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阳和水族文化在中小学生中传承情况的调查研究提纲[共五篇]

时间:2019-05-15 13:48: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阳和水族文化在中小学生中传承情况的调查研究提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阳和水族文化在中小学生中传承情况的调查研究提纲》。

第一篇:关于阳和水族文化在中小学生中传承情况的调查研究提纲

关于阳和水族文化在中小学生中传承情况的调查研究

一、调研概述

(一)调研目的: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传承等方面挖掘贵州省都匀市阳和乡中小学生对水族文化传承情况,发现其中的存在的问题状况,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更好的帮助当地文化软实力建设、水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

(二)调查内容

1、调查访问当地中小学学生对水族传统文化的了解传承状况(从家庭、学校、民族风俗等方面涉及)

2、调查访问当地居民对本民族的文化发展传承的现状、看法、意见、期望等(中小学生被汉化的情况等)

3、调查访问当地中小学校校长及学校开设课程(有没有涉及水族文化的学习、文字的教学)

4、调查访问当地文化局的相关负责人(水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的开展、开展的对象等)

5、调查访问当地政府的对中小学生继承水族传统文化的重视力度(是否加大财政投入鼓励学习民族民间的传统文化、是否出台一些关于学习继承水族传统文化的政策、有没有专门组织人员进行系统的整理等)

(三)调研对象

部分中小学生、当地村民、政府的负责同志、学校校长、文化局相关负责人

(四)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2、实地考察

3、访谈法

4.文献法

二、调研资料整理分析及报告的撰写

(一)整理调查内容所得的资料

(二)整理分析阳和乡中小学生对水族文化传承情况

(三)针对具体的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有社会功用价值的建议

(四)撰写调研报告(图表等要有)

备注:调查问卷的设计

到当地后的工作开展

与相关人员的对接工作

第二篇:在传承和创新孝文化中弘扬核心价值观

在传承和创新孝文化中弘扬核心价值观

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弘扬包括孝文化合理价值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日前,由光明日报编辑部、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孝文化传播工作委员会等单位主办,湘潭大学发起并承办的全国孝文化学术研讨会暨首届中国大学生孝文化节在湘潭大学启动,来自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湖南省委宣传部及有关高校的领导和专家,就新的时代条件下如何继承、创新和弘扬传统孝文化进行了深入研讨。

孝心传递让爱生生不息

早在民间有一句俗语叫“忘八端”,回归到俗语本义,“八端”原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也就是忘了做人根本。其中“孝”排在“八端”之首,是情感基础与价值动源,也是道德的最高层面。

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这个字已经烙刻在我们生命里,指导着我们的言行。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中华孝道文化的传承非常重要。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会上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中华孝道文化是中华文化精髓。

我国是一个具有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悠久历史的文明之邦,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在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的今天,更需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每个人都会变老,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的暮年在子孙的不闻不问中度过。如果自己能够孝顺父母,你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影响你的子孙,将来子孙也会孝顺你。我们不仅需要关心家里的老人,社会上仍有很多老人需要帮助,我们也要尽己所能,关爱今天的老年人,也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的行动宗旨就是“孝行天下,共建和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孝文化是湘潭大学软实力的核心体现,湘大学子们也一贯在弘扬孝道、推广传统文化的道路上行动着。相信这样的孝心传递,能汇聚成流,让爱生生不息,也会让社会更加和谐与美好。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民政部原副部长 李宝库)孝文化的现代价值与当代传承

中华孝文化源远流长,在甲骨文中就有“孝”字。许慎《说文解字》对孝的解释是:“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尔雅》在其首篇之一《释训》对孝的解释为:“善事父母为孝,善兄弟为友”。孝是爱的重要源泉、孝体现对父母的尊重、孝体现伦理的美德。

