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增强小学品德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时间:2019-05-15 04:33: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如何增强小学品德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如何增强小学品德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第一篇:谈如何增强小学品德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谈如何增强小学品德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摘 要:小学品德课程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小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小学品德教材枯燥、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方法单一等原因,导致小学品德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并不是很好。本文从回归生活、角色扮演、知行合一、学生年龄特点等方面对如何增强小学品德课程教育的实效性略作探讨。

关键词:品德;小学;生活;实效性

一、小学品德课程教学现状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我国小学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课程,是提高小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对引导小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和道德行为习惯起到基础性的作用,但是由于小学品德课程内容枯燥,不够直观形象,老师和学生不够重视、教学方式方法落后等原因,导致品德课程教学的实效性较差,品德课程教学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很多学校和教师也存在一些误区,认为品德课是所谓的“副科”,不需要花大精力去研究,对品德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学校都是班主任兼任品德课,上课的随意性也比较大,有时甚至是直接占用品德课上所谓的“主科”。小学也很少有品德教研组,基本上没有品德方面的师资培训,导致品德学科师资力量的薄弱。面对这样的教学现状,我们需要做出改变,需要对品德课程教学进行探讨和学习。

二、教学对策

(一)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写文章是这样,品德课程教学也是如此。品德课程注重对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学生是社会中的人,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就是他自己身边的环境,要想培养孩子的社会性,就必须立足其生活的环境,立足其生活的社会。品德课教学既要立足教材又要高于教材,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从而达到对孩子进行教育的目的,而不是根据教材进行简单的说教。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品德课程的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增强品德教学的实效性。比如,在《交通与我们的生活》一课中,学生通过乘坐飞机和火车的不同感受来说明交通带给我们的便利,他在生活中确确实实体验了交通对生活的影响。

案例1 在《从电视机的变化说起》一课,课本上是从黑白电视机说起,然后过渡到彩色电视机再到高清晰度电视,但是现在的很多学生根本就没见过黑白电视机的样子,所以感受不是很深刻。我就引导学生先回忆一下自己家里的第一台电视机是什么样的,现在的电视机又是什么样的,从实际生活出发,很多学生畅所欲言,从普通的彩色电视机到超薄液晶电视机,孩子们都能说得头头是道,感受到科学技术的魅力!这样的教学过程显然比直接照搬书本效果更好。要增强品德教学的实效性就要在教?W过程中回归生活。

(二)角色扮演、换位思考

品德课程内容虽然枯燥,但是也可以上得有滋有味,作为教师,我们可以把情景剧引入品德教学的课堂上。让学生扮演课本当中的人物,演绎课本中的故事,体会故事当时的情景。情景剧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其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性,通过角色扮演、换位思考来实现品德教学的目的。如果仅靠老师单纯的说教,照本宣科,学生是很难深入理解课程本身所想表达的价值观。

案例2 在学习《呵护我们的身体》这一课时,学生讨论“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句话的合理性,在我的建议下,学生构思了一个小剧本,通过演出很好地诠释了“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不合理性。在教学《伸出爱的手》一课时,学生从教材中得知残疾人生活的不便,盲人要靠触摸盲点来辨别钱币的面值,聋哑人主要靠手语与人交流,失去双臂的人要靠脚趾来书写。为了让学生们感受到残疾人的不便,我组织学生扮演一下残疾人,有的学生用一只手臂整理书包,有的学生被蒙住双眼走路,还有的学生假装自己不会说话而去用手势问路,这一系列的角色扮演,使同学们深深感受到残疾人生活的不易,很多同学也表示要用自己的行动来帮助残疾人。角色扮演、换位思考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知行合一、积极实践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主张“在做中学”。实践是可以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品德课不仅要让学生明白社会公德,更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在日常的品德教育之外,还要加强实践活动,抓住一切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最终达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案例3 在教学《大家的事情大家做》时,在学习相关社会公德的同时,我组织全班学生去学校游戏场捡垃圾,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大家就把游戏场周围死角清理得干干净净,在捡垃圾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分工合作,懂得了团结就是力量。劳动培养了学生集体荣誉感和作为一名小主人的责任感。增强品德教学的实效性就要做到知行合一。

