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高三数列综合复习教案
-
数列综合复习课教案
数列综合复习课教案2007.12.6文卫星例1 填空题在各项都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n中,首项a1=3 ,前三项和为21,则a3a4a5=___ ; 设Sn是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已知S636,Sn324,Sn6144(n
-
高三一轮复习:数列求和教案及练习
数列求和 特殊数列求和 1.可化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自然数列的求和 1)2n1的前100项和为_____________, 2) 1aa2an__________ 3) 求9,99,999,9999,….的前100项和 4)求2nn1的前2m的和
-
(教案)数列综合应用
专题三:数列的综合应用 备课人:陈燕东 时间: 备课组长[考点分析] 高考关于数列方面的命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数列本身的有关知识,其中有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
-
数列复习
一、等差数列的判定
1、利用定义法进行判定:数列复习若数列an满足:anan1d,n2,nNan1and,nN*a为等差数列 nn*a为等差数列 例题1、在数列{an}中,a1=-3,an=2an-1+2n+3(n≥2,且n∈N*).
求 -
高三数学专题复习——数列不等式(放缩法)
高三数学专题复习——数列不等式(放缩法)教学目标:学会利用放缩法证明数列相关的不等式问题 教学重点:数列的构造及求和 教学难点:放缩法的应用证明数列型不等式,因其思维跨度大、
-
数列复习4-5
数列复习(4)
主要内容: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性质、前n项和公式
一、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1、(1)已知数列{an}中,a3=2,a2+a4=20/3/求an
(2)a2+a5=18,a3+a6=9,an=1,求n
二、等 -
数列高考复习
2012届知识梳理—数列1a(n2k)112n(kN*),记bna2n1,1、(河西三模)设数列{an}的首项a1,且an124a1(n2k1)n4n1,2,3,(I)求a2,a3;(II)判断数列{bn}是否为等比数列,并证明你的结论;(III)证明b13b25
-
数列极限复习
数列极限复习题姓名242n1、lim=; n139(3)nan22n1a2、若lim(2n)1,则=; nbn2b1an3、如果lim0,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n2an4、设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14x),若liman存在,则x的取值范
-
数列第二轮复习
数列第二轮复习
考点一: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与性质 例一:题型一:证明等差数列以及错位相减法 例1:在数列an中,a11,an12an2n. (Ⅰ)设bnan.证明:数列bn是等差数列; 2n1
(Ⅱ)求数列an的前n项 -
高三复习教案
追梦文学路,我手写我心 ——2014年浙江卷现代文阅读《走眼》作者王伟锋访谈 2014.8.14《语文周报》(浙江版)(高三年级)第1版 编辑:吉人 【人物名片】 王伟锋,男,1976年2月出生,河南
-
【天津市2013届高三数学总复习之综合专题:数列(文)(学生版)
数列(文) 考查内容:本小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前n项和公式、 不等式证明等基础知识,考查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考查运算能力、 推理论证能力及综合分析、解决
-
2012届高三一轮复习名师一号文科数学第六模块数列综合检测
第六模块数列综合检测 (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1•山东省潍坊三县
-
【天津市2013届高三数学总复习之综合专题:数列(理)(学生版)
数列(理) 考查内容:本小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前n项和公式、 不等式证明等基础知识,考查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考查运算能力、 推理论证能力及综合分析、解决
-
数列教案
乐清体校 黄智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列的有关概念,了解数列和函数之间的关系;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会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甚至任意一项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具体
-
数列教案
数列教案 教材分析 1. 地位作用 数列在整个中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处于一个知识汇合点的地位,很多知识都与数列有着密切联系,过去学过的数、式、方程、函数、简易逻辑等知识在这一
-
简单数列教案
北外附校小学部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 二年级数学思维训练试题(认识简单数列教案) 我们把按一定规律排列起来的一列数叫数列. 在这一讲里,我们要认识一些重要的简单数列,还要
-
综合复习教案
苏州思学堂教育 综合复习教案一:宪法与法律 1.从党的十八大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到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提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行政,
-
综合复习教案
2、生活是多么广阔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新诗; 2.体会作者热爱生活的情怀; 3.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和热爱生活的感情。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