孝文化不仅是封建社会独有的文化思想,也是人类文化的永恒课题。孝道具有扩展性、时代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在当代社会,孝文化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第一,弘扬孝文化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倡孝道,由尊敬父母推广到尊老爱幼,进而推广到爱祖国、爱人民,转化为职业道德中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友爱精神和忠诚观念,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社会道德建设。第二,弘扬孝文化对促进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孝文化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成为凝聚全世界中华儿女的精神动力。第三,弘扬孝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在积极寻求社会保障措施的同时,要弘扬传统的孝文化,积极倡导尊老、爱老、敬老、护老、助老的传统美德,构建和谐社会。

传承孝文化,一要挖掘孝文化的现代价值。辩证地分析传统孝文化的现代价值,并扩展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中,让其在现代社会继续发挥代际沟通、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积极作用。二要营造孝文化的社会氛围。加强思想教育,重视舆论宣传,发挥孝老爱亲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在中小学广泛推行国学经典,使广大青少年树立讲孝心、践孝行、尽孝道的观念。三要规范孝文化的制度规定。将孝文化教育合理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伦理理念中,树立尊老爱幼、和睦邻里的良好风尚。同时制定关于孝文化的法律制度。四要提供孝文化的物质保障。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改善家庭和社会养老的结构,为构建新型的孝文化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形成尊老、爱老、敬老、养老的良好社会环境。

(湘潭大学副校级督导员、旅游管理学院教授 刘建平)辩证吸收道教弘扬孝道的经验

传统中国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可称为孝文化。在传统孝文化的形成过程中,道教曾发挥不可埋没的作用,特别是道教的教化方式,对下层社会广大民众更具实际力量,是对儒家孝道伦理的重要补充。道教为进行孝道教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人道与神道相感的价值理念。道教将自然之天进行神化,宣称:天道喜善憎恶,而“孝”无疑是“善之善”“大善”。人若尽孝,上天将“移其命籍,著长寿之曹”,使其长为“种民”,善行泽及子孙。“人道与神道相感”的思想以宗教的形式构建民众的孝道信仰,对强化孝道有独特的功能效用。其次,神谕与垂范并用的价值劝勉。道教劝孝的方式之一就是以神谕的形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道教还不遗余力地编造道经和神仙垂范故事,以神灵的语言和行动劝导世人尽孝。再次,“修德与养生紧联”的价值实践。道教原典《太平经》最早把“孝”与“寿”相连。葛洪借助于强身健体的心理需求强化孝道践行,将对于养生之道的热衷,转化为对道德规范的遵从。最后,“规范与信念并重”的价值机制。道教孝道并不仅仅是一种规范伦理,而且也是一种“长寿成仙”的执着信念。道教借助信念的力量保证民众对孝道戒律的服膺。

辩证吸收道教弘扬孝道的经验,对于建设当代新孝道,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伦理学研究》副主编 王泽应)应对传统孝道进行固本与开新

孝作为重要德目之一,其内容中既有科学性也有保守性,故应对其进行固本与开新,将其转换成为适应21世纪的“现代版”孝道,释放出“正能量”。

传统孝道的科学性与保守性怎样划分?我们只能以其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家庭和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人的品质和情操的提升为标准。《易经》有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传统孝道的“形而上”义理层面中有积极正面价值,应予以肯定,并扩充内涵,提升境界:一是从“善事父母”到“以孝养亲”。因为父母是自己命之所由系,身之所由出,孝敬父母,既是天伦,也是人伦。二是从“敬亲尊亲”到“亲亲敬长”、“老吾老”到“以及人之老”。即要在“能养之孝”的基础上,更倡导“敬亲之孝”,并将孝敬于自己一家的“老吾老”,扩展到社会层面的“亲亲敬长”,上升为“以及人之老”,化“亲爱”为“博爱”。三是从“弗辱”、不累父母到合理谏诤,争取父子人格平等。同时,我们要对孝道那些有害、过时的内容,比如“移孝作忠”“君为臣纲”的封建主张,“君臣、父子”的等级观念,主张“后喻”、一味守成的保守文化,予以剥离。从而重析孝道义理,引入时代理念,进行创造性超越,创造建立一种从传统孝道“父慈子孝”出发,亲代施恩尽责,子代感恩回报,建立青老两代人格平等、尊重双方自由的平等孝道;一种从传统孝道“亲亲仁民爱物”出发,博施广爱,民胞物与,建立“民为德恤”、尊重生民的人本孝道;一种从传统孝道“事父母几谏”出发,既重亲情,更重道义,建立持节尽孝、不愈道义的民主孝道;一种从传统孝道“继志述事”,报亲扬名出发,积极入世,践行责任,建立忠于祖国、孝于人民的新型忠孝观。

