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肺结核患者面对面督导化疗效果观察
对肺结核患者面对面督导化疗效果观察
【摘要】 全程督导化疗是治疗结核病的有效方法,笔者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村医生的力量,强化培训,强化督导管理,使农村结核病人初诊服药率明显提高,复治病人坚持复药率也大大提高,减少了复治病人,减少了耐药菌株,控制了传染源、减少了死亡和发病,保护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关健词】 全程督导化疗;管理;效果
目前结核病在农村患病率还是比较高的,已成为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因素。国家十分重视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实施了结核病控制项目,目的是迅速恢复病人工作、生活能力,保证病人获得最高的治愈率,作为乡卫生院,对结核病患者实行全程督导是我们的责任,也是决定阻断结核病传染的关健,2007~2009年我们对全镇发生的47例结核病患者开展了全面督导化疗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分析介绍一下。患者基本情况
47例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20例;年龄最大的73岁,最小的21岁;分布在全镇18个村庄;39例是因为咳嗽时间长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防科检查确诊,8例是因为查其它疾病时确诊;用药全部采用《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要求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督导化疗的具体作法
2.1 培训工作
积极参加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科的培训,学习防痨知识,认真掌握结核病疫情动态,明确全面督导化疗是解决病人不规律用药的重要措施,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2.2 宣传工作
认真做好防痨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我们一是制定了结核病的健康教育计划;二是根据不同患者制定了结核病知识宣传的原则;三是充分利用张贴各种标语、传单、宣传手册、连环画等手段;四是大力宣传有关结核病的发病、临床诊断、治疗及愈后知识,使人们意识到结核病的重大危害性,以及坚持化疗的重要性,使人们正确认识结核病,改变对结核病的错误认识,充分调动病人治疗积极性和自觉性;五是进一步做好病人家属的宣传教育工作,使他们从各个方面关心、爱护肺结核病人,不歧视肺结核病人,从而增强病人与疾病做斗争的信心。通过我们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宣传教育活动,达到促使人们了解结核病防治知识,增强自我保健能力,促使人们自觉采纳适合于结核病控制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增强个人和全社会参与结核病控制,提高全民整体健康水平。
2.3 设立专人负责
我们单位成立了督导化疗小组,负责全面的督导化疗工作计划,落实本地区的督导化疗工作,明确全面督导化疗工作中的具体任务,要求对自己负责的病人实行“一管到底”制度,包括掌握每个结核病人的坚持治疗情况,查痰情况及治疗效果,定期整理病人资料及时上报。
2.4 及时上报资料,接受上级检查指导
卫生院防痨医生对每一个结核病患者实行专人管理,从病人的发现、报卡、服药卡等务必做到从化疗开始到结束,查痰、胸片、病程记录等,保持资料的完整性,及时填写各种报表,逐级上报;同时还要随时接受上级部门的检查督导,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2.5 具体的督导化疗方法
由于病人居住比较分散,我们在一个村设立多个督导点,由村医负责,病人可灵活选择距离居住地较近的治疗点,隔日到治疗点服药,医务人员按照每个病人治疗方案和治疗日期提前为病人准备好所用药品,督导每一个病人全疗程的每一次治疗(包括口服药和注射药)过程,并认真做好记录,同时观察并询问病人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在家中治疗的病人,由医务人员定时送药到家,看着病人服药进口。当病人因故未及时治疗时,医务人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进一步保证督导化疗的连续性。医务人员定期统计所负责督导的病人治疗情况并及时上报,在治疗过程中,对参加治疗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坚持用药制度,尤其在治疗时间变更或节假日时提醒结核病人下一次治疗日期,冠心病的早期症状督促病人定期送痰检查,以考核化疗效果。结果
3.1 考核标准
治疗前后效果考核,对确诊病例督导化疗前做痰涂片3次,拍胸片、化验肝功能、血常规、尿常规,从治疗开始到疗程结束,初治病人在治疗的2、5、6个月查痰,复诊病人在2、5、8个月查痰,治疗效果以痰菌为主,涂阳病人完成疗程,连续2次涂片阴性,视为痊愈。转贴于http://www.xiexiebang.com
3.2 47例患者经过治疗,痊愈42例,占89.4%,3例转为其它疾病,占6.4%,2 例在治疗中死亡,占4.3%。总结体会
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了解全程督导化疗的特点是把病人全疗程的每一次用药都置于医务人员的直接观察之下,从而避免了病人隐蔽的不服药或不规律服药的可能,病人只要有一次不来服药,我们都能发现,并立即采取补救措施,保持了治疗的连续性。到目前为止,全面督导化疗管理在切实保证病人每一次用药方面优于人们曾采取过的自服药措施。
全面督导化疗在工作方法上应因地制宜,要充分利用村卫生医生的力量,通过一定形式的培训,充分发挥他们在全面督导化疗中的作用,比较容易为农村居民所接受。这一方法在管理上也比较方便,主要依靠农村防痨人员,便于了解和掌握情况,这项制度的实施也起到重视农村卫生所的作用,卫生所发现可疑症状者及时转诊,保证了结核病患者诊断、治疗的及时。
