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人文素质与社会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19-05-12 16:55: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人文素质与社会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人文素质与社会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第一篇: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人文素质与社会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人文素质与社会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谢 波,缪李丽,李一梅,肖 峰,陈 力**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402160)

[摘要] 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让培训生参加医院党、团、工会的学习与文体活动,医疗业务管理部门组织的医疗社会活动,以及知名医学专家人文社会知识讲座等,促进了人文素质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全科带教教师和学员重技术轻人文是开展人文素质与社会能力培养的主要障碍。《全科医学专科细则》应当补充人文素质与社会培养的量化指标。

[关键词]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人文素质;社会能力;培养

Practice and Research on Cultivating Humanistic Quality and Social Ability in Standardized Training of General Practitioner

Xie Bo, Miao Li-li, Li Yi-mei, Xiao Feng, Chen Li

(Yongchuan Hospital,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402160)

[Abstract] With the trainee taking part in studying, recreation, sports organized by Party Branch, Youth League Committee and Trade Union, commonweal activities arranged by medical management, and social lectures given by famous medical experts, we have promoted training of humanistic qualities and social abilities in standardized training of general practitioner.That teachers and trainee neglect humanity is the main obstacle in cultivating humanistic quality and social ability.Quantitative indices for cultivating humanistic quality and social ability should be [Key words] standardized training of general practitioner;humanistic quality;social ability;cultivating

全科医学是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及人文社会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临床二级学科,其服务对象是社区居民,服务内容包括* 重庆市卫生局2009年度医学科研计划项目;项目名称: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轮转与培训内容的研究;项目编号:2009-2-068。

** 通讯作者。

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指导等,强调人格化、连续性、协调性及综合性照顾。因此,作为全科医学服务(全科医疗)的提供者——全科医生,不仅应当具备较全面的临床医学各科基本知识与技能,而且还须具有强烈的人文情感和出色的管理能力[1]。

全科医生强烈的人文情感和出色的管理能力是其人文素质与社会能力的体现,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如何进行培养,目前的《全科医学专科细则》[2]缺乏具体规定。我院2007年通过卫生部专科医师(全科医学科)规范化培训试点基地的评审,于2008年开始招生培训,已招收两届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以下简称全科规培生)共26名,在开展人文素质和社会能力的培养方面进行了探索,现报告如下。采取综合措施开展人文素质和社会能力的培养

1.2 参与党、团、工会组织的学习与活动

全科规培生报到后,科教部将党员、团员名单交医院教学党支部、院团委。教学党支部的学习与活动,均通知全科规培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团委和工会的举办的活动同样要求全科规培生参加。1年多来,全科规培生参加“迎新春拔河比赛”、“贺新春长跑比赛”“庆五〃四诗歌朗诵比赛”、“唱红歌颂经典”等文体活动10余次,参加时事与政治学习10余次,不仅受到医院进步文化的熏陶,而且由于融入到医院职工之中,增强了主人翁意识,提高了接受规范化培训的积极性。

1.2 参与业务管理部门组织的医疗社会活动

科教部主动与医务部、预防保健科、院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成共识,安排全科规培生参加各种医疗社会活动。1年多来,医务部、预防保健科、院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全科规培生参加其开展的公共场所义诊与卫生宣传、入户调查、社区健康教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等活动。到目前为止,全科规培生参加各种医疗社会活动60余人次。通过这些活动,全科规培生对人、对社会、对全科医学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增强了适应社会、服务社会以及组织协调的能力。

1.3 举办知名专家人文社会学讲座

“明星”的言论具有巨大的影响力。为了使人文社会学知识更易于被全科规

培生接受,我们邀请医学领域具有突出贡献的著名专家,做人文社会学知识演讲,例如国际著名葡萄膜病专家杨培增教授讲《思维〃艺术〃人生》,著名医学家朱明德教授讲《医学〃教育〃科研》、美国著名麻醉学专家乔治.A.格雷戈里博士讲《麻醉学中的人文医学沟通》等。全科规培生在大师们挥洒自如的谈吐中,从大师们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经历中,学到了人文社会学知识,进一步完善了价值观,激发了立志成才的决心。

