行程偏差,借助于体积与称量系统提供的每环出土量等指标。
以上监控数据、设备数据实时上传、处理,实时进行安全评估,根据洞内、洞外动态,即时调度,确保盾构施工安全、质量受控。1.4 支架智能预警管理与应用
现浇支架作为混凝土现浇过程中的受力支撑体系,其安全性在整个施工工程必须得到保证。在整个支架工作过程中,在进行混凝土现 浇时是最易出现安全事故,而一般来说,在工期紧张的混凝土现浇工程中,通常仅选取代表跨进行预压,而未经预压的支架现浇过程中的安全性需要通过支架的实时监控进行保障。
为确保支架绝对安全,中建X局在XX等项目推行应用了支架智能预警系统。
该系统由数据采集层、数据处理层和用户层三大块内容组成。其数据采集层由智能数据采集仪与各类传感器(压力、位移、倾角)组成,收集支架在现浇过程中的变形、应力参数,实时采集及上传数据;数据处理层为物联网云端服务器,通过对数据实时分析,及时诊断出结构的受力状态和性能;用户层主要体现的就是监测信息的反馈,可根据具体需要在电脑端、手机端实现共享,并提供完整的监测报告。在保障在整个现浇过程中施工人员的安全,同时积累相应的技术资料,为后续现浇支架施工安全提供数据支撑。
2、智能化交底管理
2.1 可视化技术交底与安全交底应用
局基础设施部统筹相关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积极推进可视化交底的制作工作,并注重系统性的成套打造,如在XX线可视化交底技术已实现涵盖地铁车站施工、盾构施工主要分部分项工程共16大项成果。
可视化交底利用BIM动画技术为基础,实现了交底由文字向视频的生动转换,使接受交底的管理人员、施工人员通过视觉感受该工程的施工顺序、具体做法、控制重点及注意事项;同时,BIM动画技术能提供良好的三维视图和透视视图,内容直观呈现,能使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施工经验缺乏的劳务人员快速掌握相关的施工技术。2.2 VR安全体验应用
在XX等项目并逐步在新开项目推广现场VR安全体验馆建设,积极进行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应用。
VR安全体验通过VR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安全事故发生的瞬间,使置身虚拟环境中的人从听觉、视觉、触觉等,身临其境体验到施工 现场危险行为发生的全过程,了解安全事故的严重性,从而规范施工行为,减少和避免施工事故的发生。VR安全体验因其虚拟现实环境的特点,减少了现实空间中某些训练操作的困难和可能产生的危险。2.3 二维码现场交底应用
中建X局在多数项目已推行项目管理二维码技术,目前“二维码”管理已覆盖了劳务实名制管理、技术方案及技术交底管理、安全巡查管理、质量实名追踪管理、材料验收管理、物资设备进出场管理及宣传管理等项目管理的方方面面。
二维码现场交底技术依托微信扫一扫技术,将技术、质量、安全管理的各类交底文件通过上传网络平台生成二维码,制作成集中交底展板、交底展示牌等安放在施工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劳务人员可根据自身需求通过手机扫码获取相关文件,实现了交底的长期化、常态化、生活化。
3、施工现场动态管理
3.1 项目智慧工地平台应用
项目智慧工地平台是各业务系统的基础平台以及用户访问的统一入口。并为用户提供统一的身份认证和图形化访问界面,可为项目部管理人员、劳务人员、上级公司及其它责任主体管理人员提供通用的数据共享和沟通协作平台,将项目管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该平台已在长XX等很多项目得到应用。
智慧工地平台为智慧工地APP和各终端系统提供了集中处理平台,基于各智能软件处理模块,平台可将各终端系统所采集的大量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进而化繁为简。
智慧工地平台功能主要包含了工地电子平面图、项目管理、劳务管理、安全管理、环境与能耗、系统管理和BIM进度展现等一系列内容,帮助各层级人员在抽象数据中明鉴即时形势、学习提高技能、洞见未来趋势,精准决判业务等发挥了很大的作用。3.2 手持智能终端应用
除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功能更强大的其它手持智能终端设备在各行各业应用越来越普遍,对于建筑工程,通过专用手持终端设备提升物资管理和总承包现场门禁管理简单易行,成效显著,为后续其它可积累相关经验。
在XX等项目中,已经在推广使用。
该终端具有更强大的数据采集和自动识别能力。具有条码扫描头、电子标签,智能卡等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热敏打印等功能。
一是物资收发手持智能终端系统解决了目前项目部物资收、发、盘环节存在的问题,如项目均是月底集中做账,统计滞后,存在材料的丢失倒卖风险;物资管理系统中的账面库存、实物库存和进料登记减发料登记的实时库存三库存不一致,存在错发、漏发和虚发的管理漏洞;库存盘点不及时、造成项目停工待料;数据上传不及时,各级管理者动态掌控数据不真实等问题。