(四)尊重学生年龄特点,丰富教学方法

小学时期是人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小学生天真可爱、活泼好动。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的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进行品德课的教学。要合理运用电教平台,运用动画、音像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先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再慢慢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形成一定的道德情感。

面对低年级学生,老师要重视游戏的作用,可以带孩子到操场做做游戏,通过游戏让孩子掌握知识,掌握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孩子们也乐意以这种方式进行学习,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幸福、快乐,他们也就在不经意间陶冶了自己的心灵,教育工作者也达到了品德教育的目的。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材施教,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能够增强品德教学的实效性。

德是育人的根本,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要重视品德课程的教学工作,都要在如何增强品德教学的实效性上下功夫,提高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帮助小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课程教材研究所.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2] 课程教学研究所.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3] 赵亚夫.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作者简介:曾丽娟,广东省珠海市,珠海市香洲区湾仔小学。

第二篇:谈如何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范文)

谈如何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克山县运输公司 潘微

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的生命线。随着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任务、内容也因之发生了许多新变化。面对这些变化,如何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是摆在每一位从事政治思想者面前的首在任务。

一、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调控机制,增强工作的主动性

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通过合理分工,明确职责,达到各尽其力,优势互补,形成上下协调、左右配合的工作网络和全过程渗透、全方位开展的新局面。首先,在领导机制上,要建立起党委统一领导,以政工干部为骨干,行政干部为主体,党政共同负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分层管理的机制。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与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对于企业来说,其强企业则兴,其弱企业则衰。各级领导干部必须首先明确自己的职责,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政工干部是当然的骨干力量,但不能仅靠他们,管理干部也必须结合工作发挥作用。应通过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形成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合力。其次,要在工作程序上,实行“一把手抓,抓一把手”的目标化管理责任制,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硬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工作实践中,要力求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实行安排、检查、总结、评比、奖惩“五同步”,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通过一级抓一级的目标责任制等制度的规范、制约作用,改变一些单位在口头上讲齐抓共管,实际上又都不管的“脱档漏空”现象。再次,在目标管理上,要推行双向目标管理,实行“一岗多责”制度。思想政治工作要纳入行政干部和政工干部的任期目标, 使其管人、管事、管思想统一起来。行政干部和政工干部一起参与思想政治工作重大问题的决策,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过程中,重视并带头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融为一体,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各级领导干部直到班组长都要像抓安全生产、降本增效那样抓思想政治工作,随时掌握职工思想脉搏, 及时处理职工工作、生活中的困难、矛盾及倾向性问题。

二、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的竞争激励机制,提高工作的竞争性

任何工作都有一个效益问题,思想政治工作同样要讲效益。有的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只讲投入,不讲产出,只讲过程,不讲结果,绩效无法评估,奖惩无从下手,导致了思想政治工作干与不干、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挫伤了政工干部的积极性。必须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绩效评估、考核,并在此基础上实行奖惩激励政策。一是要建立思想政治工作量化考核机制。长期以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普遍存在着柔性有余、刚性不足的通病,就是因为

缺乏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量化操作和制度约束。企业要按照目标量化、内容量化、措施量化的要求,一级在对一级层层制定思想政治工作量化考核细则, 对班子建设、队伍素质、党风廉政、民主管理、综合治理等内容进行量化考核,尽量做到用数字、例子说话,杜绝不着边际瞎吹乱侃。当然,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及人的思想,效益不像生产那样容易量化,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准确把握。但难以把握不等于不能把握。要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近期效益与长远效益、个体效益与群体效益、静态效益与动态效益、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估的统一,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绩效尽量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估。二是要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等级奖惩机制。量化的目的在于方便考核, 而考核的关键在于与奖惩挂钩, 充分调动政工干部做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企业可以根据量化考核, 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效果划分成不同等级, 赋予相应的奖金系数进行分等级奖惩。按照奖优罚劣、注重实绩的要求, 以贡献论英雄, 以实绩来奖惩。三是要引入思想政治工作者竞争机制。要在思想政治工作量化考核的基础上,建立政工干部绩效档案,按照公开、竞争、平等、择优的原则管理政工干部,真正做到上岗靠竞争,能者上,庸者下,优胜劣汰。同时与政工干部的评先树优、职称评聘等结合起来,激发政工干部的进取心、创造性。