通过实施全面督导化疗管理,使农村结核病人初诊服药率明显提高,复治病人坚持复药率也大大提高,对结核病人实行督导化疗管理可以高速度地控制传染源,减少复治病人,减少耐药菌株,从而提高人民的生存质量。
全面督导化疗管理不仅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手段,也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我们要把这项工作坚持下去,形成制度化,这样才能达到进一步降低患病率、控制传染源、减少死亡和发病,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 齐小秋,陈贤义.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M].北京:卫生部疾病控制司.2002.[2] 王虹.结核病防治实用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18.[3] 王泽义,廉建国,龚会萍.万荣县685例涂阳肺结核患者短程督导化疗效果分析与评价[J].实用医技杂志,2008, 4(11):43.
第二篇:75岁以上肺结核合并慢性疾病患者双重督导管理探讨
75岁以上肺结核合并慢性疾病患者双重督导管理探讨
作者:顾裕,赵鑫泉,王永革,王彩兰 作者单位:上海市闸北区市北医院呼吸内科,上海200435 【摘要】 目的 探讨高龄肺结核合并慢性疾病的个体化治疗及双重督导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43例75岁以上肺结核患者(双重管理组),在标准方案和符合化疗机制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用药史、药物不良反应、药敏结果、合并疾病等,选用个体化抗结核联合用药。在对结核病进行督导用药的同时对合并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者从健康教育、合理用药、定期复查等方面进行双重督导管理。以2002、2003年42例未进行双重督导管理的75岁以上肺结核患者资料作对照(对照组)。结果 双重管理组合并慢性疾病38例,在治疗过程中因恶性肿瘤死亡1例,合并肺部感染死亡1例,未愈1例,治愈率92.11%;治愈疗程5~12个月〔平均(8.21 2.13)个月〕;对照组合并慢性疾病35例,脑血管疾病死亡2例,恶性肿瘤死亡2例,冠心病死亡1例,未愈2例,拒绝治疗2例,治愈率74.29%,治愈疗程5~12个月〔平均(7.84 2.15)个月〕。2组比较,双重管理组治愈率提高(P 0.05),而疗程无显著差异(P 0.05)。药物不良反应双重管理组31.58%、对照组57.14%,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 75岁以上高龄肺结核合并慢性疾病的个体化治疗和双重督导管理,提高了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关键词】 结核,肺;老年;管理;合并疾病
An approach to dual management of over-75-years-old lung tuberculosis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GU Yu, ZHAO Xingquan, WANG Yongge, WANG Cailan Department of Respiration,Shanghai Zhabei District Shibei Hospital, Shanghai 200443, 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dual management and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of elder tuberculosis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Methods 43 cases of lung tuberculosis over 75 years old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as dual management group.Individualized therapy was given on the basis of standard regime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 s condition and treatment history, such as side effects, drug resistance test and combined diseases.During the period of directly observed treatment short-course(DOTS), the combined chronic diseases, such as diabetes, COPD, hypertension and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were also treated.The dual management included health education, regular treatment and periodic follow-up, etc.Another 42 cases of old tuberculosis were taken as control.Results In the dual management group(n=38), 1 patient died of cancer, 1 died of pulmonary infection, 1 failed the care.The cure rate was 92.11% and the course averaged 5-12(8.21 2.13)months.In the control group(n=35), 2 patients died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2 died of cancer, 1 died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2 failed the care, 2 refused