在孝道践履的“形而下”层面,有一些具体规定,因为时代环境、条件的变化,显得不合时宜,需重新审视。例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样一种小农经济道德意识与封建宗法意识,在当下就需要放弃;对于“父母在,不远游”,现代社会学习、工作条件已与旧时不能比拟,这种要求就完全不合适了;至于“无违”“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对故亲“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有一定的道理,但放弃生产,结庐守墓,守孝三年,就过分了,更加之把追孝行孝与是否改变“父之道”绑定挂钩,这是十分保守和有害的,应予抛弃。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通过一切可行的途径,利用现代语汇,采用现代方式,建立符合现代生活环境条件,具有现代特色,民众认同,公众接受的孝道践行规范。

(湖北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湖北中华孝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肖波)

第三篇:浅谈传承畲族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实践

浅谈传承畲族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实践

福建省福安市康厝中心小学 兰华贵

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内核。它既包含着内涵深刻的本质意义,也存在着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基、不断发展的动力、自力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家园。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对于一个民族具有特殊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传承和弘扬我们畲族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畲族乡中心小学的历史赋予和不可推卸的重要使命。为了探索学校教育渗透畲族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研究民族传统文化对当代学生教育成长的影响。我们学校于2010年4月向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申请立项了《依托畲族文化,促进学校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一年来,我们学校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实践。

一、树立正确的民族传统文化观

首先要坚持辩证和历史的观点对待畲族传统文化,深刻认识在学校教育中传承和弘扬畲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对畲族传统文化中的先进和精华部分要毫不保留、全面彻底地传承和弘扬,对落后和糟粕部分要绝不吝惜、大刀阔斧地批判和摒弃。继承和弘扬畲族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不是为了作秀,更不是为了赢得外界的一时之热闹,而是将本民族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审美观等精神内核传承给学生,内化为他们自己的精神品质。在“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学校教育”之间寻找结合点,探索实现两者平衡发展的实践。

二、将畲族传统文化作为校园硬件建设的亮点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具有浓烈民族特色的建筑和场所,能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将有助于陶冶人的情操,对师生员工起到塑造美好心灵、激发开拓进取精神、约束不良风气和行为、促进身心健康、调节情趣和心理状态等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校园建设的硬件方面尽力将畲族的传统文化作为学校建设的亮点。学校教学楼正墙上的校标由福建师大美术学院设计,以“学”字为标志原形,结合畲族装饰图案,选取畲族代表性的色彩红、黄、黑作为标志色彩,标志简练动感,充满朝气,突出体现了我校是畲族学校的特色。以畲族文化为主题的校旗、校歌也由福建师大美术学院、宁德市民族歌舞团分别创作完成。教学楼的走廊上,布置畲族历史、畲族文化、畲族民俗、畲族服饰、畲族文艺等宣传壁画,学校还在学生的餐厅建设,寝室、教室和楼梯的布置,以及学生活动场所的栏杆等硬件建设方面,都着力将民族传统文化作为校园建设的亮点。

三、将“民族性、实验性、综合性、开放性”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

校园硬件建设,是实现办学目标的物质保障,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而学校的办学特色、理念和目标就是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目的,它体现着校园文化的方向和实质。我们把“民族性、实验性、综合性、开放性”作为办学特色,也是努力建设的校园精神。

“民族性”是最基本的办学特色。民族精神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内在特质。我校600余名师生中少数民族占了近30%,因此,必须将“民族性”作为我们最基本的办学特色,并以此为出发点和突破口确立办学理念、加强校风建设、更新思维方式和培养民族情感。