三、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融合机制,提高工作的渗透性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实现与生产经营、改革发展、大

局稳定、职工思想实际的有效融合,才有生命力。企业生产、管理和改革的重点发展到哪里,职工队伍热点和难点出现在哪里,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延伸、覆盖和保证到哪里,使思想政治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职工,更具渗透性和感染力。一是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生产经营全过程。要始终坚持抓生产从思想入手,紧紧围绕生产经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凡是生产建设的主阵地,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战场,凡是生产建设中的难点,就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要突出强化形势任务教育,及时将企业形势、政策要点、工作部署等传递给广大职工。要把思想政治工作的着眼点放在统一思想,理顺情绪,凝聚人心,激发、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上。要通过大力开展群众性的合理化建议、劳动竞赛、技术攻关等活动,调动干劲,凝聚力量,推动企业发展。二是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改革的全过程。伴随着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要做深做细改革前、改革中、改革后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但做到超前营造舆论、超前转变观念、超前武装思想,而且“先挖渠、后放水”,有效安置转、下岗职工,做到“无情改革,有情操作”,积极帮助职工再就业,切实解决职工实际困难,确保职工队伍思想稳定。三是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职工全员思想实际和大局稳定中。通过党政工团各部门齐抓共管,定期深入基层岗位和职工家庭进行思想巡检,及时把握职工思想脉搏。坚持月度思想分析与诊断制度,及时发现职工思想隐患点,把握职工思想热难点,做好职工一人一事的思想教育,同时做好思想预

警,有效控制各种不稳定因素,确保大局稳定。

四、构筑载体体系,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引导机制,提高工作的灵活性

现代管理科学告诉我们,个体对群体规范遵守的最高境界,是把群体行为规范转化为个体内在信念,变群体规范为个体行为,变活动化为人格化。要强化教育效果,必须健全教育机制,关键是要用活用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体系。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注重围绕企业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抓主题,用载体,一个阶段一个主题活动,将主题活动作为全年思想政治工作的主线和凝聚职工队伍、推动企业发展的精神力量。这种特殊的主题活动,通过吸引职工参与,使职工在浓郁的活动氛围中凝心聚力,推动企业发展。同时通过活动载体,使企业理念、宗旨逐步融入职工的血脉和灵魂。要精心设计活动载体,使活动贴近职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要把思想、道德、观念、文化等无形的东西融入到搞活动、办实事等有形的载体之中,从而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

随着人类社会逐步向信息社会过渡,要充分重视互联网这个信息的重要载体。它越来越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在逐渐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思维、生活等习惯的同时,深深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态度、道德风貌和价值取向。要积极利用它对职工进行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腐蚀,牢牢抓住我们的思想阵地。

此外,大力培养、选树、宣传具有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导向、带动作用,是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也是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

第三篇:小学品德与社会论文《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效性》

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效性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活动性极强的课,这种性质,决定了它是不受时间、地点、形式、内容所约束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也应该百花齐放。教师也应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热爱生活的价值观,这才是本课程的真正目的。

1.贴近生活、注重体验

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学生现实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帮助学生参与社会、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促进他们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的发展。2.走进社会、学会实践

充分利用校外资源,让儿童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学习,去实践,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扩展兴趣,发展社会实践能力。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校外实践设计,如教学《购物有学问》时,我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集市上、超市里,让学生在观察中切实感受价格的秘密,亲身体验购物的学问。

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也没有与社会脱离了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象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良好的品德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我们在实际教育时,应着力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看到事情的真实部分,引发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触及他们的心灵,才能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3.组织讨论、学会交流

讨论是最常用的儿童学习、交流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讨论活动能使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在品德与社会课上的讨论,教师应当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防止形式上的讨论。

品德与社会课上能找到许多让学生参与讨论的切入点。讨论,是品德与社会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我们在教学时,要合理的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交流,掌握学习方法。品德与社会与现在开设的“思想品德”课和“社会”课相比较,有一些突出的特点:

一是以育人为本,重在儿童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康的社会性发展的培养,目的是把儿童培养成为热爱生活、乐于探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性发展的好学生。