1.4 举办读书报告会

全科规培生主讲的读书报告会是其综合素质,特别是自我发展能力和演讲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为了配合临床培训,第一期读书报告会的内容确定为症状诊断学。每次两名全科规培生承担一个题目,要求在充分阅读专著和网络资料的基础上,制作幻灯片。报告会由一名高职称内科医师主持,以全科规培生的发言为主,其他全科规培生提问或自由发言,最后主持教师点评与总结。第二期由全科规培生自选人文社会科学或文学方面的题目,目前报告会正在进行中。

1.5 参观人文景点

在旅游参观过程中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增加人文社会学知识,是全科规培生喜爱的文化教育形式,应当积极安排。1年多来,我院组织全科规培生参观过重庆著名的人文景观三峡博物馆和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等。通过参观,全科规培生不仅更多地了解到重庆的历史与风土人情,而且受到了地方与宗教的优秀文化的浸渍,有助于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与人生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 临床教师重技术轻人文

临床带教教师多为三级临床学科的专科医师,日常主要工作是解决重大、疑难生物学问题,虽然也需要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需要处理好各种医疗人际关系,虽然也对全科医学和全科医生有一定的认识,但由于工作繁忙,以及长期的临床本科生、基层进修生带教养成的以生物学教学为主的带教习惯,他们较少有意识地对全科规培生进行人文素质和社会能力的培养,更缺乏专门的培训安排。

临床带教教师具有进行人文素质和社会能力培养的有利条件。一方面,临床带教教师每天与全科规培生接触时间最多,可通过言传身教感染全科规培生;另一方面,全科规培生对临床带教教师的专业能力具有一定的崇拜心理,更容易接

受其传授人文社会知识。所以,临床带教教师必须是“角色楷模”[3],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应当大力开展全科带教意识与方法的培训,选择品德优秀、社会能力强、有全科带教愿望的优秀医师作为临床带教教师,逐步把人文素质与社会能力培养的主要任务下放到临床师资。这样才能形成效果优良的可持续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能力培养模式。

2.2 全科规培生重临床轻人文

全科规培生重临床轻人文也是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人文素质与社会能力培养的主要障碍。全科规培生重临床轻人文的主要原因是其生物医学模式的医学观。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仍沿用传统的生物医学教育模式[4],毕业学生对医学、医疗、医生的评价受生物医学模式影响较大,片面地强调生物学知识,片面认为医生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技术,因而在培训中只重视临床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另外,个别全科规培生对全科医师的前景缺乏信心,仍希望将来在大医院当内科医生,所以把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超深度和广度的临床知识与技能学习,而放弃学习人文社会学知识。

我们认为,要改变全科规培生重临床轻人文的观念,应当从本科教育做起,在本科阶段把《全科医学概论》作为必修课,开展全科医学知识教育[5]。全科医学教育是实现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最佳载体[6],可帮助医学生认识全科医学的地位和作用,能激发医学生的全科医学兴趣,为毕业后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重视人文素质与社会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2.3 临床工作影响人文知识学习与社会活动

全科医师在大型综合医院的临床培训,与其它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有相似之处,以住院医师的身份分管床位,书写病历,参加值班等。由于临床工作的连续、繁忙、被动、缺乏规律等原因,全科规培生常常不能脱身参加专门的人文知识学习或社会活动,致使经常有人因抢救病人、急诊处理病人、临时性工作等请假,不能参加医院举办的人文知识讲座与社会活动。

临床轮转培训中,全科规培生以住院医师身份,通过分管病床学习临床知识与技能,仍然是全科专科医师临床培训的基本模式[7,8]。在这种培训模式下,全科规培生要离开科室去参加人文知识学习与社会活动,常常有一定困难。我们认为,目前尚未具备条件去改变这种培训模式,只有通过其它途径去弥补其不足。

首先,举办全院性人文知识讲座与社会活动做到少而精,把人文知识学习、社会能力培养,与临床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让临床带教教师承担更多“育人”任务。其次,临床科室主任、带教教师要尽力支持人文素质与社会能力的培养,努力创造条件让全科规培生可以暂时离开科室参加医院的各种培训学习。最后,全科规培生要充分认识到医院人文知识讲座与社会活动的重要性,合理安排好工作,在经得上级医师同意后,积极参加培训活动。

2.4 培训经费缺乏

经费缺乏是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9]。举办人文知识讲座,组织各种社会活动,如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作讲座,组织参观人文历史景点,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医院在全科规培生的生活、住房、水电、理论培训等方面支出较大,再承担外出参观或举办讲座等费用,存在着较大的困难。我们认为,经费困难应当通过综合途径解决。除医院自筹外,地方政府应当予以资助;同时还应鼓励医药企业建立基金用于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2.5 《全科医学专科细则》缺乏人文素质与社会能力培养要求