二是总承包门禁管理系统主要通过在分包相关施工人员和车辆上安置电子标签,利用进出口处放置的智能终端无线射频扫描、读取电子标签信息,然后通过终端控制中心系统事先录入信息和终端扫描到的信息进行比对,确认无误就可以自动放行。
通过手持终端的使用,基础数据更准确,成本分析更真实、领导决策更精准,同时降低一些非法行为。3.3其他信息化管理手段
(1)拌合站、试验室信息化系统
为达到混凝土生产过程监控及质量追溯的目的,确保混凝土质量,拌合站、试验室信息化系统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在XX等项目试验室、拌和站已建立了信息化管理平台。该系统分为管理平台和采集操作平台。其中,试验室信息化系统能实现试验数据自动采集、试验结果自动计算及判定,具有提醒、分 析、汇总、监控等功能;拌和站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采集生产过程数据,借助于计算机管理手段,通过授权各级管理者及时掌握试验数据,全面掌握施工质量动态。试验室试验数据实时上传,不合格数据信息化平台报警后各级管理者会及时掌握,对质量管理情况进行即时了解、即时控制。拌和站信息化从原材料进场,配料单录入,生产过程数据同步上传,每盘材料如超过允许误差,系统能及时报警,决定混凝土降低标号使用或者作废品处理或用于临建工程,并作相关影像文字资料并输入信息化保存,日后方便进行质量追溯,确保了工程质量。(2)BIM(工程数据模型)+GIS(空间分析技术)融合技术
为满足管廊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管理需求,通过BIM+GIS融合技术对数据整合和集成,对整个管廊的运行维护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目前在XX项目正在组织研究应用。
(3)巡检机器人技术
高压电力电缆也是地下综合管廊的一员,人力的巡检很难对这部分危险区域进行检查,巡检机器人代替人工在高压危险地带进行巡检,解决传统人力巡检方式存在的缺陷。
目前在XX项目研究应用巡检机器人技术。3.4 盾构出渣称重系统与应用
传统盾构区间施工,出土量一般以体积进行测算,精准度偏低,影响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对掘进掌子面的形势判断,从而增加风险。
中建X局已在XX项目得到应用。
该系统通过在盾构机出碴传送带设置重量、速度传感器,及时收集相关信息,并根据设定算法自动对渣土重量进行测算,并具有自动传输功能,从而配合传统碴土测量方式实现了盾构施工出土体积和重量的双控,提升了准确度,同时系统可设定出渣重量的预警值,系统及时发现出渣异常情况并提醒管理人员及时进行后续注浆及地面异 常处理。
3.5 设备安全巡检系统与应用
传统安全巡检繁琐、分散,其巡查效果与人的责任心关系密切。在XX等项目建立了设备安全巡检系统。
设备安全巡检系统主要以二维码为基础,通过将每种机械设备的型号、参数、状态、负责人信息等通过软件录入平台服务器,生成相对应的二维码,巡检人员通过手机扫码对设备管理进行检查,发现问题或缺陷可通过手机拍照或信息上传平台,督促安全管理人员及时进行整改。可以使公司、项目部管理人员随时掌握项目施工现场的动态,促使日常巡检更加便捷、准确。3.6 安全隐患整改系统与应用
为快速排查和复查安全隐患情况、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促进基层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筑牢安全生产根基,克服整改弄虚做假,拖延打折的传统弊病,可通过智能安全隐患整改系统来提升管理效果。
在XX等多个项目建立了安全隐患整改系统。
该系统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的方式实现业务替代,有安全检查、逾期未整改隐患通知、安全隐患公示、隐患统计分析和表单打印等功能,通过该系统将发现的问题形成隐患整改单并实时上传,系统自动通知整改责任人,责任人整改完成并上传整改后照片,流程发至安监人员进行复查,安监人员确认整改是否合格,最终形成安全检查整改的闭合。同事本系统的线上化功能使上级公司也能实时掌握项目施工现场动态,实现安全巡检便捷化。
三、存在问题
1、大数据管理程度不高,经验及技术数据资产流失
大数据就是将海量碎片化的信息数据及时地进行筛选、分析,并最终归纳、整理出企业需要的资讯。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做出的决策 才会更加科学、合理,从而使企业在市场上拥有更强的竞争力和不断创新的能力。
而智慧化建造实现的基础就是对大数据的应用,但目前全局范围内数据的管理及二次挖掘缺乏统一标准,大型数据集成智能处理平台的“缺席”造成了数据集中管理程度不高的现状;同时现阶段项目与项目之间的数据无通用接口,现阶段已收集的经验及技术数据未做到统一归口管理,优劣数据混杂、区分困难,数据资产面临严重流失。如何做好大数据管理,形成企业的优质数据资产,局层面首要须克服以下困难:
一方面,企业业务部门、基层项目部大数据概念不强,难以准确把握大数据的应用场景和价值,造成很多有价值经验及技术历史数据被无意识的删除,无形中导致企业数据资产严重流失。
另一方面,有价值的经验及技术数据,散落在不同部门和基层项目部,而且这些数据存储形式不一,存储技术也不一,数据间缺少联通路径,很难整合形成大数据资产化。
因此,局层面须首先推动和分享大数据应用场景,让更多的业务人员了解大数据的价值,同时加强碎片化的数据管理,减少数据流失现象,并通过推动技术革新和工具共享,打造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来实现企业级的大数据资产管理。
2、管理范围受限,无法全企业范围内统筹管控
由于目前局层面无成熟的标准可供参考、统筹全局数据的大型存储处理器尚未建立、数据无通用接口,采集终端尚未进行有效规范,致使现阶段以各个项目为试验载体的数据还无法实现局层面的采集、智能化挖掘和分析,管理范围仅局限于各个项目自身。现阶段各类基于智慧建造风险管理、安全管理的平台载体、模式均不相同,已收集的各类数据再次开发难度及成本较高,数据资产的标化管理还未实现 9 全企业范围内的统筹管控。
3、管理系统性需要提升
目前,智慧化建造在全局几个大型的重点项目中推行、试验,大量数据只作为某个特殊管理要求或科研目的被单独使用,大数据管理系统性亟待增强。
为此,现阶段必须从各业务部门、基层项目部抓起,分层级完善相关组织管理架构,形成工作体系,制定相关标准,配置足量设备,尽快打造局层面的大型数据集成智能处理平台,是实现大数据管理的奠基石。
而大数据管理平台的每个工作环节都需要依靠专业人员完成,人才的缺乏是阻碍我局推进大数据管理的首要阻力,因此,培养和造就一支掌握大数据技术、懂管理、有大数据应用经验的专业人才队伍是实现大数据管理的必要保障。
同时,数据标准的统一则是实现大数据管理系统化的根本。如何尽快定义数据源头抽取、转化、预处理等基础工作的标准化,制定局层面统一的大数据使用指南,是实现大数据管理系统化的必经之路。
四、展望
1、构建“四全”基础设施项目智慧管理云平台
中建X局正在深化设计开发的基础设施项目智慧管理云平台将基于项目履约、技术、科研、安全、质量、商务、财务、人力资源等各项管理的高度集中信息化,通过BIM模拟、视频连接、信息采集、网络通信等信息化手段,利用物联网云平台服务器的智能化收集、分析、计算、反馈,实现企业与项目点对点、点对面、面对面、面对点式的全方位管控;以“服务生产、集成应用、智能管控、务求实效”理念为牵引,构建“四全”(组织全覆盖、项目全周期、企业全成本、业务全集成)的基础设施项目智慧管理云平台,并进行全面、全程、10 全员的“三全”管理,践行基础设施项目“共创”理念。打造基础设施项目由现场实施层至企业决策层的高速信息枢纽,实现基础设施工程的智慧化建造。
2、实现基于物联网的工程大数据管理,形成企业数据资产管理的体系
以“一切业务数据化,一切数据业务化”目标为纲领,以数据专业化处理为手段,利用基础设施项目智慧管理云平台,实现基于物联网的工程大数据管理,形成企业数据资产管理的体系,推进基础设施板块价值增长,充分发掘海量数据背后的系统化、标准化,完成企业数据资产“共享”升级。
X局在基础设施板块迅猛的业务增长、标准化及精细化的项目管理以及项目智慧管理云平台的打造,都为X局快速实现基础设施工程的大数据管理提供了可能;随着基础设施项目智慧管理云平台的逐渐成熟、稳定,利用该平台的集成、整合、分享能力,数据资产的积累、管理、应用必将向系统化、标准化方向前进,基础设施领域优质资源可实时、全面共享,最终形成X局在该板块的核心竞争力。
3、实现基础设施项目大数据动态分析辅助决策管理体系
人类信息化革命已进入“大数据时代”,升级企业决策机制,实现基础设施项目大数据动态分析辅助决策管理体系,持续深化业务板块“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服务”的管理理念。
利用基础设施项目智慧管理云平台积累的丰富数据资产,可实现基础设施领域项目的定位参考、风险参考、管理参考、换位参考、优势参考及服务参考,基于大数据动态分析辅助决策机制,合理规避项目运行过程中的各项潜在错误,为客户提供针对性的优质服务,形成企业在大数据时代与各方的“共赢”局面势在必行。
因此,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利用大数据动态分析辅助应对客户变化的需求和要求,是我们基础设施项目持续高位占领市场的关键;利用大数据动态分析辅助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的自动化、智能化、智慧化,是我们基础设施领域持续引领行业进步的关键;利用大数据动态分析辅助管控基础设施项目潜在风险,是我们基础设施板块稳步实现全面拓展的关键。
这些都是企业下一步要持续努力开展工作的方向,最终全面实现企业“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管理一条线”的智慧化建造目标要求。