treatment.The cure rate was 74.29%, the course averaged 5-12(7.84 2.15)months.The difference in cure rate was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0.05).The incidence of side effects was also lower in the dual management group(31.58% vs 57.14%, P 0.05).Conclusion Dual management and individualization of treatment will improve efficacy and safety in elder patient with lung tuberculosis and chronic diseases.Key words : tuberculosis, lung;senile;management;combined disease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肺结核有高龄趋势,该年龄层老人多合并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
疾病(COPD)、高血压等慢性疾病,而且这些慢性疾病绝大多数已不能治愈,将伴随患者的余生。多数高龄肺结核患者每天都必须面对双重疾病给躯体、精神、日常生活带来的各种困难,并由此使结核病的治疗常陷入困境。针对高龄肺结核患者特点,我们对75岁以上肺结核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并尝试结核病防治兼顾慢性病防治的管理形式,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结核病防治科(结防科)诊治的75岁以上肺结核患者43例(双重管理组),男28例,女15例,年龄75~91岁,平均(80.4 4.54)岁。以2002、2003年未进行双重督导管理的42例75岁以上肺结核患者资料作对照(对照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75~93岁,平均(81.2 4.31)岁。2组性别及年龄无显著性差异(P 0.05)。1.2 肺结核分型和病灶范围
双重管理组中继发性肺结核38例(主要是浸润型),结核性胸膜炎5例。结核病灶范围1~2个肺野27例(62.79%),3个肺野16例(37.21%),有空洞14例(32.56%)。继发性肺结核患者痰结核菌涂片检查和培养阳性(简称:菌阳)者20例(52.63%),多药耐药1例。对照组继发性肺结核38例(主要是浸润型),结核性胸膜炎4例。结核病灶范围1~2个肺野26例(61.90%),3个肺野16例(38.10%),有空洞13例(30.95%),继发性肺结核菌阳20例(52.63%),多药耐药1例。复治患者双重管理组9例(20.00%),对照组9例(21.43%)。2组肺结核分型和病变范围及空洞无显著性差异(P 0.05),痰菌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 0.05)。1.3 双重管理组与对照组合并慢性疾病比较
见表1。表1 双重管理组与对照组合并慢性疾病情况(略)以上糖尿病诊断符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1];高血压病诊断符合2004年中国高血压病诊治指南[2];COPD的诊断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3];冠心病诊断按照病史、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或冠状动脉造影等综合诊断,并排除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等其他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按照病史及头颅CT检查等综合诊断。双重管理组合并慢性病者38例(84.45%),其中菌阳18例;对照组合并慢性病者35例(83.33%),其中菌阳16例;2组合并慢性病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1.4 方法
1.4.1 双重管理组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形成规则和管理
原则上不偏离肺结核治疗标准化疗方案,在符合化疗机制的基础上结防科医师与内科医师共同合议抗结核个体化治疗方案。在常规肺结核病归口管理、督导用药和随访复查的同时兼顾慢性疾病管理。
1.4.2 合并2型糖尿病的双重督导管理
①抗结核药物选择也是在标准化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调整,但比一般肺结核更要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抗结核疗程要适当延长。②根据空腹血糖、肺结核病变范围、是否有空洞等情况选用胰岛素和降糖药。对于病变 2个肺野、没有空洞、血糖 11.1 mmol/L的患者可选用降糖药治疗,包括胰岛素促泌剂、胰岛素增敏剂、-糖苷酶抑制剂等。肺结核病变范围与血糖有一项没达到上述要求者,要选用胰岛素治疗,胰岛素的用量计算参考单纯性的糖尿病。③在量化饮食的基础上,适当放宽饮食控制,主要是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④高龄患者血糖控制目标:空腹血糖 8.4 mmol/L,餐后血糖 11.1 mmol/L。1.4.3 合并COPD的双重督导管理
①开展戒烟、呼吸功能锻炼、饮食营养等健康教育。②给予中药扶正固本及增加免疫功能的治疗。③抗结核治疗要更注意患者的肝、肾功能,如出现继发感染征象要及时、积极地抗感染治疗。④酌情给予止咳、化痰、改善通气及低流量吸氧等治疗。1.4.4 结核病合并高血压病的双重督导管理
①开展饮食调整(适当限钠,增加蔬菜、水果摄入)、鼓励患者适当户外活动等健康教育。②高血压病患者肾功能受损及尿酸增高者较多,在抗结核中要慎用氨基糖苷类和吡嗪酰胺类药物。关注治疗期间肾功能、血尿酸浓度、胃肠道反应等变化。③高血压病治疗要在全面评估患者总危险谱后,判断患者所属危险程度制定治疗方案。收缩压缓慢降至15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下,降压达标时间可放宽至3个月之内;舒张压控制在80~90 mmHg以下,慎重用药、分步达标。对可能引起咳嗽反应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中的药品需慎用。④兼顾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和康复。1.5 统计学处理