《全科医学专科细则》[2](简称《细则》)提出,全科医师规范培训目标是“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专业素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能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合格全科医生,并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骨干”,但《细则》的临床培训方案中缺乏对人文素质与社会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这直接导致临床培训中对人文素质与社会能力的培养的忽视,必须进行补充与完善。《细则》应当规定临床轮转培训过程中人文素质与社会能力培训的量化标准,包括培训的内容、形式、数量、考核指标等,以便于相关科室组织实施和教学管理部门进行考核。

综上,全科医师虽然与内、外、妇、儿等专科医师一样,都属于临床医师,但由于其服务对象、内容及方式等的不同,需要有更高的人文素质与更强的社会能力。综合医院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培训过程中,应当创造有利于人文与社会能力培养的环境,调动全科带教师资、全科规培生的积极性,采取综合性措施,把全科规培生培养成为具有强烈人文情感和出色管理能力的社区卫生服务

骨干。

参考文献

[1] 梁万年.全科医生的素质和任务及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3):173.[2]《全科医学专科细则》.http:///download/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rar.[3] 杨辉,Shane Thomas,Colette Browning,等.全科医学教育的师资标准研究——学徒式培训的启发[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3):1051.[4] 张国力,邱伟,刘影,等.全科医学教育模式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10):63.[5] 梁万年主编.全科医学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02.[6]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全科医学学科和教材建设研讨会会议纪要[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3):188.[7] 路阳,徐炎炎,郭新节.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05,19(2):18-21.[8] 赵洁,张渊,黄艳.上海市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6A):943-945.[9] 郭爱民.我国全科专科医师培养现状与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4A):527-528.

第二篇: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贵州省思南县思唐镇大同小学毛万杰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素质教育就是要调动全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获得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教师重视学生的质疑正是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一环。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我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积极创设情境,使学生“想问”

在教学工作中,经常听教师议论:现在的学生太懒了,学问学问,随学随问。可学生就是不问,即使不会也不问,真拿他们没办法。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对教师既迷信又崇拜,学生对困惑既渴望质疑但又害怕“出错”。思维活动总不能跳出我们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圈子”,同时又生怕因为质疑遭到教师的训斥。因此学生已习惯于被动地、无条件地接受知识(哪怕是错误),不敢向教师质疑,更不 1

敢向课本质疑。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质疑,使质疑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

例如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题“某车间去年加工一批零件,结果10个月超产30%,照这样计算,去年一年可超产百分之几?”学生受“照这样计算”的干扰,按常规解为:30%÷10×12=36%。这时候我向学生明确指出这种解法不对。这时学生瞪大了眼睛望着我,好象要从我的脸上找出答案。我要求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我并提示学生,“10个月超产30%”,这10个月实际完成了全年计划的百分之几?每个月实际完成了计划的百分之几?这时候学生的质疑就如饥似渴,而我们教师的释疑则如降甘露。在我的引导和点拨下,学生很快列出了正确的算式:(1+30%)÷10×12=56%。

因为学生对在困惑中获得的知识会理解得更透,印象更深。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一个“巧”字,掌握一个“活”字,根据具体情况,积极创设情境,学生就乐于将自己的疑惑提出来。另外,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还要对学生的质疑有充分的考虑,做到心中有数、“案”中有人。给学生的质疑创造良好的机会,提供充足的时空。

二、想方设法营造氛围,使学生“敢问”。

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积极主动性发挥的前提,它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

中。学生心情舒畅,就能迅速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于思维,敢于质疑。因此,我们教师要与学生角色平等,变“一言堂”为师生互动。在课堂上我们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更应该倾注以爱心和耐心,使其深刻地感受到教师的厚爱和关注,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角色距离,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其次,要允许学生质疑“出错”。这是学生敢于质疑的前提。例如教学了“百分数应用题”,我出示了这样一题:“一个班学生人数不超过五十人,其中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80%,问这个班最多有多少人,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学生见了这题,当时即向我提出:“这道题未曾告诉具体人数,无法解答。”。还有的学生提出:“告诉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80%这个条件,又应该如何求出男女生各有多少人?”这时,我反问学生:“学生的人数应该是什么数?”,学生回答“学生的人数应该是整数”。我又启发学生:“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80%,这80%化成分数是多少?”我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学生经过讨论,也很快得出结论,因为80%= 4/5,4+5=9,因此这个班的人数最多是45人,并很快求出了这个班级男女学生的人数。我们教师善问只是为学生树立了“问”的榜样,而“善待问”才为学生的质疑提供了可能。因此,我们要采用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等手段对学生的质疑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一个人如果体验到一次成功的乐趣,就会勇气倍增,激起无数次的追求。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畏惧错误、不敢质疑就是放弃进步,学生一旦具有这样的意识,就会消除自卑心理,毫无顾忌地勇于质疑。