第四篇:大力推进管理创新是实现
大力推进管理创新 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赵万波
廖泽龙总经理在公司2007年半年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按照公司已确定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增强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树立创新在基层、创新在一线、创新在岗位的观念。要围绕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创新,立足岗位和本职工作开展创新活动,通过创新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大力推进管理创新这是公司党组从云南电网发展大局出发,对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我们要充分认识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大力营造全员参与创新、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氛围。
一、大力推进管理创新是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公司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我们面临的是电网大发展、各项业务大幅度增加的局面,新技术、新问题层出不穷,这对公司管理的思维、思路、方法以及各项资源的配置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果我们墨守成规、按部就班,沿用原来的工作思路、管理方法、技术手段,维持原有人员状况,就无法适应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围绕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坚持不懈地开展创新活动。为适应新的发展形势,2007年,公司认真分析了各种资源的状况,制定了公司发展战略,提出了用5~10年时间把公司建成“中国领先的省级电网运营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开展制度体系建设,构建了科学合理、管用实用的标准制度体系。全面推进生产现场标准化建设,编制了338本生产作业指导书,推进现场作业工单化管理。从严安全生产管理,开展安全文
化建设,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全面推行安规考试100分合格上岗制度。推进信息化管理,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客户服务技术支持系统等一批国内领先的信息系统在公司广泛应用。加强监督管理,开展督查督办和巡视工作。加强财务管理和依法经营,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强化资金集中管理,加大内控监管力度,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开展“班组建设年”活动和“优质服务年”活动,进行管理流程的梳理和改进、推进制度建设。在党建工作中开展质量贯标等等,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把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一点一滴地逐步解决,不断完善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优化管理链条,大胆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结合工作实际长期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能产生突破性的创新。
二、大力推进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2007年,曲靖供电局在网、省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用南网方略统揽全局,认真贯彻落实网、省公司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进管理创新,圆满完成了省公司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安全管理方面,曲靖供电局成立了安监巡检大队,对83个作业现场进行了巡查,查纠习惯性违章163起,整改问题623项。至2007年12月31日,曲靖供电局连续安全生产347天,实现了3个百日安全生产长周期;在电力营销方面,曲靖供电局对曲靖城区七个营业厅的业务流程进行整合,同时建成了曲靖95598分中心,成立了科学用电指导中心,并对12家试点客户的1000多台用电设备开展了节能测试,对办公场所和变电站照明设施进行了节能改造,全