各组之间的计数资料比较用 2检验,计量资料用 s表示,组间显著性检验用t检验,检验水准: =0.05。2 结 果
2.1 双重管理组的治疗和管理情况2002、2003年75岁以上肺结核的管理,主要是针对肺结核的督导用药和随访复查,而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均在内科或相应专科门诊治疗和随访,在治疗药物不变的情况下,有时在结防科就诊时一起配药,均缺少慢性疾病防治的专业指导和管理;COPD稳定期也均缺少防治管理,急性发作时在结防科进行抗感染、止咳、化痰等治疗。双重管理组合并糖尿病、高血压、COPD患者均能接受肺结核管理兼顾慢性疾病的指导和管理。2.2 治疗结果
75岁以上肺结核合并慢性疾病按照本方案管理的患者38例,在治疗过程中因恶性肿瘤死亡1例,合并肺部感染死亡1例,未愈1例(菌阳患者,1年后因肺结核死亡),治愈35例(92.11%),治愈疗程5~12个月〔平均(8.21 2.31)个月〕。对照组有合并慢性疾病的患者35例,在治疗过程中因脑血管疾病死亡2例,恶性肿瘤死亡2例,冠心病死亡1例,菌阳未愈2例,拒绝治疗2例,治愈26例(74.29%),治愈疗程5~13个月〔平均(7.84 2.15)个月〕。2组治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而疗程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2.3 双重管理组与对照组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比较
见表2。表2 双重管理组与对照组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比较(略)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2 正常值上限时即可认为有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主要表现为纳差、恶心、呕吐等。双重管理组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药疹等不良反应病例数均少于对照组,2组合计病例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3 讨 论
由于老年人口比例逐年增加,以及老年肺结核的诊断和治疗难度较大,老年肺结核患病率已高居各年龄组之首,成为肺结核重要传染源,也是肺结核防治的重点人群[4]。1997年全国第1次肺结核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肺结核患病率和涂片结核菌阳性率随年龄增大逐步升高,65岁达高峰。有资料报道[5],老年肺结核的疫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按每隔10年时间向后推移5岁,我国老年肺结核已趋向高龄化。
75岁以上肺结核患者身体功能差,合并慢性疾病多,主要合并疾病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COPD等,并且病情较重。因此,该组患者常需要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进行降血压、控制血糖、强心、利尿、抗感染等治疗,对抗结核药物副作用敏感,很难完成疗程长而又必须完成的抗结核治疗。根据上海1996~2000年高龄肺结核流行病学调查,高龄肺结核患者拒治率高、治愈率低、死亡率高,需要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和加强管理[6]。近年来,糖尿病防治指南、高血压防治指南、COPD防治指南相继出台并不断完善,对上述疾病的规范诊治和管理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由此也为高龄肺结核患者合并慢性疾病双重督导管理的研究打下了基础。我国根据WHO推荐的化疗方案[7]结合自身经验,制定了我国结核病防治指南[8]。我们按照该指南的要求,本组病例在符合化疗原则的基础上,根
据一般情况、病情、用药史、痰菌药敏结果、合并慢性疾病情况等选用敏感、有效、副作用少的联合用药,并按照各慢性病防治指南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开展结核病与合并慢性疾病的双重督导管理,尽可能地减少疾病间和疾病用药治疗中的相互影响。由此,患者抗结核治疗依从性增加,治愈率提高,特别是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的减少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肺结核合并慢性疾病的双重督导管理,使高龄肺结核防治模式得以改进,解决了一些该年龄层患者过去在治疗和管理方面难以处理的困惑。通过尝试,使该组人群结核病防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了提高,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当今老年社会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然而,作为结核病归口管理的定点医院,结防科医师的综合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各专科之间的协作需要更加密切,还需要与所属区域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互合作,不断完善双重督导管理模式。
文章来源:bodog88asia.com 20801865
第三篇:针灸对不同损伤程度面神经炎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周志强)
针灸对不同损伤程度面神经炎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
