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昼夜的形成教案
-
《昼夜是怎样形成的》教案2[最终定稿]
《昼夜是怎样形成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 2、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自转一周为一天,需24小时。 3、知道昼夜交替是因为地球的自转
-
昼夜的形成教学设计
《昼夜的形成》教学设计 秦丽平教学目标 1、会做地球自转形成昼夜现象的模拟实验; 2、能从小组实验中知道地球昼夜形成的原因。 教学重点 认识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及其规律
-
昼夜是怎样形成的[推荐阅读]
《昼夜是怎样形成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科学湘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第三课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了解了地球上昼夜交替出现的现象后,教材设计了“模拟昼
-
四年级科学上册-昼夜的形成教案-冀教版
《昼夜的形成》教学设计 马选学校 李燕 教学目标 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夜的形成,并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说明在
-
昼夜交替教案
一、导入新课: 1 、多媒体演示昼夜交替情景。 师: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大家知道是什么现象吗? 2 、昼夜变化有什么规律呢?对此,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3 、学生讨论交流。
-
昼夜交替教案
《昼夜交替现象》教案 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第二小学 原鹏飞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2、过程与方
-
四年级科学上册 昼夜的形成教案 冀教版(合集5篇)
昼夜的形成 教学目标 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夜的形成,并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说明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的知
-
昼夜交替现象教案
《昼夜交替现象》教案 【教材分析】 《昼夜交替现象》是小学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是整个单元的基础。大多数五年级学生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渠道,都已经了
-
1.1.3 昼夜交替教案
内江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昼夜交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解释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 2.能够读图判别晨昏线和运用晨昏线的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运
-
昼夜交替现象教案
昼夜交替现象教案 孔滩镇万家小学 古莉 教学目的:1、对昼夜交替现象能做出的假说。 2、小组合作设计模拟实验,研究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3、能够运用示意图对昼夜现象的形成进
-
《2 昼夜与四季》教案
《2 昼夜与四季》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天体的东升西落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2、了解昼夜的成因。 3、了解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周期,地轴倾斜等基本特征。 4、了解地球公转
-
教案 昼夜交替和时差(二)
《昼夜交替和时差二》教学设计 枝江二中曹祖新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时区划分。 2.了解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掌握区时的简单计算方法。 3.通过观察地球仪的演示和参
-
昼夜交替现象教案(精选5篇)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铁厂镇小学:杨叶 教学内容: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节《昼夜交替现象》 教学目的: 1、学生能够结合生活体验,对昼夜交替现象能作出自己的解释
-
《雨的形成》教案
雨的形成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探究目标:1、能通过观察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2、能独立提出要研究问题的假设。 科学知识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说明什么叫做凝
-
《土壤的形成》教案
《土壤的形成》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土壤是由岩石变化而成的。知道空气、水份、植物、动物等是土壤形成和变化的主要原因。知道岩石和土壤构成了陆地的表
-
《哺乳动物 形成认识》教案
《哺乳动物 形成认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出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图片资料及“观察与
-
尿液的形成(教案)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尿液的形成(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排泄的概念,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功能; 2.掌握肾脏的结构与尿液的形成过程。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
教案:卵石的形成
10 卵石的形成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卵石形成的过程,知道岩石的风化、搬运、磨圆等地质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卵石的形成过程,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