年受理业务咨询2963起,抢修故障1335次,回访率和满意率100%;在电网建设方面,完成了12个输变电工程的项目核准工作,与地方规划部门联合修编完善了曲靖市“十一五”城市配网规划;在经营管理方面,曲靖供电局成立了招标中心,对48个重大项目、89个小额业务分别进行了招标和合同谈判,规范了招标和小额经济活动。加强对试点班组的检查指导,把220千伏营上站作为变电运行试点班组的试点,初步规范了变电运行专业的工作票办理、倒闸操作、设备巡视、事故处理、设备验收等五大流程,建立并完善了十类台账和四类清单,形成了统一的基础资料保存方式和定置管理方法。组织县级供电企业开展好基础管理达标工作,经网公司专家组验收,富源、曲靖、师宗3家公司达到南网标准;在队伍建设方面,全年举办各类培训班37期,累计培训一线人员1685人次,安排班组长和生产骨干外出考察学习206人次,先后组织8个变电站、96名生产骨干和运行人员参加了省公司开展的变电运行现场培训;在党建精神文明方面,认真开展“党建贯标”和“特色党支部”创建活动,使60%以上的党员成为了生产和管理骨干。局党委组建的志愿服务队开展活动521次,受到一线员工好评。2007年先后荣获云南省文明单位,中国南方电网第二届电费回收先进单位,云南电网公司先进党委等荣誉称号,数字化变电站研究荣获中国南方电网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三、大力推进管理创新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
公司党组一直在探索创新工作方法,实现管理创新。经过理论思考与实践总结,廖泽龙总经理在6月27日召开的干部大会上明确提出“一线工作法”。在“一线工作法”的推行中,公司党组在大量的基层调研、听取广大干部员工的建议,经过反复论证之后,提出了“3213”的重要工作思路。这个思路中的第一个“3”是“三个不动摇”,即坚持“以南网方略统揽工作全局不动摇、坚持打造中国领先的省级电网运营企业的发展思路不动摇、坚持加强电网核心业务发展思路不动摇”作为工作思路的核心宗旨。“2”就是认真贯彻南方电网公司1号令和2号令,“1”就是“一线工作法”,最后一个“3”就是“两抓一打”,即“抓发展、抓管理、打基础”。在明确工作思路的同时,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认真分析内外部环境,明确公司未来定位,系统地规划未来战略部署和行动安排,进一步丰富公司工作思路的内涵,将2008年—2010年战略实施方案概括为 “一个目标、一个行动、四大体系、九个工作规划”(简称:“1149工程”)。一个目标:经过5~10年的不懈努力,将云南电网公司打造成为中国领先的省级电网运营企业。一个行动:统一思想,迅速行动,以同业对标为手段,在公司系统内部形成“树标杆、找差距、析原因、定规划、聚资源、快行动”的工作氛围,使全体干部员工的工作与公司发展战略目标相衔接,通过不断努力,持续改进,不断接近行业领先水平。四大管理体系:就是紧紧围绕战略目标,建立和完善公司标准化管理体系、战略绩效管理体系、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防范体系、信息化体系,不断提升公司软实力,确保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九个工作规划:编制安全生产、规划发展、电网建设、电网运行、营销服务、资本财务、人力资源、科技创新、信息化等九个方面的工作规划,指导公司实现战略目标的具体行动。
目前,《云南电网公司发展战略2008-2010年实施方案(“1149”工程方案)》已经公司联席会议审定通过,它不仅仅是指导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文件,而且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为确保公司战略的有效实施,我们必须珍惜和发展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始终坚持以南网方略统揽全局,大力推进管理创新,坚定不移地把公司发展战略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作者单位:曲靖供电局)
第五篇:推进财务集约化 实现管理大跨越
【摘 要】 财务集约化的推进,对财务工作和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夯实财务基础,大力推进管理创新,建设符合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的财务队伍,以提高公司管理水平,推动公司跨越发展。