都昌县人民医院康复科 周志强 黄华平
【摘要】用针灸对不同损伤程度面神经炎患者进行治疗,然后观察效果。方法:将40例神经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常规治疗组和针灸治疗组,每组各20例,然后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对。结果:经过两组的比对发现,针灸治疗组的效果要比常规组好,经过针灸的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结论:用针灸治疗不同损伤程度面神经炎患者的效果好,而且复发几率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字】针灸;面神经炎;效果
面神经的另一个名字是Bell麻痹,指的是茎乳孔里的面神经急性非化脓的炎症,所引起周围性的面神经麻痹,而且面神经炎发病没有明显季节性,不分年龄、不分性别,所以这在临床上也是多发病、常见病。对此病的治疗方法除了常规治疗,针灸治疗也是一个好方法。本次研究选取了我院在2008年6月~2010年3月所收治的40例不同损伤程度面神经炎患者,然后对其进行针灸治疗,最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40例不同损伤程度面神经炎患者中,常规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在15~71岁之间,平均年龄是43岁,其中单侧发
病者18例,双侧发病者2例;针灸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在20~65岁之间,平均年龄是42岁其中单侧发病者16例,双侧发病者4例。两组从性别、年龄、病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1.2方法
常规治疗组:口服地塞米松3mg/d,连续7到10天、维生素B150到100mg,维生素B12100μg,辅酶Q105到10mg,胞二磷胆碱250mg,每天肌内注射一次。地巴唑10到20mg,口服,每天三次。肌内注射可以加上兰他敏2.5到5mg,每天一次,这样能促进神经机能的恢复。
针灸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发病后的第二周用针灸来进行治疗,一天针灸一次,每次的时间是30分钟,每周进行五天的针灸治疗,一个疗程是两个月。在针灸治疗中的主要穴位有:人中,合谷,牵正,太阳,颊车,太冲,风池,迎香,四白,外关,地仓,三阳交,足三里。1.3疗效判断
无效:患者在面部静止时不相对称,眼睛不能完全的闭合,口部只能微微的运动,上额部分没有运动;有效:治疗以后患者的明显功能减弱,面部静止时的张力接近正常,眼睛用力可以全部闭合,口部不对称;显效:面部在静止时张力恢复正常,而且对称,有轻微的连带运动,口部轻度的不对称。痊愈:患者经过治疗后,面部的全部区域都恢复的正常。2 结果
经过治疗后发现,针灸治疗组的痊愈率要高过常规治疗组,详情见下表。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对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痊愈率(%)常规治疗组 针灸治疗组 3 讨论
在脑神经疾患里最常见的就是面神经炎,通常此病都是和面神经的局部组织缺血、缺乏营养、微血管出现痉挛等相关,而且面神经炎的发病机制和面神经管是狭长骨性管道的结构解剖相关,如果岩骨的发育出现异常,那么面神经管就会越来越狭窄,有的学者也认为此病是和病毒感染有关。从目前治疗面神经炎的病例来看,多数的患者经过治疗都能恢复正常,但是有一些可能因为失治、误治的原因,造成更为严重的面肌痉挛或是给患者留下后遗症,这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方法有很多,通常都是早期用西药治疗,改善面部的血液循环,后期则是以加快神经机能恢复为主进行治疗。而从本次的治疗结果看,采用针灸得到治疗方法,要比单一的西药治疗效果要好,所以针灸治疗在这一病种中还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中医学的理论认为,面神经炎是因为风寒风热、络脉空虚,而导致了气血阻塞,肌肉迟缓。在中医的临床上多是采用药物和针灸相结20 20 15 3 2
0 0
75
合的方法来治疗面神经炎,而且这会使治疗时间缩短,提高了治疗的效果。采用针灸治疗时,要注意周身的气血,对于体弱的患者一般都用足三里和合谷,对于体壮的患者则用合谷,只有保证了人体的气血充足,才能保证针灸的治疗效果。在治疗面部的时候,刺法不宜过重,要以面部阴阳疏通为主。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所用的手法也不一样,比如热证面部肌肉苔黄松弛的患者,就适合毫针泻方法;对于寒证面部滞涩拘谨的患者,就可以先行毫针泻然后补,同时使用灸法;如果患者的面部肌肉痉挛,或是已经形成了后遗症,那么就行火针刺。需要注意的是,面神经炎要早发现早治疗,最好是最病情急性期就用针灸的方法治疗,这样就就阻止了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总体来说,用针灸对不同损伤程度面神经炎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能让患者面部的神经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虽然说在进行针灸治疗时会有一点疼痛感,但比起常规治疗,针灸的方法能彻底的根除病症,而且复发的几率也相当低。所以在对不同损伤程度面神经炎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针灸治疗也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很值得在日后的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袁绘,李思斌.针灸配合药物治疗面神经炎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09(10).[2] 王安国,李晓.针灸治疗面神经炎261例疗效观察[J].山东生物医学工程.2001(04).[3] 朱志红,唐基忠.面神经炎急性期针灸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5(S1).