三、培养良好习惯,使学生“好问”

小学数学教学,不但要让学生想质疑,敢质疑,还要让学生主动质疑。

激疑。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停止或处于消极状态时,我们教师要巧妙地进行激疑,启动学生思维的内驱力。如教学“圆的面积”时,许多学生囿于课本的推导方法,而不思创新。这时我向学生激疑:还能将圆拼割成其它图表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跃跃欲试,并先后将圆转化成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创造,推导出了圆的面积。

导疑。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后,我引导质疑:学了比的基本性质后,你会想到什么性质?一学生顿时举手:我想起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性质。另一学生说:老师,为什么在“商不变性质”中没有“同时乘以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而用“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的说法?又有学生说:小数的基本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有联系吗?学生质疑的情绪极其高涨,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我则给予适当的点拨,让学生

拨开疑云,疏通障碍,变阻为通。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它们的联系和区别。牢固地掌握了比的基本性质。教师导之有方,常导不懈,学生便能自获其知,自增其能。

常言道:授之一鱼不如授人一渔。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学会是前题,而让学生会学才是目的。我们要让学生想问、敢问、好问,但更应该让他们会问。要使学生认识到不会问就不会学习,会问才是具备质疑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教师要做好示范。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质疑也是如此。教师应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同时,我们应该使学生明确在哪儿找疑点。我们教师要教会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等进行质疑;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算理的推导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等进行质疑。在此同时,我们教师要启发学生会说。我们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说有创见的话,说错了重说;说不完整的,自己或同学补充;没有想好 的想好再说;你认为不清楚的地方可以举手提问;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当堂进行争论,自由发表意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口语交际氛围,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发表自己的意见。

当学生在提问过程中出现一些诸如逻辑不清、表述不当等情况,我们教师不是立即打断学生的话语,也不立即予以

订正。而是让在学生说完之后,再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或者请同学补充、订正。我们的教师在关键时刻要扶学生一把,送他们一程。应该采取低起点、严要求、勤训练、上台阶的策略,循循善诱不厌其烦。使学生一步一步地上路,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疑惑,并进而达到问的巧、问的精、问的新、问的有思维价值。还要让学生明确质疑问难必须勤学善思,有创见;认真观察,善比较。

综上所述,我认为,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想问、敢问、好问、会问,使学生由被动质疑逐步转向自动质疑,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从而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2012年4月16日

第三篇:医学影像技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实践

医学影像技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随着当前环境的日益恶化,各种疾病尤其恶性肿瘤患者的发病率不断提升。让患者能在先进诊疗设备下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操作诊疗设备医学影像技师的任务,医学影像技师的作用就是配合临床医生在放射科诊治过程中,利用放射科各种设备准确对病灶进行定性、定位检查,指导临床医师诊断与治疗。医学影像技师在实践工作中能否给临床医生提供精确诊断依据,能否得到临床的高度认可迫在眉睫。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医学影像技师具有娴熟的技术和能力,一方面能够准确地操控相应的专业化机器设备,另一方面还需要医学影像技术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本文笔者主要来探究当前阶段医学影像技师的规范化培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师;规范化培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R1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19-0006-02

近年来有关专业调查研究显示,随着当前环境的日益变化,人们患各种疾病尤其肿瘤疾病的概率显著提升。为适应临床检查的需求,医学影像技师的人员增长速度也不断加快。提高医学影像技师人员的操作技能、综合素质培养是临床教学的基本工作。因此,开展规范化的医学影像技师培训工作是时代的必须要求,是有效治疗各种疾患、恶性肿瘤工作的基础。下面笔者主要来探究医学影像技师在培训工作中的主要对策。完善教育体系以及教学软硬件设施的搭配