【关键词】 财务集约化; 财务管理; 管理创新
2010年7月23日,国资委召开了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要求各中央企业从着力资源整合、提高运行质量入手,加强企业内部资源整合,进一步强化集团管控能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成和统一,增强核心竞争力。在国家电网公司年中工作会议上,刘振亚总经理再次强调,构建三集五大体系是公司从传统企业向现代一流企业转变的必由之路,指出三集工作的重点是继续加强对人、财、物的决策权、调配权、监督权的集约管控,统一调配公司核心资源,充分发挥规模效应,提高经济效益。财务集约化管理作为三集的重要内容,核心是全面推进六统一、五集中管理,实现财务与其他业务纵向集约、横向融合、重点集中,进而建立起适应现代企业制度需要、科学高效的财务集约化管理体系。为促进和加强财务集约化建设,推动公司工作再上新台阶,省网公司广大财务工作者必须大力加强如下工作。
一、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增强推进财务集约化工作的责任感
山西省电力公司自2009年9月启动财务集约化工作以来,经过公司广大干部员工特别是财务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实现财务管控系统对399个会计主体的全覆盖,账务集中部署已具备了核算一本账和报表一键式生成的条件;基本建成涵盖省、市、县三级的资金集团账户管控体系,资金归集率由95.3%提高到98.87%;建立了电网检修运维和管理费用的标准成本体系并全面推广应用;通过提前还贷和融资结构的调整,实现资金管理和运作效益2 230万元;重大资产重组取得实质性突破;全面清理对外投资,处置对外担保9.2亿元;研究提出并实施了财务与各相关业务部门的集成方案,横向融合与重点集中效果明显。但是也要看到,与当前国家电网公司两个转变的新要求相比,公司财务集约化工作推进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会计主体仍较多,管理基础还不牢固,内控制度尚不完善,风险管控有待加强,公司各专业数据口径、业务流程、管理要求还存在差异,信息平台支撑能力仍需加强,一体化运作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等等。这些问题都将影响和制约公司进一步规范管理、科学发展,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集中力量,加快实施财务集约化,以提高公司核心资源的集中度和调控力,全面提升公司经营效益,促进两个转变,实现新的突破。
二、加大沟通,强化协同,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促进经营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实施集约化是集团公司成功的标志。集团公司的健康发展首先是以财务集约化为主线增强整体控制的,资金的统一调度和集中管理,以及财务管控能力的高低,决定着集团公司整体效益的提升。集约化也是科学管理的必由之路。财务集约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公司各层级、各相关业务领域在管理方法、流程、职责界面、组织机构等方面的变更,工作内容多、涉及面广、调整改革力度大,是对传统管理模式的变革和创新。集约化不仅对财务人员和财务部门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对各部门各专业都提出了学习新规则、适应新变化、服从新流程、执行新制度的要求。
(一)财务集约化工作的推进,对财务人员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要提高协同能力。财务集约化使财务管理从原先独立的工作通过网络成为集团管控中的一个核心内容,从单纯的处理账务转变为需要上下左右沟通协调的控制中心。因此,财务人员要根据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的变化,提高沟通协调能力,加快角色转变,充分发挥财务管控中心的作用。
二要提高盈利能力。财务集约化为财务运作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使原来仅靠实物运作实现增值的方式,转变为更多地通过财务运作实现资金的时间价值,达到增值和盈利。因此,迫切需要财务人员转变思想观念,开拓视野,加强学习,掌握多元化的资本运作手段,提高资金集中管理和资本协同运作的能力,拓展资金运作空间,增强资金的控制力,不断开辟新的利润增值点。
