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陈寅恪独立之精神
-
陈寅恪家族:近代独立与自由沉浮之坐标
[导读]陈寅恪:“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一切都是小事,惟此是大事。 本刊编辑部 16年前,陆键东著《陈寅恪的最后20年》一经出版即在知
-
陈寅恪生平简介
陈寅恪生平简介2009年11月18日 16:49凤凰网文化综合【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条陈寅恪(1890—1969),义宁(今修水县)人。清朝著名诗人陈三立的第三个儿子。夫人唐筲,是台湾巡抚唐景
-
《寂寞陈寅恪》读书笔记
书香舞墨飞
说起读书笔记,坦白讲,自己似乎并没有读过一本完整的书,所谓的名著之类的文章更是只知道书名,不晓得内容,或者有些也只是知道故事的梗概,如此而已!但我喜欢文字,喜欢纵笔 -
高三优秀语文作文素材之陈寅恪(推荐五篇)
陈寅恪:最是文人不自由 陈寅恪(1890—1969),字鹤寿,江西修水人。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清华四大导师”之一,曾留学日、德、瑞士、法、美等国,通晓英、法、俄、
-
读后感《陈寅恪与傅斯年》(本站推荐)
推荐一本书——《陈寅恪与傅斯年》
读书的目的或意义有很多种。有的是为了陶冶性情,有的是附庸风雅,有的是满足个人爱好,有的是工作需要……在时代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各种各样 -
读陈寅恪《桃花源记旁证》
读陈寅恪《桃花源记旁证》 王雷 陈寅恪1936年的《桃花源记》旁证认定桃花源并非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文学象征,所谓“桃花源”是的确有可考的原型的。陈氏于此给出了详细的逻辑梳
-
“独立寒秋”之“独立”赏析
◎蔡 恒 反复诵读毛泽东的杰作《沁园春·长沙》,凌云之气扑面而来。其绘景摹形绚丽多姿,词脉结构精巧完美,炼字炼句形象生动,“独立”二字开篇,更是神韵丰富,令人深思。 “独立寒
-
高三教师收集高三学生励志精品之陈寅恪的四不讲
陈寅恪的“四不讲”
国学大师陈寅恪治学面很广,宗教、历史、语言、人类学、校勘学等均有独到的研究和著述。此外,陈寅恪的讲课也是一绝。他每次上课,都夹一个蓝布包袱,把包袱打 -
中国文化之精神
中国文化之精神 [林语堂] (一九三二年春在牛津大学和平会演讲稿) 此篇原为对英人演讲,类多恭维东方文明之语。兹译成中文发表,保身之道即莫善于此,博国人之欢心。又当以此为上
-
《怀念陈寅恪先生》俞大维
怀念陈寅恪先生 俞大维 我与陈寅恪先生,在美国哈佛大学、德国柏林大学连续同学七年。寅恪先生的母亲是我唯一嫡亲的姑母;寅恪先生的胞妹是我的内人。他的父亲陈三立(散原)先生
-
当之无愧的“国学大师”陈寅恪
当之无愧的“国学大师”陈寅恪 华夏藏文 按:宋定国在《国学纵横》(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版)中,在对“国学”、“国学大师”概念加以诠释之后,提出并论证了梁启超和陈寅恪
-
《独立学院之命运》读后感
《独立学院之命运》读后感踏入北邮世纪学院的大门已有足足5个年头了,从最初“初识独立学院”到如今“与世纪共命运”,我逐渐了解认识公办、独立、民办三种类型的大学在办学体
-
论独立审判之保障[定稿]
内容提要:以独立审判为核心的司法独立是依法治国、推行司法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但由于审判权地方化、法官的整体素质不高和法院的管理制度不科学,独立审判难以得到有效的制度
-
浙江大学之精神(合集五篇)
浙江大学之精神 校训:求是、创新求是(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 百年名校浙江大学老校训--"求是"的渊源可以追溯至浙大的前身求是书院。 求是书院自创建之日起,就提倡"务求实学,存
-
中学精神之敬业
*****中学精神之敬业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第七条指出,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转变,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动职业院校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 -
让精神之花绽放
让精神之花绽放(1)“得水能仙天与奇,寒香寂寞动冰肌。”水仙清纯而芬芳,正如我们所追求的高贵美好的心灵。我们只有执着于美好的精神追求,精神的花儿才能开得玲珑剔透,暗香四溢。
-
北京精神之包容(模版)
北京精神之 包容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包容的内涵,认识理解包容在建立和谐人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学习如何做到包容。
2、能力目标:学会包容他人,自觉在生活中拓展自己 -
新时代之五四精神
新时代之“五四精神”
2009-6-131919年5月4日,爆发了举国震惊的“五四运动”,为抵制北洋政府卖国行为,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那股热潮席卷全国,时至今日仍影响深远,发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