首先对于医学影像技师的培训工作来说,需要在培训教师上下一番功夫。在培训教师上一定要选择品德兼优具有专业素养和能力,从事多年的实践工作的专业医学影像技师。这些技师往往都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能够将这些宝贵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们,让学生们充分学习到丰富的理论知识,为后续的放射实践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规范每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教学目标。一般来说在临床实践培训的过程中,学生们应当在医学影像技师的带领之下,到各个现代化设备的机房进行实践学习工作。而想要保证学生在学习期间能够接触到各种先进的设备实践活动,就需要教学老师合理安排各种设备实践学习时间,充足利用硬件设施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实际操作技能。

其次,还需要开展相应的理论考核制度。当前有的医院以及院校认为对于医学影像技师的培训主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掌握,而对于一些理论知识仅仅了解即可,可以在后期的放射工作当中慢慢地积累。其实这种思想是完全错误的,医学影像技师需要首先掌握全面的理论知识,懂得在放射诊疗的过程中出现突发情况应当如何处理,结合书本上的知识,了解医学影像设备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等,这样在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医学影像技师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离不开团队的作用和效果,即使放射技师所具备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再完善,也需要他人的辅助配合。因此应当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灌输团队合作的思想和意识,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学影像技师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后,在软硬件设施上,教学工作需要为学生提供完善的教学场地,同时配备专业化的教学设备。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优良的教学环境,另一方面精选专业化的书籍作为教科书,使学生能够在教科书的学习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能力。理论结合实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发展

对于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前面笔者简要地说明了在当前阶段理论教学工作与实践教学工作结合的必要性以及有效性。

对于医学影像技师的规范化培训来说,可以在实践课程教学当中适当的穿插相应的理论知识讲解,当教师在专业设备旁进行演示工作的过程中结合一定的理论知识的讲解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了解影像设备的具体使用方法,同时也能够了解到设备工作的原理,从感观上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

在实际的考核当中,通过开展笔试考核和实践考核双重考核制度,来提高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重视程度。有的学生往往根据最终的考核形式来学习相应的内容,如果考核单纯为实践性考核,那么学生会重视平时的实践教学课程,懂得如何操作相应的医学影像设备,但是缺乏一定的医学影像知识。双重考核制度更有利于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射质量控制能力的培养

医学影像诊疗包含人体的检查、人体疾病的诊断以及决定具体的诊疗方式,根据具体的诊疗方式进行定位,确定靶器官以及检查设备的状况等,这种种环节都体现了医学影像技师需要具备的全面有效的诊疗质量控制能力。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错误,一旦出现失误,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因此,在医学影像技师的规范化教学工作当中,应当重视学生质量控制能力的培养工作,专业的医学影像技师可以有效地利用一些国内外所发生的失败的放射案例来进行反面教学,与学生交流研究案例当中出现医学影像失败的具体原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通过探究失败的放射案例,来降低学生们后期工作之后可能出现的失误操作概率。临床服务能力的培养

应重视学生临床服务能力的培养,因为在实际的医学影像诊疗过程中,医学影像技师除直接操纵相应的放射设备进行医学影像技术工作外,医学影像技师还应当具备全面的理论知识,了解医学影像诊疗过程中所使用机器性能、药物特性、靶器官的相关特点等。医学影像科工作中,医学影像技师与患者接触最多,文明行医,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提高与患者交流能力,都是非常有必要的。科研能力的培养

对于一个优秀的医学影像技师来说,应当具备完善的科研能力,对于事物能够有自己的看法和思考。医学影像技术一直以来都是医学上深度极大的课程,也是目前为止人类尚未研究清楚的一门课程。对于医学影像科的学习应当坚持与时俱进的特性,重视在平时医学影像工作中的经验积累,进而更好地了解医学影像领域知识的不断更新以及医学影像设备的改革创新等,?榇俳?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本文笔者主要从五个方面探究了当前医学影像技师的规范化培训内容和工作。在当前阶段随着各种疾病尤其是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逐渐提升,医学影像技师的作用逐渐显现出来。一个优秀的医学影像技师能够在医学影像检查的过程中,选择最优检查方案、规范化操作可显著提高临床的诊疗效果,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于医学影像科教学工作来说,一方面需要培养放射技师的理论能力,另一方面也应当培养实践能力,保证医学影像技师能够具备全面的理论实践能力,促进我国在医学影像技师培训工作上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参考文献:

[1]艾林,张姝,王鑫.核医学专业研究生与住院医师协同培训模式的探索[J].中国医学装备,2016(12):141-144.[2]杨超凤,邓烨,杨海明.放射肿瘤物理师规范化岗前培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30):1-2.[3]孙显松,王欣海,管秋,等.放射治疗技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实践[J].协和医学杂志,2013(04):464-466.[4]戚跃勇,齐德广,邹利光,等.注重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的实践教学[J].激光杂志,2010,31(3):43.编辑/钱洪飞

第四篇:浅谈课堂教学中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的培养论文(范文模版)

论文关键词:课堂教学;人文素质;科学素质

论文摘要:在中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挖掘课堂教学中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努力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优化课堂教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目前在我们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教育中,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教育极其薄弱,尤期是人文素质的缺失更加严重。作为开展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教育主要载体之一的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极其重要。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转变教育观念,加强教育认识,确立以学生学为主、教师导为辅的教学观;改变教学方法,创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挖掘课堂教学中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努力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可以适当选用对话教育、小组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

一、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传输人文知识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中最基本的内容和层次。中学语文教材既是各种语文知识的载体,也是各种文化知识的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语文教材既是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范本,又是了解和吸取中外社会、政治、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知识的教材。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实际,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介绍和讲解相关的人文知识和信息,指导学生去了解、认识、思考、联想,从而学习和借鉴。比如教材中的诗、词、文、赋、小说、戏曲等中国古典文学中蕴含着传统的审美文化,道德、风俗、礼仪文化、建筑、音乐、工艺文化等,内容十分广泛。

教学中,教师对这些内容稍加点化,让学生从中接触到传统文化,了解其丰富和悠久,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认识其价值,从而自觉地接受优秀的文化传统。特别是教材中那些包含着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展现中华民族传统的性格、精神品质的优秀篇章,更值得启发学生去思考,引导他们从中感悟人的内心世界,思想情感,人性的真、善、美与假、丑、恶等;思考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及其规律;体悟认识大自然和客观物质世界的奥妙,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初步的与人、社会和世界发展相一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尤其要发掘和利用教材中弘扬的科学而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理想,纠正学生思想言行上存在的不良倾向和模糊认识,从而使科学的知识,科学的理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愫、行为规范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素质,逐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语文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它不仅容纳了传统民族文化和当代民族文化的精华,而且张扬着华夏民族五千年之所以生生不息、日益兴旺发达的民族传统和人文精神,通过课堂学习,对那些最可宝贵的精神品格,我们不但要继承,还要发扬光大。语文教材中还为我们树立了大量的人格榜样,如南宋爱国英雄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表现的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和高尚人格;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无私奉献精神;还有表现中国劳动妇女勤劳、质朴、善良、勇敢、坚强的花木兰、江竹筠、刘胡兰等女英雄形象,教材中随处可见,举不胜举。他们惊天动地的事迹,光照人间,为我们后人树立了做人的楷模。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用心发掘这些人物形象中蕴含的精神内涵,精心地选择、组织好课堂教学,使学生的灵魂得到震撼和陶冶,从而使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人文精神自然地体现在教学课堂中,使学生自觉地接受人文素质的培养。

二、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素质。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根据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发展的现实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教育规律与终身发展的需要,科学教育必须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的。”科学素质的教育是通过掌握自然规律、促进物质财富增长,向学生传授自然科学技术知识的教育。科学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研究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着重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因此,以学生发展和培养理性社会为理念的现代教育,需要把培养年轻一代的科学素养放在首要地位,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科学素质的培养要着眼于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体现科学本质,突出科学探究,反映当代科学成果。科学课堂教学在中学教育中处于中心地位,理所当然地成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主战场。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对人类生活和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科学技术在经济、国防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和突出,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这使得科学素质的培养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加强。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新课标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创新的基础是探究,没有探究,就不可能有创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多年如一日地探究着仅有几万分之一的雄性不良水稻,最后终于创造出杂交水稻,解决了人类的温饱问题。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为了人类的光明,同样经历了无数次的探究、失败、再探究,终于发明了电灯。科学探究是新课标的灵魂,被列为科学课程内容标准的第一个主题。科学探究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是在学生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加和实践,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的能力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在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时应注意通过各种教学资源,以保证活动的落实,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科技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让学生乐于参与又得到收获,让学生感到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在课堂上适时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来开展科技活动,学生自主探究,解决疑惑,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使学生在不断的活动中,学会科学探究,在探究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三、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