三要提高执法能力。规则意识是财务人员头脑中始终要绷紧的一根弦,依法合规是对财务管理最重要最根本的要求,尤其是在当前各种监管越来越严格的形势下,财务人员一定要认真执行制度,严格规范行为,使每一笔账务处理都符合财经法规、会计准则的要求;要以推行财务集约化六统一为契机,强化财务执法行为的统一规范。
四要提高避险能力。要加大与财政、税务、监察等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争取电价、财税政策支持,合理避税、避亏,增强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保障经营安全,提高经营效益。
五要提高服务能力。财务人员要树立为中心工作服务的意识,为公司中心工作、重点工程提供资金保证,把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厘清资金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合理疏导,保证重点,促进发展。
(二)财务集约化工作的推进,对财务管理的中心站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公司管好家、理好财是财务部门的职责所在。财务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中心,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公司的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最终都将体现在财务成果上。因此,财务部门要树立中心意识,自觉提高站位,实现管理触角和视角的两个延伸,以财务管理带动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要将管理触角延伸到生产经营各环节,深入了解公司的运营状况,全面掌握项目的运转情况,充分发挥资金流对项目实施的监督和管控作用,促进项目管理的合法合规,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要加强对基层单位的服务与指导,促进公司整体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体现管理价值。要将管理触角延伸到公司发展全局,在做好预算管理、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电价管理、会计核算等财务基础工作的同时,更加注重经营效益预测和运营质量分析,不断延伸、拓展财务价值链,增强公司的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
(三)财务集约化工作的推进,对相关业务部门的协同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财务集约化工作涉及每一个部门,各部门高度协作、有效衔接、数据准确、完整集成等工作尤为重要,需要有高度的全局意识和协同配合意识。各部门要树立关注财务工作就是关注自身发展的观念,通过财务管理这条主线自觉加强专业管理,增强工作的协作性,为财务集约化管理提供坚强的业务保障,促进公司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益的整体提升。各部门首先要严格项目审核,确保项目的必要可行;同时,要善于运用资金调控功能,验证项目运作的合法合规性,这既是配合财务部门账务处理的需要,也是促进自身规范运作、防范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各部门、各单位要以财务集约化建设为推动,切实增强财务与专业管理的融合度,推动运作规范,促进管理增值。要认真落实财务集约化在各相关业务环节的管理要求,配合财务集约化对相关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和再造,主动研究业务管控系统与财务管控系统的集成路径与措施;要按照综合计划、预算、项目、资金四位一体的管控模式,将预算分解、过程控制、分析评价等关键业务从财务后台推向业务前台,实现标准成本体系应用与现场生产作业标准化紧密结合;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物资采购、设备管理和财务资产部门三者之间的联动,解决好工程项目跨部门协作问题,以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为带动,确保各业务部门的集约化管理与财务集约化管理保持同步,消除集成融合中的壁垒和系统运行中的自转现象。要进一步增强对财务工作的理解,认识到有时资金支付滞后是为了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积极做好自身工作,为财务工作创造好的条件;另一方面要主动地做好与供应商、施工方等的交流沟通,争取理解支持,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