“实验性”是因为我们学校在“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学校教育活动”两者之间寻找结合点和平衡点将要进行长期的实验,有许多的理念需要更新,更有艰苦的实践需要探索。探索畲族文化传承与学校教学之间的有机整合,探索学生提高民族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民族归属感和自信心的方法与途径。

“综合性”是彰显我们学校以“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和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科学发展观念,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强学科教学中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促进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和情感的归属感、认同感、自豪感。

“开放性”是体现我们必须坚持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以海纳百川的态度开放办学,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民主观念、自主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

四、强化学科教学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渗透功能

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学校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教育的文化功能决定的。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更是一种文化过程,担负着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传递与创新的任务,具有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学校要求所有科任教师必须结合学科实特点和教学内容渗透民族传统文化知识,借以确立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例如:林雪玉老师指教的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一课中,将畲族的传统习俗、礼仪、服饰、饮食等融入教学情景之中;音乐教学中可以选用本民族的民歌开展教学等等。我们还开发了畲族校本教材《畲家情缘》。教材分低、中、高年级,每周安排一节课,让畲族文化进课堂,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收到较好的成效。例如,康厝中心小学教师孙晓丽在福安市第二届民族学校校本教材教学研讨会上,执教的《歌是山哈传家宝》不仅吸引了学生,也吸引了全体听课老师,让师生在快乐中度过,深受与会专家、领导的肯定。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具有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活动

学校经常组织和开展文娱体育活动,把活动作为载体,作为表现形式,将民族传统文化融入活动之中,作为活动的实际内容,也是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有效实践。学校将畲族的体育运动项目畲家拳作为体育活动课的教学内容,学校还成立福安市畲族民歌传习所,开展传习活动,要求学生做到“五个一”即会唱一首畲歌、会讲一些常用的畲语、会讲一个畲族故事、会打一套畲拳、会跳一个畲舞。唱畲歌、跳畲舞、穿畲族服装等也是我们学校长期坚持和经常开展的主要活动。学校以畲族学生和畲族教师为主,创作了一系列节目,参加全国、省、市各级比赛和演出,并取得过金、银、铜奖的优异成绩。例如,学生歌舞节目《山哈童谣》晋京参加第八届全国校园文化艺术节获银奖,雷雪杰等3位同学参加中国畲族民歌节(与著名歌手周华健、高胜美等同台演出)获得“全国畲族优秀歌手”称号,师生表演唱《爱唱歌言》参加“第三届中国畲族民歌节”大赛荣获铜奖,激发了学生学习畲文化的热情。教师小合唱《歌是山哈传家宝》荣获“中国长三角、中国澳泰、金港名都杯(华东地区)”青年歌手大赛荣获铜奖,教师畲歌小合唱《茶山情歌》参加“第二届中国畲族民歌节”民歌大赛荣获银奖,应邀参加了“紫荆龙情在广西”五省一区文化交流大型电视晚会、原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到宁德调研文艺晚会、福建省文化厅文化三下乡文艺演出、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第四届福建艺术节音乐舞蹈杂技展览、宁德市申报世界地质公园文艺晚会等,学校编排的各类畲族节目还多次应邀参加各种大型活动,深受各界人士的好评,促进了畲文化传习活动的对外交流。同时学校组建50多人合唱队,拓宽畲歌传唱的广度,学校也因此被评为“全国校园文化先进单位”称号。

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现代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学校教育活动是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渠道,对提升民族个体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认知具有重要影响作用。我们学校将以“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越是传统的就越是现代的”为指导,以《依托畲族文化,促进学校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为载体,坚持不断更新理念、切实开展探索实践活动、扎实研究民族传统文化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第四篇:浅议关于职业学校在区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浅议职业学校在区域工业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江苏省淮阴中等专业学校

严海军

摘要:职业学校是承担职业教育任务的主力军。职业教育则是以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而一线技术人才又是企业员工中的大多数,职业学校在如何传承区域工业文化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文化逐渐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培养企业技术人才为己任的职业教育必须高度重视这一变化趋势,通过加强企业文化教育,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企业也应意识到校园企业文化教育将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新的生长点。而当下,地方政府为了吸引外资投入,正争相打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特色产业文化作为关注点,作为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更应抓住契机,承担起具有区域特色工业文化的传播者和继承者。