第四篇:PDCA循环管理提高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效果观察
PDCA循环管理提高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提高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1月到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204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遵循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PDCA循环管理,最后分析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程度为97.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3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住院患者临床护理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安全性与有效性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PDCA循环管理
PDCA循环管理作为一种科学化、系统化的循环系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需要遵循P(计划)、D(实施)、C(检查)、A(总结)等程序[1]。PDCA循环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需要周而复始的进行运作,综合解决各种阶段性问题。在住院患者中采取PDCA循环管理效果,体现医院树立“以患者为本” 的服务理念,在不同的阶段采取高效的管理对策,以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程度。现将我院在PDCA循环管理提高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效果方面的研究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1月到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204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遵循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2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47例,年龄在2~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45±2.55)岁,住院时间在1周~2个月之间,平均住院时间为(20±13.5)天。对照组中男性患者61例,女性患者41例,年龄在3~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46±2.09)岁,住院时间在10天~2个月之间,平均住院时间为(21±14)天。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用作对比。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PDCA循环管理,主要包括计划(plan,P)阶段、实施(do,D)阶段、检查(check,C)阶段、以及总结(action,A)阶段等。1.3评价标准
在患者出院时,发放满意评分调查表,了解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满意评分调查表的总分在0~10分的范围内,≤5分为不满意;6~8分为满意;9~10分为非常满意。共发放了204份问卷,收回了204 份,回收率达到了100%。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差异显著性为P<0.05。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程度为97.05%,对照组满意程度为85.30%,护理组患者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满意程度对比
组别 观察组 对照组 例数(n)102 102
非常满意(n/%)91(89.21)70(68.63)
满意(n/%)不满意(n/%)满意程度(%)8(7.84)17(16.67)
3(2.95)
15(14.70)
97.05 85.30 注:两组患者满意程度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 讨论
3.1PDCA循环管理实施过程
PDCA循环管理实施过程,具体如下:
①计划(plan,P)阶段。在计划阶段,护理人员应采取问卷调查法收集信息,调查内容包括:服务态度、技术操作质量、健康教育、患者合理要求能否满足等。在收集资料的同时,对患者疾病情况、病史情况、疾病进展、家庭背景等资料进行分析,从而采取个体化、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护理过程中制定有计划性、目的性的业务学习,包括:新知识技术、沟通技巧、礼仪知识、法律知识、护理心理学等护理内容。
②实施(do,D)阶段。在实施阶段,可定期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召开会议,组织专业的质量管理小组,向全体护理人员介绍每一步护理工作程序,将患者满意度纳入到护理绩效考核中,为受到表彰的护士,提供经济上的奖励以及晋级评优的机会等,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每周业务学习的时间里,邀请专家讲解新的医疗护理知识,或者邀请经验丰富的老护理人员为全体护理人员传授临床经验以及护患沟通技巧。为了创建和谐的工作氛围,可定期组织护理人员举行生活会,分享工作生活中的感受,缓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增强各个科室内部的凝聚力等。最后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采取新老搭配、一帮一的工作方式,全面提高新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使护理人员做到劳逸结合,以最大的热情投入护理工作当中。
③检查(check,C)阶段。护理人员可定期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接受患者合理的建议,找出护理中出现的各种风险与缺陷,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树立患者治疗与护理的信心,增强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等。在检查阶段中,质量管理小组可定期进行查房,询问患者住院情况,并做好访问记录。每月进行护理专业知识考核,通过笔试、口答等形式,全面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④总结(action,A)阶段。在实施P、D、C、A等步骤后,护理质量管理可全面整合护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向患者发放满意评分调查表,总结出PDCA循环管理的优势与存在的缺陷。在总结护理经验的过程中,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3.2小结