二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努力克服成人化倾向。

三是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学生的体验、参与和实践,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培养道德情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避免简单说教。反馈信息,及时整理活动安排。在活动教学的探究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就是活动的过程中,也会反映出意料之外的情况。及时调整,是积极的应变方式。分析活动过程中的问题,我常反省其中的原因。

如果是多数学生的共同问题,那一定是我的教学组织中有什么失误,如果是个别学生的情况,我要从其活动过程中分析是其方法的问题,还是哪个环节的问题。而且,我希望在活动的过程中及时暴露问题,能交给学生们自己去解决是最好的途径。4.突出综合性,强调活动性

在该课程的具体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三活”。即师生关系平等鲜活,教育内容贴近生活,教学途径多样灵活。

4.1 师生关系平等鲜活教育事业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师生关系。学生称老师为“恩师”,把对自己帮助最大的老师誉为“良师益友”。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尊重学生的人格,是处理师生关系的基本原则,而师生关系本身就具有教育意义,同时它也是教育活动得以良好实施的前提和保证。

然而,我们常常会对这样的情况熟视无睹:在楼梯口、操场上、教室旁,几乎随时随地会见到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向经过的老师敬礼致敬,说“老师好”。老师呢,点头致意者有之,视若无睹者有之,面无表情者有之,扬长而去者也有之。留给学生的是一脸惊讶,满腹不解。

4.2 创设活动,使活动形式与实际情况相联系。学生的实际情 况包括他们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兴趣偏好等等,在教学中,我创设活动时,是从这几方面着手进行的: ①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活动形式。③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设计活动。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多具直观性,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以有趣、有情的活动贯穿教学过程,是有效的组织方法,如游戏活动、动手操作、小竞赛等。

4.3 训练习惯,使活动具有实效性。活动教学中,大量活动的使用,对学生的要求首先就在于行为习惯的训练上。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动手、动口的广阔空间,为他们施展才能提供了机会,如果不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训练,也许学具就成为玩具,合作学习就变成自顾自的诉说,表演,甚至会损坏东西,互相责怪。

在学生探讨活动中,我要求学生不仅听老师的讲解,更要学会听取同学的意见,从中找到与自己想法一致与不一致的地方进行比较,发现同学的闪光点,弥补同学的不足,同时,也完善自己的想法。按这样的要求探讨活动取得了更好的效果。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电化教学手段已悄然走进课堂教学,给其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小学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强化了教育效果。

总之,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活动性极强的课,这种性质,决定了它是不受时间、地点、形式、内容所约束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也应该百花齐放。教师也应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热爱生活的价值观,这才是本课程的真正目的。我们应该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意义的内容,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 效性、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为学生的品德形成奠定基础。

第四篇:如何提高小学品德课堂教学实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品德课堂教学实效性

新课改下,品德课堂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师的教学充满个性化而且使自己的教学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从而提高教学任务和质量,改变一味的追求表面的学业成绩,忽视儿童的精神成长,改变那些偏重知识灌输而忽视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倾向,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优秀文化的良好传统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从小储备正能量。课程标准指出:“提高德育的时效性是课程的追求”,根据已积累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尝试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目前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提高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童年的生活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童年生活本身蕴藏着丰富的发展价值,我们教师和学生建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正确认识教师的角色和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如果给新班级上课时,先开展自我介绍的活动环节,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然后用幽默的语言向学生做自我介绍,课堂气氛会变得轻松、快乐,然后和学生一起通过唱歌、跳舞、讲笑话、模仿秀等才艺展示在短时间内就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和感情,使学生尽情施展自己的才能。品德老师会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喜欢上了老师品德课很自然的就会成为他们喜欢的课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要突出综合性,师生关系平等性,教育内容贴近生活性,教学途径多样灵活性,课堂授课的活动性,这些是教育活动得以良好实施的前提和保证。