关键词:职业教育

区域

工业文化

作用

职业学校是承担职业教育任务的主力军。职业教育则是以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而一线技术人才又是企业员工中的大多数,因此职业学校在传承区域工业文化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政府对经济产业结构的宏观调控更加科学化、特色化,而企业为了应对人力资源成本提高所带来的压力,正逐步地把企业投资方向转向二三线城市,并且在扩张和迁移过程中融入了区域特色文化,形成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区域特色工业文化。这不仅给中小型城市的工业发展带来了生机,还为区域工业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践依据。

笔者所在的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原来就是典型的苏北欠发达地区,过去传统的产业还是以农业经济为主,在工业发展上始终找不到发展的方向。近几年来,地方政府在新形势下,抢抓时机,解放思想,制定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工业发展计划,先后引进了振达钢管、桑乐太阳能、金太阳电力、双汇食品等为龙头的钢铁与机械加工、太阳能利用、食品加工企业,并逐渐发展成为淮阴经济开发区的支柱产业。围绕开发区规划兴建了银河湾、喜利达等新型住宅小区,一个宜工宜居的都市工业园正在蓬勃发展中。地方政府着力打造的建材、食品、可再生资源等行业已经形成了具有淮阴地方特色的区域工业文化。如:整合了原来的食品加工企业,疏通了以刘老庄种猪场为主的传统农业生产企业向后引进的双汇食品加工企业的订单通道,并逐步整合,形成了富有生命力的原料、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食品加工中心;在建材加工上,淮阴区政府也加大投入资金,兴建主要公路,便利了建材原料及成品的输送,并利用新城改造为企业提供了市场。

政府和企业为区域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对于这样新生的区域工业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则不仅为地方的职业教育带来了实训场所,更赋予了职业学校历史的使命。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指出,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鲁昕副部长也多次在职业教育相关会议上提出:“要做到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这些要求为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将工业文化和优秀企业文化融入学校文化,并发挥其育人功能,既体现了教育对文化的选择、传承和创新作用,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内涵式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而职业教育对于区域工业文化的传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一、职业教育的内涵

职业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是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发展起来的一种教育活动。我国职业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内各地短期职业大学的产物。职业教育的萌芽是以师徒制为特征的职业技巧传授模式,在尚未出现专门职业学校前,几乎都是学徒的模式。此后,随着生产方式的发展变化,以传授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形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其称谓有“职业技术教育”、“技术职业教育”、“技术教育”等。很多国家将“职业教育”理解为专门培养技术工人类人才的特定型教育。

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契合点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企业文化一般由物质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制度文化层和精神文化层构成,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源泉和核心。

1、文化的主体相同

在学校接受职业教育的校园文化熏陶的是学生,而这些学生最终要走进社会,融入到企业中,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将进一步接受和传播企业文化。

2、文化的内容相通

校园文化要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爱校如家的习惯;培养学生凝聚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学习和活动中形成竞争意识、主人翁意识及参与意识;在社会实践中养成效益观与经济观等。这些内容同时也是要求企业员工必须做到的。

3、文化的联系紧密

校园文化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基础,企业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延续。教育为社会服务,为学生平稳地过渡为企业员工做好充分准备。这种相同、相通,在一种积极文化的带动下,必将健康有效地和谐发展。

三、职业学校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职业学校由于身处区域工业文化氛围中,这就赋予了最直接的服务地方的社会责任。本区域的职业学校最了解本区域的工业发展现状,也最直接地能感知到本区域的工业文化氛围,这也为输送相应的技术人才提供了便利。而在本区域的就业也是职业学校的学生的愿望。他们本就在固定区域中成长和学习,熟知地方特色文化,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他们快速地融入企业文化。

职业学校既可以传承传统技艺文化,也注重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的教育。传统技艺文化是提高学生技艺技能的主要途径,具有巨大的经济功能,具有地方特色的职业学校文化教育可以在另一个方面培育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区域工业建设所需的专门人才。综上所述,职业学校在区域工业文化传承上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保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文化建设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8,(35).[2]冯萍.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衔接[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3]杜辉.深化校企合作,培养实用人才[J].科技资讯,2010,(24).