在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推动下,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要落实到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上,做到面向全体,全面发展,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而面向全体学生不是一刀切地面向全体,要面向有差异的个体,做到因材施教;全面发展,不是各方面均衡发展,而是从有差异的个体出发,求得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我们在教学中应当使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一堂课的学习有所进步,有所提高。优化教学过程,实施素质教育,特别是作为基础性和工具性中小学学科,它决定了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所起着重要的作用,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因此,我们在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中,重点以优化教学目标,控制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方法,改变并优化教学手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更加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落实素质教育成果,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教育。

总而言之,当今的素质教育主要分为科学素质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有专家指出,科学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告诉人们如何把一件事做好,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则在告诉人们这件事该不该做。现阶段在我们的初中阶段的教学中,科学素质教育已达到学科分类比较细致、学科的教学体系比较系统化、阶段教学目标和任务比较明确的程度,各学校在实施科学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分歧较小。而人文素质教育则因为缺乏相应的序列性,人文学科的分工不明确,而没有在各学科教学中受到应有的重视。课堂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是指学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通过对人类优秀文化吸纳、受人类优秀文化熏陶、不断积累而成并在听、说、读、写等经常性的实践活动及实际生活中的言、行、人际交往等社会活动中反映出来的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的综合体现。在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更需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良好个性的养成,既教育学生学会做事,又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在整体素质的提高中,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表现出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更进一步的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这才是真正理想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让素质教育植根于学科课堂教学之中》

2、《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3、《优化教学过程实施素质教育》

第五篇: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研究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标准,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具备扎实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通常人们把人文素养教育看作是关于人生存目的的教育,即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很好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比较好地解决人自身的理性、意志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帮助每个人智力、德行、感情、体格各个组成部分达到和谐状态,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强调通过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要求学生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倡导人文精神,强调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并重,是教育现代化的中心内容,也是人的现代化的核心要求。

“人文主义”是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综合构建起来的涵盖人的价值、尊严、情趣、意志、道德、态度、人性等的一种文化精神和生活准则,它以实现完整人性为基础,以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目标。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就是育人的过程,它注重对善与美的理解,引导人们求真、从善、爱美,使人能洞察人生的目的与意义,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对初中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不仅有利于学生个人的健康发展,而且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

当前,西方实用主义思潮大行其道,自然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失衡,人文精神日渐失落,是国内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历史学是认识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与人类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活动密切相关,具有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功能,是人文学科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提倡人文精神,强调人文教育,是历史课程和社会科课程的共同的理念和目标。历史教育的本质——人文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可以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从而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几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根本目标,旨在培养具有完整的“三观”、具有崇高的理想、具有独立的人格、具有终极人文关怀精神的新人类。这样的人应该是精神的而不是物质的、是历史的而不是眼前的、是社会的而不是集团的、是革命的而不是逆命的、是全人类的而不是个人的。

具体言之,可以分四个步骤实施。

1、人文素养的提高。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对历史(概念和术语)、对历史的研究过程、对历史发展的社会影响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养成实证、独立、探索、创新的历史精神和信念,以及解释、预见、认知、审美的价值取向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2、人文素养的改善。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对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关系形成一种全面、理性的认识,尊重他人,关照后人,公平对待社会的全新的文明观。

3、人文关怀的培养。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重视人的地位、命运、价值与尊严,改善人的情感生活,完善人的道德理想,塑造健全、完善的人格,形成悲天悯人的品格。

4、人文理想的树立。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尊重客观规律;树立求实、尚理、爱美的精神情操;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崇善抑恶、昭明废幽的追求;热爱和追求真理;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理想;注重社会责任、关心国家社稷;重视群体和谐;推崇精忠为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希冀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找到一条符合社会主义道德、符合和谐社会、符合现代化建设、符合人类发展规律的人文教育之路。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人文素养具体包括哪些层面?这个问题怕是很难回答清楚。但至少包括以下几个特点:

1、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譬如欣赏一幅绘画,能够明确的给出作者是谁、创作年代、用了哪些手法等问题的答案,算是有深厚的人文知识。若是能品味出作者创作时的心情以及这幅作品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便是人文素养,而每个人从中体会出来的情感跟个人的境界有关系,自然是不会相同的。