二、注重贴近儿童的生活体验

品德学科的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内容、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小学品德课的教学要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符合国情和周边环境实际情况,使儿童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获得发展,才能引发学生们内心的共鸣。小学生的注意力还比较不稳定,上课容易分心跑神儿做小动作,比如玩彩泥和折纸,注意受兴趣的影响很大,因此我们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守规则、保安全》、《健康、安全有意义的暑假》这类课让学生了解学校及交通安全和有关家庭安全防火、防盗、防触电等方面的相关安全常识,学习一些自救自护方法。老师和父母天天讲安全知识学生早听腻了,原因之一是因为没有触及心灵,鉴于此,我认为必须要给他们看到能震撼他们的真实感人的事例,比如消防员救火现场视频,我建议给学生布置类似的课前作业,比如看新闻和调查发生在周边家庭的被伤害事例,课上进行小组分工合作交流教学效果非常具有实效性。

我们要让学生觉得在这个品德课堂上所学的不仅是他感兴趣的,更是他生活所需要的。比如,在教学《我们生活的地方真美》一课,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让同学们行动起来,要为爱护家乡出份力,可是有的同学却说,家乡的事不关小朋友的事,通过这个联系生活实际的正反面问题举正方案例分析。在学习《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一课时,讲到爱护身边的小动物,就可以让学生讨论我们该怎样爱护动物朋友,老师要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讲真话,讲实话,为爱护保护小动物做力所能及的事。通过一位女孩救助丹顶鹤的故事感动大家从中得到启发。无论是角色扮演还是情境模拟,都必须能够激发起学生们的强烈感受,让他们产生真实强烈的内心体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引导他们去讨论、去思考、去实践。从而激发良好的道德情感,使道德教育“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生活中学会去实践。比如,在教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感知淡水的重要性和水资源的短缺,可以引导大家看地球仪上水源的分布情况,尤其是淡水资源尤为珍贵,设计一个动手的小活动,导学生剪去陆地部分、海水部分和地下水等不能用的资源,然后用一滴水和一桶水做鲜明的对比,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强烈的震撼,虽然看起来地球仪上好大部分被海洋的蓝色所覆盖,但是追根揭底我们可以利用的水资源竟少得这样可怜,通过这样的活动,给了学生丰富的内心体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让儿童成为活动的主人”,教师要指导学生自主的学习,过去,学生习得品德的主要方式是接受学习,有的老师课前认真备课制作小红花和各类奖品教具、为学生准备东西等上课时讲得口干舌燥,但教学效果却事半功倍。纠其原因,还是教师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错误教学观念导致的。

三、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学习和实践

品德与生活课的最终目标是指导学生的生活行为。教师应充分利用校外资源,让学生走出学校,不断扩展学生的生活领域发展社会实践能力。如教学勤俭节约时,可以引导学生观看贫困地区儿童的生活现状,假期里去体验那里的生活,引导学生观看《变形记》之类的节目,推荐电影《一九四二》,还记得看电影《暖春》时被感动的热泪盈眶该影片讲述了在偏僻大山里,一个无家可归的女孤儿想要一个家的故事。这个感人肺腑的情感故事,从那些生在贫苦环境知道努力和感恩,家境富裕却叛逆无比的孩子们身上得到启发,到学校附近的集市上、超市里看看,让学生在观察和现实生活中切实感受价格的秘密,亲身体验购物的学问。懂得如何去节约物资。再如教学《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时,我们几位教师和家长带领学生参观消防队演练社会实践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捡拾途径道路两旁附近的垃圾。学生在捡拾塑料袋、烟头、包装纸、鞭炮碎片等等各种各样的垃圾时体验到了废物乱丢是多么可耻的一件事,让学生们懂得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活动结束后,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真是受益匪浅。因此,要引发学生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触及他们的心灵,才能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

四、灵活运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技术,它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有着巨大的作用。因此,我将爱国教育、感恩教育等德育渗透点都做成课件展示给学生,根据课程需要给学生看《春天在哪里》、《我爱秋天》、《端午节》等图片,比如讲授《集体生活真愉快》时课间给大家推荐播放电影《太空旅客》,在学习《我们的动物朋友》这一单元我不仅搜集了鲜为人知的珍惜动物图片还搜集了经典歌曲《一个真实地故事》,电影《一条狗的使命》课间的时候给孩子们播放,以至于讲课时心情特别复杂自己都被感动的潸然泪下,课件中还插播了宣传保护动物的公益视频,呼吁大家保护珍惜濒危动物。收到了显著的教育效果。学会运用新课程理念下的各种良好的教学方法,如《我爱我的身体》导入环节我采用情境体验法——做一个模拟游戏。让学生模仿一些有生理缺陷的人做事情。然后请学生谈谈自己内心的感受,让学生在内心产生对残疾人的理解、体谅和同情,懂得爱护帮助残疾人。