第五篇:行业特色大学在文化传承创新中作用思考

行业特色大学在文化传承创新中作用思考

文化是民族的根基和血脉。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文化改革和发展为主题,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进军号。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突出强调了大力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对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意义,并将文化传承创新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并列为高校的四大职能。大学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与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进程中肩负着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是高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行业特色大学由于历史沿革和发展的相似,自身文化的形成有很多相近的特质;又由于与行业或企业千丝万缕的联系,其自身文化的形成受到行业

1、什么是文化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据统计,有关 “文化” 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古代“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即文治教化

辞海: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随着民族的产

生和发展,文化具有民族性。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连续性,决定文化的发展也具有连续性和历史继承性。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1982年,世界文化大会在《总报告》和《宣言》中,对文化含义做了如此描述:“文化是体现出一个社会或一个社会群体特点的那些精神的、物质的、理智的和感情的特征的完整复合体。文化不仅包括艺术和文学,而且包括生活方式、基本人权、价值体系、传统和信仰”;“文化赋予我们自我反思的能力,文化赋予我们判断力和道义感,从而使我们成为有特别的人性的理性的生物。我们正是通过文化辨别各种价值并作出选择。人正是通过文化表现自己、认识自己、承认自己的不完善、怀疑自己的成就、不倦地追求新的意义和创造出成果,由此超越自身的局限性”;“文化可以被理解为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共同体独一无二的特征,以及思考和组织生活的方式。文化是每一个社会成员虽然没有专门学习但都知晓的知识领域和价值观念。”由此可见,文化的含义十分广泛,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成果和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可以纳入文化的范畴,这一定义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

什么是文化的内涵?

关于文化的分类 H.H.Stern(1992:208)根据文化的结构和范畴把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文化即大写的文化(Culture with a big C),狭义的文化即小写的文化(culture with a small c)。广义地说,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分别指生活制度、家庭制度、社会制度以及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它们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包括文学、哲学、政治等方面内容。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

Hammerly(1982)把文化分为信息文化、行为文化和成就文化。信息文化指一般受教育本族语者所掌握的关于社会、地理、历史、等知识;行为文化指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为、态度、价值等,它是成功交际最重要的因素;成就文化是指艺术和文学成就,它是传统的文化概念。

文化的内部结构包括下列几个层次: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物态文化层是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是可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制度文化层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组建的各种社会行为规范。行为文化层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心态文化是人类在社会意识活动中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相当于通常所说的精神文化、社会意识等概念。这是文化的核心。 我们应当接受大文化的概念

 从分类来说可以分为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两大类,而有形文化又可分为物质的有形文化和非物质的有形文化

 无形文化是通过有形文化来表达的,又是更深的,更基本的 在讨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时,我们应该更关注有形的非物质文化和无形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大学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 大学在文化发展中的责任重大,这主要是由大学的特殊功能决定的。因为大学就是个文化传输机构,它具有整理、保存文化的使命,所以有人说大学不仅是一个学术机构,而首先是一个文化机构。但大学并非一个一般的文化机构,而是一个特殊的文化机构,因为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活动,负有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为社会提供智力咨询的责任,所以它必须把正确的、先进的文化传输社会新人,这正是大学科学研究的责任的发挥,也是大学为社会服务的直接途径。如此,大学就担负有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使命,即把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光大,同时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创造出新的文化,引领社会的发展。传统上,大学仅具有教学职能。教学就把既定的知识形态传播给年轻一代,所进行的工作就是文化传承工作。大学教授们会以自己观点来审判知识,但无一例外,他们都是以文化继承为使命,标榜为社会培养精英人才,所以经典传输就是大学理所当然的责任。这样的大学文化氛围是一种保守主义,都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了一种复古主义的趋势,对社会而言,其影响就是对社会秩序的维护。进入近代之后,科学研究成为大学的一项功能,传统的经典传输逐渐退居次位,以新知识探索开始作为教学与研究的主体,这一工作就带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开始形成了新的大学文化,这一文化风尚也引领社会对科学研究价值的重视。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其大学办学模式也得到了国际的高度重视,其大学为社会服务的精神尤其得到人们的推崇,这样大学就不再固守象牙塔的传统,开始向社会开放。而且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也是与这一开放姿态相一致的。如此就形成了一种新的大学文化和新的社会风尚,此时社会开始普遍重视知识,知识变成社会进步的主要工具,这不仅适应了科技革命的需求,也直接导致了一个新的社会形态产生,即知识经济社会形态的出现,也有学者把之成为信息时代、后工业社会或后现代社会。