2、不能用逻辑的理性的思维获得结论。所以一切的科学及其结论都不是人文素养,顶多算是基础的人文知识。譬如某一古代陶器上面刻着一些古老的花纹,类似人类的原始舞蹈,历史学家通过严密的考证得出这些舞蹈是原始人在狩猎的过程中形成的,这样的结论算不得是人文素养。

3、人文素养是学科知识包含在人文关怀中的内化。譬如环保主义就是自然科学包含在人文关怀中的内化,人们通过自然科学认识到了人类生存与自然可持续之间的关系,并对这种关系恶化带来的结果表示悲观。再如,信仰是人类对自身前途理想化设计的内化,道德是社会规则的内化。

4、人文素养可以外现为情感的气质化。人文素养的气质化主要是在深厚的人文知识基础上产生了某种对其他人或全人类的人文关怀并溢于言表的过程。譬如“谦恭”、“忠诚”、“无私”等等,再如布鲁诺面对火刑、文天祥走上法场的那种胸怀坦荡、无所畏惧。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初中生,研究的范围在历史教育内,研究的内容涉及三个方面:初中生的信仰教育、道德教育及“天人合一”观。

1、信仰教育

(1)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中学生的信仰现状,摸清楚所谓青

少年”信仰危机”在初中生中的具体表现,并做好问卷的分析报告。

(2)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结合社会和教育的实际情况,分析“信仰危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和直接原因,可以用论文的形式来展现。

(3)探讨历史教育与信仰形成之间的关系。历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确立某种信仰,同时,在确立了信仰之后,信仰又能反过来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的历史观,从而正确而深刻的理解历史(历史中的人物和事件)。

(4)深刻认识到信仰在个人成长及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特别是20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选择共产主义为信仰的缘由以及在中国历史上书写的华章,对当代青少年有何触动。可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关课程上得到体现。

2、道德教育

(1)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中学生的道德现状,并做好问卷的分析报告。

(2)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道德问题产生的症结所在,区分主次,并做一个相关的主题论文。

(3)探讨历史教育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在现阶段是否还具有生命力,青少年继承和发扬传统道德观念的可行性有多高,传统的道德观念中要做哪些保留和删节,如何评论历史人物的道德和功绩,道德和事业孰重孰轻,如何看待历史人物的道德榜样作用(正面或负面)„„这些命题都要加以研究,并以论文的形式加以总结。

3、“天人合一”观

“天人合一”观是人文素养中相对比较高端的哲学命题,是人文知识和自然知识综合起来进行内化的结果,研究对象初步了解历史常识的学生。过去的“天人合一”观被披上了唯心主义、专制主义和神秘主义的外衣,使其在几千年间被曲解。在当代国学大师——特别是钱穆和季羡林两位先生——的重新诠释下,“天人合一”被赋予了新的过去一直被掩盖的哲学思想。这种哲学思想包含了对人性与物性辩证关系的思考、对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思考、对人与人辩证关系的思考、对社会规则与自然规则辩证关系的思考、对人类行为与人类前途辩证关系的思考,以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来宏观地探究天道、人心、宇宙、人类等永恒的命题。

四、理论假设、研究方法及原则

1、理论假设

课题主要根据新课程要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为目的,把教育的对象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统一起来,以求把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渗透在历史教学的方方面面,真正做到知识与素养一个都不能少。从而拓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能力与情操,从根本上改变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为新课题改革及素质教育尽一份微薄之力。

通过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这一课题的研究,以求探讨一种适合学校实际、适合新课改培养目标、素质教育及中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需要的教育教学模式;架构具有我校特色的历史教学模式,促进教师转化自我教学,进而更好的营造一个充满人性化、活力化、热情化、主动学习化、人文化的校园环境;培育初中生的人文素养,并通过切实有效的途径将素养落实落实到行动,做一个文明的人、文化的人。

2、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2)经验总结法。

(3)行动研究法。

3、课题研究原则

(1)实践性原则

(2)现实性原则

(3)主体活动原则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课题可行性论证,调查、理论学习。

第二阶段:实验研究阶段,全面实施研究方案,分分层次实施,每学期形成阶段性成果,撰写论文,进行案例分析,结合学生实际开展大量的研究活动,组织专题活动。

第三阶段:深化、总结、结题阶段,整理研究成果,做好结题工作。

六、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学生有着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家庭出生,有利于研究结论的全面、公正、客观。

2、学校领导对教师科研工作极其重视。

3、对于本类课题,国内已有一些研究成果,可供参考借鉴。

下载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人文素质与社会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人文素质与社会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