小组合作重在科学组建合作小组,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男女搭配、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分组。六人小组之间密切配合,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有效的完成各科小组学习任务。展示汇报方式多样化,如语言陈述讲故事、绘画、操作演示、小品展示、板书演示、猜谜语、话剧表演、多媒体演示等等。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发现同学的忧点,弥补同学的不足之处,同时也完善自己的一些想法。教师课堂时时运用加分和减分发帖花和表扬信等评价机制,按这样的要求开展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学《诚实的孩子人人夸》时我采用活动法——让学生讲《皮诺曹》的故事和表演小品《狼来了》,让学生根据讨论的几种不同结尾即兴创作,自编自演话剧和小品,这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寓教育于有趣的表演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愉快,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灵活掌握和运用教学方法,变课堂教学为心灵交流的舞台,教师需要很高的素养,需要打动学生的心灵,需要发挥自己的魅力,学生除了知识还有很多的东西要学,比如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等等,无私的奉献精神,自身的语言魅力,提高自身的亲和力,渊博的知识都是教师整体魅力的源泉。为了提高小学品德课堂教学实效性,还应该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方式,为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奠定基础。总之,新课程改革下,品德的教学应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使思想品德课堂充满了魅力。这样,品德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实现国家科教兴国的宏伟战略

第五篇:也谈增强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也谈增强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万安县潞田明德小学张祖懿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是中小学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德育工作的好坏不仅能体现一个学校的活力所在,还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及自我教育的养成具有深远的意义。那么,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达到新课改育人这一根本目标,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更加厚实的基础?是我们每位德育工作者应该认真研究的课题。为此我们做了有益尝试:

一、注重德育形式创新,增强德育实效

陶行知老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新课改后,我校真正突出“德育首位”,从整体上对德育工作进行重新审视,对德育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实现了以课改课堂为载体,搭建德育活动多方平台,坚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创新德育工作。

一是多管齐下,追求德育合力。

即“校长—教导处—班主任—任课老师—学生自我教育”的德育模式,聘请了镇人大代表、优秀学生家长为德育工作评议员,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并制作家长信息反馈表。为了让家长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在了解家长们普遍关心的重点,热点和难点的基础上,定期召开家长会,利用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全面实施课改的意义,使家长充分认识到课改与学生健康成长的密切关

系。同时,也使家长明确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使家长在思想上真正与学校达成共识,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工作。同时,学校还和校园周边的一些个体户签订了德育责任协议书,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学校不再 “孤军奋战”,避免了德育工作的单一性,拓宽了德育工作的途径,为开展丰富的德育教育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是从小事起,注重言行规范。

古人有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学校德育工作需要注重细节。我们在德育管理中突出四字方针:一个“严”字,抓好养成教育;一个“活”字,抓好情感教育;一个“实”字,抓好道德教育;一个“树”字,抓好理想教育。每个年级除了常规性评价外,成立了“学生文明督查队”(每班一人组成),主要职责是配合值日老师指导督查和评价教室寝室的卫生纪律情况、早操情况、晚自习的纪律情况等。通过每日检查评分,每周总结一次,每月一评比,由于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此项活动,学生之间形成了相互监督、相互督促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管理中的学生主体意识和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及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组织活动、管理、评价,逐步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为配合学校安全工作,建立督查制度,巡查制度,排查制度,责任制,成立“护校队”、“值班组”维持校园安全,及时汇报处理突发事件;巡查学生校园文明,学生离校时维持放学秩序。基本实现了校园事事有人做,处处有人管,时时有人查的学生团队自主管理。