综上所述,PDCA循环管理作为一种是以人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是提高护理质量标准的主要的方法[2]。通过本研究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PDCA循环管理,患者满意程度为97.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30%,差异显著(p<0.05)。可见,在临床护理中采取PDCA循环管理,可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降低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因此,作为优秀的护理人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操作水平与综合素质,充分结合理念与实际,切实提高护理水平[3]。同时,在工作中,积极发现各种问题,通过实践纠正各种措施,控制护理环节中出现的各种风险,使护理程序更加具有统一性、标准性[4],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参考文献
[1] 刘苹, 吴之茵, 夏燕苹.PDCA循环管理在肿瘤住院患者舒适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2(1): 83-84.[2] 周如女, 罗玲, 周嫣, 等.应用PDCA循环管理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3, 15(11): 48-51.[3] 闫亮爱.质量环对提升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应用和探讨[J].中国医疗前沿, 2011, 8(3): 76-77.[4] 杨金花, 刘彦慧.天津市三级甲等医院护士工作满意度多元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 2012,2(11): 15-17.
第五篇:浅谈对骨科患者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中观察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应用效果
浅谈对骨科患者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中观察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应用效果
我院对2012年6月~2014年2月收治的140例骨科患者采取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护理干预措施,现将这两种护理方法所取得的效果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将我院于2012年6月~2014年2月收治的140例骨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其中男38例,女32例,年龄13~59岁,平均(38.2±14.3)岁;观察组70例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其中男39例,女31例,年龄15~61岁,平均(39.4±14.3)岁。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基线资料进行比较,发现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所有骨折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患者有明显的骨折常见临床症状及表现,且经X线检查确诊为骨折,需采用手术治疗手段进行治疗[3]。排除骨肿瘤、骨结核及严重感染等疾病患者,以及其他精神疾病、严重的脏器疾病和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3 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相关检查,在患者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采用饮食、体位、生活、睡眠、治疗等多方面的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具体护理内容如下:(1)入院教育:患者抵达医院后,热情微笑迎接患者,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医院、病房环境及注意事项,传授作者怎么使用呼叫铃;(2)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在骨折患者办理住院手续后,向患者宣传导致骨折的原因、目前治疗骨折的方法及住院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知识,同时强调预防骨折再次移位的重要性及如何有效预防并发症和疾病的相关注意事项;(3)病情的诊治及治疗:服务理念为:以患者为中心。医务人员在调整夹板时,应该询问患者自身感受,不宜过松或过紧;在患者自我愈合阶段时,注意留适当空间位置给患者有合适的活动范围,并进行定期X光检查;在康复过程中,医务人员先了解患者是否有疼痛情况,观察患者是否有明显肿胀,观察其他肢端是否有障碍;(4)心理疏导:患者在治疗期间,活动受限及骨折带来的剧烈疼痛,会使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烦躁、易怒等不良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如得不到有效解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骨折愈合的速度。所以医护人员论文发表球球2043944129在进行护理时,应当和蔼、有耐性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的变化,并及时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情况及病情进展。适当的时候,向患者讲述一些治疗成功的案例,以缓解患者紧张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树立起治愈的信心。此外,医护人员还可让患者听轻松的音乐,看励志电影或电视剧来转移患者注意力,以达到更好、更快的治疗效果。(5)饮食护理:在饮食上,让患者多食用含钙量较高的食物和蔬菜,如牛蹄筋和骨头汤等,并嘱咐患者定期进行日晒,以便提高钙的吸收,加快骨骼的愈合,使患者早日康复。(6)康复锻炼:医护人员根据每位患者特征情况,指导患者进行肌肉收缩训练,且在每次锻炼后对自身肌肉进行按摩。(7)出院护理:在患者出院时,相关护士交代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并给患者制定后期的康复方案,教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并在后期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1.4 疗效评价指标1.4.1 患者满意度评价指标[4] 使用患者满意度对满意度进行评定,满意率=满意例数/总例数×100%。1.4.2 患者骨骼愈合情况评价指标[5] 无效:骨折临床症状没有好转,患者机体功能没有恢复,X光片检查显示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很差;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一定好转,机体功能恢复到一定水平,X光片检查显示骨折愈合情况还不错;痊愈: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全部,且其相关机体功能彻底恢复,X光片检查发现患者论文发表企鹅号2798419225骨折部位愈合情况很好。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1.4.3 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价指标[6] 按照国家规定的关节功能评价方法对患者的关节功能进行判断,低于50分为差,50~74分为一般,75~89分为良好,90~99分为优秀,100分为完全恢复正常。优良率=(完全恢复例数+有效例数+良好例数)/总例数×100%。