 大学在有形物质文化的传承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在创新中发挥着生力军的作用

 大学在有形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 大学在无形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发挥着引领作用(重在核心价值的导向与思想的引领)

大学的功能在不断丰富和拓展,文化传承创新作为大学的功能和使命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显现出新的时代内涵和社会价值。

大学的文化传承创新,重在对核心价值的导向。大学的文化传承创新主要体现在育人活动中,尤其体现在对年轻一代的核心价值引导上。今天,我们拥有更好的条件去实现更大的跨越,但同时也受到开放环境下多元价值的冲击,大学能不能发挥好文化传承创新的功能,牢固坚守和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决定年轻一代社会精英群体的人生价值走向,决定国家民族的未来。大学的文化传承创新,重在对新时代、新思想的引领。从历史上看,大学和各时期的思想文化、科学文化发展呈现紧密结合和相互呼应的关系。

可以说,大学对思想文化的传承创新从一开始就具有鲜明的社会性,是引领社会思潮和文明进程的强劲动力。

大学的文化传承创新,重在对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发展。大学作为一个求真求善的学术共同体,能够将不同文化置于同一平台,尊重差异、展示个性,增进了解、实现沟通,促进融合、共同发展。在当今世界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的情况下,大学以自身独特的方式主动承担国际文化交流的任务与职能,致力于保存、弘扬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致力于增进异质文化的相互认同,促进国际和平与发展。大学只有在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之后才能做好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工作。如果大学没有充分地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很可能受到社会的不良风气影响,通过自己的行为实践一种不良的文化形态。换言之,大学并非天然的优秀文化传播者,只有大学能够充分的文化自觉之后才可能发挥它的主动责任。

3、行业特色大学在文化传承方面所扮演的角色

我们长于有形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短于有形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不仅体现在学科上,也体现在人才培养上

在无形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上与行业或企业文化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既受到行业或企业文化的深刻影响,又对行业或企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挥着重要作用

4、行业特色大学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如何发挥作用

扬长补短,有所作为

 协同创新,双向拉动,引领科技进步

 在学科建设上,依托优势,有所作为。火炬、探源工程  行业或企业文化的植根互动与引领`

下载关于阳和水族文化在中小学生中传承情况的调查研究提纲[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阳和水族文化在中小学生中传承情况的调查研究提纲[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传统武术文化在武术教学中的传承与发扬

    【摘 要】武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的武术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我国武术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同样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在实际武术教学过程中,武术文化的......

    在全球化时代,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

    在全球化时代,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一、理性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身份证和象征,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唯一标志。对于几千年......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 【摘 要】在传统文化的逐步升温下,将其有效的渗透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早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

    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传承和运用

    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传承和运用 市:鹤壁市 县(区):鹤山区单位:鹤山区竹林学校姓名:李和平电子邮箱:lihepinhfly@163.com 联系电话 摘要: 民间美术从艺术角度反映了民族特色......

    艺术教育在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与价值

    艺术教育在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与价值 ——以校本教材为例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绵延五千年,博大精深,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

    茶酒文化在文学艺术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茶文化在文学艺术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我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因此茶文化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茶文化内涵丰富,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合,代表了高雅朴实的民......

    在和谐中创建班级文化(共5则范文)

    在自主快乐中创建和谐的班集体 大兴镇八一小学王树 我的治班理念: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些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种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片......

    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