三是重视班主任,提升班主任作用。

健全班主任的学习制度,使班主任成为“学生精神的关怀者、课堂改革的推进者、育人环境的营造者”,要求班主任在建设良好班集体中要做到“用目标去激励、用情感去催化、用榜样去影响、用活动去充实”,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实施班级自主量化管理制度,实行值日班长轮流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管理班级的职责和义务,将学生道德修养、遵守纪律、参加活动、学科竞赛等纳入学生班级量化管理之中;在学生管理上,实施学生综合素质量化评价制度,建立了学生日常行为记录簿和“学生个人成长档案”,全面地记录学生成长的足迹,让每个学生达到记录成长、展示成果、增加自信、发展自我的目的。相信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位教师,实施激励管理,充分挖掘他们身上发展的潜能,让他们的优势智慧得到充分发挥。

二、注重育人环境建设,增强德育实效

学校是一个思想上不能有污渍的精神特区,是一个教师与学生生命共同成长的家园,是一个师生共同学习创新的学园,同时也是一个师生共同进步实现个人价值的乐园。为此我们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把学校营造成为一个师生共同发展的温馨舒适的精神家园、求知进取的学园、发展个性的乐园。

我们学校不仅美化、绿化了,而且在食堂我们张贴了“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之类的警语;在教师办公室有“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标语;在教室里,张挂学生相片及学生课改感言;在学生宿舍,树立明理修德的标语,不仅体现了教育的内涵,也发挥了教育的功效,提升了人文素养,符合课改精神。在学校宣传栏有三好学生、优秀干部、优秀教师榜样引领无不渗透着浓郁的激励教育与激励管理的内涵。走进明德小学,浓厚的文化氛围无不体现着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的办学核心理念;不为失败找借口,多为成功找理由的学生成长价值观;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理解与沟通的德育基本理念;由对明德小学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而衍生出来的对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勤奋学习,全面提高的学生精神,总之在潜移默化中每一面墙都发挥着德育功效,形成积极进取的校园风尚。

三、注重德育主要阵地,增强德育实效

我认为德育工作适应课改的关键是在课堂。新一轮课改的实施者,主导者是广大教师,主体是莘莘学子。德育不仅仅只是德育工作者的事,应该“人人是育人者”。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教师要真正做到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德育观、人才观和学生观,要以民主的态度与学生进行协商,不可独断专行,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让每节课都成为学生的德育阵地,重品德渗透、重知识传授、重能力培养、重个性发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师生的创造精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克服“以教代学、满堂灌”的倾向,倡导课前谈心,课中对话,课后交流的教学过程,重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的研究和实践,创设轻松氛围,搭建演,唱,说,做,论等德育活动的平台,让每一位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让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才能,并在活动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自我,学会做人做事,学会合作,在小组学习中,每一个组员都会管理别人,并接受同伴的管理和监督。对学生评价更多以小组为单位,每个组员的表现都会影响小组整体的表现。小组集体荣誉感,激励学生争先恐后、积极成长、相互帮助、携手并进。从而达到课改课堂育人之目的,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人本思想下的德育教育观为我校德育工作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人文素养的培育为扎实推进课改提供了坚实的支撑。目前,我校校园环境整洁优美,教学活动井然有序,教风学风严谨踏实,师生风貌热情自信。今后,我校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积极探索课改下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丰富学校内涵,加快形成办学特色。

下载谈如何增强小学品德课程教学的实效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如何增强小学品德课程教学的实效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运用形成性评价,增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实效性(大全五篇)

    运用形成性评价,增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实效性在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过程中,评价的运用越来越显得重要起来。新课程倡导评价的使用,且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态度、情......

    试谈品德课程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评价

    试谈品德课程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评价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小学品德课堂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可喜局面,创新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改变了以往品德课堂的沉闷......

    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内容提要:指出目前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高耗低效。分析其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重点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谈了自己的观点和工作中的具体操作:一、......

    关于新形势下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

    关于新形势下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思考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理念”的确立,给当前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切实增强......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

    党的17大报告指出: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

    如何增强中职德育教育实效性

    如何增强中职德育教育实效性 摘 要:中职生是个特殊的群体,德育教育对中职生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做好中职生的德育工作,它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需要艰辛付出和坚定......

    浅谈如何增强小学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浅谈如何增强小学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摘要:在小学生中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小学生正确观察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生活各项能力不可或缺的形式。要按照实事求是、因......

    深化课程改革,增强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新建(合集)

    重庆市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第七次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深化课程改革,增强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内容摘要】 我校实行学生自主管理和课堂的三段七步式,给英语教学提供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