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用SPSS17.0软件进行录入与分析,计量资料组间、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术后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70例患者中,满意69例,满意率为98.6%;术后采用常规护理的70例患者中,满意58例,满意率82.9%;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26,P=0.001)。2.2 两组患者骨骼愈合情况对比 比较两组患者骨骼愈合情况显示,观察组痊愈66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98.57%;对照组痊愈48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84.29%;观察组骨折愈合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33,P=0.021)。详见表1。2.3 两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良好10例,优良率95.71%;对照组优秀42例,良好14例,优良率80.0%;观察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49,P=0.011)。详见表2。讨论 骨折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受损部位出现疼痛、局部肿胀,肢体功能部分或者全部丧失,严重者甚至出现肢体畸形[7-8]。骨折患者因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对康复程度造成影响的因素也很多,因此对骨科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评估、并制定有效的护理方案帮助患者顺利恢复尤为重要[9]。在对骨折患者进行的常规护理方法中,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但对患者的关注还不够仔细,尤其是不能较多的考虑患者的心理状态[10-12]。为克服常规护理方法的不足,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越来越成为临床上使用较广且非常有效的护理方法。所谓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是指以患者为中心,强调基础护理的同时,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高护理服务水平,主要是让医护人员从思想上和医疗行为上,真正做到把患者放在第一位,向患者提供“优质、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3.1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实行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70例患者中,满意69例,满意率为98.6%;术后采用常规护理的70例患者中,满意58例,满意率82.9%,表明了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实行可改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这可能是因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特点,制定出适合患者的个体化的最佳护理模式,该模式在满足患者基本生活需要的基础上,还保证了患者的安全、舒适度,也充分考虑到患者心理的变化,体现出了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享受到就诊的服务,就诊的安全,就诊的质量,也就无形中提升了患者与社会的满意度。
3.2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实行可以积极改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不仅仅是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满足基本需求,更重要的是对患者进行专科护理,这样可以积极促进患者骨折愈合。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中,每位护士分管2~10例患者,使护理人员能够有更多的时间照顾患者,能及时监督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增强机体抵抗力,从而促进骨折愈合。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使患者获得比基础护理更全面的护理,可以减少甚至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临床护理质量。3.3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实行对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起到积极作用患者骨折后,最困难的不是骨折愈合,而是受损肢体的机体功能的完全康复,因为骨折会给患者带来生活及行动上的不便,因此患者在希望骨折完全愈合的同时,也希望可以早日恢复机体功能。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这是因为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时,责任护士能够更方便帮助患者进行功能康复训练,可以随时观察患者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相关调整。
观察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骨科患者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的应用效果,为提高护理质量提供参考。将140例骨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骨科住院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除了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外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骨骼愈合情况、满意度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效果及关节功能恢复能力均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骨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加快了骨折患者的骨骼愈合和功能恢复的速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因暴力作用或其他因素破坏了骨骼的完整性,使正常的骨骼部分断裂或完全断裂的一种疾病,具有较高发病率,疼痛是其首发症状[1]。骨折造成的剧烈疼痛,不仅造成患者生理上的不适及痛苦,还易产生焦虑、抑郁、烦躁、易怒等不良情绪[2]。如何选择有效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骨骼愈合率及改善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一直是医护人员关注的重要问题。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估值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加快患者骨折愈合速度及功能康复进度,值得在临床上运用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